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

临床皮肤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 림상피부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4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4963
  • 国内刊号: 32-120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7
  • 曾用名: 皮肤病防治通讯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范卫新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色素性痒疹1例

    作者:张韡;刘排;孙建方

    患者女,35岁.胸背部色素性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1年,于2010年10月就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背部出现淡红色丘疹,米粒至黄豆大小,剧烈瘙痒,逐渐增多,后发展至胸部.皮损发红时瘙痒,遗留色素沉着后即不痒.近1个月胸部皮损瘙痒明显,影响睡眠及工作.在当地医院诊断不详,每天服用泼尼松2片、抗过敏药及外用软膏治疗(具体不详),无明显效果.

    关键词: 痒疹 色素性
  • 真皮多形性脂肪瘤

    作者:郝进;史丙俊;李彦希;刁庆春

    报告1例真皮多形性脂肪瘤.患者男,60岁.鼻部丘疹1年,缓慢生长.皮肤科检查:鼻右侧中部见一直径约0.5 cm红色丘疹,边界清楚,质地软.完整切除皮损后行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见境界清楚、无包膜的肿瘤细胞团块,边缘主要为梭形细胞,中央主要为混合分布的不同阶段的脂肪细胞,包括成熟脂肪细胞、梭形细胞及具有不典型核的单泡、双泡或多泡脂肪母细胞,并可见混杂异形、多核的花环样细胞.诊断:真皮多形性脂肪瘤.

    关键词: 脂肪瘤 多形性 真皮
  • 姐妹同患非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作者:张超;郑博文;吴潞明;邹勇莉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necrobiosis lipoidica, NL)是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多并发糖尿病,故又称为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而非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non-diabetic necrobiosis lipoidica),尤其是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的病例十分少见.2009年5月笔者诊治1例姐妹同患非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现报告如下.

  • 会阴部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

    作者:程璟;张英杰;胡巧红;万盈璐;黄长征;陈思远

    患者女,29岁.会阴部丘疹、结节伴疼痛8个月余.患者大约8个月前会阴后联合部出现小的丘疹,局部有轻微疼痛感, 未引起重视,丘疹逐渐增多并增大至绿豆、黄豆大小,相邻的左侧大阴唇处也出现一青灰色黄豆大皮下结节.随皮损增大增多,局部疼痛感明显,并且与月经周期相一致,于2009年7月29日先后来我院妇产科和皮肤科就诊.患者平素体健,无其他疾病史,3年前有分娩时会阴侧切史,家族史无特殊.

  • 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大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杨卫兵;万友华;李欣;唐晓翔;赵志军

    患者女,68岁.右大腿及臀部斑块伴瘙痒5个月余于2010年11月30日就诊.患者5个月前于右大腿部出现一处红斑,伴轻度瘙痒,未予重视,以后皮损渐扩大、增多,渐扩展至右臀部.皮损处轻度瘙痒,外用多种药膏(具体不详)治疗无效.患者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及腹部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检查:右臀部及右大腿处见数处直径5~8 cm的浸润性红斑,边缘隆起,呈环状(图1),部分皮损消退,未见坏死.胸部X线及腹部B超检查无异常.

  • 幼儿梅毒性脱发1例

    作者:刘玉洁;陈世义;李燕;陈禹

    患儿男,16个月.因脱发3个月于2011年2月28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家长于3个月前发现患儿枕部无明显诱因出现边缘不规则的小片状脱发,其后两颞侧及头顶部头发亦渐呈片状脱落,头皮无自觉症状,无脱屑.家长自认为由缺锌导致,予口服"葡萄糖酸锌口服液"1个月稍见好转.2个月前发现患儿肛周出现赘生物,后逐渐增大,表面扁平略潮湿.遂来医院就诊.家长否认患儿有拔毛癖,否认外生殖器溃疡及淋巴结肿大病史,无输血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父母否认非婚性接触史.

    关键词: 脱发 梅毒 幼儿
  • 跖部巨大肢端纤维角皮瘤

    作者:吴军阳;严军华;王大光;苏忠兰;王宏伟;张美华

    报告1例跖部巨大肢端纤维角皮瘤.患者女,53岁.左跖部菜花状新生物20年,伴压痛7年.依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改变,确诊为肢端纤维角皮瘤.

