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

护理学杂志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호리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2.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4152
  • 国内刊号: 42-115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38-125
  • 曾用名: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护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刘义兰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心血管手术后并发胸骨哆开患者的护理

    作者:韩秀娟

    目的 总结心血管手术后胸骨哆开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2 980例患者心血管术后并发胸骨哆开13例,对其行急诊手术后实施精心护理.结果 12例痊愈出院,1例因多器官衰竭于术后5d死亡.结论 胸骨哆开是心血管手术后少见但后果严重的并发症,及早诊断,积极手术治疗,术后做好呼吸道护理、引流管护理、加强营养支持、积极预防感染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烧伤后瘢痕瘙痒患者的护理干预

    作者:金荣;解海霞;刘艳;王卉;周丹;秦飞;刘贝

    对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78例烧伤后瘢痕患者采用瘢痕组织切除术,同时对瘢痕瘙痒局部皮肤采取加压、冰敷、按摩、温水浸浴疗法,缓解皮肤源性瘙痒刺激,加强局部皮肤护理及用药护理.治疗6个月后,瘢痕瘙痒程度0级5例,1级60例,2级13例;治疗后12个月显效15例,有效48例,无效15例.提示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烧伤患者瘢痕瘙痒症状.

    关键词: 烧伤 瘢痕 瘙痒 护理
  • 中文版肝移植受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的信效度研究

    作者:彭晓;牛玉坚;石红娟;林晓鸿;毛莎;滕沙;张文馨;刘红霞

    目的 评价肝移植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pLTQ)在中国肝移植受者中的适用性,并对其信效度进行初步评定.方法 采用中文版pLTQ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移植随访门诊就诊的230例肝移植受者进行调查,检测pLTQ的信效度.结果 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3;探索性因子分析删除4个条目,保留28个条目后提取6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7.121%,分别命名为担忧、身体功能、情感功能、经济、健康服务和并发症;问卷6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08~0.895,总体为0.939,重测信度为0.713.结论 中文版pLTQ在中国肝移植受者中有较好的适用性与测评性能,可用于中国肝移植受者生活质量调查.

  • 妊娠不同时期孕妇对运动的认知及现状调查

    作者:尹亚楠;罗碧如

    目的 了解妊娠不同时期孕妇对运动的认知程度及运动方式,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指导孕妇合理运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成都市某妇女儿童专科医院门诊进行产前检查的妊娠早期、中期、晚期孕妇各396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运动认知及运动方式调查.结果 55.30%孕妇能认识到孕期不合理运动的危害,82.36%能认识到孕期合理运动的好处,55.73%有信心进行孕期运动,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障碍,如个人习惯、工作太忙、对运动知识不了解等;散步和爬楼梯是孕妇主要的运动方式;不同妊娠时间孕妇散步、慢跑、游泳参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大多数孕妇能认识到孕期合理运动的好处以及不合理运动的危害,且有信心进行运动,但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孕妇的运动方式过于单一,存在安全顾虑.医护人员应加大孕期运动安全的指导,结合孕妇的实际情况,指导其选择安全、有效的孕期运动方式.

  • 3D电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赵舜珍;叶云婕;杨艳珍

    对83例肺癌患者在3D电视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均手术成功,痊愈出院,无意外事故及并发症发生.结合3D电视胸腔镜手术疼痛轻、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给予快速康复护理:术前锻炼呼吸功能、掌握肺康复运动训练操,术后早期活动,早期拔出胸腔引流管等,可为患者尽快康复提供保障.

  • 卵巢癌患者化疗期间症状群与日常生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万莉;谢莉玲;王富兰;吴治敏;王琼

    目的 探索卵巢癌患者化疗期间症状群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方法 采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卵巢癌特异性症状模块对135例卵巢癌化疗患者进行调查;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提取症状群,多元回归分析症状群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结果 卵巢癌患者化疗期间各症状发生率为6.67%~99.26%,日常生活困扰发生率为51.85%~100%;存在胃肠道、疾病行为、围绝经期、情绪紊乱、性特征及治疗相关六大症状群.六大症状群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困扰有显著影响(均P<0.01),可解释总变异的93.6%.结论 卵巢癌患者化疗期间存在多个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的症状群,医护人员应准确及时地评估症状,对症状群进行有效管理,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脊髓损伤手术患者精细化护理

    作者:傅燕辉;张维珍;蒋伟亚

    目的 应用奥马哈系统构建脊髓损伤手术患者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改善护理结局.方法 对28例脊髓损伤患者从入院至术前、手术至术后3d、术后4d至出院3个阶段分别应用奥马哈系统的环境、社会心理、生理及健康相关行为4个领域评估常见护理问题,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和评价.结果 干预3个月后,除环境领域中的状况和社会心理领域外,脊髓损伤患者奥马哈系统各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应用奥马哈系统进行连续系统的评估干预及结局评价,能量化患者健康状况改善的结果,促进护理工作精细化,提高护理效果.

