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

临床皮肤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 림상피부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4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4963
  • 国内刊号: 32-120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7
  • 曾用名: 皮肤病防治通讯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范卫新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周口地区汉族人群人白细胞抗原-B*5801等位基因与别嘌醇致重症药疹的相关性

    作者:尚鹏超;常艳珍;武娟;王敏;赵春;王俊杰

    别嘌醇主要用于高尿酸血症、痛风和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疗效肯定,但别嘌醇可引起药物超敏综合征(drug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HSS)、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 cepidermal necrolysis,TEN)等严重皮肤不良反应(severe cutaneous adverse reaction,SCAR)[1-2],发生率5%,致死率30%~50%[3].2005年Hung等[4]首次报告台湾人人白细胞抗原(HLA)-B*5801等位基因与别嘌醇致重症药敏(SCAR)有很强的相关性,后泰国人[5]、韩国人[6]、香港人[7]和上海市人[8]的文献报道均证实了这一点,但欧洲人[9]和日本人[10]的文献报道却发现没有此相关性,因此HLA-B*5801等位基因与别嘌醇致SCAR的相关性应有地域差异.本实验旨在应用SYBR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周口市汉族人群的HLA-B*5801等位基因及其与别嘌醇致SCAR之间的相关性,以此有助于指导临床安全用药,减少别嘌醇致SCAR的发生.

  • 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的Meta分析

    作者:温伟为;王玉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308位点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97年1月-2015年4月.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TNF-α-308位点多态性与SLE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的文献,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共有SLE患者4104例,健康对照5580例.对总体人群进行Meta分析,发现等位基因A与SLE相关[OR=1.68,95%CI(1.36,2.07),P<0.01];将人群按地域分层,发现TNF-α-308 A等位基因与欧洲人群[OR=2.08,95%CI(1.59,2.71),P<0.001],亚洲人群[OR=1.44,95%CI(1.04,2.01),P=0.03]SLE易感性相关.结论:欧洲人群和亚洲人群中TNF-α-308位点多态性可能与SLE易感性有关.

  • 转录因子RORγt和Foxp3在玫瑰糠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谢玉磊;刘坤鹏;乔孟晗;范团起;李卫红;冯怡锟;张敏;胡建恩

    目的:了解Th17细胞、Treg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 (RORγt mRNA)、Foxp3(Foxp3 mRNA)在急性期玫瑰糠疹(P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玫瑰糠疹急性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0例玫瑰糠疹急性期患者(PR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RORγt和Foxp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R组RORγt mRNA、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是3.140、2.516,P均<0.05);PR组RORγt/Foxp3 mRNA表达水平的比值(2.31±0.90)增大,与健康对照组(0.86±0.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5,P<0.01).PR组RORγt mRNA与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11,P<0.01);健康对照组RORγt mRNA与Foxp3 mRNA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253,P>0.05).RORγt mRNA表达水平与玫瑰糠疹严重程度评分(18.33±7.56)呈正相关(r=0.634,P<0.05),Foxp3 mRNA表达水平与玫瑰糠疹严重程度评分(18.33±7.56)无相关性(r=0.171,P>0.05).结论:玫瑰糠疹患者外周血RORγt mRNA与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且以RORγt mRNA的表达占优.Th17/Treg细胞比例失衡,可能在玫瑰糠疹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 下调microRNA-192基因表达对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及早期凋亡的影响

    作者:彭辉;康瑞花;张国强;高顺强

    目的:研究microRNA-192基因表达降低与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关系.方法:除空白对照组外,运用脂质体介导法将空载体和为microRNA-192设计的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到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中,并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croRNA-192的表达.通过形态学观察、细胞计数法、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比色法以及流式细胞免疫学等方法,分析空白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lipofectamine2000)和实验组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的增殖和早期凋亡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之间相比较,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几乎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载体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存活的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的活性和数量明显降低,此现象并随着siRNA浓度的提高而愈发明显.另外,实验组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细胞凋亡指数较空载体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通过下调恶性黑素瘤细胞中microRNA-192基因表达可能会有效地抑制恶性黑素瘤的生长并促使其细胞凋亡.

