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肝脏病

中华肝脏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 중화간장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3418
  • 国内刊号: 50-11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5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任红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实验模型

    作者:秦山;赵连三

    对HCV分子生物学特性的深入探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模型。近年来,随着HCV全基因组的克隆以及多种HCV感染检测方法的建立并运用于动物试验,HCV感染的实验模型已取得重要进展。一、动物试验模型 黑猩猩是目前唯一成功用于HCV感染模型的实验动物。以完整的HCV病毒静脉注射接种是常用的实验感染方式,这与人类输血感染HCV的方式极为相似。除了完整的HCV病毒及HCV感染者的血清外,用HCV全基因克隆也能感染黑猩猩,Beard等[1]用HCV-1b型的全基因cDNA克隆在体外转录为RNA后,行肝内穿刺接种黑猩猩,3周后即可在外周血中检出HCV RNA,接种后13周即能检出高滴度持续存在的抗-HCV。

  • 蜂螫致中毒性肝炎1例

    作者:覃江萍;韦立功

    患者,女,1.5岁,因蜂螫2d,皮肤黄染1d入院。患者入院前2d不慎被数只马蜂叮咬,次日全身皮肤迅速出现黄染,伴尿量减少,尿色深黄,无茶色尿,无发热、呕吐及抽搐。过去无肝炎病史及其接触史。体检:体温37.1℃,神志清醒,头面部及双上肢可见多处马蜂叮咬痕迹,局部淤血、坏死,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右肋下3.5cm可触及,质中,肝触痛,脾未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血常规:血红蛋白82g/L,白细胞25.2×109/L,中性粒细胞0.477,淋巴细胞0.506,网织红细胞0.45%;肝功能:总胆红素58.5μmol/L,ALT 215U/L;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尿常规:蛋白(+),血红蛋白尿(-),血尿素氮 5.8mmol/L,肌酐62.4μ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5.1mmol/L。诊断:蜂螫致中毒性肝炎,伴轻度肾损害。经输液、保肝、抗毒等治疗6d后,患者黄疸明显减轻,肝缩小至肋下1.5cm,总胆红素降至26.5μmol/L,ALT降至87U/L,尿蛋白(±),病情好转,自动出院。 讨论:根据患儿有明确的蜂螫伤病史,并迅速出现黄疸,肝肿大,肝触痛及肝功能和肾功能损害表现,患者既往无肝炎及其接触史,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实验室检查阴性,临床可除外病毒性肝炎,可诊断蜂螫致中毒性肝炎。一般认为,蜂毒液主要含蚁酸和神经性毒素,蜂螫后轻者仅局部红肿、刺痛和坏死,严重者可引起过敏或休克而危及生命。本例螫伤后引起中毒性肝炎,临床少见,可能与蜂毒液中含肝毒素有关,后者可引起肝脂肪变性与肝小叶中心坏死,故表现中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

  • 同胞兄妹患先天性肝纤维化2例

    作者:朱世殊;张鸿飞;杨晓晋;赵景民

    例1:兄,12岁,因腹胀2年,双下肢浮肿2周以肝炎后肝硬化收入院。在院外按肝炎后肝硬化治疗近2年无明显疗效。家族史:其伯父40岁死于肝硬化,其父B超提示多发性肾囊肿。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心肺无异常,腹膨隆,腹壁静脉曲张,肝肋下2cm,剑突下3cm,脾肋下8cm,质硬,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入院时查肝功能ALT、AST、胆红素均正常,总蛋白60g/L,白蛋白35g/L,ALP 194U/L,凝血酶原活动度76%,蛋白电泳γ21.4%。血常规:血红蛋白(Hb)61g/L,血小板75×109/L,白细胞3.1×109/L。抗HAV IgM、HBV M、HBV DNA、抗HCV、HCV RNA、抗HGV、HGV RNA、抗CMV IgM、抗EBV IgM均阴性,DNA、dsDNA、抗线粒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类风湿因子等自身免疫指标均阴性。B超:肝脾肿大,腹水,双肾水肿。肝活检光镜检查结果:宽的纤维组织间隔包绕肝小叶,间隔内条索状胆管增生明显,肝细胞未见明显病变。诊断:先天性肝纤维化。经对症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 乙肝散治疗乙型肝炎的多中心实验与临床研究

    作者:

    乙肝散是一种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系苗族药改进而成。主要含天王叶、地人参及猕猴桃等成分;主要功能为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健脾化湿、活血化瘀等,近年发现它还具有抗HBV作用。现将全国十六家单位有关乙肝散治疗乙型肝炎的多中心基础与临床情况总结如下。

