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血栓与止血学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혈전여지혈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医学院
  • 主办单位: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213
  • 国内刊号: 44-151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血栓与止血学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刘泽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脑梗死患者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演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钟水生;谭盛;潘梦秋;王展航

    目的:通过分析脑梗死患者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探讨脑梗死不同时期脑水肿的变化规律及相应水肿期丁苯酞软胶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并行磁共振 DWI 检查的病例269例,采集脑梗死后超早期(≤6 h)、急性期(6~24 h)、坏死期(24~48 h)、软化期(48 h ~3 W)ADC 值变化,筛选出58例服用丁苯酞软胶囊患者,分为<48 h 组(30例)、>48 h 组(28例),进行 NIHSS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结果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急性期、坏死期及软化期病灶侧 ADC 均值分别为0.524±0.080,0.401±0.081,0.369±0.084、0.524±0.100,坏死期与其它期比较,ADC 值均明显下降(P <0.001)。同时,<48 h、>48 h 组患者,治疗后 NIHSS 评分〔4.97±2.414 vs.8.46±3.061〕较治疗前(10.50±3.684 vs.11.32±1.375〕明显降低(P <0.001〕,治疗2周后<48 h 组 NIHSS 评分较>48 h 组明显改善(P <0.001)。结论 ADC 可反映脑梗死细胞毒性水肿向血管源性水肿的演变过程,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48 h 之内治疗效果优于48 h 后。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和血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方方;向琪;王顺清;刘敏涓

    目的:分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血栓危险因素,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对2007年12月至2014 年10月住院诊断的 PV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81例 PV 患者,男31例,女50例,中位年龄64(24-85)岁,随访中位时间为36(9~240)月,有37(48.1%)例发生血栓事件45例次,logistic 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JAK2V617F 基因突变阳性是血栓形成独立危险因素(P <0.05),无高血压、JAK2V617F 基因突变阴性患者较高血压、JAK2V617F 基因突变阳性者5年无血栓生存率升高(P <0.01)。结论高血压、JAK2V617F 突变是 PV 血栓事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 JAK2V617F 基因突变阳性伴有高血压者需要积极抗血小板及控制血红蛋白水平预防血栓发生。

  •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及其不良反应

    作者:李冬梅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临床的不良发应。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阿加曲班组56例)和对照组(阿司匹林组64例)。阿加曲班实验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4 d 各自进行 NIHSS 评分。在两组间基础治疗不变的条件下,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评分差别及组间比较,同时对比治疗前后肝功能、血小板以及凝血功能(部分活化凝血时间 aPTT)指标差别比较。结果阿加曲班实验组治疗前 NIHSS 评分:8.56±4.15,治疗后NIHSS 评分:5.13±2.31。对照组治疗前 NIHSS 评分:8.43±2.19,治疗后 NIHSS 评分:6.95±3.01。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小板以及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加曲班联合脑保护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效果肯定,且治疗期间临床不良反应小。

  • 脓毒症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凝血酶和 D 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智博;温德良;刘卫江;谢长江;熊旭明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AT)和 D 二聚体(D- D)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58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41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浆 vWF、AT 和 DD 水平,同时计算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结果脓毒症组患者血浆 vWF 和 D-D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 AT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脓毒症患者中死亡组 vWF 和 D- D 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AT 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 <0.01);AT 与 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 r 为-0.839;vWF 和 D- D 与 APACHEⅡ呈正相关,相关系数 r 分别为0.812和0.749。结论 vWF、AT 和 D-D 在脓毒症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反映脓毒症预后的指标。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应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魏芝宝;黄宇翔;徐雄生;陆勇良;姚超永;陈海健

