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消化系统疾病 >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肝脏病

中华肝脏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logy 중화간장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3418
  • 国内刊号: 50-111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5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任红
  • 类 别: 消化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肝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温韬;钱海利;谢立;贺立香;黄德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并与肿瘤生长转移关系密切.拟测定原发性肝癌患者血中VEGF、ET-1和NO的水平变化,探讨它们的调节作用.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赵彩彦;姜玲玲;李建梅;梁保丽;李丽

    脂肪性肝病(FL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实验性脂肪性肝病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旨在探讨PPARγ在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肝功能损伤的动态变化

    作者:段雪飞;刘庄;赫嵘;罗凌;张耀南

    对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动态变化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进行了临床观察,并分析两者是否有相关性.

  • SYBR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鸭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

    作者:邹文;杨旭;杨立平;赖力英;雷建华;罗红雨;张永红

    采用SYBR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HLA-DRB1、DQ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姜小华;仲人前;方晓云;安峰;胡寅;孔宪涛

    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SSP-PCR)技术对HLAⅡ类HLA-DRB1*、DQB1*等位基因进行特异性个体扩增,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基因的多态性分布情况.

  • 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后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作者:邵杰;黄晓军;王豪;董剑强;魏来

    研究旨在报道4例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乙型肝炎复发的临床和肝组织病理情况,其中2例诊断为纤维淤胆性肝炎.总结HSCT患者乙型肝炎复发临床、病理、发病机制及自然史的特点.

  •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促进肝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作者:李东华;陈孝平;张万广;裘法祖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在肝癌的发生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癌细胞中普遍表达,与肝癌的生长和浸润有关.本研究通过建立表达HBx的肝癌动物模型,探讨HBx与肝癌组织VEGF表达的关系.

  • 酒精性肝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鲁晓岚;罗金燕;陶明;赵平;赵红利;张晓东;耿燕

    酒精性肝病(ALD)在我国的危害现在虽不如西方国家突出,但近几年发病率迅速上升,饮酒者中已达6.1%[1].但是并非所有饮酒者均发病,个体对酒精的敏感性存在很大差异[2],同时也受很多其他因素影响.对ALD的发生与酒精摄入的量、饮酒的行为习惯、种类及肥胖等关系的研究尚少.本研究依据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此进行了分析.

  • 抑制性削减杂交鉴别早期人胎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基因

    作者:汤勃;王宇明;刘俊;王方;张瑞

    乙型肝炎的宫内感染涉及乙型肝炎病毒(HBV)受体问题,其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胎肝细胞仍然是主要靶细胞.虽有多篇报道表明晚期(孕22~24周)胎肝细胞可在体外被HBV所感染,但目前鲜见涉及人类胎肝细胞HBV受体的研究报道.设想早期胎肝细胞由于分化程度较低,未能表达某些特定分子,因此缺乏对HBV的易感性;通过特定条件进行体外培养,在细胞分化过程中这些特定分子表达而获得易感性.鉴别出新表达的基因,从中可能发现HBV感染相关基因.此方法以HBV实际感染成功与否为标准,可分析并找到多种可能相关的基因.

  •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核因子-κB活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黄茂梁;吴桐春;龚国忠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核因子(NF)-κB的活性表达. 方法抽取急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以及正常对照者静脉血,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并提取核蛋白,地高辛标记NF-κB寡核苷酸探针,电泳迁移率变动法检测NF-κB活性. 结果电泳迁移率变动法结果经影像分析仪扫描所得平均吸光度(A)值为:正常对照组20.18±2.16,急性乙型肝炎组27.75±4.11,慢性乙型肝炎组13.90±3.20,慢性重型肝炎组8.02±2.65(F=26.112,P<0.01).组间两两比较, 正常对照组与慢性重型肝炎组、急性乙型肝炎组与慢性乙型肝炎组及慢性重型肝炎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14、0.009和0.003). 结论乙型肝炎患者PBL中NF-κB的活性表达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不同结局有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L中NF-κB活性降低,可能是患者淋巴细胞功能缺陷的重要原因.

