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

护理学杂志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호리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2.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4152
  • 国内刊号: 42-115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25
  • 曾用名: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护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刘义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夜班护士适时加餐效果观察

    作者:徐学勤

    目的 为夜班护士提供更人性化的关怀,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为104名临床科室夜班护士适时加餐,比较加餐前后护士疲劳程度及夜间护理差错缺陷发生率.结果 适时加餐后夜班护士疲劳程度及夜间护理差错缺陷发生率均显著轻于或低于加餐前(P<0.05,P<0.01).结论 为夜班护士适时加餐可降低其疲劳程度,降低夜间护理差错缺陷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 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的培训

    作者:姜娅

    目的 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胜任力,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和护士开展健康教育能力的欠缺之处,针对不足成立健康教育指导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结果 培训后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胜任力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培训前(P<0.01,P<0.05).结论 专业的健康教育培训有效地增强了护士的健康教育胜任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对急诊护士进行新发传染病知识强化教育的效果评价

    作者:程宝珍;张小红;孙立琴;黄正芹

    目的 加强急诊护士对新发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储备,增强防范意识,以便更好地应对突发性事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新发传染病相关知识问卷对45名急诊护士进行调查,针对暴露的问题进行补偿式的强化教育,培训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通过强化教育,护士对新发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得分由培训前(29.85±5.12)分提高到(40.88±6.17)分,培训前后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对传染病的报告回答正确率及个人防护行为规范执行率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急诊护士对新发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程度较低,防范意识不足,培训可帮助护士强化新发传染病相关知识.

  • 在职继续教育护士应对方式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菊芳

    目的 探讨在职继续教育护士的应对方式及其相关因素,以针对性提高临床护士应对水平.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人口学问卷和简明应对方式量表对111名在职继续教育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职继续教育护士采用的应对方式前3位是计划应对、肯定态度、接受,少采用的是使用药物.在职继续教育护士学历、身体状况、宗教信仰、个人收入、科室劳动力情况、职称、家庭人口数以及家人对其工作的支持情况与其采用的应对方式部分相关(P<0.05,P<0.01).结论 在职继续教育护士采用的应对方式较积极,影响其应对方式的相关因素较多.

  • 聘高年资护士为病区总责任护士的临床实践

    作者:陆静

    目的 利用高年资护士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娴熟的操作技能,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方法 在18个病区聘高年资护士为总责任护士,护理部定期评价考核其胜任能力,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及病区护理缺陷、差错事故发生情况.结果 聘高年资护士为病区总责任护士后病区患者满意度从92.00%提高到98.50%(P<0.01),年护理差错事故从21起降至9起,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在护士之间关系、医护之间关系等5个方面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聘高年资护士为病区总责任护士能充分利用资深护士的资源优势,是创建良好的医患关系,造就和谐医疗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 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刘红;夏云芳

    目的 探讨低年资护士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提高其护理安全防范意识,保障护理安全.方法 成立低年资护士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开展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根据分析会情况加以调研,优化相关护理流程,进行质量跟踪改进.结果 低年资护士上报护理相关安全事件661件,措施流程改进28项.与实施前同期相比,一般护理差错、严重护理差错、意外事件分别减少39.58%、50.00%、66.67%.结论 开展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可提高低年资护士对护理安全事件的认识及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进而提高护理安全质量.

  • PDCA循环在门诊输液患儿请护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凌彩坚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患儿的有效管理方法,减少输液过程中家属的呼唤率及缩短呼唤等待时间,提高其满意度.方法 对门诊输液患儿实施PDCA循环管理,即统计分析患儿输液过程中家属呼唤率高、等待时间长的原因后制定计划,进行分区管理,完善设施,将急诊科与输液室进行重组,改造输液流程,实施输液告知服务,及时进行检查与处理.实施后调查输液患儿750例次,并与实施前的720例次门诊输液患儿进行家属请护呼唤率、呼唤等待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 实施后患儿输液过程中家属请护呼唤率由31.94%下降至18.93%,请护的等待时间由(2.17±0.47)min降至(0.86±0.12)min,护理满意度由87.78%升至96.67%(均P<0.01).结论 对门诊输液患儿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地提高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降低患儿及其家属请护的呼唤率和等待时间,提高其满意度.

