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

护理学杂志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호리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2.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4152
  • 国内刊号: 42-115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25
  • 曾用名: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护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刘义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手机闹铃或短信提高糖尿病患者按时服药的作用

    作者:陈燕

    糖尿病属于慢性终身性疾病,控制不仅需要患者长期良好的自我护理,并且依赖于降糖药物的按时服用.口服降糖药物种类较多,因降糖机制不同而用法不同,且多与进餐时间有关,如果不按时服用则达不到降糖效果,甚至引起低血糖,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临床工作中发现,糖尿病患者由于工作繁忙或者记忆力减退,常常不能按时服药.为了强化糖尿病患者的按时服药行为,2010年1月始,我院采用手机闹铃或短信提醒糖尿病患者按时服药,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 新生儿身份确认单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胡菊英;吴之宇;程山姿

    新生儿病房是一个无陪伴病区,临床常采用腕带、床头卡等方式对患儿进行身份标识及安全核对,临床工作发现,患儿家长对此种身份识别与身份确认方式心存疑虑.为提高患儿家长的信任度,2010年2月,我院自行设计了新生儿身份确认单,以患儿出入院时脚印的识别来确认其身份,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简易止血带消毒筒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刘春雨;李春花;张扬

    止血带是临床为患者静脉输液、输血、抽血及四肢加压止血等操作所用的必需诊疗用品,每天使用频率高,用量大,且与患者皮肤接触非常密切,其携带大量的病原菌,属于低度危险性诊疗用品,如不采取有效的清洁消毒措施,将会成为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途径.传统的消毒方法是每天下班前将当天用完的止血带集中浸泡在有消毒液的消毒桶中,消毒后用手直接从消毒液中捞止血带或戴一次性手套捞止血带,且每天1次的消毒会导致止血带不够而重复使用,增加医院感染概率.为改变此现状,我们自制简易止血带消毒筒,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用塑料收纳盒自制血标本收集盒

    作者:吴爱华

    临床采集的血标本一般放在试管架或改进的标本架上[1],因其为开放式,在运送途中容易倾倒,导致标本损坏.我科利用塑料收纳盒自制血标本收集盒,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中心吸引简易装置固定架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胡明霞

    近年来,国内各大中型医院逐步淘汰传统的供氧方式和吸引方式,采用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使用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便于及时抢救患者,且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深受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好评.用中心吸引装置进行吸痰操作是治疗呼吸道疾病,救治危重患者和全麻手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防止患者窒息的有效方法,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因此,如何保证中心吸引装置安全有效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救治及其生命安全.但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中心吸引瓶的挂钩与床栏不配套,无法悬挂;连接管没有合适的位置放置,操作时极为不便且易导致污染;2个金属吸引接口管过短,与吸引器连接管连接不紧密,吸引瓶与提手盘扣件(卡簧)扣不紧,或橡胶垫老化(因常清洗、消毒使橡胶垫变硬老化)致密封性差;吸引瓶容易倾倒,瓶盖容易松动而使负压降低,影响吸引效果.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设计了一种中心吸引简易固定装置,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彩色输液标签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应用

    作者:徐桂林

    静脉输液是儿科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患儿年龄小,输液滴速宜慢,输液时间较长,液体容易外渗,特别是某些药物对血管刺激性较强,更容易出现渗漏.因此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加强巡视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巡视力度,我科根据患儿病情、年龄、用药情况将彩色标签粘贴在输液器莫菲氏滴管上,据此重点巡视患儿,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 住院患者静脉输液插管时间与地点的选择

    作者:萧蕙;何文芳;杨雯荔;李杰

    目的 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避免医疗资源浪费.方法 将住院期间需静脉输液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静脉用药统一由治疗护士在治疗室净化台配置,静脉用药配置后对照组在治疗室插好输液器,观察组在病房于患者静脉穿刺前插输液器.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输液反应,治疗期间仅3例患者(对照组2例,观察组1例)出现沿穿刺静脉走向皮肤发红,未作特殊处理,第2天症状消失;输液器使用数量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空气细菌菌落数治疗室与病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穿刺前在病房插输液管符合医院感染的要求,可避免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 高龄患者视锐V引导下行PICC置管的护理

    作者:张艳;林静;揭菊;陶媛

    目的 探讨视锐V引导下进行上臂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19例高龄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的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结果 19例高龄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X线拍片示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导管保留时间52~380 d.结论 利用视锐V行上臂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同时实施一系列的程序化护理,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还减少了因手臂活动而导致的导管意外滑出,减轻患者的痛苦,利于抢救,延长患者生命.

