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血栓与止血学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혈전여지혈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医学院
  • 主办单位: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213
  • 国内刊号: 44-151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血栓与止血学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刘泽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瑞舒伐他汀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程度的影响

    作者:唐海荣;郑进民;李新

    目的 探讨分析瑞舒伐他汀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 对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研究组应用瑞舒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阿司匹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IMT)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较治疗前均有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有升高,研究组变化更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硬化程度较治疗前有改善,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5%)、(71.2%),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舒伐他汀药物能够有效的降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能减小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 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代敏

    目的 分析研究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终诊断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检查;对照组患者给予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以及检查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5.00%,检查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65.00%,检查满意度为60.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血管成像能够清楚的显示患者肠系膜上的动脉夹层情况,对于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诊断有极高的确诊率.

  • 家庭随访对低抗凝血酶水平的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

    作者:高昕毓;朱晓莲

    目的 分析探讨家庭随访对低抗凝血酶(AT)水平的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确治疗的接受CAPD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共185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家庭随访组患者90例,另外95例患者为对照组;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信息,随访比计较2年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本研究中家庭随访组中AT≤230 mg/L者与AT>230 mg/L者比较仅见尿量≤500 ml者的比例AT≤230 mg/L者更高(P<0.05);对照组中也仅发现AT≤230 mg/L者尿量≤500 ml的比例更高(P<0.05),符合病理特征.随访比较受试对象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干预后AT≤230 mg/L的受试对象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2.58%,心血管事件死亡率为3.23%,无心血管事件时间平均为(425.36±39.87)d,心血管事件死亡率为3.23%;与同组AT>230 mg/L者比较可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无心血管事件时间更短(P<0.05).而与常规对照组AT≤230 mg/L者相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较低,无心血管事件时间均较长(P<0.05);常规对照组内AT≤230 mg/L的受试对象与AT>230 mg/L者相比较可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无心血管事件时间更短(P<0.05).结论 提示低AT表达者心血管事件预后情况普遍更为严重,而家庭随访干预对于全部患者均有一定的控制减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作用.

  • 不同程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家悦;王革生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IS患者(记为IS组)及同期于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记为健康组)为对象,比较2组血浆Hcy水平、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并探讨不同程度IS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级)评估与血浆Hcy水平关系以及血浆Hcy水平在疾病预后中影响.结果 IS组血浆Hcy水平、Fbg较健康组明显高,aPTT、TT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IS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中度次之,轻度低,三者之间两两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升高患者的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31.82%明显高于Hcy正常患者10.87%(P<0.05).结论 血浆Hcy水平是IS疾病发生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不同程度IS与血浆Hcy水平呈正相关.

  • 超高龄脑梗死患者超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余练;严洪新;罗建华

    目的 评价应用超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用于发病≤4.5 h超高龄脑梗死患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年龄≥80岁,发病时间≤4.5 h的脑梗死患者102例,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实验组(51例),分别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量表(BI)、改良Rankin量表(mRS)和中文版脑卒中专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的差异;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1年死亡率分别为25.49%(13/51)和43.14%(22/5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和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90 d和12个月的mRS≤2比例,Barthel指数和SS-QOL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就诊时间和NIHSS评分是超高龄脑梗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溶栓治疗是高龄脑梗死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结论 在发病≤4.5 h无绝对禁忌证的超高龄脑梗死患者中超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确切、安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 小剂量阿司匹林合并华法林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抗栓效果

    作者:方汉军;李锋华;许诚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合并华法林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抗栓效果.方法 以在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抗栓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48).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华法林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华法林与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抗栓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抗凝相关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华法林基础上,给予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显著减少血栓形成及栓塞的发生,而且安全有效.

  • 辛伐他汀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作者:吴京凤;付瀚颖;李文迪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联合低相对分子质质量(LMWH)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PTE)的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指标CRP、IL-8和TNF-α、凝血纤溶指标Fbg、D-D、AT及PT的影响.方法 选取65例于我院治疗的急性PT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3例).所有患者均经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LMWH治疗,研究组采用辛伐他汀+LMWH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血清指标及凝血纤溶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IL-8和TNF-α指标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bg、D-D、AT及PT指标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对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25%,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0.91%(P<0.05).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LMWH治疗急性PTE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症水平,调节体内凝血纤溶状态平衡.

  • 熊果酸对过氧化氢诱导大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爱群;王绮雯

    目的 观察熊果酸(ursolic acid,UA)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大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冷消化法原代培养SD大鼠心肌细胞,3 d后将细胞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H2 O2模型组、UA低(2.5μM)、中(5μM)、高(10μM)浓度组.UA预处理心肌细胞后,加入H2 O2作用,分别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LDH、CAT、SOD的变化,ROS的水平.结果 UA低、中、高浓度组对比模型组OD值明显降低,LDH含量明显下降,CAT、SOD活性升高,ROS水平下降,且P<0.05.结论 UA对大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减轻氧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氧化损伤.

