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现代免疫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

现代免疫学杂志

Current Immunology 현대면역학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上海市免疫学会
  • 影响因子: 0.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478
  • 国内刊号: 31-189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319
  • 曾用名: 上海免疫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免疫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周光炎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一株抗人BLys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作者:徐海燕;马泓冰;徐颖;刘琳;於葛华;胡玉敏;邱玉华;张学光

    研究以稳定高表达BLys的基因转染细胞L-BLys为免疫原,常规免疫BALB/c小鼠,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L-BLys细胞和天然表达BLys的HL60细胞为抗体筛选阳性细胞株,经免疫荧光标记分析反复筛选和以有限稀释法反复克隆化培养.将获得的克隆4F7培养细胞注射入经致敏的小鼠体内,抽取的腹水经Protein G亲和层析柱纯化.将纯化所得的抗体作用于经BLys分子刺激的扁桃体B细胞,3H-TdR检测细胞的增殖效率.结果获得1株持续、稳定分泌鼠抗人BLys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该细胞株所分泌的抗体能阻断膜型和可溶性BLys分子对扁桃体B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对这株单克隆抗体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表明,这株单抗能特异性识别人BLys分子及阻断膜型和可溶性BLys发挥生物学活性.

  • 孕激素对更年期雌性大鼠脾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

    作者:蒋竞;张绍芬;陆维仙;邹世恩;夏贤;刘瑞梓

    为了解孕激素对更年期雌性大鼠脾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首先通过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脾细胞凋亡率;通过RT-PCR检测脾细胞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RIA法测血孕酮(P)水平.结果发现更年期组血孕激素水平明显低于青年组和孕激素组(P<0.01),孕激素组与青年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更年期组大鼠脾细胞凋亡率高于青年组(10.3%和7.7%,P<0.05),促凋亡基因Bax的转录水平也高于青年组;孕激素组脾细胞的凋亡率与更年期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孕激素组促凋亡的Bax基因转录水平高于更年期组大鼠(P<0.01),而Bcl-2基因未见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提示,衰老过程中脾淋巴细胞凋亡增加,并受到相关基因的调控,孕激素治疗未能逆转更年期雌性大鼠脾细胞凋亡的增加,且使更年期大鼠脾细胞促凋亡的Bax基因表达上调.

  • α黑素细胞刺激素在TREM-1介导的树突状细胞成熟中的调节作用

    作者:闵彦;傅占江;张丽娟;韩德平;田野苹

    研究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对髓样细胞表达的激发受体1(TREM-1)介导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调节作用.用TREM 1激动性抗体处理单核细胞,诱导其分化成MoDC,在此过程中加入α-MSH.观察MoDC的细胞形态,以FACS进行表型测定,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MoDC的抗原提呈功能,并观察α-MSH对MoDC表达TREM-1的影响.结果显示,α-MSH和TREM-1激动性抗体作用MoDC后,多数细胞突起少且钝,α-MSH对TREM-1激动性抗体处理的MoDC高表达MHC Ⅱ、CD86及CD1a有抑制作用,并降低Mo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α- MSH可下调LPS诱导MoDC表达TREM-1的水平.上述结果表明,α-MSH能抑制TREM-1介导的MoDC成熟.

  • 中药复方抑瘤饮影响荷S180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动态研究

    作者:杨志强;王润田;崔澂;王平;丁军颖;邓郁青;张征峥;韩志鹏;李铁民;杨丽娟

    研究荷S180瘤小鼠灌服中药复方抑瘤饮(简称抑瘤饮)不同时间点脾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揭示其体内抗瘤的免疫机制.于BALB/c小鼠右腋皮下接种S180细胞,24 h后,抑瘤饮组开始每日灌服抑瘤饮,对照组灌服等量凉开水.分别于灌服第0、10、20、30、40天处死动物,称取体重和瘤重;无菌获取脾细胞,MTT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ConA诱导转化及IL-2诱生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和CD8+细胞百分率.结果显示,抑瘤饮对小鼠体内S180移植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渐增性抑制作用;抑瘤饮能够明显逆转S180移植肿瘤对小鼠脾细胞的NK细胞杀伤率、转化指数、IL-2诱生活性、CD4+细胞和CD8+细胞百分率的抑制作用,且逆转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增强.表明抑瘤饮体内能够渐增地上调被S180移植肿瘤抑制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抗瘤作用.

