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

临床皮肤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 림상피부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4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4963
  • 国内刊号: 32-120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7
  • 曾用名: 皮肤病防治通讯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范卫新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Waardenburg综合征

    作者:谭琦;甘立强;肖异珠;倪思利;杨欢;王华

    报告1例Waardenburg综合征.患儿男,12岁.出生时即有前额白发,双眼虹膜异色、唇裂伴右耳感觉神经传导性耳聋.无阳性家族史.诊断: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

    关键词: Waardenburg综合征
  • Kyrle病

    作者:李欣;周茹;李福伦;王一飞;张熙;李斌

    报告1例Kyrle病.患者男,69岁.双小腿伸侧丘疹、结节半年余.既往有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史,目前规律血透中.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可见由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组成的角栓,表皮内出现凹陷管道,内有角质栓穿通到皮肤表面,凹陷的管道内可见炎症碎屑,管道基底真皮部可见肉芽肿性炎症反应.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诊断为Kyrle病.

    关键词: Kyrle病
  • 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作者:张继刚;杨维玲;袁柳凤

    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neurysmal fibrous histiocytoma,AFH)是皮肤纤维瘤的异型,临床少见,组织病理表现为在纤维组织细胞瘤结构中出现含血的腔隙.临床、组织病理上应注意与黑素瘤、血管瘤等鉴别.1 病历摘要患者男,61岁.因右膝关节下方丘疹8年,明显增大1年,于2013年7月5日到我院就诊.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右膝关节下方出现蚕豆大的丘疹,无自觉症状,之后丘疹缓慢增大,未予诊治,近1年来丘疹增大明显,偶有疼痛.既往体健,无肿瘤病史,发病前局部无外伤史.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并发肺栓塞

    作者:王珊;张雪;汪旸;刘玲玲;涂平

    报告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并发肺栓塞.患者男,35岁.以四肢反复皮疹伴瘙痒为主要表现,多次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5×109/L,皮损组织病理及骨髓穿刺结果均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病程中在无常见高危因素情况下并发肺栓塞,考虑肺栓塞是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并发症之一.

  • 疑似皮肌炎的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

    作者:刘冰;左亚刚;刘跃华;方凯;铁·杜尔娜;孙秋宁

    报告1例疑似皮肌炎的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患者女,53岁.全身泛发暗褐色斑,干燥、皲裂伴瘙痒14个月,无肌肉症状.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清IgE升高,抗核抗体(ANA)阳性,CT示肺部多发斑片条索影,肺功能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减低,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皮损组织病理提示符合结缔组织病.诊断:播散性嗜酸性细胞胶原病.

  • 大疱性疥疮

    作者:张敏;廖文俊;李承新

    报告1例大疱性疥疮.患者男,65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出现散在红斑、水疱、糜烂、结痂,伴瘙痒.患者1个月前指缝间、阴囊处出现类似红斑、丘疹,瘙痒明显.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可见弥漫性红斑,部分红斑上可见紧张性水疱,疱壁紧张,疱液清亮,部分水疱破裂后糜烂,可见红色糜烂面,部分表面结痂;双手指缝间、阴囊散在红斑,苔藓样变,可见抓痕.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左股内侧皮损)角化不全,浆液渗出,可见表皮下疱,疱内可见浆液,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红细胞,真皮浅层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皮肤全层未见特异性荧光,间接免疫荧光:真皮与表皮交界处(-);镜检发现疥螨.诊断:大疱性疥疮.

    关键词: 疥疮 大疱性
  • 发生于颈部的线状皮肤型红斑狼疮1例

    作者:张继刚;杨维玲;张洁

    1 病历摘要患者女,47岁.因左颈部红斑逐渐增多伴轻度瘙痒10年,于2012年3月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左颈部出现红斑,自觉轻度瘙痒,之后红斑逐渐增多,呈线状排列,曾在外院就诊,考虑为“湿疹”给予阿司咪唑(息斯敏)口服,复方曲安奈得乳膏(派瑞松)外用,自觉皮疹略有消退,但之后又反复出现,且缓慢增多,线状排列的红斑逐渐向下延伸,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患者平素体健.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 局限于罕见部位的多发性脂囊瘤2例

    作者:蒋有让;高涛;王樱霖;郝进;刁庆春

    多发性脂囊瘤(steatocystoma multiplex)临床较为常见,多有家族遗传史,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发生于青年,偶有中年发病,好发于躯干、四肢,其他部位少见.现报告2例分别发生在头皮及外阴的晚发性多发性脂囊瘤.1 临床资料例1.女,33岁.发现外阴部黄色丘疹、结节1年余于2013年3月18日至我院就诊.1年余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外阴出现数个米粒至绿豆大淡黄色丘疹,未予以重视,近几个月局部类似皮疹逐渐增多、增大,无自觉症状.既往体健,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关键词: 脂囊瘤 多发性
  • 面部平滑肌瘤

