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血栓与止血学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혈전여지혈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医学院
  • 主办单位: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213
  • 国内刊号: 44-151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血栓与止血学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刘泽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巨核细胞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琳;安利;毛敏;宋静雯;任雪瑞;王晓敏;仝凤娟

    目的 通过对低原始细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非重症再生障碍性贫(NSAA)骨髓巨核细胞的比较观察,探讨其在MDS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低原始细胞(<5%)MDS患者78例,特发性小板减少性紫癜(ITP)50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20例、非重症再生障碍性贫(NSAA) 18例患者的骨髓穿刺涂片,对巨核细胞进行观察分类、比较及分析.结果 MDS主要以单圆核巨核及多圆核巨核细胞为主要病态造血表现,其次为小巨核细胞.比较上述病态巨核细胞形态在各组的分布情况,发现MDS组显著高于ITP、PNH、NSAA组(P<0.05),而小巨核细胞几乎只出现在MDS病例中.ITP组病态巨核细胞的检出率明显高于PNH、NSAA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分叶巨核细胞主要见于ITP和MDS组,并且ITP组与MDS、PNH、NSAA组比较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象中小巨核及单圆核和多圆核巨核细胞病态巨核细胞检出率与MDS病态造血程度有关,其病态巨核细胞特征的观察对MD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 研究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相关指标检测在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晚期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红胜;张敏

    目的 探讨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相关指标的检测水平变化在妊娠期高血压(GH)妊娠晚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3月~ 2016年3月收治的78例GH孕妇(GH组)和75例正常妊娠孕妇(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妊娠晚期(孕期30 ~40周),检测并比较两组孕妇凝血四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GH组孕妇的PT、aPTT检测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检测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GH组孕妇MPV检测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和PDW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H妊娠晚期孕妇机体处于明显高凝状态,应加强其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相关指标的常规检测,有利于GH的病情评估,对防治血栓等并发症具有参考意义.

  • 强化抗血小板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栓事件的影响

    作者:黄光银

    目的 支架术后双抗血小板治疗1年与2年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栓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3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150例.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随访成功率为100%.A组给予支架术后双抗血小板治疗1年,B组给予支架术后双抗血小板治疗2年,其中A组根据植入支架不同分为A1组(Excel国产支架)与A2组(XinCEV均衡进口支架),每组75例.其中B组根据植入支架不同分为B1(Excel国产支架)与B2组(XinCEV均衡进口支架).比较A、B组主要心血管(MACE)事件发生率,血小板聚集率及心源性猝死、心梗、靶血管再次PCI及出血事件.比较A1组与B1组MACE事件及A2组与B2组MACE事件.结果 A、B组治疗前,随访l、2年后,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MACE事件发生率18.00%高于B组8.67%(P<0.05);A、B组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MACE事件发生率24.00%高于B1组9.33% (P <0.05).A2组与B2组MACE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术后双抗血小板治疗2年与双抗血小板治疗1年比较,发生出血事件没有增多,可进一步有效降低MACE事件发生率,亚组分析中不同支架双抗血小板治疗1年与2年组比较有差异,本研究中进口支架XinCEV双抗血小板治疗1年与2年组比较无差异,提示此组支架抗栓1年治疗时间已经足够,而国产支架Excel需要更长疗程的双抗血小板治疗.

  • 15例遗传性血小板膜糖蛋白缺陷疾病临床和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李佳明;王兆钺;曹丽娟;张剑

    目的 探讨遗传性血小板膜糖蛋白(GP)缺陷疾病临床特征和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血小板聚集试验观察血小板对各种诱聚剂的反应,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膜GPⅠb/Ⅸ/Ⅴ、αⅡb/33复合物的含量;应用PCR扩增与DNA直接测序技术进行GPⅠb/Ⅸ/Ⅴ、αⅡb/33复合物基因突变分析,同时进行100名健康对照人群相关基因检测并结合千人基因组资料以排除基因多态性.结果4例大血小板综合征(BSS)患者血小板数减少,血小板体积巨大,对瑞斯托霉素(RIS)诱导的聚集显著降低,对二磷酸腺苷(ADP)诱聚剂反应正常,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表达量严重降低;11例血小板无力症(GT)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正常,对ADP诱聚剂反应低下,而对RIS反应基本正常.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Ⅲ型GT 1例,Ⅱ型GT 5例,Ⅰ型GT 5例.基因测序共发现16种突变,其中GP Ⅰ bα基因突变c.G987 A、c.1480insA,αⅡb基因突变c.C2870 T、c.C2330 A、c.T2597 G为新的突变.结论在BSS和GT中,血小板膜糖蛋白异常与致病基因缺陷有关,出血症状严重程度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随访模式对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及1年再入院率的影响

    作者:杨彦

    目的 观察不同随访模式对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及1年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连续3年在我院心内科成功接收PCI手术并置于支架的25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定期门诊随访调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进行定时电话随访调查,随访时间为1年.两组患者随访结束后,对两组患者采用调查问卷对随访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1年内抗血小板药物服用依从性.比较两组患者PCI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和1年内再入院率.结果 PCI术后1年内随访调查发现,观察组中患者医嘱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抗血小板知识、及时就诊、按时复诊及自我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内随访观察组靶血管重建、累积MACE发生率和再次入院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术后1年随访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定期门诊随访联合电话随访能够提高患者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抗血小板药物服用的依从性和降低1年再入院率,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随访模式 冠心病
  • HMGB1通过TLR2-Myd88途径调控糖尿病中vWF水平

    作者:刘银河;王毅;钟岸;周金敬;陈祺裕;何咏婷;张诚;杨建安

    目的 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l HMGB1)-TLR2-MyD88通路在调节糖尿病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作用.方法 使用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使用TLR2抑制剂和激动剂以及HMGB1抑制剂观察糖尿病小鼠中HMGBl-TLR2-MyD88通路中蛋白水平的变化以及小鼠骨巨噬细胞和血浆中vWF含量.结果 糖尿病小鼠中骨巨噬细胞vWF含量比正常小鼠高(P<0.05),使用TLR2激动剂后正常小鼠中TLR2、MyD88和vWF水平升高(P<0.05),使用TLR2沉默RNA刺激糖尿病小鼠,可降调TLR2、MyD88和vWF水平(P<0.05).糖尿病小鼠组中HMGB1水平高于正常小鼠组(P<0.05),且使用HMGB1抑制剂后TLR2/MyD88通路以及vWF水平下调(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糖尿病小鼠中表达升高的HMGB1可作为TLR2的一种内源性配体激活TLR2-MyD88通路调节血浆中vWF水平.

