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现代免疫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

现代免疫学杂志

Current Immunology 현대면역학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上海市免疫学会
  • 影响因子: 0.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478
  • 国内刊号: 31-189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319
  • 曾用名: 上海免疫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现代免疫学》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周光炎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天花粉蛋白抑制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与诱导IL-9+IL-10/IL-24+Th9细胞间关系的初步探讨

    作者:李青;路丽明;周光炎

    建立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体系,采用同位素3H-TdR掺入、FACS、Real-time PCR、ELISA、Western blot等方法研究低剂量Tk抑制细胞增殖反应的效果及作用机制.FACS及同位素掺入检测结果显示,低剂量Tk通过非RIP的方式显著抑制MLR的增殖;Real-time PCR及ELISA结果表明,天花粉抑制的增殖体系中较对照组IFN-γ表达水平降低,IL-4、IL-9、IL-10、IL-24表达水平增强;Western blot显示,Tk使得JNK磷酸化增强.以上结果说明Tk显著抑制人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其负向免疫调节作用可能由多种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及T细胞亚群的介导参与.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IL-27水平降低及其意义

    作者:孙懿;韩志君;黄元兰;秦琴;陈孙孝;邓安梅

    目的 探讨IL-27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初诊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与同期健康体检者各31例,采用RT-PCR、ELISA等方法检测其外周血中IL-2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IgG、IgE、抗SSA(Ro)抗体、抗SSB(La)抗体、ESR水平及CRP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27/P28及IL-27/EBI3 mRNA相对表达量及其血浆IL-27浓度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血浆IL-27浓度与抗SSA抗体、抗SSB抗体及IgE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 IL-27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表达降低,且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可能参与了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发病过程.

  • 系统性硬化患者HMGB1和sRAGE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徐雪;楚海燕;梁敏锐;吴文育;王久存;邹和建

    研究系统性硬化( 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体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和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sRAGE)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探讨这两种炎症性蛋白在SSc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收集肢端型硬皮病(lSSc)30例、弥漫型硬皮病(dSSc)30例和正常人40例.运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HMGB1、sRAGE的含量,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外周血细胞中这两个因子的mRNA相对表达量,并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SSc和dSSc患者血浆HMGB1含量[(150.31±65.52)μg/L,(151.07±81.32)μg/L],高于正常对照组(112.89±60.57)μg/L(P均<0.05);两组患者血浆sRAGE[(395.06±158.38) ng/L,(425.57±212.35)ng/L]水平高于对照组(329.47±107.03)ng/L(P均<0.05).两组患者血浆HMGB1和sRAGE的浓度分别两两之间存在正相关(r=0.349,P<0.05;r=0.211,P<0.05).两种类型硬皮病患者外周血细胞HMGBl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而sRAGE 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伴有累及肺部或肾脏的SSc患者血浆HMGB1、sRAGE水平明显高于无累及肺部或肾脏的患者(P均<0.05);抗组蛋白抗体或抗RNA聚合酶Ⅲ抗体阳性的SSc患者血浆HMGB1、sRAGE水平明显高于抗体阴性组,而抗着丝点抗体阳性组SSc患者血浆HMGB1、sRAGE水平低于抗体阴性组患者(P<0.05).HMGB1和sRAGE在系统性硬化患者体内表达明显升高,提示患者体内存在着明显的炎症反应,且这两个蛋白含量与某些临床实验室指标有显著相关性,表明其可能在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重要作用,可望成为评价疾病严重性的新指标.

  • ARDS大鼠模型炎症免疫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

    作者:谭玉军;张如意;刘秀香;刘秀珍;刘凤

    探讨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炎症免疫分子机制,分别从正常和ARDS大鼠肺组织中提取总RNA,分离纯化mRNA,经逆转录合成掺人生物素标记的cDNA探针,然后与基因芯片杂交,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用Sam3.0进行统计处理,用博奥生物分子功能注释系统V4.0进行功能分析.随机选择2个差异表达基因,用荧光定量RT- PCR验证.在ARDS大鼠肺组织中,炎症免疫相关基因上调的有4个,下调的有10个,涉及到细胞黏附、氧化应激、凝血和凋亡等多个免疫过程.炎症免疫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揭示出ARDS的发生与异常的炎症免疫反应密切相关.