  • 还原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余慧青;李伟道

    1. 对象与方法:观察组29例,平均年龄55.6岁。对照组18例,平均年龄54.5岁。两组均为男性,均符合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前均戒酒,常规用维生素B族、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支链氨基酸等治疗。观察组加用静脉滴注还原谷胱甘肽,每日600mg或间日1200mg,连续用四周。

  • 生长抑素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

    作者:高健;沈鼎明;李孝生;吴显才;梅浙川

    我们应用生长抑素(施他林,瑞士Serono药厂生产)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垂体后叶素治疗效果对比观察,旨在探讨一种新的有效的止血方法。一、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52例均经胃镜检查证实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住院患者。男性43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8±12)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42例,酒精性肝硬化10例,随机分成两组:施他林组25例,首次静脉推注施他林250μg,继以250μg/h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24~96h;垂体后叶素组27例,首次静脉推注10U垂体后叶素(15min),继以0.4U/min速度持续静滴24~96h。两组对象的年龄、性别、出血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等项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阿波莫斯治疗重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分析

    作者:缪新权;鲁慎文;梅光涛;杨智彬;孔庆芬;刘姝惠;陈华平;段云庆

    1. 资料与方法:67例为我科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肝脏肿大,病程10d以上,化验TBil>200μmol/L,符合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6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男24例,女13例,平均年龄38.7岁,其中急性重型肝炎11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9例,慢性重型肝炎8例;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34.6岁,其中急性重型肝炎9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4例,慢性重型肝炎7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程及年龄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阿波莫斯针剂(德国MERZ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1安瓿10ml中含有5g L-鸟氨酸、L-天门冬氨酸盐)。用5%葡萄糖液250ml中加入阿波莫斯针剂20ml静滴,每日2次。阿波莫斯应用1周后改为每日1次,20d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前列腺素E1等药物治疗。疗效判定:显效,黄疸完全消退或下降幅度达治疗前的70%以上;有效,黄疸下降70%;无效,黄疸下降幅度小于20%或无变化。

  • 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毒性肝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作者:陈凯红

    我们对1998年1~12月本院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黄疸型肝炎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窦缓)与用糖皮质激素(激素)治疗密切相关。 1. 对象:共收集深度黄疸患者(血清总胆红素>170μmol/L)153例,有33例住院期间用激素治疗。

  • 乙型肝炎病毒C区反义RNA靶向肝细胞抗病毒的研究

    作者:张建军;陈枫;钟森;唐坤华;史小玲;王明勇;彭建一

    目的探讨靶向肝细胞的反义RNA抗HBV作用。方法以糖化多聚赖氨酸为载体,将能转录HBV C区反义RNA的真核质粒pREP4-aC定向导入2.2.15细胞,潮霉素筛选阳性克隆。研究过程中用ELISA和斑点杂交方法检测多个时期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 和HBV DNA,同时观察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导向后24h出现对HBsAg、HBeAg和HBV DNA的抑制,6d左右抑制率达高水平。未发现对2.2.15细胞的毒性作用。结论糖化多聚赖氨酸导向肝细胞的C区反义RNA,能有效抑制HBV抗原表达和DNA复制。

  • 脂质对大鼠肝星状细胞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影响

    作者:陆伦根;曾民德;李继强;华静;茅益民;范竹萍;邱德凯

    目的研究脂质(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对大鼠HS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受体的影响。方法用链霉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流,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HSC;应用125I-LDL和125I-HDL3配体进行放射性配基结合实验测定脂质对HSC膜LDL、HDL受体的影响。结果 HSC膜表面存在LDL、HDL受体;脂质可增加LDL受体对LDL的亲合力,但降低HDL受体对HDL3的亲合力。结论 HSC膜上的 LDL、HDL受体对脂蛋白代谢及胆固醇的调节有重要作用,为阐明脂肪肝肝纤维化的发生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对肝细胞癌生长因子激活作用的研究

    作者:陶小红;张晓实;任红;张大志;叶珈;古柏燕;沈鼎明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hepatitis B virus,HBx)蛋白对生长因子激活作用,探讨HBx蛋白对肝细胞癌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入HepG2细胞后,细胞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Ⅰreceptor,IGF-Ⅰ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结果转染HBx基因HepG2细胞(X细胞)IGF-ⅠR表达阳性率为84%±3%,转染空载体对照细胞(X0细胞)为26%±4%;免疫印迹法检测X细胞有明显条带。VEGF表达X细胞阳性率为83%±5%,X0细胞为28%±6%,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X细胞IGF-ⅠR表达增高近1.5倍。结论 HBx蛋白可同时激活IGF-ⅠR和VEGF,在肿瘤恶性生长、转移中起有重要作用。