    作者:严翘;董正邦;王飞

    报告1例面部平滑肌瘤.患者女,46岁.左侧面部多发结节7年余,逐渐增多,既往无自觉症状,近期有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真皮上中部散在梭形细胞团块.梭形细胞胞核两端钝圆,呈雪茄样,胞质丰富,呈嗜伊红色.免疫组化显示:结蛋白(desmin)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诊断:平滑肌瘤.

    关键词: 平滑肌瘤 面部
  • 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

    作者:吴飞;殷芳;陈佳;章楚光;宋宁静

    1 病历摘要患者女,28岁.因躯干及四肢反复出现丘疹、结节10年,于2012年6月11日来院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及四肢出现数个绿豆大丘疹,略痒,病程中无乏力、发热、淋巴结增大及疼痛等不适.当时未经特殊处理.皮疹发生后经3周左右自行消退.但此后类似皮疹反复成批出现,每批数个至十余个不等,多次在外院就诊,均诊断为“湿疹”,予中成药口服及糖皮质激素外用,皮疹一般3~4周可消退,部分破溃结痂,留有瘢痕.个人史、月经史正常,未婚未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关键词: 淋巴瘤样丘疹病
  • 磷脂酰肌醇3-激酶γ抑制剂AS605240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细胞增殖、黏附和趋化的调控研究

    作者:张云平;王纪敏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γ(PI3Kγ)抑制剂AS605240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黏附和趋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搜集SLE患者35例,健康人17例为正常组,外周血T细胞分离采用Rosettsep T细胞提取试剂盒;四甲基偶氮唑蓝(MTr)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检测T细胞趋化性,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活性检测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AS605240显著抑制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体外增殖、黏附活性,并呈浓度依赖关系,当AS605240浓度达到10-5 mol/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605240显著抑制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体外趋化活性(P<0.01);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AKT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AS605240处理组T细胞的AKT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论:PI3Kγ抑制剂AS605240显著降低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增殖、趋化和黏附活性,与抑制AKT异常活化相关.

  • 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学假阳性及梅毒检出情况报告

    作者:吴景良;李雪飞;王丹;陈丽莉;段昕所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全身感染性疾病,是仅次于艾滋病的对人体危害大的性传播疾病之一.目前常用的梅毒血清学试验包括非梅毒螺旋体抗原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我们对2010年1月-2013年9月本院部分住院患者进行了梅毒血清学检查,共63 460例次,结果报告如下.

  • 1例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COL7A1基因突变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桐;项蕾红

    目的:研究1例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Pr)家系中的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取皮损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荧光学检查.提取患者及相关亲属外周血DNA,以100例无关正常人外周血DNA作对照,应用PCR扩增COL7A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行测序.结果:皮损病理学检查见表皮下水疱,伴数个表皮样囊肿(粟丘疹)形成.患者COL7A1基因出现c.G6235A杂合突变,导致编码Ⅶ型胶原的多肽链发生p.G2079R突变.其父母及弟弟未检出同位点突变,故该病例为散发患者.100例无关正常人对照的COL7A1基因均未发现该位点异常.结论:c.G2079R是引起该家系中患者发生DEB-Pr的特异突变,而非多态性变化,且为de novo突变.该位点突变在国内尚无先例报道,故本研究进一步补充了目前显性遗传DEB-Pr(DDEB-Pr)的突变位点库,并为患者及其家属遗传咨询提供可靠依据.

  • 外用抗真菌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及头皮屑的Meta分析

    作者:刘小萍;王学民;高延瑞;董亚琦;张洢祎;王婷婷

    目的:评价外用抗真菌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及头皮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CBM和CNKI等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所有外用抗真菌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及头皮屑的临床安慰剂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研究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标准进行质量评估,并使用RevMan 5.2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符合标准的RCT研究(酮康唑6个和环吡酮胺5个).结果显示,酮康唑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RR合并=2.60,95%CI(2.14,3.15),P<0.000 01],环吡酮胺也较对照组有效[RR合并=1.81,95%CI(1.58,2.06),P<0.000 01],有统计学意义.常见的不良反应类型包括烧灼感和瘙痒等,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酮康唑和环吡酮胺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及头皮屑效果优于安慰剂.目前临床上外用环吡酮胺和酮康唑是安全的,可以作为头皮脂溢性皮炎及头皮屑的替代治疗方法.