  • 狼疮样BXSB小鼠脾细胞CD134/CD134L的表达及治疗影响

    作者:周燕斌;李幼姬;谢灿茂;叶任高;胡斌;孔庆瑜

    为了探讨CD134/CD134L共刺激信号在SLE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及治疗的影响.采用狼疮样BXSB小鼠模型,随机分为三组:狼疮方治疗组、强的松治疗组、未治疗组,每组6只,疗程10周.另设与BXSB小鼠同基因的正常C57BL/6小鼠6只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集上述各组小鼠外周血和脾组织进行检测.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未治疗组BXSB小鼠的血清IgG和抗dsDNA抗体水平和脾组织CD4+CD134+、CD8+CD134+、CD19+CD134L+、CD23+CD134L的百分比及CD134、CD134L的mRNA拷贝数都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且血IgG和抗dsDNA抗体水平与脾细胞CD19+CD134L、CD23+CD134L的水平增加呈正相关;(2)狼疮方治疗组或强的松治疗组的血清IgG、抗dsDNA抗体水平和脾组织CD4+CD134+、CD8+CD134、CD19+CD134L+、CD23+CD134L+的百分比及CD134、CD134L的mRNA拷贝数都显著低于未治疗组(P<0.05或P<0.01),而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均>0.05).狼疮样BXSB小鼠存在CD134/CD134L的异常表达.狼疮方可减轻狼疮样小鼠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减少体内自身抗体产生,对CD134/CD134L的下调作用与强的松相当.

  • IVIG对新生儿脐带血单核吞噬细胞表面分子的影响

    作者:王美红;陈同辛;朱亚忠;李庆生

    为从脐带血单核吞噬细胞(Mo/Mψ)表面CD14、HLA-DR和CD86分子表达的角度来探讨IVIG对新生儿免疫抑制作用,将IVIG、GM-CSF和LPS不同组合对Mo/Mψ进行刺激培养,利用双色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o/Mψ表面CD14、HLA-DR和CD86分子的表达.加入IVIG处理培养的脐带血Mo/Mψ表面CD14、HLA-DR和CD86分子的阳性细胞比率和相对荧光密度均明显降低,同时CD14+HLA-DR+和CD14+CD86+细胞的比率明显降低.IVIG可通过抑制脐带血Mo/Mψ表面CD14、HLA-DR和CD86分子的表达而抑制其抗原提呈能力,这可能是IVIG免疫抑制的机理之一.

  • 天花粉蛋白对不同小鼠品系T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

    作者:焦志军;王保龙;路丽明;丁庆;周晓荣;江阳;周芸;辛利军;周光炎

    为进一步探讨不同品系小鼠对天花粉蛋白(Tk)免疫抑制敏感性不同的机制,选择Tk高敏感品系(C57BL/6)和低敏感品系(C3H/He)小鼠,建立OVA特异性体外增殖系统,应用流式细胞术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分析Th和Tc细胞亚群,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因子及相关转录因子的mRNA水平.发现Tk作用下,高敏感品系小鼠C57BL/6 IL-4阳性T细胞明显增多,表达IFN-γ阳性T细胞则显著减少.而低敏感品系C3H/He相关变化不明显.T细胞分化相关细胞因子IL-4、IL-10和IFN-γ及转录因子T-bet、gata-3的基因表达水平也呈现类似的格局.提示Tk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可能与其诱导的以Th2/Tc2为主的T细胞亚群有关,且这种诱导特定细胞亚群的作用在小鼠中和H-2b基因型相关.

  • 17β-雌二醇调节小鼠淋巴结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和吞噬功能

    作者:李晓曦;杨林松;梁军;姚根红;侯亚义

    为探索17β-雌二醇(E2)对免疫应答能力的调节是否与树突状细胞(DC)的成熟和功能相关,用Metrizamide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BALB/c小鼠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得到DC,不同浓度的E2处理DC 24 h后,使用PE标记的单抗CD11c和FITC标记的单抗MHC Ⅰ/MHC Ⅱ/CD40/CD54/CD80/CD86、IL-10/TNF-α以及右旋糖酐(dextran)双标DC,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其表型和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吞噬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E2处理DC 24 h后,MHC分子、黏附分子CD54和共刺激分子CD86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而CD40显著降低,但CD80的表达无明显改变.胞内细胞因子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随E2的处理而显著增加,其中TNF α的变化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DC的吞噬能力随E2的处理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以上结果表明,E2能够改变DC的成熟和功能,这提示E2对机体的免疫应答的影响可能通过DC的改变而改变.

