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血栓与止血学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혈전여지혈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医学院
  • 主办单位: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213
  • 国内刊号: 44-151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血栓与止血学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刘泽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情评估的价值

    作者:张胜;肖利华;邝丽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在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84例AECOPD患者入院24h内检测外周血PCT、CRP和D-D,以同期社区老年健康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结果 AECOPD患者按ATS/ERS和CAT分级(评分)两种方法分级分组后观察PCT、CRP和D-D,结果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或P< 0.05),且各严重性分级越高,其水平也越高.结论 AECOPD患者血浆PCT、CRP和D-D水平明显升高,且升高程度与AECOP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AE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一种判定指标.

  • 4名重型血友病A患儿个体化升级梯预防治疗方案演变及疗效回顾

    作者:李培敬;吴润晖

    目的 探索中国重型血友病A患儿的个体化预防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收集4名重型血友病A患儿的临床资料:各个预防治疗方案及按需治疗(预防治疗开始前1年)的持续时间、出血次数、部位、靶关节、因子使用量、活动水平;结果 4名重型血友病A患儿进行了基于出血表型、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自我注射等因素的个体化预防治疗并配合理疗、关节矫形、滑膜切除等辅助治疗方法在不多消耗因子的情况下使出血频率、活动参与水平、关节功能不断得到改善.结论 基于完整评价体系的个体化三级预防治疗是发展中国家重型血友病A患儿的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

  • 活性氧在钙蛋白酶诱导血小板GPIbα酶切中的调控作用

    作者:张平平;张凤

    目的 探讨活性氧在血小板酶切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健康人洗涤血小板N-乙酰半胱氨酸(NAC)、二硫苏糖醇(DTT)、钙调蛋白酶抑制剂Ⅰ(CⅡ)和钙蛋白酶抑制剂Ⅱ(MDL28170)和钙离子载体(A23187)凝血酶、钙蛋白酶活化剂(dibucaine)单独或联合处理.流式细胞仪分别进行血小板内ROS水平的变化和细胞膜表面GPIbα表达量的检测.处理好的血小板进SDS-PAGE电泳,NC膜转膜,用针对GPIbα的抗体SZ-2孵育,用胶片显影结果.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组之间的比较采用one-way ANOVA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①Dibucaine介导GPIbα酶切的同时,引起了血小板ROS水平的升高.②DTT和NAC能够明显抑制Dibucaine诱导血小板内ROS水平,同时对Dibucaine诱导GPIbα胞外域的酶切产生抑制作用.③钙蛋白酶抑制剂显著降低A23187、凝血酶、Dibucaine诱导活性氧的产生.结论 活化的血小板通过产生内源性活性氧诱导血小板GPIbα的酶切,该通路是依赖钙调蛋白酶的活化而实现的.

  • 血小板输注治疗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作者:曹琰

    目的 探析血小板输注治疗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于2012年1月到2015年8月来我院进行血小板输注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血小板输注治疗,比较患者输注血小板前后的PPR(血小板回收率)、CCI(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围绕性别、年龄、合并感染、脾肿大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以上因素是否对血小板输注有效性造成影响.结果 患者血小板输注后,1h的CCI及PPR与24 h的CCI及PPR均分别高于输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类型患者中,ITP的血小板输注失效率高,达51.22%,分别高于AL、A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MDS,同样高于AL、AA,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对血小板输注的疗效无明显影响,但合并感染、脾肿大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中血小板输注输注失效率明显高于未合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输注治疗血液病患者具有较好疗效,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性,需消除感染、脾肿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因素的影响.

  •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监测及微血管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梁旭满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监测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53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根据患者有无微血管病变分为T2DM血管病变组(28例)与T2DM无血管病变组(25例);另随机选取同期来我院接受体检的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的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PDW、MP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血管病变组的PLT水平显著低于无血管病变组,且PDW、MPV水平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检测血小板参数有助于临床判断T2DM有无合并微血管病变的参考依据.