  • 二苯乙烯苷对重构小鼠毛囊氧化应激的保护效果研究

    作者:海粟;雷铁池;刘小明;罗龙飞;史赢;徐世正

    目的:观察外源性氧化应激对重构小鼠毛囊新生能力的影响及二苯乙烯苷(TSG,一种中药何首乌活性成分)对新生毛囊的抗氧化保护.方法:用硅胶小室法重构毛囊;用不同辐照剂量(3J/cm2及20 J/cm2)长波紫外线(UVA)和不同浓度(100μmol/L及500 μmol/L)过氧化氢(H2O2)处理新鲜制备的表皮及真皮细胞,比较观察处理细胞的毛囊新生能力改变,同时用10μμmol/L TSG联合500 μmol/L H2O2处理细胞,观察其抗氧化能力;毛囊重构部位皮肤活检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进行毛囊计数,免疫组化法测定皮肤标本过氧化氢酶(CAT)表达;电子自旋共振(ESR)测试TSG羟自由基清除活性.结果:3J/cm2UVA照射组重建毛囊密度为(304±11.79)个,20 J/cm2 UVA为(135±11.24)个,与对照组(202±11.79)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0 μmol/L H2O2组毛囊密度为(109±20.50)个,500 μmol/L H2O2联合10 μmol/L TSG处理组为(207±15.01)个.联合处理组与对照组(216±10.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00 μmol/L H2O2处理组CAT染色强度18.67±2.17较对照组26.07±3.74明显减低,而500μmol/L H2O2联合10μmol/L TSG处理组50.02±3.82较对照组增强(P<0.05);ESR结果示TSG自身缺乏羟自由基清除活性.结论:不同水平的氧化应激对重构小鼠毛囊新生能力影响不同,低水平刺激而高水平则抑制毛囊生长.TSG对小鼠重构毛囊的抗氧化保护可能是通过上调皮肤细胞(主要是真皮细胞)CAT的表达.

  • 中国人面部黑素细胞痣在皮肤镜下形态与年龄和面部部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林孟盈;胡倩婷;项蕾红

    目的:探索中国人群面部黑素细胞痣(melanocytic nevus,MN)皮肤镜下常见的形态与年龄和面部部位的相关性.方法:用皮肤镜记录面部黑素细胞痣形态,以年龄层、部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假网状、球状、鹅卵石状、中央网状或均质状伴周围球状(mixed reticular/homogeneous nevi with peripheral globules,MP)、混合型的不同年龄层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鹅卵石状数量随年龄增长呈正相关性(P<0.05),其余上述形态的数量随年龄增长均呈负相关性(P<0.05).各年龄层均以假网状多;球状只出现在<45岁组;鹅卵石状在>16岁组才能观察到;MP及混合型只在<30岁组.假网状、鹅卵石状、圈状在各部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形态在各部位比例高低如下,假网状:两颊>口周>额头>鼻;鹅卵石状:两颊>口周>鼻子>额头;圈状:两颊>鼻部>额头>口周.首次提出圈状应为MN的形态之一.该研究未观察到中央球状或均质状伴周围网状(mix reticular nevi with central globules/homogeneous areas,MC).结论:面部MN随年龄增长,假网状减少,球状及鹅卵石状总和增加,该研究可论证Nevogenisis的Abtropfung理论及内外源性途径.>20岁有MP、MC、混合型特别是伴MN增大的患者应定期随访.鹅卵石状分布部位与Blaschko线基本符合;圈状与毛孔好发部位符合.

  • 白癜风患者身体不同部位中波紫外线小红斑量的比较

    作者:赵一栋;陈银雪;周仁恩;石学波;季孙平;徐文

    目的:研究白癜风患者不同部位皮肤经中波高能紫外线照射后产生小红斑量的差异,指导临床治疗剂量的选择.方法:采用中波高能紫外线治疗仪对52例白癜风患者的前臂、小腿、腹部及背部不同部位的皮肤分别进行照射.结果:前臂、小腿、腹部和背部照射后小红斑量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白癜风患者不同部位皮肤的小红斑量有差异,因此临床采用中波高能紫外线治疗时,应根据不同部位的小红斑量选择适当的起始剂量,以达到佳疗效.

  • 2%卡替洛尔溶液局部治疗婴儿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刘笑宇;李丽;尉莉;马琳

    婴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常见的婴幼儿良性肿瘤,发病率在4%~5%[1].约40%的病例在出生时即出现,生后3个月为早期增殖期,之后血管瘤的增殖逐渐变缓,生后6~9个月为晚期增殖期,少数IH患儿增殖期会持续至1岁之后,瘤体终在几年后逐渐消退[2].根据Luu和Frieden[2]的建议,可以将IH分为3个风险等级.中低风险IH的治疗方案可选择局部治疗,通常用于小的浅表IH治疗以及已经大致消退的减停口服普萘洛尔的IH患儿.卡替洛尔作为β受体阻滞剂的一种,目前国内外尚无将其用于IH局部治疗的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外用2%卡替洛尔滴眼液治疗IH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IH的临床治疗寻找新的途径.