  • 香豆乙酯联合华法林治疗重度烧伤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作者:古芝燕

    目的 研究香豆乙酯联合华法林治疗重度烧伤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因重度烧伤并发下肢DVT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抗血栓药物华法林钠片口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香豆乙酯口服;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 d,3 d,6 d采集静脉血样,测定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并使用血管彩色超神检测患者下肢DVT溶解率;出血率以及血栓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血栓溶解率;出血率均较低且观察组的总出血率较对照组低(P<0.05);血栓的复发率两组均有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较对照组66.7%高.结论香豆乙酯联合华法林治疗重度烧伤后并发下肢DVT有良好的疗效,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出血率,提高血栓的溶解率并能降低血栓的复发率.

  • CYP2 C19药物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的指导

    作者:黄群;刘奇良;徐敏敏

    目的 检测CYP2 C19药物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CHD)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CHD接受PCI治疗的患者200例.这200患者分为在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下治疗的A组与采用常规治疗的B组,每组各100人.随后分析A、B两组冠心病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后发生血栓的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A组发生血栓的概率显著低于B组(0.2%比1.1%,P=0.036),术后6个月时,A、B两组发生血栓的概率没有统计学意义(0.6%比1.1%,P=0.223),但A组仍保持较低趋势.结论 经过PCI治疗的CHD患者在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下,氯吡格雷低代谢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替换治疗,进而降低术后1个月的血栓发生率,但是对于长远的预后的指导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与24小时血压变异性的关系

    作者:荣爱国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粥样硬化与24小时血压变异性(BPV)(收缩压、舒张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根据血Hcy水平的不同,分为3组:A组36例(Hcy<15.0μmol/L),B组62例(15.0μmol/L≤Hcy<20.0μmol/L),C组22例(≥20μmol/L),分别测定其颈动脉厚度(IMT)及24小时收缩压及舒张压、脉压标准差(SD).结果 三组中血压变异性随着HCY的增高,变异性增大,IMT厚度也随之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血Hcy水平与24小时BPV(收缩压、舒张压)之间存在相关性(r=0.570、0.512,P<0.01);IMT与24小时BPV呈直线相关(r=0.653、0.635,P<0.01),IMT与Hcy水平也呈直线相关(r=0.1252,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可能与高Hcy、IMT相关,Hcy增高可能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作者:董庆峰;赵冬;周维

    目的 观察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医院收治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两组治疗前MBG、CTFC、TIMI血流分级、TIMI血栓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BG、TIMI血流分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TFC、TIMI血栓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心脏事件、再发心肌梗死及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在替罗非班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效果理想,能改善治疗预后.

  • 比较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与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

    作者:梁伟;张学军;王东挺;蔡文黎

    目的 比较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与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术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组(A组)和微创锥颅血肿碎吸术组(B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以及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再出血发生率、A组vs B组为6.67%vs 13.33%(P<0.05).与B组相比,A组患者Fbg、PLT水平较高(P<0.05);与B组相比,A组患者PT、aPTT、TT、PDW、MPV水平降低(P<0.05).结论立体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时更能降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同时不影响血小板与凝血功能.

  • 血栓弹力图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兴翠;兰亚婷;王成彬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在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6年3月到6月期间由于消化道出血来301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在入院时的全血,用思塔高公司的血凝仪检测PT、aPTT、TT、Fbg.用陕西裕泽毅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TEG检测患者的凝血状况.结果 消化道出血患者的PT、aPTT、TT、Fbg与对照组虽略有差异,但仍属正常范围的波动.TEG检测:消化道出血病人的R值为(4.9±2.0)mi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的MA值为(64.6±9.3)mm,而消化道出血病人的MA值为(60.3±10.3)mm(P<0.05).结论 TEG检测能够判断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即时凝血状况,补充常规凝血检测的不足,指导临床针对性治疗和成分输血.

  • 云南白药胶囊治疗牙周炎牙龈出血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莉莉

    目的 观察云南白药胶囊治疗牙周炎牙龈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76例牙周炎牙龈出血患者分别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为38例.对常规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常规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云南白药胶囊进行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凝血时间、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和牙齿松动以及临床疗效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凝血时间比常规组患者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和牙齿松动状况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3.68%,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 在牙周炎牙龈出血治疗中采用云南白药胶囊进行治疗可以缩短患者的凝血时间,改善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以及牙齿松动状况,从而提高临床总有效率.