  • 接触溶栓与支架取栓对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术后NIHSS评分、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红星;张桂莲;贾颐

    目的 探讨接触溶栓与支架取栓对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术后NIHSS评分、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接触溶栓组(n=40)和支架取栓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支架取栓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接触溶栓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5.0%(38/40)显著高于接触溶栓组77.5% (31/40) (P <0.05),生存质量高比例80.0%(32/40)显著高于接触溶栓组50.0% (20/40) (P <0.05),低比例5.0%(2/40)显著低于接触溶栓组30.0% (12/40)(P<0.05).结论 支架取栓较接触溶栓更能有效降低急性脑血管闭塞患者的NIHSS评分,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

  • 血小板平均体积及D二聚体检测在肺栓塞的价值

    作者:范文茂;张社兵;唐良秋;刘向阳;顾新元;袁书国

    目的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联合血浆D二聚体(D-D)检测在肺栓塞(PE)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4名被确诊为PE的患者以及100名门诊体检对照者的MPV及D-D联合检测在PE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本研究对PE组及对照组临床参数进行比较,发现吸烟比例、MPV及血浆D-D水平等PE组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PE中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及血浆D-D是PE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还对MPV及血浆D-D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比较,联合检测结果真阳性率(x2=38.18,P=0.031)、真阴性率(x2 =56.02,P=0.012)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常规检查中的MPV联合血浆D-D检测在PE中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PE筛选指标.

  •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蛋白C、蛋白S活性检测

    作者:张付华;刘珍;王英;贺艳霞

    目的 观察VAD方案及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蛋白C、蛋白S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就诊的10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VAD治疗组(56例)和T-VAD治疗组(52例)两组.分别给予VAD化疗方案及T-VAD方案治疗,检测两组的蛋白C和蛋白S活性变化,观察血栓发病情况.结果 2个治疗组均导致蛋白C和蛋白S活性降低,治疗后6月T-VAD组比VAD治疗组降低更明显,T-VAD组治疗后6个月发生静脉血栓率约为VAD治疗组的3倍.结论 VAD化疗方案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如联合沙利度胺蛋白C和蛋白S活性降低,静脉血栓发病率升高,蛋白C、蛋白S活性检测可作为应用抗凝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生化指标及心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志刚;朱成刚;张涛;牛少林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生化指标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5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在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炎性因子、血脂水平、心功能、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90.79%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x2=4.150,P<0.05);炎性因子与血栓素B2:观察组血栓素B2(TXB2)、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8.750~13.913,P<0.05);血脂水平:观察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胆固醇(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胆固醇(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t=4.183 ~ 13.316,P<0.05);心功能: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t=4.867 ~ 11.800,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有助于缓解冠心病患者炎症症状,调控血脂水平,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 5例存在良好风险抑制物阳性重型血友病A患儿应用小剂量免疫耐受诱导的效果

    作者:李杨;李刚;陈振萍;吴心怡;甄英姿;唐凌;吴润晖

    目的 免疫耐受诱导(immune tolerance induction,ITI)是消除血友病抑制物的有效方式,从经济条件出发,本文探讨了小剂量ITI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血友病门诊应用小剂量方案进行ITI治疗的5例病例资料.包括、基线数据;抑制物发现时间、滴度峰值、ITI治疗前出血情况;ITI治疗开始时间、应用方案、持续时间、治疗结局;ITI治疗期间出血情况.结果 5例患儿发生抑制物的中位月龄为57(18 ~65)月龄,有记录的抑制物滴度峰值为13.6 BU/ml(3.9-20.2 BU/ml),抑制物产生后平均出血次数约为6.31次/月/人;开始ITI治疗时中位月龄为64(范围28~91)月,从发现抑制物到开始ITI治疗间期中位月龄为20(范围7々26)月;小剂量ITI方案为25-50 U/kg,隔天一次;治疗成功的4例ITI治疗时间分别为13个月、4个月、8个月、9个月;4例经小剂量ITI治疗抑制物转阴性,随访至今未复发;1例患儿由于治疗3个月时抑制物滴度明显升高而停止治疗;ITI治疗治疗期间仅有2例患儿出血,平均出血次数为0.21次/月/人.结论 对存在良好风险抑制物阳性血友病A的患儿,小剂量ITI治疗方案能有效地消除抑制物,控制出血.

  • 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玉柱;秦芬;戚跃勇;曾燕;严敏;庄羽翔;田冰;周宇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疑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和或肺栓塞的120例患者行320排动态容积CT下肢深静脉和肺动脉成像.结果 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84例,肺栓塞46例,其中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存在者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直接征象主要表现为管腔中央类圆形、长条形不均匀低密度性充盈缺损.肺栓塞的直接征象主要表现为肺动脉管腔内充盈缺损和管腔完全阻塞影像.结论 320排CT动态容积扫描对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具有重要的价值.