  •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硫代乙酰胺所致肝损伤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刘立新;韩德五;任大宾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所致肝损伤模型发病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26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N)及结肠切除(C)对照组;TAA损伤组(T)和结肠切除+TAA组(C+T)。采用生化检测法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和ALT活性。结果单纯给予TAA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和ALT活性显著高于其它三个组;而结肠切除+TAA组的血浆内毒素水平与结肠切除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升高,ALT活性结肠切除组+TAA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但比TAA组却明显减低。T组与C+T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与ALT活性变化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985,P<0.01)。结论 TAA所导致的内毒素血症是肠源性内毒素血症;TAA本身有直接致肝细胞损伤的作用,但其所形成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造成的肝损伤更为严重。

  • 从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人抗HBsAg的Fab噬菌体抗体

    作者:王志毅;刘杞;张定凤;万泽生

    目的从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人抗HBsAg Fab噬菌体抗体。方法用固相化HBsAg对所构建的噬菌体抗体库进行三轮淘筛,从中筛选人抗HBsAg Fab噬菌体抗体。结果第三轮淘筛后洗脱下来的噬菌体,较第一轮增加80倍,含有抗体轻链基因和重链基因的克隆,也由淘筛前的17%增至100%,经ELISA证实,筛选到的抗HBsAg噬菌体抗体对HBsAg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而与牛血清白蛋白和HAVAg等无关抗原均不反应。结论 HBsAg对抗体库的淘筛,富集了表面呈现抗HBsAg的单克隆抗体的噬菌体。

  • 丙型肝炎病毒NS3蛋白人源基因工程单链抗体的表达

    作者:钟彦伟;成军;刘妍;董菁;杨继珍;张玲霞

    目的在大肠杆菌XL1-Blue中表达可溶性的抗HCV非结构蛋白NS3的人源单链可变区抗体(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 antibody,ScFv)。方法以重组的HCV NS3为抗原,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筛选含有抗-HCV NS3 ScFv基因的噬菌体克隆。从噬菌体抗体阳性克隆中提取质粒,经SfiI/NotⅠ酶切鉴定后,亚克隆到pCANTAB5E载体;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提取质粒进行DNA序列测定;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sopropylthio-β-D-galactoside,IPTG)诱导表达HCV NS3可溶性单链可变区抗体。ELISA和斑点吸印杂交检测其与不同来源的抗原的结合活性。结果筛选到的HCV NS3的单链抗体基因,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序列分析表明,该抗体基因由750bp组成,ELISA和斑点吸印杂交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XL1-Blue中表达的HCV NS3的单链抗体,可与不同来源的NS3抗原结合。结论大肠杆菌XL1-Blue表达的NS3-ScFv具有结合不同来源的HCV NS3的活性和特异性。

  • HBV反义全基因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肝癌细胞内的表达

    作者:陈公英;娄国强;徐岱;王信子;陈智

    1. 材料与方法:乳哺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BK-CMV,长约4.5kb,带有T7公用序列。pCP10是pBR322 EcoRI位点中插入双拷贝头尾相接的HBV ayw亚型全基因HBV DNA重组质粒。PCR引物XI1:1428-1448 nt 5′CGT CCC GTC GGC GCT GAA TCC 3′,XI2:1672-1653 nt 5′AGT CCA AGA GTC CTC TTA AG 3′。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由上海细胞所提供。将EcoRⅠ酶切后回收的全基因HBV片段,在T4 DNA连接酶作用下,与EcoRⅠ酶切后的pBK-CMV粘端连接。利用pBK-CMV具有T7公用序列,选用XI2、T7作为引物,PCR出现1.7kb阳性条带为反接,并命名为pBK-AHBV。用FUGENETM6转染试剂转染SMMC-7721细胞。在含10%FCS的RPMI 1640(pH7.4)培养基中培养至60h后,用总RNA抽提试剂(Trizol Reagent)提取转染的SMMC-7721细胞,依次获得总RNA、DNA。