  • 压疮干预指导组在医院压疮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刘亚红;蒋琪霞;刘云

    目的 探讨压疮干预指导组在医院压疮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压疮干预指导组,每月1~6日检查1次全院各科使用Braden计分表(压疮危险计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针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良;Braden计分≤12分者,各科负责护士需于24 h内通过院内网络上报压疮干预指导组,组长指定组员24 h内跟踪检查、指导、帮带,及时跟踪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资料登记造册,持续改进;每月20日小组工作结果报护理部,并在全院护士长会公布.结果 压疮干预指导组成立后全院压疮高危患者上报例数显著增加(P<0.01),高危患者院内压疮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正确预防压疮率显著增加(P<0.01).结论 压疮干预指导组在医院压疮高危筛选、上报、指导帮带中发挥了专业作用.

  • 腹部平片清洁灌肠方法的改进

    作者:黄坚;陈明珍;柯芸;林杰

    目的 探讨改良清洁灌肠方法用于腹部平片检查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提高清洁灌肠的效果.方法 采用单盲法将140例疑为泌尿系结石需行腹部平片或静脉肾盂造影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洁灌肠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清洁灌肠方法,即采用右侧屈膝卧位,冲洗袋高度距肛门60~100 cm,置入肛管长度20~25 cm;评价灌肠效果、灌肠效率及患者主观感受与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X线显影清晰度显著提高,灌肠总次数减少(均P<0.01);在患者主观感受与不良反应方面,心慌气短、肛门坠胀感、灌肠液外溢、肠黏膜损伤出血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 改良清洁灌肠方法可有效地提高肠道清洁质量,使患者更安全、舒适.

  • 药物辨析手册的制作与应用

    作者:吕萍

    将集邮册制作成药物辨析手册,即将临床上常用的、易混淆的药物名称及剂量打印好后裁成合适大小置于集邮册中,口服药物用双面胶将其固定在对应的药物名称下;针剂及粉针剂只贴药品说明书,不粘贴样品.服药班护士取药或各班护士摆药、发药时可参阅此药物辨析手册.该手册为护士临床用药提供了参照资料,有利于用药安全.

  • PICC置管患者导管断裂的护理干预

    作者:王颖

    目的 探讨PICC置管患者导管断裂的处理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10例导管体外部分断裂患者采取修复导管,对1例导管断裂体内患者经静脉切开术取出断端导管.结果 10例导管体外部分断裂患者通过导管修复后继续使用,未出现导管修复后相关性并发症,患者均按计划完成全部化疗疗程后顺利拔除PICC.1例经静脉切开术取出断端导管患者,术后血管恢复良好,术后第12天复诊行切口拆线,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及时发现、正确处理断裂导管,同时增强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正确维护导管,规范操作,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可减少和预防PICC断裂并发症的发生.

  • 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朱梅红;王文兰;陈琼芳;卿安蓉;王友元;梁毅春;何燕君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状况,为临床实施早期口腔保健知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问卷调查表,对92例门诊诊治的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同时进行口腔健康状况检查.结果 94.56%患者出现口腔黏膜异常,患慢性牙周疾病及牙齿异常情况分别占96.74%、100.00%;大部分患者存在2种以上口腔不良健康状况;不同文化程度、医疗保险类型、家庭经济收入、糖尿病确诊时间及治疗依从性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均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口腔不良健康状况严重,应将口腔保健知识纳入到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中,以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内科护理学见习中的应用