  • 分诊宣教系统在内科门诊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余媛

    目的 探讨分诊宣教系统在内科门诊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录音广播、语音广播、屏幕滚动和一对一宣教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分诊宣教系统对内科门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分诊宣教系统应用前后患者满意度、就诊流程和健康常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分诊宣教系统在内科门诊工作中的应用,在方便患者就医的同时,增长了患者的健康常识,提升了患者和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

  • 对护工进行压疮护理知识培训的效果

    作者:崔晓燕;吴君娣

    目的 提高护工的护理技能,规范其操作行为,避免压疮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方法 由压疮小组对96名护工进行压疮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前后采用自制问卷对护工进行调查.结果 培训后护工对压疮危险因素、压疮好发部位、压疮预防方法的认知率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 对护工进行压疮相关知识培训可帮助护工掌握压疮预防知识、识别压疮危险因素和提高压疮护理水平,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 护士疾病不确定感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作者:陈红涛;宋小花;赵亚珍;邓翠珍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对疾病不确定理论的认知程度.方法 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对301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2.62%护士了解疾病不确定感理论,8.97%了解疾病不确定感测量工具,7.31%了解疾病不确定感干预措施,59.47%认为自己对疾病相关信息的掌握程度会影响到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87.71%期望通过举办培训班来了解疾病不确定感理论.结论 临床护士对疾病不确定感理论了解程度低,应加大对疾病不确定感理论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在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中的干预作用.

  • 老年患者对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认知度调查

    作者:呼延小媛;王燕;王志英;张瑞芹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对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认知状况,为临床医护人员采取恰当的方式提高老年患者对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认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知情同意调查问卷,对160例老年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7.50%老年患者获取知情同意的时间为签署前1 d之内,17.50%签署时有护士参与知情告知工作,15.00%认为医生在交谈中采取例行公事的态度;有51.88%老年患者签署前,对签署知情同意的项目查阅过相关资料,70.00%签署时主动向医生索取相关信息,85.62%对知情同意书不理解的部分,主动向医生询问,但仅59.38%患者能够完全了解知情同意的内容;68.12%患者希望护士能够参与到知情同意书的告知工作中来;69.38%患者希望医生用正反两种数据信息及对风险的评估来进行讲解.结论 老年肾病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前后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医护人员在做知情告知工作时对环境、语言、时间、告知方式、人员参与等细节方面的重视不足.应对患者加强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理解和看待知情同意书,采取恰当的告知方式,护士应更多地参与到签署知情同意书的过程中,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 紫草油外涂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腹泻所致肛周湿疹的疗效观察

    作者:权亚玲;黄惠玲;高亚梅;穆娟玲

    随着危重症医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得到了有效救治.这些患者由于机械通气、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不恰当使用等原因极易出现难治性腹泻,从而引起顽固性肛周湿疹,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给临床护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我院ICU于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对18例因腹泻所致的顽固性肛周湿疹的危重患者,采用紫草油外涂联合红外线照射,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润兴皮肤消毒液用于静脉穿刺皮肤消毒的效果观察

    作者:梁敏英;高琪

    碘伏是碘与聚乙烯吡咯酮的有机复合物,可与表面活性剂结合而形成水溶液,通过缓慢释放游离碘而发挥温和而持久的消毒作用,是一种高效、广谱的外用消毒剂,临床中应用广泛.但在静脉穿刺时,用碘伏消毒皮肤后,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被碘伏遮盖,从而影响血管的观察和穿刺.为此,我科从2007年1月始使用润兴皮肤消毒液(成都润兴消毒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消毒穿刺部位,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转床表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金葵花;刘杰玲;韩静;靳丽;史珊珊;倪四峰

    转床是临床较常见的护理工作,一项转床医嘱涉及要转的项目多达10余项,稍不注意会出现遗漏现象,给临床工作带来安全隐患.鉴此,我科2008年10月自行设计制作了转床表,有效避免了因转床而导致的安全隐患,且操作简便,介绍如下.

