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国际内分泌代谢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국제내분필대사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天津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8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157
  • 国内刊号: 12-1383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53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方佩华
  • 类 别: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期刊荣誉:
  • StAR--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

    作者:郭华;刘洪涛

    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是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素.它具有高度的组织特异性,位于相关细胞的线粒体膜上,参与类固醇激素的前体胆固醇由线粒体外膜向线粒体内膜的转运,此过程是类固醇激素合成的限速步骤.StAR的物种间同源性很高,其基因突变导致先天性肾上腺皮质脂质增生(一种致命性的疾病).StAR在转录及翻译水平上受多种促激素、细胞因子的调控,从而影响着机体类固醇激素的合成.

  • CTLA-4 与 1 型糖尿病

    作者:马芸;马怀亮

    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是T细胞增殖、活化的负调控因子,在诱导自身耐受过程中起主要作用.1型糖尿病(DM)是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1型DM的发生可能与CTLA-4的表达及功能缺陷有关.多种族研究证实CTLA-4基因第1外显子49位点等位基因G与1型DM易感性关联.

  • 与肝移植有关的糖尿病

    作者:庞翠军;肖常青;彭民浩

    肝移植术后的糖尿病受到广泛重视,发病率约为4%~20%.其发病机理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移植肝功能、胰岛素抵抗、免疫抑制剂、病毒感染等.糖尿病对肝移植术后1 a、5 a的生存率无影响,宜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建议肝移植术后使用无激素免疫抑制方案.

    关键词: 肝脏 移植 糖尿病
  • 胰岛素瘤与7B2

    作者:史文静;陈家伦

    胰岛素瘤的发病与各种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等无明确的相关性,而近年来发现一种蛋白酶PC2的伴侣蛋白7B2与神经内分泌疾病有关,同时发现7B2在胰岛细胞表达的特点:(1)7B2在其超微结构处可与胰岛A、B细胞结合.(2)胰岛素瘤高丰度表达7B2.(3)β-细胞样的胰岛素细胞株表达7B2 mRNA.(4)7B2基因第一个内含子的序列是胰岛素瘤转录所必需的.本文在复习胰岛素瘤发病机制分子水平的研究中,阐述了PC2与7B2之间的关系以及7B2可能为胰岛素瘤发病的新机制

    关键词: 胰岛素瘤 7B2 PC2
  •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与细胞凋亡

    作者:陈青;陈丽

    细胞凋亡是一种调节机体结构与功能稳定的重要机制.识别自身抗原的免疫活性细胞凋亡过程受阻和胰岛β细胞凋亡增加是导致1型糖尿病(DM)发生的重要原因,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等多种细胞因子可能通过一氧化氮(NO)途径介导胰岛β细胞凋亡,过度氧化也可能参与这一过程.此外,bcl-2、Bcl-x、Bax、Pax-3、CPP32等多种凋亡调节基因表达的改变与DM肾脏、视网膜、神经病变等DM并发症的发生也密切相关.

  • 胰淀素、胰岛淀粉样蛋白与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楠;李昌臣

    胰淀素是胰岛淀粉样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新研究发现,胰淀素有胰岛细胞膜毒性作用,它在胰岛素分泌以及磺脲类药物失效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其类似物普兰克林对胃排空的作用正在用于临床.近研究发现,胰淀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是下丘脑)可引起体重减轻,它与肥胖、2型糖尿病(DM)以及高脂血症之间的关系逐渐得到认识.胰淀素基因错义突变(S20G)是否与2型DM发病有关,目前尚待研究.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细胞外间质和粘附分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方都;褚俏梅;刘树琴

    细胞外间质(ECM)、粘附分子(AMs)及生长因子(GFs)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密切的关系.研究不同阶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基膜、细胞表面等部位ECM、AMs的异常改变有助于了解其发病机制.ECM、AMs成分的改变和交联异常与非酶糖基化导致的糖基化终末产物有关,而许多GFs能诱导和促进此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血液ECM成分和AMs的含量测定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都不失为良好的指标.