  • 急性胰腺炎与凝血功能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的相关性

    作者:罗媛

    目的 探析急性胰腺炎(AP)病变程度与凝血功能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从我院2012年1月~ 2014年12月期间收治AP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P分级标准分为轻型(MAP)组(n=76)与重型(SAP)组(n=24),对两组进行凝血功能检查,测定PT(凝血酶原时间)、aPT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Fbg(纤维蛋白原浓度)、INR(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指数)等凝血功能指标并比较,测定所有患者体温、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外周血白细胞数等相关指标,判断是否合并SIRS,并统计两组中SIRS发生率及随访1年的死亡率并比较.结果 SAP组PT、aPTT、Fbg等凝血指标均高于M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P组SIRS发生率与1年随访期间死亡率分别为66.7% (16/24)、16.7% (4/24),均高于MAP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病变程度与凝血功能及SIRS的发生之间有较大相关性,临床诊治过程中可积极测定患者凝血指标并关注SIRS相关表现,明确其发生情况,对判断患者病情与病情的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 河南省安阳地区69名血友病患者临床特征和社会状况分析

    作者:唐广;孟君霞;栾春来;何孜岩;武永强

    目的 了解安阳地区血友病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治疗模式及社会生活状况等,探讨减少患者出血及改善生活状态的方法.方法 向患者本人或家属询问有关问题并进行记载,根据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9名血友病患者中血友病A 55名(79.7%),血友病B 14名(占20.3%),28名有明确家族史(40.5%).患者首次发病平均年龄为3.67岁,首次诊断平均年龄为7.88岁,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t=-5.198).曾发生关节血肿者45例(65.2%),其中累计3组关节以上者23人(33.3%),并导致关节畸形.9名患者从未进行治疗(13.0%),15名患者仅在严重出血时进行治疗(21.7%).仅有22名患者进行家庭治疗(31.9%),无一人进行预防治疗.因血友病导致6名未入学,23名辍学,18名无稳定工作,10名因严重关节畸形不能从事务农、劳工等,8名未婚,6名表示婚姻状况不佳;每年花费大于2万元者22名.此组患者中仅有2组家庭进行了产前诊断.结论 血友病患者存在就诊率低、治疗不及时、致残率高等特点,且入学率低,辍学率高,花费大,严重影响工作、婚姻及生活,因此呼吁社会关注,普及相关知识,开展产前诊断,转变治疗模式,减少血友病患者出血机率,提高生活质量.

  • 冠心病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及其应对措施

    作者:王红;马晓峰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抗阿司匹林发生率、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及其效果.方法 2013年2月~2015年2月共收集冠心病患者300例,通过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根据结果统计抗阿司匹林发生率.同时抗阿司匹林冠心病患者分别行氯吡格雷治疗(计为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计为联合组),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凝血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00例患者中发生抗阿司匹林者60例(20.0%).2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后ADP、AA诱导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氯吡格雷组治疗后ADP、AA分别诱导血小板聚集率为(30.5±11.5)%、(18.4±l2.3)%,显著低于联合组的(54.4±12.1)%、(30.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治疗前后、组间治疗前、治疗后PT、TT、aPTT、Fbg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冠心病患者抗阿司匹林发生率较高,氯吡格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均能明显降低抗阿司匹林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 动脉硬化与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程金英

    目的 研究和探讨动脉硬化与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关系,并对其相对应的治疗指数动脉硬化指数(AASI)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4年度在我院接受动脉硬化治疗且愿意接受实验的患者,共172例,通过仪器检测患者AHI的值,AHI<5次/h的患者分为对照组(非呼吸暂停低通气组,85例),AHI≥5次/h的患者为实验组(呼吸暂停低通气组,87例),对接受试验的患者一般资料记录,并且对其AASI指数进行计算,检测患者左侧及右侧颈-股脉搏传导速度(PWV)值,并且针对AASI指数和PWV值对两组进行差异比较.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BMI、血糖、血脂、SBP、DBP等基本临床资料相比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AASI与PWV值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AASI和PWV与AHI值呈正相关(r=0.701,P<0.05).

  • 华法林预防老年非瓣膜性房颤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峰松;丘永平;陈国钦

    目的 比较不同华法林抗凝强度预防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血栓栓塞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探讨适合中国人的抗凝强度.方法 入选≥60岁的NVAF患者220例,按1∶1随机分成两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华法林治疗,低强度组INR控制在1.5-2,标准强度组INR控制在2-3,所有患者均同时治疗其他疾病.随访24个月.结果 共194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低强度组102例,标准强度组92例.低强度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7.8%,标准强度组为9.8%,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强度组有11例出现不同程度出血,标准强度组有23例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8%和25.0% (P <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低强度组即华法林(INR1.5 ~2.2)更适合老年NVAF患者防治血栓栓塞.

