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肝脏病

中华肝脏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 중화간장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3418
  • 国内刊号: 50-11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5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任红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维生素D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机制

    作者:李进;王海鑫;崔照琼

    目前认为肝纤维化的形成是由于肝星状细胞(HSC)被激活,进而大量增殖并释放胶原、纤维蛋白沉积于胞外而行成[1].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 (OH) 2D3]作为维生素D在体内终的生物活性形式,新研究结果显示其能抑制HSC的激活并诱导其凋亡,终逆转肝纤维化[2-3].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蛋白激酶B (PI3K/Akt)信号通路是HSC活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而目前关于1,25 (OH) 2D3是否通过该通路来抑制HSC活化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中我们以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增殖、凋亡的调节为理论依据,在体外初步探寻1,25 (OH) 2D3对HSC增殖、凋亡的影响.

  • 急性肝衰竭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变化

    作者:胡亚欣;余蕾;刘华娟;程明亮

    目的 探讨急性肝衰竭小鼠肠道微生态菌群的变化情况,寻找特征性差异菌,为急性肝衰竭肠道微生态紊乱的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BALB/c无特殊病原级雄鼠30只(空白组5只,模型组25只),D-氨基半乳糖制备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提取小鼠下消化道不同节段(回肠、结肠)内容物及粪便的微生物DNA,进行PCR扩增,对16S V3 ~ 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OUT聚类、物种注释、α多样性分析、LEfSe (LDA Effect Size)分析,终找到模型组特征性差异菌.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两组小鼠,共存活10只,其中模型组病死率为80%.与对照组比较,α多样性分析显示急性肝衰竭小鼠回肠中细菌丰度和多样性增加;结肠中细菌丰度减低但多样性增加;粪便中细菌多样性降低,丰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佳分类水平上,回肠梭菌科丰度减少(44.95%±19.28%与7.51%±16.57%,t=3.293),而结肠理研菌科(1.08%±1.01%与4.18%±2.39%,t=-2.669)、S24-7 (4.75%±4.87%与22.77%± 13.05%,t=-2.890)、F16 (0.24%±0.28%与2.19%±1.61%,t=-2.656)等丰度增加,P值均<0.05.LEfSe(LDA Effect Size)分析显示两组在葡萄球菌科、S24-7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S24-7可定义为特征性差异菌群. 结论 急性肝衰竭小鼠肠道微生态紊乱,回肠菌群过度生长.急性肝衰竭与S24-7过度生长相关.

  •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肝内程序性死亡受体1高表达与肝脏炎症活动相关

    作者:熊克宫;柯坤宇;陈丽芳;魏大海;林小钦;陈立

    目的 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肝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肝脏病理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54例AIH患者(活动期38例和缓解期16例),并选择9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定量分析系统检测肝组织中PD-1的表达.据资料不同分别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Mann-Whitney U及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AIH患者肝组织PD-1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13.57%±6.84%对比2.22%±0.66%,P<0.01);AIH活动期肝组织PD-1阳性表达率高于缓解期(16.53%±7.72%对比6.56%±3.16%,P<0.01).G0组、G1~2组及G3 ~4组AIH患者肝组织中PD-1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分别为6.56%±3.16%、14.33%±5.08%、19.23%±5.41%(P<0.01),而S0组、S1 ~2组及S3 ~4组AIH患者肝组织中PD-1阳性表达率则无差异(P> 0.05).AIH患者肝组织PD-1阳性表达率与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IgG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是0.665、0.721、0.711、0.813,P< 0.01). 结论 AIH患者肝组织PD-1表达上调,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密切相关,但与纤维化分级无相关性,提示PD-1参与了AIH炎症的发生及发展.

  • 线粒体内膜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在脂肪积聚肝细胞诱发恶性转化过程中的动态表达