  • 右美托咪定对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李燕龄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对骨科下肢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共80例在本院行骨科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给予常规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观察组于使用止血带前2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则输注等量生理盐水.统计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概率及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DVT概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P<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可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

  •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含量的影响

    作者:洪勇;袁苓;罗娜;顾丹;罗峥岩

    目的 研究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含量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32例(32眼)NVG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所有患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小梁切除术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眼压、视力、VEGF和PDGF,记录术后并发症和治疗成功率.结果 32例患者随访(8.57±1.69)个月,小梁切除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显著低于注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视力较注药前显著提高(P<0.05),视力提高率90.63%;患者注药后5 d和小梁切除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房水、玻璃体液的VEGF和PDGF水平较注药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出血率6.25%,包裹性滤过泡率6.25%,脉络膜脱落率3.13%;术后6个月手术成功率93.75%.结论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辅助用于小梁切除术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可显著降低NVG患者VEGF和PDGF水平,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安全有效.

  • 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亢患者凝血功能状态

    作者:王翔

    目的 观察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亢患者凝血功能状态及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取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医院收治甲状腺瘤患者3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0例及甲亢患者45例,设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60例,设为对照组.2组入院后次日早晨空腹抽取5 mL静脉血,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2组血浆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分析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亢患者凝血功能状态及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PT、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b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亢PT、aPTT、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亢患者凝血功能状态与甲状腺功能TSH、FT4及FT3水平差异无相关性(P>0.05).结论 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亢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及凝血功能紊乱,增加血栓发生率,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处理.

  • 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

    作者:郑丽玲;张青;欧瑞明;谭友平;杜苑苑

    目的 伊马替尼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间CML患者112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1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研究组给予伊马替尼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检测血小板参数,凝血和纤溶指标,观察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P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PLT水平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PCT、MPV以及PDW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Fbg、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Fbg、D-D水平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PT、TT、aPT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程度较轻,血液学不良反应:粒细胞减少57例(占50.89%),血小板减少26例(占23.21%),及时减少伊马替尼用量,并给予G-CSF治疗,均好转.结论 伊马替尼治疗CML患者,可使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对血小板形态影响不大,可使Fbg、D-D显著降低至正常水平,调节凝血纤溶系统功能.

  • 凝血功能检测在评估ICU重症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研究

    作者:王燕

    目的 研究凝血功能检测在评估ICU重症休克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以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ICU收治的125例重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28 d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95例)与死亡组(3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凝血功能、乳酸水平等相关资料,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重症休克患者预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CU重症休克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为APACHEII评分,乳酸、D-D水平.结论 凝血功能四项检测对ICU重症休克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价值,同时乳酸水平、D-D水平可作为重症休克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 不同剂量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

    作者:梁秀娟;马荣;李之红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西地那非在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合并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医院收治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1.0 mg/(kg·d)西地那非治疗,观察组采用2.0 mg/(kg·d)西地那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肺动脉压及二氧化碳血氧分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动脉压及二氧化碳血氧分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5.00%(P>0.05).结论 新生儿肺动脉高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儿采用2.0 mg/(kg·d)西地那非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 无肝素/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栓前体蛋白的影响

    作者:殷立青

    目的 观察无肝素、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在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凝血功能及血栓前体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取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医院收治脓毒血症患者60例,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无肝素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采用LMWH连续性血液净化,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凝血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栓前体蛋白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及血栓前体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两组治疗前aPTT、PT、TT、Fbg及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PTT、PT、T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48 h血栓前体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脓毒血症患者采用LMWH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血栓前体蛋白水平.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妇科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静脉血栓相关事件的影响

    作者:李梅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妇科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相关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妇科疾病手术患者320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两组,腹腔镜组167例,开腹组153例.观察比较两组围术期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和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指标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及术后24 h,两组患者PT和aPTT显著下降,Fbg和D-D水平显著上升(P<0.05),但术后及术后24 h,两组患者PT、aPTT、Fbg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的D-D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腹腔镜组下肢DVT共23例(13.77%),开腹组下肢DVT共3例(1.96%)(P<0.05).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均使妇科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增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引起下肢DVT发生,且腹腔镜术较开腹手术下肢DVT发生率更高.

  •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与凝血功能、纤溶功能、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邱晓华

    目的 分析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与凝血功能、纤溶功能、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5例(进展组),急性非展性脑梗死患者85例(非进展组)及健康体检85例(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分析三组的标检测结果差异,并分析凝血功能、纤溶功能、血脂与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发病48 h内,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患者PT、INR、aPTT、TT无显著变化,但Fbg、D-D均升高(P<0.05);进展组Fbg、D-D升高较非进展组明显(P<0.05).进展组与非进展组TG、TC较对照组均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bg、D-D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Fbg、D-D与脑梗死损坏程度成正相关,加强对Fbg、D-D水平的监测,对患者的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月琴;王秀美;周丽佳

