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

临床皮肤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 림상피부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4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4963
  • 国内刊号: 32-120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7
  • 曾用名: 皮肤病防治通讯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范卫新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2000-2015年四川省儿童麻风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刘杨英;余美文;宁湧;王皓

    目的:了解四川省儿童麻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5年四川省儿童(≤14岁)麻风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描述和比较性分析.结果:共新发现麻风患者2900例,新发患者中儿童总数为73例,占新发病例总数2.52%;患儿主要分布在高流行地区凉山州和甘孜州;患儿确诊时平均年龄(11.60±1.73)岁,平均延迟期为(1.05±1.23)年;男女比例为2.32∶1,1级畸残和2级畸残(G2D)分别为4例(5.48%)和5例(6.85%).39例(53.42%)患儿查菌阳性,65例(89.04%)患儿采用多菌型联合化疗(MDT-MB)治疗方案;48例(65.75%)患儿传染来源于家庭内,患儿主要的发现方式是接触者检查;临床分型以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22例(30.13%)、界线类偏瘤型麻风(BL)18例(24.66%)和瘤型麻风(LL)15例(20.55%)为主.10例(13.70%)患儿为单个皮损,26例(35.62%)患儿有2~5处皮损,37例(50.68%)患儿有5处以上的皮损,皮损主要分布于躯干36例(49.32%),其次为下肢29例(39.73%),上肢28例(38.36%),面部14例(19.18%);外周神经受累者56例(76.71%),其中42例(57.53%)有2条以上的神经受累,14例(19.18%)单条神经受累.确诊后随访中14例(19.18%)患儿发生了麻风反应,其中10例为1型反应,4例为2型反应.结论:儿童麻风会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存在.儿童麻风临床上以多皮损和多条神经受累表现为主,应警惕儿童麻风反应和神经炎的发生.需重视家属接触者检查,促进儿童麻风的早期发现.

  • 黑素细胞单独移植与黑素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混合移植治疗节段型白癜风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吕静;刘娟娟;徐伟;韩晓凤;张洁;戚东卫;龚娟

    目的:观察自体培养黑素细胞(MC)单独移植与MC和角质形成细胞(KC)共培养混合移植治疗节段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例稳定期节段型白癜风患者,用负压吸疱法在白癜风患者正常皮肤区吸疱取皮,在相应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MC和KC,体外建立MC和KC共培养模型.后将MC悬液、MC和KC混合悬液分别用于移植治疗白癜风患者的皮损区,观察移植后色素生成效果,并进行临床疗效分析比较.结果:20例患者32个皮损区接受了移植治疗,移植1个月后皮损区出现明显的色素产生,4~5个月后所有皮损区均有色素再生,6~8个月后色素恢复稳定,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未见瘢痕和其他不良反应.MC单独移植治疗16个皮损区,有效率68.75%,痊愈率25%.MC和KC共培养混合移植治疗16个皮损区,有效率81.25%,痊愈率56.52%.两组间有效率与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自体细胞培养移植方法治疗稳定期节段型白癜风疗效肯定,有治疗面积大、成功率高、用少量供皮区即可治疗大面积皮损等优点.MC和KC共培养混合移植治疗效果可能优于MC单独移植.

  • 糖皮质激素联合A型肉毒素皮损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静;吴晓琰;陈晓栋

    目的:探索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共选取瘢痕疙瘩患者35例(90个皮损),采用随机表单盲法,将皮损分为3组(A、B、C组),分别进行皮损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A型肉毒素、复方倍他米松+氟尿嘧啶、单独复方倍他米松.以瘢痕体积、硬度、痒痛感觉及外观自我评价4项观察指标进行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3种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共32例患者的85个皮损完成试验(A组29个,B组28个,C组28个).体积、硬度、外观自我评价各组间及组内配对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痒痛评分疼痛值上A组和C组疗程结束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A型肉毒素皮损内注射对于缓解瘢痕疙瘩痒痛有明显的疗效.