    作者:马金秀

    目的 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内科护理学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8级护理专业本科生158人随机分为对照组(80人)和观察组(78人),观察组采取以小组为单位、团队合作的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见习结束后,进行相关疾病的护理病历书写考核及专科理论知识考试,并自制见习评价表调查学习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病历书写成绩、专科理论考试成绩及对见习效果评价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内科护理学课程期末考核总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可提高内科护理学见习效果和护理病历书写能力,有利于培养护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

  • 以系统为基础的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实践

    作者:程梅;郝玉玲;王兴华;刘成霞;刘骙骙

    目的 探索以系统为基础的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整合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2008级护理本科生22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名,观察组采取以系统为基础的内外科护理学整合的课程进行教学,对照组采取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进行教学.结果 观察组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70%以上学生普遍认为整合后的课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知识的应用及能力的培养.结论 以系统为基础的内外科护理学整合的课程设置优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设置,可提高教学质量.

  • 临床护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质性研究

    作者:赵杰刚;陈士芳;李转珍

    收集364名实习护生的实习感想,以其实习感想中的描述为文字资料,参考扎根理论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质性归纳式分析.荻取临床护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有信赖关系的建立(4个种概念)、知识技能的传授(4个种概念)、护理行为的展示(5个种概念)3个类概念和13个种概念.提出临床护理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可为护生提供一个高品质的实习环境,为护生学习护理知识、掌握护理技能、培养职业情感奠定基础.

  • 照顾者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作者:段娇博;付菊芳

    目前国内对患者评估工具的种类较多且发展较完善,但对于照顾者的评估工具却相对匮乏.本文将分别从需求、负担、生活质量3个方面介绍国外照顾者评估工具及发展,为我国对照顾者评估工具的研究提供参考.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志红;严谨

    阐述了自我管理的定义、理论基础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任务,描述了目前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对策.

  •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进展

    作者:俸献珠

    阐述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概念、诊断和评估方法,早期认知康复护理如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执行功能障碍、语言和交流障碍、感知障碍和任务组织障碍等康复训练方法.提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早期诊断的意义在于早期干预并阻止其发展,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个体认知障碍类型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认知状况,延缓病情进展.

  • 患者腕带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小芳;李锐;马婷婷

    介绍了患者腕带技术的类型,包括直接书写型、标签粘附型、计算机打印型、条码、无线射频腕带,用于特殊患者(无自主能力、神志不清的重症患者及母婴、儿童、老年、精神病患者)、外科患者及其他患者的身份信息识别.腕带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识别准确性和诊疗安全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患者腕带技术在国内尚处于初始阶段,条码腕带和无线射频腕带的普及应为腕带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

  •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所致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作者:邱长宜;何芳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所致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对发病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rt-PA静脉溶检治疗,观察并发症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发生溶检并发症的25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24例患者住院治疗3~29 d,平均16.5d.1例脑出血患者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结论 加强溶栓治疗期间的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予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 血液灌流吸附治疗干燥综合征重叠皮肌炎患者的护理

    作者:何海硕;赵雪红;陈洁;张贺;胡峰

    对8例干燥综合征重叠皮肌炎患者在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血液灌流吸附治疗,结果 8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皮疹、肌痛消失,口干、眼干明显缓解,高球蛋白血症缓解,2例肾小管酸中毒症状消失.提出加强对症护理及血液灌流吸附的护理是提高此类疾病治疗效果的保证.

  • HIV/AIDS患者疲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范东;罗阳;孙瑞婧;阳晓丽;于海静

    目的 了解HIV/AIDS患者疲乏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疲乏症状提供参考.方法 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HIV/AIDS患者218例,采用HIV相关疲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7.71%的HIV/AIDS患者存在疲乏,其疲乏整体水平及各维度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年龄、职业、CD4细胞计数及有无睡眠问题患者疲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CD4细胞计数、睡眠质量是影响患者整体疲乏水平的主要因素.结论 HIV/AIDS患者普遍存在疲乏症状,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需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以减轻患者疲乏症状.