    目的 探析产后出血患者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下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选择于我院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48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子宫摘除术,观察组予以子宫动脉栓塞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临床效果以及手术时间、止血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 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75.00%)低于观察组(95.83%),手术时间(53.45±4.48)min、止血时间(35.78±2.29)min、住院时间(13.46±2.31)d多于观察组(手术时间(34.30±5.17)min、止血时间(6.28±1.15)min、住院时间(7.35±2.54)d,其比较指标间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产后出血患者而言,子宫动脉栓塞的治疗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可以大幅度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血清D二聚体与神经功能、脑梗死面积的关系

    作者:常霞

    目的 观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血清D二聚体(D-D)与神经功能、脑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 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医院收治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90例,设为观察组,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9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血清D-D水平,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2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根据CT完成大直径的测定.结果 观察组血清D-D、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面积,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90例患者32例神经轻度损伤,47例中度损伤,11例重度损伤.且患者损伤越严重,血清D-D水平越高,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血清D-D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中29例脑梗死小面积,42例中等面积,19例小面积,脑梗死面积越大,血清D-D水平越高,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D-D水平与神经功能、脑梗死面积呈正相关性,对判断患者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重症监护室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80分析

    作者:谭博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发生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 以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13年2月~2016年2月出现的80例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原因及并发症,并制定相关治疗方案.结果 对80例发生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患者行相关治疗方案后,38例下肢肿胀患者的肿胀状况经物理治疗后出现明显好转,41例患者的疼痛状况有不同程度的减轻(P<0.05),无肺栓塞发生者,未出现因导管相关性血栓致死患者死亡,且随访6个月未见滤器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在治疗这类血栓时需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 脑梗塞患者诊断中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应用价值

    作者:支盛;陈少泉;丁子良;嵇红林;王裕祀

    目的 探讨脑梗塞患者诊断中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脑梗塞患者入组研究组,另外抽选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入组对照组,采集两组静脉血2 ml,并对血样进行检测,统计并对比两组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差异.结果 RBC:研究组中急性期、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MCV:研究组中急性期、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RDW:研究组中急性期、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LT:研究组中急性期、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MPV:研究组中急性期、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DW:研究组中急性期、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检测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变化对脑梗塞患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预防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勇;范少地

    目的 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预防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术后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腰椎骨折患者10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4),两组均给予腰椎骨折后路手术,对照组给予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检测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D二聚体、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14 d 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4 d血液粘度和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96%(P<0.05).结论 腰椎骨折后路手术术后应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 甘露醇、血塞通、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急性脑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翟雅婷;吴红梅

    目的 探讨甘露醇、血塞通、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急性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其中研究组(50例)采用甘露醇、血塞通以及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参照组(40例)采用甘露醇与胞二磷胆碱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6.0%(48/50),参照组总有效率80.0%(32/40)(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甘露醇、血塞通以及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急性脑血栓的疗效理想,可有效减少患者神经功能损伤.

  • 噻氯匹定对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和血浆溶血磷脂酸的影响

    作者:袁明;谢万福

    目的 探讨噻氯匹定对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大聚集率(PAGM)和血浆溶血磷脂酸(LPA)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及脑梗死组和噻氯匹定组,每组50例.同时选取我院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正常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噻氯匹定组患者给予噻氯匹定治疗.比较各组PAGM、LP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LPA、PAGM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梗死组相比、噻氯匹定组LPA、PAGM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几乎不存在脑梗塞病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的脑梗塞灶面积增加(P<0.05);与脑梗死组相比、噻氯匹定组的脑梗塞灶面积降低(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PAGM和LPA水平高于正常人,噻氯匹定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PAGM和LPA水平,降低脑梗塞灶面积.

  • 血塞通联合施慧达对脑梗死并发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及神经缺损修复的效果

    作者:邓尧宇;龙贤齐

    目的 研究血塞通联合施慧达(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脑梗死并发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对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入院治疗的188例脑梗死并发高血压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4例,对照组单独给与施慧达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施慧达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及颈动脉超声的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及脉压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和CRP水平变化,终比较两组患者的脑梗死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斑块大小和IMT水平均明显降低,在治疗后两组上述相关数据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NIHSS、斑块大小和IM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脉压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述三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G、TC、LDL-c与CRP水平基本相当,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和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下降的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脑梗死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中,观察组总有效率可达9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P<0.05).结论 血塞通联合施慧达治疗脑梗死并发高血压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的提升患者的神经损伤修复效果,降低患者的血压,并且有效的降低患者体内的血脂及CRP水平,提升脑梗死整体的治疗效果.

  • 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蔡雷

    目的 分析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 随机数字表格法将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此外观察组加以小剂量阿司匹林50 mg/d口服,对照组加以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同时随访2年,统计两组不良事件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血小板聚集率下降,aPTT、PT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2年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阿司匹林(50 mg/d)与常规剂量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老年冠心病远期疗效类似.

