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解放军医学杂志

解放军医学

解放军医学杂志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해방군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影响因子: 1.6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77-7402
  • 国内刊号: 11-105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解放军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胸腰椎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处理

    作者:王征;王岩;刘郑生;肖嵩华;张永刚;侯克东

    目的探讨胸腰椎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脊柱内固定术后迟发性伤口感染患者的治疗经过.术前行影像学检查,对于术内固定后时间小于9个月、植骨未融合的患者进行伤口清创、置管冲洗引流;对于植骨已获得融合的患者行内置物取出、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一期关闭切口.术中取标本常规细菌培养,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连续3次伤口引流液培养阴性且24h引流液少于50ml者,拔除伤口引流管.结果所有患者均获治愈.12例植骨未融合的患者行伤口清创,置管冲洗引流,其中8例患者获得治愈.9例植骨已融合的患者行内置物取出、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一期关闭切口,迟发性感染获得治愈;其中4例为清创后3~18个月再次发生迟发性感染,复查X线片,植骨均获融合.11例患者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结论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是一种严重并发症,伤口清创、置管冲洗引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为早期感染植骨融合赢得时间;内固定取出为非必要条件.

  • 连续波多普勒和心导管测压评价二尖瓣反流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对比研究

    作者:吴晓霞;智光;荆晶;徐勇;冷文修;孙琪

    目的连续波多普勒和心导管对比评价二尖瓣反流血流频谱,估测左心室dp/dtmax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105例二尖瓣反流患者,测量二尖瓣反流频谱加速支中的两点速度及两点时间差,以100mm/s的速度记录,用于估测左室dp/dtmax.其中40例患者进行了心导管左室造影检查,并同时记录左室dp/dtmax.结果40例患者多普勒频谱bp/dtmax与心导管dp/dtmax的相关系数为0.84(P<0.01),二者呈线性相关;105例患者频谱dp/dtmax与射血分数亦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81(P<0.01).41例射血分数小于50%的患者,多普勒频谱dp/dtmax为842±295mmHg/s,64例射血分数大于50%的患者,多普勒频谱dp/dtmax为1802±389mmHg/s.结论应用连续波多普勒二尖瓣反流速度频谱测量左室dp/dtmax的方法简便、实用,为判断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提供了无创、准确、可重复追踪测量的方法.

  • 前列腺结石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影响

    作者:王尉;胡卫列;杨槐;朱贤胜;邱晓拂

    目的探讨前列腺结石在难治性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患者的发生情况,及前列腺结石在难治性CAP临床影响.方法对104例难治性采用前列腺B超对结石作出诊断,以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评估CAP/CPPS患者症状情况.比较患者前列腺不伴发结石、伴发Ⅰ型结石与Ⅱ型结石间年龄、CPSI及前列腺体积的差别,分析伴有Ⅱ型结石的患者年龄、CPSI评分、前列腺体积及前列腺结石体积的关系.结果在104例难治性CAP患者中,前列腺结石的检出率为55.8%,Ⅱ型结石的检出率为31.7%.Ⅰ型结石患者的年龄(41.0±5.8岁)较无结石(32.1±5.7岁)及Ⅱ型结石(34.2±4.3岁)明显升高(P<0.001),而Ⅱ型结石患者的CPSI评分(22.2±7.0)较无结石(16.4±7.3)及Ⅰ型结石(18.0±6.0)明显升高(P=0.001).伴有Ⅱ型结石的难治性CAP患者的CPSI评分与结石体积呈显著相关性(r=0.39,P=0.025),结石体积与年龄及前列腺体积无明显联系(P=0.39及P=0.78).结论前列腺Ⅱ型结石与难治性CAP症状有关,结石体积与临床症状存在显著相关性.

  • 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肝毒性防治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科;石炳毅;钱叶勇;王晓雄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CsA)及普乐可复(FK506)等免疫抑制剂的肝毒性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分析346例肾移植患者术后90天内静脉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BILT)、直接胆红素(BILD)含量,判定患者肝功能状况;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及其效果,综合判定治疗措施的合理性.结果CsA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26.90%,术后两周ALT、AST和BILD明显升高(P<0.01),BILT升高(P<0.05);FK506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7.14%,ALT、AST、BILT和BILD略升高(P>0.05);骁悉(MMF)和布累迪宁(MRZ)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区别.18例转换FK506 1周后,ALT、AST、BILT和BILD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CsA肝毒性为肾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FK506肝毒性明显低于CsA;密切检测CsA浓度以及依据CsA浓度下限用药是预防肝毒性的关键;对于严重肝功能障碍患者,转换FK506是有效的治疗途径.

  • 外科治疗恶性结直肠间质瘤17例报告

    作者:曹志宇;蒲永东;宋晶莹;何建苗;杨波;董立国

    目的探讨恶性结直肠间质瘤的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点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5年3月经手术治疗的17例恶性结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和病理检查结果,分析手术切除的效果以及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1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经病理证实为恶性,其中行左半结肠切除6例,右半结肠切除3例,直肠局部切除2例,腹会阴联合切除、腹壁造口术6例,中位生存时间52.0个月,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0.6%和47.1%.结论恶性GIST的后诊断需依靠病理切片,CD117和CD34是确诊有价值的依据.恶性结直肠间质瘤仍应以外科手术为主,原则上需行局部根治性切除.

  • 71例心脏黏液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作者:姜胜利;高长青;李伯君;肖苍松;吴扬

    目的研究心脏黏液瘤的临床特点,总结外科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2月~2005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1例原发性和复发性心脏黏液瘤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42例,年龄40.12±12岁(12~63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诊断,合并心脏病变术中一并纠治,切除的肿瘤组织常规行病理学检查.结果71例患者中左房黏液瘤66例(92.9%),右房黏液瘤3例(4.2%),右室黏液瘤1例(1.45%),左室黏液瘤1例(1.45%);3例患者(4.2%)黏液瘤为术后复发;6例患者(8.6%)有栓塞史.绝大多数左房黏液瘤的临床表现与二尖瓣狭窄类似,右房黏液瘤及右室黏液瘤患者出现右心功能不全症状,左室黏液瘤患者出现左室流出道狭窄症状并在主动脉瓣听诊区闻及收缩期喷射样杂音.合并冠状动脉病变2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2例,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3例,三尖瓣重度反流4例.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死亡1例,术后反复复发1例,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所有患者病理学检查均证实黏液瘤病变.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诊断心脏黏液瘤,一旦确诊,均应立即手术;心脏黏液瘤术后可复发,需长期随访.