    关键词: 肢端纤维角皮瘤
  • 静脉药瘾相关皮肤血管炎1例

    作者:赵永亮;左亚刚;孙秋宁;晋红中;王宏伟;方凯

    静脉药瘾者发生血管炎可能由药品中掺杂的异物刺激局部血管所致,临床表现为注射部位或周围沿血管分布的多形性损害,其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检查,国外报道静脉药瘾导致血管炎的病例较多,国内报道罕见,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寻常性银屑病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韩建文;田华;乌日娜

    报告l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女,25岁.因面部红斑,伴乏力8个月,皮疹日晒后加重.既往患寻常性银屑病病史13年,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阳性(1:640),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ds-DNA抗体(+).诊断:①系统性红斑狼疮;②寻常性银屑病.

  • 多柔比星脂质体和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化疗致手足综合征

    作者:郝震锋;敖俊红;周双琳;杨蓉娅

    报告1例由多柔比星脂质体和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化疗所致手足综合征.患者女,49岁.乳腺癌手术后,接受多柔比星脂质体和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化疗过程中,双手掌、足跖部皮肤出现出现暗红色斑片、水疱、大疱及溃疡,伴有明显的瘙痒及胀痛症状.根据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为Ⅲ度手足综合征.

  • 并发滤泡树突状肉瘤的副肿瘤性天疱疮1例

    作者:赵永亮;左亚刚;王宏伟;晋红中;方凯

    副肿瘤性天疱疮(paraneoplastic pemphigus, PNP)是与肿瘤并发的一类天疱疮.目前已有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胸腺瘤、网状细胞肉瘤、Castleman病、霍奇金淋巴瘤、支气管(阴道、舌部、皮肤)鳞状细胞癌、结肠(前列腺、胰腺、胸腺)腺癌、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黑素瘤、恶性神经鞘瘤、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炎症性肌纤维瘤及炎症性纤维肉瘤相关PNP报告[1],其中以Castleman病常见.国外有数例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相关PNP报道,国内仅报道1例[2],现报告1例如下.

  • 表现为皮肤大片瘀斑和坏死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作者:夏济平;许阳;侯麦花;张美华

    报告1例表现为皮肤大片瘀斑和坏死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女性,42岁.双侧臀部及下肢大片瘀斑、坏死,血小板减少,抗核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异常升高,补体降低.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血管有血栓存在.给予抗凝、血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等控制病情的同时,外科手术修复大片坏死皮肤.

  •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白介素-21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何争;李秋菊;呼蕾;冯真真;党二乐;王刚

    目的:检测寻常性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PV)患者血清白介素(IL)-21的水平,并探讨其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比较37例PV患者(患者组)和37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血清IL-21的水平,并结合患者的PASI评分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PV患者组血清IL-2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 = 2.873,P < 0.01),患者组血清IL-21水平与其PAS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 = 0.471,P < 0.01).结论:PV患者组血清IL-21水平升高,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提示IL-21可能在PV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 早发型和晚发型寻常性银屑病307例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李媛;陈爱明;周娅妮;高亚丽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早发型和晚发型与家族史、发病季节、病情严重度、性别和发病部位的关系.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307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早发型患者阳性家族史率(33.18%)高于晚发型(12.90%),有家族史者的初发病年龄[(28.16±11.98)岁]早于无家族史者[(34.96±16.04)岁](P < 0.01).②早发型的高发季节是冬春季,夏季低;晚发型为春季,其次是夏季和秋季,冬季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③平均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早发型高于晚发型(P < 0.05),且男低于女(P < 0.05),晚发型男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有家族史者高于无家族史者(P < 0.05),早发型家族史者高于晚发型家族史者(P < 0.01).④头皮、小腿、前臂和肘部等为常见的初发部位,好发部位则以头部、四肢伸侧、背部、胸腹部等为多,尤其是外耳部(72.31%)、胫前(71.66%)和头顶(71.01%),而外生殖器、手掌、舌、跖部等处则较少有皮损发生.⑤初发部位为臀、踝关节和腹股沟的频率为晚发型高于早发型(P < 0.01),肘部为早发型高于晚发型(P < 0.05);外耳部、胫前、背部、前发际、腹部、面部、颈部、甲、舌等处的皮损发生率是早发型高于晚发型(P < 0.05或0.01),而足背和踝关节则是晚发型高于早发型(P < 0.01),其他部位两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早发型和晚发型在家族史、发病季节、病情严重度以及皮损初发和好发部位等方面存在差异,早发型患者女性重于男性,有家族史者重于无家族史者.

