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肝脏病

中华肝脏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 중화간장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3418
  • 国内刊号: 50-11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5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任红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过程中的CD8+38+/CD8+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于海滨;马丽娜;柳雅立;画伟;何志敏;鲁俊峰;陈新月

    目的 探讨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NF α-2a)治疗过程中的CD8+38+/CD8+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44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接受Peg-INFα-2a治疗,根据体质量每周180μg(14例)或135 μg(30例)皮下注射,疗程48周,根据HBsAg是否转阴将患者分为应答组及无应答组.每12周观察肝功能、HBsAg滴度、CD8+38+/CD8+水平.单因素或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应答组和无应答组不同时间点的CD8+CD38+/CD8+情况,线性回归方程分析HBsAg下降及ALT升高与CD8+CD38+/CD8+的关系. 结果 应答组和无应答组12周ALT水平分别为(60.75±24.95) U/L和(37.03±18.45) U/L,应答组较无应答组升高明显(t=2.905,P<0.01);应答组及无应答组24周CD8+38+/CD8+分别为71.20%±11.70%和56.79%±7.72%,应答组较无应答组升高明显(F=23.941,P<0.01).24周与基线的CD8+CD38+/CD8+差值(8.26%±3.12%)与12周时的ALT升高值[(17.18±25.78) U/L]呈正相关(r=0.386,P<0.01);24周与基线的CD8+CD38+/CD8+差值(8.26%+3.12%)与24周HBsAg下降的log1o值[(0.96±0.40) log1o IU/ml]呈正相关(r=0.397,P<0.01). 结论 Peg-INF α-2a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过程中,CD8+38+/CD8+明显升高可能系机体免疫被激活的表现,并促进了HBsAg清除.

  • 干扰素α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表达的影响

    作者:董荣乔;周东方;韩冉;赵俊英;越彩彦;甄真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FN α-2a)抗病毒治疗过程中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1)的表达情况. 方法 收集25例HCV基因1b型用Peg-IFN c-2a联合利巴韦林标准治疗方案抗病毒治疗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的CHC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资料,于抗病毒治疗的第0、4、12、24、48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及其表面的PD-1的表达情况.用RT-PCR的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D-1 mRNA的表达情况,两组间均数比较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各组间比较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用Person相关分析. 结果 Peg-IFN 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以及CD4+/CD8+逐渐升高,各组比较,F值分别为81.23、39.28和7.01,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于0、4、12、24、48周时,CD4+T淋巴细胞上PD-1的表达频率分别为9.03%±1.39%、6.91%±0.85%、6.80%±0.86%、5.18%±0.54%和3.89%±0.94%,各组比较,F=100.1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8+T淋巴细胞上PD-1的表达频率分别为5.40%±0.98%、4.23%±0.77%、3.08%±0.57%、2.05%±0.47%和1.35%±0.37%,各组比较,F=158.40,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PD-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40±0.26、1.30±0.27、1.14±0.18、1.06±0.26和0.83±0.25,各组比较,F=20.0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基线水平CD4+T和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频率与HCVRNA载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2和0.75,P值均<0.01).结论 Peg-IFN α-2a抗HCV治疗机制可能与抑制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有关.

  • 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失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春香;王志毅;张大志;周智;胡鹏;石小枫

    目的 评价恩替卡韦(ETV)长期治疗拉米夫定(LAM)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3年参加ETV (1.0 mg/d)治疗LAM失效CHB患者Ⅱ期临床实验(ETV-056)的32例患者,继续接受ETV的延长治疗至第8年,检测不同时期患者病毒学、血清学及生物化学的应答情况.结果分析采用按意向性治疗原则(ITT)方法.结果 HBV DNA< 300拷贝/ml的患者百分比在基线及8、12、24、48、96、144、192、240、420周分别为0、6.3% (2/32)、9.4% (3/32)、18.8% (6/32)、18.8% (6/32)、46.9% (15/32)、43.8% (14/32)、50.0% (16/32)、50.0% (16/32)、62.5% (20/32).病毒学反弹率在48、96、168、192、240、420周分别为6.1% (2/32)、9.4% (3/32)、12.5% (4/32)、18.8% (6/32)、25.0% (8/32)、28.1% (9/32).8年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2.3% (10/31),HBsAg血清学转换共4例.结论 ETV(1.0 mg/d)长期治疗LAM失效的CHB患者,在抑制病毒及增加血清学转换方面疗效有限,长程应用安全性良好,但经济成本高,病毒学反弹率随时间明显增加.