  • 异丙酚靶控输注镇静时脑电双频指数和非线性参数变化分析

    作者:欧阳铭文;吴东宇;张宏

    目的分析异丙酚靶控输注(TCI)时意识消失-清醒时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和非线性参数关联维数(D2)、近似熵(ApEn),复杂度(Cx)的变化.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肢手术患者20例,血药浓度(Cp)为目标TCI,0.3~0.5μg/ml浓度梯度上下调整Cp予术中镇静,直至患者意识消失,每个预期浓度维持12min,记录患者意识清醒-消失时的脑电BIS值和非线性参数.结果意识消失-清醒时,BIS值分别为67.3±7.9,80.2士6.2;D2值分别为3.01±0.16,3.45±0.18;ApEn值分别为0.71±0.06,0.84±0.05;Cx值分别为0.44±0.05,0.55±0.05.在意识消失时的脑电确定性阈值(定义为100%特异度)BIS为51(灵敏度3.8%),D2为2.90(灵敏度30.3%),ApEn为0.69(灵敏度42.3%),Cx为0.41(灵敏度25.5%).结论BIS、D2、ApEn及Cx均可反映异丙酚镇静时意识消失-清醒的变化,提示四个值中ApEn是区分意识清醒-消失的佳指标.

  • 乳腺疾病的病种构成和峰值年龄比较分析

    作者:史凤毅;叶海军;柴薇;刘迎杰

    目的探讨乳腺疾病病理资料中病种构成、发生率和年龄分布的结构特征.方法统计分析东北地区14所医院病理档案资料,0~69岁的患者按每10岁为一个年龄组,>70岁者为一个年龄组,按SPSS 10.0软件的要求建立数据库,分别统计乳腺疾病种类,计算发生率,绘制疾病年龄曲线,作不同类型医院同种疾病组成和年龄分布曲线比较分析.结果共46种乳腺疾病35 948例,常见疾病为纤维腺瘤、乳腺癌、腺病、男性乳腺发育、囊性增生病、副乳腺,分别占全部乳腺疾病的37.99%、21.49%、20.60%、4.54%、3.60%和2.80%,此6种乳腺疾病的患者数占全部46种乳腺病的91.02%.结论乳腺疾病的病例数与医院的规模呈正比;不同的疾病有各自的峰值年龄;各种疾病中肿瘤性疾病23 167例,占全部病例数的64.45%,其中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肿瘤分别占66.13%、0.13%和33.74%;良性肿瘤以纤维腺瘤多见,占89.14%,恶性肿瘤以乳腺癌多见,占98.82%,二者在各医院病理资料中的发生曲线几乎相同,均呈正态分布;不同地区相同类型的医院间,乳腺疾病发生的峰值年龄没有显著性差异;非肿瘤性疾病12 781例,占全部病例数的35.55%;各医院病理资料中关于乳腺腺病和囊性增生病的发生曲线极不规则,缺乏可比性,提示各医院掌握的诊断分类标准存在原则差异,有必要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 WNK4基因Ala589Ser多态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作用的探讨

    作者:孙志军;丁茜;李妍;吕晶玉;赵彦艳

    目的探讨WNK4基因Exon8 Ala589Ser多态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25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35例健康对照组人群血样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WNK4基因Exon8 Ala589Ser多态,结果经测序验证,同时检测所有人群的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进一步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临床生化指标及该多态与高血压的危险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与健康对照组WNK4基因Exon8 Ala589Ser多态基因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异常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WNK4基因Exon8 Ala589Ser多态T等位基因携带者高血压患病危险显著增高.结论WNK4基因Exon8 Ala589Ser多态与原发性高血压密切相关,T等位基因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过程.

    关键词: 高血压 WNK4基因 多态
  • 动态脉压对正常血压老年男性心脑血管危险的预测作用

    作者:孙志军;盖鲁粤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对血压正常的老年男性心脑血管危险的预测作用.方法对1995年5月~2001年9月858例血压正常的老年男性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其年龄为72.7±8.9(60~91)岁,观察期2.2±1.5(0.4~5.3)年,调查记录首次发生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结果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患者动态脉压高于未发生者(56.0±8.2mmHg vs 51.7±9.8mmHg,P<0.001).在动态脉压≤45mmHg、46~60mmHg和>60mmHg三组中,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事件数/100人年)依次增高,分别为3.7、5.8和9.1,Logrank单因素分析P值分别为0.000 9、0.000 2、0.000 0.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动态脉压对心脑血管事件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P<0.01).结论对血压正常的老年男性,动态脉压仍是独立的心脑血管危险预测因子.

  • 成批烧冲复合伤的组织管理和早期治疗

    作者:宋斌;王海林;孙建忠;张伟

    目的探讨成批烧冲复合伤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早期救治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一批16例特重烧伤复合冲击伤患者早期救治过程中的组织管理经验和临床资料.结果应急预案启动及时,伤员救治过程组织严密;全部伤员在早期抢救中顺利度过休克期,有10名伤员及时分流和转运,其中1名在救护车转运途中出现心跳呼吸骤停,予以成功复苏.结论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协调指导有利于迅速有效组织成批伤员救治的工作,专家组指导下各组负责的医疗制度有利于提高成批伤员救治的效率,正确认识烧冲复合伤的临床特点、早期有效的液体复苏、尽早封闭烧伤创面和防治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是治疗成批烧冲复合伤的有效方法.