    作者:顾娟娟;姚敏;蔡胤;方淼;王理;郑文杰;姚登兵;董志珍;姚登福

    目的 观察肝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线粒体内膜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Ⅱ (CPT-Ⅱ)的动态改变.方法 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脂肪肝组和诱癌组,分别以常规,高脂及含二乙基氨基芴(2-FAA)高脂饲料喂饲共14周.每2周处死对照鼠1只、脂肪肝和诱癌鼠各1组,留肝组织和血液.肝组织按HE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脂肪肝组、变性组、癌前组和癌变组.肝脂质以油红O染色,肝CPT-Ⅱ表达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以比浓度法比较组间肝CPT-Ⅱ浓度,并定量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组间比较用t检验. 结果 摄人脂肪后SD鼠肝细胞见大量脂肪积聚,正常对照组脂肪含量明显低于脂肪肝(t=-11.556,P< 0.001)、变性组(t=-4.847,P=0.04)、癌前病变(t=-13,652,P=0.005)和癌变组(t=-10.896,P=0.008).肝细胞变性、癌前病变和癌变组血清TG,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G和血清总胆固醇升高2~3倍.经2-FAA诱癌后肝细胞形态学表现为肝细胞发生变性、癌前病变和癌变的发展过程,伴有肝细胞损伤,肝细胞变性、癌前病变和癌变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8倍(P<0.05).定量肝CPT-Ⅱ比浓度并经免疫组织化学证实,在肝细胞癌变期间显著低于对照和脂肪肝组(P< 0.05).结论 CPT-Ⅱ酶低表达或功能丧失致肝细胞脂肪积聚加重,对肝细胞恶性转化过程起促进作用.

  • Faciogenital dysplasia6基因对肝干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

    作者:薛倩;杨金凤;李冰;何通川;张秉强

    目的 探讨FGD6 (faciogenital dysplasia)基因对肝干细胞分化调控的作用. 方法 选取FGD6基因干扰靶序列,使用AdEasy系统构建腺病毒载体,包装并扩增重组腺病毒载体pSES-FGD6-siRNA,感染HP14.5细胞.细胞免疫荧光检测FGD6蛋白在HP14.5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GD6、甲胎蛋白(AFP)及白蛋白(Alb)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FGD6、AFP及Alb的蛋白表达水平.每组细胞均设置pSES-Ad-RFP腺病毒空载体感染进行对照.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FGD6蛋白主要表达于HP14.5细胞胞核中.成功构建腺病毒载体pSES-FGD6-siRNA.下调FGD6基因在HP14.5细胞中的表达,可降低AFP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而升高Alb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抑制FGD6基因在HP14.5细胞中的表达,可使HP14.5细胞向肝细胞方向分化,因此,FGD6基因对肝干细胞分化调控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基因表达谱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细胞色素P450的作用

    作者:刘玉;成飞;罗玉璇;胡鹏;任红;彭明利

    目的 用二代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结合差异基因GO分析、KEGG富集分析,探讨细胞色素(CY) P450在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AFLD)中的作用. 方法 高脂饲料(D12492,60%脂肪热量)喂养C57BL/6J小鼠16周构建NAFLD模型,以低脂饲料(D12450B,10%脂肪热量)为对照.实验结束后检测体质量、肝质量及肝脏组织中甘油三酯含量,对肝组织行HE染色及RNA-Seq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分析、KEGG分析及相互作用网络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明显肥胖,体质量和肝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41.41±6.01)g比(28.78±1.79)g,t=6.04,P<0.01]和[(1.38±0.30)g比(1.08±0.10)g,t=2.89,P< 0.01];HE染色可见模型组小鼠肝脏发生严重脂肪变性,伴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但未见明显的纤维化,模型组肝脏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增高[(0.64±0.01) mg/mg比(0.29±0.06) mg/mg,t=10.11,P=0.04].RNA-seq结果显示高脂饮食导致367个基因差异表达,211个下调,156个上调,其中CYP450基因有19个,占差异表达基因的5%,其中CYP2E1、CYP2C70、CYP3A11、CYP3A25、CYP2D26、CYP4A10、CYP17A1、CYP2B10、CYP2C38等参与氧化应激、类固醇激素代谢、脂肪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等过程;相互作用网络分析预测发挥连接作用的基因有30个,CYP2E1、CYP2C70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RT-PCR方法对CYP450基因在组织中进行基因水平验证,实验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 CYP450通过参与氧化应激,脂肪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类固醇激素合成等多个途径影响脂质代谢,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进程密切相关.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作者:侯宇;周霞;蔡维乐;郭长存;韩英