  • pRevX-GFP DN突变体抑制HepG2 2.2.15细胞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宋家武;林菊生;孔心涓;梁扩寰

    目的建立pRevX-GFP及其作对照的表达野生X蛋白、绿色荧光蛋白的长期稳定表达细胞克隆,进一步研究以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作为治疗靶,运用DN突变体技术,进行抗HBV的稳定表达对抗HBV复制的作用. 方法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分别以逆转录病毒载体pRev TRE为载体,构建表达野生型HBV X蛋白,GFP蛋白和X与GFP融合的X-GFP融合蛋白的质粒,并分别导入乙型肝炎的转基因细胞株HepG2 2.2.15细胞(简称2.2.15细胞)中,并通过长期的潮霉素抗性选择,获得能稳定表达DN蛋白的2.2.15细胞克隆.应用dot blot检测细胞上清液及细胞中HBV DNA,Southern blot检测细胞内HBV复制中间体,以观察其表达对HBV病毒复制的影响. 结果所构建的pRevX-GFP突变体、pRev Xwt、pRev GFP质粒均能在2.2.15细胞株中稳定高效表达.pRevX-GFP高效表达后,能有效地抑制或阻断细胞内HBV核酸合成及其分泌入细胞上清液.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显示,pRevX-GFP组的平均每毫升HBV DNA浓度较2.2.15细胞组分别下降1.0~1.8lg值,对细胞内外dot blot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其灰度值仅为对照2.2.15细胞组的7.9%,Southern blot分析则发现,X基因DN突变体对HBV复制中间体rcDNA、ssDNA及dsDNA的形成有全面抑制作用. 结论 pRevX-GFP DN突变体具有显著抑制HBV复制作用.初步证实X基因是HBV治疗的一个新靶点.针对X基因的治疗,有望为HBV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 各型肝炎病毒单纯及重叠感染的研究

    作者:熊良仕;崔素芬;周京国;邢艳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甲~戊、庚型肝炎病毒(HAV~HEV、HGV)单纯感染及重叠感染情况. 方法采用EIA法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抗-HAV IgM、HBV标志物、抗-HCV IgM、抗-HDV IgM、抗-HEV IgM、抗-HGV IgM. 结果共检测21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HAV~HEV、HGV血清标志物,20例未检出(9.5%),190例患者检出标志物阳性(90.5%).HBV感染率89.5%(188/210,其中有34例为既往感染,占16.2%,现症感染154例,占73.3%);HAV感染率29.0%(61/210),HCV、HDV感染率均为8.1%(17/210)、HEV、HGV感染率依次为10.0%(21/210)、7.1%(15/210).各临床类型中单纯感染占61.4%(129/210),二重感染占32.4%(68/210),以HAV+HBV、HBV+HDV、HBV+HEV感染模式常见,三重感染占6.2%(13/210),以HAV+HBV+HDV感染模式常见;临床上以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重叠感染常见,急性肝炎少见. 结论病毒性肝炎中HBV感染常见,其次为HAV感染;单纯感染、二重感染多见,三重感染少见;重叠感染发生率随病情加重而增加.

  • 重型肝炎患者并发医院真菌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

    作者:张学海;张光海;满昌军;何方鸣

    目的了解重型肝炎(简称重肝)患者并发医院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 方法对1997年2月~2002年6月住院重肝并发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 结果 115例重肝并发真菌感染患者平均(37.2±21.5)岁;其中男49例,女66例.主要感染部位为腹腔(40.9%),呼吸道(26.9%),消化道(21.8%).感染菌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67.6%.其感染因素为使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白细胞减少、疾病严重程度、侵袭性诊疗操作.研究组与同期无真菌感染的重肝患者(对照组)比较:病死率分别为59.1%(68/115)和34.8%(40/115),两组治疗无效的病例(恶化和死亡病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6.0,P<0.001.多变量分析发现白细胞减少、感染播散和疾病严重程度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结论重肝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和影响预后的因素对其预防、诊断、治疗、改进预后和生存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人纤维介素基因的检测及其与临床转归关系的探讨

