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解放军医学杂志

解放军医学

解放军医学杂志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해방군의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影响因子: 1.6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77-7402
  • 国内刊号: 11-105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解放军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吸入CO2法实施呼吸暂停试验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马朋林;杨明施;魏东宁;李秦;彭月;苏瑾文;赵金柱

    目的 探讨改良吸入CO2法实施呼吸暂停试验的安全性.方法 共收集可疑脑死亡病例14例.采用传统方法(试验A)及改良吸入CO2法(试验B)实施呼吸暂停试验.改良吸入CO2法:在气管插管末端连接"T"型管,并分别与呼吸机管路及CO2气体管路连接.与传统方法不同,纯氧机械通气10min后不断离呼吸机,打开CO2阀门,向吸入气中混入1.5L/min CO2,1min后断开呼吸机,继续观察呼吸动作1min.于试验前、吸入纯氧后、脱机后每间隔2min(试验A)、脱机前及脱机1min后(试验B)、重新上机后5min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试验前及试验结束后测定血乳酸浓度.结果 14例呼吸暂停试验结果均为阳性.试验A,脱机后8min内PaCO2显著上升(>60mmHg,P<0.01),pH值下降(P<0.05),但PaO2保持在200mmHg以上;MAP轻度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础值比较,PAP显著升高(P<0.05).试验B,吸入CO2 1min后,PaCO2能有效上升至60mmHg以上或较基础值升高20mmHg,仅1例超过80mmHg;试验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参数均保持相对稳定,PAP无显著变化.两种呼吸暂停试验前后血乳酸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吸入CO2法及传统方法实施呼吸暂停试验均能有效保持足够组织氧代谢.传统呼吸暂停试验过程中,由于高PaCO2时间长,存在肺动脉高压以及循环不稳定风险.吸入CO2法能有效避免该并发症,连续PaCO2监测的应用是试验安全的有效保证.

  • 激光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慧龙;刘端祺;介雅慧;亢玺刚;李慧莉;贾晓燕

    目的 研究应用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10种皮肤恶性肿瘤,共30例患者进行PDT治疗.先后应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研制的IEAu-3 型金蒸汽激光器(波长627.8nm)和英国DIOMED公司生产的半导体激光器(波长630nm)作为光源,功率密度为100~150mW/cm2,能量密度为150~300J/cm2 .光敏剂为血卟啉衍生物(HpD),按5mg/kg给药.在给药后24~72h内针对患者病灶进行PDT治疗.患者共接受1~4个疗程的PDT治疗.治疗前后观察测量患者病灶情况,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30例患者中,完全有效(CR)15例(50 %),部分有效(PR)10例(33.3%),无效(NR)5例(16.7%),无疾病进展(PD)病例.总有效(CR+PR)例数共25例(83.3%).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毒副反应.结论 PDT是治疗皮肤恶性肿瘤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临床常见的皮肤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有较好的疗效.

  • 胃MALT淋巴瘤54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跃;梁浩

    目的 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54例胃MALT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情况,并对其中48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2~159个月.结果 胃MALT淋巴瘤临床表现以腹痛和腹部不适常见,术前胃镜及病理活检确诊率达 85.2%(46/54),幽门螺杆菌检出阳性率88.9%(48/54),全组手术切除率87%(47/54),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1%和72.9%.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MALT淋巴瘤存在一定关联.胃MALT淋巴瘤无特异临床症状,术前诊断均依靠胃镜及活检.对于胃MALT淋巴瘤,根除Hp治疗,外科手术切除原发灶,联合术后化疗或放疗是合理的.

  • 树脂吸附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血透病人的肾性骨病

    作者:张智敏;周伟;张五星;李洋;程圣英

    目的 观察树脂吸附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维持性(2年以上)血液透析患者52例,分为三组:A组为树脂吸附加血液透析组(HP+HD);B组为血液透析滤过组(HDF+HD);C组为口服活性维生素D组(口服活性维生素D+HD).比较三组治疗前后患者血甲状旁腺素(iPTH)及血磷的变化,以及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的变化.结果 三组治疗前后相比,BUN、SCr、Hb差别无显著性,三组之间相比差别也无显著性.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A组患者iPTH及血磷明显下降(P<0.05),48周后A组、B组iPTH及血磷均明显下降(P值分别为P<0.01及P<0.05).三组之间相比,治疗48周时A组iPTH及血磷比其他两组更低(P<0.05).A组患者血甲状旁腺素及血磷的清除明显好于B组和C组.结论 树脂吸附联合血液透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治疗是有效的.

  • 内蒙地区砷暴露人群p16基因甲基化的分析

    作者:卢光明;蔡庆;张文;张世英;李振龙;白介本;姚孝元

    目的 了解内蒙地区砷暴露人群p16基因甲基化发生情况,从分子水平揭示砷化物的致癌机制.方法 分别在饮水型砷中毒流行区选取40例典型确诊地方性砷中毒患者、40名流行区非患者以及40名非流行区的正常人,作为本研究的病例组和2个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CR)技术,测定各组人群血标本p16基因甲基化水平,并做χ2检验.结果 病例组、流行区对照组与非流行区对照组的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65.0%、47.5%和20.0%,且随砷中毒流行区的饮水砷暴露强度增加而增加,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 饮水型砷暴露与人群p16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增高有关.

