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肝脏病

中华肝脏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 중화간장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3418
  • 国内刊号: 50-11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5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任红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献血员的筛查

    作者:邢文革;徐宏艺;马嵘;郑怀竞

    目的对国内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窗口期"感染的PCR筛查技术应用的调查.方法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全国12家血站,按统一标准采集上万份样品,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7 173份)和B组(7 477份),使用两种试剂按统一标准进行了本项调查研究,其中基因拷贝数≥103拷贝数/ml判为阳性.结果A组中阳性样本数为21,百分比为0.29%,B组中未检测到阳性样本数.结论血站有必要采用PCR技术筛查丙型肝炎病毒"窗口期"感染的献血者.但需规范采血样方法和评价适合血站筛查用的试剂.

  •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新民;王新;杨艳;赵琳;苗继延;丁杰;樊代明

    目的总结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MARS)治疗各类原因所致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经验.方法回顾并随访分析25例次MARS人工肝治疗的疗效.结果单次6 h MARS治疗显著降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618.51±200.68)mmol/L到(390.81±146.02)mmol/L,t=2.729,P<0.01]、间接胆红素[(490.03±163.39)mmo/L到(303.28±113.06)mmmo/L,f=2.516,P<0.01]和血氨[(152.44±82.62)mmol/ L到(84.80±13.30)mmol/L,f=2.174,P<0.05]水平;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70.55±32.39到93.63±14.20,t=1.728,P<0.05).肝功能酶谱、血清蛋白质、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和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变化.17例患者,治愈和好转13例,死亡4例,存活率76.5%.结论MARS人工肝是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

  • 暴发型病毒性肝炎小鼠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作者:宁琴;杨东亮;罗小平;郝连杰;Gary Levy

    有关病毒诱导暴发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存在两个障碍,一是尚无合适的细胞系进行人类肝炎病毒的体外培养,二是与人类暴发型肝衰竭临床综合症十分接近的较大实验动物不易获得.尽管如此,建立的两种病毒诱导的小型啮齿类动物模型为深入了解病毒诱导的暴发型肝衰竭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方法.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模型 小鼠
  • 肝血窦在其局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作者:龚建平;刘长安

    肝脏的各种生理功能如抗原的认别、病原体的清除、蛋白质的合成及代谢等均需免疫反应的参与,而肝脏的免疫功能受肝脏自身微环境的调节.1.肝血窦的组成、功能及其特征肝血窦由肝脏的毛细血管组成,其内衬托有肝非实质细胞,包括肝窦内皮细胞(LSEC)、库普弗细胞(KCs)、星形细胞、树突状细胞(DCs)及与肝脏相关的淋巴细胞,并通过Disse间隙与肝细胞相分隔,使肝细胞不能直接与血循环中的白细胞直接接触.

  • 核转录因子在肝星状细胞激活中的作用

    作者:赵进军;吕志平;张绪富

    肝纤维化的形成是多种类型细胞、氧化压力、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一系列复杂作用的结果[1].库普弗细胞和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两个重要的步骤[2].HSC可合成以I型为主的多种胶原,形成细胞外基质(ECM),破坏肝脏的固有结构,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 肝纤维化 NF-κB
  •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评价

    作者:叶胜龙

    一、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与介入治疗我国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已取得显著的进展,其中外科治疗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手术切除仍占主导地位.但手术切除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也有一定的限度,这是因为:(1)肝癌恶性程度高,极易发生早期播散和转移;(2)我国原发性肝癌多伴有严重肝硬化,往往存在肝功能失代偿;(3)相当部分的原发性肝癌为多中心发生.

    关键词: 肝细胞 介入研究
  • 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福全;俞洪林;黄绍坤

    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B,CHB)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中,我们对胸腺肽α 1联合拉米夫定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64例患者,男57例,女7例,年龄16~60岁,平均34.6岁,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

  • 肝细胞性肝癌中库普弗细胞的分布及意义

    作者:何煦;刘凯;赵连三;周思亮;刘丽;刘聪

    既往认为,库普弗细胞不存在于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现在认为,库普弗细胞也存在于高分化肝癌及早期肝癌….本实验应用组织芯片技术(专利号:ZL99241752、ZL99241767.8)研究了HCC中库普弗细胞的分布规律,探讨它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与肝组织纤维化及肝功能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孙樱;宣世英;辛永宁;吕维红;初蕾蕾;李宁;张健;张梅

