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肝脏病

中华肝脏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 중화간장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3418
  • 国内刊号: 50-11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5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任红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体外灌流对C3A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

    作者:肖晋美;高虹;陈煜;郑素军;段钟平

    重型肝炎是临床严重的肝病类型之一,预后极差,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联合人工肝治疗效果显著.血液灌流是非生物型人工肝的一种,设备中灌流器是关键部件.灌流器中的血液灌流吸附剂种类主要有活性炭和合成树脂,其表面布满吸附位点,灌流时清除与之有高亲和性的各种物质.血浆灌流可以清除体内堆积的毒性物质,稳定机体内环境,阻断恶性循环,使肝细胞得以自发修复、再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细胞增殖数量对生物人工肝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但血浆灌流对生物反应器中的细胞增殖有何影响研究不多.本研究观察了体外灌流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C3A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影响机制.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血小板磷脂膜脂肪酸的相关性

    作者:于小妹;李铎;谢海宝;王强;徐阿梅;毕其华;叶雄伟;范芳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类肝组织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类似,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

  • 胰胆管合流异常对肝脏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凤;汪健;黄顺根;王兴东;吕毅

    胰胆管合流异常(APBDU)是胰管和胆管在十二指肠壁外汇合,形成共同通道过长,十二指肠乳头部括约肌的作用不能影响整个合流部位,胆汁、胰液互流而引起的胆道、肝脏和胰腺疾病.自APBDU这-概念提出以来,人们进行了大量研究[1],但其发生的病因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与急性胰腺炎、胆道癌,胆管扩张等疾病的因果关系,也仍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关于APBDU时胆道和胰腺损伤的报道有很多,我们建立APBDU的实验动物模型来研究肝脏的损伤.

  • 白细胞介素17的肝内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

    作者:秦来英;杜文军;刘葵花;王灿;陈士俊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程度不同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情况,研究其表达与肝脏炎症坏死、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关系.

  • 甜味素对复合法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的影响

    作者:丁向春;马丽娜;陈学新

    肝硬化动物模型是肝硬化的研究基础,研究肝硬化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必须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目前,国内外制备肝硬化模型方法虽较多,但死亡率较高,成模率较低.本研究对目前常用的复合法制备肝硬化模型的方法进行了改良,提高了肝硬化成模率、降低了大鼠死亡率.

  • 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在肝硬化及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王映梅;黄高昇;惠延平;张静

    肝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低,其多药耐药是肝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P-糖蛋白(P gP)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是参与肝癌多药耐药的关键分子[1],然而抑制P-gp的活性,并不能有效逆转肝癌的多药耐药[2].因此,除了P-gp,可能有其他的多药耐药分子共同参与了肝癌的多药耐药.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BCRP)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新的多药耐药分子,可排泄多种化疗药物[3-4].已有研究结果显示,BCRP在肝癌中有表达,并可能是肝癌干细胞的一种标志物[5-6].然

  • CD4-CD8-T淋巴细胞在3型鼠肝炎病毒诱导的鼠慢性肝炎中的作用

    作者:王晓晶;严伟明;张江国;王洪武;邹勇;罗小平;宁琴

    目的 探讨CD4-CD8-双阴性T淋巴细胞(DNT细胞)的致病作用及其表面标志分子.方法 取30只C3H/Hej小鼠,腹腔注射10 pfu 3型鼠肝炎病毒(MHV-3),采用磁珠分选和Cytotox96非放射性细胞杀伤活性测定方法,检测MHV-3感染后0、4、15、30、40 d脾脏DNT细胞分别对肝细胞、脾脏CD8+T淋巴细胞以及鼠巨细胞病毒感染后的脾脏CD8+T淋巴细胞的杀伤效应.免疫荧光抗体标记后,用流式细胞技术三色荧光分析法对脾脏内DNT细胞的表型进行检测.数据进行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S-N-K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结果 MHV-3感染后的DNT细胞对CD8+T淋巴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杀伤作用随着效应细胞与靶细胞的比例增加而增强.感染15 d时,当效靶比为1:1,2.5:1,5:1,10:1时,其杀伤效率分别为8.1%,38.6%,62.4%,90.3%.而对感染后的肝细胞以及非相关病毒感染的CD8+T淋巴细胞无明显杀伤效应.表型分析提示此群DNT细胞为一群全新的细胞群(TCR αβ+CD3+CD4-CD8 CD25 CD28-CD30-CD44+).结论 C3H小鼠感染MHV-3后的TCR αβ+CD3+CD4-CD8 CD25-CD28-CD30 CD44+细胞对同种病毒感染后的CD8+T淋巴细胞有特异性杀伤作用,提示该群细胞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一定的负性免疫调节作用,导致病毒感染慢性迁延.