  • 循证护理在血液高凝状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薛玉花;张莉;卢长莉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血液高凝状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门诊部收治的8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另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干预后临床疗效、血液指标[纤维蛋白原(Fbg)、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溶指标[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变化及生活质量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总有效率87.80%较对照组78.05%显著高(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Fbg、hs-CRP较护理干预前显著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tPA,症状与视功能、身体功能、社会活动及精神心理得分较护理干预前显著升高,PAI、D-D显著降低,且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血液高凝状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价值.

  • 综合性护理对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脑栓塞的效果

    作者:张健;黄苏晓;徐慧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预防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脑栓塞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预防脑栓塞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脑栓塞发生率,血栓标志物水平,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 试验组第21 d后脑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00%<26.00%)(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D-D水平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vWF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试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 对心脏瓣膜病术后患者给予预防脑栓塞的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脑栓塞的发生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血清血栓标志物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 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脑卒中血栓事件中的应用

    作者:柴君丽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预防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血栓事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长期卧床的脑卒中患者11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n=55)和对照组(n=5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干预.比较两组血栓事件发生情况,并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18%(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89.09%显著高于对照组72.73%(P<0.05).结论 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可有效预防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并发DVT,并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胃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作者:王萍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性根治手术治疗的14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其临床资料,按其术后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A组(发生DVT)40例和B组(未发生DVT)100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既往疾病史、围手术期是否感染及有无中心静脉置管等临床资料,且采用非条件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不同情况的患者应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得,年龄(≥60岁)、冠心病史、静脉血栓史使用止血药物(有)及体重指数(>30 kg/m2)可能为胃癌术后DVT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60岁)、使用止血药物(有)及体重指数(>30 kg/m2)为胃癌术后形成LEDVT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 不同止血药物治疗青春期无排卵型功血的效果及护理

    作者:袁媛

    目的 探讨不同止血药物治疗青春期无排卵型功血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4月我院门诊收治的60例青春期无排卵型功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孕激素治疗,研究组给予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对两组治疗后止血效果、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激素水平[经血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 a(PGF2 a)]进行观察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复查及随访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0.00%较对照组76.67%显著高(P<0.05);两组治疗后aPTT、PT分别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PGE2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PGE2相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仅研究组PGF2 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后研究组PGF2 a较对照组升高显著(P<0.05).结论 青春期无排卵型功血患者应用不同止血药物临床疗效各异,护理措施的实施对功血患者的有着较为积极临床意义.

  • 健康教育路径在脑卒中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

    作者:舒丽娟;周富;吴春兰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路径在脑卒中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康复期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医院收治脑卒中并发急性下肢DVT患者7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健康教育掌握率为94.29%,对照组为80.00%(P<0.05);2组护理前PT、aPTT及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PT、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b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并发急性下肢DVT患者康复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路径护理可改善其高凝状态.

  • 急诊介入联合溶栓救治急性肢体动脉血栓栓塞的护理体会

    作者:高永霞

    目的 探讨急诊介入联合溶栓救治急性肢体动脉血栓栓塞的护理体会.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6例急性肢体动脉血栓栓塞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3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行急诊介入联合溶栓救治及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另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后2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患肢恢复情况(肢体肿胀、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88.37%、并发症总发生率2.33%及1年后复发率4.65%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aPTT、TT、Fbg、患肢肿胀、疼痛评分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aPTT、TT、Fbg变化不显著,但患肢肿胀、疼痛评分均明显减小,且实验组减小的幅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急诊介入联合溶栓救治急性肢体动脉血栓栓塞时,积极为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肢恢复及降低并发症和复发率的关键之一.

  • 围手术期强化护理降低肺癌患者术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效果

    作者:肖英;李英;易红梅

    目的 分析围手术期强化护理降低肺癌患者术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效果.方法 8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践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践组进行围手术期强化护理.检测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液纤溶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术后1个月内血栓栓塞事件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护理前后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结果 两组护理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D二聚体(D-D)浓度及血小板计数(PL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tPA、D-D、PLT均显著降低(P<0.05),但实践组tPA、D-D、PL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内实践组血栓栓塞事件DVT、P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肺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第一秒呼吸气体的容积(FEV1)、用力呼吸的肺活量(FVC)均显著升高(P<0.05),但实践组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有效的围手术期强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肺癌患者术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并有助于术后肺功能的改善.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并发血栓形成的护理

    作者:钟先利;李碧;郭艳

    目的 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并发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2例,按入院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围术期细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前后股浅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和血流量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较对照组35.48%显著较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TC、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股浅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股浅动脉、胫后动脉血流量较对照组显著较快(P<0.05).结论 加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是提高介入术手术成功率的关键,能有效预防并减少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 血小板输注过程发生血小板聚集的预防性护理

    作者:常颖

    目的 探析血小板输注过程中发生血小板聚集的预防性护理.方法 将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接受血小板输注的90例患者选为观察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接受血小板的输注过程中分别予以护理进行干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预防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下的血小板聚集发生情况、纤维蛋白析出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血小板聚集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3.33%),且纤维蛋白析出情况(1.67%)亦少于对照组(11.67%),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予用预防性护理措施对血小板输注过程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血小板的聚集情况,降低纤维蛋白的析出率.