  • 逆行肾脏内手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作者:周舒婷;杨荆艳

    目的 回顾性分析逆行肾脏内手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和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至2013年12月逆行肾脏内手术后9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和抢救护理要点.结果 9例患者通过早期发现和诊断,行PICCO容量指标监测及早期液体复苏,其中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给予机械通气,4例给予床边连续肾脏替代疗法,9例均痊愈出院.住院12~27 d.结论 逆行肾脏内手术后应随时保持对感染性休克的警惕性,PICCO容量指标监测和早期液体复苏是抢救护理的关键.临床用药疗效观察、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及早期及时床边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是抢救的护理要点.

  • 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标准化床边交接班满意度评价

    作者:邱金花;林燕平;林宁;姚立群;林伟

    目的 评价患者及护士对标准化床边交接班的满意度.方法 选取5个外科护理单元,依据SBAR标准沟通模式实施标准化床边交接班.分别在实施前和实施6个月后调查患者、护士对床边交接班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患者及护士对交班满意度部分条目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P<0.01).结论 标准化床边交接班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患者安全.在床边交接班取得积极效果的基础上,护理管理者应关注患者及交接班护士的主观感知,从根本上提高床边交接班质量.

  • 护理措施分类与工作抽样法测量眼科病房护理工作量的探讨

    作者:石美琴;席淑新;彭峥嵘;吴沛霞;韩宇;傅瑾

    目的 探讨应用《护理措施分类》与工作抽样法测量眼科病房护理工作量的可行性.方法 跟踪某三级甲等医院眼科17名护士和护士助理,获得眼科护理活动清单;将清单中的活动归类至《护理措施分类》,形成眼科护理措施列表;由1名观察者运用工作抽样法调查2个眼科病房护士/护士助理各活动的频次,连续40 d.结果 新患者、手术患者、观察患者、出院患者每人每个白班所需的护理时数分别为51.12 min、32.21 min、20.72min、10.09 min;不特指以上四类患者的活动每个白班所需时间总和为1 341.5min.眼科每个白班护理工作量(min)=51.12 min×新患者数+32.21 min×手术患者数+20.72 min×观察患者数+10.09min×出院患者数+1 341.5 min.结论 应用《护理措施分类》及工作抽样法能够真实预测眼科白班护理工作量,可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 ICU护士感知组织氛围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高惠宁;徐丽群

    目的 了解ICU护士感知组织氛围与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相关关系,为护理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减轻ICU护士职业倦怠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哈尔滨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310名ICU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护理组织氛围和职业倦怠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感知组织氛围评分为(3.46±0.49)分,职业倦怠评分为(4.21士0.57)分;ICU护士感知组织氛围评分与职业倦怠各维度及总均分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创造良好的组织氛围,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水平.

  • 正性心理暗示对患者PICC送管困难的预防作用

    作者:李佳;乔利;徐龙;韩涛;赵莹莹;张静;刘洪岩;谢晓冬;宋敏

    目的 探讨正性心理暗示预防PICC送管困难的效果.方法 将307例初次接受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指导和语言安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正性心理暗示.结果 观察组1例送管困难,对照组7例送管困难,两组送管困难发生率分别为0.6%和4.6%.结论 正性心理暗示可使患者放松情绪,有利于导管顺利置入上腔静脉.

  • 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效果研究

    作者:蒋艳;袁智慧;周明芳

    目的 了解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收治的47例机械通气患者,常规口腔护理后检测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及第一前磨牙共16颗牙邻面及颈部残留牙菌斑量.结果 经口腔护理后,47例患者被检牙均残留不同程度牙菌斑,其中,牙邻面菌斑残留量显著多于牙颈部;随牙位后移,各部位菌斑量显著增加(均P<0.05).不同象限同一牙位菌斑残留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现行口腔护理方法清除牙菌斑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后牙远中邻面菌斑清除困难,有待改良护理技术以提高口腔护理质量.