  • DNA甲基化与垂体肿瘤

    作者:郭常利;吴瑜;马景钅监

    DNA甲基化是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方式之一,它能导致与细胞增殖及分化的相关基因表达异常,造成细胞恶变形成肿瘤,特别是p16基因,在垂体肿瘤中的甲基化发生率高达70%~80%,说明DNA甲基化在垂体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对垂体肿瘤发生过程的DNA甲基化过程及p16基因失活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核转录因子NF-κ B与糖尿病

    作者:肖君;邓华聪

    在1型糖尿病的发生中一氧化氮(NO)是介导胰岛β细胞凋亡的重要通路,而激活的核转录因子(NF)-κΒ能直接激活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而刺激NO产生.许多导致糖尿病的因素可能引起胰腺反应性氧化产物(ROS)的增加,ROS通过激活NF-κΒ发出致胰腺细胞损伤的信号,终造成β细胞凋亡或死亡,所以控制此过程有可能防止1型糖尿病的发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与其受体(RAGE)结合能通过激活NF-κΒ诱导许多细胞表面的粘附因子等的基因表达,这些粘附因子能介导单核细胞在血管内皮下的募集和滞留及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等现象,参与了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

  • 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白秀燕;于晓燕;陈丽

    糖尿病神经病变(DN)与多种危险基因有关,已发现DN与醛糖还原酶、对氧磷脂酶基因多态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有丝分裂原活性蛋白激酶基因表达增加;NOS基因的第7个外显子突变为Asp(894G→T)及Na+/K+-ATP酶ATP1A1基因的变异;感觉神经元的细胞骨架蛋白质mRNA表达降低等有关,而DN时抗氧化酶的基因表达没有减少,增加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可以治疗DN.

  • MODY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涵涛;施秉银

    年轻的成年发病型糖尿病(MODY)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单基因遗传病,它的发生与一定的基因突变相关联.目前已发现至少6种MODY相关基因,即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MODY1,葡萄糖激酶(GCK)/MODY2、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MODY3、胰岛素启动因子-1(IPF-1)/MODY4、肝细胞核因子-1β(HNF-1β)/MODY5及MODY6/(BetaA2/NEUROD1),后5种基因均与胰岛素基因的转录调控有关.关建词:MODY;遗传学;基因,肝细胞核因子;基因,葡萄糖激酶

  • 胰岛B细胞凋亡与1型糖尿病

    作者:姜宏卫;曲世平;程洁;董砚虎

    胰岛B细胞凋亡与死亡受体Fas及其配体(FasL)系统、Bcl-2家族、胱氨酸门冬氨酸蛋白裂解酶(caspase)家族及线粒体的功能密切相关,同时受胰岛素、葡萄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浸润细胞可通过FasL、穿孔素/颗粒酶B,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白介素-1β以及一氧化氮等多效应分子导致胰岛B细胞凋亡,而通过去除和(或)抑制促凋亡因素如诱导免疫耐受、免疫豁免,阻断凋亡效应分子作用以及直接干预细胞凋亡过程等均可阻止或延缓胰岛B细胞的凋亡,将为临床1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 mRNA差异显示技术在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郭清华;陆菊明;潘长玉

    mRNA差异显示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是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研究生理或病理机制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在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期,但在微量元素缺乏性疾病、2型糖尿病发病及致病分子机制、激素作用分子机理等领域中已显示了其优越性,并将在内分泌代谢疾病发病、致病分子机理研究及诊断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共刺激分子CD28/CTLA-4-B7与1型糖尿病

    作者:施毕;张学光

    CD2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与B7的相互作用是T细胞活化的重要调节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其中,CD28-B7的过度表达是自身免疫性1型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而CTLA4可使CD28-B7共刺激信号中止,是T淋巴细胞活化的负性调节信号.因此,运用B7单克隆抗体阻断CD28-B7通路或通过加强B7-CTLA-4作用来抑制自身免疫活性T细胞,有可能成为治疗该病的新手段.

