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

护理学杂志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호리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2.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4152
  • 国内刊号: 42-115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25
  • 曾用名: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护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刘义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抗生素皮试溶解药液的快速计算法

    作者:石砚方

    临床应用的抗生素种类繁多、剂量多样,抗生素的过敏试验必须用原液,使用当中即便批号不同都有可能造成患者过敏的风险.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快速准确地配制皮试液,减少患者的过敏风险,是医护人员一直思考的问题.笔者总结出一种新的抗生素皮试溶解药液的快速计算法,具有操作快捷、简单、省时、准确等特点,介绍如下.

  • LED静脉观察仪在患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作者:张昕婷;姚荣娜

    静脉输液是儿科门诊治疗患儿疾病的重要手段和用药途径.由于患儿静脉细小,穿刺较成人困难.为了使护理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血管,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患儿的痛苦,减少护患纠纷,我科应用LED(发光二极管)静脉观察仪(南京林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选择血管进行穿刺,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 介绍一种医用气管切开导管封管帽

    作者:丁华;汪秀云;赵晓琴;吴迪春;冯丹;凌红;李翠华

    气管切开术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可能出现呼吸道梗阻或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疾病,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放置金属或一次性硅胶气管切开套管,目前厂家生产的两种导管均无配套的封管帽.偶见有堵管帽的报道,套管多是被直接密封,患者缺乏适应时间,其舒适度降低,且不便于护士的吸痰等操作.鉴此,我们研制了一种舒适度良好的医用气管切开导管封管帽,与气管切开导管衔接紧密,装卸方便,既方便吸痰,又不易污染,介绍如下.

  • 小儿输液鞋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张凌

    临床对小儿足背静脉进行穿刺后,一般为便于固定和观察,小儿足部常裸露在外,既不利于足部保暖,又可因足部长时间暴露在外导致足部温度低引起血管收缩而影响输液疗效.鉴此,笔者设计一种小儿输液鞋应用于足背静脉输液,既可固定足部、起到保暖的作用,又不影响对输液部位的观察.介绍如下.

  • 可实现多次胃冲洗辅助装置的设计

    作者:张敏;胡帆;罗琴;聂雷霞

    插管洗胃是幽门梗阻患者术前必须进行的准备工作[1],也是口服中毒及时清除胃内尚未被吸收毒物有效、基本的方法[2].然而常规洗胃方法在洗胃过程中需要反复更换灌注和吸引接头,这不仅增加交叉感染机会,也增加了护理人员工作量.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可实现多次胃冲洗辅助装置,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 住院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吴君;王传秀;余昌娥

    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由于疾病的不断变化、并发症出现、手术治疗等原因,可能需要转科来完成下一步诊疗工作[1].而且,随着专科分化日益完善,院内转科越来越频繁[2].以前转科患者情况以口头交接、护理记录单上记录为主,由于转科过程中诸多环节,存在因交接不完善,发生问题后无法分清责任等问题.我院设计了较为全面的住院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单,介绍如下.

  • 甘露醇加温袋的制作与应用

    作者:王香香;段美华;马信华;刘红香

    甘露醇是一种高渗性脱水药,也是抢救必备药品之一.天气寒冷容易结晶,临床上常煮沸溶解或置恒温箱溶解后使用,煮沸溶解需用力摇晃才能完全溶解,溶解的甘露醇温度高,冷却后才能使用,费时费力,同时存在瓶签破损、脱落,甚至出现瓶体破裂等护理安全隐患.我院PICU 2010年11月设计了一种加温袋来溶解结晶甘露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静脉输液杆的使用现状及其管理

    作者:张昱

    静脉输液作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作为静脉输液的配套物品,目前普遍使用的是垂挂于天轨的悬吊式输液杆,但是仍配备有少量传统的(旗杆式)输液杆,供平车、轮椅、老式病床使用.加强输液杆的管理,有益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 采用布艺收纳袋制作吸氧包