  • 3种不同支气管动脉栓塞方法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比较

    作者:曹国文;邬书本;邓士杰;李树南;胡罗建;李山云

    目的探讨3种不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价值,观察不同的栓塞物质和栓塞方式对大咯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93例大咯血病例,26例行单纯明胶海绵栓塞,30例行夹心面包法栓塞,37例行四重夹心面包法栓塞.所有病例随访6~24个月.结果3组病例近期(6个月内)有效率:单纯明胶海绵栓塞92%(24/26),夹心面包法栓塞100%(30/30),四重夹心面包法栓塞100%(37/37);远期疗效(6~24个月)单纯明胶海绵栓塞和夹心面包法栓塞均有复发病例,四重夹心面包法栓塞无复发病例.结论四重夹心面包法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大咯血的一种简便、创伤小,且高效的治疗手段.

  • 12例原发性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临床病例分析

    作者:韩纲;毕文志;王岩;周勇刚;王继芳

    目的探讨原发性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临床、影像学、病理特点及术后疗效.方法对1973年5月~2004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2例原发性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的术前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术后病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同时对术后疗效进行追踪随访.结果术前患者不同程度地存在间歇性髋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有些患者可触及包块、肌萎缩.术前X线片4例患者未见明显大片钙化影,仅见关节囊影外移,CT检查可见关节腔积液,关节内散在游离体,股骨头有骨侵蚀现象.其余8例患者术前X线片可见明显钙化影.所有患者术后均得到病理证实,8例属MilgramⅡ期,4例属MilgramⅢ期.术后8例获随访,时间1~7年,其中2例复发.结论应结合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及术后病理对本病进行诊断,并以病理结果为主要依据.为减少术后复发,建议术前行CT或MRI检查;对术前X线片游离体已钙化显影的患者,术中有必要进行X线监测.

  • 不同剂量丙泊酚输注对喉返神经实时监控的影响

    作者:许笑彬;李军;刘永勤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丙泊酚输注对喉返神经实时监控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采用全静脉麻醉复合丙泊酚输注.分离甲状腺前诱导回自主呼吸,在丙泊酚输注剂量为3、6、9、12、15、18μg/(kg·min)时观察并记录血压、心率、喉返神经电刺激变化.结果输注不同剂量丙泊酚时,喉返神经肌电反应波形的振幅无明显差异.小剂量丙泊酚输注时患者的血压、心率与术前比较有所增加,输注剂量为15、18μg/(kg·min)时,血压与手术开始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静脉输注丙泊酚对喉返神经实时监控是可行的,全静脉麻醉复合中等剂量丙泊酚输注既不抑制喉返神经电活动,又能有效减轻心血管应激反应.

  • 直接吻合的膀胱小口径回肠输出道的可控性实验研究

    作者:林茂虎;赵珊;程流泉;秦万长

    目的对直接吻合(即不经隧道式包埋处理)的膀胱小口径回肠输出道的可控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实验用小型猪1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输出道长度分别为4、5、6、7、8cm,每个动物各形成两个相同长度的小口径回肠输出道并直接与原位膀胱吻合,不做隧道式包埋,随后将输出道斜置于腹直肌内,经皮造口.术后8周行尿流动力学、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查.结果尿流动力学及影像学检查显示5、6、7cm组的可控性输出道膀胱吻合口无狭窄,斜行于腹直肌内,无扭曲,结构稳定,插管顺利.膀胱平均容量400ml时的大尿道压为5.15~12.19kPa,大尿道闭合压为4.83~11.27kPa;可控性输出道的功能性尿道长度均大于2cm;3组间大尿道压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大尿道闭合压及功能性尿道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4cm组输出道均出现漏尿,8cm组则因输出道于腹直肌内断裂、缺血坏死致管腔封闭、严重纤维化并扭曲成角等原因而未达到可控性.结论适当长度的不经隧道包埋而直接与膀胱吻合的小口径回肠输出道在腹直肌的加强支持下可以获得满意的控尿能力.

  • A型肉毒毒素对大鼠胃动力作用的研究

    作者:刘文徽;刘庆森;韩辉;吴本俨;张书文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A)对大鼠胃动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BTA10U(小剂量)组、20U(中剂量)组、40U(大剂量)组.给药方法均为剖腹胃窦部肌层注射,观察12周,记录进食量及体重变化.12周末,测定胃半排空时间以评价BTA对胃动力的影响,再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胃窦部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表达.结果①中、大剂量组大鼠进食量及体重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小剂量组进食量及体重在短时间内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②12周末,小剂量组胃半排时间110.5±26.67min长于对照组86.83±22.98m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161.67±23.53min)和大剂量组(200.33±44.37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③AChE在胃窦部肌间神经丛表达的IOD值分别为:中剂量组(72.44±18.43)、大剂量组(68.38±10.60),显著低于对照组(98.05±16.5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A通过抑制胆碱能神经末梢Ach的释放,引起胃动力降低,胃排空减慢,致大鼠进食减少,体重减轻.

  • 兔肺动脉栓塞再灌注肺泡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的实验研究

    作者:袁雅冬;杨红申;崔炜;陈晔;吕侯强;王辉

    目的探讨兔肺动脉栓塞/再灌注损伤中的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机制.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36只,雌雄不拘,运用5F Berman球囊堵塞左下肺动脉,然后球囊放气,复制肺动脉栓塞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假手术组,肺栓塞1h组、肺栓塞2h组,肺栓塞2h再灌注1h组、肺栓塞2h再灌注2h组.实验结束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湿干比,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率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上皮细胞Bax、Bcl-2、Fas/FasL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兔肺动脉栓塞时肺组织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再灌注后1h、2h凋亡细胞继续增加,并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Bax、Fas及FasL蛋白表达在肺动脉栓塞缺血及再灌注后明显增加(P<0.01).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与肺组织湿干比、Bax、Fas、FasL蛋白表达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21,0.806,0.820,0.820;P<0.01),与Bcl-2、Bcl-2/Bax比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02,-0.829;P<0.01).结论肺动脉栓塞/再灌注中诱导肺组织细胞凋亡增加,肺组织细胞凋亡和Bax、Bcl-2,Fas、FasL系统活化可能参与了肺栓塞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发生.