  • 替格瑞洛联合比伐芦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慢血流的作用

    作者:何伟民;黄景文;罗韶金;潘伟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联合比伐芦定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情况,探讨其是否有预防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在我院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按照所使用的负荷抗血小板药物及术中抗凝药物分为:A组(氯吡格雷+肝素)、B组(氯吡格雷+比伐芦定)、C组(替格瑞洛+肝素)和D组(替格瑞洛+比伐芦定),观察术中球囊扩张后或支架植入后的血流再灌注情况,TIMI血流≤2级即为无复流/慢血流. 结果 D组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率为16.51%,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1).结论 替格瑞洛联合比伐芦定能降低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率,两者或许具有协同作用.

  • 不同封管方式对急性重度中毒病患者血液灌流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事件的预防效果

    作者:杨素云

    目的 不同封管方式对急性重度中毒病患者血液灌流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119例急性重度中毒病行血液灌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随机分为改良封管组(67例)与常规封管组(52例).改良封管组给予高浓度肝素盐水封管结合留置导管内输液,常规封管组采用普通静脉留置封管法,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昏迷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记录下肢深静脉血栓、出血情况、导管堵塞发生率.结果 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昏迷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封管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常规封管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改良封管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0.00%显著低于常规封管组25.00% (P <0.05).改良封管组其他部位出血发生率4.48%低于常规封管组19.23% (P <0.05)结论 高浓度肝素盐水封管结合留置导管内输液进行封管,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非插管部位出血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作者:侍永伟;周仁华;徐建红;王继生;袁颖;姜宇;鞠强国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对24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两周后,分别使用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作为诱导剂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的聚集率.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无论以ADP还是AA作为诱导剂,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使29例阿司匹林非敏感患者中23例转为阿司匹林敏感(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以有效的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并且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阿司匹林抵抗.

  • 脑电近似熵在缺血性脑卒中起病24小时内特点分析

    作者:张少填;黄捷群;潘泽林;林长甜;叶泽明;魏佳娜;邓美珍;向慧;廖伟峰;郑萱;杨容坤;潘英

    目的 探讨脑电近似熵(ApEn)在缺血性脑卒中起病24 h内病灶位置变化特点以及是否具有病灶定位意义.方法 选取37例起病24 h以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23例对照组进行安静、闭目、放松状态下的全导联脑电信号采集,计算脑电ApEn;对比病例组和对照组各导联脑电ApEn.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组病灶位置脑电ApEn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康脑组织脑电ApEn则无明显改变.结论 起病24 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病灶位置脑电ApEn明显降低,脑电ApEn对起病24 h以内的缺血性脑卒中具有病灶定位作用.

  • 探讨血脂水平在女性无症状脑梗塞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

    作者:彭莺峰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对急性脑梗塞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录本院2014年门诊就诊的经三级医院CT检查发现的无症状脑梗塞的女性患者共89例,收集基线信息后前瞻性随访1年,探讨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等血脂水平与预后的关联.结果 本研究中纳入研究的89例受试对象中LDL>4.14 mmol/L的患者52名,5.77%的患者主诉存在轻微症状,69.23%的患者病灶直径大小<15 mm;主要的病变部位集中在侧脑室周围和皮质下白质以及基底节.LDL≤4.14 mmol/L的患者占37例,5.41%的患者主诉存在轻微症状;,35.14%的患者病灶直径大小<15 mm.随访1年内,两组患者进展为症状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为和51.35% vs7.31%(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LDL水平异常增高是女性进展为症状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TC异常,TG异常,HDL异常三种其他常见血脂指标超标也同时是进展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初诊时有轻微症状以及病灶较大也同样会增加进展为脑卒中的风险.结论 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异常增高会增加女性无症状脑梗塞患者短期内发展成为症状性脑卒中.

  • 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舒如明;肖玲;郑丹;熊贤海

    目的 探讨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 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4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42例,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38例.随机选择同期正常妊娠42例为正常妊娠组.探讨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血栓标志物、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PT、aPTT、TT明显降低,且随病情加重(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Fbg明显升高,且随病情加重(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PLT明显降低,且随病情加重(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PDW、MPV明显升高,且随病情加重(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D-D、vWF明显升高,且随病情加重(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呈高凝状态,产前测定凝血指标、血小板指标,对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冷沉淀治疗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

    作者:马经琼;朱振新

    目的 研究冷沉淀用于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适量的冷沉淀,根据患者凝血四项及D-D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进行适当调整;对照组患者给予灭活冰冻血浆,去白悬浮红细胞等成分血.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T、aPTT、TT、Fbg指标,D-二聚体水平,实验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成分血用量及治愈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PT、aPTT、TT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bg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灭活冰冻血浆,去白悬浮红细胞的输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共治愈患者15例(93.75),对照组共治愈11例(68.75%),治疗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输入冷沉淀,具有提高患者血液循环中凝血酶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等凝血物质的水平,治愈率高.

  • 妊娠及产褥期妇女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熊玉兰

    目的 观察妊娠及产褥期妇女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妊娠及产褥期DVT患者,在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等处理基础上均给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钙(LMWH-ca)皮下注射治疗,持续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和凝血功能变化,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该80例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93.75%(75/80)、治疗总有效率96.25%(77/80),疗效肯定;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PLT、Tr、PT、aPTT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胎儿超声心动检查及产后哺乳均正常.结论 妊娠期及产褥期DVT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 戒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作者:丁胜华;徐和福;张建武

    目的 探讨戒烟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具有吸烟史的AMI患者90例,按来院治疗前是否戒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给予静脉滴注尿激酶后嚼服氯吡格雷和口服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治疗前已戒烟≥1年,且治疗期间严谨吸烟;对照组治疗期间减少或不吸烟.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比较两组再发心肌梗死率、血管再通率、再闭塞发生率及LVEF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管再通率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再发心肌梗死率2.22%、再闭塞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22.22% (P <0.05),治疗前两组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48.55±6.8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戒烟可显著提高AMI患者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上调AMI治疗效果.