    关键词: 砷暴露 基因 p16 甲基化
  • XRCC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人群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瑞;王娜;曾辉;李琰;刘俊峰;张健慧

    目的 研究DNA双链断裂修复基因XRCC2多态性与中国北方人群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河北石家庄及其周边县市区的原发性肺癌患者300例为肺癌组,同时选择与患者同一地区的健康人300例为对照组,应用PCR-RFLP方法分析了肺癌组和对照组的XRCC2基因(C41657T)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以及基因多态性与吸烟之间对肺癌易感性的交互作用.结果 XRCC2(C41657T)C/T等位基因频率肺癌组为84.67%、15.33%,对照组为87.50%、12.50%,两组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16);C/C、C/T、T/T基因型频率肺癌组分别为72.7%、24.0%、3.3%,对照组分别为76.3%、22.0%、1.7%,C/C及C/T基因型频率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48,P=0.48).非吸烟者C/T基因型频率肺癌组高于对照组(χ2=6.67,P=0.01);相对于C/C基因型,C/T基因型的个体患肺癌的(OR=2.11,95%CI=1.19~3.73);吸烟者C/C及C/T基因型频率肺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OR=0.69,95%CI=0.41~1.16,P=0.16).结论 XRCC2(C41657T)基因多态性总体上对肺癌易感性无明显影响,但其C/T基因型可增加非吸烟中国北方人群患肺癌的危险性.

  • 铜蒸气激光照射下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和血卟啉单甲醚杀伤特性研究

    作者:刘慧龙;刘端祺;介雅慧;亢玺刚;李慧莉;贾晓燕

    目的 测定血卟啉衍生物(HpD)和血卟啉单甲醚(HMME)在铜蒸气激光照射下的半数杀伤浓度(IC50)和半数杀伤光剂量(IED50),了解HpD与HMME杀伤特性的差异.方法 将小鼠肺血管内皮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然后加入用DMEM(低糖)培养基配置的光敏剂中,4h后应用铜蒸气激光(510.6nm和578.2nm)单色光分别照射,24h后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 在510.6nm和578.2nm波长下,饱和光剂量条件下HMME的IC50分别是HpD的1.31和1.24倍,在饱和光敏剂剂量条件下,HpD的IED50分别是HMME的1.18和1.17倍.结论 HpD在510.6nm和578.2nm波长的杀伤效应均较HMME强并和光剂量、波长密切相关.

  • 维拉帕米对外照射导致的小细胞肺癌细胞系耐药性的逆转作用

    作者:宋鹏;段蕴铀;杨建军;黄友章;雷军慧

    目的 观察维拉帕米对分次外照射引发的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446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 采用GWGP80型远距离60Co治疗机对进入指数生长期的NCI-H446细胞进行分次外照射,总照射剂量为50Gy.用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MMC)干扰,观察外照射前后NCI-H446细胞存活率的变化;同时观察在上述干扰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加入逆转剂维拉帕米后其存活率的变化.结果 在相同浓度MMC干扰下,照射组细胞的存活率均明显高于未照射组(P<0.01);加入逆转剂维拉帕米后,两组细胞的存活率差别不大(P>0.05)或者照射组细胞的存活率反而明显低于未照射组(P<0.01).结论 经逆转剂维拉帕米作用后,照射组细胞的耐药性几乎完全被逆转甚至对MMC更敏感.

  • 人MCHR2基因sh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鉴定

    作者:袁成福;杨俊霞;魏丽丽;刘革力;石华;陈济;易发平;马永平;宋方洲

    目的 构建针对人黑色素浓集激素受体2(MCHR2)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人胚肾293(HEK293)细胞中观察其对MCHR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根据MCHR2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的小干扰片段,并将其定向克隆到带有卡那霉素抗性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1中,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分析和DNA序列测定.用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到HEK293细胞中,观察其在mRNA和蛋白水平对MCHR2的影响.结果 通过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成功构建四条表达短发夹RNA的质粒及其阴性对照质粒,并成功转染到HEK293细胞株中.四条shRNA真核表达载体在mRNA水平对MCHR2抑制率分别为54.9%、66.4%、56.9%、45.8%;在蛋白水平对MCHR2抑制率分别为62.0%、81.0%、73.3%、44.2%.结论 针对人MCHR2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及鉴定为进一步研究MCHR2功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CXCR4反义核酸对结肠癌细胞VEGF-C mRNA表达的影响及体外侵袭的抑制作用

    作者:彭亦良;梁后杰;陈渝;高晋华;刘丽梅

    目的 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XCR4反义核酸转染对结肠癌细胞HT-2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mRNA功能性表达和其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引物,借助RT-PCR技术获得两端含不同限制性酶切位点的CXCR4 cDNA片段,反向插入pcDNA 3.1(+)质粒中,构建CXCR4反义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转染法将质粒导入HT-29细胞,用RT-PCR检测其对HT-29细胞VEGF-C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T-29细胞CXCR4蛋白表达的变化,MTT法测定HT-29细胞的生长曲线,体外侵袭实验观察转染前后HT-29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了CXCR4反义重组质粒.与未转染(HT-29)组表达的VEGF-C mRNA相比,CXCR4反义核酸转染(HT-29tran)组的表达量下降54.2%,而空白质粒转染(HT-29KZ)组的表达量仅下降9.4%,HT-29tran组和HT-29KZ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穿膜细胞百分率HT-29tran组为61.3%±5.8%,而HT-29KZ组为93.7%±7.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CXCR4反义核酸转染可明显抑制HT-29细胞VEGF-C mRNA的表达,并可显著降低HT-29细胞的体外生长和侵袭能力.

  • 伊班膦酸钠对人肺巨细胞癌高转移株PLA-801D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戴广海;吴志勇;焦顺昌;司海燕;杨俊兰

    目的 研究伊班膦酸钠(IBN)对体外培养的人肺巨细胞癌高转移株PLA-801D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IBN、及相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的IBN对PLA-801D细胞系生长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IBN作用下,PLA-801D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在10~1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IBN对PLA-801D细胞生长增殖均有抑制作用(P<0.01),抑制效果与IBN的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r药物浓度=0.987,r作用时间=0.985);IBN可使细胞明显阻滞于S期,G2/M期细胞比例则明显减少.结论 在10~1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IBN对体外生长的PLA-801D细胞的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其将细胞阻滞在DNA合成期(S期),阻碍肿瘤细胞分裂增殖有关.