    目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应用高剂量(450 mg)氯吡格雷和常规剂量(300 mg)氯吡格雷预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将我院206例拟行 PCI 患抽签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每组103例,术前分别给予450 mg、300 mg 氯吡格雷预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活化指标、血小板聚集率,并随访30 d、6个月对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进行记录。结果高剂量组 CD63、CD62 P、TSP 各为(4.13±1.34)%、(8.22±3.46)%、(2.54±0.34)%与常规剂量组(5.32±2.31)%、(10.52±4.11)%、(2.90±0.54)%比较为低(P <0.05);两组 MAADP 及血小板聚集率治疗后显著下降(P <0.05),血小板抑制率显著上升(P <0.05),组间比较用药后 MAADP、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显著(P <0.05);高剂量组30 d、6月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0%、1.9%低于常规剂量组3.9%、8.7%,但无显著差异(P >0.05),总发生率高剂量组30 d、6月后分别为13.6%、22.3%,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32.0%、58.3%,对比差异显著(P <0.05);两组不同时间点出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CI 术前应用450 mg高负荷的血小板抑制效果优于常规300 mg 剂量,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中青年脑梗塞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 C 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巧薇;谭少华;李丽娟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塞患者的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 C 反应蛋白(hs- CRP)及纤维蛋白(Fbg)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6例中青年脑梗塞患者和56例健康体检者血浆 Hcy、hs- CRP 及 Fbg 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青年脑梗塞组的血浆 Hcy、hs-CRP 及 Fbg 水平水平较健康正常组明显上升(P <0.01),阳性检出率也高于健康正常组。结论 Hcy、hs-CRP 及 Fbg 在中青年脑梗塞患者明显上升,可作为预测中青年脑梗塞发生、发展的敏感指标。

  • 配型血小板输注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叶静梅;许志晟;李翊泉;李碧珊;谭获

    目的:通过对比血小板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评估配型血小板在血液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以临床出血症状改善的情况、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及血小板恢复百分率(PPR)为标准,对比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另外以临床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分组,比较不同输注次数的患者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差异。结果与配型前相比,配型血小板大大提高输注疗效(P <0.01),临床上输注5次血小板以上的患者比5次以下者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机率大大提高(P <0.01)。结论 PTR 的出现与血小板输注次数有关。在出现 PTR 的血液病患者中使用配型血小板输注,可提高输注效果。

  • 机械溶栓联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邓秀东;肖洪

    目的:探讨机械溶栓联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收治的72例 ACI 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机械溶栓联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经治疗后,分别采用 Barthel 指数量表和 NIHSS 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缺损状况,并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的 Barthel 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在治疗后28 d 评分比较中,治疗组 Barthel 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的 NIHSS 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在治疗后评分比较中,治疗组 NIHSS 指数评分在2 h、24 h、14 d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P <0.05);治疗后24 h,治疗组血管再通率为93.5%,高于对照组再通率63.3%(P <0.05);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低于对照组26.7%(P <0.05)。结论机械溶栓联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 ACI,能明显提高溶栓治疗后血管的再通率,安全性好。

  •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研究

    作者:叶为德;邹丽芳;姚一芸;窦红菊;朱琦;胡钧培

    目的:观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在有无肿瘤复发转移不同时期的止凝血功能的变化,以探索其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止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并对36例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比较。检测项目包括 PLT、PT、aPTT、TT、Fbg、D- D 等常规止凝血指标,及 GMP-140、TF、AT、TAT、PAP、tPA、PAI-1等反映血小板活化、凝血、抗凝血和纤溶指标的分子标志物指标。结果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均有Fbg 和 D-D 的升高(P <0.05),但在疾病复发转移组中升高更加明显(P <0.01),同时在复发转移组中又出现了 PT、aPTT 的缩短(P <0.05);在胃肠道恶性肿瘤组中均存在着 GMP-140、TF、和 TAT 的升高(P <0.05)、且在肿瘤复发转移组中升高得更明显(P <0.05或 P <0.01),同时在这组患者中又有 AT 活性的降低(P <0.05);在胃肠道恶性肿瘤组中存在着纤溶指标 PAP 和 tPA 含量的升高(P <0.05),在肿瘤复发转移组中这些指标升高得更明显(P <0.05或 P <0.01),而在这组患者中又出现了纤溶酶原抑制物 PAI-1含量的升高(P <0.05)。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同时存在着血小板活化、凝血激活、抗凝血抑制和纤溶系统的常规止凝血指标和分子标志物指标的改变。这些改变可作为胃肠道恶性肿瘤的预测、肿瘤复发转移以及判断预后的参考。

