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血栓与止血学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혈전여지혈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医学院
  • 主办单位: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213
  • 国内刊号: 44-151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血栓与止血学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刘泽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龚彩平;李广华;梁玲;谢红东;黄锦维;葛艳芬;叶联珍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0例PCI患者术前、术后4 h、24 h的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bg)、凝血酶时间( TT)与抗凝血酶(AT)含量的变化。结果 PCI术前与术后4、24 h PT、Fbg、AT没有变化(P>0.05),aPTT及TT术后4 h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24 h恢复正常。结论 PCI术后可在4及24 h采用aPTT及TT监测病人的抗凝情况,而对抗凝血酶含量正常的患者术后4h已恢复正常,不必常规监测。

  • 别嘌醇对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缺血症状的有效分析

    作者:肖辉;陈冠瑶;林康华;宁观林

    目的:探讨别嘌醇对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缺血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就诊于我院的6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行运动平板试验。通过计算机随机化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别嘌醇(100 mg/d)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主要研究终点是治疗6个月后运动起始至发生ST段压低的时间,次要终点是总运动时间和运动起始到心绞痛发作的时间。结果在第一个治疗周期,分析了28例别嘌醇组(共31例)和32例安慰剂组患者(共34例)。在第二个周期,分析所有入选的60例患者。别嘌醇组发生ST段压低的平均时间从基线的232 s( IQR 182-380)增加到298 s( IQR 211-408),而安慰剂组则增加到249 s(200-375,P=0.0002)。估计值为43 s(两组存在显著差异)(95%CI,31-58)。别嘌醇将平均总运动时间从基线的301 s(IQR 251-447)增加到393 s(IQR 280-519),而安慰剂组则增加到307 s(232-430;P=0.0003);估计值为58 s(95%CI 45-77)。别嘌醇将心痛发作时间从基线的234 s(IQR 189-382)增加到304 s(IQR 222-421),安慰剂组则增加到272 s(200-380;P=0.001);估计值为38 s(95%CI 17-55)。别嘌醇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别嘌醇对预防心肌缺血缺氧具有一定的疗效,有助于患者增强身体活动能力和缓解心绞痛症状。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国儿童及父母生活质量调查研究

    作者:周敏;李晓静;张庆;金晟娴;史宏

    目的:评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对中国儿童及父母生活质量( HRQoL)的影响。方法应用KIT(the Kids’ITP Tools)评估量表对43例新诊断的儿童ITP患者及其父母进行HRQoL调查。 KIT评估量表包括儿童KIT问卷和父母问卷,儿童问卷项目共26条,包括5方面内容:治疗副作用相关、干预相关、疾病相关、活动性相关及家庭相关。父母KIT问卷项目共26条,包括6方面内容:诊断相关、检测相关、孩子活动受限相关、日常生活相关、疾病预后相关及情感影响。采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6分计分法,项目分值高意味着关注程度高。结果(1)应用KIT量表评估中国ITP儿童及父母的生活质量,可信度高,儿童量表Cronbach’s α=0.933,父母量表Cronbach’s α=0.905。(2)父母HRQoL分值显著低于儿童HRQoL分值,分别为31.46±14.58分、79.05±14.99分,Z=7.62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父母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儿童,对疾病的关注和焦虑程度明显高于孩子。在儿童问卷中,治疗干预方面得分高,为1.92±1.30分;活动性方面分值也较高,为1.82±1.47分。父母问卷中,得分高的则是情感方面,为4.88±0.97分;疾病预后方面分值也较高(4.78±1.01分)。(3)不同年龄组ITP儿童HRQoL分值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年龄越大,HRQoL分值越低。提示年龄越大,患儿对疾病的关注程度越高,焦虑负担越重。但不同年龄组ITP患儿,其父母HRQoL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6),提示无论孩子年龄多大,中国父母对疾病均同样程度的担忧和焦虑。结论中国ITP儿童及其父母的生活质量明显降低,父母HRQoL降低尤为显著。 KIT是一个良好的疾病特异性的生活质量评估量表,为ITP的临床研究以及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监测工具。

