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血栓与止血学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혈전여지혈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医学院
  • 主办单位: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213
  • 国内刊号: 44-151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血栓与止血学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刘泽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以出血为起始的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血小板及巨核细胞形态观察

    作者:程虹;江明;杜伟;钟笛;郝建萍;温丙昭;李玲

    目的 观察以出血为起始的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外周血小板及骨髓巨核细胞形态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用瑞氏染色,对患者外周血涂片血小板及骨髓巨核细胞形态进行分析观察.结果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组主要以外周血椭圆形血小板和涂片尾部出现大小不均一血小板3~4个聚集现象为主,骨髓主要见于单圆核巨核细胞、小巨核细胞及多圆核巨核细胞.(2)急性白血病(AL)组仅表现外周血涂片尾部出现大小不均一血小板3~4个聚集现象.(3)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组外周血小板体积小为主要特征尤以骨髓巨核细胞≤3个/片.(4)巨幼细胞性贫血(MA)组则以外周血巨大血小板及骨髓体积增大巨核细胞和多分叶核巨核细胞为主要特征.(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外周血小板主要表现为大小不均一较明显,骨髓则以多分叶核巨核细胞检出率较高.结论 以出血为起始的各类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其外周血小板及骨髓巨核细胞均可见有病态细胞,尤以MDS组为显著,提示病态血小板及巨核细胞在各类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辛敬平;鲁莉

    目的 为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日本OLYMPUS公司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法国Stago STA-R Evolution全自动血凝仪对100例PHC患者,80例良性肝病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D二聚体和Hcy分别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Hcy水平高于良性肝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肝病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Hcy水平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D二聚体与Hcy联合检测对肝肿瘤的良恶性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毒蛇咬伤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笑如;吴定昌;郑艳斌

    目的 应用血栓弹力图(TEG),探讨毒蛇咬伤患者体内凝血状态.方法 86例毒蛇咬伤患者,50例正常对照,均作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和TEG检测.结果 绝大多数(74/86)毒蛇咬伤患者TEG表现为低凝图象:R值7.7±1.9,K值6.8±4.7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α角38.8±16.3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小,Ma值38.2±16.5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变窄(P<0.01),CI值-7.4±5.2较正常对照明显减低.结论 毒蛇咬伤患者体内存在病理性低凝状态,临床可根据TEC的变化诊断毒蛇咬伤患者的凝血状态,对判断病情,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作者:蒙冰;任丁;周凤坤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7天、第21天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指数评分(Barthel评分).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在7d(87.5%)及21 d(9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 d(75%)及21 d(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1d治疗组NIHSS评分(2.58±2.33)显著低于对照组(4.65±3.23)(P<0.05).治疗后21 d治疗组Barthel评分(79.88±17.49)显著高于对照组(66.50 ±25.80) (P <0.01).结论 丁苯酞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具有肯定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中、重度合并关节病变血友病患儿主观生活质量与其家庭负担评价

    作者:唐凌;张纪水;吴润晖

    目的 了解合并关节病变的中、重度血友病患儿的主观生活质量与其家庭负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符合世界血友病联盟(WFH)推荐诊断标准的42例血友病患儿(病例组)和62例对照者(对照组).采用《血友病临床问卷(自编)》评估血友病患儿的临床情况;采用《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评估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主观生活质量;采用《疾病家庭负担量表(FBS)》对91名病例组患儿家长及11名对照组儿童家长进行疾病家庭负担评估.通过t检验比较两组主观生活质量及疾病家庭负担的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解血友病儿童主观生活质量及其家庭负担的相关因素.结果 病例组《主观生活质量问卷》的认知、情感、心理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的主观生活质量与《血友病临床问卷(白编)》的年龄、出血频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thel评分、平均失学天数、受累靶关节数、关节影像学Petterson评分、关节临床Gilbert评分相关不显著(P>0.05).病例组的疾病家庭负担高于对照组(23.87±10.90分vs 5.36±3.10分,P<0.01).血友病患儿的疾病家庭负担与《血友病临床问卷(自编)》的靶关节数(r=1.8,P=0.011)及关节临床Gilbert评分(r=2.93,P=0.006)正相关,与平均失学天数(r=-2.75,P=0.007)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thel评分(r=-0.241,P=0.008)负相关,与患儿年龄、出血频率、关节影像学Petterson评分的相关不显著(P>0.05);而疾病严重程度、首诊年龄、受累关节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thel评分、关节影像学Petterson评分归因效应显著(P<0.05).结论 血友病患儿生活质量显著低于正常儿童,其家庭负担显著高于正常家庭,并与患儿的临床特征显著相关.