  • 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

    作者:张利娟;宋琪;董福实;车春莉;张一梅

    目的:观察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AECOPD)的疗效。方法 AECO-PD 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 =40)和 LMWH 治疗组(n =40),LMWH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诺肝素4000 u 一日两次皮下注射一周,观察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红细胞比容、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LMWH 治疗组患者血气分析、红细胞比容、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LMWH 应用于 AECOPD 疗效显著。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D 二聚体、纤溶酶原活性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升强;陈峻;胡先泳

    目的:为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 D 二聚体(D-D)及纤溶酶原活性(PLG:A)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 SysmexCS2000i 全自动血凝仪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8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 D- D 及 PLG:A 进行联合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ACI 患者血浆 D-D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PLG:A 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浆 D-D 及 PLG:A 水平对了解 ACI 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 恶性血液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秀娟;孙明玲;王蕾;王新有;刘颖;李玲;郭新红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栓症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并发症的认识。方法收集我院35例恶性血液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41例恶性血液肿瘤非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可能存在危险因素;结果静脉血栓多发生在恶性血液肿瘤确诊的3个月内,以淋巴瘤和急性白血病较为多见,发生部位以左下肢为常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化疗前白细胞计数>11×109/L、D-dimer >500 ng/ mL、中心静脉置管、激素、感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卧床时间>7 d 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前白细胞计数>11×109/ L、D-dimer >500 ng/ mL、中心静脉置管和卧床时间>7 d为恶性血液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化疗前白细胞计数>11×109/ L、D- dimer >500 ng/mL、有中心静脉置管及卧床时间>7 d 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容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医师应予以高度重视,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以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损失。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吕铭新;任向利;刘超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 Hp 感染与否将其分为研究组(Hp 感染组,n =43)与对照组(非 Hp 感染组,n =42),检测两组 CD62 p 阳性血小板百分率,测定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研究组 CD62 p 阳性血小板百分率与对照组相较,呈明显差异(P <0.05),研究组 INR、PTR、PT水平与对照组相较,不具差异(P >0.05),但 Fbg、TT、aPTT 水平与对照组相较,均呈明显差异(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 Hp 感染,能够使血小板的活化水平增强,进而对内源性凝血功能产生影响,参与脑梗死发生、发展。

  • D 二聚体、降钙素原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研究

    作者:张艳玲;张宗城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与 D 二聚体(D- D)及降钙素原(PC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9晚期恶性肿瘤,根据其是否发生 VTE 分为两组,栓塞组31例,非栓塞组5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1周内检测血浆中 D-D 和 PCT 的含量。结果栓塞组的 D-D 明显高于非栓塞组,PCT 栓塞组高于非栓塞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栓塞组中死亡患者的 D-D 明显高于非死亡患者,但 PCT 无明显差异;在合并肺部感染及曾经化疗过的患者 D-D 明显高于无肺部感染及未化疗过的患者,在合并肺部感染的晚期肿瘤患者 PCT 明显高于无肺部感染的患者,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血浆 D-D 对于晚期恶性肿瘤血栓栓塞症(VTE)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检查D-D、PCT 在晚期恶性肿瘤 VTE 患者预后判断方面有所裨益。

  •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唐普润;朱美华;钟乐璇;胡湘

    目的: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危险因素,为寻找致病原因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2004~2013年住院诊断过敏性紫癜30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临床特征,对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旋杆菌、链球菌等病原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螨虫、食物等过敏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获知其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分型以皮肤型为主,约占89.2%。致病微生物中,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比例为34.9%,幽门螺旋杆菌2.6%,链球菌4.9%。血过敏原测定螨虫过敏原阳性率34.8%,食物等过敏24.7% 。结论感染仍为过敏性紫癜第一位的致病因素,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主要的致病微生物之一,螨虫为主要的过敏因素。过敏性紫癜的治疗应针对病原菌及过敏因素制定方案、方可奏效并防止复发。