    我们观察10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患者血清TGF β1水平的变化,并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肝功能进行比较,以探讨TGF β1与CHB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作为肝纤维化诊断的可靠性,为临床诊断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血清学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 肝病患者血清抗线粒体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卢建溪;邓练贤;李刚;姚春斓;姚集鲁

    自身免疫在不同肝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作为一种自身抗体,在不同肝病中的检出情况鲜有报道.我们用ELISA法检测了96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的AMA,以探讨不同肝病检出AMA的差异以及AMA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

  • IH764-3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及cAMP的影响

    作者:陈岳祥;李石;张兴荣;范列英;杨纯正;于宝玲

    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窦Disse腔内的一种间质细胞,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起核心作用.IH764-3是中国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从丹参中分离提取的一种有效单体(分子量为158)[1],我们观察它对体外培养的大鼠HSC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 肝病患者伴发的抑郁焦虑症状及其治疗

    作者:张晓荣;王阁;胡辂;王军;陈东风

    在HBV感染相关疾病中,众多患者存在心理障碍,特别是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临床医师在诊治躯体疾病同时,不可忽视躯体疾病阵发情绪障碍的识别和治疗.1.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综合性医院住院或门诊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患者焦虑抑郁评定量表(HAD)>7分者,性别不限,年龄>18岁,同时符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2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0分.

  • 严重创伤时GR和HSP70的变化及其与继发性肝损伤的关系

    作者:罗东林;周继红;刘宝华;黄显凯;刘大维;熊仁平;陈金萍

    我们用严重胸部撞击伤伴单侧股骨骨折模型,观察了伤后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的变化以及它们与继发性肝损伤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动物模型:雄性健康Wistar大鼠,128只,体重(250±30)g,实验前禁食,自由饮水.

  • 重型肝炎患者血清对鼠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李智伟;刘沛;窦晓光

    我们测定重型肝炎肝性脑病患者血清中中分子物质(middle molecUlarsubstances,MMS)的变化来探讨MMS在重型肝炎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我院传染科重型肝炎伴Ⅱ度以上肝性脑病患者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8例,慢性肝炎8例,正常对照组8例系健康献血者.(2)方法:鼠脑ATP酶悬液制备参照文献[1].

  • 肝癌介入治疗的有关问题及处理

    作者:罗鹏飞;陈晓明;符力

    关键词: 肝癌介入治疗
  • 深度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

    作者:芮静安

    关键词: 冷冻治疗
  • 射频消融联合局部化疗治疗特殊部位肝脏肿瘤

    作者:田伏洲;陈涛

  • 拉米夫定治疗相关的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研究进展

    作者:崔儒涛;王宝恩;张福奎;尹珊珊

    拉米夫定治疗相关HBV变异多发生于活性强、包含第546~575位氨基酸的C区段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位点,亦涉及第501~545位氨基酸的B区段.YMDD位点是HBV逆转录酶的活性部分,属高度保守序列.

  •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王新;周新民;苗继延;樊代明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MARS)是一种新的人工肝脏支持系统.它不同于既往的血液透析、血浆置换和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对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及其并发症有显著疗效.国外自1993年研制出MARS到2000年临床应用已有400余例患者使用了此方法[1],2001年在我国亦开展了此项新技术治疗.结合我们研究所25例次MARS治疗的经验,就目前MARS在临床应用的进展作一综述.

  • 肝干细胞与肝病

    作者:王宇明;陈耀凯

    在较长时间内,有关肝干细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方面,但近年研究表明它与肝脏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并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现将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安等.一、肝干细胞基础研究进展目前认为,肝再生通常通过处于增殖静止期的分化肝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完成.

