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

临床皮肤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 림상피부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4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4963
  • 国内刊号: 32-120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7
  • 曾用名: 皮肤病防治通讯
  • 创刊时间: 197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范卫新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婴儿原发性皮肤前体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肖媛媛;伏利兵;张立新;马琳

    报告1例婴儿原发性皮肤前体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患儿男,52 d.因头皮肿物18d,四肢及面部多发皮疹4d就诊.头皮肿物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浅层及皮下组织内见弥漫浸润的肿瘤细胞.瘤细胞体积小至中等大,胞质少,核类圆形,异形性明显,可见核仁,易见病理性核分裂象.肿瘤细胞CD10(+)、CD4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因子(BCL)-2(+)、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少量弱+)、细胞特异性活化蛋白(PAX)-5(强+)、Ki-67约80%(+);CD3(-)、CD20(-)、CD45RO(-)、CD34(-)、CD99(-)、CD79α(-).诊断为原发性前体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患儿家长放弃治疗,患儿2个月后死亡.

  • 丘疹性弹性纤维离解

    作者:亓玉青;罗素菊;刘全忠

    报告1例丘疹性弹性纤维离解.患者女,26岁.患者四肢及躯干白色斑丘疹2年余,逐渐增多,无自觉症状,此前局部无痤疮及其他炎症性皮肤病史.皮肤科检查:躯干及四肢可见数十个白色斑疹及斑丘疹,直径2~8 mm,圆形至多角形,质稍硬,散在分布,无聚集倾向,以双上肢为重.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正常,真皮浅层轻度炎性浸润,局部胶原呈波纹状与隆起的表皮平行,弹性纤维染色显示弹性纤维明显减少,真皮上部胶原纤维增厚并可见弹性纤维断裂.诊断为丘疹性弹性纤维离解.

  • 先天性非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1例

    作者:孙田;陈晴燕;刘越阳

    1 病历摘要患儿女,6岁.因全身皮肤潮红、肿胀、脱屑伴瘙痒6年,于2012年9月3日来我科就诊.患儿出生时全身胶样膜覆盖,脱落后皮肤潮红、肿胀及脱屑.当地医院给予口服药物(具体不详)及外用凡士林等润肤剂,疗效不明显,皮疹冬重夏轻.平素怕热,冬季或气候干燥时瘙痒加重,皮屑多,温热季节皮疹色淡红,鳞屑薄而少.患儿系第2胎,足月剖宫产,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祖父、父亲、姐姐有寻常性鱼鳞病史.

  • 颈部真皮圆柱瘤

    作者:杨元元;耿松梅

    报告1例颈部真皮圆柱瘤.患者女,27岁.左侧颈部出现2个皮下结节伴轻压痛8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基本正常,真皮内可见形态各异的基底样肿瘤细胞团块密集排列呈岛屿状,外绕以嗜酸性的基膜样结构,瘤体内见导管结构.免疫组化检查:肿瘤组织癌胚抗原(CEA)管腔(+),细胞角蛋白(CK)广谱(+).诊断:真皮圆柱瘤.

    关键词: 圆柱瘤 颈部
  • 腘窝皮肤肌纤维瘤1例

    作者:杨欢;蒋洁瑶;苏忠兰;张美华

    1 病历摘要患者女,17岁.因右腿腘窝处褐色斑块无痛痒7年,于2010年8月就诊于我科.患者于7年前右腿腘窝处出现黄豆至豌豆大形态不一的褐色斑疹,无痛痒感,斑疹逐渐变大,融合成斑块状.既往体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皮肤科检查:右腘窝数枚紫褐色、形态不一、无破溃及糜烂、质地中等偏硬、表面稍有角化的斑块(图1A、B).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轻度角化过度,皮突不规则下延,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充血,梭形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图2A~C).免疫组化检查示:平滑肌肌动蛋白(SMA)(+),波形蛋白(+),CD34(-),S-100蛋白(-),肌动蛋白(-)(图2D~H).诊断:皮肤肌纤维瘤.

    关键词: 肌纤维瘤 皮肤
  • 艾滋病并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

    作者:张凡;张艳;刘宝岳;左杏果;涂平;邝捷

    报告1例艾滋病并发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男,46岁.因全身泛发多数红色丘疹、结节5个月,伴瘙痒就诊.组织病理检查提示真皮浅层表现为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毛囊附属器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部分细胞核大、异形;免疫组化染色报告CD3 、CD45RO抗体阳性,CD20、多发性骨髓瘤原癌基因(MUM)I、CD138抗体阴性.HIV抗体初筛试验及确证试验均阳性.T细胞亚群CD4+计数126个/μL,CD8+计数840个/μL,CD4/CD8比值0.15.