    作者:陈燕;刘文娟;邓田田;晏小玲

    吸氧是临床上常用的急救护理操作之一,由于所需物品分类放置,护士操作时需在不同的地方准备用物,在紧急状态下因物品准备不当可引起不必要的忙乱,甚至医疗纠纷.2011年始,我科将布艺收纳袋设计制作成独立的吸氧包,吸氧所需物品统一定点放置,简单易行,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护士静脉穿刺体位的调查分析

    作者:王晓娟;胡君娥;付沫;桂月玲;李玉肖

    目的 了解护士为卧床患者行静脉穿刺的自身体位,探讨各穿刺体位的优势及适用性.方法 自行设计“护士静脉穿刺体位调查问卷”和“静脉穿刺心理感受患者调查问卷”,分别随机调查120名临床护士和98例住院患者.结果 120名护士1周内为卧床患者行静脉穿刺4 291例次,其中站立弯腰体位2 841例次(66.21%),双腿下蹲体位1 076例次(25.07%),坐位374例次(8.72%).3种穿刺体位优势及患者心理感受共12个条目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站立弯腰体位选用频率高,适用于普通血管穿刺;双腿下蹲体位选用次之,适用于困难血管穿刺或临时替换体位;坐位受护患双方欢迎,因工作量大和环境影响,选用较少,患儿和困难血管患者应优选.

  • 胸部挤压法联合密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新生儿中的应用

    作者:袁继红;丁琼

    目的 探讨胸部挤压法联合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患儿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82例行有创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密闭式吸痰,观察组辅以胸部挤压法进行气道管理.结果 观察组痰液吸尽时间、吸痰后氧饱和度上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气道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胸部挤压法联合密闭式吸痰更有利于机械通气新生儿保持气道通畅,减少并发症发生.

  •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急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徐金梅;卢惠娟;刘桂娟

    目的 探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急重症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2名高职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52名)和对照组(50名).观察组采用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进行综合理论及实践技能考核,并对两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技能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可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

  • 专业学位护理学硕士临床培养的质性研究

    作者:刘进;祝筠;张玉曼;范桂敏;李敏敏

    目的 探讨专业学位护理学硕士的临床培养,为完善临床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10名护理专家就临床实习、临床带教、临床考评方面进行访谈.结果 除在本专科实习外,专家建议进行相关科室轮转,每2个月轮转1个科室,专科实习时间至少为6个月;临床带教采取一对一、问题导向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带教模式,带教老师需具备基本条件、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条件;临床考评包含知识技能,科研、教学和管理,综合素质三方面.结论 专业学位护理学硕士的临床培养亟待改善,需规范科室轮转,改革带教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完善临床考评,从而培养高级临床专科护理人才.

  • 跨文化辅导应对护生实习初期文化休克现象的效果

    作者:曹建芬;尚剑;罗清平;钟凯

    目的 研究应用跨文化辅导减轻或消除护生实习初期文化休克的效果.方法 将195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97人)与观察组(98人),调查护生的文化休克现象;对照组按医院的教学计划进行常规带教,观察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进行跨文化辅导.结果 护生实习初期文化休克的发生率为60.5%,不同生源地和文化程度护生文化体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经过跨文化辅导后的文化体克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熙组(P<0.05).结论 跨文化辅导可有效减轻或消除护生实习初期文化休克现象.

  • 本科护生急诊科实习护士长一带一教学效果探讨

    作者:向莉;彭琳;陈艾华;吴婧

    目的 提高本科护生的护理管理能力.方法 对到急诊科实习的本科护生156人,第1周安排临床老师带教,学习一般急救护理知识和技术;第2、3周分别由1名护士长一带一教学,重点学习急诊护理管理.结果 156名护生(28个小组)共交书面作业28篇,成绩均达到良好;对护士长一带一教学模式的满意率达86.53%~99.36%.结论 护士长一带一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本科护生的护理管理能力和教学满意度.

