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血栓与止血学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혈전여지혈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医学院
  • 主办单位: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213
  • 国内刊号: 44-151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血栓与止血学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刘泽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体蛋白、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和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窦红菊;胡钧培;邹丽芳;陈凯骏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D-二聚体(D-D)的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8例急性脑梗死和31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浆TpP、TAT、和D-D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TpP、TAT、和D-D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起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P水平升高的阳性率显著高于TAT和D-D的阳性率(P<0.01).结论:血浆TpP、TAT、和D-D水平是可以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抗凝及纤溶活性异常的3个指标.而TpP对于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具有临床价值.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对非髓性恶性肿瘤化疗导致血小板减少者的临床应用

    作者:冯莹;叶絮;庞缨;蔡晓东;李澄宇;谭获;赖毅妍;周旭红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在实体瘤中、强度化疗后的促血小板增殖作用及不良反应,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4例常规化疗的淋巴瘤和3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停化疗第4 d起应用rh-IL-11 30~60μg/(kg·d)至血小板数恢复正常,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血小板计数、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rh-IL-11可降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在本观察组中72.2%不需输注血小板,血小板低谷值持续时间为3~7 d,提升血小板数幅度显著高于自身对照组.结论:rh-IL-11用于非髓性恶性肿瘤的化疗能有效地预防化疗所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减少血小板输注,缩短骨髓抑制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永林;胡理明;陈萍;谢炳寿;朱淼勇

    目的:提高对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对我院1997~2002年间37例DVT病历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LDVT患者中,具有危险因素者占97.3%,常见的危险因素为手术创伤(40.5%)、高血压病(29.7%)、恶性肿瘤(27.0%)、糖尿病(18.9%)和长期卧床(16.2%).随着年龄的增长,危险因素数量相应增多.LDVT的临床表现以下肢肿胀和疼痛常见.LDVT的累及部位以股静脉多见.37例中4例出现肺栓塞.LDVT的诊断以无创方法(多谱勒超声结合D-二聚体检测)为首选,溶栓和抗凝治疗的有效率达90.9%.结论:认识LDVT的各种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对早期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

  • 骨髓基质干细胞定向分化成心肌样细胞的基础研究

    作者:陆东风;陈平安

    目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能定向分化成心肌样细胞.本研究旨在将分离出来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标记后注射到心壁内,观察其能否分化成心肌样细胞.方法:将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用Brd U标记,将标记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注射入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端的大鼠左心室壁内,假手术组仅注射等量的培养液(无细胞).结果:反复传代可获得大量纤维状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rd U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标记率约为41.41%.手术组细胞注射部位心脏组织中部分细胞内可见抗心室肌肌凝蛋白重链单克隆抗体(MHC)、抗Brd U抗体及抗心房利钠肽抗体、抗Brd U抗体双染色阳性颗粒,假手术组仅为单染色阳性颗粒.结论:移植的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在心脏提供的特殊微环境下分化成心肌样细胞.

  • 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潘学谊;丁彩屏;商谊;黄旭明;郭煜;尹金柱;蔡小燕;张柔玲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V、Ⅶ、Ⅶ、X、Ⅺ的活性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血浆FV:C、FⅦ:C、FⅧ:C、FX:C、FⅪ:C采用一期法在ACL 2000全自动凝血仪上进行测定.同时对160例AlS患者的各个因子在疾病初发与复发、年龄、性别等方面作分析比较,8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AIS组血浆FV:C、FⅦ:C、FⅧ:C、FX:C、FⅪ:C分别为102.25%±34.36%、187.29%±34.93%、157.29%±55.11%、135.60%±43.21%和106.74%±54.78%,与健康老年组比较,患者组的FV:C、FⅦ:C、FⅧ:C、FX:C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而FⅪ:C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IS病人凝血因子超过其临界值的发生率分别为:25%、58%、53%、40%、11%.同时发现再发AIS组上述各凝血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初发AIS组(P<0.01).年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性别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IS患者存在多个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增高,其中以FV:C、FⅦ:C、FⅧ:C、FX:C增高明显,但FⅪ:C并无明显变化,这表明凝血因子在参与AIS发病中的重要性及其复杂的机制.另外,我们的结果表明凝血因子升高程度与疾病初发与复发有关,复发组的上述各凝血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初发组.