  •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

    作者:张燕;张丰林;高尔云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化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组当化疗后血小板低于50×109/L给予rhIL-1125 ug/kg/d,皮下注射,在化疗后血小板计数从下降低值升高至100×109/L时,停止继续给药;或在给药后血小板计数从化疗后下降低值开始计算其绝对值≥50×109/L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继续或停止给药.对照组出现Ⅲ/Ⅳ度血小板下降时不给予rhIL-11.结果 治疗组血小板由低值恢复至100×109/L或绝对值升高50×109/L为(5.56±2.39 d),对照组为(8.48±2.71 d).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良反应为轻微乏力、骨骼及关节肌肉疼痛、恶心.结论 rhIL-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 凝血纤溶活性检测对甲减病情程度的预测价值

    作者:陈檬;张燕;张红伟

    目的 研究凝血纤溶活性检测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病情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70例甲减患者作为观察组,再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将患者分为轻度甲减组与重度甲减组,另选择同一时期60例来我院体检健康合格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三组D二聚体(D-D)、纤维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AI-1)、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纤维蛋白原(Fbg)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凝血纤溶活性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分析其在诊断和预测甲减病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轻度甲减患者D-D低于对照组,PAI-1、TAFI、Fbg及t-PA高于常规对照组,重度患者D-D为高于对照组,PAI-1、TAFI、Fbg及t-P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C、TG及LDL-C等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对机体凝血纤溶系统具有显著影响,检测凝血纤溶指标对评估患者病情具有参考价值.

  • 二维彩色多普勒技术用于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频谱观察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许达;刘蓉;马兴英;张俊清;谭静

    目的 研究二维彩色多普勒技术用于胎儿静脉导管血流频谱观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归性分析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中晚孕期正常胎儿90例和36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比较正常胎儿和先天性心脏病胎儿阻力指数(RI)、静脉搏动指数(PI)、静脉前负荷指数(PLI)、心室收缩峰期流速/心房收缩谷流速(S/A),比较两组胎儿心室收缩期峰值速度(Vs)、心室收缩末期流速(Ves)、心室舒张期峰值速度(Vd)、心房收缩期流速(Va)、平均时间大流速(TAMXV),分析静脉导管血流频谱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结果 正常胎儿组RI(0.46 ±0.14)、PI(0.70±0.21)、PLI(0.44 ±0.20)、S/A(2.02 ±0.52)指数较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组(0.62±0.18)、(0.87±0.38)、(0.68 ±0.31)、(5.36±0.25)显著较低(P<0.05);正常胎儿组的Vs(78.26±18.07) cm/s、Ves(51.95±14.94) cm/s、Vd(63.55±18.36) cm/s、Va(44.49±14.96) cm/s、TAMXV(61.97±16.82) cm/s等静脉导管血流速度指标水平较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组(56.45±12.62) cm/s、(37.18 ±9.26) cm/s、(42.29±10.51) cm/s、(22.62±6.58) cm/s、(37.19 ±8.18)cm/s、显著较高(P<0.05);静脉导管多普勒血流频谱对先天性心脏病检测的敏感性为91.67%,特异性为83.33%,准确性为85.71%.结论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血流速度慢于正常值,各项静脉血流参数高于正常胎儿,二维彩色多普勒频谱对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检测准确率高,有临床上价值.

  • 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双抗血小板治疗变替格瑞洛单抗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杨红丽;刘华云;严亚林;彭丁

    目的 分析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双抗血小板治疗变替格瑞洛单抗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共收集9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格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均行PCI治疗,术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双抗用药1年,观察组双抗6个月后开始慢慢减少阿司匹林应用,3个月后完全变替格瑞洛单抗治疗,共用药1年,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血小板聚集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年PT、aPTT明显延长,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变替格瑞洛单抗用药至1年相比双联1年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方面作用类似,但变替格瑞洛单抗治疗能有效减少出血发生,且不显著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

  • 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联合活血灵防治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范勇

    目的 评价活血灵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行骨科大手术的病人100例,根据excel表格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皮下注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组(西医组,50人)和皮下注射LMWH联合口服活血灵组(联合组,50人),分别检测患者手术后12 d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在术后12d用超声检测是否有下肢DVT的发生.根据血液流变学光学检测方式检测术前及术后12 d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方程K值.结果 两组术后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方程K值,较术前都有所降低(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术后联合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西医组低(P<0.05);联合组的aPTT值、PT值均高于西医组(P<0.05(;西医组有7人发生下肢DVT,联合组有1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活血灵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浆粘度及延长PT和aPTT,能有效的降低骨科大手术后DVT的发病率.

  • 血必净联合抗凝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储然

    目的 研究血必净联合抗凝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ARDS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必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气道峰压(PAP)、氧合指数(PaOJFiO2)水平变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等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aOJFiO2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TNF-α、CRP、IL-6、IL-8等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较短(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16.28%较对照组34.88%显著较低(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抗凝治疗ARDS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降低,凝血功能得到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死亡率降低.

  • 下肢骨折手术时应用止血带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研究

    作者:熊涛;李秀山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手术时应用止血带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4年7月~2016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210例,其中男性患者127例,女性患者83例,根据患者术中是否使用止血带及给予低相对分子质量(LMWH)肝素抗凝治疗,将所有入选者分为对照组(n=70)、止血带组(n=70)和干预组(止血带联合术后LMWH组,n=70).比较3组患者术前、术后凝血功能以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第3天,3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均显著缩短,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止血带组患者PT、aPTT较对照组缩短(P<0.05);而干预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天、第3天,3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止血带组患者D聚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干预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使用止血带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1%,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及干预组,7.1%和4.3%(P<0.05).结论 术中使用止血带对患者凝血功能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而术后采用LMWH抗凝,可以减少其发生.