  • 信息通讯技术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作者:吴茜;万文洁;施雁

    阐述了信息通讯技术在护理中应用的含义,介绍了国内外护理的信息通讯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并对我国护理信息通讯的未来进行展望.提出信息通讯技术在给患者及护理人员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应提高ICT在临床护理中的实用性、可操作性.

  • 纽曼系统模式应用进展

    作者:郭小璐;曹梅娟

    介绍了纽曼系统模式中的基本主张,以及对健康、护理和护士角色的定义,目前在国内外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指出该模式能为当代整体护理的实施提供理论指导,有利于对护理对象进行整体认识,建立三级预防,促进护理及健康保健事业的发展.

  • 儿科镇静量表的应用现状

    作者:罗雯懿;管咏梅;何萍萍

    综述了目前应用于儿科临床的镇静量表各自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从镇静药物的使用、镇静评估工具的使用及护士在镇静治疗中承担的角色反思我国现行镇静评价体系.

  •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质量增加的非药物干预研究现状

    作者:邹海欧;李峥;王凤;胡丽丽;程艮

    对国内外近年来关于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质量增加的非药物干预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筛查及监测代谢问题、心理教育、认知行为治疗、饮食及运动干预、综合干预,并提出存在的不足以及此类研究对临床医务工作者的提示.

  • 重型肝炎患者结肠透析液和插管深度的研究

    作者:曹丽;李玲;吴丽芬;徐娟;吴茜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患者结肠透析适合的透析液以及插管深度.方法 将128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各32例,均采用JS-308F型结肠途径治疗机行结肠透析.A组患者采用中药结肠透析液与浅插管(距肛门25~30 cm)透析;B组采用自制结肠透析液与浅插管方法透析;C组采用中药透析液与深插管(距肛门45~50 cm)透析;D组采用自制结肠透析液与深插管方法透析.比较四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四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优;各组治疗前后及四组组间肝功能等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D组改善幅度大于其他三组.结论 对重型肝炎需结肠透析的患者建议采用自制结肠透析液结合深插管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 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流量及再循环率的测定

    作者:鄢建军;严贺;童辉;刘慎微;徐钢

    目的 了解不同型号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实际流量以及不同流量和连接方法下导管再循环率的情况,为永久性双腔导管的临床应用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将56例使用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根据留置导管不同分为Perm-cath组(P组)30例,Tal Palindrome TM组(T组)26例,利用Transonic HD02血液透析监护仪进行实际血流量监测.测定正接和反接状态下,泵设流量分别为150、200、250、300、350 mL/min时的再循环率.结果 无论正接还是反接,两组实际流量均能达到泵设流量的要求;不同泵设流量时正接和反接实际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接时泵设流量150~350 mL/min,两组几乎没有再循环.反接时,不同泵设流量组内再循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各不同泵设流量下,P组再循环率显著高于T组(均P<0.01).结论 两种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留置导管血流量能满足泵设流量需求,正接时都没有再循环;反按时Tal Palindrome TM型再循环率比Permcath型低,两种导管再循环率不随泵设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应尽量避免反接导管,必须反接时,可相应提高血流量,以保证透析效果.

  • 链式激活的免疫细胞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

    作者:薛晓燕;景雪冰;冷梅芳;庄迪迪

    对12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链式激活的免疫细胞生物治疗.治疗后3例出现皮肤过敏,6例因病情严重未按疗程完成细胞治疗,111例患者顺利完成细胞治疗,无其他不良反应.治疗前积极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细胞制备、输注中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细胞液污染、预防并发症发生,同时全程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对链式激活的免疫细胞治疗的顺利开展起着积极作用.