  • 糖皮质激素治疗包涵体肌炎患者的护理

    作者:杨柳;黄丽红;张小咏

    对70例包涵体肌炎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后,14例呼吸功能受损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所有患者皮疹症状和肌痛减轻,肌力增加,吞咽功能改善,住院(14.6士5.7)d病情好转出院.提出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肌力及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做好出院指导,有利于患者病情缓解,促进患者康复.

  • 1例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患者的护理

    作者:居媛媛;许梅;蒋紫娟

    对1例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患者给予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患者住院8d,自觉双下肢无力症状减轻,能缓慢自行行走,头痛稍好转,顺利出院.提出加强心理疏导和生活护理,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做好记忆力训练;加强安全护理,保障患者安全,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 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患者并发症的护理

    作者:姜薇;赵闽;沈燕;凌疆

    目的 总结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患者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31例原发性淀粉样变性并发各系统疾病患者给予地塞米松联合沙利度胺或硼替佐米治疗.同时加强用药护理,针对各系统症状及并发症进行对症护理.结果 30例患者住院4~11 d好转出院,1例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结论 对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患者实施有效的对症护理措施,对控制病情,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 心灵关怀对肿瘤放疗患者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影响

    作者:戴叶花;侯爱和;瞿舒培

    目的 探讨心灵关怀护理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焦虑、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134例恶性肿瘤放疗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68例和干预组66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灵关怀护理,即在科室建立心灵关怀驿站,由8名专业人员及30名志愿者对患者开展心灵关怀护理.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心灵关怀护理能有效地缓解肿瘤放疗患者的焦虑,优化其应对方式,促进患者康复.

  • 护理本科新生心理控制源与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的关系

    作者:张玉萍;胡荣;林为平

    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新生心理控制源与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303名护理本科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新生的内控性、有努力的他人、一般自我效能感及消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常模,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均P<0.01);男生的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与女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内控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机遇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有势力的他人、机遇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 内控性强的护理本科新生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压力和困难.护理教育者应帮助新护生树立正确控制观,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导新护生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新的学习环境、专业适应等压力与困难.

  • 护士临床沟通能力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曾凯;卢惠娟;李铮;吴燕;李映兰

    目的 了解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临床护士沟通能力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长沙市二、三级医院临床护士1 009名,采用护士临床沟通能力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得分为3.93士0.49,其一般自我效能得分为26.03士5.06.不同医院级别、工作时间、职称、学历、职务、沟通知识储备及沟通培训次数的护士临床沟通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一般自我效能、沟通知识储备、沟通培训次数、职务、医院级别是影响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的主要因素(P<0.05,P<0.01).结论 护士临床沟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护士需接受更多沟通能力培训;在进行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培训时应根据不同的工作时间、职称、职务、学历分层次培训,培训中应注意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同时应将困难情景沟通作为培训的重点.

  •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记录本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雷丽婵;黄敏清;陈玉娣;潘锡珊

    目的 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记录本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的要求,护理部自行设计持续护理质量改进记录本,将病区交叉检查,护士长夜查房,病区护士长、组长及责任护士查出的护理问题记录在此本上,并每月召开持续护理质量分析会,对现存的护理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列出整改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持续质量改进记录本应用后,病区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应用前,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应用前(P<0.01).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记录本的使用,能激发各层级护士质量管理的潜能,提高护士参与管理的能力,保证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

  • 中文版护理人员学习型组织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作者:吕芳芳;祝筠;陈海萍;赵娟;靳昭芳

    目的 为护理人员学习型组织文化提供可行的测评工具.方法 以方便抽样方法选取513名临床护理人员,采用中文版学习型组织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计算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探索性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来评价量表的信度、效度和维度构成.结果 护理人员学习型组织量表包括全局意识与战略领导、创造学习环境以形成共同愿景、团队合作与创新、倡导对话交流和调查研究4个维度,共计16个测量指标;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9.115%,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为0.887.各因子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604~0.765.结论 护理人员学习型组织量表在信度和效度上均达到了可接受的标准,且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在护理领域具有适用性.

