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

护理学杂志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호리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2.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4152
  • 国内刊号: 42-115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25
  • 曾用名: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护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刘义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自制胰岛素注射腹带在居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付阿丹;尹红;杨静;鲁才红

    目的 探讨提高居家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准确性、减少注射相关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103例初次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出院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对照组51例.两组均采用腹部注射,对照组常规给予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的指导,观察组除常规指导外,注射胰岛素时佩戴自制胰岛素腹部注射定位腹带.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皮下硬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腹部注射定位腹带能帮助患者在进行腹部注射胰岛素时按照指示部位和位置顺序规律注射,减少皮下硬结发生率.

  • 基于JCI标准心内科患者探视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吴慧琴;王家美;李强;李云波;吴菁

    目的 探讨基于JCI标准心内科患者探视评估表的设计与运用效果.方法 以心内科206例住院患者为观察组,使用基于JCI标准自行设计的心内科患者探视评估表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并依据其得分评价患者能否接受家属探视.228例患者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时间和方式探视.结果 对照组均接受探视,期间病情变化83例(36.40%);观察组162例接受探视,期间30例(18.52%)发生病情变化.两组病情变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JCI标准的心内科患者探视评估表能客观评价心内科患者是否适宜探视,避免探视诱发病情变化,保障患者安全.

  • 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机械通气的临床监护

    作者:陈军华;肖翠萍;江燕;徐素琴;熊杰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机械通气的临床监护要点.方法 选择ICU、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30例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予俯卧位机械通气,并实施密切的循环、呼吸、并发症及生命体征监护.结果 俯卧位通气治疗后1h、2h患者的SpO2、PaO2显著升高(均P<0.01),心率、呼吸显著减慢(均P<0.01),而平均动脉压、PaCO2、pH值的变化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俯卧位机械通气可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氧合状态,改善临床症状,而对患者呼吸循环及并发症等的密切监护是其护理的关键.

  • 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作者:潘楚梅;汤昌连;张琢玉;黄丽荷;戴艳星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方法.方法 分析采用常规方法护理的322例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对照组)中123例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据此制定预防护理措施应用于350例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干预组),包括规范使用TR-band止血器,加强医护沟通和患者的健康教育,规范减压及加强巡视观察等.结果 干预组止血器压迫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沿桡动脉路径外周血管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压迫止血效果,减少穿刺血管并发症.

  • 潮式腹膜透析降低新置管患者疼痛及引流不畅的效果

    作者:宁志芳;蔡赛兰;刘卓华;王利平

    目的 观察应用潮式腹膜透析对腹膜透析新置管患者疼痛及引流不畅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自动化腹膜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潮式腹膜透析模式,对照组采用间歇性腹膜透析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透析效果、透析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及引流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透析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透析过程中引流不畅、疼痛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潮式腹膜透析模式应用于腹膜透析新置管患者可减轻疼痛程度,降低引流不畅发生率.

  • 综合医院中医护理人才梯队建设与实践

    作者:袁玮;杨桂华;周爱霞;常宗霞

    目的 培养中医护理人才队伍,促进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方法 成立中医护理学科建设管理小组,遴选中医学科(学术)带头人、后备学科(学术)带头人及中青年中医护理骨干共246人,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并分层次进行培养.结果 实施后中医护理科研水平得以提升,论文发表数量增多,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得以广泛推广;中医护理人员知识理论与技能考核显著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 护理人才培养是护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有利于中医护理学科的发展.

  • 艾滋病患者与护士对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的对比研究

    作者:郑智慧;姜小鹰;陈艳清

    目的 了解艾滋病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为提高艾滋病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住院艾滋病患者105例,对其所接受的临床护理服务进行现场观察,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各项护理措施的执行达标程度及质量.结果 患者对29个条目评价得分均值为3.02~3.51分,评估员对29个条目评分均值为1.00~5.00分,两者对24个条目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艾滋病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处于一般水平,患者与护士对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感知存在差异.艾滋病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应加强心理护理和社会文化支持措施.

  • 护士长对护理不良事件呈报认知的调查分析

    作者:陈晓芳;王非凡;彭翠香

    目的 了解护士长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情况,为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不良事件认知情况问卷对42名护士长进行调查.结果 92.80%的护士长知晓护理不良事件汇报的要求,88.10%的护士长知晓正确的报告时间和程序,71.43%的护士长知晓护理不良事件的范畴,66.67%的护士长能正确判断护理不良事件的伤害程度,66.67%的护士长知晓护理不良事件管理记录的要求,52.38%的护士长能正确判断事件是否属于护理不良事件.不同任职年限的护士长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士长对护理不良事件认知不足可影响其对不良事件的主动呈报,应加强护士长对不良事件管理的培训,以有效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率.