  • 骨科特殊护理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作者:黄莺;刘长俊;江雪莲;朱莉

    目的 探讨骨科特殊护理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病例患者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9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5例,术后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另实施骨科特殊护理,观察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术后DVT发生率及随访1年后复发率.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2组凝血功能指标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改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年随访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科特殊护理预防可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

  • 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结核病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作者:李白宁

    目的 分析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在结核病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分析干预前后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浆黏度变化,采用临床症征评分(VDS)、护理满意度评分表评价两组静脉功能、护理满意度,同时记录卧床10 d内DVT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aP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Fbg、D-D及血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VAD评分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DVT总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 护理风险预警监控可有效改善结核病患者凝血功能、静脉功能,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血小板功能监测联合个性化综合护理对ICU患者近期心血管预后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李兰;张颖;周芳;张立婷

    目的 分析探讨血小板功能监测联合个性化综合护理对ICU患者近期心血管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ICU患者共195例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包括患者95例,在接受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接受个性化综合护理;另外100例患者为常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分析比较综合护理组与常规对照组患者不同血小板功能状态下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综合护理组95例患者经血小板功能监测检出血小板功能减低患者31例,64例患者为血小板功能正常者,随访比较28天短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各为0%.3.12%.常规护理组100例患者经血小板功能监测检出血小板功能减低患者33例,67例患者为血小板功能正常者,随访比较28天短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各为3.03%.12.50%.可见综合护理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减低ICU患者短期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不同血小板功能的患者之间差别不显著.

  • 压力抗栓泵在颅脑损伤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吴嘉娣

    目的 研究压力抗栓泵在颅脑损伤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我院行颅脑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于术后4~6 d给予压力抗栓泵治疗,观察组于术后1~3 d给予压力抗栓泵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3 d、术后4~6 d颅内压(ICP)水平及ICP≥20 mmHg次数、ICP高值,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等凝血指标,并记录其肢体肿胀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4-6 d ICP、ICP≥20 mmHg次数、ICP高值均较术后1-3 d下降(P<0.05),而各时点两组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D-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2.86%较对照组20.00%低(P<0.05).结论 术后早期应用抗血栓压力泵可有效改善颅脑损伤患者凝血指标,预防DVT,且不会明显影响ICP.

  • 脑卒中患者集束化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效果

    作者:刘亚红;赵义娟;朱小敏;李婷

    目的 探究脑卒中患者集束化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需卧床或者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采取集束化的管理,为集束化组.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需卧床或者有肢体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采取常规护理管理,为常规组.均护理两周,比较两组患者7 d、14 d血栓发生率,MCMQ评分及满意度.结果 常规组血栓总发生率为8%,集束化组血栓总发生率为2%,(P<0.05);护理前,常规组与集束化组患者面对、回避、屈服评分无差异,护理后,集束化组面对评分升高较常规组明显(P<0.05),两组回避评分均升高,但没有统计学差异,集束化组屈服评分降低较常规组明显(P<0.05);集束化组患者满意度96.00%高于常规组84.00%(P<0.05).结论 集束化管理脑卒中患者,可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 层级护理管理在预防宫颈癌术后深静脉血栓风险事件中的应用

    作者:张庆玉

    目的 研究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预防宫颈癌术后深静脉血栓风险事件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62例作为观察组,2016年1月~12月在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8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对照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心理压力和满意度评价,对比两组差错事故发生情况、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层级护理组护理质量的各个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层级护理组的SDS评分和S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层级护理组的一般满意、外在满意和内在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层级护理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数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组(1 vs 8,c 2=4.698,P=0.030).结论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对工作满意度,显著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 护理在预防ICU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

    作者:张倩;马月珍;张海英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和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01月至2017年01月间就诊于我院ICU的危重病人80例对其进行临床分析,按随机方法分为护理干预组与常规护理组,护理干预组40例患者,对其实施护理干预,常规护理组40例患者,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肢肿痛的发生率,股静脉的血流速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常规护理组相比,住院护理干预组各时间段股静脉血流速度增加(P<0.05);护理干预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降低7.50%vs 37.5%(P<0.05);护理干预组满意度显著增高95%vs 80.0%(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提高ICU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与患者满意度,同时能显著降低病人患肢肿痛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 优质护理应用于ICU护理中对气压泵血栓的预防作用

