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血栓与止血学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혈전여지혈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医学院
  • 主办单位: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213
  • 国内刊号: 44-151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血栓与止血学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刘泽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HD-IVIg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成人重症ITP疗效观察

    作者:赵兰;许惠利

    目的 观察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HD-IVIg)加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重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6例重症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例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地塞米松10 mg/d静脉滴注,用7~21 d后,改强的松口服,逐渐减量维持3个月;治疗组18例在上述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HD-IVIg 400 mg/kg·d-1,静脉滴注5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成人重症ITP患者,可首选HD-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 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抗原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杰;邓东红;林发全;彭志刚;程鹏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抗原(TAFI:Ag)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50例急性白血病病人及30例正常人的TAFI:Ag 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急性白血病病人治疗前TAFI:Ag水平为82.57±18.51 μg/ml,较正常对照组的46.19±12.59 μg/ml显著增高(P<0.01).结论 急性白血病病人TAFI:Ag水平异常增高,随病情好转逐渐改善.

  • 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与去冷沉淀血浆部分有效成分的对比

    作者:黄蓝生;庄文;陈镇奇;林昂

    目的 了解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与去冷沉淀血浆中部分有效成分的实际含量,为临床选择不同血浆输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采集23袋(200 ml/袋)ACD-B血液保存液保存的血液,4 h内分离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各袋均留2份标本;1份同新鲜冰冻一起置-35℃保存,于第3天速融后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1份置4℃保存21 d后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新鲜冰冻血浆于第3天取出制备冷沉淀,留取去冷沉淀血浆标本1份检测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Ⅷ、Ⅹ含量.结果 去冷沉淀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含量均低于普通冰冻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P<0.001),普通冰冻血浆与新鲜冰冻血浆中的血浆蛋白无差别(P>0.001),普通冰冻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含量低于新鲜冰冻血浆(P<0.001).结论 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与去冷沉淀血浆有效成分各不相同,在临床上不能等同使用.

  • 严重创伤性患者中D-二聚体与凝血功能的探讨

    作者:刘小玲;郭惠;蒋姝婷

    目的 对严重创伤患者D二聚体(D-D)的变化与凝血功能进行探讨.方法 以51例健康人(R1)组为对照与152例严重创伤患者(R2)组比较,又将152例患者组分为车祸、多发伤(R3)组,外伤性脑出血(R4)组,外伤性骨折(R5)组,分别监测其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及D-二聚体(D-D).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R2、R3、R4、R5组分别与R1组比较:各组TT、aPTT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D、Fbg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在除R5组外的各组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在除R4、R5组外的各组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2、R3组中D-D、Fbg、PT、PLT含量明显升高(P<0.01);R4组中Fbg、PT含量明显升高(P<0.01)、D-D升高(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PLT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R5组D-D含量明显升高( P<0.01)、Fbg升高(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PT 、PLT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D-D的异常以及Fbg的升高对各类严重创伤性疾病的诊断以及病情判断均具有参考价值,而PT、PLT的改变在不同类型的严重创伤性疾病中的变化不同,提示在严重创伤疾病中D-D和Fbg的检测可以作为首选筛查试验来指导临床治疗.

  • 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分析

    作者:杭海芳;胡钧培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和血浆D-二聚体(D-D)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0例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和15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血浆Fbg和D-D含量.结果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初发未转移患者治疗前血浆Fbg、D-D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bg、D-D含量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口腔颌面部肿瘤复发转移患者治疗前血浆Fbg、D-D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Fbg及D-D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仍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 口腔颌面部恶性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异常,并随病情的好转而改善,血浆Fbg、D-D含量可作为口腔颌面部肿瘤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 液态心肌细胞外基质心肌内注射改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实验研究

    作者:侯小路;田立国;白秀萍

    目的 探讨对心肌梗死区注射液态心肌细胞外基质能否改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方法 制备液态心肌细胞外基质,采用开胸结扎的方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制备成功的模型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液态心肌细胞外基质组(n=25),Ⅱ组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n=25),Ⅲ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25),并对各组予以相应处理.在心梗6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各组大鼠心功能,而后处死大鼠取出心脏,采用组织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室重构情况.结果 液态心肌细胞外基质组的超声及组织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无差异.结论 液态心肌细胞外基质心肌内注射可明显改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其结果与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当.

  • 抗凝血灭鼠剂中毒导致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46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臻;刘忠文;张茵;臧玉柱;杨靖;郭建民;朱尊民;袁晓莉;雷平冲

    目的 加深对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的临床认识,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导致的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特点、疗效和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改变.结果 临床特点以血尿、皮肤黏膜出血为首发症状的多部位出血,经维生素K1治疗后24 h、3 d、7 d检测aPTT、PT和INR与治疗前比较明显缩短(P<0.01),治疗后3 d、7 d检测因子Ⅱ、Ⅶ、IX、X活性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P<0.01).结论 维生素K1治疗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导致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剂量要足够、疗程较长.对于不明原因多部位的出血,并有PT、aPTT明显延长者,应考虑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可能.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检测D二聚体和脂蛋白(a)的意义

    作者:陈大宇;刘艳萍;覃绍鹏;刘怡伶

    目的 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及冠心病患者血中D二聚体(D-D)和脂蛋白(a) [LP(a)]水平,探讨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2005年12月~2010年8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冠心病患者36例为对照组.应用全自动血凝仪和全自动生化仪测定两组血浆D-D和LP(a)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浆D-D和LP(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和LP(a)相关系数r=0.74,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联合检测D-D和L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冠心病血栓形成的诊治有指导意义.