  • 阿托伐他汀辅助维格列汀、美托洛尔方案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活性、凝血系统的影响

    作者:陈宝虎;崔慧芳;甄莉景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辅助维格列汀、美托洛尔方案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活性、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维格列汀、美托洛尔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基础上另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对两组治疗后血糖血脂水平、血小板活性指标[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血小板活化因子CD63]、凝血指标[血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糖指标、血小板活性因子分别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C、TG、LDL-C较治疗前降低,HDL-C较治疗前升高,仅研究组血脂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FPG、P2 hBG、HbA1c、TC、TG、LDL-C、CD62p、CD63较对照组降低显著,HDL-C升高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l-1、vWF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PA显著升高,且治疗后研究组PAI-1、vWF较对照组降低显著,t-PA升高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辅助维格列汀、美托洛尔方案不仅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血脂,并有效改善血小板活性、凝血异常状态.

  • 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

    作者:柏尚柱;喻丽婷;刘天湖;梅飞翔;李洋

    目的 探讨手术前后结直肠癌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组,另收集同期来我院治疗的42例良性结直肠疾病手术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手术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变化,比较术后7d外周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术前1d术后7d研究组Fbg、均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术前1d术后7d研究组究组D-D、,PAI-1均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研究组外周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及时监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凝血、纤溶指标变化,是预防术后血栓性疾病及确保良好预后的重要措施之一.

  • 小儿血栓性微血管病20例临床分析

    作者:曾丽娜;何善辉;刘启洁;赖燕;邓涛

    目的 探讨小儿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20例小儿TM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疾病类型、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效果和预后情况,总结小儿TMA的主要临床特征.结果 (1)本组20例TAM患儿肾损害中少尿、无尿和消化系统中恶心、呕吐为常见临床表现,均占12例(60.00%),其次为水肿10例(50.00%),此外,TAM患儿还可表现有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等相关临床症状;(2)Hb、RBC和PLT降低,BUN、UA、C及LDH升高及骨髓穿刺中红系增生活跃均为TAM患儿的共同特点;(3)本组20例TAM患儿中,14例患儿予血浆置换或血液透析等治疗后病情均明显好转,临床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其中2例患儿病情较前稍好转后出现头痛、抽搐及反应迟钝等神经系统相关临床症状,其中1例终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死亡,另1例予相应治疗后好转,余6例行腹膜透析治疗患儿均在治疗5 ~ 12月后基本治愈.结论 TAM患儿中HUS较为多见,且HUS与TTP易混淆,容易发生误诊情况,临床医生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予以治疗,改善患儿预后情况,提高TMA诊治水平.

  • 乙肝及其合并肝硬化患者止血与凝血指标的改变规律研究

    作者:徐萌

    目的 研究乙肝及其合并肝硬化患者止血与凝血指标改变规律.方法 以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确诊的116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慢性乙肝52例,计为乙肝组,乙肝合并肝硬化64例,计为乙肝肝硬化组,选择50例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员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小板参数、凝血及抗凝指标.结果 PLT、PCT、Fbg、PC、AT指标比较,乙肝组、乙肝肝硬化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乙肝组与乙肝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PDW、PT、aPTT、TT指标比较,乙肝组、乙肝肝硬化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乙肝组与乙肝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凝血及抗凝指标对慢性乙肝及其合并肝硬化病情评估有一定的价值,且患者凝血障碍随肝脏疾病进展而加重.

  • 联合止血方案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及术后止血效果观察

    作者:袁源;杨志英

    目的 观察联合止血方案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及术后止血效果.方法 病例均来源于2011年2月至2014年我院收治的68例行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止血方案,研究组另实施联合止血方案,对两组围术期止血效果及凝血功能变化、围产儿结局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及平均输血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小,且研究组术后出血率较对照组显著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aPTT、PT较术前显著降低,Fbg显著升高(P<0.05);术后研究组围产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5.88%较对照组29.41%显著低(P<0.05);术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8.24%较研究组5.88%显著高(P<0.05).结论 联合止血方案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及术后止血效果显著,并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显著降低围产儿不良结局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 阿司匹林与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比较

    作者:杜玉波

    目的 研究比较阿司匹林与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预防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行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6例,一组患者在行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前后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组),另一组患者在手术前后注射LMWH(LMWH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总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水平以及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凝血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阿司匹林组患者行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后DVT发生率为41.30%较LMWH组17.39%高(P<0.05);LMWH组患者术后PT、aPTT、TT等凝血指标水平较阿司匹林组高(P<0.05);阿司匹林组患者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44.83%较LMWH组10.87%高(P<0.05).结论 LMWH对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术后DVT发生有着积极的预防作用,预防效果显著优于阿司匹林,患者的凝血状态得到改善,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 先心病胎儿临床特征及超声在其脑血流动力学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兰海;刘婷;胥卉苹;张知剑;谭静

    目的 研究先心病(CHD)胎儿临床特征,并探讨超声在其脑血流动力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期间经超声心动图等手段确诊为CHD胎儿的64例孕妇(记为观察组),分析CHD胎儿的临床相关特征.选取同期50例胎检无异常的孕妇(记为对照组),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2组胎儿进行大脑中动脉(MCA)、脐动脉(UA)的血流动力参数[搏动指数(PI)、脑/脐血管阻力指数比值(CPR)]检测并比较二者差异;选取同时期30例确诊为CHD患儿(记为CHD组)和来院体检的健康小儿30例(记为正常组),行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bg)、抗凝血酶(AT)活性]检测并比较二者差异.结果 ①CHD胎儿存在下列临床特征:胎儿男性高、母体多存在环境暴露因素、心脏多发畸形率较高,心脏畸形类型以大血管转位较为常见等,单项目内环比相较比重偏高,差异显著(P<0.05).②经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频谱,观察组、对照组MCA—PI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UA—PI(1.42 ±0.12)较对照组(1.20±0.14)高,CPR(1.35±0.13)较对照组(1.63±0.09)低,均差异显著(P<0.05).③凝血指标检测显示CHD组PT、APTT、AT活性偏低、Fbg偏高,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 CHD胎儿具有男性发病率高、受母体环境暴露影响较大等明显临床特征;凝血功能呈高凝状态;通过脉冲多普勒超声技术能方便检测出CHD胎儿脑血管阻力下降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CHD胎儿提供有效手段.