  • 结核病Mtb8.4基因疫苗构建、表达及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作者:李晖;李榕;钟森;李强;任红;罗月贝;王明勇

    目的制备结核病Mtb8.4基因疫苗,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克隆结核杆菌新抗原Mtb8.4基因,导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Mtb8.4,转染COS-7细胞后,用RT-PCR检测Mtb8.4基因在细胞内正确表达.将Mtb8.4基因疫苗肌肉注射免疫C57BL/6N小鼠,第3次DNA免疫后4周,处死小鼠,制备免疫小鼠脾细胞,脾细胞培养上清检测细胞因子水平;并按效、靶比例分别为100:1、50:1、10:1进行CTL杀伤检测.结果Mtb8.4基因疫苗组免疫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分别为787.317±45.586pg/ml和319.953±57.978pg/ml,BCG组分别为1 486.540±39.600pg/ml和767.043±50.269pg/ml,BCG组IL-4的含量为90.580±10.998pg/ml,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效靶比为100:1、50:1、10:1时,Mtb8.4基因疫苗组的CTL活性分别为55.3%、35.7%、9.2%,BCG组分别为28.9%、21.4%、9.8%.Mtb8.4基因疫苗主要使抗原特异性Th1型细胞免疫应答增强,细胞因子IFN-γ和IL-2分泌增加,IL-4分泌减少,CTL活性增加;而BCG使IFN-γ、IL-2和IL-4分泌均增加.结论结核病Mtb8.4基因疫苗能诱导较强的Th1型细胞免疫应答,可作为结核病的候选疫苗.

  • 黏着斑相关非激酶抑制肝癌细胞迁移及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郭红;郝嘉;赵晓晏;吕伟;房殿春

    目的用黏着斑激酶(FAK)磷酸化抑制剂黏着斑相关非激酶(FRNK)阻断FAK磷酸化,探讨FAK信号途径在肝癌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分子机制及FRNK对迁移的抑制效应.方法利用EGFP-FRNK质粒转染培养的肝癌HepG2细胞,Transwell小室模型研究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FAK和磷酸肌醇3-激酶(PI3-K)的磷酸化水平,并通过激光共聚焦分析免疫荧光双染后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κB)核转位的情况.结果EGFP-FRNK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细胞后,外源性FRNK可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迁移能力,转染组的磷酸化FAK比未转染组下降约50.2%(P<0.01).PI3-K水平也较未转染组降低了39.5%(P<0.05).代表NF-κB核转位的细胞核区与胞质区绿色荧光比值分别为3.495±0.227和1.182±0.106,转染组显著低于未转染组(P<0.01).结论外源性FRNK可抑制FAK磷酸化,从而降低抑制PI3-K和NF-κB的活化水平而减少细胞迁移,FAK可能是介导肝癌HepG2细胞迁移的重要信号途径.

  • 川芎嗪对低气压噪声环境条件下豚鼠听阈改变的影响

    作者:冯悦;纵亮;黄华;杨国庆;朱建光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低气压及噪声环境下听阈阈移的影响.方法豚鼠随机分为两大组:造模1天组、造模7天组.每大组再随机分为3小组:阳性对照组、川芎嗪治疗组、川芎嗪防治组.模拟高原5 500m高度,并给以110dBSPL白噪声刺激,通过检测听性脑干反应阈移值,观察川芎嗪对低气压及噪声环境下听阈阈移的影响.结果暴露后各组豚鼠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阈移,以4kHz处阈移明显;阈移值随着低压噪声环境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暴露时间越长阈移值越大.阳性对照组阈移较治疗组及防治组明显.结论川芎嗪对低压及噪声暴露的豚鼠的听阈阈移具有一定防治作用.

  • 雌激素与孕激素在兔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增殖中的作用

    作者:段翠密;王海滨;江红;王常勇;宋宇轩;王和平;郭希民;李晶;项婷婷

    目的探讨雌激素E2和孕激素P4不同水平对家兔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离心法获取家兔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用上皮角蛋白抗体的免疫荧光细胞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皮细胞的纯度.设不同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组合添加于培养液,利用MTT法间接测定上皮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结果利用离心法可获得高纯度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96%);雌激素(100nmol/L)和少量孕激素(10nmol/L)对上皮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免疫荧光细胞检测结果表明,经激素刺激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对上皮角蛋白抗体反应呈阳性.结论性腺激素对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有促进增殖的作用,而且不会使其分化为其他类型细胞.

  • 不同大小机械牵张力对成骨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作者:唐林;林珠;李永明;王华

    目的研究不同大小机械牵张力对成骨细胞增殖能力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以了解牙槽骨改建机制.方法通过自行研制的多通道细胞牵张应力加载系统对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同时施加0%、6%、12%和18%的机械牵张力,作用24h和48h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受力后的增殖变化,ALP试剂盒检测ALP的变化.结果细胞受力后,其增殖能力随牵张力值的增大而明显增强(P<0.01),而ALP活性随牵张力值的增大明显降低(P<0.01).结论不同大小机械牵张力可以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及ALP活性,与力值大小密切相关.