  • 肝癌组织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的研究

    作者:肖明兵;黄介飞;鲍柏军;张弘;倪润洲;魏群;江枫

    我们对人肝癌组织ALP比活性及同工酶的改变以及手术前后血清中ALP及其同工酶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以探讨原发性肝癌时其来源及变化情况。 1. 资料与方法:PHC患者31例,取手术切除的新鲜肝脏标本分为肿瘤和癌旁组织,分别称取1g湿重组织A和B两份:A份加5ml匀浆液(pH8.6,0.1 mol/L Tris-HCl缓冲液)提取可溶性ALP;B份加5ml含0.5% TritonX-100匀浆液,提取总ALP。在YQ-3型匀浆机上高速匀浆后,离心留上清液备用。其中4 例有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其中22例收集到血清标本,分别与术前1d,术后1周(第7天),术后2周(第14天)清晨空腹采血 (其中2例术后住院不足2周,仅收集到术后1周血)。正常组为体检正常者血清30例。血清及匀浆液中ALP总活性、匀浆液蛋白及ALP同工酶测定参照文献[1]。

  • 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水平检测及意义

    作者:谢家印;孙贵银;郑成位;张培炽

    通过对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及免疫指标的检测,探讨肝癌患者血清sFas水平与免疫功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1. 临床资料:186例肝癌初治患者,系本院1997年1月~1999年6月收治的患者,诊断依据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CT及MRI、AFP等确诊,其中男118例,女68例,年龄35~72岁,平均50.2岁。40例肝硬化患者,经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证实,男30例,女10例,年龄30~68岁,平均49.8岁;所有患者不包括严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造血系统疾病及肾衰等合并症。健康献血员为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31~60岁,平均48.5岁。

  • 内毒素对体外培养的肝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梁秀彬;尹镭;赵嘉惠;乔中东;贺晓东;韩德五

    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在体外可以诱导肝细胞发生凋亡[1]。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与许多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有密切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采用Seglen法将雄性Wistar大鼠的肝细胞分离后培养24h。在培养基中直接加入LPS 10mg/L,分别在3h、6h、12h、和24h收集肝细胞,同时设正常对照组。用Moore等[2]的方法提取培养细胞的DNA片段。一步法提取RNA。半定量RT-PCR法检测在不同时间点基因PCR产物的含量。

  •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乙肝病毒前S/S基因片段的检测

    作者:周霞秋;廖丹;谢青;张蕾青;何丽芳;姚忻;闻玉梅

    1. 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1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6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为瑞金医院1998年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12~46岁,平均32.79岁,女4例,男15例。同时收集PBMC和配对血清,并记录病程及ALT浓度。(2)分离PBMC及提取DNA:抽取肝素抗凝血7ml,用比重1.077的聚蔗糖-泛影葡胺液分离淋巴细胞,2500r/min,15min,吸出淋巴细胞,用HanKs液将细胞清洗5次,以去除可能残留的血浆DNA,分别收集第5次洗涤液(500μl)及细胞,提取PBMC DNA,DNA溶于500μl TE缓冲液。(3)血清及洗液中DNA的抽提:从500μl PBMC洗液及100μl血清中提取DNA后,分别溶于30μl及20μl TE缓冲液。

  • 甘氨脱氧胆酸激活大鼠肝细胞磷脂酶A2和对血清磷脂酶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

    作者:黄文方;杨明清;康格非;涂植光;陈宏础;蒋虹;颜英俊;唐中

    实验证实甘氨脱氧胆酸(glycodeox-ycholic acid,GDC)≥250μmol/L可导致大鼠肝细胞坏死,细胞膜流动性降低[1]。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过量释放和/或激活在多系统器官衰竭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用GDC处理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以探讨GDC对sPLA2酶活性的激活,酶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 甘利欣在实验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作者:黄以群;林珍辉;王崇国

    我们从肝功能、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来探讨甘利欣保护D-氨基半乳糖(D-GaLN)造成肝损伤的作用机理。 1. 材料与方法:动物模型:选用体重2.0~3.0kg新西兰纯种兔36只,随机分为三组,即D-GaLN 肝损伤组(A组),甘利欣治疗组(B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各为12只。A组兔腹腔内注射D-GaLN(重庆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提供,批号:91420)600mg/kg(配成10%溶液,pH值为7.0)腹腔注射,同时每8h耳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共9次;B组腹腔内注射同量D-GaLN,同时每8h从耳静脉注射甘利欣注射液(江苏天晴制药厂,批号:990210)15mg/次,共9次,C组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ml, 以同样方法从耳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以上各组在腹腔注射D-GaLN前及注射后 24h、72h抽血测肝功能及TNF-α,同时在72h后剖腹取肝脏作光镜病理检查。统计学分析用t检验和χ2检验。