  • 2型糖尿病下肢静脉病变与凝血功能异常的关系

    作者:李艳琴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 DM)下肢静脉病变与凝血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下肢静脉病变将其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比两组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8(IL-18)水平,同时测定两组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发生下肢静脉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并探讨TNF-α、IL-18、Glu、HbAIc与凝血四项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Glu、HbA1 c、TNF-α、IL-18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TT、aPTT、PT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P<0.05),而其Fb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18、HbA1 c、Fbg、apTT为导致T2 DM患者发生下肢静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关分析显示TT、aPTT、PT均与TNF-α、IL-18、Glu、HbAIc均呈负相关(P<0.05),Fbg与TNF-α、IL-18、Glu、HbAIc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下肢静脉病变患者生化指标、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存在明显异常,且反应下肢静脉病变的指标与凝血功能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临床应予以重视.

  • 自体血回输对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凝血相关功能及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张理宾;涂婵

    目的 研究自体血回输对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凝血相关功能及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50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术中行自体血回输,对照组行异体输血,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及对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两组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及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均略高于术前,组间数据亦有变化,但均在正常值范围波动,无实际临床意义.观察组术后神经血管损伤和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d出血总量为(240.37±40.62) ml,显著低于对照组(423.13±76:45)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血回输能显著减少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出血等并发症,且并不影响患者凝血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间歇充气装置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在内科并发肺栓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叶如燕;唐曦;吴少平;代文静

    目的 探讨间歇充气装置(IPC)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护理在应用内科并发肺栓塞(P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9至2015年4月内科并发肺栓塞的高危患者150例,并根据不同的治疗及护理方式分为三组,即IPC联合LMWH治疗组,LMWH组,对照组(各50例),分析各组的治疗疗效及全血粘稠度.结果 三组患者经相应方案干预治疗、护理后:联合治疗组PE发生率4% (2/50),明显低于LMWH组20% (10/50)、对照组40% (2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流变化指标有所改善.结论 本研究应用IPC联合LMWH护理方式到内科住院患者中,可降低DVT的发生率.

  • 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间抗凝预防对其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及护理体会

    作者:张旭辉;陈双涛;刘慧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不同时间抗凝预防对患者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及护理体会.方法 将我科收治的126例行TKA患者随机分为4h组、8h组和12 h组,分别于术后4h,8h,12 h开始皮下注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剂量5 000 IU,之后2次/d,持续使用1~2周.同时对三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比较记录术前及术后1周血红蛋白水平.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伤口引流量、失血总量、显性失血量、隐形失血量.结果 4h组与8h组、12 h组相比伤口引流量、总失血量、隐形失血量及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8h组和12 h组相比伤口引流量、总失血量、隐形失血量及血红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无明显DVT形成.结论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4h、8h和12h开始应用LMWH抗凝治疗同时配合护理治疗均能取得良好预防DVT发生的疗效,而术后4h进行抗凝治疗会增加患者术后失血量,推荐TKA术后12h后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

  • 凝血功能监测配合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术后中的应用

    作者:贾玉华

    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配合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术后护理干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颅脑损伤术后护理,观察组进行凝血功能监测,并配合计划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凝血功能指标、GCS评分、GOS评分变化,记录两组术后再出血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HI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T、am和TT显著下降(P<0.05),Fbg与PLT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GCS评分显著上升(P<0.05),GOS评分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升或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率9.26%,对照组24.07% (P <0.05);治疗后两组NHISS评分显著降低(P<0.05),Barthel指数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64.81% (P <0.05).结论 凝血功能监测配合计划性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术后中具有重要意义,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的改善可显著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再出血率.

  • 激素治疗辅助心理护理用于青春期子宫出血

    作者:吴新梅;叶敏欢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激素治疗在青春期子宫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1月所收治青春期子宫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并予以激素治疗.比较2组入院时、住院用药治疗后1d、2d及7d的阴道出血量、治疗总有效率及凝血指标(包括PT、aPTT、TT、Fbg)、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入院时阴道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d、2d、7d后,观察组阴道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 (39/45),高于对照组62.2% (2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各项凝血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个月时两组PT、aPTT、TT均缩短、Fbg升高(P<0.05),观察组入院1个月时的PT、aPTT、TT短于观察组,Fbg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激素治疗青春期子宫出血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综合护理对高危2型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效果的影响

    作者:孙月明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高危2型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危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及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检测两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TG、TC水平及血小板功能变化,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观察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干预前血糖、血脂水平及血小板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血糖、血脂水平及血小板功能均明显改善,且干预组FBG、HbAlc、TG、T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PV、PDW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高危2型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效果.

  • 综合护理在紫癜性肾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雷艳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在紫癜性肾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和体会.方法 选取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我科就诊收治的100例紫癜性肾炎的患儿,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疗效和家长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 经治疗和相应护理方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模式在紫癜性肾炎患儿应用中预后较常规护理好,且患儿家属满意度高.

  • 综合护理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血栓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关萍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血栓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10月96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血栓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血栓发生率为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2%(P<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以针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降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血栓并发症发生率.