    关键词: 肝疾病 肝干细胞
  • 氧化苦参碱防治半乳糖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文卓;曾民德;范竹萍;茅益民;宋育林;贾一韬;陆伦根;陈成伟;彭延申;朱红音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预防及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半乳糖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OM(90 mg/kg)干预前后血及肝组织生物化学、羟脯氨酸含量、TGF β 1 mRNA表达水平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OM干预组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μ g/mg)较模型组显著F降(预防观察组为0.50±0.11和0.99±0.14,f=8 366,P<0.01;治疗观察组为0.44±0.04和0.70±0.06,t=9.839,P<0.01);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血清ALT、AST亦显著下降(P<0.01);病理组织学显示干预组较模型组I、Ⅲ型胶原沉积减少,纤维间隔纤细,数量减少;干预组肝组织匀浆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NU/mg)较模型组升高(预防观察组为149.81±1 5.28和95.22±16.33,t=7.309,P<0.01;治疗观察组为1 57.68±19.54和119.88±14.94,t=4.348,P<0.01),而丙二醛(nmol/mg)低于模型组(预防观察组为2.06±0.17和4 57±0.37,f=17.529,P<0.01;治疗观察组为1.76±0 24和3 10±0.17,f=12.697,P<0.01);RT-PCR显示干预组TGF β 1 mRNA表达水平降低(预防观察组为0.21±0.01和0.50±0.01,f=48.665,P<0.01;治疗观察组为0.1 8±0.02和0.38±0.01,f=22.464,P<0.01).结论氧化苦参碱对半乳糖胺诱导的肝纤维化有预防及治疗作用,其部分机制为通过抗脂质过氧化而保护肝细胞、抑制纤维生成等.

  • 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定量与裸鼠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

    作者:吴晓凤;林芷英;樊嘉;陆继珍;王鲁;汤钊猷

    目的研究外周血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 mRNA)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裸鼠肝内原位接种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LCI-D20肿瘤组织,接种后第10天切除移植瘤,切除后第2天用不同剂量十扰素α-1b(IFN α-1b)治疗,治疗35 d后取外周血1 ml,用TaqMan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AFP mRNA水平,同时观察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结果对照组裸鼠术后肝内复发率和肺转移率均为100%(12/12),外周血AFP mRNA阳性率为100%.小剂量IFN α-1b治疗组肝内复发率62.5%(5/8),复发瘤体积小于对照组(25 mm3±2 mm3对1 143 mm3±3 mm3,t=9.27,P<0.01),无肺转移,外周血AFP nRNA阳性率为87 5%(7/8),水平低于对照组[(85±6)cpies/μg对(955±2)copies/μg,t=4.33,P<0.01).大剂量IFN α-1b治疗组肝内复发率为12.5%(1/8),体积仪0.5 mm3,无肺转移,外周血AFP mRNA均刚性(x2=11.67,P<0.01).结论外周血AFP mRNA可作反映肝癌复发转移的敏感指标,TaqMan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循环血肝癌细胞灵敏、简便、精确度高.

  • 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作者:陈耀凯;王宇明;李俊刚;郎松

    目的建立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并观察2-乙酰氨基芴(2-acetaminofluorene,AAF)剂量与模型动物肝卵圆细胞增殖程度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体重150g左右的雄性Wistar大鼠,通过胃管灌喂AAF,每日1次,连续4 d,第5日行三分之二肝切除(手术当日不灌喂AAF),第6日继续灌喂,连续1周.AAF剂量分别按2.5、5、10、15、20 mg/kg给予,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喂.各组手术后每隔2~3 d分别取3只大鼠肝组织作常规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内未见到肝卵圆细胞,2.5 mg/kg剂量组及5 mg/kg剂量组仪见少量肝卵圆细胞增生,而10、1 5、20 mg/kg三个剂量组肝组织内均见明显的肝卵圆细胞增殖反应;肝卵圆细胞胞浆细胞角蛋白19(CK19)、OV6及波形蛋白染色均呈阳性,胞核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呈阳性.结论AAF剂量为10~20 mg/kg时可获得满意的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

  • 木犀草素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其胶原合成

    作者:赵稳兴;梁崇礼;陈忠民;庞荣清;赵彬;陈志龙

    目的研究术犀草素对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增殖及其胶原表达、合成的影响.方法从Wistar大鼠肝脏分离培养HSC,并用3H-TdR和3H-Pro同位素掺入实验、基因探针原位杂交等技术研究了木犀草素对HSC增殖、胶原基因表达合成的影响.结果当木犀草素的浓度分别达到10 μ n1ol/L和20 μmol/L时抑制HSC增殖(t=2.542,P<0.05)和胶原合成(t=3 650,P<0 01),基作用具有剂量依赖关系;25μmol/L木犀草素使I、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降低,其中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x 2=6.850,P<0 01).结论木犀草素在体外抑制HSC增殖和胶原表达合成,在体内可能会具有预防或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

  • 4,5,7-三羟基异黄酮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窦内皮细胞窗孔、增殖及合成一氧化氮的影响