  • 浆细胞膜糖蛋白PC-1与胰岛素抵抗

    作者:徐梅;司元国;董砚虎

    浆细胞膜糖蛋白-1(PC-1)属2型膜结合糖蛋白,分布于体内多种细胞上.在胰岛素抵抗或2型糖尿病的人或动物中均发现PC-1的含量增高伴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的下降及自动磷酸化作用的降低,从而抑制了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胰岛素抵抗.其抑制作用位点可能位于受体或受体后.部分实验证实PC-1对胰岛素的抑制作用与PC-1基因突变或多态性有关,提示可通过应用PC-1的单克隆抗体或二甲双胍来降低PC-1含量或阻碍PC-1与胰岛素受体相互作用,治疗部分胰岛素抵抗的病人.

  • 瘦素与胰岛素抵抗

    作者:郑宪玲;张洪峰;崔凤勤

    近年发现瘦素参与了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IR),肥胖者机体过度表达瘦素,并与IR程度呈正相关.瘦素本身可造成脂肪组织的IR,减少脂肪合成,增加脂肪分解,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而引起肝脏和肌肉的IR,使胰岛素依赖的糖处理效率受到削弱,与IR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

  • 071 优降糖与胰岛素治疗妊娠糖尿病的比较[英]/Langer O…∥N Engl J Med.-2000,343.-1134~1138

    作者:

    一般不主张于孕期使用磺脲类药物,因其可引起新生儿低血糖与胎儿异常,但这一看法是基于优降糖与格列甲嗪等药物问世前的研究结果.本研究证实相当量的优降糖不会穿透人的胎盘,因而认为优降糖可取代胰岛素治疗孕期糖尿病.研究对象为单胎妊娠的18~40岁孕期糖尿病病人404例,均妊娠11~33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浓度为5.3~7.8 mmol/L.空腹血糖<5.3 mmol/L而行饮食控制疗法的患者如果以后空腹血糖≥5.3 mmol/L或餐后血糖≥6.7 mmol/L者亦列为受试对象.受试者随机用优降糖或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开始剂量为0.7 U/kg,每天3次皮下注射,必要时可每周增加用量.优降糖开始用量为每日晨口服2.5 mg,第2周增加2.5 mg,其后每周增加5 mg直至控制血糖于理想水平,必要时每天总量可达20 mg.治疗目标为平均血糖5.0~5.9 mmol/L、空腹血糖3.4~5.0 mmol/L,餐前血糖4.5~5.3 mmol/L与餐后血糖<6.7 mmol/L.用优降糖治疗者2周不能达到上述目标者改用胰岛素治疗.结果优降糖治疗组共203例,胰岛素治疗组共201例.优降糖组有139例(69%)、胰岛素组146例(72%)确诊时空腹血糖≥5.3 mmol/L.两组治疗前1周平均(±SD)血糖浓度[(6.4±1.1)mmol/L;(6.5±1.2)mmol/L]与糖基化血红蛋白[5.7%±1.3%;5.6%±1.2%]相类似.治疗期间两组平均血糖浓度相似.优降糖组8例(4%)改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浓度降至2.2 mmol/L以下者优降糖组4例,胰岛素组41例.优降糖组与胰岛素组发生子痫前期与剖宫产者亦相类似(分别为6%∶6%与23%∶24%).新生儿情况两组相似,优降糖组与胰岛素组娩出婴儿体重高于孕龄预计值者(12%∶13%)、巨体儿(≥4 000 g)者(7%∶4%)、有肺部并发症者(8%∶6%)、低血糖者(9%∶6%)、入新生儿监护病房者(6%∶7%)与胎儿异常者(2%∶2%)均相类似.优降糖组中婴儿脐带血中均未检出优降糖.本研究结果表明孕妇于其胎儿器官发生后可接受优降糖治疗,其胎儿异常发生率与使用胰岛素相类似,亦类似于以前报道的非孕期糖尿病妇女娩出婴儿的先天性异常发生率,因此优降糖是治疗孕期糖尿病的一种有效的胰岛素替代药物.(李春元摘李梓校)

  • 067 牛奶摄入和母系1型糖尿病对1型糖尿病遗传高危婴儿口服胰岛素诱导的细胞和体液免疫的影响[英]/Paronen J…∥Diabetes.-2000,49.-1657~1665

    作者:

    分析了牛奶摄入和遗传背景对1型糖尿病遗传高危婴儿对胰岛素的免疫反应的影响.设计与方法选择一级亲属为1型糖尿病,且有增加1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型的婴儿,母乳喂养6~8个月,期间添加配方饮食.随机分为3组:以牛奶为基础的配方饮食组(CM组,n=58);以水解酪蛋白为基础的配方饮食组(HC组,n=61);未添加配方饮食的母乳喂养组(BF).分别在3、6、9、12、18、24月龄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对胰岛素的增殖反应,细胞增殖程度用刺激指数(SI)表示;另外测定牛胰岛素(BI)和人胰岛素(HI)IgG抗体的浓度及胰岛素自身抗体(IAA)活性.结果在3月龄时,三组间T细胞对BI的反应性有差异,CM组SI高,而对HI的反应性则无差异.CM组中,T细胞对BI的反应性在3~6月龄间降低,在6、9月龄时,三组间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性均无差异;在9月龄时,婴儿对HI的反应性开始增高;实验期间任何月龄,T细胞对BI和HI的反应性均相关.HLA高危基因型与对BI的反应性无相关性.在3月龄时,与HC及BF组相比,CM组针对BI和HI产生的IgG抗体较高.BI抗体与HI抗体水平在所有年龄组中均相关.CM组在6月龄时,添加配方饮食的年龄与BI抗体的水平呈负相关(P=0.055),3月龄以前添加CM配方饮食的婴儿在3~6月龄时胰岛素结合抗体水平逐渐增加,而在3月龄以后添加者及HC组无此现象.在研究过程中共4名婴儿转为IAA阳性,3名在CM组,1名虽非CM组但在7月龄时摄入过普通CM饮食.CM组中,6和24月龄时T细胞对BI的反应性与IgG抗体水平相关,但在其他月龄和HC组中不相关.CM组中,母亲患糖尿病的婴儿较父亲或同胞患糖尿病的婴儿在9和24月龄时对BI以及9、12和24月龄时对HI的细胞免疫反应降低;两种婴儿间在体液免疫上的差异从9月龄时开始观察(此时母体的抗体在婴儿血中已检测不到),在24月龄时前者的IgG水平较后者降低.婴儿胰岛素结合抗体水平与母亲IAA水平不相关.结论婴儿口服BI可诱导胰岛素特异性的T细胞和抗体反应,增加1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母亲患1型糖尿病可削弱此作用,其原因可能与诱导了胎儿对β细胞抗原的免疫耐受有关.(王军摘董砚虎校)

  • 068早发性雄激素性脱发是胰岛素抵抗的指标[英]/Matilainen V…∥Lancet.-2000,356.-1165~1166

    作者:

    研究了胰岛素抵抗是否可引起或促进雄激素性脱发(AA)以及AA病人是否比正常头发或其他类型脱发病人更易有胰岛素抵抗相关性危险因素.对象为1997年4月1日~1999年2月28日芬兰某城镇的154例AA病人(年龄19~50岁),均在35岁前出现脱发,每名病人均有1名在该镇生活的年龄相当者作为对照.收集病人病史及现用药情况、体重、身高、空腹血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HDL)、葡萄糖等资料,资料不全者进行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并检测血浆胰岛素浓度.以下胰岛素抵抗相关危险因素:血脂异常(HDL<0.9 mmol/L,甘油三酯≥1.7 mmol/L或用降脂药物)、葡萄糖代谢异常(空腹血糖≥6.7 mmol/L或用降糖药物)、体重指数(BMI)≥30 kg/m2及收缩压≥21.3 kPa,有至少3项指标阳性时称为聚集.结果 AA病人BMI显著高于对照组(27.1 vs 25.1 kg/m2,P<0.0001),但代谢指标并无差异.早发性AA与中度超重(BMI>27 kg/m2,P<0.001)、重度超重(BMI>30 kg/m2,P=0.012)、应用降压药物(P=0.024)及降脂药物(P=0.003)显著相关.脱发者均不足50岁,较无脱发者更易出现危险因素聚集(P=0.004).另外,脱发者出现高胰岛素血症的危险是对照组的二倍(P=0.06).病人与正常对照组间代谢指标无差异可能是脱发者较多应用药物并注意改善饮食习惯、增强体质所致.研究中Ⅲ度以上脱发者占该年龄组总人数的12%,与以往报道大致相当.研究期间90%以上的对照曾去健康中心就诊,但均无Ⅲ度或Ⅲ度以上脱发.本研究提出了胰岛素抵抗是否为早发性AA的病理生理机理或促发因素,或者反过来说早发性AA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早期指标.(张立明吕祖芳摘柳月云校)