  • 问荆合剂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分泌TNF-α、IL-β水平的影响

    作者:何东仪;冯伟;姜婷;朱雅萍;张凤华;周琦

    采用Ⅱ型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以雷公藤多甙作对照,通过对大鼠的关节肿胀指数观察及检测问荆合剂含药血清对滑膜细胞细胞因子TNF-α、IL-β水平的影响,探讨问荆合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部分作用机制.结果发现问荆合剂能显著减轻大志关节肿胀指数,不同程度地抑制大志关节滑膜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β的水平.提示问荆合剂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可通过抑制关节滑膜分泌的炎性细胞原子TNF-α、IL-β的水平,从而减轻关节滑膜的炎症,可能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 抗血小板糖蛋白VI单链抗体的制备和功能研究

    作者:余自强;董宁征;白霞;戴兰;阮长耿

    将抗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VI(GPVI)单克隆抗体SZ118构建成单链抗体,以研究开发新型抗血栓药物.采用RT-PCR技术,从分泌SZ118杂交瘤细胞中克隆该抗体的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经测序鉴定后构建表达质粒pET20b(+)-SZ118scFv,并体外表达SZ118单链抗体(SZ118scFv).同时测定了SZ118scFv对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SZ118 VH和VL基因并正确构建了SZ118scFv表达质粒.复性后SZ118scFv保留源抗体与血小板结合能力,显著抑制纤维状胶原和Convulxi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且呈剂量依赖性,大抑制率分别为(84.3%±5.6%)和(50.3%±15.5%);SZ118scFv明显抑制高剪切力条件下血小板与纤维状胶原的黏附,抑制率达68.3%.结果提示,成功制备了SZ118scFv,SZ118scFv可阻断血小板与胶原的相互作用,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 人外周血及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对宫颈癌细胞的直接杀伤效应

    作者:王华丽;孔北华;张建华;张彩

    探讨人外周血及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宫颈癌细胞的直接杀伤效应.自外周血及脐血分离获得单核细胞,体外经rhGM-CSF、小IL-4和rhTNF-α诱导培养,获得DC,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DC相关表型;MTT法检测人外周血及脐血来源DC对宫颈癌细胞HeLa及CaSki的体外直接杀伤效应.结果显示,人外周血及脐血来源单核细胞诱导培养第6天后具有典型DC形态,FCM结果显示高表达HLA-DR(分别为99.29%和98.14%)、CD86(分别为99.45%和90.92%)和CD209(分别为87.44%和83.14%),而CD14表达率较低(分别为0%和3.32%);抑瘤实验显示人外周血及脐血来源DC对宫颈癌细胞HeLa及CaSki均有明显杀伤效应.研究提示,人外周血及脐血来源DC对人宫颈癌细胞具有直接杀伤效应,两者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为D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提供了新思路.

  • 上海人群中TAP、LMP和HLA-DM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张勇;朱晓春;孙雪青

    调查上海人群中抗原处理相关基因TAP、LMP和HLA-DM的分布情况,并探索这些基因与自身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RA)、IgA肾炎(IgAN)和多发性硬化症(MS)的可能关联.应用PCRSSO或PCR-RFLP技术对80名无血缘关系的上海地区正常人及156名RA患者、60名IgAN患者和21名MS患者作了TAP1、TAP2、LMP2、HLA-DMA和HLA-DMB基因分型.并作了两位点连锁不平衡分析.在该群体中,(1)共观察到4个TAP1、6个TAP2、2个LMP2、4个HLA-DMA和4个HLA-DMB等位基因;(2)在TAP1B-TAP2A、TAP1B-LMP2H和TAP2D-DMA*0101存在连锁不平衡(Pc<0.05);(3)本人群中IgAN和MS的遗传易感性与抗原处理相关基因无关,而RA患者中DMB*0101基因频率降低(P<0.01),TAP1C和DMB*010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升高(P<0.01).比较分析表明,上海人群中抗原处理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国外其他人种中的报道相似,本人群中IgAN和MS与抗原处理相关基因不关联,而TAP1C和DMB*0104等位基因可能是RA的遗传易感基因.

  • hCGβ-C3d3基因免疫BALB/c小鼠选择性促进B细胞克隆扩增

    作者:余敏;李大金;王秀丽;袁敏敏;朱影;姚晓英;李华萍

    评价分子佐剂C3d在基因免疫中选择性促进抗原特异性B细胞增殖作用.分别用质粒pCMV4-hCGβ-C3d3和pCMV4-hCGβ免疫BALB/c小鼠,免疫剂量为50 pmol.间隔3周相同剂量加强免疫1次.加强免疫后第1周及第2周,MTT法分析各组小鼠脾脏B细胞和T细胞增殖;ELISPOT法分析两免疫组小鼠脾脏hCGβ抗原特异性IgG分泌细胞.结果显示在加强免疫后第1周及第2周,hCGβ-C3d3免疫组B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hCGβ免疫组及正常对照组;而各组间T细胞增殖状况未见明显差异.hCGβ-C3d3免疫组较hCGβ免疫组小鼠脾细胞分泌IgG的量和分泌hCGβ抗体的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结果表明分子佐剂C3d对于B细胞具有选择性克隆扩增作用.