  • 地塞米松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细胞信号转导系统ERK和PI3-K的影响

    作者:林彦;刘岩;俞森洋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损伤组、地塞米松组(DEX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损伤组和DEX组均在尾静脉注入油酸0.25ml/kg建立ALI模型:①DEX组在注入油酸后15min注入地塞米松1.0mg/kg;②损伤组注入油酸后15min注入等量生理盐水;③对照组2次均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在用药后2h颈总动脉放血处死.观察各组PaO2、左肺湿/干比、肺通透性指标、肺病理,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肺内PI3-K、ERK和磷酸化ERK(P-ERK)表达.结果损伤组大鼠PaO2明显降低,左肺湿/干比、肺通透性指标升高,肺病理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DEX组上述指标较损伤组有所减轻.损伤组支气管、肺泡上皮细胞,肺血管内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上表达PI3-K、ERK和P-ERK明显增多,DEX组表达PI3-K、ERK和PERK有所下降,但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PI3-K和ERK信号通路参与调节ALI的早期病程,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抑制PI3-K和ERK的高表达,从而对ALI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异丙酚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尚宇;訾英;张雅金;德琳;顾佩菲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急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备急性脊髓压迫性损伤模型.雄性SD大鼠7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4)、脊髓损伤后异丙酚干预组(n=35)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35),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1h、3h、8h、1d、3d、7d、14d)脊髓组织中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异丙酚干预组大鼠损伤后脊髓组织iNOS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异丙酚可通过抑制iNOS蛋白表达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起保护作用.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的实验研究

    作者:涂怀军;李剑;石庆芝;李洁;吴琼;戴育成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无血清培养扩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方法.方法从脐血中分离制备单个核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有血清培养基及自制的无血清培养基中,比较两种培养条件下细胞生长情况,并进行瑞氏、过碘酸雪夫(PAS)、非特异性酯酶(NAE)和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观察,流式细胞仪分析两种培养条件下MSC表面CD分子表达情况及细胞周期.结果有血清培养第3天出现较多贴壁细胞,8天有细胞丛生长,12~18天细胞融合成片,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外观.无血清培养第5天出现较多贴壁细胞,8天有细胞丛生长,14~20天细胞融合成片.单层融合的脐血MSC消化传代培养1周左右达融合,可继续传代扩增.终有血清培养获得(3.45士0.28)×108个细胞,无血清培养获得(2.97±0.26)×108个细胞,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无血清与有血清培养21天,贴壁细胞PAS和ALP染色阳性,以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为主.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两种培养条件下扩增后的脐血MSC均不表达CD34、CD13和CD45,而强表达CD166、CD29、CD105,较强表达CD54;无血清培养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有血清培养组(P<0.05).结论利用自行研制的无血清培养基添加一些辅助因子能较好地培养扩增间充质干细胞.

  • PI3-K的激活在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张勇;张璟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激活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s)间质转分化(EMT)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HKCs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C)、不同浓度TGF-β1组、TGF-β1+PI3-K抑制剂Wortmannin组.选取不同时相,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总Akt(t-Akt)、磷酸化Akt(p-Akt)、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钙黏素(E-cadherin)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Akt磷酸化水平用磷酸化Akt与总Akt水平的比值表示.结果正常体外培养的HKCs经10ng/ml TGF-β1刺激1h后p-Akt水平显著升高;α-SMA蛋白表达水平在10ng/ml TGF-β1诱导48h后表达显著升高,而E-cadherom蛋白表达水平在TGF-β1诱导48h后表达显著下降.同时加用Wortmannin 10nmol/L组,p-Akt、α-SMA表达明显抑制,E-cadherin表达显著升高.结论PI3-K在TGF-β1诱导的EMT过程中被激活,并且参与TGF-β1诱导的EMT过程,特异性阻断PI3-K的激活可有效抑制TGF-β1介导的HKCs的EMT过程.

  • 丙型肝炎病毒NS3区7个抗原表位融合基因载体的构建及在真核细胞的表达

    作者:杨素霞;李煜;杨梅英;高江平;洪宝发

    目的建立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3(NS3)区7个辅助T细胞抗原表位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产物,为进一步研究应用HCV NS3序列进行预防HCV感染的DNA免疫的研究创造条件.方法合成3对相互重叠的寡核苷酸引物,涵盖NS3区7个辅助T细胞抗原表位,细胞通过重叠延伸PCR方法,将它们拼接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多肽融合基因,经克隆测序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和pBuDCE中,用构建的pEGFP-DR4质粒分别转染293T和B淋巴细胞系046W,用pBuDCE-DR4质粒转染293T细胞,用Western印迹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达.结果经测序证实成功的将丙型肝炎病毒NS3区7个辅助T细胞抗原表位基因序列拼接成融合基因,构建的pEGFP-DR4质粒在293T和B淋巴细胞系046W中均表达了预期的融合蛋白36kD.构建的pBuDCE-DR4质粒在293T细胞中可观察到预期的13kD的多肽融合蛋白.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能够在真核细胞表达HCVNS3区7个辅助T细胞抗原表位融合基因的细胞系.

  • 异丙酚对N-甲基-D-天冬氨酸致PC12细胞损伤时氨基酸水平的影响

    作者:王恒林;王卓强;曹江北;刘秀珍;王永安;李云峰;米卫东;张宏

    目的观察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致PC12细胞损伤时氨基酸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异丙酚细胞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300μmol/L NMDA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PC12细胞氨基酸含量.结果300 μmol/L NMDA处理4h可使PC12细胞谷氨酸含量明显增加,但对天冬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含量无明显影响;12.5和125μmol/L异丙酚与300 μmol/L NMDA同时处理PC12细胞4h后,谷氨酸含量较单纯NMDA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异丙酚可明显抑制NMDA诱导PC12细胞损伤所致的谷氨酸合成或释放,提示异丙酚可能通过抑制谷氨酸的合成或释放而产生细胞保护作用.

  • 吡柔比星与温热协同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晓光;傅军;郑航;李国新;卿三华;罗荣城

    目的研究吡柔比星(THP)和温热协同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吡柔比星和温热协同对人胃癌细胞MGC-803的作用模型,分为对照组(37℃)、单纯温热处理组(43℃)、单纯药物处理组(37℃+THP)和药物温热协同处理组(43℃+THP).利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评价协同处理对胃癌细胞的克隆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核抗原PCNA表达;RT-PCR扩增分析Cyclin E mRNA表达水平;Transwell小室模型测定细胞侵袭潜能.结果THP与温热协同处理能够显著抑制MGC-803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P<0.01),43℃、37℃+THP和43℃+THP处理组克隆形成抑制率分别为27.0%、71.4%和92.1%,且能够显著下调PCNA细胞增殖核蛋白和Cyclin E mRNA表达水平(P<0.01),从而减少肿瘤复发潜能.Transwell小室侵袭研究还表明,THP与温热协同处理能够显著减少侵袭细胞数量(P<0.01),3个处理组侵袭抑制率分别为6.5%、50.0%和89.1%,极大地抑制了MGC-803细胞的侵袭潜能.结论THP与温热协同处理能够显著下调胃癌细胞PCNA和Cyclin E表达水平,同时抑制其侵袭能力,具有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的研究应用价值.