  • 联合检测抗α-胞衬蛋白、抗SSA和抗SSB抗体在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蔡逸婷;刘庆中;赵超;李莉

    探讨抗α-胞衬蛋白、抗SSA(R060)和抗SSB抗体的检测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价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20例继发性干燥综合征、6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和120例健康人血清中抗SSA (R060)抗体、抗SSB抗体和抗α-胞衬蛋白抗体,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抗SSA(R060)、抗SSB和抗α-胞衬蛋白抗体检测诊断干燥综合征( Sj(o)gren's syndrome,SS)的敏感性分别为65%、48%和63%;特异性分别为92%、94%和90%.SS患者抗α-胞衬蛋白抗体阳性率(63%)显著高于非干燥综合征患者(27%,P<0.05).抗SSA( R060)和抗SSB抗体均阴性的SS患者抗α-胞衬蛋白抗体阳性率为65%(13/20).ELISA方法联合同时检测三种抗体对S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和90%,与三种抗体单独检测相比特异性相近而敏感性显著提高(P<0.05).抗α-胞衬蛋白抗体检测对SS诊断敏感性高,对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均阴性的患者联合检测三种抗体可显著提高SS诊断的敏感性,检测抗SSA和抗SSB同时也需要检测抗α胞衬蛋白抗体.

  • 上海地区妇女宫颈脱落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型别分布特征

    作者:李江燕;陈洁;侯晓菁;仲人前;王皓

    了解上海地区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阳性率、亚型及感染分布情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导流杂交技术对2076例来院就诊妇女宫颈脱落细胞进行21种HPV基因亚型检测,分析HPV感染高危因素及亚型分布特点.结果:在被调查的2076例妇女中,HPV感染者为593例,阳性检出率28.6%,21种基因型中只有43型没被检出;在检出类型中单一感染394例,占阳性百分比为66.4%;多重感染199例,占阳性百分比为33.6%(其中双重感染127例、三重感染44例、四重感染19例、五重感染3例、六重感染4例,八重感染2例).检测结果中高危基因型排在前五位的是HPV52(7.13%)、HPV16 (5.83%)、HPV58 (4.91%)、HPV53(3.28%)、HPV18(2.50%),低危基因型主要是HPV11(2.75%)、HPVCP8304(2.75%).不同年龄段的人群HPV阳性率不同,其中18~ 25岁的人群检出率高,达到了38.3%.本地区就诊妇女宫颈HPV感染率较高,主要为单一基因型感染,常见的HPV感染基因型为HPV52、16、58、53、18、6、11、cp8304,与中国其他地区的分布特点不同,符合HPV感染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上海地区HPV感染的主要基因型与目前现有的HPV四价疫苗不尽相同,提示需要研制与本地区主要基因型高度相关的多价疫苗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邵华卿;陆元仲;董静懿;宁小晓;王磊;王蕾

    通过检测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指标,探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区分与免疫学指标的关系.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85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其中40例为湿热内蕴型(第1组),20例为气滞湿阻型(第2组),12例为肝肾阴虚(第3组),11例为脾肾阳虚(第4组),2例为血瘀阻络,2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结果:各组IgA、IgG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P<0.01;).①组,CD8+、NK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②组CD8+显著下降(P<0.01),CD4+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②组与其它各组在CD4+/CD8+上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1).中医证型与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同时随着疾病的进展机体的免疫状态亦随之改变,中医证型也会有所不同.通过检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CD4+、CD8+T、CD4+/CD8+的比值以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了解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对中医证型分型判断,临床分证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FTY720抑制TLR4信号转导的炎症反应