  • 丙咪嗪对脑外伤后大鼠海马内神经元再生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军;许百男;李翀;马晓东;周定标

    目的 观察丙咪嗪对脑外伤后大鼠海马内神经元再生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损伤治疗组、损伤对照组、未损伤治疗组和未损伤对照组.采用鼠侧向液压冲击脑损伤装置建立急性脑创伤模型,丙咪嗪治疗2个月后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内新生细胞和神经元的数量.结果 大鼠海马内新生细胞和神经元的数量损伤组均明显高于未损伤组(P<0.01),而且无论有无脑创伤,丙咪嗪治疗组均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结论 丙咪嗪能够与颅脑创伤协同作用共同促进海马内神经元的再生.

  • 血必净注射液对烫伤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王强;姚咏明;王文江;咸力明;徐姗;董宁;盛志勇

    目的 观察中药血必净注射液(简称血必净)对烫伤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30% TBSA三度烫伤延迟复苏模型.7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烫伤组(n=18)、烫伤组(n=30,伤后2h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ml/kg)和血必净组(n=30,伤后2h静脉注射血必净4ml/kg),于伤后8、24、72h活杀动物,留取肺组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MGB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酶学分光光度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 与假烫伤组比较,烫伤组肺组织HMGB1基因和蛋白表达在伤后8~72h显著增强(P<0.05或0.01),MPO活性在伤后8h及24h明显增高(P<0.01).与烫伤组比较,血必净组大鼠肺组织HMGB1表达在伤后24h及72h显著下调(P<0.05或0.01),MPO活性在24h时间点显著降低(P<0.01).结论 HMGB1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了烫伤后肺组织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血必净治疗可明显下调肺组织HMGB1表达,并减轻烫伤延迟复苏所致急性肺损伤.

  • 大豆异黄酮对围绝经期大鼠卵巢VEGF和NOS亚型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温海霞;刘国艺;赵薇;宋宏哲;吕春梅;肖晓辉;倪江

    目的 观察大豆异黄酮(SI)对围绝经期大鼠卵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一氧化氮合酶亚型eNOS、iNO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12月龄雌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低(50mg/kg)、中(158 mg/kg)、高(500mg/kg)剂量SI组及尼尔雌醇(NI)组,另取3月龄大鼠10只作为青年组,灌胃给药8周.RT-PCR检测卵巢VEGF和NOS mRNA的表达;比色法检测血清和卵巢总NOS的活性.结果 围绝经期大鼠卵巢VEGF表达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eNOS、iNOS表达及血清、卵巢总NOS活性均较低(P<0.01).经SI处理后,VEGF表达均明显下降,NOS表达及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 大豆异黄酮下调衰老卵巢VEGF mRNA表达,提高eNOS、iNOS表达及活性,可能是其改善围绝经期卵巢功能的机制之一.

  • 5-氨基乙酰丙酸光动力杀伤人鼻咽癌细胞株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小民;罗荣城;李黎波;丁雪梅;严晓;吕成伟;周晓平

    目的 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5-ALA)光动力学效应(PDT)杀伤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的可能性.方法 对培养的CNE2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5-ALA(0.01、0.05、0.10、0.25、0.5、1.0、2.0、4.0mmol/L)孵育4h,予波长630nm的半导体激光照射,照射能量密度分别为20、10、5、2J/cm2,继续孵育6、12、24h,用四唑盐比色法分别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 5-ALA-PDT能有效杀伤人鼻咽癌CNE2细胞,其杀伤程度与照射后孵育时间、5-ALA浓度和激光剂量呈正相关(P<0.01).激光照射后12h,激光能量为20J/cm2,5-ALA浓度为0.5mmol/L时,其杀伤作用明显.结论 体外培养CNE2细胞对5-ALA介导的PDT敏感.

  • 腹部大手术后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的变化规律及意义

    作者:张立天;姚咏明;陆家齐;于燕

    目的 观察外科大手术后内源性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BPI)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拟行腹部大手术患者11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5、7、14天采集血标本,测定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的变化,并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BPI、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和IL-6水平,改良基质显色法鲎试验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浆中BPI/LBP比值为(0.672±0.083)×10-3,腹部大手术后第1天增高至(1.058±0.074)×10-3(P=0.004),第3天为(1.107±0.061)×10-3(P=0.001),第5天后降至正常范围(P>0.05).11例患者术前血浆中均未检测到IL-6,腹部大手术后第1天血浆中IL-6水平迅速增高达峰值(27.440±12.144pg/ml,P=0.04),第3天仍处于较高水平(11.530±5.312pg/ml).结论 手术创伤后机体内源性BPI的增幅明显高于LBP,可能有助于控制大手术后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及发展.

  • 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分析肾脏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嵌合

    作者:柏宏伟;石炳毅;那彦群;钱叶勇;曾瑄;钟定荣;武莎菲

    目的 观察移植肾穿刺活检标本中血管内皮细胞被受体内皮细胞替代(内皮嵌合)的情况,并分析内皮嵌合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选择Y染色体长臂Yq12区域(异染色质区)DNA片段作为探针,同时选择X染色体着丝粒区(α卫星DNA)探针作为对照,通过在石蜡切片标本上进行间期细胞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方法(FISH),分析34例男性供者、女性受者的移植肾穿刺活检标本的内皮嵌合现象,探讨其与排斥反应的关系.结果 肾脏移植物中血管内皮细胞嵌合现象较普遍存在,内皮细胞的分布呈灶状,供者内皮细胞和受体内皮细胞可相邻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嵌合的发生与排斥反应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FISH方法可用于研究性别错配移植受者中血管内皮细胞的起源,肾脏移植物中血管内皮细胞可以被受者来源的内皮细胞所替代,内皮细胞嵌合与排斥反应的发生无明显关系.

