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肝脏病

中华肝脏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 중화간장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3418
  • 国内刊号: 50-11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5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任红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妊娠急性脂肪肝合并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作者:熊号峰;刘景院;郭利民;李传胜;谭建波;刘玉凤;孙瑶;蒲琳;向攀;张铭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是妊娠晚期发生的以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损伤和肝功能损伤为主要表现的特殊类型的妊娠期严重肝脏疾病,是妊娠期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的常见病因[1-2].近年来,随着对此疾病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早期干预的实施,母婴预后已得到显著改善.本研究对1996年1月至2017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AFLP合并ALF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AFLP合并ALF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 10种肿瘤学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安纪红;乔杰;张亚丽;倪文;邓丹宇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早期症状隐匿,进展迅速[1].目前认为肝癌治疗的佳阶段为亚临床肝癌(即Ⅰ期)[2],但在这个时期患者症状和体征均不明显,确诊时多数为中晚期,因此寻求早期诊断方法及途径是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赢得治疗时机的重要课题.

  •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及其结构域Ⅱ对小鼠肝细胞糖异生的影响

    作者:张娟娟;刘强;乔玲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5A (NS5A)及其片段NS5A结构域Ⅰ、结构域Ⅱ、结构域Ⅲ调节小鼠糖异生的机制.方法 6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将小鼠肝细胞特异性表达重组全长NS5A蛋白及其片段NS5A结构域Ⅰ、结构域Ⅱ、结构域Ⅲ的慢病毒颗粒经C57BL/6J雄性小鼠尾静脉注射制备动物模型,以未注射组和注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慢病毒颗粒组为阴性对照.检测全长NS5A蛋白及其片段对小鼠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的影响;取小鼠肝组织制备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小鼠肝细胞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 (qRCR)和(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肝组织NSSA、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和PEPCK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未注射组(0.65±0.28)和(或)注射EGFP慢病毒颗粒组(0.87±0.36)相比,注射重组全长NS5A (1.79±0.64)和NS5A结构域(2.24±0.69)Ⅱ慢病毒颗粒的小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升高(P< 0.01);免疫组织化学和qRCR检测显示糖异生的关键酶PEPCK的表达量明显增多;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NS5A蛋白和NS5A结构域Ⅱ抑制了磷酸化AMPK (Thr172)的水平、提升了SREBP-1和PEPCK的水平.结论 NS5A蛋白和NS5A结构域Ⅱ可能通过调节AMPK/SREBP-1/PEPCK而影响小鼠肝细胞糖代谢,NS5A结构域Ⅱ可能在HCV感染引起肝细胞胰岛素抵抗中起重要作用.

  •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24周应答不佳患者的优化治疗路线

    作者:罗晓丹;陈小苹;陈学福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24周应答不佳患者的优化治疗路线.方法 纳入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4周应答不佳患者188例,随机进入恩替卡韦组(93例,脱落6例,恩替卡韦0.5 mg/d)及替比夫定组(95例,脱落4例,替比夫定0.6 g/d),研究时间208周.检测208周的HBeAg阴转率和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HBV DNA<500 IU/ml)、安全性、耐药率.对数据进行意向性分析(ITT)和符合方案分析(PP).对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病例组与未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病例组所使用药物及基线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根据基线HBeAg水平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24周应答不佳患者序贯恩替卡韦及替比夫定均有良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序贯恩替卡韦组及替比夫定组治疗第52周HBV DNA阴转率为93.55% (87/93)与77.89%(74/95,ITT分析)或93.10% (81/87)与76.92%(70/91,PP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TT分析:x 2=9.363,P=0.002;PP分析:x 2=9.049,P=0.003);治疗208周HBV DNA阴转率为95.70% (89/93)与92.63%(88/95,ITT分析)或95.40% (83/87)与92.31%(84/91,PP分析).序贯恩替卡韦组及替比夫定组治疗208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8.71% (36/93)与62.11%(59/95,ITT分析)或41.38% (36/87)与64.84%(59/91,PP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TT分析:x 2=10.290,P=0.001;PP分析:x 2=9.833,P=0.002).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提示替比夫定(P=0.003,HR=0.386)、男性(P=0.009,HR=0.303)、基线HBeAg水平(P=0.001,HR=3.502)与治疗208周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相关.结论 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24周应答不佳患者,根据基线HBeAg水平,选择替比夫定作为优化治疗方案,可显著提高序贯治疗208周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概率.