    作者:王伟;秦晓黎;王文静;林羿

    FTY720是一种1-磷酸神经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IP)受体拮抗剂.为阐明FTY720抑制炎症反应的机理,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TY720对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小鼠脾脏细胞TLR4表达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注射适当剂量的FTY720可削弱LPS所引起的TLR4表达水平增强(FTY720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TLR4+细胞构成比分别为6.7%±1.5%和38.6%±3.1%,P<0.01),并可消除LPS刺激所引起的外周血TNF-α、IFN-γ和IL-12等Th1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增高(FTY720组血清TNF-α、IFN-γ和IL-12浓度分别为(72±22)ng/ml、(46±21)ng/ml和(19±4)ng/ml,LPS组分别为(300+75)ng/ml、(175±35)ng/ml和(50±8)ng/ml,均为P<0.01).相反,FTY720组血清Th2型细胞因子IL-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7±3)ng/ml和(7±2)ng/ml,无显著性差异.在体外细胞培养实验中可观察到一致的结果.这些发现提示,FTY720可能通过抑制LPS/TLR4信息转导通路,下调TNF-α、IFN-γ和IL-12等Th1型细胞因子表达而抑制炎症反应.

  • 间接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宁小晓;王蕾

    回顾本实验室开展的免疫印迹法(LIA)检测抗核抗体(ANA)谱(14项)与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探讨这两种方法在临床检测自身抗体中的价值.方法:752例标本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作为确认试验检测抗核抗体谱和间接免疫荧光法作为筛查试验检测抗核抗体,将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752例患者中,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27.26% (IIF)和27.66% (LIA),IIF和LIA两种方法间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统计学上一致性一般(P=0.875,kappa=0.463);无论何种方法检测,女性患者较男性的ANA阳性率明显增高,统计学差异显著(P=0.000).ⅡF对ANA谱14项特异性抗体的检出率不同:抗M2抗体、抗SS-B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和抗着丝点抗体的检出率较高(>80%);抗dsDNA抗体、抗PCNA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Ul-RNP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的检出率一般(50%~80%);对特异性自身抗体抗Jo-1抗体、抗PM-Scl抗体和抗Scl-70抗体阳性患者的检出率较低(<50%).ⅡF阳性患者的LIA结果分析:LIA阳性患者的ⅡF阳性稀释倍数以高低度的(≥1 ∶ 1 000)为主,占64.3%,而LIA阴性患者的ⅡF阳性稀释倍数低滴度(1∶100)所占百分比高(50.5%).ⅡF法敏感性较高,LIA法特异性较高,临床上对于抗核抗体的检测可先采用ⅡF筛查,再进行LIA确认;对临床有AID症状的患者而ⅡF阴性者,可采用ELISA法或LIA法等方法检测其特异性抗体;而对于ⅡF高滴度而LIA阴性、尤其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患者,建议临床上要给予高度重视并定期随访.

  •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抗原瓜氨酸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雪亮;徐剑;沈瑜;胡朝英;缪怡

    为探讨蛋白瓜氨酸化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致病作用,观察环瓜氨酸肽(CCP)抗原对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激活效应,我们选用CCP抗原刺激特异性T淋巴细胞分泌干扰素-γ(IFN-γ)的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分别检测64例RA患者、32例非RA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IFN-γ的斑点形成细胞(SFC)的阳性率及阳性SFC的斑点数,分析3组个体间SFC阳性率、阳性SFC斑点数的差异;另外在64例RA患者中,分析SFC阳性率、阳性SFC斑点数与抗CCP抗体、关节肿痛数、关节破坏数、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64例RA患者中,SFC阳性率为79.7%,阳性SFC斑点数为189±45,而在16例骨关节炎(OA)患者、16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者中SFC阳性率、阳性SFC斑点数分别为6.3%、18; 12.5%、23.5;0%、<6,RA组与非RA组和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此外在抗CCP抗体阳性的RA患者中,上述2项指标也明显高于抗CCP抗体阴性的RA患者(92.86%、224±54; 54.55%、84±25),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RA组患者CCP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与病情活动性指标(关节肿痛数、关节破坏数、ESR、CRP)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以上结果提示在RA患者的外周血内存在针对CCP抗原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提示瓜氨酸化蛋白可能作为RA发病的起动抗原发挥致病作用,并在一定易感基因下参与和介导了RA的发病.