  • 脑梗塞患者综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相关血液指标变化的预后意义探讨

    作者:王庆艳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综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相关血液指标变化。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降颅压、溶栓、改善局部微循环、康复锻炼等综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血液流变学及相关血液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8.82±5.64)分、(83.57±7.22)分,与治疗前的(24.71±9.03)分、(52.65±10.43)分比较差异显著(P <0.05)。同时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 <0.05)另外,治疗前后 PT[(9.83±0.91)s VS(13.51±0.72)s]、aPTT[(21.51±2.92)s VS(33.48±2.31)s]、TT[(11.68±1.54)s VS(12.31±1.86)s]、Fbg[(4.74±0.95)g·LVS(2.77±0.70)g·L]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变血液流变学,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 子痫前期患者脐动脉血流指数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关系及妊娠结局研究

    作者:许玉钗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脐动脉血流指数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诊治的子痫前期患者共6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70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通过彩超对两组孕妇脐动脉血流指数(S/ D)检测,分析 S/ D 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并比较两组孕妇妊娠结局。结果两组 S/ D[(3.02±0.82)VS(2.00±0.25)]、HCT[(0.37±0.04)VS(0.30±0.01)]%、D 二聚体[(1.54±0.46)VS(0.53±0.11)]ug·ml-1、MA[(67.42±8.96)VS(30.91±6.15)]%、血浆黏度[(1.87±0.24)VS(1.30±0.26)]mPa·s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 S/ D 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呈正相关性(系数为0.82、0.73、0.68、0.67,P <0.05)。另外,观察组羊水过少、FGR、新生儿窒息及胎盘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且 S/ D 异常与S/ D 正常患者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 S/ D 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存在相关性,且 S/ D 异常患者妊娠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需根据病因对症下药,必要时终止妊娠。

  •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作者:谢洪涛;刘钊臣;张慧莉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126例(153眼)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意愿分成研究组(A 组,63例,76眼)和对照组(B 组,63例,77眼)两组。 B 组予以保守治疗方案,A 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Ranibizumab(雷珠单抗)疗法。比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血液黏性指标差异,分析视力、眼压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等治疗指标变化情况,记录其治疗前后眼动脉(O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在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上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后,A 组患者全血黏度、PLT、PDW 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 MPV 对比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及 PDW 指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PLT 同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 OA 及 CRA 血管 PSV、EDV 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RI 则显著降低(P <0.05);其中 A 组改善幅度大于 B 组(P <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及眼压值较治疗前明显提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则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予以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疗效确切。

  • 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治疗脓毒症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卫刚;常莉;周平;宋孟龙;杨鹏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CBP)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治疗脓毒症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31例 ICU 脓毒症患者分为研究组(CBP 联合 LMWH)与对照组(CBP),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PLT、PT、aPTT、TT、INR、Fbg 及 BUN、Scr 水平变化,结果两组 PLT、PT、aPTT、TT、INR、Fbg 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 <0.05),但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 BUN、Scr 值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BP 联合低分子肝素及 CBP 无肝素治疗均可改善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

  • 祛风化瘀行血通络组方对青年脑梗塞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邵宏敏;宋淑玲;幺红英;李志君

    目的:探讨祛风化瘀行血通络组方对青年脑梗塞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收治的青年脑梗塞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脑卒中。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祛风化瘀行血通络组方。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NIHSS 评分及改良 Ashworth 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 NIHSS评分及改良 Ashworth 评分,且观察组患者 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 ADL 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gT、Fbg、CRP、TC、HDL、LDL 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 PAgT、Fbg、CRP、TC、HDL、LDL 指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PT、TT、aPTT、Fbg 指标低于对照组患者 PT、TT、aPTT、Fbg 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祛风化瘀行血通络组方治疗青年脑梗塞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并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 血清胆红素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曾振;王恰如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人口的第1位致残和死亡原因,且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其中约70%为缺血性脑卒中,多数病例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这些传统的危险因素已经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广泛认可。胆红素既往临床上更多地只关注其毒性作用,但是自1994年 Schwert-ner[1]提出低血清胆红素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以来,胆红素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已日益受到关注,多项相关的研究发现胆红素的抗氧化性、抗炎性等特点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对人体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其机制和临床应用尚未得到公论。本文就胆红素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血栓与止血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