  • 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诱导表达吲哚胺2,3-加双氧酶的实验研究

    作者:侯卫平;袁发焕

    目的 了解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HK2细胞株吲哚胺2,3-加双氧酶(IDO)的诱导表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实验分为不同浓度(0、500、1 000、2 000U/ml)γ-干扰素(IFN-γ)刺激培养组和IFN-γ2 000U/ml刺激12、24、48、72h不同时点培养组,以10%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作为正常对照组.RT-PCR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HK2细胞IDO 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24h后HK2细胞IDO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培养基中犬尿氨酸、色氨酸浓度.结果 正常HK2细胞不表达IDO mRNA和IDO蛋白.不同浓度IFN-γ刺激后,HK2细胞IDO mRNA 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IDO mRNA表达还呈时间依赖性地增高,以48h为佳刺激时间.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经IFN-γ刺激24h后,HK2细胞IDO蛋白表达增强,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显示刺激组培养基上清中犬尿氨酸特异性代谢率升高,表明表达的IDO具有生物活性,并且其活性呈IFN-γ剂量依赖性地升高.结论 IFN-γ刺激培养的HK2细胞IDO表达升高并具有活性,推测病理状态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诱导表达的IDO有可能参与了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损害过程.

  • 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依赖性的初步调查

    作者:董梅;孟祥红;匡铁吉;雷红;何菊芳;佟爱华

    目的 调查临床结核菌分离株对异烟肼的依赖状况.方法 采用匡氏琼脂培养基分离痰结核菌并进行结核菌药敏试验,采用匡氏双向琼脂培养基检测结核菌药物依赖性.结果 184例临床分离结核菌株异烟肼依赖包括4种类型.A型:含药管结核菌的生长较对照管明显粗大旺盛,且高浓度管菌落生长优于低浓度管者占6.52%(12/184);B型:含药管结核菌的生长较对照管明显粗大旺盛,且低浓度管菌落生长优于高浓度管者占5.43%(10/184);C型:低浓度管结核菌的生长较对照管明显粗大旺盛,而高浓度管菌落生长劣于对照管者占8.15%(15/184);D型:高浓度管结核菌的生长较对照管明显粗大旺盛,而低浓度管菌落生长劣于对照管者占2.17%(4/184).统计结果显示具有异烟肼依赖特征的临床分离株占全部菌株的22.28%(41/184).结论 结核菌临床分离株中存在异烟肼依赖株,并显示出不同的依赖特征.

  • 内毒素致兔急性肺损伤IL-19变化及美洛昔康的拮抗作用

    作者:汪建新;翁翠莲;薛庆亮;李新甫;高强;郭丽娜

    目的 观察内毒素(ET)致兔急性肺损伤(ALI)模型肺组织白介素-19(IL-19)含量的变化,探讨ET致伤机制及美洛昔康的拮抗作用.方法 将24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致伤组、美洛昔康干预组.采用ET(700μg/kg)静脉注射复制兔ALI模型,干预组以美洛昔康(2.5mg/kg)进行干预,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IL-19含量的变化,同时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 ET致伤组IL-19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美洛昔康干预组IL-19显著低于ET组(P<0.01).结论 IL-19表达上调可能与ALI的发病有关.美洛昔康可下调IL-19的表达,对兔内毒素急性肺损伤可能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 趋化因子CXCL1与脊柱关节病外周关节炎及病因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春花;黄烽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在诱导脊柱关节病(SpA)外周关节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在体外应用5例SpA患者的关节滑液诱导5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1.5h,提取总RNA后,应用基因芯片技术中的Superarray芯片技术筛选分别含有96个目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基因表达谱.应用ELISA技术分别检测54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和30例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XCL1的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33例SpA和14例骨关节炎(OA)患者关节液中CXCL1的表达水平,同时还检测生物制剂英利昔单抗治疗前后CXCL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在关节液刺激后,基因芯片筛选出PBMC中的CXCL1、CXCL2、CXCL3和IL-8基因表达增高2倍以上,炎性细胞因子(如TNF-α、IL-6、IL-1等)和其他趋化因子的表达并未随关节液的刺激而增加;ELISA结果发现AS患者外周血中CXCL1的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pA患者关节液中的CXCL1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OA患者(P<0.01).结论 CXCL1在诱导脊柱关节病外周关节炎症和在脊柱关节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 改良式固定型马里兰桥修复老年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宁江海;高飞;章捍东;侯康林

    目的 探讨运用改良式固定型马里兰桥修复老年患者前牙缺失的可行性,并对修复的方法设计、修复体制作过程及适应证进行总结.方法 选择个别前牙缺失,存在不同程度邻牙松动、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等体征的老年患者24例,运用改良式固定型马里兰桥修复缺失牙,并对完成修复的病例随访3~5年.结果 修复成功率为87.5%.24例患者有3例修复体脱落,需重新粘接;其余修复体未见明显松动.基牙无松动,桥体下方牙龈无明显红肿,患者对修复体的使用与外观效果均感满意.12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牙结石;2例患者存在舌侧轻度异物感,经过对症处理后效果满意.结论 改良式固定型马里兰桥修复老年前牙缺失具有磨牙少、效果美观,并能同时固定松动牙邻牙等优点,修复效果可靠.但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新疆苯丙酮尿症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第11、12外显子点突变分析