  • 069 抑郁症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其在抗抑郁治疗前后的变化[英]/Okamura F…∥Metabolism.-2000,49.-1256~1260

    作者:

    本研究旨在观察临床治疗过程中胰岛素敏感性和其它代谢指标的变化,探讨胰岛素敏感性和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对象和方法 20名(男13,女7)无糖尿病病史的抑郁症患者,平均年龄(44±14)岁,体重指数(23.2±2.8)kg/m2.13名年龄、性别和体重相匹配的个体作为正常对照.每位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行胰岛素(20 min点经静脉注入)校正的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FSIGT)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对照组仅行一次FSIGT.选用对体重和胰岛素敏感性无影响的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后采用HRSD对抑郁症进行评分.检测快速胰岛素反应(AIR)、总葡萄糖反应、葡萄糖消失常数(Kg)、内源性和外源性胰岛素作用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SI)等.结果与治疗前OGTT的结果比较,0点葡萄糖值(G0)无明显改变,但G30、G60和G90均明显降低;0点和120 min点的胰岛素值(I0和I120)亦明显降低;胰岛素和葡萄糖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减少(P<0.01).治疗前后FSIGT结果的比较显示,G0和I0无明显差异;G40~60和I40~60、I120、I160~180等出现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患者的SI在治疗前明显偏低[(6.0±2.5)v(13.8±8.6)×10-5min-1*mol-1*L-1,P<0.01],治疗后明显升高[(10.7±7.5)×10-5min-1*mol-1*L-1,P<0.01].其它代谢指标如Kg 10~19、基础胰岛素效能、零点胰岛素葡萄糖效能等无明显变化;但1期胰岛素分泌、AUCglucose和Kg19~30显著提高.观察SI和HRSD得分之间的关系,发现治疗前患者SI偏低与HRSD评分无关.本研究证实抑郁症患者SI下降,但和疾病严重程度无关,在病情好转后SI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曲世平程洁摘董砚虎校)

  • 066 IGF-Ⅰ基因多态性:其功能特点及与发生2型糖尿病及心肌梗塞危险性的关系[英]/Vaessen N…∥Diabetes.-2001,50.-637~642

    作者:

    研究了与循环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相关的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及其与2型糖尿病和心肌梗塞的关系.对象与方法 55~75岁居民,研究分5部分:1.随机抽取900名受试者,并与心肌梗塞患者配对后,研究IGF-Ⅰ启动子区基因多态性与身高的关系.2.从总样本的各血清基因型中随机抽取50名,研究其多态性和血清IGF-Ⅰ浓度的关系.3. 1 110名候选者作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从中选220名2型糖尿病患者,并以596名糖耐量正常者作对照,研究该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4.选取477例心肌梗塞患者及808例正常对照,研究该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塞的关系.5.研究前述220名糖尿病患者心肌梗塞的相对危险性与IGF-Ⅰ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的关系.了解所有候选人的健康状况、用药及吸烟情况,测量身高、体重,腰臀比及血压.测定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葡萄糖水平及总IGF-Ⅰ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IGF-Ⅰ基因上游1 kb的CA重复序列,分析PCR产物.对不同基因型之间的身高和血清IGF-Ⅰ浓度作方差分析,并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GF-Ⅰ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和心肌梗塞的关系.结果发现IGF-Ⅰ基因启动子区有10种不同的等位基因,人群中88.4%是192 bp等位基因的纯合子(46.7%)或杂合子(41.7%),提示其他基因型可能起源于该野生型等位基因.该192 bp等位基因的非携带者平均身高比携带者低2.7 cm(P=0.004),血清IGF-Ⅰ浓度低3.8 mmol/L(P=0.003);非携带者中2型糖尿病和心肌梗塞的相对危险性增加,均为1.7,而192 bp等位基因的杂合子个体2型糖尿病的相对危险性为1.4,心肌梗塞为1.2(纯合子个体数据未提供).在已患2型糖尿病的IGF-Ⅰ 192 bp等位基因非携带者患心肌梗塞的相对危险性为3.4,而杂合子个体为2.9,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IGF-Ⅰ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IGF-Ⅰ表达水平相关,192 bp等位基因缺失导致的相对低水平的IGF-Ⅰ与患2型糖尿病和心肌梗塞的危险性增加有关.(宣琪摘张维铭校)