  • 长春瑞滨致家兔化疗性静脉炎血清TNF-α变化趋势研究

    作者:王红;吴婷婷;卢慧芳;宋梅;杨波

    目的 观察长春瑞滨致家兔化疗性静脉炎过程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变化趋势.方法 构建长春瑞滨家兔化疗性静脉炎模型后,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家兔给药前及给药后12h、24 h、48 h、72 h静脉血清TNF-α的浓度.结果 长春瑞滨给药后12h、24 h、48 h及72 h家兔静脉血清TNF-α浓度均高于给药前,以给药后48 h为明显.结论 家兔化疗性静脉炎发生后,血清TNF-α浓度显著升高,TNF-α可能在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和演进中起重要作用.

  • 临床护理教学全程双向评价的实践

    作者:严梅;关琼瑶;秦亚辉;赵宏;王雪芹

    目的 探讨全程双向评价对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实习的护生65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评价与考核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4月实习的护生67人为研究组,采用全程双向评价方法,即在教学背景、教学过程、教学终末3个阶段均采用带教老师与护生相互评价,并增加护生自评.结果 研究组终末考核成绩、护生对带教老师教学质量评价及对科室带教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全程双向评价可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和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

  • 培训者培训模式用于护理技能在职培训

    作者:柏晓玲;楼婷;罗梅梅;方茜

    目的 探讨培训者培训模式在护理技能在职培训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培训者培训模式分阶段对全院护士进行护理技能培训,并在培训后随机抽查考核.结果 应用培训者培训模式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全院临床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培训后护士护理技能考核合格率及成绩较前明显提高(均P<0.01).结论 培训者培训模式在护理技能在职培训中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在职培训的标准化和同质化,有助于护士护理技能水平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 口诀领练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应用

    作者:要雪晴

    目的 探讨口诀领练法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2级护理专业2个班学生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教师讲解、示教-学生分组练习-学生回示、教师点评的传统教学法进行实践教学;实验组应用口诀领练法实施实践教学,包括设计20项操作技能的口诀,展示口诀、解析口诀、口诀领练等步骤.结果 实验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效果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应用口诀领练法进行《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且能提升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 护理大专女生道德发展与性别角色及共情的关系

    作者:韦凤美;赵龙;宫长瑞;韦凤琴;薛敏;陈虹宇

    目的 探讨护理大专女生道德发展与性别角色及共情的关系.方法 采用关怀伦理访谈、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问卷对106名护理大专女生进行测评.结果 护理大专女生道德发展以第1.5、2、2.5阶段为主,分别占29.3%、34.9%、26.4%;4种性别角色分布基本相当,为23.6%~26.4%;其道德发展与性别角色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不同道德发展阶段的护理大专女生共情总分、观点采择、共情关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护理大专女生的道德发展与性别角色有关,女性正性特质有助于关怀道德的发展,处于道德发展第2阶段的护理大专女生共情能力较强.

  • 层次分析法构建本科实习护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杨玉美;王丽波;李艳双;周丽娟;梁爽;王孝艳

    目的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本科实习护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本科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德尔菲法确立本科实习护生核心能力的指标及评价标准,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及评价标准的权重.结果 2轮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8.89%、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形成由7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69条评价标准组成的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权重为0.0594~0.2609;二级指标组合权重为0.0060~0.1219;评价标准组合权重为0.0009~0.0975.各判断矩阵的CI值为0~0.0405,CR值为0~0.0462.结论 专家积极性和权威程度高,意见协调程度好.该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合理,内容全面,体现了专业特点,可用于本科实习护生核心能力测评.

  • 护理临床实习环境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瑶;阮洪;俞蕾蕾;刘敏

    对护理临床实习环境的概念、重要性及国内外评价工具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相关研究评估工具的选择、临床实习环境的评估及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 我国麻醉专科护士发展现状及关注热点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智;胡秀英

    对我国麻醉专科护士的人力资源、工作范畴、教育及培训等发展现状,以及角色定位、能力要求和工作范围等关注热点进行分析,探讨我国现阶段麻醉专科护士发展存在的问题,为规范和完善我国麻醉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 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研究现状

    作者:徐芳芳;于卫华

    肠造口患者的病耻感是指肠造口患者由于其自身身体形态的改变而引起的一种内心被他人歧视、排斥的负性情绪体验,对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病耻感的概念、测量工具以及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者开展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 手术室与病房联合质量督查在手术患者交接中的应用

    作者:丁文雅;韩小云;沈亚娟;倪文艳;朱秋萍;葛红艳

    目的 探讨降低手术患者交接缺陷的有效方法,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对223例胃肠手术患者(观察组)实施手术室与病房科护士长联合督查,促进流程再造,细化制度,制订相关规范,手术室、病房共同参与,完成手术患者的交接;并与实施常规手术交接的223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患者交接过程中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接送患者时间缩短,患者满意度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手术室与病房联合质量督查手术患者交接工作,能使多部门密切配合,提高手术患者交接的安全性.