  • 回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BRCA1/BRCA2基因序列突变分析

    作者:尹琳琳;陈耀平;杨宝珍;吴若芬;康毓芝

    研究BRCA1/BRCA2基因在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家族性乳腺癌家系中的突变及意义.选取中国宁夏地区回族7个乳腺癌家系共32例样本,包括7个乳腺癌家系中各1例乳腺癌患者和25例为各家族乳腺癌患者的直系女性亲属;20例正常回族女性献血者.从入组人群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DNA,对BRCA1外显子5、11、18、20、24和BRCA2基因外显子10、11进行PCR扩增后直接测序.结果显示,在7例回族家族性乳腺癌家系32人中,BRCA1基因共发现11种类型的突变(1637 delG,1675 delA,1731 delC,2731 C>T,3232A>G,3551 G>C,3551 G>T,3551 delG,3582 G>C,3650delT,3667 A>G),均发生在于11号外显子.BRCA2基因共发现8种类型的突变(1093 C>T,1342 C>A,1593 A>G,1792 G>T,1792 G>C,1825 delA,1982 delA,1982 A>G),均发生于外显子10.其中包括新发现的突变位点:BRCA1三个( 1731 delC,3551 G>C,3551 delG)、BRCA2两个(1792 G>T,1982 A>G).提示BRCAl/BRCA2突变在中国宁夏回族家族性乳腺癌家系中有其自身特点,新发现的突变位点和突变频率较高的突变位点,可能是宁夏回族家族性乳腺癌的特点.研究对本地区的基因诊断筛查模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DC-SIGN在结肠炎模型小鼠肠上皮细胞表达及其黏膜损伤的免疫调节

    作者:曾敬清;刘伟;林凯;杨芬;张彦洁;章丽雅;王俊祺;周同;许春娣

    探讨固有免疫分子DC-SIGN在小鼠结肠炎肠上皮细胞表达及其干预效应,以及与炎症性肠病肠膜损伤的关系.建立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单抗干预组,于建模后7d处死小鼠,取病变结肠组织并分离肠上皮细胞.采用疾病活动指数(DAD评分和HE染色,进行组织损伤和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肠黏膜上皮细胞DC-SIGN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分离的肠上皮细胞DC-SIGN、CD80、CD86表达;以及采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分别测定肠上皮细胞与初始CD4+T细胞共培养后T细胞Th1、Th2分化以及细胞因子分泌格局.结果显示,伴随小鼠结肠炎症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小鼠肠黏膜上皮细胞DC-SIGN表达增强,CD80、CD86相应上调,以及体外诱导T细胞向Th2为主分化且IL-4分泌增多.经针对凝集素功能域单抗干预后,可抑制肠上皮细胞DC-SIGN表达并相应下调CD80、CD86,以及抑制上皮细胞诱导T细胞向Th2分化的能力,且IL-4分泌减少及IL-4/IFN-γ比值降低,进而减轻了小鼠的结肠炎症损伤.结果表明,肠上皮细胞在小鼠结肠炎中可表达树突状细胞(DC)表型DC-SIGN,并具有诱导初始T细胞向Th2分化为主的DC样细胞功能,DC-SIGN可能介导肠上皮细胞在炎症性肠病及黏膜损伤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调节性T细胞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陈琪;牛津;郑蓓佳;章希文;吴晓宇

    观察Graves病(Graves disease,GD)、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和叉头状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情况及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表达的关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GD、HT患者外周血Treg、FoxP3的表达情况并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并同时检测TGAb、TPOAb,观察FoxP3与TGAb、TPOAb之间的相关性.结果:GD组患者、HT患者CD4+ CD25+Treg细胞数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而GD组患者、HT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AITD患者的TGAb、TPOAb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HT患者TGAb、TPOAb水平比GD组高(P<0.05).Foxp3与TGAb(r=-0.623,P=0.000)、TPOAb(r=-0.555,P=0.000)成负相关.TGAb、TPOAb对于诊断和鉴别AITD具有重要意义,是H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指标.Treg及Foxp3在AITD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Foxp3表达与AITD更有相关性.