  • 北京儿童医院日常活动评价表对中国血友病儿童的活动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淑红;唐凌;徐卫群;李长钢;郝国平;卢愿;冯晓勤;周敏;王欢

    目的 应用(Beijing children hospital,BCH)日常活动评价表了解现阶段我国血友病儿童的普遍生活能力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自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1日期间,向13家血友病中心的血友病患儿家庭发放疾病信息调查问卷及北京儿童医院BCH日常活动评价表,对信息填写完整的问卷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共有来自13家医院,279名患儿家庭完成调查问卷.年龄在2.0-17.9岁(8.44±4.07岁).其中血友病A为257名(92.1%),血友病B为22名(7.9%).轻型24名(8.6%),中间型140名(50.2%),205名(73.5%)存在家族史.133名(47.7%)存在靶关节病变.活动能力程度与患儿年龄(P <0.001)及其是否有靶关节(P <0.001)相关.其答案在6岁以下及大于等于6岁年龄组的分布具有差异(P=0.001);与有无家族史(P =0.305)、疾病程度(P=0.521)及是否接受过预防治疗(P =0.899)无关.结论 我国血友病患儿的现状不容乐观,有待于各界不断积极的努力.本文为现阶段血友病儿童现状提供了客观的描绘,在未来可作为我国儿童血友病治疗进展的有力对比资料.

  • 严重创伤患者大失血所致凝血功能障碍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贺波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大失血所致凝血功能障碍与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ICU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检测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经救治后17例死亡和79例存活,分别作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比2组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结果 存活组Fbg、D-D分别为(3.85±1.64)g/L、(523.56±98.63) μg/L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T(15.16±2.39)s显著短于对照组,PLT(169.34±52.36)×109/L高于死亡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与预后的关系,发现Fbg、D-D、PT呈正相关关系,与PLT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严重创伤患者大失血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良预后较差.

  • 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静脉血栓形成行超声引导血管穿刺技术对其的影响

    作者:周芳

    目的 探究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用超声引导血管穿刺技术对其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恶性肿瘤实施PICC的15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0例患者在其肘部静脉处实施盲穿法将PICC导管置入;治疗组80例患者在贵要静脉处进行穿刺,通过超声的引导将PICC导管置入.观察两组患者置入PICC导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置入PICC导管其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1%,(P<0.05).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置入PICC导管应用超声引导,可使患者置入PICC导管后静脉血栓形成减低,临床应用效果甚佳.

  • 分娩前孕妇血浆D二聚体与FDP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迪丽努尔;卡米拉;阿尔孜古丽·木塔力甫

    目的 探讨分娩前孕妇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待分娩的孕妇60例(排除异常病历)和40例非孕健康妇女进行血浆D-D和FDP在法国STAGO公司生产的STA-R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待分娩孕妇血浆D-D和FD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娩前孕妇进行凝血功能和血浆D-D和FDP的水平联合检测,为早期预防产后并发症有临床价值.

  • 泉州地区新生儿凝血四项参考区间的建立

    作者:王秋菊;肖辉建;曹文峰;吴双;凌月明

    目的 应用凝固法测定泉州地区健康新生儿凝血四项并建立参考区间.方法 依据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28-A3和卫生部WS/T402-2012的文件,在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足月新生儿中剔除不合格研究对象,后选取263人,按性别进行分组,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四项检测,建立足月新生儿的凝血四项的参考区间.结果 足月新生儿凝血四项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考范围分别为PT∶13.72-15.51 s,TT∶17.6-23.93 s,aPTT∶39.84-48.69 s,Fbg∶1.93-2.82g/L.结论 本研究结果能够为泉州地区足月新生儿凝血四项参考区间的建立提供依据,有助于正确评价足月健康新生儿的凝血功能.