  • 掌黑癣

    作者:谭欢;徐艳;杨希川;钟白玉;兰雪梅;周村建

    报告1例掌黑癣.患者男,42岁.因左手掌黑斑15d就诊,无自觉症状.真菌镜检见棕色分隔、分枝菌丝.真菌培养示黑色酵母样菌落生长,镜下为棕色分隔菌丝、大量厚壁孢子.ITS区域DNA序列分析法鉴定为威尼克外瓶霉.外用复方硫酸铜溶液及特比萘芬乳膏后皮损消退.

  • 乳腺癌皮肤转移1例

    作者:王黎莉;陈浩;俞芬娟;宗文凯

    皮肤转移癌(cutaneous metastases)是一种较少见的皮肤病,临床上容易误诊,现将笔者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女,47岁.因躯干红斑伴瘙痒5个月于2012年9月12日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皮肤内科就诊.患者16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乳肿块,伴疼痛,未予重视.2011年7月因发现左锁骨上肿物1周就诊于当地肿瘤医院,肿物穿刺行活检提示“乳腺浸润性癌”,免疫病理检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80%(+),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1(EGFR)60%(+),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C-erbB-2)(++),多药耐药基因(MDR)(-),细胞增殖抗原(Ki-67)(-),肿瘤抑制蛋白(P53)(-),拓扑异构酶2(TOPOⅡ)(-),谷胱甘肽转移酶(GST-P)(-).诊断为“左乳癌”多次入院化疗,化疗方案为TAC(第1天静脉滴注表柔比星100 mg、环磷酰胺0.8g;第2天静脉滴注多西他赛120 mg).

    关键词: 乳腺癌 皮肤转移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诱发的皮肤黏膜反应20例临床分析

    作者:于倩;葛明盖;张同梅;顾军;毕新岭

    目的:探讨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GFRI)诱发皮肤黏膜反应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20例应用EGFRI后发生皮肤黏膜反应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年龄48~78岁,痤疮样疹11例,脂溢性皮炎7例,毛发改变3例,口腔黏膜溃疡2例,甲沟炎2例;11例痤疮样疹中9例累及面颈部,2例累及下肢;7例脂溢性皮炎均位于头面部;皮疹严重程度分级轻度12例,中度7例,重度1例;轻度患者中9例自行缓解,3例通过局部治疗好转,中度患者中6例通过局部治疗好转,1例系统用药后好转;1例重度患者中断EGFRI治疗后好转.结论:EGFRI诱发的皮肤黏膜反应中,痤疮样疹占首位,其次为脂溢性皮炎,多数皮肤黏膜不良反应为轻、中度,经对症处理或停药后自行缓解.

  • 男性生殖器扁平苔藓16例临床分析

    作者:彭军;叶文静

    生殖器部位是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LP)的好发部位,临床罕见.在男性患者中约有25%生殖器受累[1],多见于龟头、包皮、阴茎及阴囊,损害常排列呈环状,临床症状轻微,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我科从2005年至今共收集16例男性生殖器LP患者,现将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报告如下.

  • 儿童过敏性紫癜118例临床分析

    作者:朱建建;易著文;黄进华;龙剑;陈静

    目的:了解过敏性紫癜(HsP)临床特点及肾脏受累因素.方法:总结2006年3月-2007年2月118例HSP患儿的临床资料,对HSP发生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紫癜性肾炎(HSPN)临床与组织病理特征、肾脏受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发病年龄主要在6~13岁,占75.60%,平均年龄(10.41±2.70)岁,小年龄2岁,发病以11月和3月多见,感染仍是主要诱因(32.20%);②紫癜以双下肢多见(98.31%),其中阴囊受累15.25%,68.64%紫癜于1个月内消退;胃肠道及关节症状发生率分别是65.25%和54.24%,以胃肠道表现为首发症状者中有80%发生误诊;③67.80%出现肾脏损害,91.25%发生在起病3个月以内,2例发生肾功能不全,临床以急性肾炎常见(55.00%),病理改变以Ⅲ级为主,占71.88%.④发病年龄≥10岁,阴囊受累及紫癜反复≥1个月在肾脏易感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HSP临床表现多样,其中以胃肠道首发者易误诊,应详细进行皮肤、关节及尿液检查;HSPN肾脏病理改变相对严重,起病年龄≥10岁、阴囊受累及紫癜反复≥1个月是HSP患儿易发生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

