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외기초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424
  • 国内刊号: 51-150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7
  • 曾用名: 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严律南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胆石的手术治疗

    作者:胡强中

    我院自1997年3月至2002年6月共收治5例合并胆石症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25~62岁,平均43岁.

  • 闭合性肝损伤38例保守治疗体会

    作者:聂文平

    我院1995~2000年收治闭合性肝损伤患者54例,其中行保守治疗38例,非手术率为70.37%.男26例,女12例.年龄7~68岁,平均29.5岁.

  • 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9例报告

    作者:李进贤

    我院1990年2月至2000年12月共诊治9例胆管损伤患者,男7例,女2例,年龄31~77岁,平均48.6岁.

  • 腹膜后球血管肌瘤1例报告

    作者:周琛云;陈志新;张文燕

    患者,女,50岁,因健康检查发现右上腹包块1天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皮肤、巩膜无黄染,体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上腹部稍膨隆,右中上腹扪及一约18 cm×10 cm大的包块,质中,界限欠清楚,稍活动,无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

  • 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76例体会

    作者:陈健林;夏庚元

    我院自1999年以来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腹股沟疝修补76例,其中男69例,女7例,年龄17~72岁,平均45岁.

  • 卵黄管未闭、内疝形成导致肠梗阻1例报告

    作者:王茂旭;刘厚东;郑建伟

    患者,男,27岁,因腹痛、腹胀,停止从肛门排便、排气2天伴恶心、呕吐入院.

  • 腹壁切口疝的诊治进展

    作者:邱健;阎立昆;王小强

    目的 报道腹壁切口疝的诊治进展.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国内、外腹壁切口疝的病因、病理、临床流行病学资料以及诊断和治疗进展加以综述.结果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致病因素多样,治疗较为复杂.结论 腹壁切口疝重在预防,人工合成材料无张力修补是目前应用广泛、效果良好的治疗手段.

  • 人类基因治疗的背景与肝癌基因治疗的研究概况

    作者:黄建钊;顾红光;夏穗生

    目的 了解人类基因治疗的背景与肝癌基因治疗的研究概况.方法 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人类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历史与发展,以及肝癌基因治疗方面的一些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结果 基因治疗作为人类某些遗传疾病的替代治疗方法在临床研究中已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在肿瘤的治疗研究中基本上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在肝癌的基因治疗研究中,所有的病毒载体如逆转录病毒、腺病毒以及腺病毒的相关病毒各有优缺点,逆转录病毒如能提高滴度,应该更有前景; 所用目的基因TK及p53基因等已在体外及动物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治疗的特异性和安全性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陷.结论 人类基因治疗的前景是乐观的,肝癌的基因治疗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距临床应用还有一段距离.

    关键词: 基因治疗 肝癌
  • 进展期胆囊癌的转移方式和扩大根治术

    作者:韩玥;石景森

    目的 介绍进展期胆囊癌转移方式和手术方法的新进展.方法 对近5年来国内外关于进展期胆囊癌的转移和手术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淋巴转移和肝浸润是进展期胆囊癌的主要转移方式,日本胆道外科协会的胆囊癌分期比国际抗癌联盟的分期更为合理.进展期胆囊癌中,T2n1~2M0的患者行胆囊癌根治术效果好;对侵及周围脏器但尚无n3转移的患者,可实施扩大根治术;对已有n3、n4淋巴结转移或手术已不能完整切除肿瘤的患者,手术意义不大.结论 胆囊癌分期以采用日本胆道外科协会的标准为宜.对进展期胆囊癌的病例选择性的行扩大根治术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 楔形切开浆肌层的全阑尾切除术72例体会

    作者:孙浩;周明川;余厚安

    目的 报道楔形切开浆肌层的全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对72例根部肿胀增粗、坏疽穿孔合并盲肠壁增厚的急、慢性阑尾炎,从基底部楔形切开盲肠浆肌层,进行全阑尾切除术.结果该72例中无一例发生粪瘘、残端出血、残株炎及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合理应用从基底部楔形切开盲肠浆肌层的全阑尾切除术可有效预防根部肿胀增粗、坏疽穿孔的阑尾切除术后的粪瘘、残端出血、残株炎及肠粘连等并发症.

  • 创伤性膈肌破裂32例诊治体会

    作者:武有林;严星荣

    目的 报告32例膈肌破裂与创伤性膈疝的诊治体会.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32例创伤性膈肌破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32例中,开放性损伤12例,闭合性损伤20例,26例并发创伤性膈疝.经X线检查,18例有阳性发现; 16例行CT检查,结果 均为阳性;术前确诊24例(75%),治愈28例,死亡4例(12.5%).结论 CT和X线检查是诊断膈肌破裂和创伤性膈疝的主要依据.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腹膜假性粘液瘤5例临床分析

    作者:向进见;沈世强;童仕伦;韩亮

    目的 探讨腹膜假性粘液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本院1988~2002年收治的5例腹膜假性粘液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 该5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腹部包块,其中4例行减瘤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辅以腹腔内化疗.术后随访,1例3年内死亡,1例7年内死亡,另2例现已分别存活9年零5个月和3个月.结论 腹膜假性粘液瘤是一种少见疾病,其来源多见于阑尾,术前诊断困难,多次针吸和血清癌胚抗原检查对诊断可能有帮助.多数患者术中探查可见腹腔内广泛病变,一次清除很困难,往往需采取多次减瘤术.外科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