  • 血清脑钠尿肽与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意义

    作者:黄春;马武芝

    目的 评价血清脑钠尿肽(BNP)与D二聚体(D-D)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水平变化及其在ACS发生、发展中意义.方法 2014年4月至2015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3医院诊治的150例ACS临床资料,按照患者临床表现分为2组,研究Ⅰ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70例,研究Ⅱ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PA)患者80例,同期选择50例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150例患者ACS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测;三组研究组对象均接受血清BNP与D-D检测,对比150例ACS不同病变支数BNP与D-D指标水平,并对比三组BNP与D-D指标.结果 研究Ⅰ组BNP(330.31±56.87)pg/ml与D-D(1.45±1.02) mg/l高于对照组(15.69±9.58) pg/ml与(0.20±0.13) mg/l,且高于研究Ⅱ组(167.95±55.98) pg/ml与(0.98±0.19) mg/l,而研究Ⅱ组BNP与D-D指标水平较对照组高,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病变ACS患者BNP与D-D指标水平依次为(70.23±11.21) pg/ml与(0.41±0.18)mg/l低于多支病变ACS患者(341.23±100.36) pg/ml与(1.43±1.32) mg/l,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S患者血清BNP与D-D水平升高显著,二者联合检测可评估ACS患者病情发生、发展情况,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 血液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临床分析

    作者:刘艳慧;张茵;翟亚平;杨靖;雷平冲;朱尊民;孙恺

    目的 分析血液肿瘤患者发生有症状的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和血栓发生相关因素,为PICC相关性血栓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403例进行PICC置管的血液肿瘤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对发生有症状的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有9例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为2.2%,8/9发生在置管后3周以内.除对合并导管源感染或完全堵塞的患者拔管外,保留导管的经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抗凝治疗后血栓症状缓解.结论 PICC置管为血液肿瘤患者局部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如无合并感染等并发症可予保守治疗,LMWH抗凝治疗可以使血栓再通.

  • 背景期、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凝血功能异常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宾蓉;刘露

    目的 研究背景期及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变化.方法 选择2012年3月到2015年9月来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根据视网膜病变情况分为背景期(n=54)与增殖期(n=41),另从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中随机抽取9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三组患者血糖指标(FPG、2h PG)、凝血功能(aPTT、TT、Fbg)与血小板参数(MPV、PLT).结果 对照组FPG、2h PG均为低,背景期及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增殖期FPG、2h PG均高于背景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T的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PTT高、Fbg低,背景期及增殖期aPTT低于对照组、Fb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增殖期Fbg高于背景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LT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PV低,背景期及增殖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增殖期高于背景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功能改变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患者凝血指标等的测定可有效发挥监测患者病情进展的作用.

  • 血浆置换治疗鼠药中毒23例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佳波

    目的 鼠药中毒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观察的临床效果并作出相关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治疗的23例鼠药中毒患者进行观察,详细记录治疗前后的症状及相应指标(PT、aPTT)等变化状况.结果 血浆置换后鼠药中毒患者PT、aPTT基本恢复正常,出血症状消失.结论 通过血浆置换对于治疗鼠药中毒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迅速改善症状及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在短时间的时间内挽救患者的生命,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鼠药中毒 血浆置换
  •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剖宫产麻醉方式选取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王浩;王丽;杨小波;孟扬;郝海宁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麻醉方式的选择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剖宫产,按麻醉方式将其分为A、B两组,A组46例,采用全身麻醉,B组34例,采用局部麻醉,统计两组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记录两组麻醉前后血氧饱和度及脐动脉、静脉血气分析结果,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为(7.6±2.4) min,低于B组的(12.6±3.1)min,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脐动脉、静脉pH值、PCO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脐动脉、静脉PO2水平分别为(25.2±2.1)mmHg、(34.2±3.3) mmHg,均高于B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血小板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血小板计数上升至(77.8 ±32.4)×109/L,高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行剖宫产术者采用全身麻醉,镇痛确切,安全性高,不会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关系

    作者:梅炳银;舒志刚;张阳;刘卫华

    目的 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2月入院治疗的92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轻度组(A组,n=35)、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B组,n=33)和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C组,n=24)三组;将同期入院体检的4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D组,n=40).比较4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等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等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差异,分析各血小板参数同NIHSS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 血小板参数对比结果显示,四组患者在PCT、PLT等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对比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及PDW等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则显示D组<A组<B组<C组(P<0.05).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显示,四组患者在PT、aPTT、TT等凝血功能指标对比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bg检测结果则显示D组<A组<B组<C组(P<0.05).NIHSS评分与PCT、PLT无相关性(r=0.322,0.342,P均>0.05),与PDW和MPV呈正相关(r=0.765,0.883,P均<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观测价值,可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参考指标之一.