  • 肝组织cccDNA水平与血清病毒学应答后治疗时间的关系

    作者:李菲菲;任万华;丁贵航;石军;韩国庆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cccDNA水平与外周血HBV DNA<1000 拷贝/ml后继续治疗时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58例CHB患者肝组织HBV cccDNA水平、肝组织和血清HBV DNA载量、HBV标志物,分析肝组织HBV cccDNA水平、肝组织总HBV DNA水平、HBeAg血清学转换与血清病毒学应答后继续治疗时间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Nemenyi法,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法.结果 肝组织HBVcccDNA水平在血清HBV DNA两阳性组间尢明显差异,而阴性组明显低于阳性组(χ2=9.6948,P<0.01;χ2=9.2824,P<0.01).35例达到血清病毒学应答后行肝活组织检查的患者,肝组织cccDNA水平随继续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χ2≥6.4674,P<0.05),肝组织cccDNA水平在抗-Hbe(+)组明显低于HBeAg(+)组、HBeAg(-)/抗-Hbe(-)组(χ2=10.7482,P<0.01;χ2=11.7549,P<0.01).14例肝组织cccDNA水平低十检测限的患者,有12例已经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占抗-Hbe(+)组的2/3,其在血清病毒学应答后继续治疗时间平均为35个月,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后继续治疗时间平均为30个月.结论 当患者发生血清病毒学应答后,肝组织cccDNA水平随继续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继续治疗35个月以上且血清抗-Hbe持续(+)30个月以上时,有2/3的患者肝组织cccDNA定量低于检测限水平.

  • 活体肝移植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

    作者:李国;文天夫;严律南;陈哲宇;曾勇;李波;赵继春;王文涛;杨家印;徐明清;马玉奎;吴鸿

    目的 研究活体肝移植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18例重型肝炎患者为重型肝炎肝移植组,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非肝癌)患者作为肝硬化肝移植组,28例因供肝短缺未行肝移植的重型肝炎患者作为重型肝炎非移植组.术中密切临测患者生命体征,凝血功能,肾功能等.术后患者均行重症监护、免疫抑制治疗、改善肝功能及凝血等,并使用拉米夫定及高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预防乙型肝炎复发.比较3组患者术前情况,手术方式,术后7 d肝、肾功能和并发症,随访1、6、12个月的生存率.实验室检验指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结果重型肝炎肝移植组和肝硬化肝移植组患者均采用活体肝移植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和移植物与受体体质量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术中重型肝炎肝移植组患者出血及输血量均多于肝硬化肝移植组(t值分别为0.001和0.004,P值均<0.05).术后7 d,重型肝炎肝移植组总胆红素、ALT和AST分别为(100.5±96.4)μmol/L、(215.3±195.7)U/L和(209.8±188.6)U/L,高于肝硬化肝移植组的(53.3±31.91)μmol/L、(56.3±22.1)U/L和(51.3±13.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17、0.021和0.004,P值均<0.05);白蛋白和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6、12个月生存率,重型肝炎肝移植组分别为88.89%,83.33%、83.33%,肝硬化肝移植组分别为96.67%、93.33%、93.33%.结论 活体肝移植术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 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治疗对策