  • 6种丙型肝炎假病毒颗粒的制备及其中和抗体初步筛检

    作者:杨晓飞;潘蕾;王宇;马力;张颖;周云;郝春秋;马志远;贾战生

    目的 制备6种不同基因型HCV代表株完整包膜糖蛋白E1E2的假病毒颗粒(HCVPP),建立检测HCV感染者中和抗体的方法. 方法 将6种包膜质粒分别与慢病毒包装质粒pHR' CMV△8.2及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自灭转移质粒pCS-CG共转染293T细胞,产生6种不同基因型的HCVpp;收集上清液中HCVpp并与患者血清孵育,加入到huh-7细胞中,流式细胞术检测中和抗体对HCVpp感染huh-7的抑制作用,以此抗体滴定方法完成中和抗体体外检测.结果 制备的6种H CVpp均可在体外感染Huh-7细胞;5例HCV携带者(病毒RNA定量为阴性、抗HCV抗体为阳性的患者)的血清对2种HCVpp(1b、2a型)的中和滴度≥1∶40;2例已治愈的丙型肝炎患者对1种HCVpp(1b型)的中和滴度≥1:40,其中1例的中和滴度为1:200;18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配偶对4种HCVpp (3a、4、5、6型)的中和滴度≥1:40. 结论 成功制备6种不同基因型的HCVpp,建立了基于HCVpp的中和抗体检测方法,为研究抗病毒药物的体外筛选提供了有效模型.

  • 恩替卡韦胶囊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对照研究

    作者:徐道振;蔡晧东;马秀云;李跃旗;陆宪中;俞海英;孙爱民;赵龙凤;张缭云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为期96周,共有232例患者入组.前48周按1:1比例随机给予恩替卡韦(ETV)0.5 mg/d,或拉米夫定(LAM) 100 mg/d.48周双盲治疗期结束后,进入开放性ETV胶囊0.5 mg/d治疗,观察至96周.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用秩和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 服药48周后,病毒学完全应答率(HBV DNA<500拷贝/ml,PCR法),ETV组和LAM组分别为90.3%和59.4%;病毒学反弹发生率分别为1.9%和13.9%.服药96周后,病毒学完全应答率,ETV组和LAM组分别为86.0%和71.4%;但HBV DNA>5 logm拷贝/ml的患者,ETV组仅1例(1.2%),LAM组有10例(1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ETV胶囊能迅速持续抑制HBV的复制,且耐药发生率低,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其疗效优于LAM.

  • 马来酸恩替卡韦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48周结果

    作者:徐京杭;于岩岩;斯崇文;曾争;李军;毛青;张大志;唐红;盛吉芳

    目的 比较马来酸恩替卡韦和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入选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接受恩替卡韦片0.5 mg/d或马来酸恩替卡韦片0.5mg/d治疗,疗程48周.于12、24和48周检测血清HBV标志物,定期随访患者,记录不良事件.HBV DNA检测用罗氏(CobasAmpliprep/Cobas Taqman)第二代实时PCR法.符合参数分析条件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结果 共入组21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A组110例,二次揭盲后为对照药恩替卡韦; B组108例,二次揭盲后为试验药马来酸恩替卡韦.两组基线各指标均具有可比性(P值均> 0.05).治疗12、24、48周时,A组和B组的HBV DNA较基线下降值分别为4.28 log10 IU/ml对比4.46 log10 IU/ml(P> 0.05),5.00 log10 IU/ml对比4.99 log10 IU/ml(P>0.05),5.53 log10 IU/ml对比5.51log10IU/ml (P>0.05).治疗48周时A组和B组HBV DNA不可测(HBV DNA水平低于20 IU/ml)率分别为38.18%和35.19%(P> 0.05),HBeAg转阴率分别为10.91%和12.96%(P> 0.05),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7.77%和10.38% (P>0.05),ALT复常率分别为75.47%对比82.86% (P>0.05).A组和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02%对比17.43% (P>0.05).结论 马来酸恩替卡韦片与恩替卡韦都能有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两者疗效和安全性相似.