    关键词: 转床表 设计与应用
  • 住院患者一览卡的改进

    作者:侯雪琴;环晓锋;朱亚君;蒋亚吟

    住院患者一览表是全病区患者主要信息集中查阅的地方,每例患者的信息卡上主要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疾病诊断等内容,并需要标注护理级别.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进,我市还要求标记收费类别(一般患者、医保患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患者).为简化操作,明确标记,我院对原来的住院患者一览卡进行改进,介绍如下.

  • 心脏介入术中约束带的制作

    作者:周广美;姜雅玲;房立丽;李琦

    介入科因手术床较窄,患者常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引起躁动、坠床,选择常规的约束带并不适合介入科患者.为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防止意外的发生,我科自行制作新型约束带,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 手臂输液固定器的制作与应用

    作者:杨春莲;刘建平;陈书琴;李丽华;胡德华;王增文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时手臂的固定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手臂输液固定器,对200例输液患者进行固定.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输液治疗,未发生固定器脱落及液体外渗情况.结论 静脉输液使用手臂输液固定器固定效果好,既限制患者手臂活动,又不影响血液循环,可保证静脉输液顺利完成.

  • 护生护理记录书写能力的培养

    作者:温杏良;吴晓霞;李智

    目的 提高护生专业书写能力,尽快适应职业岗位要求.方法 成立护理记录研究小组,编制大科(内、外、妇、儿等)护理记录质量达标模块,对110名护生从岗前培训、大科培训、阶段实践、自评、教师点评及出科考核等环节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和管理.结果 护生8项护理记录的平均成绩为78.0~83.0分.结论 对护生系统地全方位地进行护理记录书写能力的培养可提高其书写水平.

  •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改革

    作者:田芬霞;曹迎凤;陈巧力;王杏敏;张喜平

    目的 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改革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选择同一教师授课的两个班级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班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实验班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及护理工作流程设计课程内容,构建4个学习单元、5个项目、20个学习情境,每个单元用1个综合实训项目将教学内容串联在一起.授课后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实验班学生、授课教师及实习医院进行调查,并对两班理论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班理论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班(P<0.01);96.15%实验班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学能力,100%教师认为营造了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氛围,84.00%实习医院带教老师认为学生能尽快适应临床.结论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改革,适应目前教学改革要求,更加注重高职护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 自主合作与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柴翠萍;赵翠枝

    目的 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在急危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培养学生整体急救和监护能力.方法 将28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各140人.观察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自行设计急救病案,用场景、角色扮演完成现场救护、急诊科救护、重症医学科救护、普通病房救护治疗的综合训练;对照组采用"讲解、演示、训练"型实验教学模式.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学生对实验教学模式的评价,比较两组学生期末成绩.结果 观察组学生对创新教育、创造能力、激发兴趣等7个方面的满意度及期末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自主、合作、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更符合现代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了学生整体救护理念,为其较快适应临床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专业认同与学业自我效能对护生学习倦怠的影响

    作者:周丽云;姜芬

    目的 了解本、专科护生的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现状及差异,探讨护生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对其学习倦怠的影响,为我国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护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学业自我效能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对309名在校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专业认同总分及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价值观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大专护生(P<0.05,P<0.01),专业期望得分显著高于大专护生(P<0.01);本科护生学习能力自我效能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大专护生(P<0.05);护生学习倦怠发生率为36.25%;护生的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 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是护生学习倦怠的重要预测因子,且本、专科不同层次存在差异.护理院校在培养护生时,应结合不同层次护生的特点,重视其专业认同、学业自我效能的培养,提高护生的专业学习兴趣,降低学习倦怠感.

  • 实习护生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李艳红;张洁

    目的 调查临床实习期间护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方法 采用自制实习护生流失原因调查问卷对保定市146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认为自己动手能力差,对未来工作没信心和自觉自身的基础较差,实习期间的压力较大的护生分别占71.2%和68.5%;对护士工作产生失望感、倦怠感,认为护士工作缺乏成就感的分别占64.4%与55.5%;实习期间动手机会少,影响学习积极性的占75.3%;认为带教老师把自己当作劳动力使用,传授知识较少的占82.2%;认为在校期间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的护生占82.2%.结论 护生流失的原因既有其主观方面的因素,又有实习环境等客观方面的因素.学校及实习单位对此应给予重视,帮助护生顺利完成临床实习.