  • 护士对情感管理的认可及其与职业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作者:郝秀凤;王小革;陈敬华

    目的 了解护士对情感管理的认可及其与职业满意度的相关性,为提高护理人员职业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设的情感管理问卷及护士职业满意度调查表对142名三级甲等医院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的情感管理总分为61.88±10.64,其中认可度高的是尊重理解,其次分别为信任支持、情感激励、关怀爱护、公平公正、淡化权威.护士职业满意度得分为211.73士47.60.情感管理总分及6个层面与护士职业满意度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护理管理者对护士的关怀爱护程度不够,在护理工作中不能真正淡化权威.护理管理者应转变或调整领导方式,采取以情感投入为主流的“柔性管理”,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有效提高护士的职业满意度.

  • 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行为的田野研究

    作者:凌健;夏海鸥;贾守梅

    目的 了解专科护士的临床实践行为.方法 采用田野研究方法对4名专科护士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为期2周的非结构式非参与性观察,了解其工作内容和角色表现.结果 根据专科护士的工作内容和角色功能,其实践行为包括指导、管理、咨询、协调、教育、直接护理、专业评估、心理支持和研究9个类目.结论 专科护士的实践行为充分体现了其咨询者、管理者、教育者、临床专家和协调者的角色作用,还可借鉴国外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发展完善我国专科护士队伍的建设.

  • 临床护士对住院患者舒适的认知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侯岩芳;冯亚新;张丽;崔晓宁;赵爱萍;周艳丽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对住院患者舒适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利于对护士采取针对性的舒适护理教育,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对舒适认知情况调查表对某三级医院311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对舒适认知的总分为65.88士12.32,按条目均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心理舒适要求、生理舒适要求、舒适理论及社会精神舒适要求认知;不同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科室护士对舒适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护士对住院患者舒适要求的认知处于中等水平,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及科室对护士的舒适认知有影响.有必要采取不同教育方式对临床护士特别是新毕业护士进行舒适护理相关知识的教育,从而提高患者舒适度.

  • 优质护理服务中基础护理落实的难点及管理

    作者:肖书萍;李小芳

    目的 探讨基础护理有效实施的管理措施.方法 针对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的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为患者拒绝(75.75%)、护理决策问题(11.08%)、护士对全面落实基础护理认识不到位(6.74%)及护理管理方面的问题(6.43%);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实施5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后15项(17项中除外床上移动和安全管理)基础护理除整理床单位、床上用便器、尿管护理3项外,另12项落实率均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经过调查研究后制定的针对性管理措施可有效解决基础护理落实中的难点,提高基础护理落实率.

  • PICC置管患儿家长满意度量表的信效度评价

    作者:王颖雯;沈国妹;王雪莲;茅蓓蕾;盛丽莺;孔梅婧

    目的 评价PICC置管患儿家长满意度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为临床评价PICC 置管患儿家长满意度提供工具.方法 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理论框架,参考他人研究成果,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编制PICC置管患儿家长满意度量表.通过专家咨询、内容效度评测、对46名置管患儿家长问卷调查,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 量表包括导管维护操作、沟通和情感支持、教育信息支持3个维度共20个条目.量表总体Cronbach's a系数为0.887,3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依次为0.774、0.799、0.631.量表总的内容效度为0.92;共提取5个公因子,其累积贡献率为70.408%.结论 PICC置管患儿家长满意度量表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适用于评估PICC置管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对PICC置管护理质量的评价有一定的可用性.

  • 护士及护生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知比较

    作者:于长颖;徐宏;赵士宏;陈淑云;邢杰;薛秀丽

    目的 了解护士与护生对优质护理服务认识的异同,为护理管理者针对性制定护理人员培养计划并调整护生带教内容,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护士优质护理观点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08名护士及105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及护生均在护士的工作态度维度上得分率高(86.15%,83.93%);护士及护生在优质护理5个难度(即护士的工作态度、专业技术和能力、优质护理的先提条件、护理操作是否及时以及与患者家属的合作性)得分上存在差异(P<0.05,P<0.01).结论 护士及护生均认为护士的工作态度是优质护理中重要的,而护士对优质护理先提条件、护生对与患者家属的合作性均认识不足.应将优质护理的理念深入到护理教学中,提高临床带教队伍优质护理的理论和实践水平,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水平.