  • 诱导睡眠护理干预减轻顺铂化疗致呕吐的效果

    作者:黄赛花;陈丽珍;叶云婕;黄丽萍

    目的 观察诱导睡眠的护理干预对减轻癌症患者大剂量顺铂化疗致呕吐的效果.方法 将118例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化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诱导睡眠的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化疗期间呕吐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诱导睡眠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及减轻顺铂化疗所致呕吐程度,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 重症急性高原病缺氧性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

    作者:张兰兰;李亚飞;张能

    对281例重症急性高原病缺氧性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实施给氧、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及心理护理等.结果 患者住院1~23 d,治愈243例,自动出院1例,转平原治疗35例,死亡2例.提出对于高原病缺氧性胃肠功能障碍在治疗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强重要器官的护理及功能保护,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 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医源性动脉瘤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作者:张力

    目的 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后并发医源性动脉瘤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13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后合并动脉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病情给予相应护理.结果 13例中5例给予手术切除,其余8例采取保守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医源性动脉瘤是因手术方式及长期反复穿刺自体动静脉内瘘造成的严重并发症,关键在于预防,应根据患者内瘘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操作方式,加强护理,预防早期动脉瘤,减少并发症发生.

  •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影响

    作者:杨荆远;朱高峰;马春玲;曹红

    目的 探讨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影响,降低透析期间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对16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管理干体质量,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和目标、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措施和评价效果.结果 实施3个月,患者干体质量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除呼吸衰竭外,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干体质量的管理,可降低透析期间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及多维度护理干预

    作者:樊蓉;龚德燕;唐芳;刘芳;徐婷婷;李世军

    目的 探讨预防肾病综合征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8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按照血栓形成的风险程度,采取饮食、认知、行为干预等.比较两组患者血栓形成情况和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无一例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发生4例.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及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能够为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保证患者安全.

  • 肝动脉化疗栓塞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作者:曹文婷;胡琛;李娟;沈洁;刘香艳;徐燕

    目的 了解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的症状严重度、生活质量,分析两者的关系,以从症状干预角度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Anderson症状量表,自行设计的肝癌特异性症状增补条目,以及FACT G量表于首次TACE术后第3天对142例患者进行症状和生活质量测评.结果 TACE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均分为(64.16±10.87)分;Anderson症状量表症状严重度均分(3.41±1.29)分,肝癌特异性症状严重度均分(2.36±1.18)分.疼痛、悲伤感、食欲下降、腹胀、疲乏是影响惠者术后生活质量为显著的5个因素(P<0.05,P<0.01).结论 TACE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不高,症状是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护理人员除重视较为突出的疼痛症状外,也要关注悲伤、食欲下降、腹胀和疲乏症状,探索实际有效的干预方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健之素手消毒剂在临床工作中的妙用

    作者:许梅;李长香

    健之素手消毒剂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和致病性酵母菌,主要用于日常生活中手及皮肤消毒和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的手消毒.笔者发现健之素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妙用,介绍如下.方法:①去除顽固性污渍.在日常工作区域中如办公桌及病历夹经常被中性笔迹和墨汁污渍污染,一般消毒剂和清洁剂难以去除,影响美观,用健之素消毒剂在污渍处喷2~3 gtt,停留数秒后用抹布轻拭即清洁如新.

  • 自制纱布固定架在气管切开中的应用

    作者:徐红

    气管切开患者套管外口常用纱布覆盖,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患者翻身、咳嗽时纱布极易掉落,且在吸痰等操作时需将纱布掀开,易于污染覆盖纱布内面,造成污染.为此,笔者制作了纱布固定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现介绍如下.