  • 发育支持护理在早产儿家庭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秦秀丽;叶天惠;曾铁英

    综述了发育支持护理的概念及其在早产儿家庭护理中的作用、早产儿家庭护理中发育支持护理模式.发育支持护理模式包括住院期间鼓励及帮助父母参与早产儿的照护、出院后定期随访、评估和改善早产儿家庭的物理和社会环境、指导父母正确实施有利于早产儿发育的护理行为、正确评价早产儿发育状况.提出发育支持护理可早期发现和诊断早产儿发育异常,有助于早期干预,改善患儿预后,提高人口素质.

  • 胰岛素给药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秦前安;张风珍

    综述胰岛素注射给药、肺部吸入、口服、鼻腔给药、经皮给药等给药途径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者选择适合的胰岛素给药方式提供参考.

  • 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消化道护理干预现状

    作者:章园;高玉先;张葆荣;王寿丽;康凤德;宋庆新

    对新生儿黄疸的直接和间接消化道护理干预方法进行综述,包括肠道水疗、人工刺激排便、游泳、抚触配合穴位按摩、早期喂养等.提出各种方法不限于单独使用,临床工作中必须根据不同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其相关的高危因素寻求合适的干预措施,综合考虑才能到达满意的护理效果.

  • 护理人员职业相关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远;赵光红

    综述国内外护理人员职业相关疾病的分布,探讨科室、工龄、职业压力、轮班等职业相关影响因素,提出护理管理者应制定针对性的防护制度,采取积极有效的策略减少护理人员职业相关疾病的发生.

  • 人工气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干预

    作者:高焕云;耿敏;李冰

    目的 探讨人工气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对50例COPD患者于人工气腹治疗前实施心理干预、戒烟指导、呼吸功能锻炼,治疗中嘱患者勿咳嗽等,治疗后妥善包扎腹部,加强饮食护理和耐寒锻炼等.结果 人工气腹治疗6~24个月,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FVC、MVV、FEV1%)、6分钟行走距离、呼吸困难分级及健康状况均显著改善,年COPD急性发作次数显著降低(均P<0.05),戒烟率为64.29%.结论 COPD患者经人工气腹治疗,配合系统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 抗血小板治疗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作者:韦芳仙

    对87例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用药,注重药物的相互作用,密切观察联合用药情况;积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加强监测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和大便潜血、血常规检查,做好饮食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可预防抗血小板治疗导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 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效果观察

    作者:丁瑾

    目的 探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50例尿毒症伴皮肤瘙痒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分别采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与常规血液透析8周.治疗前后检测甲状旁腺素水平,观察皮肤瘙痒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甲状旁腺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皮肤瘙痒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组合型人工肾能有效地清除甲状旁腺素等大中分子毒素,改善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透析中防止感染、凝血,正确回血等是其护理要点.

  • 排尿方式对肾穿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余明华;黄瑾

    目的 观察肾穿刺后排尿方式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对512例肾穿刺患者术后排尿方式进行调查,并比较不同排尿方式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7例患者术后自行下床排尿;下床排尿组与床上排尿组患者肉眼血尿及肾周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床排尿组患者顺利排尿率显著提高、腰背疼痛发生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肾穿刺术后卧床24 h且卧床排尿的传统护理方法需进一步探讨.

  •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林平;赵振娟;高学琴;马国娣;王冬冬

    目的 探讨影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为护理人员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西雅图心绞痛生存质量量表(SAQ)和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分别于治疗前24 h、治疗后3个月,对115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3个月患者SAQ得分较治疗前24 h显著提高(P<0.01).治疗前SAQ得分与性别和饮酒有关,治疗后与性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关(P<0.05,P<0.01).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使远期生存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需根据患者的性别、饮酒量和血脂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 1例克罗恩病并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干燥综合征的护理

    作者:李欣

    介绍1例克罗恩病并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干燥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提出对克罗恩病患者在警惕多种免疫疾病同时存在的基础上,全面观察病情,做好营养护理、用药指导、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是其护理重点.