  • 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公彦雪;崔速南;李莉;汪明明;郭楠

    目的 探讨人中性粒细胞防御素(HNP)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性及其对SBP的诊断价值.方法 77例肝硬化并腹水患者按有无SBP分组:SBP组45例,非SBP组32例,设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8名.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浆HNP.同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率、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指标.做受试者工作曲线比较HNP、PCT和CRP在SBP中的诊断价值.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多个实验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x 2分割法;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采用Z检验. 结果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在SBP组为(6.01± 2.25)×109/L、非SBP组为(4.85±1.94)×109/L、对照组为(5.49±1.76)×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91,P>0.05);中性粒细胞比率分别为70.7%±10.4%、68.2%±9.0%、69.5%±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7,P>0.05).3组血浆HN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5,P<0.05),且SBP组[(17.66±6.40) ng/ml]明显高于非SBP组[(9.99±3.33)ng/ml]与对照组[(8.92±2.30) ng/ml],q值分别为3.20,3.52,P值均<0.05.3组CR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02,P<0.05),且SBP组[(31.32±18.65) mg/L]及非SBP组[(15.08±9.95)mg/L]与对照组[(5.96±2.91)mg/L]比较,q值分别为11.03和3.69,P值均<0.05.PCT阳性率在SBP组为62.2%,与非SBP组25.0%和对照组10.7%比较,x2值分别为10.41,15.40,P值均<0.05.HNP的曲线下面积高,PCT次之,CRP低,分别为0.719,0.707,0.629.当HNP、PCT和CRP的截断值分别为10 ng/ml、0.5 ng/ml和8mg/L时,其对SBP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71.1%、62.2%和73.3%,特异度分别为71.9%、75.0%和56.3%,Youden指数分别为0.430、0.372和0.296.结论 HNP与SBP明确相关,且与PCT一样对SBP有良好的诊断价值.CRP对SBP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而血常规对SBP的诊断意义不大.

  • Gilbert综合征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超微结构分析

    作者:朱晓云;刘兰侠

    目的 研究先天性高胆红素血症Gilbert综合征患者的肝脏病理特点. 方法 Gilbert综合征患者通过基因突变检测而确诊.然后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对7例Gilbert综合征(GS组)和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的肝脏结构进行组织学、超微结构观察,重点观察肝小叶结构变化以及肝细胞内色素颗粒特征. 结果 GS组患者的肝脏肝小叶结构正常,汇管区与小叶内无病变;肝细胞内见大量的高电子密度颗粒.CHB组患者的肝脏汇管区胆管上皮破坏,炎性细胞浸润,肝小叶有破坏,肝细胞内偶有胆色素颗粒. 结论 Gilbert综合征患者的肝脏结构基本正常,不影响预后,肝细胞内大量色素沉积为其特点.