    作者:邱源旺;蒋祥虎;黄利华;胡泰洪;丁虹;蒋跃明;戴亚新;周敏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YMDD病毒变异后的治疗策略. 方法 2005年6月-2007年6月在门诊和住院的经拉米夫定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A组单用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48周;B组采用阿德福韦酯10 mg/d,拉米夫定100 mg/d,联合治疗12周,后单用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36周;C组采用阿德福韦酯10mg/d、拉米夫定100mg/d,联合治疗48周;D组接受恩替卡书1 mg/d,治疗48周.根据资料不同,分别采用方差分析、q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4组患者治疗12周内ALT水平进一步反弹升高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0.0%(9/30)、10.0%(3/30)、6.7%(2/30)、10.0%(3/30)(A组与B组、D组间比较χ2=3.750,P=0.053;A组与C组比较χ2=5.455,P<0.05).A组1例患者出现重型肝炎;治疗12周时4组患者YMDD变异株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7.2%、0、0、0;治疗48周时4组患者间ALT水平、HBeAg阳性患者血清转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D组患者ALT复常率、HBVDNA达到检测水平以下的百分率与A组患者比较,χ2值分别为7.131、5.516、5.260、6.748,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的基因型耐药率分别为6.9%(2/29)、6.7%(2/30)、0、0,A组2例耐药患者测序为rtN236T变异,B组rtA181V和rtN236T变异各1例.结论 YMDD变异后采用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或恩替卡韦治疗更安全有效.

  • 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替比夫定治疗期间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

    作者:张林;张大志;陈敏;何华;郭树华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用替比夫定(LDT)治疗期间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与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 收集接受LDT治疗的15例HBeAg阳性CHB患者在基线与治疗4、8、12、24、48周时的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血清白细胞介素(IL)-2、-4、-6、-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进行动态检测;比较完全应答组,部分应答组、无应答组、病毒学突破组及各组在不同治疗时间点的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对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与Spearman相关分析. 结果完全应答组的Th1型细胞因子水平高于部分应答组、无应答组及治疗中病毒学突破组;而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则低于其他各组,但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全应答组内IL-2、TNF α及IFN γ水平自服用LDT 12周起及其后各时间点较基线时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应答组内从服药24周起IFN γ水平较基线时升高(P<0.05);无应答组在服药48周时IL-6及IL-10水平较基线时明显升高(P<0.05);在病毒学突破组自服药24周起的IL-4水平及服药12周起的IL-6水平与基线相比,逐渐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活性平衡与LDT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转归有一定相关性,这可能与LDT治疗对CHB患者的免疫应答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作用有关.

  • 美他多辛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

    作者:茅益民;曾民德;厉有名;王炳元;尚佳;施瑞华;刘吉勇;陆伦根;曹爱平

    目的 观察美他多辛胶囊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254例酒精性肝病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进入试验组(美他多辛胶囊组)或安慰剂组.试验组:口服美他多辛胶囊每次500 mg,每日3次,安慰剂组:口服美他多辛模拟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治疗疗程为6周,停药后2周随访.治疗期间患者每3周随访1次.治疗前、治疗第3、6周,停药后2周观察症状体征、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治疗前、治疗第6周时对部分患者进行CT检查.对研究过程戒酒和不戒酒患者分层进行生物化学疗效评估.根据数据资料不同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54例患者进入本研究,试验组126例,安慰剂组128例.治疗6周后,试验组ALT、AST、γ-谷氨酰转肽酶中位数分别由治疗前的80.0、59.2、123.0 U/L显著下降为治疗结束时的41.1、36.0、57.0 U/L,其改善程度均分别显著优于安慰剂组,F值分别为2.689、2.567、3.097,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戒酒患者治疗6周后,试验组血清生物化学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2.8%,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55.7%,P=0.0000.不戒酒患者治疗6周后,试验组血清生物化学改善的总有效率为65.4%,安慰剂组为44.8%,P=0.17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肝/脾CT比值显著提高(P=0.0023),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93).试验组和安慰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和1.6%,两组间比较,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美他多辛胶囊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酒精性肝病.