  • 真空采血管负压过低的补救

    作者:彭丽贞;许丽贞

    静脉采血是临床常见的操作,有些患者由于血管条件差或因长期化疗以及频繁穿刺,使血管硬化、管壁变薄或发生静脉炎等,给静脉穿刺带来一定的难度,有时好不容易找到血管,因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漏气或负压不够,血流无法顺利进入采血管,只能重新静脉穿刺,增加患者的痛苦.我科自2011年2月起,规定护士采血时必须携带一次性注射器,以备真空采血管负压过低时进行补救,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心理痛苦温度计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研究

    作者:严利;徐支南;李晓霞;陈红梅

    目的 评估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推荐的心理痛苦温度计在中国癌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了解中国癌症患者心理痛苦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使用心理痛苦温度计对3所医院的143例癌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癌症患者心理痛苦得分为4.69±1.97,中重度心理痛苦占73.43%.不同诊断、年龄、学历、付费方式患者的心理痛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情绪问题、躯体问题显著影响患者心理痛苦(P<0.01,P<0.05).结论 心理痛苦温度计适用于中国临床,能压时发现患者心理痛苦的程度及原因,为临床医护人员进行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 忧伤温度计在中国肿瘤患者的适用性研究

    作者:王静;孙怡

    目的 探讨忧伤温度计在我国肿瘤患者应用的可行性,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简单、快速筛选肿瘤患者忧伤状况的量表.方法 通过翻译、回译美国国家综合肿瘤网推荐的忧伤温度计,构建中文版忧伤温度计.对189例恶性肿瘤患者运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中文版忧伤温度计进行调查,运用ROC曲线分析中文版忧伤温度计灵敏度、特异度和临界值,运用x2检验和Kappa系数判断两者的一致性.结果 肿瘤患者忧伤温度计得分3.51±2.56;HAD总分10.14±6.18;以HAD总分≥1 5分为临界值时,26.98%肿瘤患者有严重的心理疾患;忧伤≥4分时,30.69%患者有心理疾惠.ROC曲线显示忧伤为4分时,灵敏度为0.902,特异度为0.863,约登指数=0.827,Kappa=0.806,秩相关系数0.832.结论 中文版忧伤温度计是一种简单、有效、快速筛查肿瘤患者忧伤情况的量表.

  • 信息和情感支持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功能的影响

    作者:田艳珍;任小红;谌静

    目的 探讨信息和情感支持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0例住院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信息和情感支持,干预前后(16周后)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家庭功能中问题解决、沟通、家庭角色分工、行为控制及总的功能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信息和情感支持能有效改善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庭功能.

  • 知心护理服务对冠心病患者健康知识及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胡道艳;何玲玲;潘慧;李静

    目的 探讨知心护理服务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健康知识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170例冠心病患者接收治病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5例.对照组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手册按照健康教育护理临床路径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注重护士礼仪及专业知识培训,实施知心护理服务:包括设立知心小教员,利用知心小语吧及金色阳光俱乐部开展健康教育.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调查患者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出院时调查患者满意率.结果 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干预组患者冠心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知心护理服务干预能提高患者冠心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同时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ICU护士工作态度和能力水平的聚类分析

    作者:钟亚萍;卢惠娟;夏海鸥;蒋红

    目的 探讨ICU护士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水平,为ICU护理人才的使用和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对406名ICU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水平自评问卷进行调查和聚类分析.结果 工作态度、临床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教学能力、治疗性沟通能力、咨询能力7个因子,通过优聚类将ICU护士分为4类群体:Ⅰ类以低年资、低学历为主;Ⅱ类以低年资、高学历为主;Ⅲ类以中年资、护师职称为主;Ⅳ类以高年资、高职称、高学历为主.结论 4类ICU护士工作态度与能力水平各有特点.护理管理和教育者应根据护士的不同类别进行合理使用和培养,促进ICU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ICU护理质量.

  • 影响辽宁省护理人员给药差错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王诗尧;孙湛博

    目的 探讨护士给药差错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用药安全,制定护理给药安全规范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辽宁省88所医院工作在临床一线的2 145名注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给药差错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49.32%护士在工作中发生过给药差错.医院级别、护龄、职称、所在科室是影响护士发生给药差错的因素.结论 护士给药差错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制定针对性的给药安全规范,将给药差错的发生概率降至低.