    作者:朱帆;宁琴;陈悦;陶新学;严伟明;习东;严福明;郝连杰;罗小平

    目的研究人纤维介素基因或纤维介素/hfgl2凝血酶原酶(简称hfgl2)在重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及非配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表现和肝功能的关系,探讨hfgl2检测对预测患者临床转归和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23例重型肝炎、13例慢性肝炎、14例肝硬化患者的肝组织和30例重型肝炎、10例慢性肝炎患者、10例健康对照者PBMC中的hfgl2表达.应用多媒体彩色图文分析系统对hfgl2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 23例重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21例可见hfgl2表达,而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均无hfgl2表达.肝组织中hfgl2表达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值呈正相关.30例重型肝炎患者中,28例外周血白细胞hfgl2高表达,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1例PBMC可检测到hfgl2,健康对照组未检测到hfgl2.PBMC中hfgl2表达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值呈正相关. 结论 Hfgl2的表达为重型肝炎所特有的现象,hfgl2的表达与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减少和阻断其表达有可能为防治重型肝炎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PBMC中hfgl2的检测可能有助于重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和临床转归的判断.

  • 部分肝切除后的肝损伤血清和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大鼠骨髓细胞表达甲胎蛋白和白蛋白

    作者:马军;段芳龄;颜伏归;李文晰;王晓;陈香宇;高天慧;朱武凌;王智卿

    目的检测大鼠骨髓中是否存在肝脏干细胞,并用肝损伤血清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刺激骨髓细胞向肝细胞转化. 方法 SD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分3组进行培养:(1)单纯培养基对照组;(2)肝损伤血清组(15%, 血清来自于2-AAF+75%肝切除大鼠);(3)HGF(20ng/ml)组.用甲胎蛋白(AFP)和白蛋白作为细胞标志, 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巢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大鼠肝损伤血清和HGF对骨髓细胞转化的促进作用. 结果肝损伤血清组和HGF组培养后10d和20d AFP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染色阳性; RT-PCR AFP mRNA阳性, 新鲜骨髓细胞和单纯IMDM/F12培养基组AFP蛋白和mRNA均阴性.新鲜骨髓细胞存在白蛋白mRNA表达, 在肝损伤血清组和HGF组培养后10d和20d, 白蛋白mRNA表达增强. 结论大鼠肝损伤血清和HGF可促使体外培养骨髓细胞表达AFP mRNA和AFP.骨髓中可能存在骨髓源性肝干细胞,并微弱表达白蛋白mRNA; 肝损伤血清和HGF可以促进骨髓细胞表达白蛋白mRNA.

  • 生长因子及细胞外基质对肝前体细胞体外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作者:秦爱兰;周霞秋;俞红;谢青;张(韦华);郭清

    目的明确多种生长因子对胚胎肝脏前体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的影响. 方法用胶原酶从胎龄14.5d SD大鼠胚胎肝脏分离单个细胞,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生长因子对胎肝细胞体外增殖的促进作用,并观察生长因子及细胞外基质成分对胎肝干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双标记及G-6-P酶活性测定以检测肝前体细胞表面标记的表达及向成熟肝细胞的分化能力. 结果肝前体细胞在体外培养时显示克隆样生长的特性.促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皮生长因子(EGF)能促进肝前体细胞的增殖,使DNA合成加速,并促进干细胞集落的形成及角蛋白19、白蛋白、G-6-P的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α对肝前体细胞的促增殖作用较弱.转化生长因子β对肝前体细胞的增殖起到抑制作用.细胞基质成分Ⅰ型胶原、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能促进肝干细胞集落的形成,而纤维连接蛋白的作用较弱.肝干细胞单克隆增殖需要生长因子及细胞外基质的共同参与,加入新鲜分离胎肝细胞培养液上清液时单细胞增殖较快,于第5天即形成细胞集落. 结论 HGF、EGF对肝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起重要作用,细胞外基质成分亦参与了其增殖分化过程.肝干细胞单克隆培养除需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外,可能亦有某些造血细胞、间质细胞分泌的因子参与其增殖分化的调控.

  •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其奎;陈海英;王连源;曾志勇;周晓东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 方法 2型糖尿病伴脂肪肝患者163例,2型糖尿病非脂肪肝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相关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比较两组临床和肝功能等指标. 结果 2型糖尿病脂肪肝组,肥胖和高脂血症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体重指数优势比(OR)为4.392与2型糖尿病脂肪肝呈正相关,胰岛素敏感性指数OR为0.000、规则使用胰岛素治疗OR为0.058与2型糖尿病脂肪肝呈负相关.2型糖尿病脂肪肝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ALT<1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的异常率分别为16.0%、25.2%、52.8%和31.9%,对照组分别为3.2%、6.4%、36.5%和11.1%,χ2值分别为6.833、10.075、4.807和10.181,P值均<0.05. 结论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脂肪肝患者易发生血脂紊乱和肝功能损害.