  • 自动拦截过敏药物电子化流程的管理控制

    作者:林少英;黄少斌;欧志坚

    目的 探讨及时、有效地拦截过敏药物的误开、保障患者安全的流程管控模式.方法 将患者的药物过敏史,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进行电子化流程管理,包括药物的收集选定、计算机系统程序设置、人员培训及相关的流程管理等.结果 实行自动拦截过敏药物电子化流程管理后,无一例误开过敏药物现象.结论 自动拦截过敏药物电子化流程管理控制的实施,在预防误开过敏药物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水胶体额标在新生儿无陪病房身份识别中的应用

    作者:吴莎莉;石小毛;文辉;周金艳;陈利双;易珊;易灿红;罗桂满

    目的 提高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新生儿无陪病房增加使用丝绸胶布额标或水胶体敷贴额标进行患儿身份识别;比较两种额标使用期间身份识别错误、额标更换率及皮肤刺激发生率.结果 使用丝绸胶布额标期间发生1例身份识别错误,使用水胶体敷贴期间无身份识别错误;水胶体敷贴额标更换率及皮肤刺激发生率显著低于丝绸胶布额标(均P<0.01).结论 使用水胶体敷贴额标进行身份识别,简便易行,与其他识别方式配合能更好地促进新生儿无陪病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安全性.

  • 综合性医院护士站品牌接触点的研究

    作者:岳伟伟;崔德君

    目的 挖掘患者认为的护士站内医院关键接触点,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站接触点问卷对213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排在前3位的关键接触点为:护士服务态度(72.8%)、护士各项操作熟练程度与规范性(58.2%),以及配药室环境(31.9%);不同学历、职业的患者认为的关键接触点略有不同.结论 护理管理者在做好接触点管理的同时,要结合患者的学历、职业,抓住关键接触点,以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 医护一体化感控管理模式对RICU医院感染干预效果的评价

    作者:南岩东;姜华;何娟;郎红娟

    目的 探讨降低R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 根据RICU患者及环境特点,建立医护一体化的感控管理模式,应用于216例患者(观察组),并与实施常规感控措施的233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11.5%,对照组18.0%,观察组导管置入及机械通气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医护一体感控管理模式的应用可降低RICU医院感染发生率.

  • 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ICU护理风险分析

    作者:王双;王海龙;穆恩

    目的 减少ICU护理风险,提高ICU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方法 引入集对分析理论,讨论ICU护理风险分析步骤及风险水平,并结合集对势判断ICU护理风险分析系统态势.结果 i取值不同,ICU护理风险分析系统所属等级不同;ICU护理风险瞬时态势属于反势.结论 集对分析理论适合ICU护理风险分析,科学、合理.

  • 护理安全隐患提示牌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彭翔;周文

    目的 探讨进一步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有效方法.方法 设计制作护理安全隐患提示牌,由护理人员将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粘贴在提示牌上,科室定期进行集中讨论与改进.结果 自实施以来,全院共提出护理安全问题172个,其中123个问题被采纳并解决,可行率达71.5%;待讨论问题49个.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由2011年6.5%下降至2012年1.2%,患者满意度由2011年95.3%上升至2012年98.7%.结论 护理安全隐患提示牌可有效提高安全护理管理质量.

  • ICU护士关怀行为及患者关怀感知的调查分析

    作者:王小芳;陈卉;兰星

    目的 了解ICU护士对患者实施关怀行为的状况和ICU患者对护士关怀行为的感知,为管理者制定人文关怀教育计划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采用护理关怀行为量表(CBC)和患者关怀感知问卷(CPCS)对35名ICU护士、108例病情好转转出ICU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关怀行为得分0.59±0.01(满分1分),12个条目中,排在前4位的均为言语关怀行为,排在后4位的均为非言语关怀行为.患者感知的关怀行为得分4.44±0.62(满分6分),相对于服务态度,患者对护士的专业素质给予了更高的肯定.结论 ICU管理者应制定有效的人文关怀教育计划,加强培训,使护士真正领会人文关怀的意义和精髓,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关怀护理,增强患者对人文关怀的感知.