  • 钙池操纵的钙通道在乙醇诱导HepG2细胞钙超载中的作用

    作者:刘慧敏;阎立惠;罗争;孙晓萌;崔瑞冰;李学会;阎明

    目的 研究乙醇诱导肝细胞钙超载的机制及钙池操纵的钙离子通道(SOCs)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 使用浓度梯度的乙醇处理HepG2细胞,并观察细胞外钙离子螯合剂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EGTA)及SOCs抑制剂2-APB对200μmol/L乙醇刺激的干预效应.实验分为:(1)正常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液刺激;(2)乙醇慢性刺激组:分别给予25、50、100、200、400、800μmol/L乙醇,刺激24h或200 μ mol/L乙醇,刺激24、48、72 h; (3) EGTA处理组:200μ mol/L乙醇+ 0.5μmol/L EGTA,刺激24 h; (4) 2-APB处理组:200μmol/L乙醇+50μmol/L 2-APB,刺激24 h.细胞计数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HepG2细胞培养上清液ALT、AST漏出量;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细胞胞浆Ca2+浓度.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epG2细胞中SOCs通道蛋白分子间质相互作用因子1及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蛋白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各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 50、100、200、400、800 μmol/L乙醇刺激24h使HepG2细胞的存活率分别降低为97.3%±2.9%、83.4%±3.3%、67.8%±4.4%、37.5%±3.0%、14.1%±4.9%组间比较,F=99.945,P<0.01,细胞存活率呈浓度依赖性;细胞培养基上清液ALT漏出量分别增加为(14.2±2.8)、(17.7±3.2)、(20.0±2.6)、(21.6±1.3)、(24.9±1.7)U/L,组间比较,F=15.286,P<0.01 ; AST漏出量分别增加为(72.0±4.7)、(91.6±7.4)、(107.3±11.4)、(116.5±13.4)、(128.9±7.1)U/L,组间比较,F=39.674,P<0.01 ;使HepG2细胞的[Ca2+]i水平分别增高为正常对照组的(1.3±0.4)、(1.3±0.2)、(1.4±0.2)、(2.3±0.3)、(2.6±0.2) 倍,F=56.978,P<0.01.EGTA、2-APB干预使200μmol/L乙醇刺激后的HepG2细胞[Ca2+]i水平分别降至正常对照组的(1.8±0.2)倍和(1.9±0.1)倍,t值分别为7.201和8.183,P值均<0.01;同时将乙醇刺激后的细胞存活率分别增高至82.2%±3.9%和78.6%±1.5%,t值分别为6.692和6.124,P值均<0.01);使细胞培养基上清液ALT漏出量分别降低至(16.4±2.0) U/L和(17.2±1.9)U/L,t值分别为7.145和6.352,JP值均< 0.01 ;AST漏出量分别降低至(86.4±8.8)U/L和(88.3±6.3) U/L,t值分别为9.337和8.704,P值均<0.01.200μmol/L乙醇刺激明显增加HepG2细胞STIM1及Orai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量,且其表达增加持续至少72h. 结论 乙醇增高SOCs通道蛋白分子表达,增加SOCs介导的Ca2+内流,提示此可能是乙醇导致肝细胞[Ca2+]i增高及相关肝细胞损伤的重要分子机制.

  • 先天性肝内门静脉-肝静脉分流的超声诊断

    作者:傅强;谭石;崔立刚;张华斌;白志勇;蒋洁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肝内门静脉-肝静脉分流(CIPSVS)的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我院6例诊断为CIPSV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声像图特点.所有病例均经增强CT证实,其中5例随诊.复查后病灶大小,分流处流速经配对t检验. 结果 6例患者中l例为ParkⅡ型,其余均为ParkⅢ型,其中5例发生于肝右叶,1例发生于肝左叶.灰阶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囊状、管状及不规则形无回声,病灶大小为1.1 cm× 0.6 cm ~ 2.0 cm× l.7cm;彩色多普勒显示为连接于门静脉及肝静脉之间的血流通道,分流通道内可探及单相血流频谱.复查前后病灶大小、分流处流速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 结论 CIPSVS临床罕见,有较为特征性声像图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准确地定性诊断,是随访观察的首选方法.