  • 护理对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作者:巫翠萍;熊腊梅

    目的 观察护理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7月到2015年1月我院老年内科就诊的120例脑梗死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干预组(各60例),测量并分析各组的大、小腿周经差、全血粘稠度、血小板计数、护理期间的DVT发生率等.结果 二组患者经不同方案护理第7d后干预组DVT发生率(3.33%)明显较常规组低(11.67%)(P<0.05),护理第14 d后干预组DVT发生率(3.33%)明显较常规组低(16.67%)(P<0.05).二组患者经相应方案护理后,干预组和常规组与护理前大、小腿周径血流变化及凝血指标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干预组各指标降低较常规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早期的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DVT的发生率,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

  • 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栓相关并发症及血管通路堵塞的预防护理

    作者:王晓娣

    目的 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栓相关并发症及血管通路堵塞的预防护理.方法 抽选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8)和对照组(n=54),对照组患者维持性血透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护理.检测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血小板(PLT)、血小板第4因子(PF4)、β-血栓球蛋白(β-TG)水平,随访2年内血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参照肾脏疾病生存质量专用量表(KDQOL-SF)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理1年后PLT、PF4及β-TG明显低于对照组[(203.27±10.06)×109、(104.28 ±64.37) ng/L、(176.49±25.46) ng/LVS(208.61±9.68)×109、(115.82 ±58.79) ng/L、(181.53 ±24.37)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相关性并发症总发生率11.76%与对照组33.33%比较显著较低(P<0.05).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在护理1年后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护理1年后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防护理能有效控制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PF4、β-TG上升度,减少血栓性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 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防性护理

    作者:秦翠英;全丽丽;杜娜

    目的 分析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防性护理.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我院实施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下肢DVT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既往病史等基线资料,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方式、下肢静脉穿刺次数、术后活动次数等围术期指标,对比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等凝血功能指标,同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全子宫切除术后下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基线资料分析显示观察组体质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中年龄≥45岁、DVT病史、高脂血症、高血压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术后PLT、D-D、Fb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2h、麻醉方式为全麻、下肢静脉穿刺次数≥5次/d、术后活动次数<3 h/d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麻醉方式、DVT病史、下肢静脉穿刺次数、PLT、术后活动次数是影响全子宫切除术后下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麻醉方式、下肢静脉穿刺次数多、术后活动次数少、PLT升高是导致全子宫切除术后下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做好预防及随访工作,减少下肢静脉穿刺次数、鼓励患者术后多活动.

  • 围术期保温护理预防下肢手术后血栓形成

    作者:王辉;姚芳;王艳;代德珍

    目的 探讨围术期保温护理预防下肢手术后血栓形成的临床体会.方法 以2013年5月~ 2015年2月我院骨伤科收治的62例下肢严重骨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联合保温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干预后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浆凝血酶时间(TT)]、VAS疼痛评分、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各项凝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较为稳定;两组护理干预后VAS疼痛评分、ISS评分分别均较护理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显(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2.90%较对照组35.48%显著低(P<0.05).结论 下肢骨伤患者围术期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保温护理可有效降低不良风险,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总发生率.

  • 手术室术中保温干预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出血量、体温及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苟全霞

    目的 探讨手术室术中保温干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出血量、体温及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保温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出血量、体温等围术期指标,分析其干预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水平,同时应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护理满意度评分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评价其股骨功能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及疼痛度,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aPTT、PT、Fbg、TT水平与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aPTT、PT、TT明显缩短(P<0.05),Fbg升高(P<0.05);观察组FIM、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cGil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 (P <0.05).结论 手术室保温干预可明显降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出血量,改善体温,减少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降低术后并发症.

  • 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发生急性肺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梅可乐;高浪丽;蒲钰竹

    目的 探究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发生急性肺血栓栓塞(PTE)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发生急性PTE的内科老年住院患者56例,设置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住院的未发生急性PTE的老年内科住院患者43例设置为对照组,分析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发生急性PTE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结果 血氧分压< 80 mmHg、二氧化碳分压<35 mmHg、肺泡-动脉血氧分压>20 mmHg、创伤手术、心肺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吸烟伴肿瘤、制动均是导致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急性PTE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应对内科临床住院的进行过手术的、伴有创伤、心肺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吸烟伴肿瘤、制动差的老年患者加以重视,给予急性PTE患者全面有效的护理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 四妙勇安方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

    作者:张学艳;孟利华;李小爱;张丽敏;刘桂舫;刘旭辉;张颖月

    目的 观察四妙勇安方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前列地尔、己酮可可碱缓释片)、中成药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四妙勇安汤及中医护理,两组均治疗2个月,对比其治疗有效率,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两组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血栓素B2(TXB2)水平,应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定两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水平,同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护理满意度评分表评价其疼痛度及护理满意度,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72.97% (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CRP、TXB2、LDL-C、T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HDL-C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2.10±0.31)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89.34±1.6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51% vs8.11% (P >0.05).结论 四妙勇安方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较单纯西药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配合护理可降低患者疼痛,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内科住院老年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

    作者:舒丽娟;舒红;周富;何英

    目的 分析内科住院老年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危险因素及护理预防对策.方法 通过回顾性的对2013年5月到2015年1月我院入院治疗35例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分析其VTE危险因素及制定相应护理预防对策.结果 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肺部疾病、脑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病及日常生活运动能力评分较差(占总例数的85.71%),其VTE的发病率较高,且引起深VTE的发生部位,左侧(深静脉血栓中占68.57%)比右侧多发.结论 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及日常生活运动能力差是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尽早的对老年患者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其出现VTE的发生、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及促进疾病的恢复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 中西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伴高凝状态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作者:陈熳妮;黄珍霞;胡嘉怡;黄清明;黄斌;胡彬文

    目的 观察中西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伴高凝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肾病综合征伴高凝状态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与预见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活血汤辨证加减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14 d)观察相关实验室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U-TP)、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总胆固醇(TC)]和凝血指标水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并观察和记录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和出血、血栓、血小板减少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24h U-TP、TP、ALB、TC以及凝血各指标PT、TT、aPTT、Fbg、D-D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42%低于对照组27.08% (P <0.05).结论 益气活血中药和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胆固醇、凝血指标等,降低出血、血栓、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发生风险.