  • 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指征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改婷;王丽敏;郝丽娟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静脉条索状改变血管的病理变化转归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合适的静脉留置针拔管指征.方法 将24只大耳健康新西兰白兔的耳缘静脉(48条)随机分为三组,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分别留置72h、120 h和168 h,拔针前评估静脉有无条索状改变;对所有拔除静脉留置针7d后的静脉血管活体标本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随着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延长,其静脉条索状改变发生率增加,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对拔除静脉留置针7d后的静脉血管活体标本病理切片观察发现,触及条索状改变的静脉血管切片均有较大机化血栓且再通呈网状或环状贴在血管内部,造成血管腔变窄或半堵塞,使留置部位静脉血管功能受损甚至失去功能.结论 不应以静脉出现条索状改变作为静脉留置针拔除指征,而应以时间为参考条件基础上,注重局部表现的评估,在患者留置72 h后应每天在输液前、输液后和患者主诉不适时评估血管,在有静脉炎早期表现时,及时拔出静脉留置针,避免静脉发生条索状改变.

  • 医院志愿者活动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玉雪;金瑞华;郑洁

    目的 探讨提高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358名本科三年级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208名)和对照组(1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见习3个月,实验组组织开展医院志愿者活动3个月后见习,见习结束后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对两组护生(有效评价资料分别为200份和145份)的评判性思维进行测量.结果 实验组寻求真相、开放思维、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求知欲及认知成熟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医院志愿者活动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院内实习阶段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作者:廖小卿;邓小梅;曾杏珍;丁小容

    目的 构建院内实习阶段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系统化培养模式.方法 对50名实习的护理本科生(实验组)实施以文献为模板,通过小组合作,老师指导下选题的系统培养模式,并与实施传统教学的45名护理本科生(对照组)进行科研能力的比较.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科研能力的自我评价及老师对其科研能力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参与科研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以文献为模板,通过小组合作,老师指导下选题的系统培养模式有助于护理本科生在院内实习阶段科研能力的提高.

  • 湖北省三级医院血液净化护理人员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

    作者:鄢建军;张仲华;严贺;吴会军;程敏;朱波

    目的 了解湖北省三级医院血液净化护理人员培训现状和需求,为湖北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湖北省28所三级医院的239名血液净化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8.3%的护士认为参加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很有必要;希望培训的内容主要是血液净化患者的管理、血液净化患者的监护与急救技术、血液净化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实践技能、血液净化的质量管理与操作规程等;影响参加培训的因素是没有培训的信息和机会、领导不支持、单位经费不足等;209人(87.4%)选择课堂理论讲授与专科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论 开展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很有必要,相关领导应该重视专科护士培训,为培训创造有利的条件;培训的组织者应根据护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优化课程设置.

  • 格林模式在健康干预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作者:魏国芳;郭小璐;曹梅娟

    综述了格林模式的特点及其在健康干预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分析和探讨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格林模式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健康工作者更科学地运用此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 个案管理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作者:童亚慧;乔建歌;杨青敏

    对个案管理模式的概念、起源与发展以及国内外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个案管理目前应用较多的领域包括糖尿病、心力衰竭、乳腺癌、哮喘、HIV、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腹膜透析等.提出我国进行的系统化、程序化的个案管理研究较少,所涉及专科领域较窄,专科护士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扩展研究领域,深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个案管理模式.

  • 血液透析患者致命性血管通路出血的研究现状

    作者:辜乐;陈莹;王欢岚

    介绍致命性血管通路出血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干预方法包括建立前对血管通路的选择、使用时对血管通路的评估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置.提出目前国内外FVAH的研究及防治经验上存在较大差距,可借鉴国外经验,拓宽规模及领域,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血管通路评估、出血的防治、急救的完整体系.

  • 高血压的非药物非饮食干预研究进展

    作者:潘露;李腾腾;曾慧;吕晓凡;朱宏锐

    综述高血压的非药物非饮食干预,包括运动干预、针刺法、生物反馈、冥想、设备引导的缓慢呼吸等.旨在帮助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以及延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为健康专业人员进行高血压的干预提供参考.

  • 扣眼法应用于动静脉内瘘穿刺的研究进展

    作者:尹海辉;周采平;任伟

    综述了扣眼穿刺法建立扣眼隧道的方法,在国内外的应用状况,与其他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的优缺点比较及其改进措施.提出扣眼穿刺法能有效防止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制定并实施扣眼穿刺法的标准及操作规程、强化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培训和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的措施.