  • 经氧气雾化吸入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对支气管镜检的效果观察

    作者:万恩桂;杨玲;陈天明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经氧气雾化吸入用于支气管镜检查前气道麻醉的佳浓度、剂量.方法 将80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20例,均以中心供氧5 L/min进行雾化吸入麻醉,分别雾化吸入1%利多卡因2 ml、5 ml,2%利多卡因2 ml、5 ml.结果 D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各组(均P<0.01),B组次之.结论 支气管镜检前经氧气雾化吸入1%或2%利多卡因5 ml可达到较满意的麻醉效果.

  • 不同雾量射流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比较

    作者:吴韩英

    目的 观察不同雾量射流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效果,探讨雾化吸入过程中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9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中雾量组与高雾量组各45例,分别采用中雾量与高雾量射流雾化吸入,监测雾化第1天和第7天患者雾化后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排痰量.结果 中雾量组雾化吸入第1天与第7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及排痰量均显著优于高雾量组(均P<0.05).结论 中雾量雾化吸入治疗可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排痰,改善通气.

  • 木质圆柱止血棒用于股动脉拔鞘后止血的效果观察

    作者:廖美容;方华;黄金定;曹青;薛晶;陈晓云

    目的 改良股动脉鞘管穿刺点的压迫方法,解决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拔鞘止血耗时长、费力等,并减轻患者不适感.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指压后盐袋加压止血法,改良组采用自制木质圆柱止血棒加压止血.结果 改良组压迫止血时间、患者紧张感和主观不适发生率显著短于/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后拔鞘采用自制木质圆柱止血棒压迫止血安全有效,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 用一次性尿袋盖帽夹闭尿管

    作者:方琪胤

    留置导尿患者需定时夹闭尿管,临床常采用铁制文具夹夹管、尿袋导管打结夹管等方法.铁制文具夹夹管方便牢固,但成本较高,容易丢失;尿袋导管打结夹管法,夹管处容易松散.鉴此,我科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9月,对513例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的产妇,使用一次性尿袋盖帽代替夹管夹闭尿管,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 静脉留置针调节夹的再利用

    作者:路春丽

    临床上的引流管、一次性胃管等常需定时开放,但无调节装置,给护理工作带来不便.我们将废弃的一次性静脉留置针调节夹用于各引流管或胃管之上,效果满意,介绍如下.方法: 将闲置清洁的BD公司生产的22G留置针上的调节夹卡槽卡在引流管或一次性胃管适当位置,需要夹管时只需用小夹子夹闭即可.

  •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固定方法的改进

    作者:金珠凤;余芳;戴晴霞

    目前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胸腔闭式引流,常规的固定方法是将侧翼固定导管后,缝合于皮肤上,穿刺部位予以消毒纱布覆盖,操作繁琐且增加患者痛苦.我科自2009年1月起对30例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患者应用3M透明敷贴加布胶布固定引流管,取得了很好的固定效果,报告如下.

  • 自制硝普钠输液瓶避光袋的应用

    作者:周瑞华

    硝普钠是一种速效、强效降压药,临床应用广泛,但在使用过程中必需避光,而在临床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避光袋,使用避光纸包裹,又不利于观察.笔者自制双层棉布避光袋,通过临床实践,避光效果好,且利于观察,介绍如下.

  • 棉质包布清洗次数追溯模板的制作

    作者:刘玉兰;高英

    根据新的消毒供应中心标准要求,要记录棉质包布的使用次数.为了准确追溯棉质包布清洗次数,我院2009年9月起采用模板的形式,在包布上做记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材料: 橡胶印章1枚,长6 cm、宽4 cm,刻50个小格;海绵印盒1个,内盛不褪色印油(床单、工作服标识使用印油即可).