  • 成分输血对复合创伤失血过多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丰强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对复合创伤失血过多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33例复合创伤失血过多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凝血指标合理输注血小板、冷沉淀、去白红细胞悬浮液等,输血前后均检测凝血功能,并评估预后.结果 本组33例患者24 h内平均输血量(9120.52±120.11)ml,其中平均血小板输注量为(17.10±2.33)U,平均去白红细胞悬浮液输注量为(35.20 ±3.58)U,平均FFP输注量为(3125.10 ±98.24)ml.输注后4h,检测Hb、HCT、PLT、Fbg分别为(108.64±11.52) g/L、(42.05±6.27)%、(97.24 ±52.34)×109/L、(2.18 ±0.82)g/L、显著高于输注前,aPTT、PT、TT分别为(46.39 ±6.21)s、(21.30 ±2.85)s、(24.85 ±4.11)s、显著短于输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33例患者中,6.06%出现凝血功能障碍,6.06%出现过敏反应,9.09%死亡.结论 成分输血可根据创伤失血过多患者凝血指标输注血液成分,有利于降低出血风险.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障碍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巍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障碍与血液高凝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情况将其分成早期神经功能障碍组(A组,n =41)和非早期神经功能障碍组(B组,n=81)两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差异,对单因素分析后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两组患者除aPTT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外,A组患者PT、TT等凝血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Fbg水平则显著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T或TT缩短、Fbg水平提升均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液高凝状态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障碍间关系密切,临床可将监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作为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拟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FDP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木克代斯·米尔地洋;卡米拉·合亚斯丁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D二聚体(D-D)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足月正常孕妇58例,妊高征患者62例,选择健康体健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东亚希森美康CS5100全自动血凝仪进行血浆D-D和FDP检测.结果 妊高征患者血浆D-D和FDP水平与正常妊娠妇女及健康体检人群相比较,血浆D-D和FDP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妇女血浆D-D和FDP水平与健康体检人群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纤溶指标D-D和FDP水平变化与妊高征密切相关D-D与FDP联合监测对于妊高征的及时发现、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D二聚体 FDP 妊高征
  • 专科护理对高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作者:张亚军;裴益明;刘颖;王引侠

    目的 分析血栓专科护理对高危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双盲将120例高危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血栓专科护理,比较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手术前后下肢周径差值、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分别为1.7%、96.7%,较对照组的11.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下肢腿围膝上10cm、下肢腿围膝下10 cm周径差值分别为(3.12 ±0.88)cm、(2.46±0.88) c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7±1.25) cm、(3.25±1.0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评估、血栓知识宣传、血管专科护理及预防技能指导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栓专科护理能明显降低高危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健康教育对预防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绍琼

    目的 探讨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健康教育对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162例行脾切除断流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顺序将其分成研究组(A组,n=81)和对照组(B组,n=81)两组.B组术后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A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来联合健康宣教护理.比对两组患者术后PVT发生率差异;根据行脾切除断流术的162例患者术后PVT发生情况将其分成发生组(n=63)和未发生组(n=99)两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单因素分析后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指标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记录分析结果.结果 ①此次受试的162例患者中共63例(38.9%)术后形成PVT;发生组患者术前门静脉主干内径、术前脾静脉内径及术后血小板计数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5);未发生组术后抗凝药物使用率及健康宣教率显著高于发生组且术后止血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发生组(P<0.05);②术前门静脉主干内径、术前脾静脉内径、术后血小板计数等是脾切除断流术后形成P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③A组患者术后PVT发生率为27.2%,显著低于B组的50.6%(P<0.05).结论 对行脾切除断流术的患者予以术后健康宣教护理,可有效降低其PVT形成的风险,于其预后提升有利;术前门静脉主干内径、术前脾静脉内径、术后血小板计数等是脾切除断流术后形成PVT的独立危险因素.

  • PDCA循环管理结合规范化抗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关久利

    目的 观察PDCA循环管理联合早期规范化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9月到2015年4月共收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各8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则采用PDCA循环管理联合早期规范化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方案,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容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统计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LT、MPV、PDW分别改善至(244.05 ±42.05)×109/L、(12.25±1.28)fl、(14.58±1.16)%,全血比黏度、全血低切血浆黏度、血浆黏度等指标分别改善至(4.21 ±0.83)mPa·s、(9.95±2.10) mPa ·s、(1.62±0.40) mPa·s,ADL、Fugl-Meyer及NIHSS量表评分改善至(56.36±2.69)分、(49.98±3.36)分、(7.24±1.06)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联合早期规范化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脑功能,改善血流变学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治疗,提升患者运动、日常生活能力.