    作者:余伍忠;仇东辉;宋昉;刘丽;金煜炜;何江;杜俊豪;王瑞;邹红云;王铮;周郁;雷权;张占平;刘兴文

    目的 分析新疆地区苯丙酮尿症(PKU)患者中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第11、12外显子点突变.方法 应用PCR及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技术结合基因序列测定方法进行筛查和鉴定.结果 在37例PKU患者共74条染色体中,检出基因突变5种,其中第11外显子2种,即无义突变Y356X和剪接位点突变V399V,突变发生率分别为5.4%和5.4%,外显子11的等位基因频率是10.8%;第12外显子3种,全部为错义突变,分别是R413P、R408W及A434D,其突变发生率为4.1%、1.4%和1.4%,外显子12的等位基因频率占6.8%.上述突变中,R413P以日本人为常见,Y356X和V399V多集中于我国北方地区,而R408W则是欧美及拉美等国多见的基因突变.结论 新疆地区是中国与亚欧地区之间一个较为特殊的PAH突变基因分布带,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 雄激素对骨骼肌萎缩大鼠泛素连接酶的调控作用研究

    作者:尹会男;柴家科;张瑾;韩翠华;申传安;吴焱秋;陶白江;刘东兴

    目的 研究睾酮对地塞米松所致大鼠骨骼肌萎缩的治疗作用以及对泛素连接酶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地塞米松组、睾酮组、睾酮+地塞米松组,留取血浆和腓肠肌标本,采用图像采集和处理系统测量肌纤维横断面面积(CSA),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睾酮含量.结果 地塞米松可使腓肠肌中两种泛素连接酶MAFbx和MuRF1的基因表达均明显增高(P<0.01或0.05),睾酮对这两种基因的表达均无明显作用,但可明显减轻地塞米松引起的肌纤维CSA减小(P<0.01).结论 睾酮可减轻地塞米松引起的大鼠骨骼肌萎缩,其治疗作用可能并不是通过调控泛素连接酶MAFbx与MuRF1来实现的.

  • 巨大左心室患者瓣膜术后早期心脏形态学及收缩功能的变化

    作者:姜胜利;高长青;李伯君;邓学锋

    目的 研究巨大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术后早期形态学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行心脏瓣膜手术的巨大左心室患者86例,术前及术后早期(7~14天)行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径(LVEDD)和收缩末径(LVESD),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缩短分数(FS)、舒张末径指数(LVEDDI)及收缩末径指数(LVESDI).以LVEDD>70mm或LVEDDI>37mm/m2作为巨大左心室判断标准.结果 术后早期左心室明显缩小.LVEDD由术前的76.48±5.21mm降至术后的62.58±12.62mm(P<0.01),LVESD由术前61.03±9.46mm降至52.23±11.52mm(P<0.05),LVEDDI和LVESDI分别由术前的42.10±6.12mm/m2和35.12±7.21mm/m2降为术后的37.21±10.08mm/m2(P<0.05)和29.98±7.12mm/m2(P<0.01).术后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LVEF由术前的49.50%±12.46%降至术后的42.16%±9.12%(P<0.01).有8例患者术后早期左室大小较术前无变化,均发生严重低心排,其中3例(3.49%)死亡.结论 巨大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术后早期左心室即开始明显回缩,但左室收缩功能并未随之改善,反而较术前有所降低;若术后早期左室没有缩小则预后不佳.

  • 脂多糖和地塞米松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BAG-1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方;施毅;李子玲;钱桂生;罗向东;赵明;宋勇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和地塞米松(Dex)作用于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s)后BAG-1表达变化及其核移位机制.方法 将LPS和Dex作用后的原代培养大鼠AMs 随机分为:6h组、12h组和24h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总蛋白及核蛋白中BAG-1的表达;免疫共沉淀法检测核蛋白中BAG-1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相互结合;通过转染RNA干扰重组质粒psilencer 3.1-GR抑制GR表达后,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核蛋白中BAG-1的表达变化.结果 细胞总蛋白中BAG-1L表达增加,BAG-1S表达无变化;核蛋白中只能检测到BAG-1L,表达量在LPS作用24h内逐渐增加;在LPS和Dex作用后胞核内BAG-1L与GR相互结合;抑制GR表达后,核蛋白中BAG-1L表达量与未转染组同时相点相比明显下调(P<0.01).结论 LPS和Dex作用于大鼠AMs后,BAG-1蛋白表达增加并且协同GR转核,该机制可能与炎症条件下糖皮质激素抵抗密切相关.

  • 过敏性肺曲霉菌病1例报告

    作者:张麒;刘长庭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83岁,主因反复咳嗽、咯血15年,加重2月余于2006年3月7日入院.1991年7月患者无诱因出现血丝痰,暗红色,多时每天7~8口,无胸痛、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行多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考虑慢性支气管炎所致,给予对症止血治疗后血痰消失,此后先后6次出现痰中带血,辅助检查均未见异常,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2002年9月行胸部CT检查,诊断为左下肺支气管扩张.

  • 原发性肝癌相关肿瘤标志物临床价值初探

    作者:钟乃瑞;温建武;李爱民;左强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是世界范围内第8位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占其80%.

  •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疗效观察

    作者:任守成;孙永敏

    2003年1月~2005年12月,长春市双阳区医院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1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2003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40例,其中男136例,女104例,年龄39~84岁,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

    关键词: 脑梗塞 奥扎格雷钠
  • 孤立的先天性左冠状动脉瘤1例

    作者:王琦光;朱鲜阳;张玉威;韩秀敏;崔春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CAA)的常见病因,其发生率约为55%[1],其次是未成年的川崎病人,CAA发生率为15%~25%[2],而先天性CAA几乎均与冠状动脉瘤并存[3].无合并畸形的"孤立的先天性CAA"极罕见.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近20 000例先心病中有46例冠状动脉瘘并CAA,而孤立的CAA仅1例,现报道如下.