  • 瓜氨酸化波形蛋白对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宗明;张慧;孙立山;李牛;虞珊珊;范列英

    为研究瓜氨酸化波形蛋白(citrullinated vimentin,cVim)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成熟和功能的影响,本文通过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M-CSF和IL-4体外培养制备未成熟DC( immature DC,imDC),分别用脂多糖(LPS)、波形蛋白(vimentin,Vim)和cVim刺激培养的im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CD14、CD80、CD83、CD86、MHCI和MHCⅡ表达变化,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IL-6、IL-10、IL-12、IL-23、和IFN-γ含量.LPS显著诱导DC表面MHCⅡ、CD83、CD80和CD86表达上调(P值均<0.05);cVim (10μg/ml)诱导imDC表达CD80和MHCⅡ增加(P<0.05),并促进IL-10、IL-12和IFN-γ分泌(P<0.01);而Vim(10μg/ml)仅促进imDC表达MHCⅡ(P<0.01)和分泌IL-10(P<0.01),并抑制IL-23表达(P<0.01).本研究表明Vim经瓜氨酸化修饰后有促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imDC成熟、分泌炎症性细胞因子的作用.

  • Glypican-3的原核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初步应用

    作者:黄侃;唐喆伟;顾虹洁;岳苗苗;任华;钱旻;杜冰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Glypican-3)是一类主要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聚糖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肝癌标志物.本实验通过构建含有Glypican-3 C端原核载体pIGH3-GPC3并诱导表达,以之免疫BALB/c小鼠后筛选到两株分泌特异性抗Glypican-3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GPC3-9和GPC3-11,抗体亲和力常数分别达到1.24×109 mol/L和1.668×109 mol/L;经ELISA、Western blot以及免疫荧光试验进一步验证了GPC3-9和GPC3-11均能特异性识别原核表达或肝癌细胞内源性Glypican-3分子,具有潜在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 血清肿瘤标志物HE4检测对子宫内膜癌诊治的临床应用

    作者:胡娟;江铭磊;郭林;卢仁泉

    为探讨人附睾蛋白4(HE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6例子宫内膜癌、1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7例子宫良性肿瘤以及36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E4浓度进行检测分析,并对其中1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术后随访.结果发现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水平高于健康对照和子宫良性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4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随分期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9,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血清中HE4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1).HE4可作为子宫内膜癌血清学标志物,是对子宫内膜癌作早期辅助诊断的客观指标,有助于了解疾病进展和预后评估.

  • Trim6结合并降解接头蛋白TAB2抑制NF-κB活化

    作者:孙大康;安新业;周荣佼;赵延婷;宋向芹

    观察Trim6是否与接头蛋白TAB2存在蛋白相互作用,进而影响TAB2介导的NF-κ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活化.在HEK293T细胞中共转染Trim6及TAB2的真核表达载体,免疫共沉淀法验证两者是否存在蛋白相互作用;用蛋白印迹法验证Trim6是否能降解TAB2;同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Trim6是否影响TAB2介导的NF-κ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化.免疫共沉淀结果证明Trim6与TAB2存在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印迹检测发现Trim6能显著降解TAB2,进而明显抑制TAB2介导的NFκ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活化.

  • 巨噬细胞的极化及其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起会;朱迅;闫东梅

    巨噬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细胞组成部分,能通过诱导T细胞募集和活化来促进适应性免疫,并且在维持体内平衡、防御微生物和直接杀伤肿瘤并提呈肿瘤相关抗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与促进肿瘤的生长、侵袭、转移,促进血管新生和抑制T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免疫活性等有密切的关系.巨噬细胞在肿瘤方面的这种双重作用表明了其功能的可塑性,这有可能是导致其促肿瘤或抗肿瘤功能两极分化的表现.而决定其表型的关键因素是巨噬细胞所处的微环境信号,肿瘤周围的巨噬细胞在特定微环境的影响下向M2型分化,从而促进肿瘤发展.本文将对极化巨噬细胞的主要功能及其在肿瘤生长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论述,这些方面的研究将会为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 嗜酸粒细胞对恶性肿瘤病灶的浸润及调节作用

    作者:谢锋;李明清

    血液中的嗜酸粒细胞可进入黏膜组织,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有明显的嗜酸粒细胞浸润.嗜酸粒细胞活化后释放细胞因子和毒性颗粒蛋白,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嗜酸粒细胞募集到肿瘤部位可促进血管生成,起到利于肿瘤生长的作用.

现代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