  • 不同年龄人群曝光部位皮肤claudin1蛋白表达及其与经皮水分丢失的关联

    作者:张妤;王波;陈鸿超;王懿娜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阶段健康人群曝光皮肤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分子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表皮屏障功能之间的关联性,并分析慢性紫外线照射对皮肤组织中claudin1蛋白的表达及表皮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不同年龄共39人曝光部位皮肤组织(包括颈项部、手背部或额面部),其中<20岁组9例,20~50岁组14例,>50岁组16例.分别以RT-PCR检测皮肤组织中的claudin1分子转录情况,以免疫组化法检测claudin1蛋白的表达,并检测不同皮肤组织的经皮水分丢失(TEWL)值.结果:RT-PCR检测显示cluadin1分子的转录水平均随年龄增大而下调,>50岁组claudin1分子的mRNA表达较<20岁组明显降低(P=0.0370).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曝光部位皮肤组织中claudinl蛋白的表达强度随年龄增长而减弱,与年龄呈负相关,与RT-PCR结果一致.老年组(>50岁组)曝光部位皮肤的TEWL值较中年组(20~50岁组)及青年组(<20岁组)均升高,TEWL值与claudin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475).结论:慢性紫外线照射可引发人曝光部位皮肤的屏障功能损伤,而这种屏障功能受损可能与claudin1蛋白的下调表达有关.

  • 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与关节病性银屑病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穆亚宏;刘小玲;王蔼萍;王莉莉

    目的:通过分析关节病性银屑病(PS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的变化,探讨ICTP检测在PSA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来自西安市第五医院及西北工业大学医院2008年5月-2012年10月门诊及住院确诊的PSA患者21例,并给予药物联合治疗,于第0、6个月分别留取患者血清并与寻常性银屑病52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80例和健康人群88例作对比分析.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ICTP水平和血沉(ESR).结果:ICTP在PSA和RA患者中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PSA患者血清中的ICTP浓度明显下降(P<0.01).结论:PSA患者血清中ICTP浓度明显升高并且随着治疗后病情的好转而降低,提示检测血清ICTP的变化对PSA患者的诊断及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皮肤细菌感染440例患者的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作者:刘楠;高丽娟;戴维维;孔祥君;聂振华

    目的:了解皮肤细菌感染的菌种分布特征及对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 1-2012年天津市长征医院皮肤科住院患者常规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共440例,记录其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从而了解该院皮肤科患者的病种分布、细菌分布现状及耐药情况.结果:革兰阳性菌为主要致病菌且对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较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二者的药敏结果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科住院患者细菌培养的耐药问题较严重;通过药敏试验结果进一步了解患者病原菌的变化和耐药情况,并根据细菌的种类和耐药情况为进一步合理、准确地使用抗生素,指导临床个性化用药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OX40/OX40L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朱婷婷;钱齐宏;杨长志

    目的:探讨外周血共刺激分子OX40和OX40L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B细胞上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62例SLE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上OX40和B细胞上OX40L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SLE患者组外周血CD4+T细胞OX4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CD8+T细胞OX40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SLE患者组外周血B细胞上OX40L表达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SLE活动期患者组外周血CD4+T细胞上OX40及B细胞上OX40L的表达率明显高于非活动组;SLE患者组治疗后OX40和OX40L表达率随病情好转而下降.结论:SLE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上OX40及B细胞OX40L表达水平明显上调,随着病情的好转,CD4+T细胞上OX40及B细胞OX40L表达水平明显下调,提示OX40/OX40L信号在T细胞与B细胞相互作用过程中可能有助于T细胞的持续活化,从而参与SLE的发生发展.

  •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老年瘙痒症疗效观察

    作者:高明;张帆

    老年瘙痒症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本病多发生于65岁以上老人.老年瘙痒症病因复杂,研究表明本病多与皮脂腺功能退化、皮肤干燥以及退行性萎缩有关[1].本病治疗上并无特别有效方法,主要措施为避免上述病因,减少洗浴,洗浴后立即使用皮肤保湿剂,内服药物、外用止痒药膏、理疗、中医药治疗等,其中口服抗组胺药物和外用药膏是缓解瘙痒症状的重要手段之一[2].我科通过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地氯雷他定口服治疗老年瘙痒症,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慢性手足皲裂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作者:贺红霞;白莉;郭书萍

    慢性手足皲裂性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粗糙、苔藓化、角化及皲裂,常伴不同程度瘙痒及疼痛.我科于201 1年10月-2012年11月采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40例慢性手足皲裂性湿疹,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作者:张敬东;陈梅;杨海晶

    目的:观察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成人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慢性湿疹成人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早一次外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晚一次外用.对照组32例,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晚一次外用.4周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第4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4.28%和75.0%,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在恢复正常肤色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成人慢性湿疹疗效显著.