  • 终末期肾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晓芳;龙秀红;张媛媛;徐航;黄艳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及其相关性.方法 对83例终末期肾病患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结果 终末期肾病患者PSQI总分为(11.45±5.37)分,SAS评分为(46.25±8.58)分,SDS评分为(43.67±7.92)分;PSQI与SAS、SDS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 终末期肾病患者睡眠质量较差,焦虑、抑郁情绪严重,且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有相关性.需运用心理干预治疗提高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

  • 0.45%盐水沐舒坦液诱导留取痰标本的效果观察

    作者:鞠贞会;张琳;赵明明;梁君

    目的 寻找不良反应少、排痰效果好的排痰诱导液,提高对无痰或痰液稀少、痰液黏稠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诱导排痰留取痰标本的质量,增加安全性.方法 将80例需诱导排痰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0.45%盐水沐舒坦组和3%盐水组,分别采用0.45%盐水和沐舒坦配伍,3%盐水雾化吸入诱导排痰,其他治疗方法相同.比较两组雾化过程中的生理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及痰标本有效率.结果 0.45%盐水沐舒坦组在诱导排痰过程中心率、呼吸等生理指标稳定,咽痛、胸闷等不良反应少,痰标本有效率高,与3%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给无痰或痰液稀少、痰液黏稠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留取痰液标本时,可选择0.45%盐水和沐舒坦的混合液雾化吸入,有助于留取满意的痰标本,增加安全性.

  • 塑料方盒微波灭菌后替代无菌盘的实验研究

    作者:谷小燕;何红燕;廖建鄂;陈嘉莉;杨志敏;孙志华;刘玉桥

    目的 探讨微波炉专用塑料方盒微波灭菌所需时间及灭菌后的无菌保存时间,旨在将微波灭菌后的方盒替代临床治疗护理中的无菌盘.方法 取微波炉专用塑料方盒盛水30 ml,将枯草芽孢杆菌菌片及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菌片放于其隔水装置上,整盒放进微波炉,分别运行3、4、5、6、7 min进行灭菌,灭菌后取出菌片行细菌培养5 d后进行生物监测,每一灭菌时间监测30次,以确定佳灭菌时间.再将经微波灭菌6 min的方盒放置在无菌物品柜中24、48、72、96、120、144 h分别取出行生物监测,每一存放时间段监测30次.结果 方盒经微波灭菌6 min、7 min灭菌有效率均达100%,方盒灭菌后存放24~120 h无细菌生长.结论 经微波灭菌6 min后的塑料方盒处于无菌状态,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可替代无菌盘.

  • 家庭护理干预对晚期老年痴呆患者家居安全及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谭晓雪;招丽温;林春洁;邓丽娟;翟维维

    目的 探讨提高晚期老年痴呆患者家居安全,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47例晚期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不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患者、家庭照顾者进行为期1 年的老年痴呆相关知识和护理技能、家居安全等家庭护理干预,指导照顾者为患者进行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肢体功能锻炼,并对照顾者进行心理疏导等.比较两组干预1年期间全身并发症及家居安全意外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发生率及家居安全意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充分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可减少晚期老年痴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延缓病情进展,提高其家居安全.

  •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其预测因子

    作者:方艳春;左小辉;张颖杰;李国平;陈长蓉;万艳平;张平;段功香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其预测因子,为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衡阳市蒸湘区所辖2个社区的1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高血压患者依从行为量表及中文版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和访谈.结果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功能得分5.24±2.31,依从行为得分34.04±7.41.总体生活质量得分79.56±9.74,生活质量各维度与家庭功能呈显著正相关,与依从性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影响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分别是:家庭功能、症状种类、是否参加过知识讲座、家庭人均月收入.结论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处于中上水平,病情、家庭功能及相关知识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 聚乙二醇干扰素致患儿不良反应的特点及护理

    作者:唐红梅;陈钫;王新华;霍翠华;王景华

    目的 了解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尤其是发热的特点,做好预见性护理,提高抗病毒治疗患儿的依从性.方法 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167例患儿治疗后4周内进行观察,记录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特点.结果 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头痛头晕、关节肌肉酸痛等,其中发热是常见的症状;体温多集中在37.3~38.9℃,第1次注射后9~12 h发热者多(占39.8%),体温升高多持续3~4 h;大多数患儿只发热1次,在处理发热时,第1周有53.4%的患儿未进行任何处理,但第2~4周有67.1%的患儿使用了对乙酰氨基酚进行药物降温.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时有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其所致的发热多为一过性,使用对乙酰氨基酚药物降温后,体温可降至正常.