  • 四物汤对脂多糖诱导乳鼠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组织因子的影响

    作者:何晓凡;文志斌;贺石林

    目的:观察四物汤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F)的影响.方法:培养Wistar乳鼠星形胶质细胞,用抗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单克隆抗体确认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冻融液TF活性检测采用一期血浆复钙时间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使星形胶质细胞表达TF明显增加(591±33 mU/ml vs 382±25 mU/ml,n=12,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r=0.993);四物汤能明显地抑制LPS诱导星形胶质细胞表达TF(39±1.2 mU/ml vs 591±33mU/ml,n=12,P<0.01).结论:LPS促进星形胶质细胞表达TF,而四物汤能抑制LPS诱导星形胶质细胞表达TF.

  • 心脏机械膜瓣置换术后血浆蛋白C和蛋白S活性变化及其与INR的关系

    作者:靳岩;张涛;王丽丽

    目的:探讨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令抗凝的患者血浆蛋白C(PC)、蛋白S(PS)活性改变的意义及其与国际标准IL比值(INR)的关系.方法:动态监测15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药初期患者服药1~2 d、3~10 d及1个月的PC、PS活性及INR值.结果:患者组PC、PS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特别是术后3~10 d PC、PS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已下降到正常的50%左右,而此时INR尚未达到治疗范围,提示口服抗凝药治疗初期在人体凝血功能未下调时,抗凝系统功能已经开始下降,有发生血栓的倾向;并且,随着抗凝强度的增高(INR低于1.5→高于2.5),PC、PS活性明显下降.结论:口服华法令抗凝患者在监测INR的同时,需要进行血浆PC、PS活性监测,以更好地预防血栓的发生.

  •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诊断

    作者:陈康文;陈叙;曾宇然;刘元生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临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03年间91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占同期分娩产妇总数的5.78%,其中64.8%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GT),14.3%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占13.2%.其中GT组不需要特别处理,PIH组以皮质激素及输血小板为主,ITP组以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IVIG)为主.血小板低于20×109/L时输注血小板.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新生儿血小板减少3例.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原因较多,应依据不同病情进行不同处理.

    关键词: 妊娠 血小板减少
  • 华法令抗凝治疗初期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

    作者:王明山;潘景业;徐斐;孙成超;蒋成榜

    目的:为探讨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初期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规律及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相应关系.方法:选择20例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在术后1d开始服用华法令抗凝,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3、5、9、13 d测定其血浆中凝血因子Ⅱ、Ⅶ、Ⅸ、X的活性及PT、APTT值.动态观察FⅡ、FⅦ、FⅨ、FX活性及PT、APTT在其中的变化.结果:FⅡ、FⅦ、FⅨ、FX活性术后第1 d显示低于术前组(P<0.05或P<0.01),而FⅨ:C活性明显高于服药前组(P<0.01);口服华法令后第1 d FⅦ:C明显低于服药前(P<0.05);FX:C活性明显高于服药前(P<0.01);FⅡ:C、FⅨ:C从数值上看高于服药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华法令后第2~4 d各凝血因子活性逐渐下降,与前一时间段比较差异均呈显著性(P<0.05或P<0.01)).服药后第8 d由于药物剂量的调整FⅦ:C、FⅨ:C有所回升.到服药后第12 d各凝血因子活性基本保持稳定.PT值随FⅦ:C的波动而随之相应改变.而APTT值服药后第1 d与术前比较无差异外(P>0.05),其余时间段均明显高于术前组(P<0.01).结论:在口服华法令抗凝治疗初期,PT、APTT不能准确反映各凝血因子活性变化的水平,同时检测FⅡ、FⅦ、FⅨ、FX活性,可及时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是防止出血和栓塞发生的有效措施.

  • 纤维蛋白原Bβ-148 C/T和448 G/A的基因多态性分析

    作者:元小冬;高捷;王淑娟;李宠芬;裴焕珍

    目的:研究人群纤维蛋白原B β链-148 C/T和448 G/A位点的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试唐山地区1783例汉族人的纤维蛋白原B β-148 C/T和448 G/A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它们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特征.结果:唐山地区汉族人纤维蛋白原B β-148 C/T基因型频率为TT0.059、CT 0.341、CC 0.600,等位基因频率C 0.23、T 0.77,纤维蛋白原Bβ-148 C/A基因型率为AA 0.055、GA0.325、GG0.620,等位基因频率A 0.22、G 0.78.两个位点基因为完全连锁不平衡关系.结论:纤维蛋白原B β-148 C/T和448G/A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年龄和性别无关,与地区、环境等因素相关.