  • 利伐沙班预防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后血栓的临床观察

    作者:童立苗;张显

    目的 观察利伐沙班预防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后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股骨颈骨折实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实施关节置换术后口服利伐沙班用来预防血栓的形成,对照组术后进行皮下注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钠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两周后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发生血栓的有5例,对照组有11例,实验组血栓发生率(8.3%)明显小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18.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第3、9天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伐沙班能够显著降低股骨颈骨折实施关节置换后血栓的形成.

  • 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作者:李广华;龚彩平;叶联珍;黄美群;郑洪;来金欣;刘志芳

    目的 定量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D-dimer,D-D)的水平,研究其在急性/非急性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差异,从而了解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就诊252例心血管患者的血浆D-D水平进行了检测,分析比较不同疾病血浆D-D的差异性,同时为辨别急性/非急性心血管疾病寻找佳的临界值.结果 急性心血管疾病组D-D升高明显高于非急性心血管疾病组(x2=31.942,P <0.001),且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D-D在755 μg/L具有较好的判别意义(AUC=0.709,P<0.001).结论 测定患者血浆中的D-D水平,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血管病患者纤溶亢进的指标,同时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 脑卒中患者中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价值

    作者:汪欣;吴旋;蔡梅玉

    目的 探讨在脑卒中患者中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01例脑卒中住院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NT-proBNP、D-D、hs-CRP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NT-proBNP、D-D和hs-CRP在梗死1组、梗死2组、梗死3组与对照组比较或两两比较中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与对照组比较或两两比较中也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NT-proBNP、D-D和hs-CRP可作为预测脑卒中病程的三项指标,三者的联合检测可作为脑梗死面积大小和病程进展情况的参考.

  • 先兆子痫患者蛋白Z水平及其内含子F G79A基因多态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鹏;汤荣华;何莲芝;刘春生;冯钢

    目的 探讨先兆子痫患者血浆蛋白Z(PZ)水平及其内含子F G79A基因多态性的发生率与先兆子痫之间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先兆子痫组160例和正常妊娠对照组162例检测PZ水平并采用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并结合基因测序检测PZ内含子F G79A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两组D-D、FDP、AT:A的水平,观察两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先兆子痫组PZ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对照组(1.57 ±0.32 mg/L vs 2.12 ±0.35 mg/L,P<0.05);两组人群均存在PZ内含子F G79A基因多态性.先兆子痫组GG型、GA型和AA型分别占19.38%、53.75%和26.87%,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6.25%和53.75%;正常妊娠对照组GG型、GA型和AA型分别占17.90%、54.94%和27.16%,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5.37%和54.63%,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均P>0.05);先兆子痫组D-D、FD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5.15±1.03 μg/ml vs 0.58±1.32 μg/ml,P<0.05;19.46±3.28 μg/ml vs 2.93±1.92 μg/ml,P<0.05),而AT:A水平无显著差异(99.12±13.5%vs 100.8±10.6%,P>0.05).结论 先兆子痫患者存在PZ内含子FG79A基因多态性,但该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发生关联不大,然而该疾病与PZ水平、D-D、FDP水平却有一定的相关性.

  • 成人颅内静脉窦血栓确诊后当天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

    作者:罗伟良;何艳;李梅;曾玮

    目的 探讨早期华法林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诊断CVST者共2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2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例失访未纳入统计).两组病例在获得确诊的当天均给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皮下注射.研究组应用LMWH的同时、按年龄调整负荷量法口服华法林,当INR达2.0 ~3.0为2d则停用LMWH.对照组LMWH治疗7d后才口服华法林.比较两组原有颅内出血是否增加、有无新的症状性颅内出血及其它部位如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120 d时行改良mRankin(mRS)残障评分.结果 25例患者在治疗中没有发现提示症状性颅内出血的新的神经缺损症状和体征,13例原有颅内出血患者在治疗7d后复查头颅CT没有发现血肿扩大和新的出血灶,研究组mRS评分≤2者11例,mRS评分≥3者0例,致残率0%(0/11);对照组mRS评分≤2者10例,mRS评分≥3者2例,致残率14%(2/14),死亡2例.两组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治疗前后mRS评分的减少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入院时mRS为3.18± 1.94,120 d时0.09±0.30,P<0.01;对照组入院时mRS为3.50±1.65,120 d时1.33±0.89,P<0.01).120 d时比较两组mRS评分,研究组改善较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 成人CVST确诊后当天给予LMWH治疗的同时口服华法林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峻;赵岚;毕竟