  • 中国南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 CYP2 C19基因多态性分析

    作者:陆冬晓;陆东风;褚亚娟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选取确诊为冠心病并同意行冠状动脉支架术( PCI)治疗的患者112例,抽取外周血并通过提取基因组DNA检测CYP2C19的基因型。结果在112例检测标本中,CYP2C19纯合子强代谢型(homEMs)、杂合子强代谢型(hetEMs)及弱代谢型(PMs)的发生率分别为40.2%、48.2%和11.6%。结论中国南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弱代谢者的发生率低于中国汉族人总体发生率。

  • 中等強度运动增强重型血友病A患儿的整体凝血功能

    作者:肖娟;李魁星;赵永强;寿玮龄;李卓;陈萌

    目的:探索中等強度运动对重型血友病A患儿血FⅧ活性及整体凝血状况的影响,以期评估重型血友病儿童参加体育运动的安全性,以及为重型血友病A儿童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提供辅助手段。方法选取11例诊断为重型血友病A的患儿参加骑车运动,达到中等运动强度的目标心率后,维持此心率继续骑车10 min。运动前、后取血样分别进行血FⅧ活性及血栓弹力图的检测分析。资料的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结果①11例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2.7岁(6~15岁),运动的平均时间为11.8 min(10~13 min),在运动中及其后24 h无出血事件及其他不适症状。②11例患儿运动前FⅧ活性为0.66(0.5~0.8)u/dl,运动后为0.93(0.5~2.3)u/dl。有4例在运动后血FⅧ活性≥1.0 u/dl,占36.36%(4/11)。但11例患儿运动前、后血FⅧ活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将血FⅧ活性运动前后的差值与患儿的年龄做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P<0.05);将差值与患儿的BMI做相关性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血栓弹力图各指标均有显著地变化,R缩短(P<0.05),K缩短(P<0.05),a角增加(P<0.05),MA增加(P<0.05),CI增加(P<0.01)。其中,7/11(63.6%)运动后CI值增加达50%以上,3/11(27.3%)CI值增加为20%以下,1/11(9.1%) CI值增加为10%以下.结论①重型血友病A患儿参加中等强度体育运动是相对安全的。②参加中等强度运动,虽然总体上血FⅧ活性在运动前后无显著的差别,但有36.36%患儿在运动后血Ⅷ因子活性≥1.0 u/dl。③从血栓弹力图的分析看,运动后重型血友病A患儿的总体凝血功能倾向于增强。应提倡血友病患儿参加适度的运动。

  • EB病毒感染对住院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影响

    作者:杨燕;金晓希;曾真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对住院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影响。方法分析2年来本院收治的96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患儿,均检测EB病毒衣壳Ig M抗体、早期抗原IgG抗体及检测EBV DNA测定EB病毒;并对其母亲进行同期检测。结果96例血小板减少患儿中检出EB病毒感染34例,其中30例(31.25%)检测出EBV DNA阳性,EBV-CA-IgM阳性10例(10.42%),EBV-EA-D-IgG阳性19例(19.79%);患儿母亲确证感染23例,其中EBV DNA阳性20例, EBV-CA-IgM阳性7例,EBV-EA-D-IgG阳性10例。结论 EB病毒感染引起住院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程度重,合并症多且恢复慢,如早诊断并及时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 UC-MSC联合利妥昔单抗及甲强龙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炎性易栓状态的影响作用

    作者:顾蔚;徐开林;林传明;张育;孙梅;何斌;王方方;裴孝平;陈沛帅;谢晓燕;沈连军;顾键

    目的:初步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联合利妥昔单抗( rit-uximab,美罗华)与甲强龙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免疫炎性易栓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8例SLE患者经肾活检确诊为狼疮性肾炎。予SLE 活动指数( SLEDAI 积分)评价病情活动程度;流式细胞术(FCM)监测B细胞清除、T细胞亚群及炎症介质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心磷脂抗体(ACA)、狼疮抗凝物( LA)水平;以磁珠法检测血凝常规、血浆D二聚体( D-D)、抗凝血酶( AT)等。结果随访第1个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CD19和CD20降至“0”;至第3个月全组SLEDAI评分<4分,Th1(IFN-γ)、Th2(IL-4)及CD11b、CD25水平均接近正常;随访至1年上述指标维持在正常值内。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UC-MSC所具有的靶向作用,能有效清除外周血致病性B细胞,恢复Th1/Th2免疫平衡状态,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促进机体免疫重建,恢复凝血-抗凝系统平衡,从而改善机体免疫炎性易栓状态。