  • 皮瓣鱼网式打孔在乳腺癌根治术创面覆盖中的应用

    作者:陈琳;杨金巧;任永信;郑本波

    目的 探讨皮瓣鱼网式打孔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覆盖中的应用.方法 对8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而后在皮瓣上、下缘予以鱼网式打孔,常规缝合创面.结果 全部病例均未植皮,有15例在术后2~5天内有皮瓣血供不良,其余65例均无皮瓣坏死,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皮瓣鱼网式打孔可有效地减小皮瓣缝合张力,减少皮瓣坏死的并发症,可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创面覆盖.

  • 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作者:易瑛;刘勇;刘山;何咏林;徐晓明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支持对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并与同期22例未采用上述治疗措施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生长抑素用思他宁,并按6 mg/d持续静脉滴注;肠外营养支持视临床情况按常规给予.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

  • 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和胆管狭窄的中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王雨;田伏洲;蔡忠红;汤礼军;张晓琼;李旭;赵铁军

    目的 考察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STHG)治疗肝胆管结石及胆管狭窄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对该院1994年12月至2000年6月期间行STHG手术的59例患者的术后中、远期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THG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且并发症的种类也较少;本组病例术后无返流性胆管炎的表现,也无胃肠道功能紊乱和吻合口溃疡发生.结论 STHG既保存了胆囊及Oddi括约肌功能,又保证了胆汁的生理流向,还能防止肠液的返流,从而避免了术后消化功能紊乱和返流性胆管炎的发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肝胆管结石和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术式.

  • 分期肝肾联合移植1例报告

    作者:王学浩;吴宏飞;张峰;钱建民;钱立新;李相成;刘军;李国强;成峰

    目的 报告1例分期肝肾联合移植,并探讨分期肝肾联合移植治疗技术及其效果.方法 对1例晚期乙型肝炎肝硬变伴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原位肝移植术,所用免疫抑制方案为环孢霉素A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用药,于肝移植术后3个月行肾移植术.结果 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但肾功能持续恶化,经血液透析治疗无效而行肾移植术.患者肝肾联合移植术后9个月,一般情况良好,移植肝和移植肾功能均正常.结论 对肝移植后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功能衰竭,当血液透析治疗无效时可再行肾移植术.同时,免疫抑制剂用量并未增加.

    关键词: 肝移植 肾移植
  • 小儿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治疗体会

    作者:陈立天;李心元;吕庆杰

    目的 报告小儿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3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生长缓慢,症状不典型,以腹部疼痛时轻时重、右上腹肿块为主,均手术摘除肿瘤.结论 小儿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以腹部肿块为主,B超、CT和X线钡餐透视是主要检查手段,治疗原则是将肿瘤完整切除.

  • 腹股沟复发疝的手术治疗

    作者:唐健雄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领域里常见的疾病之一。

  • 我对腹股沟疝治疗进展的认识

    作者:朱预

    腹股沟疝和痔一样是人类独有的疾病,这是因为人是直立的缘故,当然,猩猩是否也有此问题尚未见报道。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治疗进展
  • 腹股沟复发疝的诊治

    作者:肖乾虎

    众所周知,传统上对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再发生的疝,都认为是腹股沟复发疝(以下简称复发疝),这种认识一直沿用至今,不仅给临床工作带来困扰,有的还当成“医疗事故”,并对临床疗效的判断、分析以及科研资料的统计带来不利影响。

    关键词: 复发疝 腹股沟 诊治
  • 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作者:黎沾良

    在外科领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为了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外科手术后的切口感染和手术部位的深部腔隙或器官感染,如胸腔感染、腹腔感染、脓肿形成等。

  • 老年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广义;杜晓宏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尤其多见于老年患者。据美国健康中心资料,美国每年因疝手术住院患者约68万人,其中1/3(34%)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1]。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治疗
  • 巨大腹壁切口疝的现代外科治疗

    作者:李基业

    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修补是很困难的手术,在一些特殊的病例中,由于患者的全身情况严重恶化使得切口疝无法修补,如年老、病态性肥胖及呼吸功能严重紊乱的患者。

  • 阻塞性黄疸患者并发肾功能损害时血清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华;李智宇;张小文;李越华;李立春;王炳煌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患者并发肾功能损害时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5例阻塞性黄疸并发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血清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BUN和Cr值进行检测,并以26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阻塞性黄疸组BUN和Cr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NO和NOS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1).相关分析显示,NO与BUN和Cr呈负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19和-0.553(P<0.01).结论 阻塞性黄疸并发肾功能损害时其血清NO和NOS下降,提示NO在阻塞性黄疸时对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 原发性胆囊癌CD44v6和bcl-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刘艳茹

    目的 探讨CD44v6和bcl-2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和转移状况的关系,以及CD44v6表达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50例原发性胆囊癌、20例胆囊腺瘤和1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CD44v6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胆囊癌组织中CD44v6和bcl-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0%和60.0%,均明显高于胆囊腺瘤(分别为45.0%和30.0%,P<0.05),并随着胆囊癌细胞分化程度的减低、病理分级的增高和转移而明显增高(P<0.05).同时,CD44v6的表达与bcl-2表达呈正相关(r=0.36,P<0.05).结论 CD44v6和bcl-2均是胆囊癌高度恶性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胆囊癌CD44v6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可能具有相互协同作用.