  • 不同感染状态下梅毒患者血清白介素2、10和12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傅琳玲;丁琦;方晶;蔡恒骥;杨圣菊;符梅;曹双林

    梅毒是由梅素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性疾病,可以引起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部分患者在出国、婚检、献血及手术等情况下意外发现,具体感染日期不明,且无临床表现,在排除神经梅毒后,称之为潜伏梅毒;另外部分患者经积极正规治疗,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滴度在早期梅毒半年、晚期梅毒1年以上不能下降或阴转,称之为血清固定;而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RPR能够下降直至阴转.上述3类患者均无临床症状,但处于不同的感染状况.本研究对此3类患者进行了临床资料问卷回顾分析,并检测了患者血清中TH1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白介素(IL)-2,TH2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10及促进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2水平,以了解不同感染状态下患者体内的免疫状况.

  • Sirt1在正常人表皮中的表达及其对HaCaT细胞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军阳;苏忠兰;张美华;王宏伟

    目的:研究Sirt1在正常人皮肤中的表达,明确Sirt1的表达与活化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粘着连接蛋白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人正常皮肤中Sirt1的表达与定位;以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为研究对象,应用Sirt1的特异性激活剂及抑制剂诱导Sirt1的异常表达与活化,经RT-PCR技术检测Sirt1激活剂白藜芦醇、抑制剂烟酰胺对Sirt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相同条件下Sirt1、紧密连接蛋白、粘着连接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Sirt1在人体正常皮肤组织中有显著表达,主要分布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胞质中,在核内也有少量分布.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白藜芦醇可显著增加HaCaT细胞Sirt1的转录和翻译水平,Sirt1的表达与活化可明显降低HaCaT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和粘着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Sirt1可影响HaCaT细胞间连接蛋白的表达.

  • 斑秃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238G/A和-308G/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谭凤明;姚海峰;卢浩锵;程喜平;侯显曾;陈盛强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238G/A和-308G/A基因多态性与斑秃的关系.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02例斑秃及141例正常人TNF-α的-238G/A和-308G/A基因多态性.结果:斑秃组-238 G/G、G/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510、0.490和0,对照组分别为0.9574、0.0426和0;斑秃组-238G和-238A基因频率分别为0.9755和0.0245,对照组分别为0.9787和0.0213.-238G/A各种基因型频率在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斑秃组-308G/G、G/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118、0.0784和0.0098,对照组分别为0.9277、0.0567和0.0213;斑秃组-308G和-308A基因频率分别为0.9510和0.0490,对照组分别为0.9504和0.0496.斑秃组TNF-α-238G/A和-308G/A两位点单体型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位点组成的单体型不存在过度传递.结论:TNF-α的-238G/A和-308G/A基因多态性与斑秃可能没有相关性.

  • 咪唑斯汀治疗急性荨麻疹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

    作者:钱苗;张怡明;孙婕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对急性荨麻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13例急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咪唑斯汀组108例,西替利嗪组105例.两组患者均为10 mg口服,每日1次,连用14 d.于治疗前后记录荨麻疹活动度评分以及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表.结果:治疗1周后,咪唑斯汀组症状迅速改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西替利嗪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2周治疗后,患者的情况均得到改善,两组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咪唑斯汀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急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皮肤病学特征与生化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冯金鸽;朱威;申艳;黄楠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以慢性无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为主要特征.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PCOS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1].PCOS的皮肤表现包括:多毛症、痤疮、皮脂溢出、雄激素性脱发和黑棘皮病.本项前瞻性研究将探讨PCOS患者的皮肤表现、生化和代谢变化之间的相关性.

  • 多变根毛霉致原发性皮肤毛霉病1例及文献回顾

    作者:齐蓓;陈旭;任发亮;徐宏彬;沈永年;顾恒

    报告1例多变根毛霉引发原发性皮肤毛霉病,并对国内报道的10例类似病例进行文献回顾.患者男,26岁.右上肢皮肤结节硬块18年,颈部肿块3年.患者曾接受伊曲康唑、氟康唑治疗,疗效不佳.X线片示右手指关节融合畸形,右上肢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提示神经源性损伤.皮损组织病理可见真皮内较多量多核巨细胞及少量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多核巨细胞内见可疑菌丝,PAS及银染均可见阳性染色的菌丝.经真菌培养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多变根毛霉.经总用量为2 326 mg两性霉素B治疗后,患者皮损明显消退,随访2年无复发.文献回顾发现,多变根毛霉所致原发性皮肤毛霉病病程较长,致死率低,及时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疗效,且药物不良反应经过对症处理多数可以耐受.从该例患者来看,多变根毛霉感染亦可能造成关节神经的不可逆损伤,即使皮损终得以清除仍因患肢畸残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及时足量地给予两性霉素B是多变根毛霉所致原发性皮肤毛霉病治疗的关键.