  • 口服乳果糖对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张顺财;戴茜;王吉耀;贺伯明

    我们的目的了解乳果糖对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endotoxaemia,ETM)治疗作用,并探讨细胞因子变化与ETM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急性肝炎28例,慢性肝炎32例,肝硬化29例,男56例,女33例,平均年龄43.5岁, 诊断根据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方案标准。各病例组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护肝的基础上,一组口服乳果糖,另一组不服乳果糖。乳果糖剂量10~30g/d, 并调节至大便2~3次,疗程为20d,并分别于入院后次日及20日常规抽血检测。

  • 刺五加皂甙对肝癌细胞细胞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叶红军;叶炯贤;房家智

    1. 材料与方法:刺五加皂甙(acan-thophopanaxenticosus,ASS)由白求恩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提供,1640培养液稀释抽提。人HepG2肝癌细胞株由空军广州医院肝病研究所提供。细胞周期动力学测定:将HepG2肝癌细胞置37℃二氧化碳孵箱培养,调节细胞浓度为1×109/L,分别加入含ASS和RA的1640完全培养液,ASS终浓度为1g/L、0.5g/L及0.25g/L,按上述浓度分为高浓度组、中浓度组及低浓度组,另设细胞空白对照组,每组测定3管。继续培养16h、24h和48h,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记录细胞周期各时相的比例,计算凋亡细胞百分率。

  • 165例藏族儿童甲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李红兵;姜美君

    1993年8月至1996年1月,我院传染科住院确诊的病毒性甲型肝炎13岁以下藏族儿童165例,诊断标准按上海第六届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标准。 流行病学:西藏拉萨病毒性甲型肝炎全年均有发生,以秋季发病率高。调查165例,饭前便后不洗手、吃不洁食物、用手抓东西吃、喝生水、随地大小便等不良卫生习惯占87.46%,其次是与甲型肝炎病人密切接触。165例均未接种甲型肝炎疫苗。临床资料:男118例,占71.52%,女47例,占28.48%,男性高于女性,年龄≤4岁11例占6.67%,≤7岁38例占23.03%,≤10岁62例占37.45%,≤13岁52例占32.85%,165例藏族儿童甲型肝炎分析,7至13岁发病率高。症状:除与成年人相同外,发烧者多(占87.88%),腹部胀气,腹痛。黄疸者多(占98.18%),无黄疸型3例占1.82%,以黄疸型占多数,查体肝脏增大,化验检查胆红素中度增高,转氨酶增高,肝功能中度损害。用西药及藏药治疗,165例患者对药物均敏感,症状消失快,肝功能比成人恢复快,全部治疗出院,无死亡。 讨论:应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及粪便管理,加强饮食卫生监督管理,搞好托儿所、幼儿园及学校卫生,发现肝炎病人及时报告,及时消毒隔离治疗,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减少甲型肝炎发生。

  • 难切性肝癌的切除方法

    作者:吴志全

    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至今仍是根治性切除。一般周围型肝癌切除可采用常规肝脏部分切除术。但当肝癌巨大且与邻近解部结构紧密粘连时术野显露极差,侧支循环又极为丰富,按常规方法切肝常可造成大量以至不能控制的出血,肝癌累及下腔静脉者尤甚;肝癌侵犯膈肌或腹部、甚至胸部脏器时,强行经肝癌组织分离,既不能完整切除肝癌,又可能造成肝癌组织脱落种植,如先切除腹腔脏器再切断肝脏又易造成术野污染。因此手术困难、风险极大、并发症多的肝癌称为难切性肝癌,既往遇这种情况常放弃手术,为使这部分病人得到切除机会,不少学者在探索新的切除方法。1994年以来我们不使用特殊器械作逆行肝脏部分切除术切除难切性肝癌100例均取得成功。