  • 日间手术中心护理人员的能级管理

    作者:陈勤芳;戴珍娟

    目的 探讨日间手术中心护理人员的能级管理方法,提升护理质量.方法 设定评价指标及考核标准,对日间手术中心护理人员实施以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能级管理改变,并对实施前后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实施能级管理前后,日间手术中心护士的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比较,患者、护士、医生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对日间手术中心护理人员实施能级管理,可以提升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提高患者和医生满意度,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 微信在批次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健康教育的应用

    作者:冯泽会;汪少华;杨晓琴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在批次治疗小儿腹股沟疝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752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家属建立微信群并实施微信健康教育.结果 出院前患儿家属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达93.09%,因健康教育不到位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27%.结论 微信教育可提高批次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健康教育效果.

  • 同症交流课堂对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张莹;易娟;曾俊

    目的 探讨同症交流课堂对提高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29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分成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4例,两组均接受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择期安排与生活态度积极乐观的同症患者进行互动交流.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同症交流课堂的实施可提高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症状改善程度.

  • ICU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调查分析

    作者:栾志燕;苗娜;陈雪

    目的 了解ICU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发生情况,为保持和促进ICU护士的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济南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4个ICU 170名护士,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及自制ICU创伤事件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CU创伤事件总发生情况平均得分为1.10±0.49,对ICU护士精神影响程度平均得分为2.05±0.53.ICU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阳性率为21.76%.不同工作年限ICU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总分及各维度分别与12项ICU创伤事件的影响程度得分及总分呈正相关(r=0.201~0.489,均P<0.05).结论 ICU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较高,护理管理者应高度重视ICU护士的身心健康,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与咨询.

  • 体力活动与乳腺癌患者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戚倩;吴蓓雯;赵俊杰;方琼;朱唯一

    目的 评价体力活动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美国指南网、PubMed、Ovid、RANO、Google学术、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关于体力活动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评鉴,对纳入研究使用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9篇文献,均为队列研究,共计25 163例乳腺癌患者.Meta分析显示,乳腺癌确诊前进行体力活动可降低全因死亡率[PHR=0.78,95%CI(0.71,0.86),P<0.01],但在降低乳腺癌特异性死亡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确诊后进行体力活动可降低乳腺癌特异性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及复发率[PHR=0.65,95%CI(0.57,0.74);0.65,95%CI(0.59,0.71);0.76,95%CI(0.66,0.86);均P<0.01].无论患者BMI高低,确诊后进行体力活动可降低全因死亡率[PHR=0.55,95 %CI(0.41,0.75),P<0.01].雌激素受体阳性者确诊后进行体力活动可降低全因死亡率[PHR=0.43,95%CI(0.26,0.71),P<0.01],而阴性者未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力活动尤其是确诊后体力活动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生存具有保护作用,且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作用明显,无论BMI高低均受益.

  • 食管癌患者术前营养状况与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瑾;路潜;马玲;陈莲

    目的 评估食管癌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及症状发生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查、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主观全面评定法(SGA)以及记忆症状评估量表(MSAS)对75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42例(56.0%)患者存在营养风险;SGA评分存在营养不足16例(21.3%).根据各项不同指标,营养不足检出率为5.3%~58.7%.患者平均经历6种症状.躯体症状评分与上臂围、上臂肌围呈负相关(均P<0.05),与NRS 2002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前常存在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且伴有多种症状,症状与营养状况之间存在关联.建议在评估患者营养风险和制定营养支持策略时,结合患者的症状情况.