  •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瘤

    作者:刘娟;吴迪;葛峥;张智弘;张闰;郭星;李敏;吴雨洁;乔纯

    本文报告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瘤(BPDCN)1例.患者男,70岁.反复皮肤瘙痒伴红斑结节1年.皮损组织病理:瘤细胞在真皮内密集,呈结节、团块状浸润,核深染,形态不规则,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免疫组化:CD4、CD56、CD123、CD43、CD45RA均阳性.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异常细胞占72.8%,骨髓流式免疫分型: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98.6%,CD56:82.3%,CD38:83%,CD4:92%和CD123:94.6%.该文对BPDCN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揭示该病呈高度侵袭性,预后差,生存期短.

  • 婴儿血管瘤发生与其父母环境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庄寅;程茹虹;杨丽萍;姚志荣

    目的:探讨婴儿血管瘤发病的环境危险因素.方法:2010年5月-201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年龄≤12个月的婴儿血管瘤患者及健康对照各936例.对其父母进行面对面访谈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孕前1年内和(或)孕期父母的一般情况及可能的环境危险因素.运用Logistic模型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疾病的危险因素,计算比值比和95%可信区间.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婴儿血管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共9个.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父亲职业暴露油漆涂料(OR =2.223,95%CI:1.366~3.620)、汽油柴油(OR=1.719,95%CI:1.096~2.698)、化肥农药(OR=2.511,95%CI:1.546~4.079),和母亲职业暴露化肥农药(OR=2.042,95%CI:1.349~3.094)、皮革塑料粘合剂(OR=3.371,95%CI:2.030~5.596),母亲服用营养滋补品(OR=1.412,95%CI:1.057~1.889)、医师处方保胎药(OR=1 1.534,95%CI:7.990~16.651),以及父母居室方圆500米内有化工企业和(或)染料印刷企业(OR=2.197,95%CI:1.398~3.455)均是婴儿发生血管瘤的危险因素.结论:婴儿血管瘤的发生与父母孕前1年内和(或)孕期某些环境因素(主要是环境雌激素)的暴露相关.

  • 1999-2012年广东省普宁市麻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赖庆松;黄泽奎;马文辉;方育东

    目的:探讨1999-2012年普宁市麻风流行病学待征.方法:收集1999-2012年普宁市麻风流行病学资料,对近13年来所登记在册的麻风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逐一进行调查、整理和统计.结果:1999-2012年共新发现麻风病例25例,年平均发现率为0.083/10万,其中儿童占4.0%、男性84.0%、多菌型占76%、畸残比为32%.1999-2012年共发现复发病例2例,均为氨苯砜(DDS)单药治疗后复发.2012年底全市尚有现症病例9例,患病率为0.379/10万,其中9例在接受联合化疗.结论:普宁市麻风病仍处于低流行状态,而且具有患者病程长(2年以上占48%),传染性大,畸残比高,综合医院的医生对麻风诊治知识掌握不全,漏诊严重等特点.应加强对麻风诊断及治疗的培训.

  • 手部湿疹313例接触过敏原分析

    作者:刘岳花;陆东庆

    目的:探讨手部湿疹患者接触性变应原的分布及其特点.方法:应用斑贴试剂盒检测手部湿疹患者的接触性变应原,并分析与职业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受检的313例手部湿疹患者中有257例(82.11%)斑贴试验出现阳性反应,位列前6种常见的致敏原分别为重铬酸钾、硫酸镍、芳香混合物、氯化钴、卡巴混合物、甲醛,从事某些特定职业的手部湿疹患者阳性率明显较高.男性手部湿疹患者对重铬酸钾阳性检出率(34.96%)明显高于女性患者(17.37%),女性患者对硫酸镍的阳性检出率(30.00%)明显高于男性患者(13.01%).结论:斑贴试验有助于查找手部湿疹患者的接触性变应原;手部湿疹与接触过敏原密切相关.

  • 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196例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分析

    作者:谢艳秋;聂振华;刘栋;冯文利

    目的:分析196例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简称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病因及1%吡美莫司乳膏的疗效.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记录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1%吡美莫司乳膏外涂,每日2次,同时给予氯雷他定(开瑞坦)10 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仅给予开瑞坦10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96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中,男女比为1∶4.43,临床分型以面部中央型为常见(52.55%),在外用的糖皮质激素中,以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皮炎平)多(39.29%)且多数为患者自行购买.治疗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86.21%)高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88,P<0.01).结论:激素依赖性皮炎主要是由于患者缺乏对糖皮质激素制剂正确使用的知识,导致滥用或误用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所致.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安全有效.