  • 肝癌的核医学检查

    作者:邓候富

    1. 核医学检查的主要特点:核医学具有自己的特殊优势,是观察癌症微观分子结构与宏观组织器官变化的钮带,正在从受体水平迈向基因水平。核医学是利用组织或器官病灶内、外核素分布的浓度差为依据,显示组织器官和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等解剖学结构,同时提供了血流、功能、代谢方面十分有用的信息,是功能解剖学。核素显像的主要贡献是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2. 肝癌的断层显像: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或称ECT),是以注入人体的放射性核素为放射源,通过仪器在体表连续或间隔一定角度旋转,采集多体位平面影像的数据,再由计算机重建成各断层影像,后对信息加工处理,重建断层影像。旋转总度数为360°,3°或6°/1帧、每帧10~12s(约120K计数)。由于计算机重建了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三维图像,对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不受深度的影响,对较小病变的检出率有明显提高。经过SPECT连续断层分析,能够鉴别某些由于正常结构所致的假缺损,从而使假阳性降低。敏感性可达94%,准确性为91.5%,特异性89%,检出的小病变为1.0cm。

  • 降低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率的措施

    作者:李锦清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手段很多,但至今能手术切除的肝癌仍以切除的效果好。通过亚临床期肝癌的发现、肝癌的早期切除、肝癌复发后的再切除和不能切除肝癌的缩小后再切除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术后生存率。然而有作者报道,40%~60%左右的肝癌在手术时已有肝内或远处转移,而部分病灶用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显像、CT、MRI、肝动脉造影也难予分辨。国内外的学者报道,直径小于4cm的肝癌手术切除术后5年复发率60%左右,大部分的复发者在术后18个月内出现。国内外的资料表明,仅依靠单纯的外科手段来降低肝癌术后的复发率,已是非常困难,难以有新的突破,要采取综合措施。

  •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与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的鉴别诊断

    作者:叶青海;汤钊猷;马曾辰;吴志全;樊嘉;钦伦秀;王文平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与AFP阴性肝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所1996年3月~1999年3月三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FNH及254例AFP阴性肝癌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结果 FNH多见于青壮年(40岁以下占66.7%)、多无症状(66.7%)、肝炎背景多阴性(83.3%)、肝功能多正常(72.0%);71.4%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见到特征性的粗大中央血管(1~3mm),血液流速高、阻力系数低;CT动态扫描85.7%早期显著增强,53.3%强化均匀,部分有中央星状疤痕,73.3%静脉相等密度;MRI检查中央疤痕在T2WI呈高信号,83.3%增强后早期明显强化,66.7%信号均一。而AFP阴性肝癌多见于中老年(40岁以上85.8%),多有症状(74.0%),多有肝炎背景(87.4%),肝功能多异常(66.1%);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动脉血流高流速、高阻力,常见晕圈、门静脉栓子;CT动态扫描早期强化明显但不均匀(96.6%),89.7%静脉相低密度;MRI早期明显强化,信号不均一(91.7%)。结论 FNH在临床及影像学上有一定特征,多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并与临床相结合,部分病人可与AFP阴性肝癌鉴别。

  •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株部分基因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作者:蒋道荣;姚登福;董志珍;邱历伟;陆建新

    目的探讨HCV感染在肝炎发生中的病原学作用。方法对89例急性肝炎进行HCV标志物分析,并从HCV RNA阳性的5例非甲非乙型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提取HCV RNA,经随机引物逆转录合成cDNA,先以型别特异的PCR法分型,再用巢式PCR扩增部分核心基因区序列,将产物连接p-GEM-T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后测序分析。结果非甲非乙型急性肝炎中HAV、HBV和HCV阳性分别占47.2%、28.1%和15.7%, HAV和HBV双重感染占14.6%,非甲、非乙和非丙肝炎占9%;HCV分型显示Ⅱ型、Ⅲ型和Ⅱ/Ⅲ混合型分别占85.8%、7.1%和7.1%;Ⅱ型血清用于序列分析,扩增序列424bp与原设计完全一致。急性肝炎株间核苷酸同源性在98.1%~99.5%。氨基酸同源性在97.6%~99.2%;前者的同源性在Ⅰ型为91.9%,在Ⅱ型为94.3%~95.6%;后者与Ⅰ型、Ⅱ型的同源性在92.3%~95.8%。结论 HCV为引起非甲非乙型急性肝炎的主要病毒之一,以Ⅱ型为主,应引起临床重视。

  • 丙型肝炎病人系列血清中5′-NCR和C区基因变异研究

    作者:张庶民;李河民;祁自柏;张华远;庄辉;Anders Widell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人的系列血清中HCV 5′-NCR及核心区基因变化。方法 4例因献血感染HCV病人的系列血标本, 用特异性引物扩增5′-NCR和核心区基因并进行测序。结果所有HCV分离株基因序列均为1b和2a型,5′-NCR序列差异只与型别有关,与病人和不同时点采集的标本无关。核心区基因序列差异因病人和基因型别而异,未发现同一病人的同一基因型序列随时间而变化。结论 5′-NCR序列保守性大于核心区。型别是导致基因变化的主要原因。未发现该2区段基因的核苷酸改变与时间有关。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乙型肝炎病变的关系