  •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在肝衰竭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俞海英;黄海军;相代荣;李君;盛吉芳

    目的 探讨人肝再生增强因子(ALR)在肝衰竭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制备Balb/c小鼠来源的人ALR蛋白多克隆抗体并纯化其IgG组分,以该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建立ALR浓度与吸光值的标准曲线.获取18例肝衰竭患者、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10名正常人血清,比较其血清ALR水平差异,实时荧光PCR法比较各组患者肝组织ALR mRNA表达水平差异.据资料不同采用Bonferroni或LSD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发现人ALR蛋白多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结合人ALR蛋白,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发现其在一定的ALR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18例肝衰竭患者中,6例好转出院的患者血清ALR水平为(1613.5±369.6)pmol/ml,高于12例肝功能恶化、死亡或不得不接受肝移植患者的(462.3±235.8)pmol/ml(t=11.21,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969.2±332.5)pmol/ml,与正常人的(806.9±240.8)pmol/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7,P>0.05).5例接受肝移植的患者肝组织ALR mRNA表达水平为(3.45±0.38)log10拷贝/μl,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4.37±0.15)log10拷贝/μl及正常供体的(4.31±0.10)log10拷贝/μl(P<0.05),而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ALR水平反映了肝脏ALR mRNA表达水平,其在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方面有一定意义.

  • siRNA在实验性急性肝衰竭中的治疗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郑素军;陈鹏;段钟平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导入特异性针对目标基因的同源双链RNA,引起目标基因的不表达或减效表达.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或shortinterfering RNA,siRNA)是RNAi发挥作用的重要中间效应分子[1].siRNA具有潜在的临床治疗应用前景,目前至少有5种siRNA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2].

  • 肝癌细胞系Slit/Robo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郑丹;刘彬彬;刘银坤;康晓楠;孙璐;郭坤;孙瑞霞;陈洁;赵燕

    目的 研究Slit/Robo信号通路相关基因Slit1、Slit2、Slit3和Robo1、Robo3在多种人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甲基化状态,探讨与肝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方法提取9种人肝细胞癌细胞株(Hep3B、HepG2、PLC/PRF/5/PRF/5、SMMC-7721、BEL-7402、MHCC97-H,MHCC97-L、LM3、LM6)及对照细胞株L02的基因组DNA和总RNA,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Slit1、Slit2,Slit3和Robo1,Robo3基因的基因表达水平与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实验数据应用Paired t检验. 结果 Slit1、Slit2、Slit3基因除个别细胞株外,在不同转移潜能细胞株中均发生了DNA甲基化,同时Slit1和Slit3在mRNA水平几乎均不表达,Slit2基因表达程度在不同转移潜能的细胞株之间存在差异,随着转移潜能的增加表达大致呈下降趋势.作为Slit2受体的Robo1基因在10株肝癌细胞株中均发生甲基化修饰,但除在SMMC-7721、BEL-7402、L02不表达外,其余7种细胞株均有表达.Robo3基因相关CpG岛在9种肝癌细胞株中均未发生甲基化,同时其在mRNA水平均无表达. 结论 Slit/Robo可能在肝癌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作用.而Robo3则在肝癌中不发生表达而且其表达沉默可能不受甲基化方式调控.