  • 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的综合干预

    作者:艾冬云;黄烨;赖晓全

    目的 探讨预防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对全院医护人员实施防范职业暴露的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宣教与培训、硬件配备、监督与反馈3个主要环节.比较实施前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逐年递减(P<0.01),操作针头所致的职业暴露逐年降低.结论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护士的职业暴露,但医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和行为仍有待加强.

  • 住院患者对护理操作告知需求的调查

    作者:钟勤;蔡冬姣;秦媳秀;经霁;杨福娣;张林琼;罗宝凤;莫菊荣;蒋维连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对护理操作告知的需求状况,为临床护士履行护理操作告知义务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目行设计的问卷对桂林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774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85.0%以上的住院患者对其中11项告知内容有需求;67.8%的患者选择护士作为告知人,口头告知方式受患者欢迎(85.3%);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及付费方式的住院患者对部分或全部护理操作告知内容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住院患者对护理操作告知需求高,不同特征患者对护理操作告知需求有差异.护士需在履行告知前充分评估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因素,探索个性化、全程、优质的护理操作告知程序,以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满足其对护理操作告知的需求.

  • 基层医院贯彻输血新规范的举措和效果

    作者:余凤娇;夏敏

    目的 提高基层医院输血护理管理质量,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 针对既往输血存在的问题,采取组织护士学习输血相关新政策及新知识、加强输血的质量控制、完善护理支持系统、加强患者及家属对输血和献血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等对策.结果 实施1年后输血护理缺陷发生率由改进前的1.14%下降至改进后的0.06%(P<0.01).结论 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有效促进了输血新规范的宣传和实施,提高了输血护理管理的质量.

  • 无陪护模式病房护理人员能级划分准入及能力标准的研究

    作者:杨雪莹;许翠萍;李云峰;褚梁梁;罗云;刘凯;葛洪霞

    目的 确立无陪护模式病房护理人员能级框架及各级护理人员准入与能力标准,实现护士能级对应.方法 采用Delphi法对28名护理专家进行3轮函询.结果 3轮咨询专家权威程度均值分别为0.779、0.801、0.818;第3轮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187~0.320(均P<0.05);确定出无陪护模式病房护理人员为助理护士、注册护士Ⅰ级、注册护士Ⅱ级、专科护士、临床护理专家5个能级框架及各级护理人员准入与能力标准.结论 专家积极性较高,权威性、协调性较好,确立的无陪护模式病房护理人员能级框架及其准入与能力标准可试行应用.

  • 台湾长庚医院人性化护理服务介绍

    作者:于乐静

    介绍了台湾长庚医院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包括温馨、整洁的环境,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注重患者的自理能力培养,方便的健康教育单,灵性照护师的护理等方面.

  • 护理单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作者:樊落;齐海燕;席淑华

    目的 构建护理单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便探索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应,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方法 由课题组成员初步构建护理单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草案,采用Delphi法对20名专家进行3轮咨询,采取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 获得包括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及89个三级指标的护理单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专家权威系数、判断系数、熟悉程度均为0.87;专家积极性为90%~100%;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42、0.37(均P<0.01).结论 护理单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成合理,可信度高,可用于护理单元工作绩效的评定.

  • 岳阳地区高血压病空巢老人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周建伟;刘芳;黄仁建

    目的 了解岳阳地区高血压病空巢老人治疗依从性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按比例抽样方法,用遵医行为问卷、简明健康状况问卷(SF-36)、社会支持量表、一般资料问卷对岳阳地区975例高血压病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老人遵医行为总分为59.93±9.05;影响因素为居住地、心理健康、主观社会支持、经济收入、血压控制情况、性别、其他慢性疾病(均P<0.01).结论 岳阳地区高血压病空巢老人的治疗依从性处于中等水平,政府、社区工作者和医院志愿者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综合、有效的干预措施来提高其遵医行为.