  • 临床护士循证护理行为、态度、技能的调查研究

    作者:赵梦遐;王惠连;朱乐凤;朱利敏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的循证护理行为、态度、技能现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临床护理问题解决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方便整群抽取天津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护士150名,采用循证实践知、信、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79.59%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很少采用循证护理的工作程序,66.67%的护士对循证护理有正确的看法和积极的态度,46.26%的护士具备良好的循证护理技能.现阶段学历和技术职称影响循证护理行为、态度和技能(P<0.05,P<0.01).结论 临床护士的循证护理行为频率和技能均偏低,职称、学历是影响循证护理行为、态度、技能的相关因素.建议护理管理者多举办关于循证护理的专题讲座,鼓励护士参加继续教育,提升综合素质,并有计划地鼓励带动临床护士开展循证护理实践,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区级医院消毒供应室在落实行业新规范过程中的细节质控

    作者:谢素美;胡珊珊;宋敏

    目的 探讨区级医院消毒供应室在落实新规范中的细节质控方法.方法 构建细节质控运行构架,如完善消毒供应室质量体系文件并编辑成册、设置质控管理岗位和人员合理分工、设计不同的表格记录本、每周定期汇总讨论讲评、制作流程图梳理程序完善细节.结果 实施细节质控后,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效率指标、出现偏差情况与实施细节质控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护理部检查评分高于实施细节质控前.结论 区级医院消毒供应室在落实行业新规范中,按照细节质控路径运行,能促使工作流程细节中的不规范问题迅速解决,达到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物耗降低的目的.

  • 急诊科实施护士绩效考核管理的探索

    作者:董蔷;崔丹;芦桂芝;刘雪松;詹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中急诊科护士绩效考核管理的改进方法及效果.方法 根据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抢救护理、基础护理等)的数量、质量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重新修订绩效考核方法,并采用Excel软件对护士绩效考核进行量化管理.结果 考核管理改进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除认同绩效考核方法外,护士对绩效评价各项目的认同率较改进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结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要求对急诊科护士绩效考核管理进行改进,能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实现高效、优质护理的目的.

  • 自助式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居民健康行为的影响

    作者:陈利群;王蓉;曹晓玲;储继志

    目的 了解自助式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居民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居民自助式健康小屋,为居民提供血压、血糖、BMI、骨密度、肺功能、脂肪分析、心血管功能以及心电图8个项目免费检测,比较334名社区居民参加健康小屋检测前后有关健康指标的知晓率、日常生活方式和锻炼行为的改变情况.结果 居民参加健康小屋检测后对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知晓率显著高于参加健康小屋检测前(均P<0.01);其日常生活方式及锻炼行为也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居民自助式健康管理模式能提高居民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社区居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水平.

  • 糖尿病患者主要照顾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作者:张开利;王建萍;唐四元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知识(K)、态度(A)和行为(P)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提高照顾者的照顾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KAP问卷对长沙市3所医院和6个社区的300名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 照顾者的KAP总分为(67.92士11.17),其中知识、态度、行为得分率依次为55.44%、78.05%、59.79%.中专及以上学历、人均月收入≥1 000元、与患者感情佳、有亲缘关系的照顾者其KAP总分显著高于其他人群(P<0.05,P<0.01).结论 照顾者的知识水平与照顾行为不尽人意.需采取多种途径给照顾者提供照顾知识,改善照顾者与患者的关系,了解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的困难,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照顾者KAP水平,以改善其照顾质量.

  • 社区人群营养改善健康管理模式构想

    作者:张慧敏;刘小玲;李李

    为有效提高和改善我国公众的营养状况,在尊重我国国情、整合现有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基础上,探索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公众营养改善工作模式.该模式包括公众营养健康管理的实施过程、保障系统、协作系统以及服务对象和相关内容.

护理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