  • 紫外线照射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陈钫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具有反复发作特性的口腔黏膜溃疡性损害,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不少学者认为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通常采用激素类药物、免疫抑制剂、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以及中医治疗.

  • 国人境外登革热并发癫痫、偏瘫1例

    作者:王国强;孙天胜;张微微;刘杰;赵力敏

    2006年4~12月,一名中国籍战士在利比里亚维和期间患登革热,诊疗经过如下.1 临床资料男,23岁.因发热、头痛4天,加重伴谵妄2h入院.入院前4天受凉后开始发热(体温38.0~39.7℃),间断发冷,伴持续剧烈双颞部头痛,无呕吐、咽痛、咳嗽、腹泻或尿路刺激症状.使用头孢曲松钠、蒿甲醚等治疗无效.发病第2天面部及背部出现散在疱疹.入院当日晨起体温正常,下午4∶00再度升至39.2℃,伴阵发性谵妄.无野外作业、蚊虫叮咬或传染病接触史.出国前1个月接种黄热病及乙脑疫苗.

  •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在急性放射病人救治中的应用

    作者:孙琪云;艾辉胜;余长林;乔建辉;郭梅;王丹红;张石

    1 资料与方法病人一般情况与受照剂量见参考文献[1].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pH4)由哈尔滨世亨生物工程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S19993034),每瓶2.5g,纯度95%以上.用法为每日1次,剂量0.17~0.45g/(kg·d),不稀释直接静脉滴注,不用抗过敏处理.

  • 莱姆病的防治

    作者:吕美荣;朱天明;刘利宏

    莱姆病在林区较多见,深入了解并积极预防是基层,特别是边远、林区部队的重要任务.莱姆病为蜱传伯氏疏螺旋体所致之自然疫源性疾病,潜伏期3~32天,典型表现为叮咬部位出现的慢性游走性红斑,同时可伴有低热、头痛及全身乏力等一些感冒样症状,后期可累及心脏、关节、皮肤和神经系统等.通常特异性IgM抗体多在游走红斑发生后2~4周出现,6~8周达高峰,4~6个月降至正常水平,特异性IgG抗体多于病后6~8周开始升高,4~6个月达高峰,可持续数年以上.

    关键词: 莱姆病 疾病防治
  • 1996~2005年军队传染病发病的描述性分析

    作者:温亮;李申龙;范国英;蔡勃燕;孙海龙;邹文;李承毅

    目的 研究1996~2005年全军传染病发病构成变动趋势,为军队制定符合当前形势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军队疫情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获取1996~2005年全军上报传染病疫情数据,计算构成比,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全军10年间共上报各类传染病42种78 500余例,其中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发病数居前三位,占发病总数的81.49%.1996~2000年全军传染病报告发病数持续下降,2000年后则大体维持在稳定状态,并且呼吸道传染病逐渐超过肠道传染病成为军队主要的传染病.结论 军队传染病防控工作不容懈怠,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应该成为防控工作的重点.

  • 自主神经功能在急性高原反应发病中的意义

    作者:隆敏;覃军;黄岚;田开新;于世勇;喻杨

    目的 探讨自主神经系统(ANS)功能在急性高原反应(AMS)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43名健康青年男性在完成进舱前的5min短程心率变异性(HRV)、冷加压试验(CPT)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浓度检测后,进入低压氧舱模拟急进海拔4 500m 1天.所有受试者在模拟高原第2、10、20h接受HRV动态检测,并再次接受CPT及NA检测,出舱前进行AMS症状评分.根据AMS评分,25名评分≤10分者定为轻度AMS组,即A组;18名评分>10分者定为中重度AMS组,即B组.结果 与A组相比,B组进舱前CPT中收缩压升高幅度较高(P<0.05);B组在模拟4 500m第10h HRV中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爱丁堡指数(PNN50)、高频(HF)及总功率(TP)较低(均P<0.05),第20h PNN50及HF也较低(P<0.01,P<0.05),而LF/HF及血浆NA较高(P<0.05).AMS评分与进舱前SDNN、rMSSD、LF、TP及NA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与模拟高原SDNN、rMSSD、PNN50及HF呈显著负相关(SDNN、rMSSD、PNN50 P<0.01,HF P<0.05),而与NA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ANS在AMS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联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ANS功能检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AMS易感人群,并有助于诊断AMS.

  • 40例芥子气中毒患者生殖系统3年随访报告

    作者:周景艳;左晓莉;孙景海;王柏清

    2003年8月4日发生在齐齐哈尔市的芥子气中毒事件,导致44人中毒,经住院治疗,43例临床治愈出院[1].为了解中毒患者生殖系统病变的转归,解放军第203医院对其中40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CT导引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的应用

    作者:贺克武;高斌

    放射线治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组织间近距离放疗始于20世纪初,但由于当时生产的放射性核素均释放高能光子,难以进行防护,加之没有精确的立体定位系统、治疗计划系统和质量验证系统,临床应用受到了极大限制.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新型放射性125I粒子的研制成功,以及B超、CT导引下精确定位系统和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出现,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肿瘤得到了迅速推广.现就这一技术加以综述.

  • 加强造血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放射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艾辉胜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不仅是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的关键治疗手段,也是偏轻的肠型急性放射病的重要治疗措施.但HSCT在治疗急性放射病(ARS)方面的进展仍较缓慢,不但移植成功的病例不多,有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较少,而且相关的理念和观念等也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 病例4-1 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和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病历摘要)

    作者:李维勤;燕晓雯;顾军;虞文魁;李宁;黎介寿

    患者男性,56岁,平素体健,因"高脂饮食后出现上腹部疼痛2天,加重伴呼吸困难1天"以急性重症胰腺炎入院.入院后查体:体温39.6℃,呼吸急促,需半卧位,腹式呼吸减弱,心率140/min,全腹膨隆,肌卫,压痛、反跳痛存在,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诊断性腹腔穿刺见血性液体.