  • 护士志愿者参与社区老年健康促进的探讨

    作者:陈菡;王丽霞;陆霞

    目的 探讨护士志愿者参与社区老年健康促进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成立以医院专科护士、社区工作人员、老年人及子女代表的社区老年健康促进管理协会,10名三级医院护士志愿者进社区,对400名老年人进行志愿服务,包括进行健康状况及需求调查,印发健康教育宣传册,开展健康讲座,建立短信及网络平台,按照老年人健康状况分层进行指导和护理.结果 干预后老年人健康行为采纳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P<0.01).结论 专业护士志愿者进社区,对社区老年健康促进起到了积极作用.

  • 强化干预对脑卒中并存糖耐量异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宋润珞;王朝娟;符玲萍;王丽军;李杨

    目的 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并存糖耐量异常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210例脑卒中并存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两组住院期间均接受相同的健康教育,但观察组接受护理人员的监督,确保干预措施的强化和落实.测评两组出院时依从性情况及出院后6个月的血糖.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出院后6个月血糖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强化干预可提高脑卒中并存糖耐量异常患者治疗依从性,有利于血糖控制.

  •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误区评价量表的研制

    作者:张雪芹

    目的 编制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误区评价量表,为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状态提供工具.方法 在深度访谈2型糖尿病患者、查阅文献、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形成预试量表,并对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误区进行调查,测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经项目分析后量表保留条目52项,其中认知误区5项,饮食误区11项,运动误区7项、药物误区15项、自我监测误区9项、心理误区5项.其效度检验中,因子分析提取6个公因子,共解释总变异的41.899%.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865.结论 编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误区评价量表信度、效度较好,可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误区的评估.

  • 青春发育期糖尿病患儿的护理干预

    作者:王玉冰;戴谦;石星;刘倩琦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青春发育期糖尿病惠儿心理行为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对35例青春发育期糖尿病惠儿进行参加糖尿病夏令营、电话随访、心理治疗、家庭及社会支持等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前及干预9个月后进行焦虑、抑郁评分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比较.结果 干预后患儿的焦虑、抑郁评分及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护理干预对青春发育期糖尿病患儿心理行为问题有明显改善作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从而提高惠儿的生活质量.

  • 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王欣;高玉先;李春艳;章园;王寿丽;马凤丽

    对127例糖尿病母亲新生儿住院期间进行皮肤损伤观察,其中11例惠儿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9例在皮肤受压处,1例在颈部皮肤褶皱处,1例在会阴及肛门周围.分析其原因为糖尿病母亲新生儿一般体质量偏重,出现压疮的危险性增高;易出汗,破坏了皮肤的酸性环境,降低了皮肤自身保护能力;易躁动,增加了摩擦机会.护理过程中应针对个体差异,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避免皮肤损伤的发生.

  •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不良饮食习惯调查研究

    作者:杨中香;宋国菊;薛冬梅;程文芸;光琪;吴汉军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不良饮食习惯,分析影响患者不良饮食习惯的相关因素,为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282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及饮食习惯进行调查.结果 282例中口味偏咸96例、烹调油腻30例、常吃较甜水果60例、常喝油腻汤30例、常吃夜宵36例、吸烟114例、饮酒72例;不良饮食习惯发生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P<0.01);年龄40~50岁患者在常吃油炸食物、较甜蔬菜水果、油腻汤、夜宵等方面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均P<0.01);病程短的患者显著高于病程长的患者(均P<0.01);未接受饮食指导和新诊断患者显著高于接受过饮食指导和既往诊断患者(P<0.05,P<0.01);糖化血红蛋白未达标患者显著高于达标患者(P<0.05,P<0.01);肥胖患者存在偏食甜食习惯(均P<0.01).结论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普遍存在不良饮食习惯;不良饮食习惯影响其糖化血红蛋白值;饮食指导可以改善饮食习惯;男性、年龄40~50岁、病程短、未接受饮食指导和新诊断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未达标及肥胖患者是饮食干预的重点对象.

护理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