  • 缺氧诱导热休克蛋白70-2表达的分子机制

    作者:夏丽敏;田德安;张琼;晏维;朱倚;罗敏;周珍珍;唐莹;张全乐;王伟

    目的 观察缺氧对HepG32细胞中热休克蛋白(HSP)70-2(基因名为HSPA2)表达的影响,探讨缺氧条件下缺氧诱导因子(HIF)-1在转录水平调控HSP70-2表达的具体机制. 方法 以物理缺氧法和化学缺氧诱导剂(DFO或CoC12)诱导法分别模拟肿瘤缺氧环境,Western blot检测HIF-1α和HSP70-2蛋白表达的变化,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技术检测缺氧对HSPA2基因的激活作用.HIF-1α抑制剂(YC-1)或HIF-1α小干扰RNA(siRNA)处理后检测缺氧HepG2细胞中HSP70-2的表达变化.构建一系列截短和突变的HSPA2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将其与HIF-1α siRNA共转染HepG2细胞,荧光素酶分析技术检测HSPA2启动子活性的变化,寻找HIF-1在HSPA2启动子上的结合位点.各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 结果 缺氧培养6 h后,HepG2细胞中HIF-1α和HSP70-2表达增加,其表达量随着缺氧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F=77.369,P<0.01;F=108.854,P<0.01).各组分别加终浓度为0、50、100 μmol/L的化学缺氧诱导剂DFO或终浓度为0、100、200 μmol/L的CoCl2,培养24 h后检测,随着DFO浓度增加,HIF-1α和HSP70-2蛋白表达逐渐增加(F=443.174,P<0.01;F=589.238,P<0.01);随着COCl2浓度增加,HIF-1 α和HSP70-2蛋白表达也逐渐增加(F=637.724,P<0.01;F=692.918,P<0.01).与常氧培养相比,缺氧培养后HSPA2启动子活性增加7.09倍(t=43.551,P<0.01).随着YC-1浓度升高,HIF-1α表达受到明显抑制(F=883.614,P<0.01),HSP70-2表达水平也相应下降(F=218.112,P<0.01).转染HIF-1α siRNA后HIF-1α表达受到明显抑制(F=577.130,P<0.01),HSP70-2表达水平也相应下降(F=465.598,P<0.01).构建系列截短的HSPA2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转染HepG2细胞后检测,转染HSPA2(-1114/+62)-LUC和HSPA2(-653/+62)-LUC细胞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改变,但转染HSPA2(-385/+62)-LUC细胞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较前明显降低(t=13.717,P<0.01).分别构建突变缺氧反应元件(HRE)1和HRE2的HSPA2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转染HepG2细胞后检测,突变HRE1后HSPA2启动子活性显著降低(t=10.954,P<0.01),但是突变HRE2后HSPA2启动子活性无明显改变.结论 缺氧显著上调HepG2细胞中HSP70-2的表达,其机制可能是HIF-1与HSPA2启动子上HRE1结合后激活该基因的转录.

  • 雷帕霉素抑制大鼠肝癌生长及转移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伟;许戈良;英卫东;王志华;李建生;马金良;葛勇胜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对诱导性SD大鼠肝癌生长,转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联合应用二乙基亚硝胺和N-亚硝基吗啉建立诱导性SD大鼠肝癌模型.实验第16周,将120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雷帕霉素1.5 mg·kg-1·d-1、雷帕霉素4.5 mg·kg-1·d-1、环孢素A 25 mg·kg-1·d-1、及等量0.9%等渗盐水.用药4周后观察肿瘤生长及转移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测肿瘤微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测肝癌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VEGF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IF-1α mRNA及VEGF mRNA水平.根据资料不同分别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及Kaplan-Meier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雷帕霉素常规剂量组(1.5 mg·kg-1·d-1、)及高剂量组(4.5 mg·kg-1·d-1、)与对照组比较,大鼠平均肝质量(5.58%±0.42%及5.69%±0.74%对比10.42%±1.86%),平均肝、肺表面结节数[(5.12±0.68)个、(5.67±1.12)个,(0.43±0.11)个、(0.45±0.83),个对比(12.36±3.45)个、(1.81±0.37)个]及肺转移率(17.2%,14.8%对比50.0%)降低,P值均<0.05或<0.01;微血管密度值(每高倍视野微血管数1.02±0.23、1.13±0.42对比3.08±0.67)减少,P<0.01;血清VEGF减少,HIF-1α及VEGF蛋白和mRNA水平表达均显著下调.而环饱素A组所测指标与雷帕霉素组相比呈相反趋势. 结论雷帕霉素具有显著抑制肝癌生长及转移的作用,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明显相关;抑制HIF-1α及VEGF促血管形成因子的转录、表达是其主要的作用方式之一.