  • 抗小鼠SHP-1、SHP-2和SHIP三种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作者:张圆;刘雪松;朱勇;欧阳为明;宋朝君;薛江楠;庄然;金伯泉

    为了制备抗小鼠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单克隆抗体(mAb),分别以SHP-1、SHP-2和SHIP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相应磷酸酶的mAb.用Western blot检测mAb对重组蛋白和细胞中天然磷酸酶的反应性.共获得12株可稳定分泌抗磷酸酶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6株可分泌抗SHP-1 mAb(LX-SHP1.1~LX-SHP1.6),3株可分泌抗SHP-2 mAb(LX-SHP2.1~LX-SHP2.3),3株分泌抗SHIP mAb(LX-SHIP1~LX-SHIP3).LX-SHP1.2~LX-SHP1.6,LX-SHP2.1和LX-SHP2.3,以及LX-SHIP2和LX-SHIP3可应用于相应重组蛋白的Westernblot检测.LX-SHP1.5,LX-SHP2.3,以及LX-SHIP2在EL-4细胞及原代T细胞相应天然磷酸酶分子的Western blot检测中有较好的实验效果.

  • CD1限制性T细胞与疾病

    作者:张镭;储以微

    抗原提呈细胞被外来脂质抗原感染后,该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的CD1分子可以在内质网中与脂质抗原结合,随后CD1-脂质抗原复合物移行至细胞膜表面,被CD1限制性T细胞识别.CD1限制性T细胞也可以识别CD1分子与自身脂质抗原的复合物,然后被快速激活,实现辅助和效应功能.CD1限制性T细胞与抗原提呈细胞、NK细胞和其他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在抗感染免疫,抗肿瘤免疫以及平衡自身免疫和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

  • 胰岛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宽枫;刘超

    随着2000年Edmonton方案提出并应用到胰岛移植后,使得移植的成功率大大提高.该方案之所以取得极大的成功,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其对以往的免疫抑制方案的改进,这使得免疫耐受的诱导成为近年来胰岛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首先新型免疫抑制药物,如脱氧精胍菌素、来氟米特等,在延长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的存活时间的同时,且无任何β细胞毒性作用,提高了胰岛移植的成功率.其次,通过TNF/TNFR家族和B7/CD28家族共刺激分子的阻断,同样具有相似的效果,抗CD40L抗体和CTLA-4 Ig诱导移植免疫耐受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而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网络(如IL-4、IL-6和IGF)干预Thl/Th2转换亦可诱导移植耐受,但孤立的细胞因子治疗并不足以诱导耐受发生和维持.而让胰岛细胞表达可抑制细胞凋亡基因,同样对移植物功能存活具有重大意义,研究表明Fas/FasL、DCR3和A20基因等均能对移植胰岛的存活起保护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免疫学的发展,将对免疫耐受的机制有更为深人地了解,相信在未来的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领域,移植排斥现象将能得到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法.

  • 干扰素调节因子与Th细胞分化

    作者:马小兵;王海涛;畅继武

    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是公认的调节干扰素效应的转录因子.近年来研究发现,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各成员之间以及与其它转录因子相互作用,通过调节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以及直接作用于Th细胞本身,对Th向Th1或Th2分化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肿瘤或过敏性疾病治疗的一个靶点.

  • 非Btk基因突变的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研究进展

    作者:杜晶;陈同辛

    非Btk基因突变所致的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属于原发性体液免疫缺陷病,其Btk基因并无异常,但临床表现与Btk基因异常所致的X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极其相似.近年来研究发现前B细胞受体(包括μ重链、替代轻链成分λ5/14.1、Igα)异常,或者B细胞连接蛋白基因突变,都可引起B淋巴细胞发育障碍,出现体液免疫缺陷.因此文章对μ重链、λ5/14.1、Igα和B细胞连接蛋白的遗传学特性、基因突变及分子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人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作者:陈同辛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一组与遗传密切相关的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一部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在基因水平上得到了阐明.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该病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与国外相比,国内对该病的研究才刚刚起步,除了有限类型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基因突变被报道外,尚未见相关的功能性研究.本文从B淋巴细胞发育、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膜蛋白和胞浆蛋白,以及NADPH氧化酶缺陷的角度阐述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

现代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