    作者:刘小菁;黄明慧;成孃;肖文君;王一平

    目的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4,5,7-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对肝窦内皮细胞(sirnsoidalendothelial cel l,SEC)窗孔、增殖及合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方法用胶原酶原位灌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及CCl4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SEC并进行体外培养.采用扫描电镜技术、MTT法及硝酸还原酶法,分别观察genistein对SEC细胞窗孔、增殖及合成NO的影响.结果 Genistein对肝纤维化各级SEC的窗孔数目及大小均无明显的影响.经不同浓度的genistein作用24 h后,肝纤维化各级大鼠SEC的生长均受抑制,以100μ mol/L浓度的genistem对肝纤维化I级大鼠SEC的作用为明显[细胞增殖率为-(1 5.38±6.26)%VS(4.91±2.16)%,f=13.7,P<0.05].100μmol/L浓度的genistein作用24 h,可明显促进肝纤维化I级大鼠SEC NO的合成[NO合成为(25.4±3.8)μmol/L vs(16.6±3.3)μmol/L,t=6.79,P<0.051;但对肝纤维化Ⅱ级、Ⅲ级大鼠SEC的NO合成的影响却不明显.结论体外实验中genistein可以抑制肝纤维化I级SEC增殖,促进SEC细胞NO的合成;对肝纤维化SEC细胞的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实验性酒精性肝病时脂多糖结合蛋白和脂多糖受体CD14的表达

    作者:左国庆;何松;刘长安;龚建平

    目的观察大鼠酒精性肝病时脂多糖结合蛋白(lipo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和脂多糖受体CD14的表达及其在酒精性肝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Wistar大鼠分为乙醇喂养组和葡萄糖喂养对照组,分剐在饮水中加入乙醇(剂量5-12 g@kg-1@d-1)和相同量的葡萄糖.两组大鼠分别于4周和8周测定其血浆中内毒揪素(LPS)浓度及血清中ALT变化,同时用RT-PCR测定肝组织中LBP和CD14 mRNA的表达,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肝脏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乙醇喂养组4周和8周时大鼠血浆LPS浓度分别为(129±21)pg/ml和(187±35)Pg/m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9)pg/ml和(53±11)pg/ml(f值分别为11.2和11.6,P<0.05);乙醇组大鼠血清ALT浓度为(112±15)U/L和(147±22)U/L,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12)U/L和(33±9)U/L(t值分别为5.9和20.6,P<0.05).乙醇组大鼠肝组织中LBP和CD14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肝组织发生显著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及细胞坏死.对照组肝组织中LBP和CD14mRNA无明显表达,其病理变化也不明显.结论乙醇能诱导大鼠血中LPS浓度升高和肝缝织中LBP与CD14 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增高的LBP和CD14 mRNA能增加肝脏对LPS的敏感性,可能造成肝脏损害.

  • 树突状细胞负载甲胎蛋白、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肽后的免疫应答

    作者:郭建巍;蔡美英;魏大鹏;秦力维;黄健;王霞

    目的用负载hAFP 218-226位LLNQHACAV九肽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诱导自身淋巴细胞,使之活化为肝细胞癌(HCC)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并特异性杀伤HCC细胞.方法在体外用GM-CSF和IL-4诱导HLA-A2+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使其分化为高纯度DC.用负载hAFP 218-226位LLNQHACAV九肽的DC诱导自身淋巴细胞,使之成为HCC特异性CTL.结果诱导的DC分泌较高水平的IL-12(17.6-21.5 pg/m1),其中以第7天为高(21.5 pg/m1),经DC和DC负载AFP表位肽后活化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水平均比在IL-2条件下培养的未活化淋巴细胞高,L929细胞死亡百分率分别为80 6%和11.6%;经DC和DC负载AFP表位肽后活化的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2水平分别为20.5 pg/ml和46.9 pg/ml,经DC活化后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大于3.活化后的淋巴细胞不但特异性杀伤HLA-A2+的HCC细胞HepG2和负载AFP表位肽的T2细胞,而且还不同程度杀伤HLA-A3+HCC细胞Alexander和其它表型HCC细胞,对NK细胞敏感的靶细胞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也有较强的杀伤作用.结论负载hAFPHLA-A2限制性CTL九肽的DC对表达AFP HCC的研究和治疗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复方861对HSC-T6细胞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阴赪宏;马红;王爱民;马雪梅;贾继东;王宝恩