  • 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史凤毅;王恩华;姜彦多

    目的研究乳腺叶状肿瘤的基本的组织特征、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分类标准,筛选各型肿瘤外科治疗的适宜术式,寻找临床和病理预后因素.方法对203例乳腺叶状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临床因素和不同术式的疗效,按统计学软件SPSS(10.0)要求,建立数据库作Cluster、Focater、Logistic及Cox regression分析.结果203例叶状肿瘤可分为良性、交界和恶性三型,分别为133、42和28例;局部复发分别为28、19和18例;因瘤死亡分别为0、2和16例;在131例随访5年以上的病例中,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2%和33.3%.结论肿瘤性坏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肿瘤性坏死、生长方式、异型性和核分裂数是在无错判条件下的肿瘤病理诊断参数集,亦是目前文献中简化的诊断方案.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叶状肿瘤应废止以往常用的肿物单纯切除术式;对于良性和交界性肿瘤至少应选择肿物连同周围2cm正常乳腺组织一并切除的扩大切除术;复发的交界性和恶性肿瘤要选择乳房单纯切除术式.叶状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等级(类型)与肿瘤的局部复发和因瘤死亡有统计学线性关系(P<0.01);肿瘤的浸润性生长方式与肿瘤的复发有线性关系(P<0.01);肿瘤性坏死和核分裂数值是独立的预后因素;术式等11个临床病理因素为单风险预后因素.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诊断 预后
  • 7个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黄梁浒;王志红;杨渤生;郑德柱;吴玉水;兰风华

    目的对7个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家系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应用RT-PCR技术,对7位患者的ABCD1基因编码区分4个片段进行扩增并对PCR产物直接测序.应用PCR-限制性酶切或DNA测序等方法分析相应的基因组DNA,进一步确证ABCD1基因的突变位点.结果在7位患者的ABCD1基因上存在6个不同的碱基置换(709C→A、807G→A、1161C→T、2065C→T、2113T→C和2235C→T)、1个碱基缺失(1801delAG)和1个碱基插入(1126ins ATCG),分别造成5个错义突变(A141T、R259W、P560L、L576P和R617C)、2个移码突变(fs I246和fs E471)和1个无义突变(S108X).结论在中国人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中发现4个新的ABCD1基因突变,即S108X、fsI246、R259W和L576P突变.不同家系具有不同的突变位点,且突变类型和表型之间无特殊的相关性.

  • 肾细胞癌组织中CDK4、CyclinD1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史立新;李钢;洪宝发;那彦群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组织中CDK4、CyclinD1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0例人肾细胞癌组织及癌旁肾组织中CDK4、CyclinD1的表达水平.结果CDK4和CyckunD1在肾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肾组织,但CyclinD1的表达升高水平和比例高于CDK4表达的升高.CyclinD1/CDK4的比值,在肾癌组织中高于癌旁肾组织.结论CDK4和CyclinD1的过度表达可能引起细胞异常增殖、分化失控.CDK4和CyclinD1基因在肾细胞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脉冲噪声暴露后早期大鼠耳蜗外毛细胞死亡时程观察

    作者:杨卫平;于黎明;胡吟燕;郭维;陈洪文

    目的观察强脉冲噪声暴露后早期大鼠耳蜗毛细胞损伤发展的规律.方法将大鼠暴露于平均压力峰值级为154dBSPL的脉冲噪声100发,分别于噪声暴露后10min、30min、3h、6h解剖取耳蜗,应用碘化丙锭(PI)标记耳蜗基底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脉冲噪声暴露后耳蜗毛细胞凋亡和坏死的时程特点.结果强脉冲噪声暴露后10min出现外毛细胞核染色质移位及凋亡小体,30min可见到少量肿胀的外毛细胞核,3h观察到少量外毛细胞核的缺失.6h耳蜗基底膜损伤区出现大片外毛细胞核缺失和部分微小球形固缩的外毛细胞核.结论耳蜗外毛细胞死亡发生于强脉冲噪声暴露后即刻,外毛细胞凋亡先于坏死.细胞凋亡过程迅速,强脉冲噪声暴露后6h耳蜗基底膜损伤区大部分死亡细胞已被清除.

  • 蜂胶对成纤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贾军宏;Min Danqing;Lisa Luo;DK Yue;SV McLennan

    目的探讨蜂胶对糖尿病伤口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荧光电泳法,检测不同葡萄糖浓度(5、25mmol/L)和不同蜂胶浓度(10、50、100、200μg/ml)处理的体外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高浓度葡萄糖(25mmol/L)状态下,MMP-9表达增加,但与低浓度(5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蜂胶可显著降低MMP-9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高糖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系及成纤维细胞MMP-9的表达,可能会影响糖尿病患者伤口的愈合.蜂胶可抑制这些细胞MMP-9的表达,有益于细胞基质的积聚,从而有益于糖尿病患者伤口的愈合.

  • 淡温泉浴对59例老年慢性前列腺炎治疗效果的观察

    作者:陈东银;李立保;蒋家望;王启辉;赵月华

    1临床资料慢性前列腺炎患者59例,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诊断依据确诊.患者平均年龄71.6岁.入院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颇,尿急,尿痛,下腹部不适等症状.入院后、出院前均行前列腺液常规检查.