  • 副干酪乳杆菌N1115联合低聚果糖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

    作者:姚芳芳;郑鹏远;黄煌;白利梅;丁一芮;梅璐;刘思濛

    目的 探讨副干酪乳杆菌N1115联合低聚果糖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5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正常饮食、高脂饮食、高脂饮食+副干酪乳杆菌N1115(2.2× 109 CFU/ml)、高脂饮食+低聚果糖(4 g/kg)、高脂饮食+副干酪乳杆菌N1115+低聚果糖,所有实验组小鼠连续干预16周.干预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胰岛素、脂多糖(LPS)以及血清和肝脏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1 β、IL-6和干扰素v水平;RT-PCR检测小鼠肝脏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κB、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底物-1 mRNA表达水平.对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Bonferroni法.结果 与高脂饮食组相比,副干酪乳杆菌N1115、低聚果糖干预明显降低高脂饮食小鼠的体质量、Lee's指数、肝指数以及血糖、胰岛素抵抗水平,正常饮食组血清LPS水平为(8.80±0.85) U/L,副干酪乳杆菌N1115、低聚果糖及二者联合干预组血清LPS水平分别为(12.31±1.01) U/L、(12.27±0.98)U/L、(10.17±0.79) U/L,而高脂饮食组为(15.45±1.14) U/L,明显高于其他各实验组(F=55.117,P<0.01);各干预组血清和肝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IL-1 p、IL-6、干扰素v水平与高脂饮食组相比,亦明显降低(P< 0.05);同时下调了肝脏TLR4、核因子-κ B mRNA的表达(F值分别为82.933,149.033,P值均<0.01),并上调肝脏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底物-1 mRNA的表达(F值分别为33.347,70.225,P值均<0.01).结论 副干酪乳杆菌N1115联合低聚果糖可通过减少循环LPS的水平,抑制LPS/TLR4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机体胰岛素抵抗,从而起到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

  •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赵萍萍;邓志华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肝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所介导的肝脏实质炎症,临床上以血清中转氨酶升高、循环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肝组织出现界面性肝炎为特征.虽然AIH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涉及的“基因易感性学说”和“分子模拟学说”已得到普遍共识,“免疫调节紊乱”仍是许多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现就AIH的发病机制之“基因易感性学说”、“分子模拟学说”及“免疫调节紊乱”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定量水平的临床意义

    作者:袁权;尤红;夏宁邵;贾继东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产生的针对病毒核心蛋白的抗体,在感染早期即发生阳转,且常持续存在终生.抗-HBc的定性检测已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多年,但其定量水平的临床意义尚不十分清楚.近年发展起来的基于双抗原夹心法的抗-HBc检测技术,为阐释抗-HBc定量水平(qAnti-HBc)在HBV感染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奠定了基础.近年多项研究表明,qAnti-HBc与肝炎活动程度及药物治疗应答高度相关,有望成为抗病毒治疗药物选择、方案优化及疗效预测的重要依据.

  • CD36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作者:詹柱;任红;彭明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以及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癌,是目前全球为常见的肝脏疾病,对其复杂的发病机制的探索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CD36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因其在肝脏中主要发挥着脂肪酸摄取及结合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等作用,参与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结合近期研究成果,现就CD36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及其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 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与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

    作者:刘旭;高沿航;牛俊奇

    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持久病毒学应答,然而DAAs在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治疗应用尚有争议.该领域存在的相关问题:丙型肝炎患者经过DAAs抗病毒治疗是否增加肝细胞癌的发生率或复发率;肝细胞癌患者经过相应的抗肿瘤治疗后,合并的丙型肝炎是否可以应用DAAs治疗以及疗效如何等,包括引起公众关注的问题.