  • DJ-1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作者:吴芳;梁瑛琦;黄智铭

    目的 探讨DJ-1基因mRNA及其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肝细胞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肝细胞癌中DJ-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DJ-1基因与肝细胞癌的侵袭与转移的关系.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肝癌组织中DJ-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6%(32/46)和58.7%(27/46),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9.1%(18/46)和34.8%(16/46)],χ2=8.587,P<0.05;且DJ-1基因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肿瘤的大小、甲胎蛋白水平、HBsAg、肿瘤的分化程度以及有无肝硬化无关(P>0.05),而与肿瘤有无包膜及有无门静脉癌栓有关(χ2=7.846,P<0.05).结论 DJ-1基因在肝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将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进行到底?——关于影响疗效和预后的机体免疫学因素

    作者:王福生;张纪元

    由于人体免疫系统清除HBV的作用贯穿治疗的始末,并与抗HBV治疗过程中三个阶段的变化密切相关,为了解抗HBV免疫学应答特点与抗HBV治疗相关问题的关系,现提出了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免疫学研究与抗HBV治疗的相关重点问题,对于指导和制定更加有效的抗HBV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唐红;陈恩强

    HBV变异不仅可在慢性感染过程中自然发生,亦可于应用药物或接种疫苗后出现.病毒发生变异后常引起其生物学特征的改变,不仅其自身复制能力可能受到影响,同时可引发对抗病毒药物的耐药及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这给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因此,加强对HBV变异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临床意义.

  • β-连环蛋白对转化生长因子β 1活化HSC-T6细胞的影响

    作者:李文庭;贺永文;肖志宏;马彦斌

    目的 观察β-连环蛋白对转化生长因子β 1(TGF β1)活化肝星状细胞(HSC)的影响. 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将β-连环蛋白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β-catenin]和绿色荧光质粒pEGFP-N1共转染体外培养的HSC-T6细胞株,用逆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经TGF β1刺激后两组细胞smad3、β-连环蛋白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β-连环蛋白转染阳性的HSC-T6细胞株经TGF β 1刺激后表达smad3、β-连环蛋白及其mRNA明显强于未转染β-连环蛋白基因的HSC-T6细胞,更强于正常培养的HSC-T6细胞,smad3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42±0.011、0.501±0.021、0.511±0.019、0.356±0.017,F=135.304,P<0.05;β-连环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83±0.021、0.543±0.033、0.538±0.024、0.212±0.019,F=267.340,P值均<0.05.smad3蛋白质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92±0.012、0.124±0.011、0.130±0.021、0.003±0.001,F=2823.813,P<0.05;β-连环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21±0.020、0.210±0.010、0.208±0.008、0.002±0.001,F=3440.982,P<0.05.β-连环蛋白和smad3蛋白质的表达均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显著相关(r=0.901,P<0.01;r=0.939,P<0.01).结论 β-连环蛋白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HSC-T6细胞株,促使HSC表达smad3、α-平滑肌肌动蛋白增强,提示β-连环蛋白能增强TGF β1的致纤维化作用.

  • 首届肝脏免疫与病毒性肝炎免疫治疗专题研讨会纪要

    作者:张政;金磊

    2009年2月21日"首届肝脏免疫与病毒性肝炎免疫治疗专题研讨会"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由解放军第三○二医院王福生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担任会议的共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曹雪涛教授、香港大学廖家杰教授和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唐宏教授、新加坡的Antonio Bertoletti教授、美国Hepatology杂志副主编Gyongyi Szabo教授、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张大志、袁戈平教授等国内外著名专家40余人参加会议.

  • 肝脏免疫学研究进展:第59届美国肝脏疾病研究学会年会报道

    作者:严伟明;宁琴

    美国肝脏疾病研究学会年会(AASLD),于2008年10月31日-11月4日在美国旧金山市举行.作为研究热点,肝脏免疫学的交流内容极其丰富,几乎包括了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所有领域和分支,涉及到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自然杀伤(NK)细胞、自然杀伤T淋巴细胞(NKT细胞)、补体系统、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等,专题讲座及壁报交流共计20余篇,现就相关内容做一综述.

    关键词: 肝脏 免疫学
  •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要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作者:

中华肝脏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