  • Citrin缺陷导致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血浆氨基酸谱特点

    作者:付海燕;王晓红;陆怡;张绍仁;方玲娟;陈瑞;俞蕙;来启镕;王建设

    目的 研究Citrin缺陷导致的婴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血浆氨基酸谱改变特点,为NICCD的临床诊断提供线索. 方法 2003年6月至2009年9月就诊的婴儿胆汁淤积症患儿182例,分为三组:NICCD组24例、胆道闭锁(BA)组20例及不明原因肝内胆汁淤积症(INH)组138例.比较3组患儿间18种血浆氨基酸、各氨基酸所占总氨基酸比例、部分氨基酸之间的比值,并对上述数值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NICCD组与BA组和INH组比较,血浆丙氨酸水平(136.3 μ mol/L对比175.7μmol/L和205.7μmol/L,P=0.0001)、血浆天冬氨酸水平(31.55μmol/L对比47.5μ mol/L和43.1μmol/L,P=0.0041)、血浆谷氨酸水平(175.71 μ mol/L对比276.16μmol/L和263.24 μ mol/L,P=0.0075)、血浆色氨酸水平(28.51 μ mol/L对比41.90和47.97 μ mol/L,P=0.0003)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浆蛋氨酸水平(71.40 μ mol/L对比28.24μmol/L和29.35 μ mol/L,P=0.0390)、血浆酪氨酸水平(116.81 μmol/L对比55.8 μ mol/L和57.02 μ mol/L,P=0.0072)、血浆瓜氨酸水平(97.42μmol/L对比15.09 μ mol/L和15.65μmoL/L,P=0.0001)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NICCD组血浆各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显示出同样的趋势.瓜氨酸、酪氨酸、蛋氨酸与血浆总氨基酸的比值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874 [95%可信区间(CI:0.752 ~ 0.996]、0.814 (95%CI:0.706 ~ 0.923)、0.705 (95% CI:0.535 ~ 0.875).瓜氨酸与丙氨酸比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 (95% CI:0.781 ~ 1.005).取0.14为界值时,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95%. 结论 血浆氨基酸谱变化可为NICCD提供诊断线索,瓜氨酸和丙氨酸比值具有诊断价值.

  • 黏着斑激酶在酒精性肝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怡;沈哲;陈李华;虞朝辉;厉有名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在我国,AL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乙醇对肝脏有明显的毒性作用,重度饮酒者中80%以上有一定程度的脂肪肝,10%~ 35%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10%~ 20%将发展为肝硬化.但关于AL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大多数细胞,包括肝细胞在内,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相互作用影响着细胞的生存、生长和功能等.

  • 早期肝癌边缘小胆管反应缺失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勤;马喆;辛琪;刘贵秋;刘冰冰;高英堂;张传山;杜智

    目的 探讨结节边缘小胆管反应(DR)缺失在鉴别具有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的小肝癌中的作用.方法 对20份早期肝癌(直径≤3cm)、26份进展期肝癌(直径>3cm)、20份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HGDNs)、26份低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LGDNs)及20份因肝硬化脾大行肝活组织检查的肝硬化组织(约1cm×1cm)分别进行细胞角蛋白(CK)7和CK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两种蛋白在不同肝细胞性结节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半定量分析.收集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配对x2检验及Fisher’s直接概率法检验;抗体与临床资料间的相关性用Parson相关分析;评判DR的诊断价值用Z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的比较用Logrank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对112例患者随访41.59(3~ 90)个月.CK7及CK19在DR的肝胆管细胞胞质中阳性,此外在小叶间胆管及少部分肝细胞中也阳性.DR分布于肝细胞性结节周围,DR缺失或减少可以显示不明显的微浸润.DR/CK7和DR/CK19在LGDNs和肝硬化组织中DR均表现为强阳性,DR在大部分HGDNs中阳性表达,而在大部分早期肝癌及进展期肝癌中缺失.统计学分析显示:DR/CK19在早期肝癌中的缺失率高于HGDNs、LGDNs及肝硬化组(校正x2值分别为9.10,16.83,12.10,P值均<0.01);DR/CK7的缺失率在早期肝癌中低于进展期肝癌(校正x2=5.17,P< 0.05),明显高于LGDNs及肝硬化组(校正x2值分别为8.05,10.24,P值均<0.01).DR/CK7与DR/CK19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很接近(Z=0.09,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R/CK7、DR/CK19与无瘤生存时间呈正相关(r=0.541,0.552,P值均<0.01),与早期复发时间(r值分别为-0.387,-0.413,P值均<0.01)及病死率(r值分别为-0.446,-0.507,P值均< 0.01)呈负相关.生存分析显示,DR的缺失可提示完全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明显降低(P<0.01),发生早期复发的概率明显升高(P< 0.01).结论 DR/CK7、DR/CK19的缺失均可以显示早期肝癌的微浸润,因此可以用于鉴别早期肝癌与HGDNs;DR的缺失还提示预后不良.