  •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在糖尿病患者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杨彩娥;董梅;匡铁吉;佟爱华;孟祥红;李艳艳;吴纯

    本文探讨了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水平在糖尿病(DM)患者缺铁性贫血(IDA)和非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 海水微波固定法在病理技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庚勋;李正贤;颜美荣;高中秋;罗胜权

    1操作方法临床手术切除未经固定新鲜标本,每个标本取2cm×2cm×0.2cm,分别放入盛有不同浓度海水的聚丙烯塑料缸中,为减少实验误差,每次所用固定介质的量(50ml)、pH值(7.4)、微波辐射时间(35s×2)和室温(20℃)都一致.

  • 短时程心电频谱对心电图无改变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张金萍;郭静;陈士良;王小冬;武效宏

    本研究对75例患者的频谱心电图(frequency-domain correlative cardiogram,FCG)结果进行了综合比较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 改良翼点入路夹闭颅内动脉瘤12例

    作者:逄锦峰;魏盾;孙绪腾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病因之一,死亡率、致残率均很高,手术夹闭难度较大.Yasargil等[1]翼点入路夹闭动脉瘤的面神经颞支保护率仅70%,术后病人常发生颞肌萎缩.作者根据面神经及颞肌供血动脉的解剖特点,对翼点入路进行了部分改良,以保护面神经及颞浅动脉供应颞肌的分支,使术后颞肌萎缩发生率明显降低,现报道如下.

  • 0.7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用于摇摆状态下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建玉;吴新文;曹云飞;邓庆华;颜志伟;辛博

    目的比较研究模拟舰船摇摆状态下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腰麻的麻醉平面和血流动力学异同,以优化海上船体摇摆情况下腰麻的用药.方法80例择期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水平位对照组(R1、布比卡因水平位对照组(B1)、罗哌卡因模拟摇摆组(R2)、布比卡因模拟摇摆组(B2).比较观察4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相关的副反应等.结果B2组麻醉平面较B1组高2.7个节段(P<0.01),其平面固定时间较B1组延长(P<0.05).R1组与B1组比较,麻醉效果除麻醉平面相似外,其余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1).R2组较R1组麻醉平面固定时间明显延长,两组痛觉减退和消失平面在注药后15min出现统计学差异,麻醉平面固定后R2组的痛觉减退和消失平面要较R1组分别高1.2和2个节段(P<0.01).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痛觉阻滞向头延伸时间及持续总时间、高痛觉消失平面、运动阻滞起效和持续时间、达大运动阻滞时间,R2与B2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麻醉平面B2组较R2组高1.4个节段.结论在体位急剧改变状态下,0.7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均可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麻醉更显安全.

  • 组织工程食管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作者:梁志刚;梅举

    全世界每年有数十万食管癌及先天性畸形患者需要行食管手术[1].目前临床采用的手术方法主要是利用自身的其他组织器官如胃、小肠及结肠等行食管通路重建,其缺点是手术创伤大、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多[2],因而,采用人工材料原位重建食管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组织工程食管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食管 支架
  • 胃部疾患与多种病原微生物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苏斌斌;万军

    1982年Marshall和Warren成功地从人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改变了过去人们认为胃内为高酸环境及其蠕动特性可使微生物无法定植的观念,让人们对胃的微生态环境有了新的认识.随着近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相继发现多种定植于胃内的微生物,特别是在胃功能不正常时,大量杂菌繁殖,微生物的种类非常多,可以超过400种.本文对新近发现的包括Hp在内的部分胃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 中医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殷惠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现今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持续上升的趋势.

  •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作者:韩雅玲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目前已成为临床救治冠心病的重要手段,2005年全世界完成PCI超过300万例,我国完成例数已逾6万例,其治疗指征明显拓宽,成功率及远期疗效不断提高,同时由于注重研发和改进器械,尤其是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应用使PCI后再狭窄率明显降低,经桡动脉入路PCI和股动脉穿刺局部封堵器广泛应用后PCI创伤更小,部分患者甚至在"门诊"即能完成PCI,使患者接受程度大大提高.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何春妮;宋岩峰

    本文观察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副作用,为其的药物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途径.

  •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多支慢性完全闭塞冠脉病变的中期疗效观察

    作者:张剑;韩雅玲;荆全民;王守力;王祖禄;王冬梅;马颖艳;栾波;王耿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对多支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冠心病患者的中期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2年11月~2005年6月成功完成的多支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DES的89例冠心病患者作为DES组,对照组为2000年11月~2003年6月成功置入裸金属支架(BMS)的多支CTO冠心病患者70例.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PCI结果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并记录出院后6个月临床随访时的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础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仅DES组心肌梗死患者比例低于BMS组(29.2% vs 45.7%);两组患者CTO靶血管分布和PCI治疗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与BMS组比较,DES组CTO特征中≥15mm的靶病变数、平均支架数及平均支架长度均较高,而平均支架直径较低.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MACE事件;6个月后随访DES组靶病变再血管化、靶血管再血管化、累积MACE率和总再狭窄率均低于B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ES在多支CTO患者PCI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完全及不完全介入性血运重建1年疗效的比较

    作者:韩雅玲;李成洋;王效增;荆全民;王守力;马颖艳;栾波;王祖禄;王冬梅

    目的比较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进行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血运重建术后1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995年6月~2004年9月接受PCI的2 579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完全性血运重建组2 278例(88.3%),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301例,对比分析两组PCI术后1年的随访结果.结果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患者中3支血管病变、复杂B2/C型病变、完全闭塞病变的比例均高于完全性血运重建组(P<0.01),术前靶血管狭窄程度亦较后者严重(P<0.05);完全血运重建组PCI成功率明显高于不完全血运重建组(96.4% vs 94.0%,P<0.05).对2 426例患者进行了12个月的随访,总随访率为94.1%.两组造影复查率、造影复查再狭窄率无显著差异(56.4% vs 55.3%,15.2% vs 19.2%,P均>0.05).完全性血运重建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5.7% vs 9.2%,P<0.05;21.2 vs 31. 6%,P<0.01).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行介入完全性血运重建的患者1年长期临床疗效优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者.