    作者:赵君;王璐;郑云辉;孙佳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ICU护理中对气压泵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 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前术后与对照组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有差异.观察组为10%(3/30),对照组为20%(6/30)(P<0.05).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于ICU护理中对气压泵血栓的预防作用显著,可有效地减少血栓形成,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中心静脉置管患儿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因素及护理措施

    作者:母文华

    目的 研究中心静脉置管患儿发生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从到我院接受治疗的中心静脉置管患儿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结果 ≥1岁患几率(5.71%)明显低于<1岁患儿(22.86%);肱静脉置管发生深静脉血栓几率(26.47%)明显高于外周中心(12.50%)、颈内静脉置管患儿(5.00%);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深静脉血栓发生时间(18.10±1.21 d)明显长于肱静脉(5.83±2.51 d)、颈内静脉置管(6.21±1.01 d),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儿深静脉血栓发生与其自身年龄、置管方式有直接关联.结论 掌握中心静脉置管患儿发生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可及早实施有效的护理,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

  • 产褥期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护理体会

    作者:周献平

    目的 探讨产褥期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危险因素及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产褥期并发DVT患者及90例不伴有DVT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顾性分析产褥期并发DVT形成危险因素,观察产褥期并发DVT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变化及DVT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卧床休息时间≥6 d、口服避孕药史、剖宫产史、产后出血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期高血压、卧床休息时间≥6 d、口服避孕药史、剖宫产史是产褥期并发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护理干预后aPTT、PT、Fbg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护理干预后干预组DVT复发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22.22%(P<0.05).结论 产褥期并发DVT形成危险因素较多,依据其危险因素为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降低DVT发生率.

  • 专科护理在尿激酶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评价

    作者:吴素贤;陈秀梅;杨翠芹;明雁芳

    目的 评价专科护理指标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82例,采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并配合优质的护理措施.比较治疗前后NRS评分、大腿围、小腿围周径差,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统计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有效率为91.67%;患者治疗后的NRS评分(3.06±0.33)、大腿围周径差(3.97±0.14)、小腿围周径差(2.85±0.67)显著低于治疗前的NRS评分(7.04±1.37)、大腿围周径差(4.05±0.19)、小腿围周径差(3.17±0.54);凝血指标aPTT(34.09±5.31)、PT(13.22±1.91)显著低于治疗前的aPTT(36.92±8.77)、PT(14.01±1.86),PLT(225.16±13.42)显著高于治疗前PLT(211.43±11.8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专科护理指标能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

  • 针对性护理操作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刘淑波

    目的 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采用针对性护理操作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效果分析与探究.方法 按随机分配原则将我院行中心静脉导管患者72例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分别为A组(36例)与B组(36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B组患者则采用针对性护理操作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情况、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患者(44.44%>13.89%),P<0.05;B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高于A组患者(94.44%>72.22%)P<0.05;B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患者(97.22%>77.78%)P<0.05.结论 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实施针对性护理操作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

  • 术中保温护理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体温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常慧;张婷

    目的 探讨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施行术中保温护理干预,患者体温和凝血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6年8月接受心脏外科手术患者15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温保护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术中保温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输液量、尿量和麻醉拔管时间,不同时间点心率(HR)、体温(T)变化,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输液量以及尿量没有明显差异,观察组麻醉拔管时间min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体温分别为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各凝血功能指标变化较小,对照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显著上调(P<0.05),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采取术中保温护理干预可缩短麻醉拔管时间,减小术中体温变化,从而保护患者凝血功能,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状况恢复.

  • 弹性袜联合抗栓泵在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李芳;王媛;张伟华

    目的 探讨弹性袜联合抗栓泵在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实施妇科盆腔手术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弹性袜联合抗栓泵,均干预2个月,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检测双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视觉模拟评分(VAS)、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分析两组健康状况、疼痛度及护理满意度,同时记录DVT形成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aPTT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延长(P<0.05),观察组Fbg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左股静脉流速、右股静脉流速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加快(P<0.05);观察组SF-36评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DVT形成率2.50%与对照组11.25%比较明显较低(P<0.05).结论 弹性袜联合抗栓泵可有效改善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双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

  •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在预防ICU患者深静脉血栓中的实践效果

    作者:孟蕊;马春园

    目的 探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在预防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住院的136例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和实验组(68例).实验组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给予认知行为治疗结合音乐放松疗法干预,而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防DVT效果.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54.79±9.5)/(44.66±5.4)vs(33.7±6.4)/(25.1±5.5)],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94%vs 20.59%),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组患者SAS、SD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Caprini风险模型对ICU患者进行DVT的早期筛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实施综合性护理预防血栓形成的效果

    作者:张艳梅;徐玉兰

    目的 探究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实施综合性护理预防血栓形成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5例)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35例)术后实施综合性护理预防血栓形成,对比两组术后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评分、患者生活质量(SF-36)、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血栓等并发症率为2.86%,低于对照组17.14%(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SQI、HAMA、HAMD、SF-36各项数据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高达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P<0.0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实施综合性护理预防血栓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率较低,患者恢复快,睡眠及心理状态佳,生活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高.