  • 视网膜静脉阻塞血栓形成的防治及护理

    作者:胡静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血栓形成的防治方法及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 2015年2月我院眼科收治的80例RVO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水平和眼底治疗疗效,视网膜循环时间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视力和眼底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11%和94.74%,对照组视力和眼底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和78.57%(x2=5.599和4.396,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力、视网膜循环时间和视力起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栓塞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水平、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性高,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和术后护理对于病情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 先兆子痫孕妇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分析及护理体会

    作者:马轶

    目的 分析先兆子痫孕妇凝血功能的检测结果及探讨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3年5月到2015年6月我院产科入院治疗的先兆子痫孕妇104例及正常健康妊娠孕妇80例、正常健康非孕妇女性50例做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分为研究组、健康组、对照组,并对各组主要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和健康组的aPTT、PT、TT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健康组Fbg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aPTT、PT、TT指标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Fbg指标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兆子痫孕妇的凝血功能指标会发生改变,故在产前和妊娠的整个过程中,应当密切的关注凝血功能的改变,对产前孕妇身体可能的出现的身体状况进行预测,并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

  • 老年血小板检测中静脉采血的护理配合对采血效果的影响

    作者:常颖

    目的 研究老年血小板检测中静脉采血的护理配合对采血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体检中心静脉采血行血小板检测的老年人64例,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消毒、止血等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规范操作、合并疾病相应处理等方面的综合护理,从两组采血成功率、血小板聚集率、焦虑抑郁评分(SAS、SD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不良反应率等等方面比较护理配合对采血效果的影响.结果 ①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取血率96.88%较对照组84.38%高,但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②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对照组低(P<0.05);③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60.2±9.1)%较对照组(68.1±10.2)%低(P<0.05);④观察组采血3 min后VAS(2.9±1.3)分较对照组(3.8±1.5)分低(P<0.05);⑤观察组静脉采血不良症状率6.25%较对照组25.00%低(P<0.05).结论 老年静脉采血血小板检测中给予相应护理配合能减轻紧张、焦虑抑郁心理和缓解采血疼痛,有利于提高一次穿刺成功取血率,减少不良症状发生.

  • 运动性护理联合阿司匹林在预防妊高征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陈小艳;陈玉;蓝雪芬

    目的 观察运动性护理联合阿司匹林在妊高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预防效果.方法 取医院妊高症分娩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预防下肢DVT,观察组联合运动性护理干预下肢DVT,比较两组预防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前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指标比较,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高症患者分娩后采用运动性护理干预联合阿司匹林预防下肢DVT有显著效果.

  • DNA甲基化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作用机制中的研究

    作者:许玉玲;程鹏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以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1],主要与体液及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过多、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或血小板生成不足有关[2],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许多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在ITP中起到一定作用[3].现就DNA甲基化在ITP作用机制中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探讨ITP的发病机制,为ITP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脾肾同治化痰祛瘀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紊乱、高雄激素血症的影响

    作者:杜二艳;张秀娟

    目的 探讨脾肾同治化痰祛瘀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紊乱、高雄激素血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脾肾同治化痰祛瘀中药,并配合针刺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记录治疗前后两组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及LH/FSH值,检测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型(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D-二聚体水平,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1.40%明显高于对照组60.47% (P <0.05);治疗后观察组FSH(6.73±1.52) mIU/ml、LH(7.49 ± 1.53) mIU/ml、LH/FSH(1.41 ±0.42)、T(2.53 ±0.91) 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PAI-1(116.42±1.35) ng/mL、D二聚体(410.45 ±89.23) ng/m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均<0.05),而观察组t-PA(7.71±1.27) ng/mL较对照组增加(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11.6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脾肾同治化痰祛瘀中药联合针刺可有效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改善机体凝血功能、高雄激素血症,且不良反应轻,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两种凝血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结果的一致性分析

    作者:朱涛;徐全中;王伟佳;黄福达;欧阳能良

    目的 比较两种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分别使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和STA-R Evolution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320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仪器检测D二聚体结果分别为(2.412 ±0.458) mg/L,(1.820±0.654)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5,P<0.05);两台仪器结果阳性率分别为76.6%,82.5%,差异显著(x2=68.757,P<0.05);两者的阳性符合率为70.6%,阴性符合率为11.6%,总体符合率为82.2%.结论 两种仪器检测D二聚体的阳性率不同,临床应针对不同检测系统制定不同的疾病判断临界值.

  • D二聚体定量测定排除静脉血栓的一致性研究

    作者:李健;宗成国;林卫军;吴冬梅;徐菡;姜斌;邸平;王珊珊

    目的 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血浆D二聚体定量筛查疑似深静脉血栓形成(DVP)患者,调查不同抗体来源试剂的检测一致性.方法 选择2016年1 ~10月就诊的220例疑似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使用MediRox D-dimer和STA Liatest D-dimer两种试剂检测受检者血浆D二聚体,并以影像学检查结论作为诊断DVP的依据.结果 220例疑似患者经影像学确诊的深静脉血栓71例,肺栓塞35例.D二聚体高于Cutoff者176例,两组结果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120,P=0.264),并且存在线性关系y=0.1564+0.9831 x,R2=0.958(r=0.979,P<0.01).两种方法检测320例标本的差异83%在±0.5μg/ml以内,临界值附近(0.2 t0 0.9μg/mL)检测95%的偏差在0.32μg/ml以内,标准偏差0.156μg/ml.结论 D二聚体用于DVP排除诊断时,除了要结合影像学检查之外,要求定性判断的高符合率和阳性数据的相关性.

血栓与止血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