  • 含青刺果油及马齿苋提取物护肤品辅助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观察

    作者:庞勤;涂颖;何黎

    目的:评估改良配方后含青刺果油、马齿苋的清痘修复精华液(po-1),对改善寻常型痤疮皮损情况及促进皮肤屏障恢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3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3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使用清痘修复精华液(po-1),对照组使用清痘修复精华液原配方(po-2),早晚各1次外用,分别观察实验组使用前后皮损改善及皮肤生理功能改变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组皮损改善有效率81.39%:对照组为87.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肤生理功能结果显示:实验组使用前皮肤含水量[(28.57±6.91)%]与使用后[(32.06±4.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皮脂含量使用前[(161.50±67.70)μg/cm2]与使用后[(115.21±39.26)μg/c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表皮水分流失使用前[(21.24±9.71)g/(h·cm2)]与使用后[(11.97±5.33)g/(h·cm2)]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清痘修复精华液新配方在改善皮损的同时,显著改善痤疮患者皮肤水油状况,对恢复皮肤生理功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 手术治疗酒渣鼻并发巨大鼻赘1例

    作者:王立玉;芝佳;行敏

    患者男,76岁.因鼻部出现巨大赘生物20余年,加重5年,于2009年5月25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鼻尖及面颊部出现弥漫性潮红,毛细血管扩张,逐渐在红斑基础上出现丘疹和脓疱,食用辛辣食物、情绪激动及遇高温后,皮损明显加重,未诊治.鼻尖部油性分泌物增多,鼻翼肥厚,逐渐形成数个巨大结节;近5年来鼻部赘生物下垂明显,影响通气、进食及口周运动功能,患者既往体健.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鼻尖部一巨大鼻赘,约6.5 cm × 5.0 cm × 4.5 cm,表面凹凸不平,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红色结节状隆起,呈瘤样外观,毛囊口明显扩大;面颊部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图1A~C).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检查4项未见明显异常.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皮脂腺增生肥大,毛细血管扩张,见炎性细胞浸润(图1G).结合临床和组织病理诊断为酒渣鼻并发巨大鼻赘.局部麻醉下行大部分鼻赘切除及鼻背修复术,取上臂全层皮肤于鼻背处对位缝合,加压包扎,术后每3 d换药1次,1周后拆线,创面愈合良好,鼻部赘生物部分被切除(图1D~F).口周运动功能及鼻腔通气功能明显改善.

  • 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T细胞与白癜风的研究进展

    作者:盛珉旻;闵仲生

    白癜风是一种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病,目前多数认为是一种T细胞异常的免疫性皮肤病.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是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的一种特异的黏附分子,是记忆T淋巴细胞的皮肤归巢受体.活化的T细胞表达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对体内黑素细胞破坏从而导致白癜风发病有重要作用.对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与白癜风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将更深入了解白癜风发病中T细胞的异常,并可将其作为白癜风治疗的新靶点.

  • 光动力疗法在皮肤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的应用

    作者:王茠茠;李秀丽

    光动力疗法(PDT)是一种联合应用光敏剂及相应光源,通过光动力学反应选择性破坏病变组织的治疗技术,是一门新兴的肿瘤消融技术.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是其中一种.该文对ALA-PDT的基本原理及对ALA-PDT在皮肤肿瘤,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鲍恩病及日光性角化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皮肤Rosai-Dorfman病

    作者:常建民;石超

    患者男,52岁.主诉:面部皮疹8个月,于2006年3月就诊.现病史:患者自2005年7月面部出现淡红色丘疹,无痛痒.丘疹先出现于双侧面颊以及额部,逐渐向面中部扩展.曾于外院多次就诊,均未给予明确诊断,曾经多种抗生素以及中药(具体药物不详)内服及外用,均未见疗效.皮损逐渐增多增大并逐渐融合.为明确诊断遂来我院就诊.皮损处皮肤感觉无异常,无眉毛及毳毛脱落.