  • 乙醇预处理诱导增强肝脏对缺血再灌流的耐受性

    作者:冯晓彬;郑树国;李昆;朱瑾;董家鸿

    目的探讨胃饲乙醇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流损伤的影响,确定适当预处理方案,并作初步评价. 方法雄性成年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6组,胃饲乙醇浓度40%,A组8g/kg、B组7g/kg、C组6g/kg、D组5g/kg、E组4g/kg、正常组0g/kg;以中毒症状及肝组织病理为指标,判定大鼠急性乙醇胃饲中毒剂量;选定剂量范围继续本实验.大鼠7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胃饲乙醇组、缺血组(IR)、胃饲乙醇预处理组(EP);采用尾叶转流下的肝缺血模型,于再灌流3、6、12、24h留取标本;采用正交设计,以乙醇浓度、剂量、胃饲时机为因素,分设3个水平,大鼠54只,肝缺血90min,于再灌流24h采样检测. 结果急性胃饲乙醇≤5g/kg预处理后,动物中毒症状轻,无死亡;乙醇预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肝脏90min的缺血再灌流损伤;在A1B1C3预处理模式下,即40%乙醇5g/kg胃饲后24h行肝缺血手术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强. 结论适当剂量的乙醇胃饲预处理是一种安全的预处理措施,有望成为增强肝脏对缺血再灌流损伤耐受性的一种较好的预处理方式.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酒精性肝病形成中的表达

    作者:陈韶华;虞朝辉;厉有名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酒精性肝病的关系. 方法采用酒精灌胃法建立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HIF1-α mRNA和蛋白水平. 结果 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HIF1-α mRNA表达阳性率为62.5%(5/8),对照组为16.7% (2/12),χ2=3.94,P<0.05.两组大鼠肝脏HIF1-α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分别为3.13±0.83和0.83±1.2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4.88,P<0.01. 结论 HIF1-α在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的表达明显增高,缺氧是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 SEN病毒:一种新近发现的肝炎病毒?

    作者:梁之祥;张素平;杨军;王颖

    1999年Primi等在1例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静脉毒瘾者血清中分离出一种新的可能导致急、慢性肝炎的单链DNA病毒,并以该患者姓名的首位字母暂时命名为SEN病毒(senvirus,SENV).现就其分子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及其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关键词: 肝炎病毒 SEN病毒
  • SMMC-7721肝癌细胞系中p53与乙型肝炎病毒相互作用的研究

    作者:曲建慧;朱明华;林静;倪灿荣;李芳梅;祝峙;于观贞

    目的进一步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与p53的作用关系,以便更深入地了解HBV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的影响. 方法选用SMMC-7721肝癌细胞系(表达野生型p53,HBV阴性)为靶细胞,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CMVp53单独或者与野生型HBV质粒(pCMVHBVa)、变异型HBV质粒(pCMVHBVb)共转染细胞,用annexin V-FITC标记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各组分别共转染报告基因:PG13-CAT、含有p21基因启动子的p21-LUC,通过CAT酶以及荧光素酶的检测,观察p53活性情况以及对p21启动子的活化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转染组p53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单独的pCMVp53质粒转染SMMC-7721细胞系能够促进p21报告基因的表达,细胞凋亡率升高;HBVa质粒与pCMVp53共同转染可使细胞中p53蛋白表达水平、p53对报告基因PG13-CAT的活化作用以及对p21基因启动子的激活作用增强,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生长受到抑制,而与pCMVHBVb共转染时则不能. 结论 HBV在细胞内的复制可能通过使p53蛋白半衰期延长,及p53蛋白的表达及作用增强,促进p53下游基因p21的转录,导致细胞凋亡率增强,细胞生长受到抑制;p53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对HBV的复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肥胖相关肝病的常见生物化学改变

    作者:高春芳

    研究表明, 60%~90%的病理性肥胖患者出现肝脏组织学的异常改变,其中1/3的患者有50%以上的肝细胞出现脂肪性改变.有研究者预计肥胖以及糖尿病、脂质紊乱、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将是今后几十年里导致肝脏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

  • 肥胖与肝纤维化

    作者:曾民德;陆伦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和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肥胖症的发生率正在逐步增高,其不仅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石症、痛风、猝死的诱因,而且与肝脏相关疾病如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密切相关.早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将肥胖症列为仅次于吸烟和艾滋病的第三大慢性杀手.肥胖者发生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脂肪肝的危险性分别是普通人群的3倍、2~3倍和7倍.