  • 预见性护理在肿瘤化疗中预防深静脉导管堵塞的效果

    作者:童黎静;黄玉玲

    目的 分析研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肿瘤化疗中预防深静脉导管堵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需进行肿瘤化疗的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之后的深静脉导管堵塞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凝血参数(PT、aPTT)、血小板参数(Plt、MPV).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导管堵塞发生率为7.50%,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患者的深静脉导管堵塞发生率为25.00%,护理满意度为77.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参数差异较小,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给予肿瘤化疗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深静脉导管堵塞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血小板参数的改善有助于患者血液的流通,能够预防较多的化疗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综合性护理对脑血栓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作者:张婧;余建萍;周海英;田冉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对脑血栓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给予干效果.方法 将脑血栓伴下肢DVT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溶栓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综合性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监测患肢平面周径、消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70.21%)显著高于对照组(48.94%)(P<0.05),Fbg以及D-D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肢的平面周径(髌骨下缘15 cm以及髌骨上缘15 cm)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患肢消肿时间和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有助于脑血栓患者下肢DVT的康复.

  •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康小玲;储成美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抽签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第10天DVT发生率,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等凝血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第10天DVT发生率为2.13%较对照组14.89%显著较低(P<0.05);干预组患者aPTT、PT上调、Fbg减低等);干预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结论 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减少DVT发生率,患者凝血指标得到改善.

  • 留罝经外周静脉罝入中心静脉导管肿瘤患者并发血拴形成的护理对策

    作者:张丽

    目的 探析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形成血栓的护理对策.方法 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4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措施,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血栓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后血栓发生率(40.00%)高于观察组(10.00%)(P<0.05);其护理的满意度(50.00%)亦低于观察组(95.00%)(P<0.05).结论 肿瘤患者在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存在较高的血栓形成以及发生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但对其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则可以有效地降低其血栓的发生率.

  • 不同护理预防方法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血栓事件的影响

    作者:胡海燕;瞿蕊茜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预防方法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血栓事件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00例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0例,2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及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血栓事件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质量[排尿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QOL)评分].结果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凝血功能正常,而对照组呈高凝状态,护理干预后研究组血栓事件发生率5.00%较对照组16.67%显著低(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缩短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康复相关时间,有效调节机体凝血功能,降低术后血栓事件发生率的同时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 建立Sysmex CS-5100血凝仪新生儿凝血四项生物参考区间的探讨

    作者:王卓;胡莹;王玉明

    目的 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四个凝血项目为例建立新生儿凝血四项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 以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 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C28-A2推荐的方法,通过检测120例健康个体,建立适合实验室内凝血项目生物参考区间,用计算符合率的方法对自建生物参考区间进行评价.结果 aPTT 37.5 s-57.9 s,PT 9.5 s-15.3 s,TT 15.6 s-22.9 s,Fbg 1.18 g/L-2.80 g/L进验证符合率大于95%.结论 本文建立新生儿凝血四项参考范围适用本实验室止凝血检测系统,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止凝血项目的新生儿生物参考区间.

  • 银杏叶滴丸对老年冠脉动脉硬化心脏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性及心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唐勇;江立生;刘晓东;张爱华

    目的 观察银杏叶滴丸对老年冠脉动脉硬化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性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10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55)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银杏叶滴丸治疗.通过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评估凝血功能状况,并监测两组E峰与A峰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以评估心脏功能.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小板聚集性、凝血功能状况及心脏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聚集性、凝血功能状况及心脏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且治疗后研究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T、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A、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C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银杏叶滴丸可发挥显著的抗血小板作用和调节凝血功能,对LVEF、CO等心脏功能指标的改善作用明显,因此其对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性、凝血和心脏功能有所裨益.

  • Sysmex 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性能验证

    作者:刘运端;林世恒;陈国添

    目的 验证Sysmex CS5100全自动凝血仪的性能.方法 从批内精密度及批间精密度、准确度、携带污染率、FDP线性范围共四个方面对Sysmex 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系统性能进行验证.结果 精密度大CV为6.55%;准确度大偏倚为XXXX%;携带污染率大值为-1.06%;FDP线性范围为0.954~5.967 g/L,相关系数为r为0.9992.结论 Sysmex 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具有较高精密度和准确度,携带污染率低,FDP线性范围宽,结果稳定、准确、可靠.

血栓与止血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