    目的观察复方86l对HSC-T6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复方861 0 25、0.5、1.0 mg/ml等浓度作用于HSC-T6细胞48 h,以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其对HSC-T6细胞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复方861 0.25、0.5、1.0 mg/ml等不同浓度作用后,HSC-T6细胞基因表达水平依次为2.50±0.71、0.50±0.01、0.11±0.03,与空白对照组(3.78±0.67)比较,可明显抑制TIMP1基因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复方861抑制HSC-T6细胞TIMP1基因表达水平,从而促进胶原降解,可能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

  • 甘氨酸在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对肝组织CD14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近春;韩德五;许瑞龄;赵元昌

    目的观察甘氨酸在肝硬化形成过程中对肝组织表达CDi4基因和CDi4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建立肝硬化动物模型的同时,实验组分别用甘氨酸液(1 g/d)给大鼠灌胃,或用含5%甘氨酸食物喂养大鼠,并于实验的2周末、4周末和8周末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1ot法检测大鼠肝组织CD14mRNA和CDi4蛋白的表达.结果在用含甘氨酸食物喂养的脂肪肝和肝硬化大鼠中,其肝组织CD14 mRNA及CD14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大鼠明显减弱,其中用含甘氨酸食物喂养8周末的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的CD14 mRNA及CD14蛋白表达弱.结论甘氨酸可下调肝组织CD14基因和CD14蛋白的表达.

  • 高温碘油热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

    作者:李常青;徐道振;许东海;李秀兰;张伟;刘悦德

    目的探讨高温碘油血管栓塞及热杀伤作用对原发性肝痛的疗效.方法将1 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热碘油栓塞组63例,化疗栓塞组68例.采用Seldinger方法,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肿瘤供血动脉:(1)用110℃稀释热碘油脉冲式热栓塞;(2)用碘油化疗药物乳剂栓塞.结果热栓塞组肿瘤缩小率和甲胎蛋白(AFP)复常率高于化疗栓塞组,而且术后临床不良反应轻,肝功能损害不明显,生存期较长.结论高温稀释碘油流动性增加,对肿瘤滋养血管栓塞更为彻底,比热提高,对肿瘤细胞热杀伤作用增强.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好,不良反应轻,适应证广.

  • 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外放射治疗大肝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郭伟剑;于尔辛;易成;吴万垠;林均华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结合外放射治疗大肝癌的远期效果并分析预后因素.方法以TACE结合外放射治疗107例大肝癌患者(肝肿瘤大径5~18 cm).观察近期效果与生存率,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48.6%的病例获得肿瘤缓解,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9.4%、28.4%、15.8%.肿瘤数目、放疗剂量为独立的预后因素.单发肿瘤者的累积生存率(1、3、5年分别为75.8%、43.9%、26.8%)明显高于肝内肿瘤多发者(1、3年分别为313%、5.0%,P=0.000 5).放疗剂量40Gy以上者的生存率(1、3、5年分别为95.8%、74.7%、37.4%)明显高于剂量20~40Gy者(分别为60.9%、20.7%、10.3%)与剂量低于20Gy者(分别为26.7%、7 1%、7.1%=0.000 1).结论TACE结合外放射为治疗不能切除大肝癌的有效方法.肿瘤数目为影响预后的重要的临床因素.在肝脏可耐受的范围内给予高剂量的放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肝癌化疗栓塞术后残癌组织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研究

    作者:邵国良;王建华;周康荣;颜志平

    目的研究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残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变化.方法对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的MVD和肿瘤细胞VEGF、BFGF的表达.40例患者中20例术前接受1~7次不等的TACE治疗(TACE组),另20例为直接手术患者,术前未进行任何其它治疗(直接手术组).结果TACE组平均MVD为130.51±75.5,直接手术组为15235±58.8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t=-1.021,P=0341).VEGF平均染色强度TACE组为645.60±543.27,直接手术组为158.28±188.48,前者强于后者(t=281,P<0.001).BFGF阳性率TACE组和直接手术组分别为35%和40%,差别无显著性(x 2=0.1 07,P=0.744).结论TACE术后残癌组织具有丰富的肿瘤血供,残存肿瘤细胞VEGF表达增强,可能在TACE术后肿瘤血供的重建中起重要作用.

中华肝脏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