  • Bier斑1例

    作者:刘静穆

    患者女,29岁.双手掌、手腕白斑1年就诊.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于双手掌、手腕出现白斑,直径0.5~ 1.0 cm,无痒痛等不适症状,双手下垂时白斑明显,上举后很快消失.既往史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心肺腹无异常,双上肢末梢深浅感觉正常.

  • 外生性表皮囊肿1例

    作者:刘芙蓉;王明;赵云;黄长征

    患者男,27岁.右臀部结节3年余.患者于3年前发现右臀部一外生性结节,触之有囊性感,无明显自觉症状,后逐渐增大,曾外擦软膏(具体用药不详),无明显好转,为明确诊断遂于2011年10月就诊于石首市中医医院皮肤科.既往史无特殊.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臀部一淡蓝色2 cm×1 cm×1 cm结节,呈外生性、圆顶状,表面光滑,触之有囊性感,其上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图1A).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一囊肿,囊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呈表皮样角化见颗粒层,腔内有层状角化物(图1B、C).

    关键词: 表皮囊肿 外生性
  • 毛囊闭锁三联征1例

    作者:徐荻茹;李齐;施晓晓;周念;匡卫安

    患者男,27岁.头面、腋下、躯干丘疹、脓疱、脓肿伴痛10年.1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颜面部皮肤反复出现多数芝麻大粉刺及少数米粒至黄豆大丘疹、脓疱、囊肿及结节,愈合后留有萎缩性瘢痕,此起彼伏,未予以特殊治疗.6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侧腋下、骶尾部皮肤出现多个黄豆至花生大脓疱、结节,破溃后形成瘘管,溢恶臭味的脓性分泌物,愈合后留下增生性瘢痕,自觉疼痛.

    关键词: 毛囊闭锁三联征
  • 肠病性肢端皮炎研究进展

    作者:汪盛;李利

    肠病性肢端皮炎(acrodermatitis enteropathica,AE)是一种少见的以缺锌为特点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常在婴幼儿期发病,病情迁延不愈,严重时可致患儿死亡.该病临床上与暂时性症状性锌缺乏(transient symptomatic zinc deficiency,TSZD)极为相似,容易混淆.近年来SLC39A4被确定为AE的致病基因,这为二者的鉴别提供了可靠手段.该文就AE研究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皮肤镜在脱发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章星琪

    皮肤镜是一种无创性的诊断工具,便于携带和使用,能观察到微细的、肉眼不可见的形态学结构.它在脱发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判断中意义重大,应用于斑秃与其他非瘢痕性脱发的鉴别诊断、瘢痕性和非瘢痕性脱发的鉴别、急性弥漫性脱发如弥漫性斑秃和急性休止期脱发的鉴别诊断、原发性瘢痕性脱发中病种确定等.常见脱发疾病的皮肤镜征象与组织病理改变有一定的关联,了解其内在联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组织病理活检的概率.该文对常见脱发疾病的皮肤镜征象、皮肤镜在毛发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评判等方面作一综述.

  • 乳头状汗腺腺瘤

    作者:吴亚桐;杨敏;常建民

    患者女,34岁.主诉:右腋窝丘疹2年.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腋窝出现一米粒大丘疹,无自觉症状,未经任何治疗.2年来皮疹缓慢增大,未出现破溃、出血,为明确诊断于2013年7月9日来我院就诊.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颈部、腋窝及全身其他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心、肺及腹部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右腋窝一绿豆大淡粉色隆起皮面的丘疹,表面光滑(图1),无鳞屑、破溃及结痂,质地中等,无压痛.

    关键词: 汗腺腺瘤 乳头状
  • 婴幼儿原发性皮肤骨瘤4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作者:高秋;王凤华;牛会林;陈峥嵘;胡悦林

    目的:探讨婴幼儿原发性皮肤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大体及镜下观察,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并文献复习.结果:4例患儿,2男2女,年龄为5个月~4岁,临床表现为背部、颈部、腕部及腹股沟红褐色条索状及结节状皮疹,质硬.病理学特征:大体见切除皮肤局部稍高出皮面,质硬,边界清.镜检见真皮及皮下组织中见成片、成团分布的骨及骨样组织,由成熟编织骨组成,周围可见骨母细胞.结论:皮肤骨瘤指真皮或皮下组织内新骨形成,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该病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治疗效果好,未见恶变报道.

临床皮肤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