  • 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疗效观察

    作者:柳昂;许伟;徐浩;王勇;顾玉明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特殊部位(临近胆囊、膈顶、胃肠、心脏、大血管、肝门管道的肝癌,且肿瘤距上述脏器或管腔的短距离< 0.5 cm)肝癌患者作为治疗组,并通过分层随机选取同期普通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后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随访统计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生存率.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生存曲线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Log-rank检验.结果 共收集40例特殊部位肝癌(邻近胆囊9例、膈顶7例、胃肠5例、门静脉11例、肝静脉3例、下腔静脉3例、心脏2例)患者资料,40例对照组资料.治疗组及对照组甲胎蛋白转阴率为83.3%和82.8%;治疗组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0%、95.0%、90.0%、80.0%,对照组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0%、97.5%、92.5%、85.0%.结论 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对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确切有效,其疗效与普通部位肝癌疗效相近,安全性高,可于临床广泛应用.

  • miR-212/132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高尔基体糖蛋白73的靶向调控

    作者:沙敏;王变;肖丽;叶军;汪佳;栾正云

    目的 探讨miR-212和miR-132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高尔基体糖蛋白(GP)73的靶向调控.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住院的肝癌患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资料,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miR-212和miR-132含量,分析血清miR-212或miR-132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研究肝癌患者血清miR-212/miR-132与GP73的相关性.Western印迹检测GP73蛋白表达水平,MTT检测细胞存活率.数据经Levene's方差齐性检验.2个样本均数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2个以上样本均数比较使用ANOVA检验.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检验.结果 共收集到90例肝癌患者、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8例肝硬化患者和100名健康对照者资料.肝癌患者血清miR-212和miR-132相对表达水平为miR-212:0.046 6±0.024 7和miR-132:0.005 9±0.003 0,健康对照者为miR-212:0.979 7±0.259 5和miR-132:1.001 8±0.249 9、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miR-212:0.588 2±0.216 5和miR-132:0.345 7±0.233 8、肝硬化患者为miR-212:0.313 8±0.153 3和miR-132:0.080 1±0.042 7.与健康对照相比,肝癌、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miR-212(t值分别为10.26、20.86和35.80,P值均<0.01)和miR-132(t值分别为16.55、36.09和39.85,P值均<0.01)表达均降低;肝癌患者血清miR-212或miR-132相对表达量与甲胎蛋白(miR-212:t=-4.46;miR-132:t=-4.83,P值均<0.01)、TNM (T:原发灶,N:淋巴结,M:远处转移)分期(miR-212:t=6.569;miR-132:t=7.31,P值均<0.01)、肿瘤分化程度(miR-212:t=5.268;miR-132:t=5.914,P值均<0.01)以及合并门静脉癌栓均呈负相关(miR-212:t=5.16;miR-132:t=3.681,P值均<0.01);但是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miR-212:t=0.687;miR-132:t=0.887,P值均>0.05).此外,肝癌患者血清miR-212(t=-0.709,P<0.01)或miR-132(rs=-0.877,P<0.01)均与GP73呈负相关.HepG2细胞中过表达miR-212或miR-132均能显著抑制GP73的3'-UTR活性和表达;干扰miR-212或miR-132均能显著增加GP73的3'-UTR活性和表达.过表达GP73能够取消过表达miR-212或miR-132引起的肝癌细胞存活率下降.结论 肝癌患者血清miR-212和miR-132表达显著下降,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肝癌细胞中miR-212和miR-132通过靶向性调控GP73表达来发挥抑制肝癌增长的作用.

    关键词: 肝肿瘤 血清 GP73
  •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通过Toll样受体4促进HepG2.2.15细胞的侵袭