  • 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与预见性护理

    作者:谭慧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原因与预见性护理.方法 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记录两组干预前后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变化,对比2组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15.0%(P<0.05);观察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织型纤溶酶原活物(t-P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血小板计数(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外周血小板p-选择素(CD62-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因素、疾病因素、长期卧床治疗、静脉血管壁受伤等是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DVT的重要原因,可给予预见性护理,减少DVT发生风险.

  • 眼科围手术期抗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蒯春玲

    目的 总结眼科围手术期抗栓治疗护理体会.方法 随机数字表格法将2013年4月~ 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眼科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围手术期停用抗栓药物,观察组围手术期继续应用抗栓药物,比较2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及出血性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28.0%,与对照组的1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PLT[(172.3 ±7.2)vs(174.5 ±6.5)]×109/L、PT[(12.8 ±0.4) vs(13.0±0.7)]%、APTT[(28.6±0.5)vs(28.8 ±0.7)]%、Fib[(228.0±10.4) vs(232.0±11.2)]mg/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科围手术期抗栓治疗会增加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但相比停用抗栓药物未明显增加出血性并发症.术前加强患者出血风险及血栓风险评估,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个性化抗栓管理能有效提高眼科围手术期抗栓治疗安全性.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肺血栓栓塞救治效果的影响

    作者:冯骥霞

    目的 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肺血栓栓塞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为研究组,对其行优化就诊护理流程急救,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采取常规护理流程5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急诊时间、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及救治前后血气指标.结果 研究组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8.0%、0.0%,较对照组的80.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接诊时间、分诊时间、心电监护时间分别为(16.4±3.1)min、(0.6±0.3)min、(4.2±1.3)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5.5±5.5)min、(2.3±1.1)min、(5.7 ±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救治后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P(A-a)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明显缩短就诊时间,提高急性肺血栓栓塞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

    作者:李琳琳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方法 取86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早期护理干预推行时间将其分成研究组(A组,n =43)和对照组(B组,n=43)两组.B组予以常规护理,A组予以早期综合护理.比对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记录其干预前后大腿、小腿周径变化情况,观察其干预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血浆粘度、D二聚体(D-D)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A组干预后DVT发生率为11.6%,显著低于B组的39.5%(P<0.05);②干预后,两组患者下肢周径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其中A组降幅大于B组(P<0.05);③干预后,两组患者PT、aPTT等凝血指标均较干预前上调,血浆粘度及D-D水平则较干预前下调(P<0.05);其中A组各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予以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DVT的发生.

  • 院内-家庭-康复病区三位一体护理在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中的作用

    作者:赵旭芬

    目的 观察静脉溶栓对脑梗死患者的作用影响,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 将我院自2005年7月-2015年3月收治的82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41例,2组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院内-家庭、康复病区三位一体护理方案,分析静脉溶栓及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高凝状态的影响.结果 干预后,2组PT、aPTT、TT指标均明显改善,仅观察组Fbg水平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BI评分分别改善至(5.96±2.97)分、(69.98±3.46)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95% (P <0.05).结论 静脉溶栓配合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可改善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降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降低血栓性并发症发生率.

  • 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评估表结合预防性护理措施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艳华

    目的 探析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评估表结合预防性护理措施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所收治97例ICU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48).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评估表对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后结合评估结果制定预防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后股静脉及腘静脉血流速度、下肢肿胀、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股静脉与腘静脉血流速度分别为(26.6±3.1)cm/s、(20.9 ±2.5)cm/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栓塞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肿胀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6.1%(3/49)、14.3% (7/49),低于对照组20.8%(10/49)、36.8%(14/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评估表结合预防性护理措施在ICU患者中的应用可明确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营养失衡、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等对患者所造成影响,进而指导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施行,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终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 置管专项护理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血栓及微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谭冬梅

    目的 探讨置管专项护理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血栓及微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随机双盲法将我院2010年3月~ 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置管专项护理,比较2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导管相关感染、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2.0%、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置管专项护理能有效减少肿瘤PICC置管患者静脉炎、血栓及微血栓形成并发症,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作者:张慧松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2年4月到2015年10月我院所收集58例肾病综合征合并LDVT作为观察组,另从同期住院且未出现LDVT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观察组年龄超过40岁的比例、合并糖尿病、关节炎症、有3年以上静脉曲张或免疫系统疾病、近3个月有外科手术史、近3年有血栓史、存在肢体活动受限及近期软组织损伤或骨折等患者所占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以上因素对LDVT的发生有较大影响.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bg)与24 h尿蛋白(24-UP)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浆白蛋白(ALB)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病综合征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关节炎症、静脉曲张或免疫系统疾病史、外科手术史、血栓史、肢体活动受限、近期软组织损伤或骨折等,为预防并发症出现,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需重视起居习惯、进行下肢为主的运动训练、或应用间歇充气压力装置促进肢体静脉回流.