  • 山东"10·21"辐射事故2例放射病病人真菌感染的实验鉴定和动态观察

    作者:陈建魁;尹秀云;高峰;张树增;高亚兵;宋世平;黄媛;艾辉胜;余长林;乔建辉;金欣;佟雅丽;杜宇;朱晓华

    目的 分析引起山东"10·21"辐射事故2例放射病人真菌感染的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方法 用形态学方法结合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以及API 20C AUX生化鉴定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学鉴定,真菌药敏试验采用微量稀释法.结果 在病例A的大便标本中培养出近平滑念珠菌,中段尿、血液、胸水、腹水、大便、骨髓血、两次咽拭子和脑脊液等标本中培养出申克孢子丝菌,痰液标本中培养出热带念珠菌.病例B的鼻腔、口腔、尿道口分泌物和腹腔引流液等标本中培养出阿萨丝孢酵母菌,痰标本中除阿萨丝孢酵母菌外,还培养出了土曲霉菌.随着抗真菌药物使用时间的延长,上述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逐渐下降,小抑菌浓度(MIC)逐渐增加.结论 大多数抗真菌药物的体外药敏试验敏感,但患者的一般情况很差,常用剂量乃至较大剂量的用药只能抑菌而不能杀菌,且因临床预防性抗生素和抗真菌制剂的使用,常规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很难培养出细菌或真菌.

  • 胞浆分裂阻滞微核法对山东"10·21"辐射事故病人受照射剂量的估算

    作者:姚波;蒋本荣;贾蜀琼;满秋红;邱立娟;艾辉胜

    目的 对山东"10·21"辐射事故中2例严重受照射者进行淋巴细胞微核(MN)检测,并估算受照射剂量.方法 用胞浆分裂阻滞微核(CBMN)法对2例患者(A和B)的外周血和骨髓样本分别进行MN检测.结果 2例患者的外周血培养均未见双核淋巴细胞.患者A的骨髓培养所获双核细胞极少,依据双核淋巴细胞多少粗估剂量>20Gy.患者B的骨髓MN率为2.42个/细胞,剂量估计为8.7(8.0~9.4)Gy,与用染色体畸变分析、物理方法及ESR法所估算剂量接近,与临床表现基本一致.结论 MN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是除染色体畸变分析之外又一种可靠的生物剂量计.

  • 山东"10·21"辐射事故病人细胞遗传学动态观察

    作者:姚波;蒋本荣;贾蜀琼;艾辉胜

    目的 评价山东"10·21"辐射事故2例严重放射病患者接受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的植入状态.方法 通过常规染色体畸变(CA)分析、R显带核型分析及微核(MN)法对外周血样本和(或)骨髓样本进行细胞遗传学动态分析.结果 所获数据证明2例患者移植成功(为完全嵌合状态),植入状态稳定,骨髓与外周血的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果与用短串联-聚合酶联反应(STR-PCR)检测的植入情况及临床表现相符.结论 对急性放射病患者受照射后动态观察双+环畸变和MN检测可作为Allo-PBSCT后评价植入状态的指标.此外,在外周血淋巴细胞急剧减少的情况下,用骨髓样本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优于外周血样本.

  •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报告

    作者:艾辉胜;余长林;乔建辉;郭梅;张石;王丹红;孙琪云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肠型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救治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 山东"10·21" 60Co 辐射事故中2例病人受到意外照射,病例A受照射剂量20~25Gy,诊断为"肠型放射病",病例B受照射剂量9~15Gy,诊断为"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经联合环磷酰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氟达拉滨预处理,2例分别行HLA半相合及全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环孢霉素A和骁悉方案(病例A加用CD25单抗和供者间充质干细胞)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 2例均移植成功,供体完全存活,移植后9~11天白细胞开始恢复,2周后白细胞恢复正常、骨髓造血重建成功.2例均未发生移植排斥和GVHD.病例A照射后33天死于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例B照射后75天死于心衰为主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HLA相合及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是完全可能和可行的,联合免疫抑制剂预处理对促进供体稳定植入是必要的,环孢霉素A、骁悉和CD25单抗及供者间充质干细胞对预防GVHD有重要作用.

  • 急性放射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免疫重建

    作者:余长林;乔建辉;郭梅;张石;王丹红;姜维浩;葛飞娇;张锡刚;王浩春;陈艳琴;艾辉胜

    目的 观察急性放射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动态观察山东"10·21"辐射事故2例患者(分别为诊断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于受照后7天分别进行了单倍体及HLA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后淋巴细胞数、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NK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大剂量照射后免疫球蛋白呈下降趋势,移植后早期未观察到恢复趋势;照射后淋巴细胞数快速下降,移植后虽然有部分恢复,但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0.5×109/L);照射后中性粒细胞有一过性升高,后迅速下降,移植后快速恢复;照射后NK细胞明显下降,移植后快速恢复,并基本保持在明显高于正常的水平.照射后早期CD4/CD8比值有一过性升高,后迅速下降,移植后有逐渐升高趋势,但未恢复正常.结论 大剂量照射后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数、NK细胞数、CD4/CD8比值等总体呈下降趋势提示,照射后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均快速受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数、NK细胞数等快速恢复,淋巴细胞数、CD4/CD8比值等有恢复趋势但恢复缓慢,免疫球蛋白未观察到恢复趋势,提示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快,但体液免疫功能及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恢复缓慢.