    关键词: Rosai-Dorman病 皮肤
  • 持久性发疹性斑状毛细血管扩张1例

    作者:赵娜;渠涛;方凯

    患者男,25岁.因颈部、上胸背部及双上肢红斑4年,于2010年8月19日来我科门诊就诊.4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颈胸部及双上肢出现散在红斑,无明显自觉症状,此后皮损渐增多,未诊治.否认过敏反应、昏厥、腹痛、心悸、对节肢动物高敏感或关节骨骼疼痛等症状.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 手掌皮肤垢着病1例

    作者:胡瑚;刘秀红;李晓东

    患者男,42岁.因双手掌皮肤出现褐黑色痂2年半,于2009年11月2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双手掌皮肤出现褐黑色痂皮,并渐增多,无痛痒,未治疗.患者一般情况可,有失眠病史多年,无外伤、糖尿病及家族遗传病史.

    关键词: 皮肤垢着病
  • 外毛根鞘瘤1例

    作者:刘灵花;王培光;林达;李卉

    患者男,19岁.因左面颊部赘生物半年,于2011年1月25日来我科门诊就诊.病程中皮损无瘙痒、疼痛.既往体健,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鼻唇沟外侧一直径约0.6 cm的半球形肤色丘疹,表面粗糙,轻度脱屑(图1A),质硬,无压痛.疑诊为"寻常疣",予以手术切除.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内多个小叶状增生的瘤团,与表皮相连(图1B),瘤团由向外毛根鞘分化的鳞状上皮细胞组成,胞质淡染透明,边缘细胞嗜碱性,呈栅栏状排列;肿瘤团块中央突然角化为嗜酸性均质角化物质,部分伴有囊腔形成(图1C);瘤团边缘的基膜增厚嗜酸性透明样变性;瘤团周围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图1D).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改变诊断为:外毛根鞘瘤.

    关键词: 外毛根鞘瘤
  • 巨大型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

    作者:万川;罗来华;胡国红;薛玮

    患儿女,4个月.因右侧腹部黄色肿物3个半月,于2011年2月20日至我院就诊.患儿出生后半个月家长发现其右侧腹部出现一甲盖大黄色肿块,肿块逐渐增大,无红肿热痛.发病以来,患儿精神、食欲、睡眠及大小便均正常,无视力障碍及其他异常.患儿为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人工喂养,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关键词: 黄色肉芽肿 幼年
  • Fox-Fordyce病1例

    作者:刘娟娟;王苏平

    患者女,22岁.因双腋窝、会阴部密集淡褐色丘疹伴瘙痒2年余,于2010年11月16日来我科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侧腋窝、会阴部皮肤出现散在多个约粟粒大小淡褐色质硬丘疹,伴瘙痒感.未予重视,皮损数目逐渐增多,范围扩大,密集分布成片,在月经期瘙痒加重,自行外用止痒药膏(具体不详)后瘙痒可减轻,但皮疹无消退.患者既往体健,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腋窝、会阴部密集分布毛囊性小丘疹,约粟粒大小,质硬,呈淡褐色,表面光滑,对称分布,不融合,双侧腋窝腋毛脱落(图1A).左侧腋窝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毛囊角栓形成,毛囊漏斗部细胞间水肿,漏斗部周围真皮中有炎性细胞浸润,真皮内大汗腺扩张(图1B).根据典型的皮损特点和组织病理改变,诊断为Fox-Fordyce病.治疗:给予0.1%维A酸乳膏外用患处,每日2次.目前随访中.

    关键词: Fox-Fordyce病
  • 透明细胞棘皮瘤

    作者:常建民

    组织病理特征图1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呈银屑病样增生;表皮突延长,部分融合,增生的表皮细胞胞质色淡,肿大呈多角形,与邻近正常角质形成细胞界限清楚,表皮内海绵水肿.

    关键词: 透明细胞 棘皮瘤
  • 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2012)

    作者: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 LE)是一种慢性、反复迁延的自身免疫病.该病为一病谱性疾病,70%~85%的患者有皮肤受累.一端为皮肤型红斑狼疮(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CLE),病变主要限于皮肤; 另一端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病变可累及多系统和多脏器.红斑狼疮的皮肤损害包括特异性及非特异性,认识这些皮肤损害,有助于红斑狼疮的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及改善预后[1-2].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皮肤型
临床皮肤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