    目的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100例健康者和90例AMI患者的血浆NT-proBNP,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CRP,采用循环酶法检测Hcy并对AMI患者在住院期间及随后进行随访,观察其预后状况.结果 AMI患者发作期血浆NT-proBNP浓度(534.55±106.44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8.13±18.9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90例AMI患者结果发现,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组血浆NT-proBNP、CRP、Hcy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NT-proBNP浓度在AMI后迅速大幅度升高,CRP、Hcy明显高于对照组,NT-proBNP、CRP和Hcy 3项均参与了AMI的发病过程,并可预测患者的远期心功能恢复情况.

  • 纤维蛋白原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

    作者:周卫萍

    目的 比较两种纤维蛋白原(Fbg)测定方法的差异.方法 对2012年10月30日103份血凝标本在我们科室新引进的全自动血凝仪ACL-TOP700上用凝血酶原(PT)衍生法和克劳斯(Von clauss)法测定Fbg的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对Fbg在0~4 g/L时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bg >4 g/L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为了实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建议还是用克劳斯(Von clauss)法确证Fbg的含量.

  • 组织胶联合生长抑素在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应用与护理

    作者:张江春;胡乃毅;刘怡

    目的 观察胃镜下注射组织胶联合生长抑素在预防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疗效与护理.方法 将6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胃镜下注射组织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用生长抑素及常规止血补液治疗,72 h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总有效率7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组织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比单用生长抑素止血效果明显,并发症少.

  • 脑血栓院前急救中的护理配合

    作者:肖群艳

    急性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及缺血性两类,其中脑出血和脑血栓形成是急危的重症,由于其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死亡率和致残率非常高[1].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护,对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如何做好急救护理配合,需要建立一套相应的院前救护保障机制.现就相关问题探讨如下.

  • D二聚体临床应用的进展

    作者:王兆钺

    在止血与血栓过程中,凝血酶水解血浆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单体,后者联接为纤维蛋白;同时凝血酶活化因子ⅩⅢ,使纤维蛋白交联;后在纤溶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降解成各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其中小的片段为D二聚体,分子量约62 ku,在体内半衰期约3h,主要经肾脏排泄与网状内皮系统破坏.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生成,因子ⅩⅢ的活化与纤溶酶共同作用的产物,是反映血栓形成与溶栓活性重要的实验室指标.常用的D二聚体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法、乳胶颗粒凝集法与胶体金免疫过滤检测法.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500 μg/L.

  • Clopidogrel Anergy and Monitored

    作者:刘泽霖

    Clopidogrel Anergy2003 Germany Müller et at 105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using clopidogrel for PCI,about 5% of patients showed no response to the drug,which is defined as platelets in the 20 μmol / L ADP under the action of its aggregation only on the basis of the inhibition rate of 10% or less.These people postoperative thrombosis,showing the drug has resisters,and postoperative thrombosis related.2004 Schr(o) Pat the current proposed clopidogrel " resistance" of the mechanism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① intestinal absorption function changes:limiting the clopidogrel biotransformation by the liver to form the active metabolite body;② CYP3A4 enzyme changes:Another A possible mechanism is the interference of drugs,some drug-metabolizing cytochrome P450 isoenzymes required with clopidogrel metabolites become an active metabolite compete,which will reduce the antiplatelet effects of clopidogrel,such as atorvastatin (atorvastatin) and erythromycin is required because both cytochrome P4503A4 (CYP3A4) metabolic pathways (Lau,etc.).

  • 凝血因子V在凝血作用中的双重性

    作者:包承鑫

    凝血因子V(FⅤ)于1947年由Owren发现,为一种FXa的促凝性非酶性辅因子.它是一个由2 19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330ku.由重链和轻链组成,重链区由两个结构相似的A1区和A2区组成,轻链区由A3,C1和C2组成.重链区与轻链区之间由一条B区相连接,其分子结构显示为A1-A2-B-A3-C1-C2.单链FⅤ在凝血酶作用下通过切断A2决定簇末端R709,B决定簇的R1018和末端R 1545三个位点产生成有促凝辅助活性的,双聚体FⅤa.后者即由一条重链(A1和A2决定簇)和一条轻链(A3,C1和C2决定簇)组成,通过钙离子稳定分子.

血栓与止血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