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血栓与止血学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혈전여지혈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医学院
  • 主办单位: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213
  • 国内刊号: 44-151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血栓与止血学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刘泽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2例临床探讨

    作者:许南燕;罗伟良

    目的 探讨普通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经磁共振颅内静脉成像(MRV)或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确诊CVST 12例,排除抗凝的禁忌证,以肝素1 000 u/h或750 u/h持续的静脉泵注入,开始6 h查aPTT 1次,24 h后、每12 h查1次,维持aPTT在对照值的1.5~2.5倍,>2.5倍肝素减半量,>3倍停用1~2 h后,肝素剂量减半,24 h后aPTT未达1.5倍时肝素剂量追加250 u/h,持续5~7 d.同时第1天晚上6时按照Roberts依年龄调整华法林负荷量方案口服华法林1次,服药后16~17 h复查INR,首剂后3 d,根据当天INR的结果及对应的年龄组决定当天华法林用量.第4剂的华法林剂量设定为维持量,持续3~6个月(INR 2.0~3.0).结果 从1 000 u/h开始8例,24 h内aPTT达1.5~2.5倍占7 例(87.5%),24~36 h aPTT<3倍5例, 36 h>3倍2例,24 h aPTT未达1.5倍1例.从750 u/h开始4例,24 h达1.5倍1例,3例追加剂量至1 000 u/h,分别在12、18 h达1.5倍,24、36 h后>2.5倍.用药时每天查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无异常.静脉注射处出现皮肤紫斑7例,BT延长11例,牙龈出血1例.无消化道或其它部位出血者.7 d复查头颅CT见2例无症状新增的颅内点状出血.完全康复7例,明显好转4例,好转1例.随访3月~2年无复发.结论 CVST患者使用肝素(1 000 u/h开始)可尽快达到有效抗凝水平,合用华法林治疗效果良好,无严重出血的不良反应.

  • 丹参干预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D-二聚体的变化

    作者:韩乔燕;顾健;薛永骥;刘丹

    目的 观察丹参对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CIA)大鼠血清D二聚体(D-D)的影响,探讨丹参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栓状态的实验研究.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5个实验组,皮下注射Ⅱ型胶原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D-D水平.结果 所有实验组D-D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1).模型组的D-D水平高于丹参组、MTX组和丹参+MTX组;丹参组D-D水平高于MTX组及丹参+MTX组;MTX组D-D水平高于丹参+MTX组(P<0.05).结论 联合使用丹参和MTX治疗的明显效果有利于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易栓状态.

  • 冠心病患者经PCI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分析

    作者:马会利;胡桃红;刘胜林;邹建宏;丁立平;杨慧娟;卢鑫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为进一步治疗和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 对67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管腔狭窄≥50%)证实为冠心病患者进行PCI治疗,其中25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随访,随访率36.1%,随访时间1~30(9.6±6.2)个月.造影证实原支架内血管直径狭窄≥50%,定为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组101例,无再狭窄组153例,随访再狭窄率39.8%.入院后详细记录病史,体格检查,于次日晨空腹取静脉血检查血脂(标准酶法)、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法)水平和肝、肾功能等.高血压、糖尿病入选标准:① 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糖尿病诊断者;②本次入院确诊者.每日吸烟1支以上,超过1年定为吸烟者.结果 再狭窄组与无再狭窄组比较:男性更容易发生支架内再狭窄,P<0.01.年龄、血脂水平对支架内再狭窄无明显影响,P>0.05.再狭窄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例次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多支病变患者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率高,P<0.01.急诊PCI治疗不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P>0.05.结论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提倡戒烟,加强抗凝是预防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措施.急诊PCI治疗不增加再狭窄.

    关键词: 冠心病 支架 再狭窄
  • 肿瘤坏死因子-β G252A、C804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涂传清;余卓丽;王笑碧;徐波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G252A、C804A 多态性与脑梗死(CI)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 RFLP及PCR-SSP技术研究88例CI患者(CI组)、81例健康者(对照组)TNF-β G252A、C804A 多态性频率.结果 CI组TNF-β C804A基因型(CC型18.2%、CA型47.7%、AA型34.1%)与对照组(38.3%、42.0%、19.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I组AA频率为34.1%,对照组为19.7%,两者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CA+AA基因型CI的风险度为2.101(95%CI为1.048~2.954);CI组CC基因型为18.2%,对照组为38.3%,两组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CI组TNF-β G252A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β 804A等位基因可能是CI的重要易感基因, 而804C等位基因可能是其保护性因素.TNF-β G252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CI无相关性.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儿凝血障碍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锐;魏文宁;杨焰;张志泉;宋善俊

    目的 探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儿凝血障碍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法、发色底物法和凝固法分别测定39例DIC患儿血浆D二聚体(D-D)、抗凝血酶活性(AT: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bg)等凝血及抗凝指标.结果 DIC患儿的凝血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儿童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D-D含量明显增高,AT:A明显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DIC发生时死亡组AT:A阳性率达100%.结论 各凝血指标特别是AT:A快速定量检测对DIC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有较高价值.