  • 130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系统性疾病发生情况分析

    作者:苏芳;陈晴燕;孙晓杰;金春林;王丽莉;白明辉;李铁男

    目的:分析130例大疱性类天疱疮(BP)住院患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及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系统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对130例BP住院患者(BP组)及130例同期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其他皮肤病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并将系统性疾病作为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BP组中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为脑卒中、痴呆、帕金森病和癫痫.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30%)和痴呆(6.1%)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是BP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22,95%CI(1.436~5.160),P=0.002].BP组中糖尿病、心律失常、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在BP组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与BP具有相关性.采用多专科合作的综合管理措施,对优化BP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 色素异常性皮肤淀粉样变性6例临床分析

    作者:裴小平;王宇;刘红芳;薛汝增;潘惠清;林尔艺;谷梅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是指一种呈特殊反应、均匀无结构的淀粉样蛋白沉积于皮肤中,而无其他脏器受累.色素异常性皮肤淀分样变性生(amyloidosis cutis dyschromica,ACD)为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的一种少见类型,临床表现为弥漫性色素沉着伴点状色素减退,组织病理见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真皮乳头,甲基紫染色阳性.现将本科2011-2015年经组织病理及甲基紫染色确诊的6例ACD患者资料收集整理,结合以往文献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女性尖锐湿疣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状病毒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朱琳;张新美;刘原君;刘全忠;肖萌;齐蔓莉

    目的:总结性病门诊女性尖锐湿疣(CA)患者并发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的流行病学资料,了解该组患者宫颈有无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感染及HPV基因分型.方法:收集确诊为尖锐湿疣的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样本,检测HPV DNA分型及Ct的DNA.结果:123例女性CA患者宫颈样本中HPV、Ct及共同感染率分别是88.6%(109/123)、22.7%(20/88)及22.7%(20/88).其中高危型HPV感染者占75.6%(93/123),常见的亚型为HPV-16、52、18、51、58.65.0%(80/123)表现为混合HPV感染;13.0%(16/123)仅为低危HPV感染;10.6%(13/123)仅为高危HPV感染.结论:该组22.7%的CA女性患者宫颈并发Ct感染,88.6%并发宫颈HPV感染,其中高危型达75.6%.在CA女性患者中开展Ct及宫颈HPV检测很有必要.

  • 卡泊三醇联合氟轻松序贯治疗头皮银屑病疗效观察

    作者:曹译文

    目的:评价卡?白三醇联合氟轻松治疗头皮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对照组.序贯治疗组:外用卡泊三醇搽剂和氟轻松溶液;对照组外用卡泊三醇搽剂.治疗后第2、4、8周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2、4、8周后序贯治疗组有效率(48.57%、71.43%和91.4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5.71%、40.00%和60.0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泊三醇搽剂联合氟轻松溶液序贯疗法治疗头皮银屑病起效快、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小.

  • 双胞胎同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黄瘤病及家系调查

    作者:胡志帮;张莉

    先证者.男,35岁.因眼睑出现黄色斑疹5年,于2015年10月就诊.患者5年前右上眼睑出现粟粒大黄色丘疹,无自觉症状.近1年丘疹逐渐增大,同时左上眼睑亦出现类似皮损,遂来我院就诊.患者8年前发现“血脂增高及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

  • 皮肤转移癌1例

    作者:唐芹芹;熊心猜;张浩;彭才真;段茜;张雨佳

    1 病历资料患者男,60岁.右侧腹部皮肤结节4个月,于2015年11月28日来我科就诊.4个月前患者右侧腹部皮肤出现一黄豆大红色丘疹,并逐渐增大为暗红色结节,无疼痛及瘙痒.患者既往体健,有吸烟史40年,无遗传性疾病家族史.体格检查:慢性病容,口唇轻度紫绀,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双肺布满哮鸣音和湿啰音.皮肤科检查:头皮见绿豆大红色丘疹,面部可见黄豆大红色丘疹,表面破溃渗出,腹部右侧可见一2.0 cm×1.5 cm暗红色结节,表面糜烂结痂(图1),质硬,不易推动,浸润明显.