    作者:严家春;陈文笔;马勇;孙新华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乙型肝炎(乙肝)分级(G)和分期(S)的关系。方法 250例乙肝患者肝活检标本用VEGF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 VEGF在肝组织表达有胞浆型、膜窦型及窦内皮细胞型;VEGF主要由肝细胞分泌,其次在肝窦内皮细胞、贮脂细胞、成肌纤维细胞及单核细胞也示阳性。无明显病变的血管内皮细胞及肝细胞VEGF染色阴性。提示随分级增高VEGF表达增强,其间差异有极显著意义(χ2=90.43,P<0.01);而S低分值者VEGF多有阳性表达,分值较高者多为强阳性表达,两者差异明显(χ2=115.74,P<0.01)。结论 VEGF表达与乙肝G和S相关。

  • 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LAK细胞肝动脉灌注的价值

    作者:偰利宇;庞瑞麟;金银慧;向述天;李红芬

    目的研究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LAK细胞/IL-2肝动脉灌注的价值。方法将42例肝癌根治性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LAK细胞/IL-2肝动脉灌注患者21例为观察组;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患者21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1年、2年、3年的肝内复发率(0、19.05%、57.14%)较对照组(28.57%、47.62%、85.71%)降低(χ2值分别是4.86、3.86、4.20,P<0.05);观察组2年、3年的生存率(85.71%、61.90%)较对照组(57.14%、28.57%)提高(χ2值分别是4.20、4.71,P<0.05)。结论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LAK细胞/IL-2肝动脉灌注是控制肝内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 肝病患者纤维化不同分期时肝左叶上下径和前后径的测定及意义

    作者:连粤湘;李月娥;雷春亮;唐小平;邓子德

    目的研究慢性肝炎患者纤维化不同分期时肝左叶上下径、前后径的变化规律及其联合血清纤维化指标对无创诊断中晚期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的价值。方法经肝活检确定72例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肝穿前一日,B超测定肝左叶上下径、前后径等及肝穿刺点定位。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HA、LN、CⅣ和PCⅢ含量。结果随纤维化程度增加,肝左叶上下径呈缩短趋势,其S4期测值为(5.7±1.5)cm明显短于S0期测值(7.7±1.4)cm;肝左叶前后径呈增长趋势,其S4期测值长于S0期分别为(6.5±1.1)cm和(5.3±0.7)cm。血清HA、LN、CⅣ和PCⅢ含量亦随纤维化增加而升高,HA、PCⅢ在S3期开始显著升高,均高于同组S0期[(273.4±131.3)μg/L对(66.2±35.0)μg/L、(167.4±48.1)μg/L对(103.4±23.8)μg/L]。结论肝左叶上下径、前后径及血清HA、PCⅢ含量变化可能间接反映了活动性肝纤维化中晚期或早期肝硬化。

  • 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同工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梅;倪润洲;黄介飞;肖明兵;张弘;魏群;江枫;孟宪镛

    目的研究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rycylproline dipeptidyl aminopeptidase,GPDA)同工酶对PHC的诊断价值,提高早期PHC和AFP阴性PHC诊断水平。方法采用阶段梯度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进行血清GPDA同工酶分离检测,同步测定比较PHC患者血清GPDA同工酶与GPDA总活性(TGPDA)、AFP、肿瘤大小及ALT的关系。结果血清GPDA按其泳动速度可分为快带(GPDA-F)与慢带(GPDA-S)两种同工酶。PHC患者血清GPDA-F的阳性率为85.3%,而肝外肿瘤、转移性肝癌、肝炎后肝硬化、慢性肝炎中阳性率均较低,正常对照组以及良性肝占位全部阴性。GPDA-F阳性率在TGPDA活性增高组明显高于正常组(94.4%对75.0%),GPDA-F与AFP及肿瘤大小无关系。良性肝病ALT升高组GPDA-F阳性率高于ALT正常组,而PHC患者GPDA-F与ALT无关。PHC患者GPDA-F呈持续阳性,良性肝病患者GPDA-F常为一过性阳性。结论 GPDA-F为一新的PHC血清标志物,有助于PHC的定性诊断,尤其对早期PHC及AFP阴性PH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经血传播病毒在肝脏及肝外组织的感染状况