  • 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邱吉玲;廖彩虹;朱琳;黄萍;陈虹燕

    目的 探讨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对此类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及政府制定长效管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00例病情稳定的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评定.结果 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其性格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年龄组精神病理人格、性格内外向、情绪稳定性和掩饰性维度分高于常模(P<0.05,P<0.01);患者精神病理人格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性格内外向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文化程度低的青壮年患者情绪不稳,精神质明显,具有攻击的危险性;并且越倾向精神质和外向的患者,情绪越易失控,越采取消极应对方式面对突发的生活事件.因此对此类患者应尽早评估、预测其攻击行为及采取认知与行为治疗干预,建设由医院、民政、公安、社区联合参与的治疗协作网,以减少肇事肇祸的发生.

  • 基于德尔菲法研制住院患者社会适应能力评估量表

    作者:张桃桃;黄正新;吴君;黄小红;谭晶

    目的 研制适用于住院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评估量表,为住院患者社会适应能力评估提供良好的工具.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专家咨询问卷,应用德尔菲法,选取20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咨询确定量表的条目.结果 专家的积极性较高,2轮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第1轮和第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和0.89,两轮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65和0.335(均P<0.01).终形成了包含环境适应、角色适应、生活方式适应、规章制度适应、人际关系适应5个维度28个条目的住院患者社会适应能力评估量表.结论 应用德尔菲法编制的住院患者社会适应能力评估量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该量表可作为住院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估工具.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辨证施护

    作者:赵翠萍;李燕燕;李跃华;李岩

    目的 观察辨证施护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16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中西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患者分为肝肾不足、脾肾两虚、脾肾两虚兼血瘀3个证型,按照不同中医证型,给予药膳疗法、穴位贴敷疗法、运动疗法综合干预.经过3个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单项中医主要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变化.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单项中医主要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辨证施护能有效改善患者骨痛、腰背酸痛、腿抽筋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老年人家庭照顾者对居家照护指导服务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曾莉;朱晓萍;吴茜;毛雅芬;施雁

    目的 了解老年人家庭照顾者支付居家照护指导服务的意愿以及愿意支付的费用,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条件价值评估法调查上海市277名老年人家庭照顾者,调查问卷主要包括4个部分:对居家照护指导服务及调查情况的描述,照顾者对居家照护指导服务的支付意愿,照顾者社会经济学特征,对问卷的理解程度.结果 绝大多数照顾者对居家照护指导服务持肯定态度,愿意支付一定费用的照顾者有164名(59.2%).其中111名(67.7%)愿意支付居家照护指导服务的费用低于10元/次.影响照顾者对居家照护指导服务支付意愿的因素有:分担照顾责任的人数、家庭人口数、照顾年限(P<0.05,P<0.01).结论 照顾者对老年人居家照护指导持肯定态度,但支付意愿偏低,且支付意愿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 出院肺结核患者护理服务项目设置需求研究

    作者:钟凯惠;钟明思;李艳霞

    目的 探讨出院肺结核患者护理服务项目设置需求,为建立肺结核患者出院后续护理服务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出院的688例肺结核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肺结核患者出院后的后续管理服务、与医疗相适应的护理服务、专科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共4个维度,37个条目.结果 64.1%出院肺结核患者对护理服务项目完全需求,23.3%部分需求,12.6%不需求,对出院后4个维度的服务项目需求率为61.3%~95.6%,51.3%患者能承受基本费用在800~1 000元/月,出院肺结核患者护理服务项目需求受患者年龄、家庭经济因素、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及患者文化程度的影响(P<0.05,P<0.01).结论 大多数肺结核患者出院后需要各种护理服务项目,应当健全出院肺结核患者各种护理服务项目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出院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

  • 首诊责任护士家庭跟进照料对老年卧床患者出院指导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林建华;卢少萍;徐永能;黄巧;李秀球

    目的 探讨首诊责任护士家庭跟进照料模式对老年卧床患者出院指导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出院后回归家庭的120例老年卧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为轮班制责任护士按常规登记资料及评估患者情况,访视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则为首诊责任护士从入院首次接诊到患者回归家庭全程负责该患者的访视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出院指导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系统治疗、康复锻炼、并发症预防、生活方式、按时复诊方面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首诊责任护士家庭跟进照料模式可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出院指导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改善老年卧床患者健康预后.