    目的 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分别分离小鼠BM-MSC和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用脂多糖(LPS)和干扰素γ(IFNγ)或白细胞介素4(IL-4)刺激巨噬细胞向M1或M2型巨噬细胞极化.利用Transwell小室建立BM-MSC和巨噬细胞非接触式共培养体系,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共培养后,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比例变化情况,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相关分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3a (IL-23a)和M2型巨噬细胞相关分子精氨酸酶1(Arg1)、CD163表达量的变化.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巨噬细胞+LPS+IFN γ+BM-MSC共培养组与巨噬细胞+LPS+IFN Y组比较,M1型巨噬细胞比例显著降低(62.5%±4.6%对比86.6%±6.9%,t=5.034,P=0.0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M1型巨噬细胞相关分子TNF α相对表达量(3.75±0.23对比6.17±0.27)和IL-23a相对表达量(2.05±0.16对比4.56±0.37),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1.57、10.57,P值均<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巨噬细胞+ BM-MSC共培养组与巨噬细胞单独培养组相比,M2型巨噬细胞比例显著增高(89.5%±5.8%对比70.1%±6.3%,t=3.924,P=0.0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M2型巨噬细胞相关分子Arg1相对表达量(14.35±1.05对比1.00±0.03)和CD163相对表达量(3.04±0.27对比1.00±0.03)均显著增高,t值分别为21.96、13.14,P值均<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BM-MSC可通过旁分泌作用抑制巨噬细胞由LPS+ IFN γ诱导的M1型极化,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

  •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在社区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陈平;朱佳伟;陈挺;王丹枫;杨丽萍;阮冰;喻成波;李兰娟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危害全球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已成为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和预后的一个良好指标.国外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RQoL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病情的严重程度、临床症状和自我效能感不足等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对社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抗病毒治疗、适当的物理治疗或心理干预,都可以显著提高其HRQoL.甚至肝移植1年后的患者,HRQoL亦明显好转.这为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和肝移植技术从心理学层面提供了有效证据.目前国内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RQoL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现概述国内外近年广泛使用的HRQoL的测量工具,并对社区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及对今后的相关研究进行讨论和展望.

  • 肝窦内皮细胞调节肝内适应性免疫耐受

    作者:杜艳芹;孙潺;黄顺梅;杨东亮;吴珺

    肝窦内皮细胞是肝内非实质细胞的主要群体,其通过表达多种清道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等,参与肝脏的免疫监视.但是生理情况下和某些病毒感染及肿瘤环境下,肝窦内皮细胞通过多种机制维持肝内的免疫耐受,造成病毒持续性感染和肿瘤转移.现就肝窦内皮细胞诱导肝内CD4+T细胞和CD8+T细胞免疫耐受的相关机制研究做出总结.

  • 药物相关性胆管消失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叶立红;王翀奎;张海丛;刘志权;郑欢伟

    胆管消失综合征(VBDS)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内部分胆管树持续进行性破坏和消失为病理形态学特征,以胆汁淤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中药物性肝损伤相关的胆管消失综合征(D-VBDS)是VBDS的重要病因之一,免疫紊乱或者免疫失衡可能是主要的发病机制.D-VBDS依据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及病程演变分主要形式及次要形式两种临床类型,其不同的临床症状及病情演变是以综合多样的病理形态学为基础;其预后转归与胆管细胞的再生情况、胆管损伤数量、胆管损伤级别、胆管损伤波及范围、细胆管增生以及其他胆管分支代偿分流等替代途径多种综合因素有关.该病的临床结局呈多样性,多数患者停药之后预后较好,少数则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衰竭及死亡.由于其临床表现及生物化学指标改变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相类似,需要临床医生予以鉴别.

  • 肝移植治疗血管肉瘤的应用价值探讨:附2例病例报道

    作者:彭闪闪;陈虹;沈中阳;陈新国;张庆;范铁艳;李俊

    肝血管肉瘤临床较为罕见,手术切除等治疗效果较差.随着国内肝移植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本院2006年7月至2010年1月对2例肝血管肉瘤患者成功实施了原位肝移植手术.这2例分别是肝血管肉瘤行肝肿瘤切除术后肝内复发和肝移植术后新发肝脏血管肉瘤患者.现将2例病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肝移植 血管肉瘤
  • 磷酸化酶激酶α亚单位新突变所致的糖原累积症Ⅸ型及核心家系研究

    作者:张梅虹;王慧君;张萍;龚敬宇;王建设

    国外资料显示糖原累积症Ⅸ型是较多见的类型,大约占全部糖原累积症病例的25%[1],而编码磷酸化酶激酶α亚单位(PHKA2)基因的突变占糖原累积症Ⅸ型的75%.PHKA2的突变引起糖原累积症Ⅸ型是一种X连锁遗传疾病[2],国内报道较少.现报道1例由PHKA2基因的新突变引起的糖原累积症Ⅸ型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情况.