  • 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手掌部慢性肥厚性湿疹疗效观察

    作者:裴丹;徐小洁;吴方毅

    308 nm准分子激光在皮肤科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治疗白癜风、银屑病、斑秃等疾病中,并取得明确疗效.为了解308 nm准分子激光对慢性肥厚性湿疹的疗效,笔者于2013年6月-2015年1月采用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手掌部慢性肥厚性湿疹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1.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3年6月-2015年1月来我科就诊的手掌部慢性肥厚性湿疹患者86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治疗组:44例,男20例,女24例,年龄29~68岁,平均(42.15±2.38)岁,病程6个月~29年,平均(37.07±12.45)个月;对照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平均年龄(40.98±1.32)岁,病程5个月~33年,平均(36.00±13.14)个月,2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 外阴肛周汗管瘤

    作者:刘灵花;宋秋荷;童务华

    报告1例外阴肛周汗管瘤.患者女,35岁.因肛周、外阴褐色丘疹伴瘙痒3年余就诊.皮肤科检查:双侧大阴唇、阴阜及肛周密集分布肤色至黄褐色扁平小丘疹.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不规则增生,真皮浅层可见多数由嗜碱性上皮细胞聚集成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团及管腔结构,腔管壁周围由两层立方形细胞组成,腔内有无定型嗜伊红物质.结合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改变诊断为汗管瘤.

    关键词: 汗管瘤
  • 支气管源性囊肿

    作者:陈霞;陈前明

    报告1例颈部皮肤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女,44岁.颈前皮肤反复破溃、渗液8年余.体格检查:右侧颈前皮肤可见一约0.5 cm×0.5 cm淡红色溃疡,边界清楚,有少量黏液渗出.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中下部小囊肿形成,内衬纤毛柱状上皮,诊断为支气管源性囊肿.手术切除皮损后随访半年无复发.

    关键词: 支气管源性囊肿
  • 以阴阜部巨大溃疡为表现的梅毒1例

    作者:刘伟军;周琼;王小兵

    1 病历摘要患者男,36岁.因阴阜部红斑、丘疹、溃疡4个月于2015年3月3日就诊.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阴阜部出现一个约绿豆大圆形红色丘疹,轻度瘙痒,逐渐扩大,形成溃疡,自行外涂红霉素软膏无效,溃疡面扩大.2014年12月就诊于当地诊所,予“中药口服及外敷”,治疗无效,溃疡面发展至阴茎根部及阴囊近阴茎部.2015年2月9日就诊于我院门诊,经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感染性肉芽肿,真菌镜检及培养均阴性.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均无特殊.

    关键词: 梅毒
  • 下肢远端型上皮样肉瘤

    作者:陈俭波;张桂英;张瑶;肖嵘;陆前进

    报告1例远端型上皮样肉瘤.患者男,20岁.左足小趾疣状增生结节伴疼痛半年,左大腿下段外侧红斑5个月.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乳头瘤样增生伴角化过度,真皮层中央坏死,周围有较多上皮祥和梭形肿瘤样细胞不规则排列;间质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可见多核巨细胞.肿瘤细胞免疫组化检查示细胞角蛋白(CK)(+)、波形蛋白(vimtin)(++)、上皮膜抗原(EMA)(+)、Lys(+)、CD68(+)、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灶性(+)、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 3%(+)、CD34(-)、CD31(-)、结蛋白(desmin)(-)、黑素瘤抗体(HMB)-45(-)、S-100蛋白(-)、恶性黑素瘤(melanoma)(-).结合临床表现、皮肤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诊断上皮样肉瘤.

  • 肢端角化性类弹性纤维病1例

    作者:翁立强;陈俊;张春萍;龙琴琴;郑礼宝

    1 病历摘要患儿女,12岁.因双手、足出现角化性丘疹9年于2013年7月1日来院就诊.9年前患儿家属发现其双侧示指侧缘出现数个散在粟粒大的透明丘疹,无明显诱因,无特殊不适,未予治疗;皮疹逐渐增多,累及其他手指侧缘及手掌,自行外涂药膏(具体不详)无效,皮疹始终未消退;2年前双足拇趾趾背出现类似新发皮疹,无特殊不适,缓慢增多,逐渐累及其他趾背,曾就诊于当地医院,冈诊断不明未予特殊治疗.患儿平素体健,父母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成员中有遗传病史及有类似疾病患者.