  • 社区实施出院老年人延续性护理的SWOT分析

    作者:李萍;付伟

    运用SWOT即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和Threat(挑战)分析法,对目前国内社区开展出院老年人社区延续性护理服务的优劣势、存在的机遇与挑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 1型糖尿病患儿自我血糖监测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顾莺;吴敏;高蔚;张晓蕾

    目的 调查1型糖尿病患儿出院后自我血糖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方法 对68例1型糖尿病患儿进行门诊及电话随访6个月,采用血糖自我管理日记收集资料.结果 每个月多仅2例患儿能做到每天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月监测血糖总例次数由第1个月的997例次下降为第6个月的336例次;3个月及6个月糖化血红蛋白均值分别为(8.93±1.96)%及(8.52±2.05)%;患儿月血糖监测次数与家庭月收入、父母学历呈正相关(均P<0.01),与患儿年龄呈负相关(P<0.01).结论 1型糖尿病患儿出院后血糖自我监测状况不理想,其可能的相关因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父母文化程度较低所导致的对疾病治疗的理解力较差以及青春期患儿的逆反或自卑心理引起的依从性降低.社会、家庭及医护人员均应为提高1型糖尿病患儿自我血糖监测的依从性积极努力.

  • 糖尿病自强能力量度表信度及效度的初步评价

    作者:叶会玲;孙秋华;沈翠珍;季聪华

    目的 评价糖尿病自强能力量度表(C-DES-20)在大陆2 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效度和信度.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进行问卷调查,并于1周后从100例中随机选择20例进行再次调查.结果 C-DES-20整体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4,重测信度为0.697~0.958.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方差大正交旋转后,按特征值大于1共提取公因子4个,累计贡献率为69.13%,各因子负荷系数为0.422~0.881.各维度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562~0.781.结论 C-DES-20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可用于 2 型糖尿病患者社会心理自我效能的评价.

  • 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行走能力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作者:王洁;崔焱;莫永珍;卞茸文;陈玲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无间歇性跛行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行走能力与其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以中文版行走受损问卷(WIQ)、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对39例2型糖尿病无间歇性跛行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进行调查,同时测量其6分钟行走距离.结果 糖尿病患者6分钟行走距离低于同龄老年人(P<0.01),其SF-36评分低于常模(P<0.05,P<0.01);WIQ评分、6分钟行走距离与SF-36总分及生理功能、生理职能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无间歇性跛行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行走能力与其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尚需重视2型糖尿病无典型间歇性跛行症状患者的行走能力,并进行积极干预,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积极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石莲桂;吴艳平;张丽芳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积极度现状及其相关性,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方法 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患者积极度量表对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总体自我管理行为得分为(71.52±11.94)分,良好者占24.5%;总体积极度得分为(54.56±11.54)分,其中第1水平占25.5%,第2水平占26.5%,第3水平占31.4%,第4水平占16.6%;总体自我管理行为及其6个维度与积极度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有待提高,积极度不理想.护理人员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时应注意其积极水平,根据其积极水平来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 老年糖尿病患者照顾者足部护理知识和行为调查

    作者:闫雅凤;朱敏;田慧;李春霖;王静;许艳

    目的 了解老年糖尿病患者照顾者足部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及其行为,针对性地做好该组人群的健康教育,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方便取样法,调查309名老年糖尿病患者照顾者的一般情况、足部护理知识及行为.结果 照顾者中80.3%文化程度为初中、小学或文盲;仅31.7%的照顾者知晓清洗足部的水温范围,28.5%知道清洗足部的时间,42.7%知道擦拭足部重点部位,26.9%知道如何检查,34.6%知道足部按摩的方法,30.7%知道下肢运动的方法;对糖尿病足有防范意识的照顾者占33.7%,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生是护理不当的结果者占32.0%.结论 中青年、非亲属、低文化者是长期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照顾人员,其足部护理知识缺乏,预防意识薄弱.应定期对新入院患者的照顾者及新更换的照顾者进行足部护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对糖尿病足的防范意识,并定期检查其措施落实情况,以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护理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