  • 311nm紫外线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作者:瞿子伟;沈凤;肖晓庆;储伟芳;姚玮;程琼;肖琴;左付国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遗留的顽固性神经性疼痛,治疗效果不理想,几乎所有镇痛药物停药后疼痛仍反复,且伴有一些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应用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能够明显降低PHN的发生[1].我们于2010年12月-2013年3月应用311 nm紫外线联合加巴喷丁治疗39例PHN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白疕胶囊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

    作者:石红乔;彭陶

    目的:观察白疕胶囊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方法:12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白疕胶囊口服,每日3次,每次4粒;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每日2次外搽患处.对照组56例,白疕胶囊口服,用法同上;外用尿素软膏,每日2次.12周后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第12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2.8%和51.8%,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0.05).结论:白疕胶囊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显著.

  • 小型喷射式液氮冷冻治疗器的制作及临床应用

    作者:秦晓庆

    液氮冷冻疗法是应用液氮的超低温物理性质,通过特制的各种类型的冷冻治疗器将液氮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病灶组织,使该组织细胞坏死、脱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目前,冷冻疗法已被临床各科室广泛应用,冷冻治疗器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过程中,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研制了一种简易的小型喷射式冷冻治疗器,现介绍如下.

  • 疣状角化不良瘤1例

    作者:左楠;张燕飞;冯义国

    患者男,66岁.因头顶部黄豆大肤色结节1年余于2013年5月3日至我科门诊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头顶出现一肤色绿豆大丘疹,一直未予注意,近期增大并自觉瘙痒,遂来我院求治.患者皮损单发.既往体健,无家族史及特殊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关键词: 疣状角化不良瘤
  • 百草枯中毒致外观呈黄瘤样荨麻疹1例

    作者:王化锋;段峰;任天胜;谢明忠;王静;赵莹;刘怡华

    患者男,49岁.因口服百草枯(化学成分:1,1-二甲基-4,4-联吡啶二氯化物)约150 mL后恶心、呕吐、腹痛4h,于2010年8月23日收治我院急诊科.患者4h前因口服农药除草剂百草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呕吐物为墨绿色胃内容物(与除草剂颜色一致),同时排墨绿色稀糊状大便七八次,伴周身发热,大汗,口渴.无胸闷、胸痛,无昏迷,无肌肉抽搐.

    关键词: 中毒 百草枯 荨麻疹
  • 皮肤结节型淀粉样变性1例

    作者:刘宇;肖茜;坚哲;王雷

    患者女,25岁.因左小腿淡黄色斑块3年于2012年9月9日来我院就诊.患者3年前左踝、左胫前外伤后出现两块淡黄色斑块,渐增大.2个月前左小腿新增3颗粟粒大淡黄色丘疹.既往体健.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骨髓穿刺结果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左小腿见粟粒至甲盖大淡黄色丘疹、斑块,界清,表面光滑,左踝伸侧皮损略呈暗紫红色(图1A).

    关键词: 淀粉样变性 结节型
  • 坏疽性脓皮病并发溃疡性结肠炎1例

    作者:韦妮波;严煜林

    患者女,58岁.因右小腿皮肤溃疡5个月余于2012年12月3日收治入我院.患者5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右小腿出现红色丘疹、结节,伴疼痛及瘙痒,皮疹渐扩大、增多,出现脓点,破溃形成浅溃疡,有大量的脓性及血性分泌物,先后多次于当地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考虑“皮肤溃疡并感染”,用头孢呋辛抗感染及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溃疡变平及缩小;考虑可能存在深部真菌感染,加碘化钾口服治疗,但皮肤溃疡面扩大.患者无畏寒、发热、关节痛,无恶心及呕吐.患者既往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4年,每日腹泻六七次.有贫血病史.家族史未见异常.

  • 红外线和热对皮肤细胞外基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钱雯;陈斌

    在日光直射下,吸收的红外线转换成热能,使人体皮肤温度升高.近年来,红外线辐射和热对人体皮肤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其作用下,弹性纤维组装失衡并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生成;减少胶原合成、增强胶原降解;纤连蛋白、硫酸软骨素等其他细胞外基质成分降解.这些既能诱导光老化,又存在保护效应.该文就红外线辐射和热对皮肤细胞外基质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斑贴试验在药物性皮炎中的应用

    作者:王婷婷;王学民;刘彦群;刘小萍;董亚琦;张洢祎

    斑贴试验作为一种良好的协助诊断迟发型变态反应性药物性皮炎及寻找致敏药物的方法有较高应用价值.该文从药物性斑贴试验机制、应用时机、药物浓度及基质选择、结果判读分析、应用价值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

    作者:程茂杰;宋志强

    患者男,35岁.主诉:右面部丘疹5年.现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面颊部出现数个粟粒大淡红色丘疹,此后皮疹逐渐增多、增大,部分融合,并逐渐累及下颌部,无明显自觉症状,寒冷刺激及摩擦时自觉患侧面部轻微针扎样疼痛,在当地医院曾诊断为“痤疮”,并以外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于2012年6月来我院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患者平素体健.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临床皮肤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