  • 人工肝治疗重症药物性肝损伤后凝血指标的观察

    作者:杨小娟;吴国荣;裴豪

    目的 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药物性肝损伤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全自动凝血仪分别检测重症药物性肝损伤人工肝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凝血因子V、Ⅷ活性.结果 人工肝治疗重症药物性肝损伤后,PT、PTA、INR凝血因子V、Ⅷ活性明显改善,aPTT、Fbg、D二聚体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重症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后,部分凝血功得到改善,病情缓解.

  • 网织血小板与血常规中血小板相关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作者:孙德华;王前;郑磊;裘宇容;平宝红

    目的 探讨静脉血中网织血小板百分比与血常规中血小板相关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72例男性及75例女性静脉血样本同时检测其网织血小板百分比(RP%)与PLT、MPV、PDW、P-LCR,并对它们的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比较RP%与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并将MPV进行分组比较,比较两者的差异性.结果 RP%与PLT之间均RP%与PLT之间无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男性组r=-0.033(P>0.05),女性组r=-0.092(P>0.05),而RP%与MPV、PDW、P-LCR之间在男性组及女性组之间均有相关关系,P<0.01.女性MPV≥11.0 fl组RP%高于MPV<11.0 fl组的RP%,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RP%与PLT之间无相关关系,而RP%与MPV、PDW、P-LCR之间均具有良好相关性.

  • 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活化的研究

    作者:袁平;周翔宇;周进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活化在急性脑梗死疾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抽取急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 62L和CD 11b/CD 18表达.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血浆IL-6、IL-8、TNF-α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IL-10水平.结果 相对于正常组,脑梗死组中性粒细胞CD 11b/CD 18平均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01);CD 62L平均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1).结论 在急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急性期,中性粒细胞处于活化状态.以细胞黏附为表现的中性粒细胞活化加快了血栓的进程,可能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 VEGF、CD 62P和PMA与SLE患者易栓状态关系研究

    作者:何斌;顾健;石建霞;孙梅;张育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管新生、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CD 62P、血小板-单核细胞聚合体(PMA),ELISA法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结果 SLE活动期VEGF、血小板及炎症细胞的活化水平明显增高(P<0.05),稳定期该类因子已基本恢复正常水平(P>0.05).SLE患者治疗后VEGF、血小板及炎症细胞的活化程度抑制,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SLE 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易于发生动静脉血栓事件,早期发现临床征象可以及时干预治疗,改善预后.

  • 老年内科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调查及诊断标准的探讨

    作者:臧凡;赵咏桔;吴芳

    目的 探讨老年内科血栓前状态的诊断标准.方法 测定入选者vWF、Fbg、PC、AT、D-D等5项凝血指标,以指标异常数目为分组标准,统计分析各类静脉血栓高危疾病在各组的差异.结果 vWF、Fbg、PC、AT、D-D等5项指标中,无异常组与至少1项异常组比较,只有感染患者在后组中发病率显著增加(P=0.03);而2项以下指标异常组与至少2项指标异常组比较,感染、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在后组中显著增高(P<0.001,P=0.008,P=0.039),而其它组显著降低(P<0.001).通过危险因素分析,vWF、DD、Fbg和AT为较敏感指标.结论 PC、AT、vWF、Fbg、D-D等5项指标中至少2异常,对VTE相关血栓前状态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D-D、Fbg、vWF、AT为更可靠的指标.

  • 慢性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临床应用

    作者:谢海;李征;苏玫磊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bg)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应用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和COULTER MAXM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60例慢性肝病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指标.结果 慢性肝炎中度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仅PLT、PC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它6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肝炎重度组、肝炎肝硬化组、慢性重症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TT明显延长,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Fbg、PLT、PCT显著减少,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负负关,MPV 增大.结论 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肝病患者诊断、肝功能评价的指标.

  • C反应蛋白及其多态性与冠心病

    作者:韩轩茂;徐宁;贺其图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人类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疾病之一.研究显示,炎症反应与C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 ) 是系统性炎症的一个标志物,现仅就其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予以综述.1 CRP的特性CRP 于1930年被发现,是一种能与肺炎球菌C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RP 检测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作为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大量应用于临床.

  • CD 40/CD 40L与血栓性疾病研究进展

    作者:曹鸿霖;涂传清

    动脉血栓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血管壁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功能亢进,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各种炎症因子共同参与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症(AS)密切相关,而免疫和炎症反应在AS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新近研究发现,CD 40与CD 40L是一种新的炎症标志物,作为免疫和炎症反应中的重要信号转导系统,在AS炎症调节中的作用已日益明确.它几乎贯穿AS 发生发展乃至斑块破裂的全过程,进而引起血栓病.这些研究深化了对血栓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并为其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 血栓性微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正光;于媛

    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共同的病理损害包括:血管壁增厚(主要为动脉和毛细血管)伴肿胀或内皮细胞从基底膜脱落,内皮下绒毛状物质沉积,血管腔血小板栓塞或完全堵塞.几乎所有患者存在血小板减少和溶血性贫血,是一组急性临床病理综合征,主要特征是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下降以及微血管内血栓形成.经典的TMA包括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高血压、硬皮病肾危相、妊娠相关肾病、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等.

  • 作者:

    Venous thrombosis and arterial thrombotic disorders have long been viewed as separate pathophysiological entities, partly as a result of the obvious anatomical differences, as well as their distinct clinical presentations. Recently, the potential association between 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and atherosclerosis was describ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2003. Subsequently, numerous investigations have addressed the topic.

血栓与止血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