  • 065 磺酰脲受体穿突变导致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患儿的胰岛素分泌失调[英]/Grimberg A...//Diabetes.-2001,50.-322-328.

    作者:

    本研究通过比较磺酰脲受体(SUR1)突变的患者与正常人的急性胰岛素反应及梯度糖刺激实验,研究了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患者SUR1的突变与β-细胞对磺酰脲的无反应及胰岛素分泌失调的关系. 对象与方法 8个弥漫性SUR1-/-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患者(5名已行胰腺次全切,仍复发低血糖),患者1、2为姐妹,5、6、8为兄弟.其中前四个患者为3 992位g-a突变纯合子(SUR1-/-),余为伴1 788位缺失(DelF1388/3992 g-a)的突变杂合子,所有患者均对二氮嗪无反应.对照组从患者父母中选6个SUR1+/-者及10个正常人,血糖水平均正常且无糖尿病史.急性胰岛素反应试验:实验前给予奥曲肽或胰升糖素以维持血糖于3.3~4.4 mmol/L之间.静脉给予0.5 g/kg的葡萄糖20 min后给予25 mg/kg的甲糖宁.分别于葡萄糖给予前10、5、0 min、给予后1、3、5、10 min及甲糖宁注射后1、3、5、10、20、30、40、60 min时取血,测血糖浓度及胰岛素水平.以刺激后1、3 min胰岛素水平的增加平均值作为急性胰岛素反应指标,给予葡萄糖后每分钟血糖下降率曲线作为计算糖处理的方法.梯度糖刺激实验:以未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排除影响结果的因素.禁食一夜后静注葡萄糖使血糖维持在3.3~4.4 mmol/L,葡萄糖按每40 min分别递增0、4、8、16 mg/(kg*min),再递减8、4、0 mg/(kg*min)的剂量给予,每10 min测血糖及胰岛素浓度.二者浓度对应作两个曲线,上升曲线的斜率为胰腺对葡萄糖敏感性. 结果 1.急性胰岛素反应:正常人及SUR1+/-携带者对葡萄糖及甲糖宁刺激的胰岛素反应活跃,二者无差异.而实验组患者对葡萄糖刺激仅有微小反应(P<0.05),对甲糖宁无反应(P<0.005),且后者95%可信区间与SUR1+/-携带者无重叠.有无胰腺次全切及手术不影响患者的结果.实验及对照组糖代谢无差异.2.梯度糖刺激实验:正常人血糖的变化(峰值为87 mU/L)与胰岛素浓度的升降平行.而SUR1-/-的患者虽也有相似的升降变化,但峰值仅为29 mU/L,且血糖浓度为150 mg/kg时无胰岛素释放反应.对照组曲线比患者陡,表明患者胰岛素分泌对血糖水平的变化失去了敏感性. 结论 对甲糖宁刺激的急性反应性丧失,可作为弥漫性SUR1-/-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患者有用的临床指标.该类患者对葡萄糖的反应性高于对甲糖宁的反应,提示ATP敏感性钾通道非依赖途径参与了葡萄糖介导的胰岛素释放过程.同时这些患者对葡萄糖的反应降低亦提示SUR1突变及KATP通道活性丧失可能是其以后合并糖尿病的原因,这与胰腺次全切手术无关.(王维娜 杨秀颖摘 张维铭校)

  • 070 胰岛素与磺脲类药物治疗对相同血糖水平控制下的2型糖尿病病人低密度脂蛋白亚类的影响[英]/Rivellese AA…∥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0,85:4188~4192

    作者:

    在2型糖尿病病人治疗中,胰岛素与磺脲类药物对脂蛋白代谢的影响仍不太清楚.虽然常有报道认为胰岛素治疗可获得较为乐观的脂蛋白值,但这种改善大部分基于对血糖的降低,而血糖直接影响脂蛋白代谢.本研究通过将血糖控制在相同水平而排除血糖变化对脂蛋白代谢的干扰,来研究胰岛素与磺脲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H)亚类的影响.对象与方法选择9名男性2型糖尿病病人[年龄(56±3)岁,体重指数(26.5±0.9)kg/m2],血脂正常,血糖控制良好.停用降糖药3周后,将病人进行随机交叉分组,分入胰岛素治疗组与格列苯脲治疗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治疗.在第一个月的治疗中,胰岛素与格列苯脲用量根据病人每日的血糖值每周至少调整2次.第2个月中,病人的胰岛素与格列苯脲用量[胰岛素0.25 U/(kg*d);格列苯脲12.2 mg/d)]保持稳定,血糖水平与第1个月保持一致.每次治疗疗程结束后,抽取患者血进行糖化血红蛋白A1c、血浆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与脂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在相同血糖水平下,胰岛素与磺脲类药物组治疗后的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及总胆固醇含量相同,但胰岛素组与磺脲类药物组相比,血浆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LDL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与LDL总浓度相同.尽管胰岛素治疗并未影响LDL的浓度,但是它降低了小LDL的总量[(590±98)vs(761±168)mg/L;P=NS),并使小LDL的比率下降(31.2%±3.0%vs.38.3%±3.8%;P<0.05).另外,胰岛素治疗组中小LDL的降低与大VLDL(r=0.67,P<0.04)以及肝脂酶(r=0.69,P<0.05)的降低成正相关,而血浆中甘油三酯百分比的变化却与LDL亚类分布没有相关性.结论胰岛素治疗(即使在血浆甘油三酯极低的情况下)可降低2型糖尿病病人的小LDL颗粒,该作用与血糖控制无关,而与肝脂酶活性及大VLDL颗粒的减少均有关.与磺脲类药物相比,胰岛素疗法使2型糖尿病病人的LDL亚类分布改善,因而可防止病人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杨菲菲摘龚远林校)

  • 网上快讯

    作者:

    关键词:
  •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第60届学术年会简况(二)

    作者:李洁;李秀钧

    1.2 脂肪与胰岛素抵抗脂肪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过去多集中在空腹或餐后血脂成分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面,目前的研究兴趣更集中于器官组织内脂肪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 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

    作者:李光伟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β细胞功能)受损是发生糖尿病(DM)的两个重要的病理生理学因素,二者在DM发病过程中哪一个是始动因素尚不十分明了.一般认为在不同的病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这两种因素的重要性有所差别.在大多数2型DM者胰岛素抵抗是始动因素,在β细胞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进行代偿时,血糖水平尚可维持正常,一旦代偿性的胰岛素分泌不能与胰岛素抵抗相抗衡,血糖就不可避免地升高.有些学者认为任何高血糖都是胰岛素缺乏(相对缺乏或绝对缺乏)是完全正确的.但在1型DM和少数2型DM者胰岛素缺乏--即β细胞功能受损是疾病的始动因素,胰岛素缺乏引起的高血糖又成为继发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在既有胰岛素缺乏又有胰岛素抵抗背景的人群则胰岛素缺乏与胰岛素抵抗相对较严重者更容易发生DM,且病情恶化更快,血糖水平更高.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在DM病理过程中如此错综复杂的关系使人们不得不寻找可靠的方法来定量地评估这两种因素在不同人群分布的状况.实际上两种因素的评估都比较困难,但相对而言对胰岛素抵抗的评估方法已普遍地为人们所接受.评估胰岛素抵抗的金标准是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技术测定的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代谢率[M值,mg/(kg*min)],这种测定相对准确、特异、可重复性较好.体内胰岛β细胞功能评估与胰岛素敏感性评估相比更为困难,可操作性更差,存在更多的矛盾和争论,没有一种方法象正糖钳技术评估胰岛素敏感性那样可靠地评估β细胞功能并被广泛应用.

国际内分泌代谢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9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