  • 4365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近期疗效评价

    作者:韩雅玲;王效增;荆全民;王守力;王祖禄;王冬梅;马颖艳;栾波;王耿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1995~2005年实施PCI的4 365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住院患者,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3 833例(87.8%),稳定性心绞痛532例(12.2%).ACS患者中发病30天内急性心肌梗死(AMI)1 480例(38.6%)、不稳定心绞痛(UAP)2 353例(61.4%).评价PCI的成功率、合并症及住院期间的临床疗效.结果PCI的病例成功率为96.9%(4 230/4 365),靶病变成功率为98.8%(11185/11320).住院期间病死率1.3%(全因死亡56例),术中病死率0.05%(2例),PCI相关并发症发生率7.2%(314/4 365).PCI术后存活出院患者心绞痛症状缓解率为96.2%(4 147/4 309),住院时间13±9天.结论PCI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成功率高,手术相关并发症和院内死亡率低,近期疗效好.

  •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的中期疗效

    作者:刘海伟;韩雅玲;荆全民;王守力;王祖禄;王冬梅;马颖艳;栾波;王耿

    目的对比分析裸金属支架(BMS)与药物洗脱支架(DES)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多支冠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中的安全性和中期疗效,为DES治疗此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连续入选2002年11月~2005年6月首次接受PCI治疗的443例T2DM合并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其中BMS组226例,雷帕霉素(Cypher)支架组91例,紫杉醇(TAXUS)支架组126例,分析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的临床情况.结果三组患者临床特征、手术成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Cypher支架组中病变长度和分叉病变的比例及TAXUS支架组中3支血管和分叉病变的比例均明显高于BMS组(P<0.05或0.01).两DES组的造影随访再狭窄率明显低于BMS组(Cypher组3.2%、TAXUS组4.5% vs BMS组37.3%,P<0.05),临床随访6个月MACE发生率亦明显低于BMS组(Cypher组5.7%、TAXUS组5.8% vs BMS组18.5%,P<0.01).结论与BMS相比,T2DM合并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植入Cypher支架和TAXUS支架安全性高,6个月中期疗效较理想.

  •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老年女性多支冠脉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桂棠;韩雅玲;刘海伟;荆全民;王守力;王祖禄;王冬梅;马颖艳;栾波;王耿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老年女性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2年10月~2005年6月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老年(≥65岁)女性患者387例,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中DES组139例,普通金属支架(BMS)组248例.比较两组支架术后近期及远期的临床疗效.结果DES组糖尿病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BMS组(42.4% vs29.8%,P<0.05).两组高血压病和心功能不全的比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PCI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对371例患者随访6~36个月(20.8±12.6个月),DES组和BMS组造影随访率分别为53.7%和56.1%,无明显差异(P>0.05),但DES组复查造影再狭窄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MS组(分别为4.2% vs 15.8%和7.5% vs 17.3%,P<0.05).结论老年女性多支病变患者应用多枚DES的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少,术后再狭窄率低,长期临床疗效良好.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老年女性多支病变的长期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韩雅玲;杨桂棠;刘海伟;荆全民;王守力;王祖禄;王冬梅;马颖艳;栾波;王耿

    目的评价老年女性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995年8月~2004年11月行PCI治疗的354例多支病变老年女性(≥65岁)患者和247例非老年女性(<65岁)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老年组高血压病和脑血管病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患者(P<0.05).两组介入治疗的病例成功率、靶病变成功率、手术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老年组成功PCI的332例患者随访12~96个月(56.0±19.0个月),无症状存活276例(83.1%),151例患者复查冠脉造影,24例(15.9%)发生再狭窄,总MACCE率12.7%(42/332);非老年组236例接受随访,无症状存活192例(81.4%),123例患者复查冠脉造影,17例(13.8%)发生再狭窄,总MACCE率11.0%(26/236),与老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CI治疗老年女性多支病变的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长期临床疗效与非老年女性患者相似.

  • 蒺藜总皂苷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王显刚;殷惠军;史大卓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GSTT)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的影响.方法可逆性冠脉左前降支结扎缺血45min再灌注2h复制MI/R模型,入选SD雄性大鼠6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GSTT大剂量组、GSTT小剂量组,每组16只.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检测血清LDH、CPK、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STT大、小剂量组MI/R心肌病理改变减轻,血清LDH、CPK水平降低(P<0.01或0.05),且GSTT大剂量组心肌梗死面积缩小(P<0.05),MDA水平下降(P<0.05).结论GSTT对MI/R有保护作用,可改善MI/R心肌病理改变,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其机制与减轻氧自由基损伤、稳定心肌细胞膜结构有关.

  • 蒺藜总皂苷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存活及损伤形态的影响

    作者:王显刚;殷惠军;史大卓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对模拟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建立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蒺藜总皂苷大、小剂量组,观察损伤后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存活率及心肌酶的释放,并以光镜、电镜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蒺藜总皂苷大、小剂量组模拟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存活率均提高(P<0.01或0.05),心肌酶释放受抑(P<0.01或0.05),且大剂量组比小剂量组更为明显(P<0.05).应用蒺藜总皂苷还可改善损伤后的搏动功能(P<0.01),减轻细胞超微结构的损害.结论蒺藜总皂苷对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 蒺藜总皂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ICAM-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

    作者:殷惠军;王显刚;史大卓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炎症因子ICAM-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可逆性冠脉左前降支结扎缺血45min再灌注2h复制MI/R模型,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GSTT大剂量组、GSTT小剂量组,每组8只.HE染色观察心肌中性粒细胞浸润,测定心肌MPO活性,免疫组化测定心肌组织ICAM-1的表达.结果HE染色镜下观察模型组心肌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而GSTT大、小剂量组则较轻;GSTT大、小剂量组MPO活性显著降低(P<0.01或0.05);缺血45min再灌注2h心肌组织ICAM-1无明显表达.结论GSTT对MI/R炎症损害有保护作用,可降低MPO活性,减轻中性粒细胞浸润.

解放军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