  • 护理研究生学术道德与负责任研究行为的培养

    作者:王红红;肖雪玲;李现红;杨敏;罗军飞

    分析了研究生学术道德现状及影响因素,概述了负责任研究行为的相关内容,并提出有效培养护理专业研究生负责任研究行为的措施,以提高护理研究生的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

  • 校企合作培养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

    作者:曹蕾;袁葵;邢娟;黄金银;金幸美

    目的 探讨校企合作有效提高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的方法.方法 方便抽取宁波市3家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152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人.对照组由养老机构不定期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主题培训或将养老护理员送到专业机构培训;观察组由医学院校护理教师团队深入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素质培训.结果 观察组理论及4项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47.37%~75.00%养老护理员对校企合作职业培训模式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结论 由高校教师深入养老机构对养老护理员进行上门服务式职业素质培训,能有效增强养老护理员职业能力,可作为养老护理国家职业鉴定培训的辅助手段.

  • 山东省养老机构护理员现状调查

    作者:王若维;杨庆爱;王桂云

    目的 了解山东省养老机构护理员现状,为完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山东省8个城市83所养老服务机构的648名养老护理员,针对职业态度、职业能力、制约因素、职业发展及一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山东省养老机构护理员平均年龄(43.0±2.3)岁,工作年限为(5.6±0.3)年,日平均工作时间9.2h,专科及以上学历占47.2%,月均收入2 000元以下占62.0%,具有养老护理员资质者仅占22.3%,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大的困难是缺乏相关知识、技能和工资福利待遇低.主要制约因素是社会相关保障制度不到位(67.6%)、福利待遇低(41.7%)、工作环境差(25.0%).结论 山东省养老机构护理员年龄偏大、学历及待遇均偏低、整体素质不高,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 医院到家庭连续护理干预对持续植物状态出院患者的效果

    作者:赵茜;蒋利丹

    目的 探讨对持续植物状态出院患者实施医院到家庭连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47例持续植物状态出院患者按照不同社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康复指导及电话随访,观察组建立一个微信群实施医院到家庭的持续护理干预.干预1年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再住院、急诊、门诊就诊次数进行统计.结果 观察组干预1年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住院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医院到家庭连续护理干预可降低持续植物状态出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再住院率.

  • 述情障碍对脑出血患者愤怒倾向的影响

    作者:王一飒;金搏

    目的 了解脑出血患者述情障碍和愤怒倾向现状,探讨述情障碍对脑出血患者愤怒倾向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和特质愤怒量表对23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脑出血患者述情障碍发生率为40.87%,述情障碍总分为(62.51±7.31)分;愤怒倾向发生率为20.43%.愤怒倾向与述情障碍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识别情感障碍、描述情感障碍、外向性思维为脑出血患者愤怒倾向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脑出血患者愤怒倾向和述情障碍发生率较高,述情障碍是脑出血患者愤怒倾向的影响因素;护士可从述情障碍入手来改善脑出血患者的愤怒倾向.

  • 颅底骨折脑脊液漏昏迷患者经口留置胃管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倩;金奕

    总结了颅底骨折脑脊液漏患者经口留置胃管的优势,介绍了颅底骨折脑脊液漏患者经口留置胃管的操作方法和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参考.

  • 神经外科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洪娟;吴明珑;方汉萍;廖宗峰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185名神经外科术后当天进入ICU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神经外科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总分89.55±11.82,条目均分2.99±0.39,4个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不明确性、不可预测性、复杂性、信息缺乏性.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60.18±41.36)~(90.68±13.46);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不明确性和复杂性与生活质量的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P<0.01).结论 神经外科ICU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生活质量相互影响;护士不仅要关注患者的健康,也要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及时反馈患者病情,以降低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生活质量.

  • 基础护理操作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儿颅内压的影响

    作者:刘蕊

    目的 观察不同基础护理操作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儿颅内压的影响,并分析护理操作过程中不同初始颅内压水平与颅内压变化的相关性,为中重度颅脑损伤患儿的重症监护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需行颅内压监测的中重度颅脑损伤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人工辅助通气下气管内吸痰、翻身、眼部护理、口腔护理及身体清洁护理5个基础护理操作,记录各项操作前颅内压值(基线值),操作过程中大颅内压值(峰值)以及操作后5 min颅内压值(操作后值).同时根据颅内压基线值分为高值组(≥15 mmHg)及低值组(<15 mmHg),分析基线值与峰值的相关性.结果 吸痰、翻身后颅内压峰值较基线值明显升高,但操作后颅内压值迅速下降(均P<0.05);眼部护理、口腔护理及身体清洁护理对颅内压值无显著影响(均P>0.05).吸痰、翻身时基线颅内压值与峰值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 吸痰、翻身可导致中重度颅脑损伤患儿颅内压升高,眼部护理、口腔护理及身体清洁护理对颅内压无明显影响.

护理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