  • 腹膜透析患者延续护理服务需求调查

    作者:杨倩蓉;杨明莹;王剑松;于云霞;曹颖;苟淼

    目的 了解腹膜透析患者对延续护理的需求状况,为延续护理服务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52例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项目和随访方式选择的调查.结果 除心理疏导外,患者对15个条目的需求均在80%以上,以健康教育的需求高,其次为专科护理.电话随访和家庭随访是患者认为能接受的实施方式.结论 患者对延续护理服务的需求强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满足腹膜透析患者对延续护理的需求.

  • 集体活动干预在摄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辛迪;周娟

    目的 探讨集体活动治疗对摄食障碍患者的作用.方法 对30例摄食障碍患者开展集体活动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运动治疗、音乐治疗及书法、绘画等其他形式集体活动.结果 患者BMI由干预前的14.68分别升至干预4、8、12周的15.32、17.38、18.97分;出院后随访6~24个月,仅5例复发.结论 集体活动干预是摄食障碍患者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 腹膜透析患者个体量化食谱的应用

    作者:苏慧銮

    目的 评价个体量化食谱指导对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疗效的效果.方法 将60例实施腹膜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前者实施传统饮食指导;后者由腹膜透析专科护士在综合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后,制定个体量化食谱饮食指导进行干预.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实施前后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本组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各项指标未见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 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个体量化食谱指导,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护士工作相关生活质量量表的信效度研究

    作者:邵亚;廖少玲;钟慧琴;卜淑娟;文若兰

    目的 检验第2版护士工作相关生活质量量表(WRQoL-2)在国内护士群体中使用的信效度.方法 将WRQoL-2翻译成中文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某三甲医院388名护士进行调查,用SPSS21.0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量表CVI为0.91,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39,各因子α系数为0.652~0.859.采用因子分析共提取7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2.8%.结论 WRQoL-2信效度较好,可作为国内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的评估工具.

  • 益神安眠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护士睡眠障碍

    作者:陈兆蓉;刘太容

    目的 探讨益神安眠贴联合耳穴贴压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护士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86名患有睡眠障碍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44名和对照组42名.对照组予以认知教育干预,观察组予以益神安眠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干预4周后采用简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疲劳评定量表评定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结束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疲劳评定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神安眠贴联合耳穴贴压能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护士的睡眠质量,缓解其疲劳程度.

  • ICU护士同情心疲乏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作者:谢素芸;范丽红

    目的 探讨ICU护士同情心疲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医护人员同情心疲乏量表和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对336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同情心疲乏均分(3.14±0.10)分,其中精神紧张、热情丧失和情感淡漠3个维度的均分超过了3分.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工作年限和护士职业价值观中的行动主义、照顾提供是影响同情心疲乏的主要因素,共解释23.3%的变异量.结论 ICU护士的同情心疲乏状况处于中等偏上水平.ICU护士和管理者应从影响护士同情心疲乏的影响因素上着手,采取个体化干预措施,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

  • 军队三甲综合医院护士职业风险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晓芳;唐静;时敏秀;李秀云

    目的 调查分析军队三甲综合性医院护士职业风险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护理职业风险评估问卷对859名军队三甲综合性医院护士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总体职业风险指数10.31±4.87,高度风险项目为骨骼肌肉不适、倒班危害、职业挫折感及针刺伤;不同科室、职称、工作年限护士对职业风险的感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护士职业风险总体处于中度偏低水平,应关注高度风险项目,有目的地减少其职业危害,并针对不同特征护士进行区别化、有重点的培训,以确保护士身心健康.

  • 湖北省三级医院护理人员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

    作者:刘义兰;王燕;胡娟娟;廖雨风;乐琼;许娟娟;汪晖;孙璇;朱小平

    目的 了解湖北省三级医院护理人员的健康状况,分析健康问题的分布特征,为促进护理人员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对湖北省8个城市15所三级医院4 726名在岗护理人员采用自设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 726名护理人员总体身体状况得分(3.14±0.77)分,其中睡眠质量(2.97±0.87)分,精力和体力(2.93±0.78)分,食欲(3.17±0.77)分,压力(2.90±1.08)分.护理人员处于不适症状及疾病前3位的是膝关节痛(35.10%)、神经系统疾病(26.32%)、静脉曲张(22.87%).结论 护理人员健康状况一般,社会以及医院应当多给予关注,同时护理人员应注意身心状态的调适,预防和减少慢性病,以提高健康水平.

护理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