    作者:樊玲;赵西平;王宝菊;张俊;杨东亮;郝连杰;张东绅

    目的探讨TTV在肝脏及肝外组织中的定位、分布及其意义。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TTV基因组ORF2中123bp的DNA片段,构建TTV DNA质粒并克隆,序列分析表明与日本ABO11494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采用地高辛标记TTV DNA探针并与组织进行原位杂交,检测了22例因肝病死亡患者的肝脏、脾脏、肾脏、胃、小肠等组织内TTV DNA感染状况。结果 8例肝脏检出TTV DNA,5例肾脏、4例脾脏、2例小肠、2例胃检出TTV DNA。阳性信号在组织中分布呈局灶性或散在胞浆型。肝脏感染度较其它组织高。阳性细胞与组织炎症坏死无固定病理解剖学关系。结论支持TTV有嗜肝性的观点;TTV可以感染肝外多种组织并可能导致TTV持续感染。

  • 腺苷蛋氨酸治疗肝内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秦波;郭树华;赵有蓉;邹淑碧;张全海;王志毅;曾维群;张大志

    目的观察腺苷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110例肝内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治疗组)、B(对照组)两组,分别用腺苷蛋氨酸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腺苷蛋氨酸对淤胆型肝炎皮肤瘙痒的有效率为86.67%(13/15),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慢性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皮肤瘙痒、纳差的有效率分别为88.24%(15/17)、82.35%(14/17),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腺苷蛋氨酸治疗后,淤胆型肝炎和急、慢性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患者血清总胆红素(STB)、血清结合胆红素(SCB)、总胆汁酸(TBA)、ALT、AST的降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LP的下降有显著性意义(P<0.05),STB、SCB、TBA的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淤胆型肝炎和慢性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患者ALT的复常率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慢性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患者血清白蛋白在治疗后的增高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腺苷蛋氨酸治疗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较好,优于门冬氨酸钾镁,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 关于肝癌诊断与分期标准的讨论

    作者:杨秉辉;任正刚;汤钊猷

    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癌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多依赖各种辅助检查。为了规范诊断程序和便于非专科医师掌握,有必要制订一个诊断标准。肝癌是一个进行性发展的疾病,不同的病期所采取的治疗方案不同,预后亦不相同,所以亦应有一个关于分期的标准。

  • 竞争PCR及其产物酶联杂交定量检测HBV DNA

    作者:缪晓辉;孔宪涛;戚中田

    我们用与野生模板等长和等效扩增的突变模板作为内参照,通过竞争PCR对HBV基因进行扩增,并引入微反应板酶联杂交技术对扩增产物定量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HBV DNA标准品:质粒pADR-1 DNA 经BamH I酶切线性化后精确定量。(2)PCR2.1-WS319和PCR2.1-MS319质粒:均由长征医院感染科实验室(简称本室)构建。(3)HBV DNA阳性血清抽提物(10份)本室冻存。(4)竞争PCR:在0.2ml薄壁PCR反应管内,每管加入25μl PCR mix、引物EP1和EP2各1μl、按不同实验要求所需的各种模板,加双蒸水,使终体积为50μl。PCR扩增参数: 94℃,5min后;94℃,30s;54℃,30s;72℃,30s,共25个循环;再72℃延伸3min。(5)微反应板酶联杂交定量:由本室建立。(6)野生模板初始量的确定:采用Clementi等[1]介绍的公式: M/W=M'/W'。(7)统计学方法用Student's t检验。

  • 蛋白酶K浓度对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郎振为;廖慧钰;罗朝霞;李俊强;宋晨朝

    病毒性肝炎时凋亡的肝细胞可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末端标记技术(TdT- 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 TUNEL )进行原位显示,随着这一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渐发现操作过程中一些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有较大的影响,我们以不同蛋白酶K浓度对TUNEL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 关于肝癌的温热化学疗法

    作者:曹玮;王执民

    贵刊一向致力于肝脏病的研究进展及其防治的报道,对肝癌的基础研究及其临床治疗也更为关注。攻克癌症,寻找新的治癌方法也颇受众多学者的关注。我们根据国外文献报道,介绍一种新的治疗肝癌的方法—温热化疗法,以供同行参考。

  • 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

    作者: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编者按 1999年11月29至12月1日在四川成都召开了第四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经与会代表充分讨论,修订并通过了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提出了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现将修订后的诊断标准刊出,供临床医师参考。

中华肝脏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