  • 2型糖尿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值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融;吴学诗;彭慧敏;关秀珍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值和变形指数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黏度计,对105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值(RDW)和红细胞变形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RDW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男性患者红细胞变形指数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红细胞异质性增高和红细胞变形性异常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 肝素治疗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抗凝血酶(AT)活性的影响

    作者:陈衡华;李文

    目的:探讨肝素治疗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血浆抗凝血酶(AT)活性的影响.方法:测定4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活性及与PaO2、PaCO2、红细胞比容(HCT)的相关性.结果: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中AT活性显著低于缓解期;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予肝素治疗后AT活性增高;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予肝素治疗前、后血清中AT活性与PaO2呈正相关,与PaCO2、HCT呈负相关.结论:AT活性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下降,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肺心病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之一.

  • 烧伤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α-颗粒膜蛋白水平的变化

    作者:王小朝;石胜;张卫红;曾俊杰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一氧化氮(NO)和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的变化及其生理意义.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烧伤患者血浆样本58份,并与41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烧伤患者血浆NO浓度为36.8±12.6μm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83.32±25.32μmol/L),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GMP-140浓度为58.7±27.1 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7±5.6 μg/L),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烧伤患者血管内皮损伤,NO生成减少或消耗,血小板聚集性增高,释放活性物质增高,提示烧伤病人存在高凝状态.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观察及分析

    作者:刘峰;陈元玉;李冠武

    目的:观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表现,了解成份输血治疗DIC的疗效.方法:统计导致DIC的基础疾病、各主要临床表现和异常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生概率,采取不使用肝素而以成份输血或加复方丹参注射液为主的方法进行抗DIC治疗.结果:导致DIC的基础疾病以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为主,其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异常主要为出血、血小板减少和D-二聚体阳性,在接受治疗的56例病人中,39例治愈,治愈率69.9%.结论:DIC临床表现复杂,成份输血或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凝血因子ⅩⅢ基因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巍;马秋玲;蔡望伟

    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是催化凝血过程后一步反应的凝血因子,其主要作用是催化纤维蛋白单体之间形成ε-(γ谷氨酰胺)-赖氨酸共价键,稳定纤维蛋白多聚体.近年来的研究发现,FⅩⅢ基困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有关.本文就FⅩⅢ因多态性及其对FⅩⅢ激活及活性的影响和与血管性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 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人源化抗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工程抗体

    作者:冀学斌;侯明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血栓性疾病正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发病率高居各种疾病之首,并有渐增趋势,是当代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 作者:胡豫

    Venous and arterial thrombosi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many severe diseases, especially to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ular disorders. Thrombolytic therapy has been proven to be an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such disease, which decreased the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greatly.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1例

    作者:陆红;周涛

    患者,女性,54岁,因"发现血小板减少,反复右下肢浮肿5月,双下肢出血点3 d"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9℃,脉搏76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25/80 mm Hg.双下肢散在出血点,毛细血管脆性实验阳性,右侧腹股沟有6个如花生米粒大小的淋巴结,质软,有触痛.

  • 病毒性肝炎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三项检测的意义

    作者:卡米拉;范淑英;赵进

    本文通过对328例传染科住院的各型肝炎患者作凝血三项(PT、APTT、Fbg)检测,以了解肝炎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

  • 炎症与血栓形成

    作者:刘泽霖

    炎症的促凝作用以及凝血-炎症网络的相互作用所致的恶性循环,已成为血栓形成的重要发病机制.而体内存在的天然抗凝物质的抗炎作用,已被认为是极重要的生理功能,从而给炎症、败血症、创伤、DIC与血栓形成等的治疗注入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炎症 血栓形成
  • 从流行病学上探讨炎症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刘泽霖

    由于血浆生化、细胞生化的进展,近年已确切证实:炎症与心血管疾病(CVD)相关,且累及其全过程.在动脉硬化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氧化损伤、细胞增殖、粥样斑块的发展与易碎、凝血、血栓形成、纤溶等,均与炎症为伍,无一例外.从脓毒血症与创伤后急性期的反应中,以上事实均可得到证实.

血栓与止血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