  • 特发性成人肝内胆管缺失症1例

    作者:杨佳立;李艳;杨婧;尤丽英;杨晋辉

    一、病例资料患者男性,17岁,因“反复皮肤巩膜黄染3年伴皮肤癌痒半年”于2012年5月入本院,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纳差、乏力、发热及牙龈出血,小便色深,量正常,大便正常,在当地医院住院,予保肝及血浆置换后黄疸无明显减轻,出院后自服中药治疗,自述黄疸时有减轻.半年前伴皮肤瘙痒,现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既往体健,无肝炎病史.无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无烟酒嗜好.

  • 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停药复发患者出现HBsAg血清学转换1例

    作者:周平;李晓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0岁,理发师,体检发现HBV感染10余年,肝功能间断异常2年余,伴乏力、纳差10余天,于2008年5月27日来我院就诊.有乙型肝炎家族史.患者一般情况尚可,皮肤巩膜无黄染,无明显阳性病理体征.2008年5月27日肝功能:ALT为185 U/L,AST为86U/L,总胆红素(YBil)为15.3 μ mol/L;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腹部B型超声正常.

  • 酸性鞘磷脂酶在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王密;曹芹芳;刘萍;陆小丹;张淑娟;唐望先;吴翠环

    目的 探讨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大鼠组织中酸性鞘磷脂酶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乙醇灌胃加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26只Wistar大鼠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20只.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Real-time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肝组织中酸性鞘磷脂酶的表达.用SPSS软件分析,组间均数比较用Student-t检验 结果 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中酸性鞘磷脂酶的mRNA(1.1±0.6比2.2±1.9)和蛋白质(1.00±0.36比1.80±1.26)水平均比正常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酸性鞘磷脂酶在酒精性肝纤维化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