  • 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及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变化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武希润;吕敏和;王琦;师水生;郭文栋

    目的测定肝纤维化不同分级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蛋白表达及血浆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变化,以探讨其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方法慢性肝病患者37例,依据肝组织HE、VG染色分为0~4级,其中1级8例,2级9例,3级7例,4级13例.6例正常肝组织为正常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组织α-SMA、uPA、PAI-1蛋白表达变化.ELISA法测定血浆TGFβ1变化.检测血透明质酸. 结果肝纤维化S1~4级肝组织α-SMA表达分别为(4.2±0.5)%、(5.5±0.7)%、(7.9±0.5)%、(9.7±0.7)%,uPA分别为(4.0±0.5)%、(4.8±0.5)%、(5.0±0.5)%、(4.8±0.4)%,PAI-1分别为(4.7±0.4)%、(7.0±0.4)%、(8.9±0.3)%、(11.9±0.3)%,且随肝纤维化分级增加血浆TGFβ1水平也逐渐增加.在肝纤维化S3、S4级,α-SMA、PAI-1蛋白表达以及血浆TGFβ1水平增加尤为明显,而uPA仅轻微增加,表现为uPA相对不足. 结论肝组织α-SMA、uPA、PAI-1蛋白表达以及血浆TGFβ1变化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抑制TGFβ1的早期激活,抑制肝硬化晚期PAI-1过度表达,可能有助于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增加肝细胞外基质降解,从而有助于延缓肝硬化的发生发展.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英文版创刊

    作者:

  • 中华医学会新增两大医学期刊系列

    作者:

    关键词: 医学会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蛋白和细胞凋亡对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全俊;范学工;胡国龄;李宁;谭德明

    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区编码的HCV-C蛋白维持病毒外形,还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功能,是细胞免疫的主要识别位点,在HCV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上调被认为是肿瘤发生的一种机制,HCV引发肝细胞癌(HCC)是否与上调肝细胞端粒酶活性有关?本实验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部分阐明HCV导致HCC发生的机制.

  • 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类型及诊断策略

    作者:厉有名

    药物性肝损害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肝脏由于药物的毒性损害或对药物的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也称为药物性肝炎.在美国,药物性肝炎约占住院肝病患者的2%~5%,占成人肝病患者的10%.25%的暴发性肝衰竭是由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占整个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我国药物性肝炎所占的比例约占急性肝炎住院患者的10%.

    关键词: 肝疾病 诊断
  • 国产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少年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作者:陆玮伦;谢冬英;姚集鲁;姚光弼;崔振宇;张定凤;吴磊

    目的探讨国产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少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随机对105例12~16岁的CHB病毒感染者予以口服国产拉米夫定片剂100mg/d,共52周,基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异常者为第1组,基线ALT水平正常者为第2组.评价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HBV标志物、ALT变化,同时记录不良事件. 结果治疗52周时血清HBV DNA阴转率第1组为92.0%,第2组为76.1%;第1组在治疗12、24、52周时ALT复常率分别为59.0%、66.7%和76.0%;HBV DNA阴转伴ALT复常率分别为44.9%、64.1%与70.7%.治疗52周时,第1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转换率为23.9%,HBeAg血清转换并有HBV DNA阴转率为22.5%,第2组均为14.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中,仅有6例次可能与拉米夫定有关,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有HBV活动复制的CHB少年患者,用国产拉米夫定治疗52周安全有效,能迅速抑制HBV复制,并使大多数患者ALT正常化,部分患者发生HBeAg阴转或血清转换且有随基线ALT水平升高而增加的趋势.

  • 2004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作者: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组

    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多达3.6亿,我国占1.2亿.慢性感染者中约50%~75%有活跃的病毒复制和肝脏炎症改变,部分慢性肝炎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原发性肝癌,是主要的疾病死亡因素之一.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漫长,可持续30~50年,并且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

  • 关于MELD公式的认识

    作者:

    关键词:
中华肝脏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