  •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患者的诱导缓解期凝血指标观察

    作者:黎金庆;傅晨晓;张娟;曾惠;张越;赵冰;张勇;周晓焕;周合冰

    目的:探讨凝血检查在判断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合并DIC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用维甲酸或合并亚砷酸诱导缓解治疗,动态测定凝血酶原时间( 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结果17例患者中,15例合并DIC。其中15例患者均在35天内获得完全缓解。 PT、Fbg、D-D和FDP均明显异常,与临床出血症状、DIC相关;aPTT、TT和AT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结论动态观察血浆Fbg、D-D和FDP有助于判断DIC存在与严重程度,Fbg水平对指导血制品输注更有意义。

  • 中国儿童血友病诊断现状--单中心13年417例儿童血友病数据分析

    作者:唐凌;吴润晖;吴心怡;甄英姿;陈振萍;李刚;王岩;张宁宁;张纪水;彭芸

    目的:收集和分析我血友病中心近年来有关儿童血友病诊断的数据,了解我国儿童血友病诊断的进步与不足,为进一步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儿童血友病关怀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血友病中心自2007年1月1日至2013年5月30日注册登记的所有儿童血友病病例有关诊断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到417例病例资料,分别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中位年龄为2.5岁(0.1岁至13.1岁);血友病A 333例(79.9%),血友病B 84例(20.1%);轻型33例(7.9%),中间型204例(48.9%),重型180例(43.2%);仅104例(24.9%)有血友病家族史。首次出血情况:首次出血中位月龄为10.0个月(0.0~89.0月):轻度出血181例(43.4%),中度197例(47.2%),重度39例(9.4%);首次出血原因中,医源性出血27例(6.5%),其中12名患儿为通过手术前检查筛查发现,5例(5/27,18.5%)患儿有血友病家族史,其中分娩时出血3例(3/27,11.1%)。获得诊断情况:平均诊断月龄为22.5±14.8月(0.0~178.0月);获得诊断距离首次出血的时间平均为9.10±0.82个月(0.0~100.0月);获得诊断时机:近期(首次出血后≤1月)210例(50.4%),中期(首次出血后>1月~≤6月)68例(16.3%),远期(首次出血后≥6月)139例(33.3%);获得诊断时机相关因素分析:与有无家族史及患儿所处地区无关(P值分别为0.71、0.281),而与首次出血程度相关(P=0.012)。首次出血程度越重的患儿在近期获得诊断比例越高(近期诊断率在首次轻度出血者为46.5%,中度出血者为51.8%,62.5%)。但首次重度出血者与中度出血者间无差异( P=0.463)。诊断进步与不足:近12年新诊断病人数量呈升高趋势,2013年预计诊断数(84例)是2000年(3例)的28倍;近三年来,近期、中期、远期获得诊断的构成比例存在差异(χ2=14.1,P=0.007),远期诊断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分别为44.8%、50.8%、57.1%。结论我国血友病诊治事业进步显著,儿童血友病患者就诊、获得诊断人数在近年有迅速增长;首次出血表现越重的患儿,获得诊断的时机越早;但是诊断不及时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各级医院对血友病的早期诊断能力尚待提高。