  • 大鼠骨癌痛模型的制备及电压依赖性钠通道Nav1.8在其背根神经节的表达研究

    作者:刘艳红;张宏;徐龙河

    目的 建立大鼠骨癌痛模型并观察电压依赖性钠通道Nav1.8在其背根神经节(DRG)的表达,以探讨Nav1.8在癌症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在雌性SD大鼠左胫骨内注射Walker256细胞(103/μl、104/μl、105/μl)后1、3、5、7、10、14天观察机械痛敏阈值和CO2激光热痛敏阈值的变化,与对照组大鼠进行比较,分析癌痛组大鼠出现痛阈降低的时间.于接种细胞后14天取双侧胫骨做病理切片观察肿瘤生长情况.RT-PCR检测癌痛组及对照组大鼠L5~L6DRG Nav1.8基因的表达.结果 所有接种Walker256细胞的大鼠均可见胫骨内实质性肿瘤的膨胀性生长和严重的骨质重构.各癌痛组大鼠分别于第7~14天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疼痛行为学改变,其左侧(癌痛侧)DRG Nav1.8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对侧的表达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胫骨内注射Walker256细胞的大鼠在产生浸润性生长的骨肿瘤同时,可伴进行性的痛觉过敏,是骨转移瘤相关疼痛研究可靠的动物模型.Nav1.8基因在骨癌痛模型大鼠DRG中的表达水平上调,提示该通道可能参与骨癌痛的发生过程.

  • 鞘内注射ω-芋螺毒素SO3对神经痛大鼠脊髓CGRP和P物质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红;周晓巍;张宏;黄培堂

    目的 通过研究鞘内注射新型N型钙通道阻滞剂ω-芋螺毒素SO3对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CCI)模型大鼠脊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含量的影响,探讨N型钙通道在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均分为9组,其中3组为假手术和单纯制作CCI模型后3、14天组,3组为单次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SO3组,另3组为持续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SO3共7天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动物脊髓标本中免疫反应阳性物质CGRP-LI、SP-LI的阳性面积比例、目标光密度和积分光密度.结果 大鼠CCI后脊髓背角CGRP-LI、SP-LI阳性面积比例、目标光密度和积分光密度均显著升高,单次或持续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对其无明显影响,单次或持续鞘内注射SO3均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其上升.结论 神经损伤后脊髓CGRP、SP释放增多,鞘内注射SO3可以减轻此反应,提示N型钙通道阻滞剂可在脊髓水平部分阻断伤害性信息传递.

  • 亚甲蓝与阿霉素磁性明胶药物微球镇痛作用的比较

    作者:孙永海;张宏;王勇;陶利军

    目的 比较亚甲蓝、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靶向阻滞家兔脊髓背角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雄性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空白微球5mg、15mg对照组,亚甲蓝微球5mg组、15mg组,阿霉素明胶磁性微球5mg组、15mg组.在外磁场引导下向蛛网膜下腔注射微球,连续观察注药后家兔下肢的电痛阈、运动功能及体感诱发电位变化.结果 亚甲蓝磁性微球15mg组和阿霉素磁性微球15mg组家兔的痛阈显著升高(P<0.01),体感诱发电位N1波潜伏期明显延长,但前者仅持续12天,而后者持续30天仍未见消失.所有家兔运动功能评分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亚甲蓝与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镇痛作用明显,具有"感觉-运动"分离作用,因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顽固性疼痛的靶向神经损毁剂.

  • 阿霉素明胶微球的制备及对周围神经阻滞的实验研究

    作者:Wang Yong;王勇;孙永海;刘建行;张宏

    目的 制备阿霉素明胶微球并检测其特性,探讨将其用于周围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阿霉素明胶微球,考察其理化性状.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组)、阿霉素组(A组)、阿霉素明胶微球组(M组),于右侧坐骨神经表面分别滴注0.1%吐温盐水、0.5%阿霉素、阿霉素明胶微球混悬液.观察每组右后肢的痛阈、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及病理改变.结果 制备的阿霉素明胶微球佳投料比为1∶10.微球外形圆整,分散性好.阿霉素240min释放90%以上.A组和M组痛阈明显升高(P<0.01),SFI明显减小(P<0.01),A组60天恢复,M组持续90天仍未恢复,两组坐骨神经损毁明显.结论 制备的阿霉素明胶微球外观好,有明显缓释作用,能损毁周围神经,可作为长效神经损毁剂.

  • 鞘内注射ω-芋螺毒素SO3对CCI大鼠脊髓及坐骨神经iNOS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红;周晓巍;冯泽国;张宏;黄培堂

    目的 通过检测鞘内注射ω-芋螺毒素SO3对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CCI)模型大鼠脊髓及坐骨神经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慢性神经痛发展过程中Ca2+对iNOS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N组为正常对照组,C组为CCI后14天组,CN组为CCI 7天后连续鞘内注射生理盐水7天组,CS组为CCI 7天后连续鞘内注射ω-芋螺毒素SO3(30ng/h)7天组.用Western blot方法检验各组动物脊髓及坐骨神经结扎部位中段和远端iNOS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以GAPDH表达量作为内参照.结果 正常大鼠脊髓及坐骨神经标本未见iNOS表达,CCI大鼠结扎侧坐骨神经及同侧脊髓均有较强的iNOS表达,持续鞘内注射ω-芋螺毒素SO3后此种表达减弱.结论 CCI大鼠脊髓和受损坐骨神经iNOS表达增加,鞘内注射ω-芋螺毒素SO3可降低CCI大鼠上述部位iNOS表达.在慢性神经痛的发展过程中,Ca2+通道阻滞剂对iNOS的表达有一定作用.

解放军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2 03 04 05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