    作者:侯环荣;康谊;李玉魁;曾艳丽;魏君锋;丁岗强;彭真;尚佳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促进HBV相关肝癌细胞系HepG2.2.15细胞侵袭的效应及Toll样受体4(TLR4)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应用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epG2细胞和HepG2.2.15细胞中TLR4的表达水平.TLR4特异性小干扰RNA (siRNA)转染HepG2.2.15细胞以沉默TLR4,并用重组HBcAg刺激培养,利用Transwell嵌入式平板培养法观察细胞侵袭,并检测培养细胞中TLR4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培养上清液中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据资料不同分别采用Student t、One-WayANOVA和SNK-q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epG2.2.15细胞中TL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HepG2细胞中明显升高.TLR4 siRNA转染可显著降低HepG2.2.15细胞中TLR4的表达水平.抑制TLR4表达和(或)HBcAg刺激均不影响HepG2.2.15细胞增殖.但是,HBcAg刺激可显著提高HepG2.2.15细胞侵袭能力和促炎细胞因子(包括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β、6、8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HBcAg刺激后的侵袭细胞数[(386±36)个]较未刺激组[(98±10)个]明显增加(P=0.000 2);而抑制TLR4表达可显著降低HBcAg介导的细胞侵袭[(205±16)个对比(386±36)个],P=0.001 3.同时,HBcAg刺激可增加HepG2.2.15细胞中MyD88和TLR衔接蛋白的表达,而TLR4基因沉默可抑制HBcAg诱导的MyD88的表达升高,但对TRIF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HBcAg可促进HepG2.2.15细胞的侵袭,TLR4/MyD88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诱导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参与这一过程.

  • 糖原贮积病Ⅱ型1例病例分析

    作者:韩俊梅;张缭云;孙磊;路遥;李明慧

    糖原贮积病Ⅱ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Ⅱ,GSDⅡ)又称Pompe病或酸性麦芽糖酶缺乏症(acid maltase deficiency,AMD),为临床罕见的遗传代谢性肌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以进行性加重的骨骼肌萎缩、无力为特征,患者预后不良.根据发病年龄、器官受累程度和疾病进程,分为婴儿型和晚发型两种类型.后者进一步分为儿童型及成年起病型.中国大陆地区仅见散发病例报道,现报道1例不典型GSDⅡ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

  • Sofosbuvir联合Daclatasvir治疗肝移植联合肾移植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一例

    作者:高晓红;郝晓芳;景鹏;徐光华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3岁,以“发现抗HCV阳性9年”主诉来诊.既往病史:1996年,患者因身体较弱,曾输注白蛋白,于2005年因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多次透析,效果不佳,后行“肾移植术”,术后规律服用他克莫司3 mg/d、吗替麦考酚酯2 g/d、甲泼尼龙4 mg/d三联抗排斥反应治疗.于2006年发现有“2型糖尿病”,一直给予胰岛素治疗,自诉血糖控制可.于2007年发现丙型肝炎抗体阳性,查HCVRNA定量106 IU/ml,未予抗病毒治疗.于2010年诊断为“冠心病”,一直口服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 mg,1次/d.

  • 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指标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作者:杨旭

    肝豆状核变性为少见、可用药物治疗、深受关注的遗传性疾病,及时、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本文介绍本病诊断方面新进展及其作者多年的经验.临床和常规检查的特点是:年龄范围广,低龄和高龄均不能排除本病;症状轻而体征重,转氨酶和胆红素变化轻而白蛋白和凝血功能变化重等是筛查本病的线索;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2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2有助于暴发型的诊断.在我国,K-F环平均阳性率为72.2%,脑型阳性率为93.4%,显著高于肝型的63.3%,6岁以下儿童少有阳性.铜蓝蛋白阳性率为98.9%,平均为(71.1±48.7) mg/L,约75%患者<100 mg/L,其中约50%患者<50 mg/L.但50%其他原因的肝衰竭患者铜蓝蛋白也可降低,肾病综合征可低于50 mg/L;基础尿铜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78.3%,驱铜试验敏感性(70%)低于基础尿铜;而特异性(97.0%)显著高于基础尿铜.肝铜为诊断本病的金标准,佳临界值为210μg/g,敏感性为98.9%,特异性为96.0%;近年基因检查技术发展很快,全外显子序列分析已普及,阳性率达90%,特异性几乎为100%;定量诊断是根据诊断指标异常程度将其量化,根据积分判断诊断的可能性,积分≥4,本病可能性大;积分≤1分,可排除本病.定量诊断对于不典型患者和缺乏经验的医生特别有用.但是,如未进行肝铜和基因检查,低积分不能排除本病,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和本病杂合子合并其他疾病偶尔可≥4,引起假阳性.

  •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

    一、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四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三位的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三种不同病理类型,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到85% ~ 90%以上,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本规范用的证据等级依据见表1.

中华肝脏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