  • 血管紧张素(1-7)对胆管结扎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窦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作者:宁佐伟;张文雍;李洋;蔡双明;张莉莉;李旭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1-7) (Ang(1-7))对胆管结扎所致肝纤维化大鼠肝窦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相应的分子机制. 方法 将18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胆总管结扎(BDL)组和Ang (1-7)治疗组.假手术组:行开腹术再关腹,在腹腔埋注射泵,以25μ g·kg-1.h1的速度持续注射等渗盐水;BDL组:开腹结扎胆总管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同时在腹腔埋注射泵,以25 μg· kg1.h-1的速度持续注射等渗盐水;Ang(1 7)治疗组:BDL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同时在腹腔埋注射泵,以25μg.kg11.h-1的速度持续注射Ang(1-7).4周后宰杀动物,取肝组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进行肝纤维化评分;Masson胶原染色,测定胶原的表达;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Wetern blot),组织免疫荧光检测血管生成的标志: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根据资料不同采用One-way ANOVA检验、LSD法、Welch法、Dunnett’sT3法、t检验或相关性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在BDL组中,与SHAM组相比,肝纤维化评分(4.83±0.75对比0.00±0.00,p=0.000)、胶原面积(87.27±5.33对比0.98±0.11,P=0.00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WF的表达(灰度值3.11±0.3对比1.00±0.07,p=0.000)、VEGFA的表达(灰度值8.38±1.64对比1.00±0.08,P=0.003)、CD31的表达(灰度值3.05±0.44对比1.00±0.12,P=0.000),Western blot检测vWF的表达(灰度值0.380±0.008对比0.270±0.007,P=0.000)、VEGFA的表达(灰度值0.270±0.005对比0.120±0.002,P=0.007)、CD31的表达(灰度值0.350±0.008对比0.060±0.004,P=0.000)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免疫荧光检测BDL组肝组织vVWF、VEGFA、CD31阳性表达细胞较SHAM组明显增多.与BDL组相比,Ang(1-7)治疗组中肝纤维化评分(2.50±0.55对比4.83±0.75,P=0.000)、胶原面积(24.46±3.45对比87.27±5.33,P=0.00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WF的表达(灰度值1.60±0.06对比3.11±0.30,P=0.000)、VEGFA的表达(灰度值4.68±0.58对比8.38±1.64,P=0.037)、CD31的表达(灰度值1.42±0.12对比3.05±0.44,P=0.009),Westem blot检测vWF的表达(灰度值0.190±0.007对比0.380±0.008,P=0.000)、VEGFA的表达(灰度值0.120±0.006对比0.270±0.005,P=0.000)、CD31的表达(灰度值0.130±0.006对比0.350±0.008,P=0.000)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免疫荧光检测Ang(1-7)治疗组vWF、VEGFA、CD31阳性表达的细胞较BDL组明显减少;各分组中VEGFA的表达与vWF表达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r=0.956,P=0.000).结论 Ang(1-7)可抑制BDL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肝窦血管生成.

  • 非诺贝特的抗小鼠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谢聪;李龙;许雅苹;朱月永;江家骥

    目的 观察过氧化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 α)配体非诺贝特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26只C57BL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6)、模型对照组(n=10)、非诺贝特治疗组(n=10).以CCl4腹腔注射制备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的同时,以非诺贝特进行干预治疗;以橄榄油腹腔注射作为空白对照组.小鼠均在第5周末处死,取其血清及肝脏组织.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中ALT、AST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纤维化血清标志物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含量的变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Real-tiime PCR技术测定肝脏中纤维化相关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 l)、Ⅰ型胶原,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PPAR-αmRNA表达量.另取肝组织作冰冻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检验.结果 5周后,非诺贝特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小鼠血清中ALT、HA、PⅢNP的含量有明显降低[(38.72±1.25) U/L对比(55.72±1.20)U/L,P<0.01; (152.9±13.06) μg/L对比(236.2±17.57) μg/L,P<0.01;(34.32±1.53)μg/L对比(41.66±1.89) μg/L,P<0.05];而小鼠肝组织中SOD水平明显升高[(101.1±5.32)U/mg对比(67.0±4.65)U/mg,P<0.01],MDA含量下降[(10.17±0.60) nmol/mg对比(14.67±0.93) nmol/mg,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非诺贝特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肝脏中PPARαmRNA表达上调(相对表达量为0.30±0.03对比0.18±0.03,P<0.01),而α-SMA、TGFβ 1、Ⅰ型胶原mRNA表达均下降(相对表达量为6.83±0.88对比11.57±1.31,P< 0.05;67.83±4.65对比112.30±4.81,P<0.01 ; 164.0±14.74对比232.5±12.37,P<0.01);同时非诺贝特治疗组肝组织中TNFα、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也减少(17.43±2.32对比37.83±4.69,P< 0.01 ; 4.0±0.49对比5.62±0.54,P<0.05).病理切片显示非诺贝特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有明显改善,天狼猩红染色肝纤维半定量评分为3.4±0.3对比9.6±0.8,P<0.01;同时肝组织中HYP含量分别为(0.41±0.5)mg/g对比(0.67±0.8) mg/g,P< 0.01.结论 非诺贝特可抑制CCI4诱导的C57BL小鼠肝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肝脏中PPARα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升高SOD发挥抗氧化作用有关.

中华肝脏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