    关键词: 皮肤转移 肺癌
  • 以四肢皮损为主要表现的蕈样肉芽肿1例

    作者:李定超;邱璐;臧东杰;侯艳霞;蒋靖;李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75岁.四肢红斑及结节反复发作6年,于2013年6月来天津市南开医院皮肤科就诊.6年前患者双侧上肢无明显诱因出现数个近环形红色斑片,轻度瘙痒,外院诊为“环形红斑”,予口服抗生素、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明显.此后,一直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明显好转.近两年皮损渐加重、增多,四肢出现结节、红斑、鳞屑及坏死,愈后色素沉着,部分皮损自行破溃,愈合缓慢,偶有轻度瘙痒.既往史:20年前因“脑瘤”行手术切除.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 伴毛囊黏蛋白沉积的亲毛囊性蕈样肉芽肿

    作者:周小花;方金仙;许功军;黄池清

    报告1例伴毛囊黏蛋白沉积的亲毛囊性蕈样肉芽肿.患者男,43岁.右侧眉弓、上眼睑斑块、丘疹6个月,眉毛脱落4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真皮内及毛囊、附属器周围见大量淋巴样细胞团块状浸润,部分细胞异形,部分毛囊上皮可见不典型淋巴样细胞移入,毛囊内充满黏蛋白;阿辛蓝染色阳性.免疫组化显示浸润细胞主要是CD4+T细胞.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结果为阴性.诊断:伴毛囊黏蛋白沉积的亲毛囊性蕈样肉芽肿.

  • 以皮肤病变为首发表现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作者:洪蕊;郭伟;韩世新;宋智琦

    报告1例以皮肤病变为首发表现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女,51岁.发热2个月,全身红斑1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散在较多大小不一境界清楚的环形红斑,表面光滑无鳞屑,部分可见蚕豆大暗红色浸润性斑块及结节;双小腿下1/3处出现拳头大暗红色斑疹及斑块.背部皮损组织病理:表皮正常,真皮全层可见片状、致密的大细胞增生浸润,细胞胞质少核大、多形,染色质细颗粒状,其间可见组织细胞.EB病毒编码小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60%+).诊断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 儿童寻常性银屑病并发血小板增多症

    作者:张建忠;王利涛;范志霞;于艳芳;刘保国;李小静

    报告1例儿童寻常性银屑病并发血小板增多症.患儿男,7岁.躯干及四肢散在红斑、鳞屑1个月.皮肤科检查:躯干、腹部、四肢散在分布红斑、丘疹,上覆少量银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及Auspitz征阳性.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伴轻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真皮乳头上方表皮层变薄;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1249 ×109/L;骨髓穿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全片共见巨核细胞1650个,血小板成堆可见.诊断:儿童寻常型银屑病并发血小板增多症.

  • 线性汗孔角化病并发浅表播散性汗孔角化病1例

    作者:高鑫;杨帆;韩秀萍

    1 病历摘要患者男,31岁.因左侧下肢斑疹20余年,加重3年,于2015年10月2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0年前左侧腘窝出现数个褐色斑疹,后逐渐上延至同侧臀部,近3~5年,胸部出现多处黄豆大褐色环形斑,无痛痒,左侧下肢皮损逐渐向下扩延至左踝部,呈线状排列,偶有瘙痒,自行外用曲安奈德尿素软膏(具体剂量不详),未见好转.既往史:既往体健.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 棘层松解浸润性原发性乳房外Paget病

    作者:李玲玲;纪秋琴;周晓鸿;张佩莲

    报告1例棘层松解浸润性原发性乳房外Paget病.患者男,66岁.会阴红斑溃疡10余年.皮肤科检查:阴茎、阴囊及阴阜大片红斑及溃疡,其上有大小不等的结节及大量脓性分泌物.皮损组织病理:表皮棘层明显增生肥厚,向真皮内浸润,细胞排列絮乱,异形明显,可见核分裂象及角化不良细胞,真皮内可见少量鳞状细胞团块,周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腹股沟淋巴结组织病理:淋巴结内见Paget样细胞浸润.诊断:棘层松解浸润性原发性乳房外Paget病.