  • 凝血过筛检测在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的意义

    作者:杨琴;曹军皓;阎有功

    目的 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凝血5项过筛试验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以利于DVT的诊断及治疗监测.方法 采用ACL TOP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aPTT、PT、TT、Fbg、INR.结果 检测92例DVT患者凝血5项过筛试验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其中检测的38例治疗前病例aPTT为26.6±2.93 s,Fbg含量为4.86±1.71 g/L,较之治愈组的54例aPTT 43.3±8.90 s、Fbg含量2.43±0.81 g/L,65例正常人组aPTT 29.8±2.92 s、Fbg含量3.21±0.68 g/L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结论 凝血5项过筛试验对DVT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判断和抗血栓治疗的监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 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时aPTT的监测作用

    作者:曾子杰;罗文英;陈璐

    目的 探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使用普通肝素(UFH) 抗凝治疗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监测aPTT以调整UFH的剂量,实现UFH治疗剂量标准化.结果 第一次采血达标者32人(26.0%),第二次达标者89人(72.4%),第三次达标者121人(98.4%),均未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 UFH抗凝中重要的是剂量调整和监测,而目前的aPTT经典范围50~70 s并没有考虑个体差异和检测系统的不同,通过标准化的剂量调整和配套的检测系统,有助规范临床治疗行为,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稀释法在严重脂血标本凝血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李强;冯丽梅;郑磊;曾方银;裘宇容

    目的 建立严重脂血标本凝血检测的稀释法解决方案.方法 随机收集30例正常外观血浆标本,分别检测原血浆和3倍稀释后PT和aPTT两项指标,将每项指标的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各指标的回归方程.另外收集20例严重脂血标本,分别检测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3倍稀释血浆和10 000 r/min高速离心10 min后原血浆的PT和aPTT两项指标,对各回归方程进行验证.结果 原血浆与3倍稀释后血浆的PT和aPTT两项指标检测值具有线性相关特征.20例严重脂血标本3倍稀释后的PT和aPTT两项指标检测值经过相应回归方程计算,所得数据与高速离心后检测数据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该解决方案可以适用于临床实验室严重脂血标本的凝血检测.

  • 正常妊娠妇女血常规检测参考区间调查

    作者:孙德华;朱汉生;张豫明;曾方银;裘宇容

    目的 研究妊娠妇女在不同孕期常用血常规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正常参考区间.方法 分别对孕妇妊娠早期、中期以及晚期等3个时期的RBC、HGB、HCT、PLT、WBC和NEU进行测定.结果 正常妊娠妇女血常规指标与非妊娠对照组相比,RBC、HGB、HCT随着孕期增加而降低,到中、晚孕降低较明显(P<0.05);PLT随着孕期增加而升高;WBC和NEU在妊娠期均升高,中、晚孕升高较明显(P<0.05).结论 血常规各项指标随孕妇孕期的发展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本调查统计分析的参考区间可以作为妊娠妇女血常规检测临床应用的参考依据,以及用于评估正常妊娠妇女的孕期健康水平.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护理

    作者:刘彦梅;吴志娟;杨祝梅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6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使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与60例未使用血管封堵器止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使用血管封堵器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远远低于未使用血管封堵器患者.结论 配合严格的护理措施,血管封堵器止血安全、可靠,并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茂贵;蔡晓燕;朱薇波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床为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自身抗体致敏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引起血小板减少.

  • Cancer and Thrombosis

    作者:刘敏涓

    Relationship between cancer and thromboembolic disease, the research has been going on for more than a century.Armand trousseau in 1865 first reported the formation of venous thrombosis prone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关键词: cancer Thrombosis
  • 利妥昔单抗治疗天疱疮继发获得性血友病A

    作者:陈净;张薇;周道斌;赵永强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在天疱疮继发获得性血友病A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报道1例天疱疮继发获得性血友病A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本例患者经激素单药治疗效果不佳,通过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凝血功能改善,FⅧ:C升高,FⅧ:I下降,同时天疱疮皮疹好转,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利妥昔单抗可作为天疱疮继发获得性血友病A患者的初始联合治疗选择或在激素治疗无效情况下作为补救措施.

  • 对凝血试验影响因素的探讨

    作者:郭笑如;黄浩南;肖婷

    凝血试验的基本试验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及各种凝血因子的抗原与活性等.临床上多用于出血性疾病及血栓疾病的诊断及对抗凝药物治疗的监测.由于其反应的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酶类检测,当其起动因子被某个因素激活后,就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检测结果的极大误差.因此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掌握和了解影响凝血试验相关因素尤为重要.现就其影响因素归纳于下.

    关键词: 凝血试验 影响因素
血栓与止血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