  • 成人色素性荨麻疹1例

    作者:刘娇;王平;丁承;李刘雨

    患者男,29岁.全身红褐色扁平丘疹10余年,于2016年3月来我院就诊.患者诉青春期后小腿出现红褐色丘疹,不能自行消退,近几年逐渐增多,剧烈运动和洗热水澡后局部潮红并水肿,伴轻度瘙痒.曾于外院就诊,具体治疗不详,皮疹无明显变化.患者发育正常,既往体健,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病史.

    关键词: 色素性荨麻疹
  • 有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患者GJB6基因突变检测

    作者:苏惠春;陈丽红;韩永春;赵嘉惠;林志淼;姚煦

    目的:检测以脱发、甲营养不良为主要表现的有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一家系的GJB6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及其相关亲属外周血DNA,采用PCR扩增GJB6基因编码区的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结果:基因检测发现患者GJB6基因编码序列第263号核苷酸发生c.263C>T(p.A88V)杂合突变,突变来白于父亲.结论:GJB6基因编码序列第263号核苷酸发生c.263C>T(p.A88V)杂合突变可能为引起该患儿及患病亲属临床表现的原因.

  • 儿童外阴硬化性苔藓1例

    作者:边鹊桥

    1 病历摘要患儿女,9岁.因外阴、肛周皮肤瘙痒、发白1年半,外阴局部溃破,排尿、排便痛2个月就诊.患儿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外阴、肛周皮肤瘙痒,晚间明显,患儿常自行搔抓.曾于当地县医院就诊,未明确诊断,给予中草药外洗(具体不详),无改善.后又在当地儿童医院诊治,曾做过外阴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阴性,予去炎松尿素乳膏外用,瘙痒有所缓解.停用后,瘙痒复发且患处皮肤逐渐变白,发硬,近2个月患儿自觉外阴、肛周瘙痒加重,大、小阴唇、会阴处间断有水疱出现、溃破露红色糜烂面,排尿、排便痛,遂来我科就诊.

  • 儿童种痘样水疱病样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3例

    作者:常静;汤建萍;梁晓婷;韦祝

    目的:探讨儿童种痘样水疱病样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3例种痘样水疱病样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患儿幼年发病,均因面部、四肢等部位皮损反复发作而就诊,其中2例伴有发热、肝大及淋巴结肿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均提示真皮浅层、皮下组织及毛囊附属器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部分有轻度异形,免疫组化示CD43、CD56、Ki-67阳性表达不一;3例患儿血液EBV抗体阳性,EBV-DNA复制活跃.通过糖皮质激素、抗病毒等药物等治疗后,有2例病情明显缓解,1例效果不佳.结论:种痘样水疱病样EB病毒感染相关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通过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部分有效,但仍有发展为种痘样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可能,需密切随访.

  • 皮肤混合瘤2例

    作者:邹旭辉;李玉叶;刘彤云;邹勇莉;张莉

    目的:加强对皮肤混合瘤(MTS)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报告2例男性皮肤混合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回顾近年来有关皮肤混合瘤的文献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皮肤混合瘤,终行Mohs手术治疗.结论:皮肤混合瘤较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且易被误诊,确诊需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该病一般呈良性表现,佳治疗方法是行Mohs手术完整切除,可有效防止复发.

    关键词: 皮肤混合瘤
  • 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1例

    作者:崔晶;董正邦;陈梅;王飞

    1 病历摘要患者男,67岁.因背部及双上肢结节40年余于2014年7月25日来我院就诊.患者4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少量皮肤结节,散在分布于背部及双七肢,无自发疼痛、红肿、瘙痒等,吹冷风后结节及周围皮肤收缩,产生明显疼痛.曾于外院就诊行外科手术切除,未行组织病理检查,术后病情复发、加重,结节数量逐渐增多,聚集成片,主要分布于上背部及双上臂伸侧,遇冷后疼痛剧烈.患者平素健康状况良好,育有1子3女,儿子无特殊,3个女儿均在30岁左右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并分别于外院手术治疗(具体不详),患者父母相关病史不详.