  •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1例

    作者:王桂英

    1 病历摘要患者男,38岁.左下肢反复肿胀伴溃疡14年余,加重伴右上肢坏死1年.患者14年前左足冻伤后发黑肿胀,以后逐渐形成溃疡、干枯并萎缩,外院就诊予手术切除坏死部位.4年后右上肢出现疼痛伴功能障碍,曾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欠佳.2015年9月因右手示指末端干枯萎缩,住院治疗,疗效欠佳,出院后右手手指部分肿胀、溃疡、糜烂及渗液,皮肤颜色发黑,患肢肿胀剧烈,夜间尤甚,影响睡眠,伴乏力及全身酸痛不适,为进一步诊治,于2015年12月18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收住院.发病以来精神及一般状况差,二便正常.

  • 边缘性离心性角化棘皮瘤1例

    作者:孙春丰;朱里;陈善娟;岳青;李家文

    1 病历摘要患者男,40岁.30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右小腿出现丘疹,伴瘙痒,皮损逐渐增多、增大,曾在当地医院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诊治,患者于2015年9月4日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内脏及肿瘤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 非诺贝特致光敏性皮炎1例

    作者:吴亚桐;王菲菲;臧小慧;郑占才;宋佩华;白彦萍

    患者女,29岁.因四肢和颈部红斑伴瘙痒9d,加重6d,于2016年8月1 1日,来中日友好医院就诊.患者15d前因体检发现三酰甘油升高3.06 mmol/L(正常值<1.70 mmol/L,以下同),予非诺贝特200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服药6d后双小腿出现散在黄豆大红色丘疹,瘙痒明显,未予诊治,后丘疹逐渐扩展至双下肢暴露部位,并增大至钱币大斑块,部分融合.3d前停服非诺贝特,自行口服抗组胺药物(具体不详),症状未见改善,双上肢、颈部等暴露部位出现片状红斑伴瘙痒、灼热感.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

  • 小汗腺螺旋腺瘤1例

    作者:王松挺;乔建军;李君强

    患者男,29岁.右前臂皮下结节伴压痛6个月,于2016年1月1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前臂皮下出现一约米粒大丘疹,无自觉症状.后渐增大至蚕豆大,摩擦到肿物有刺痛感.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右前臂屈侧中段一约蚕豆大的淡褐色皮下结节(图1A),质地中等,境界清楚,活动度可,轻压痛.纵向挤压有放射痛.身体其他部位未见类似皮损.

    关键词: 小汗腺螺旋腺瘤
  • 寻常狼疮继发鳞状细胞癌1例

    作者:杨靖;张英;张曦琳;封海涛;熊婉君

    1 病历摘要患者女,47岁.右面部斑块20余年,加重10年.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面部出现红色斑块,无疼痛及瘙痒,多次自行以中药外敷(具体不详),病情无明显好转.10年前,右侧面部斑块面积扩大,向左侧面部及颈部扩散.半年前,当地诊所予口服抗生素(具体不详)治疗,斑块情况有所好转.2013年6月9日于我科就诊时,面颈部对称分布鲜红色浸润性斑块,边界清楚,表面高低不平,双耳亦受累及,部分表面附着少量白色痂壳,以右侧面部为甚(图1),皮损质软,无明显压痛,在右侧面部皮损处行组织病理检查,见表皮萎缩变平,真皮中上部可见较多结核样结节,其间有多核巨细胞,周围有致密淋巴细胞浸润及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图2).