    关键词: 血友病 儿童 诊断
  • Maxmat PL多功能血凝分析仪应用评价

    作者:徐菡;王成彬;邸平;李健

    目的:评价Maxmat PL多功能血凝分析仪的性能。方法结合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国家行业标准检测Maxmat PL多功能血凝分析仪的精密度、线性范围、携带污染率、可比性及相关性。结果批内精密度PT、INR、aPTT、Fbg、TT、D二聚体正常质控CV值分别为:1.66、1.68、1.81、1.52、1.21、11.55;异常质控CV值分别为:1.11、1.21、1.46、3.58、0.35、6.14;批间精密度正常质控CV值分别为:1.51、2.01、1.93、0.99、1.24、16.03;批间精密度异常质控CV值分别为:1.03、1.11、1.26、3.16、0.22、5.03。 PT、INR、aPTT、Fbg、TT测定结果在与法国STA-R凝血分析仪器上密切相关, r值分别为:0.996、0.996、0.958、0.974、0.982,D二聚体与法国STA-R的D二聚体相比阳性符合率96.8%。相关性:PT (s)的r值0.973、aPTT的r值为0.944、Fbg的r值为0.962。结论 Maxmat PL多功能血凝分析仪各项性能精确,机器结构严谨,设计合理,测试速度较快,操作简便。可以对临床血液分析做出快速准确的报告。

  • 常见无机盐对aPTT、PT、TT测定的影响

    作者:孙科;孙雪;王雄飞;詹雪艳;袁瑞娟

    目的:探讨常用无机盐对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 PT)和凝血酶时间( TT)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NaCl、KCl、NaHCO3、NaH2 PO4为样品测定aPTT、PT和TT。结果四种无机盐能够明显延长aPTT、PT、TT时间,呈现出体外抗凝作用,作用强度与浓度呈正相关。四种盐抗凝能力强弱如下:NaH2 PO4>NaHCO3>NaCl>KCl。结论无机盐会参与到凝血过程,对aPTT、PT和TT产生影响,如果样品中含有无机盐,应考虑到其影响。

  • FOXP3基因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刘夫红(综述);吴润晖(审校)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失衡,产生针对自身组织的免疫应答并导致自身组织、器官损害的一类疾病。调节性T细胞( Treg细胞)是一类具有独特免疫调节作用(低反应性与免疫抑制性)的T细胞,高表达CD25,主要分泌TGF-β、IL-10等细胞因子,通过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免疫反应,抑制T细胞的活化及促进某些抑制性细胞因子的分泌等,在外周免疫耐受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影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预后[1]。 FOXP3基因特异性表达于Treg细胞表面,是Treg细胞的标志物。该基因可以通过对Treg细胞及多种免疫细胞进行调控,从而影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该基因的单核苷多态性也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易感性相关。通过对该基因的研究,有望通过基因治疗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带来希望。

  •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宋文奇;赵梦华(综述);徐宝元(审校)

    传统抗凝药物例如华法林、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 LMWH)和磺达肝癸钠的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因而促进了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研发。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direct thrombin inhibitors ,DTI)和直接因子Xa抑制剂,具有可口服给药、治疗窗较宽、与药物和食物间相互作用较小和不需要常规实验室监测的优势。现已对达比加群( DTI:Dabigat-ran)、直接因子Xa抑制剂:利伐沙班( rivaroxaban )和阿哌沙班( apixaban )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包括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非瓣膜病房颤以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较为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 血小板膜糖蛋白与凋亡相关联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娜;张凤;戴克胜

    细胞凋亡,又称为“程序性的细胞死亡( 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指机体为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自1972年Kerr等[1]首次发现凋亡现象以来,凋亡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但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有核细胞,随后经过20多年的研究,才逐步涉及无核细胞,乃至无核的血小板[2]。

  • 急性心肌梗死与白细胞血小板的关系

    作者:孙云飞;王岚峰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急性进展的临床表现,其发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糜烂、破溃,导致局部的炎症反应。白细胞在破损处黏附、聚集,释放出组织因子及促凝血酶分子,促使血小板活化和纤维蛋白生成。同时破溃处冠状动脉血管内皮下胶原纤维暴露,触发凝血反应,进一步趋化血小板、白细胞及纤维蛋白的黏附、聚集,诱发血栓形成。炎症及血栓形成均是AMI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对于AMI的发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小娟;陈峻;马涛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与病死率较高。大量研究证明氧化应激是动脉粥样硬化一个密切的致病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胆红素是一种天然的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生物还原剂[1],能抑制脂质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形成。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参与因素[2]。为了进一步了解冠心病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我们对120例冠心病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胆红素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清胆红素
血栓与止血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