  • 肝硬化合并肝血色病诊治体会及经验

    作者:李菲菲;韩国庆;主余华;王京;任万华

    1.病历资料:男性患者,48岁,因“发现HBsAg阳性10余年,反复双下肢水肿8月”于2010年12月8日第一次入我院.患者10年前查体发现HBsAg阳性,肝酶轻度升高,未行抗病毒治疗.8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腹部超声示:肝硬化,口服中药保肝,效果不佳,门诊以“乙肝肝硬化”收入病房,饮食、睡眠、大小便无特殊.既往史无特殊.个人史:有饮酒史20年,平均120 g/d.

  • 安络化纤丸对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相应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卢玮;高玉华;王珍子;蔡玉石;杨宇晴;苗玉麒;裴斐;刘学恩;庄辉

    目的 中成药安络化纤丸已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肝纤维化,但其逆转肝纤维化的机制未明确.本研究利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探索安络化纤丸抗纤维化的可能机制. 方法 27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n=9),其中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40% CCl42rml/kg、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渗盐水,每周2次、共6周.从建模第4周开始,治疗组大鼠每日灌胃安络化纤丸溶液(浓度为0.15 g/ml),其他两组大鼠灌胃等渗盐水,共6周.治疗3周和6周取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治疗6周结束后,取大鼠肝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评价,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 β1)和Smads基因mRNA表达水平,用蛋白印迹法检测TGF β 1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是正态分布且满足方差齐性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否则多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等级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安络化纤丸治疗3周后,肝细胞损害减轻,治疗组大鼠ALT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162.98±73.14) U/L对比(322.52±131.76) U/L,P=0.047;AST水平较模型组下降39.8%,(537.56±306.06) U/L对比(892.98±358.19) U/L,P=0.053.安络化纤丸治疗6周后,治疗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P=0.002).治疗组大鼠TGF p 1基因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1.34±0.31对比1.78±0.45,P=0.025;0.39±0.02对比0.57±0.04,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安络化纤丸能够逆转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影响TGF β1产生,从而抑制肝星状细胞激活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新的治疗模式及理念

    作者:王淑珍;丁惠国

    肝硬化内脏血管扩张,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血管加压素系统激活是腹水形成的关键因素.理论上讲,拮抗醛固酮、收缩血管、血管加压素V2受体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均是防治肝硬化腹水的重要靶点.15% ~ 20%肝硬化腹水患者即使强化利尿剂治疗(螺内酯160 mg/d联合呋塞米80 mg/d)治疗至少1周仍无应答反应,被认为是顽固性腹水.目前托伐普坦、腹腔穿刺大量放腹水(4 000 ~6 000 ml/次,1次/d)联合白蛋白(4g/L)、腹水超滤浓缩回输、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及肝脏移植是治疗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方法.在未来,缩血管活性药物、利福昔明及腹水引流泵等新的治疗方法研究与应用,可进一步提高顽固性腹水的治疗效果,减少对肝脏移植的需求.

  • 肝肾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及诊疗进展

    作者:崔瑞冰;阎明

    肝肾综合征是肝硬化或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时发生的功能性肾损伤,是进行性肝衰竭时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之一.随着肝脏疾病的进展,因血流动力学障碍终可能会导致肝肾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学、诊断标准及治疗不断发展.现对肝肾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介绍.

  • 肝硬化并发症诊治现状及展望

    作者:南月敏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进展的严重时期,尤其失代偿期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如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急性肾损伤及肝细胞癌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针对其发生发展的病因、致病机制早期防治可减缓或逆转肝硬化及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一旦疾病进展至发生门静脉高压及相关并发症,针对不同并发症急性发作的预防措施的选择、急性期救治方法与时机的选择,是挽救患者生命与改善预后的重要策略.

  • 第26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会议纪要

    作者:胡晓云;梁携儿;孙剑;侯金林

    由亚太肝病学会(APASL)主办,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CFHPC)、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承办的“第二十六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于2017年2月15-19日在中国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共邀请262位国内外专家、5228名学者围绕“行动起来,治愈肝病(action for cure)”这一主题对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肝衰竭、肝纤维化、肝移植、肝癌、药物性肝损伤等方面开展从基础到临床、全面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大会共有71个学术主题、330场专题研讨会、109个大会奖项.

  • 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

    作者: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重要传播途径,加强慢性HBV感染孕妇及其所分娩婴儿的规范化管理是切断母婴传播的有效途径,为规范我国HBV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我们组织感染病学、肝病学、免疫学与产科学专家参照国内外公认乙型肝炎防治指南[1-5]和新研究成果[6-8]形成专家共识.

中华肝脏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