  • 围术期保温护理对老年手术患者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影响

    作者:杨碧惠

    目的 探讨围术期保温护理对老年手术患者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4例老年患者为受试对象,在征询其同意后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2例.研究组患者予以围术期保温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受试者手术前30min(T1)、术中30 min(T2)和手术后24 h(T3)等时段内血小板计数(PLT)、体温、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及相关凝血指标变化情况,记录其术后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等苏醒指标差异,分析术中寒颤、躁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1-T3时段内,研究组患者体温、血压、心率等指标、PLT水平和aPTT、PT、TT等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组内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对照组患者PLT水平较T1时显著降低,afyTT、PT、TT等凝血指标水平则较T1时显著提升(P <0.05);T2时,对照组患者体温较T1时显著降低,血压、心率等指标则较T1时显著提升(P<0.05).研究组术后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且寒颤、躁动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将围术期保温护理应用于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中,可有效保持其体温、稳定生命体征、抑制围术期凝血功能障碍,对降低躁动、寒战等低温引起的并发症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围术期 保温护理
  • 凝血指标检测在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华干;李雪丽;杨兴兴;廖志兴;关小勇

    子痫前期是妊娠晚期出现的一种特殊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是其重要的发生机制,因此该病患者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在正常人体中,凝血系统处在动态平衡状态,若这种平衡机制被打破,即可诱发血栓形成或出血.许多研究表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其发生与血小板激活、血管内皮损伤、凝血与抗凝、纤溶机制密切相关[1].本文就其作一综述.

  • 自拟活血方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炎性因子、凝血功能及疼痛的影响

    作者:徐丰涌;陈天恩;朱秀伟

    股骨骨折患者中约7成以上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1].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股骨骨折的发病率也呈逐年递增趋势,约85%以上患者选择外科手术治疗方案,其中有20%~35%左右的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2].如何通过有效的治疗手段改善患者预后已为各学者探究的热点.本研究以自拟活血方剂的方案用于临床,并观察其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炎性因子、凝血功能及疼痛的影响.现报导于下.

  • 抗磷脂综合症发病机制与临床诊治的进展

    作者:王兆钺

    抗磷脂综合症(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由抗磷脂结合蛋白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点为反复静脉或动脉血栓,和/或习惯性流产或死胎.1999年国际APS工作组在日本札幌(Sapporo)制定了APS诊治标准[1],并在2006年ISTH会议上做了修订[2],我刊亦做了全面介绍[3],以后国际上又相继提出了多个有关的指南,这些已成为国内外临床APS诊治的指导.近年来对APS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使我们对该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高血压眩晕患者血压影响及机制的研究

    作者:张桂茹;张呈祥;候倩倩;邹俊杰;张磊

    目的 探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高血压眩晕患者血压影响及机制.方法 病例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住院患者,共120例,诊断为高血压眩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硝苯地平30 mg/次,口服,1次/d;螺内酯60 mg/次,口服,3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0.1g/次,口服,1次/d.实验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8支+5%葡萄糖250 ml,静脉滴注,均治疗连续7d.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眩晕程度以及血小板活化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①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之间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ARS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DARS积分下降更为明显(P<0.05);③治疗后,血小板CD62p、CD63的阳性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血小板CD62p、CD63的阳性率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高血压眩晕患者的症状及血小板活化水平,降压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肺癌:一例报导并文献复习

    作者:夏永寿;杨岚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及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表现.其年发病率在100/106左右,其中约一半为成人,多表现为慢性病程.常规的治疗有糖皮质激素、静脉免疫球蛋白及脾切除.约有25%的成人ITP对常规治疗措施无效.近年来临床研究证实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ITP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报告一例应用rhTPO、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ITP,终合并肺癌死亡.

血栓与止血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