  • 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

    作者:管志伟;李钦峰;胡晓丽

    1 病历摘要患儿女,9个月.患儿出生后4个月头面部无明显诱因出现多个黄色丘疹,皮疹逐渐增多,随后躯干、四肢也散在出现类似皮疹,无搔抓,无红肿热痛.自发病以来,患儿精神、食欲好,体重正常增长.否认家族成员中有类似病史.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心、肺、腹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头面部可见多发圆形、卵圆形黄色丘疹,高出皮肤表面,境界清楚,表面光滑(图1A、B),Darier征(-),无鳞屑,无渗出、破溃,质地较硬,无瘙痒,无红肿热痛,无消退.眼部及口腔黏膜未见异常.

  • 手腕部斑块状粟丘疹1例

    作者:王婷婷;戈旦;薛燕宁;闵仲生

    患者女,52岁.因右腕部白色丘疹1个月余,于2015年1月20日至江苏省中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1个月前右侧腕部无明显诱因出现数个粟粒大的白色丘疹,无明显瘙痒及疼痛感,此后皮损逐渐增多并融合.患处无冻疮史,无局部用药史.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腕部皮肤可见多发浸润性淡红色斑块,其上散在分布较多粟米至谷粒大白色丘疹,白色丘疹质地坚硬,局部无压痛及破溃(图1A),其余部位无类似皮损,面部无痤疮.

    关键词: 粟丘疹 斑块状
  • 手指巨大表皮囊肿1例

    作者:王松挺;乔建军;李君强

    患者男,53岁.因左手示指肿物2年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左手示指出现一约黄豆大肿物,渐增大,无自觉症状.近1年来增大明显,且伴轻微疼痛.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示指近端腹侧可见一3.5 cm×3.0 cm肤色椭圆形肿块,境界清楚,基底部宽(图1A),质地韧,无压痛,皮温正常,活动度可.手指血运、感觉、活动可.

    关键词: 表皮囊肿
  • 植物提取物美白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绪娟;周婷;吴文娟;郭美华;农祥;何黎

    皮肤白皙是东方女性所关注的共同话题.由于传统的美白活性成分具有细胞毒性、刺激性、致敏性及不良反应大等缺点,很难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寻找新一代天然、安全、高效的植物美白活性成分成为近几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就植物提取物美白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衣原体噬菌体及其与宿主细胞结合机制的相关研究

    作者:周全;刘全忠

    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总称.衣原体噬菌体是一种以衣原体为宿主的噬菌体.1982年科学家首次发现了衣原体噬菌体Chp1,此后又相继发现了5种新的衣原体噬菌体,包括φPCPG1,Chp2,φpCPAR39(φpCpn1),Chp3和Chp4.该文主要对目前所发现的6种衣原体噬菌体分别进行了介绍,并简单介绍了它们与宿主细胞的结合机制,为今后对衣原体噬菌体与宿主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 创伤性神经瘤

    作者:高美艳;赵涛;刘宇;王刚

    患者男,34岁.主诉:阴茎皮下结节2年余.现病史:患者2年前行包皮环切术后出现阴茎皮下结节,触之疼痛,偶有瘙痒,包皮表面无明显异常改变,结节逐渐增大,未予特殊治疗.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阴茎皮下可触及单个结节,约黄豆大,质地稍硬,边界清楚,可移动,压痛明显,表面未见破溃、渗出(图1).

    关键词: 神经瘤 创伤性
  • HIV相关型Kaposi肉瘤4例分析

    作者:赵兴云;袁柳凤;魏春波;滕晓英;付茜;闫会文;赵红心;伦文辉;刘彦春

    目的:探讨HIV相关型Kaposi肉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资料完整的HIV并发Kaposi肉瘤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为汉族人,皮损累及面部及口腔的3例,伴有双上肢皮损1例,肛周出现皮损1例.胸部CT均有微结节或弥漫性结节及毛玻璃影.皮损组织病理均诊断为Kaposi肉瘤,免疫组化结果:CD31(+),CD34(+),Ⅷ因子(+)3例,人疱疹病毒(HHV)-8(+)2例.CD4+细胞数均低于1.2×108/L,平均0.495×108/L,HIV RNA均高于2.0×1010拷贝/L,平均为5.77×1011拷贝/L.结论:HIV相关型Kaposi肉瘤在汉族人中发病率极低,该病的发生有可能与CD4+细胞数极低和病毒载量较高有关系.

临床皮肤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