  • 皮肤光损伤与氧化应激研究进展

    作者:邓映;钟建桥

    长期或大量紫外线照射后皮肤发生氧化应激,不仅从分子水平上改变了蛋白质、脂质、DNA等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于转录水平上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核转录因子通路、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通路,抑制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Nrf)2通路等信号转导途径,引起皮肤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降解,终出现红斑、脱屑、皱纹、甚至肿瘤等光损伤表现.近年来针对氧化应激在光损伤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光损伤的防治亦有较多新进展,该文从氧化应激角度对近年光损伤的发病机制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同时对其治疗前景进行展望.

  • 光动力疗法在某些皮肤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陈晨;张鹏

    光动力疗法是一种使用光敏剂并照射特定光源,产生一系列光化学毒性效应,造成相应组织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坏死,从而达到清除病灶的一种治疗方法.该法具有特异性强、无创、愈合不遗留瘢痕等特点,对某些皮肤肿瘤具有很好的疗效和美容效果,是治疗某些皮肤肿瘤的一种新选择.

  • 肉毒杆菌毒素微滴注射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

    作者:王枫荻;陈斌

    肉毒杆菌毒素(BT)注射疗法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被广泛应用于美容领域,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注射后出现面部肌肉僵硬及表情呆板不自然的“板状面容”.为改善这一现象,研究者开创了BT微滴注射技术.该文就BT微滴注射的概念、优势、具体操作、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及其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 成人硬肿病

    作者:俞婉婷;刘白;姜祎群

    患者男,45岁.主诉:颈后肿块1年.现病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颈后出现1个红色肿块,肿块表面光滑,无瘙痒,自觉饮酒后轻度刺痛,逐渐累及背部,病程中无发热,无吞咽困难及关节痛等,未诊治,于2016年3月22日来我院就诊.既往史:高血压病史3年,否认糖尿病病史.7年前背部外伤史,已痊愈,遗留瘢痕.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颈后一直径约8 cm肿块,质韧,隆起于皮面,可活动,无波动感,背部皮肤弥漫性增厚、肿胀,不易捏起,皮损边界不清,表面光滑,毛发正常(图1).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正常,血生化正常.背部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明显增厚,胶原肿胀,彼此分离,胶原间黏蛋白样物质沉积(图2A~C),阿辛蓝染色:黏液样物质阳性,直接免疫荧光:IgM、IgG及C3均(-).

    关键词: 硬肿病 成人
  • 汗孔角化样小汗腺孔和真皮导管痣

    作者:陈凤鸣;刘宇;王雷;王刚

    患者女,21岁.主诉:左手腕肤色丘疹21年.现病史:患者出生时左手腕即出现肤色丘疹,约米粒大,中央凹陷,表面略粗糙,呈线状分布,无明显自觉症状,随年龄增长,皮损渐累及左手近腕关节处,于2014年6月10日来我院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既往体健,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成员无类似疾病患者.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前臂、左手近腕关节处肤色丘疹,约0.2 cm×0.2 cm大,中央凹陷,表面略粗糙(图1),呈线状分布.

  • 鳞状细胞癌

    作者:罗毅鑫;朱晨雨;刘洁;晋红中

    患者男,63岁.主诉:面部红色斑片1年,形成肿块伴溃疡2个月.现病史:患者1年前左侧颞部无明显诱因出现花生大红色斑片,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诊治.2个月前皮损逐渐增至核桃大并形成肿块,中央出现溃疡,遂于2016年5月26日就诊于我院门诊.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系统查体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侧颞部约5 cm×4 cm大类圆形红色肿块,边缘隆起,境界清楚,中心凹陷,形成溃疡(图1).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棘细胞层增厚,表皮突延长,真皮内可见鳞状细胞团块,细胞具有异形性(图2).皮肤镜检查:(皮损处)白色无结构区为背景,其上可见充满角质的毛囊开口伴周围白色晕呈靶样外观,玫瑰花瓣征,点状及肾小球样血管(图3A).(皮损边缘)红色背景下分布较多充满角质的毛囊开口呈草莓状模式,玫瑰花瓣征(图3B).

    关键词: 皮肤镜 鳞状细胞癌
临床皮肤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