  • 细胞凋亡与增殖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张爱民;雷正明;黎靖;植勇;龙汉安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囊状、梭状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壁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关系,了解细胞凋亡/增殖在胆总管囊肿中的作用.方法 以胆总管囊状扩张组32例、梭状扩张组35例及胆总管结石致胆管扩张组(对照组)25例为研究对象.术中取部分胆总管壁送检,观察胆总管壁损伤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凋亡的相关指标bcl-2、bax及细胞增殖指标PCNA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囊状扩张组胆总管壁粘膜上皮细胞破坏严重,梭状扩张组镜下所见与囊状扩张组相似,但程度较轻.对照组胆总管粘膜上皮细胞破坏轻,其凋亡细胞呈散在分布,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凋亡阳性率较低,分别为(2.74±1.00)%和(2.95±0.87)%; bcl-2、bax表达率较低,水平相似(P> 0.05); PCNA表达率较高,分别为(3.74±1.00)%和(3.71±1.77)%.囊状扩张组与梭状扩张组囊壁残留上皮中的bcl-2和PCNA表达率低,分别为(0.99±0.51)%和(0.90±0.38)%; bax呈高表达,bcl-2呈低表达,凋亡细胞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3.94±4.77)%和(7.51±3.46)%;成纤维细胞中的PCNA表达率较高,分别为(9.91± 2.91)%和(9.70±3.18)%,bax呈低表达,bcl-2呈高表达,凋亡细胞阳性率较低,分别为(3.74±2.12)%和(4.46±2.41)%.两组之间上述各项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的bcl-2和bax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 细胞凋亡在胆总管囊肿形成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存在胆囊肠道瘘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附5例报告)

    作者:舒晔;杨海波;于永扬;周总光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对存在胆囊肠道瘘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4 200例LC手术中5例存在胆囊肠道瘘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5例患者胆囊肠道瘘的诊断均为术中证实,其中胆囊十二指肠瘘4例及胆囊结肠瘘1例.4例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的治疗包括腹腔镜下缝合瘘口1例、使用钛夹夹闭瘘口1例及中转开腹后直视下缝合瘘口2例; 1例胆囊结肠瘘患者则在腹腔镜下直接缝合瘘口.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痊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胆囊肠道瘘是胆囊结石症的少见并发症,术前明确诊断者以选择开腹手术为宜.LC术中发现应视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对于有经验的术者在局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钛夹夹闭、镜下缝合或切割吻合器封闭瘘口的方法.

  • 前列腺素E1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季德刚;刘秉义;郑泽霖;王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作常温下大鼠部分肝叶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前经门静脉给予PGE1,45 min后恢复血流灌注,并于1 h后取门静脉血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皮素1(ET-1),同时取缺血肝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GOT、GPT、LDH及TNF -α和ET-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GE1组则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GE1组的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并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 PGE1对肝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

  • 胃起搏对术后胃动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富宇;何生;于运海;毛辉

    目的 探讨胃起搏在术后胃轻瘫治疗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在术后急性胃轻瘫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应用胃起搏和静脉注射红霉素(1 mg/kg),观察胃动力学指标的改变.结果 胃起搏组和红霉素组胃窦压及胃窦-十二指肠压力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基础压(P<0.01);胃起搏组胃窦压及胃窦-十二指肠压力差又高于红霉素组(P< 0.05),但两组十二指肠内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胃起搏2 h的胃排空率为(66.37±7.21)%,高于静脉注射红霉素2 h的胃排空率[(49.92±9.27)%,P<0.01].结论 高频胃起搏能明显改善胃动力学指标,可用于术后胃轻瘫的治疗,且疗效优于红霉素.

  • 生长抑素类似物对肝癌细胞凋亡及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燕玲;张正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类似物8肽(SS-8)对人原发性肝癌细胞凋亡和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肝癌细胞SMMC-7721,用10 μg/ml SS-8处理后,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细胞凋亡率和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S-8使实验组S期和G2/M期细胞数减少、G0/G1期细胞数增加,两组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6.1%和 14.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SS-8作用24 h后,实验组c-myc蛋白表达水平为0.833±0.03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0),而在SS-8作用48、72、96、120和144 h后,实验组c-myc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 0.818±0.04、0.721±0.029、0.669±0.026、0.648±0.045和0.642±0.028,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SS-8有诱导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和降低c-myc蛋白表达的作用.

  • 光动力治疗裸鼠胰腺癌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波;赵玉沛;刘卫平;邓伊伶

    目的 探讨在裸鼠胰腺癌瘤内注射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HpD)、竹红菌甲素(HA)及2-丁胺-2-去甲氧基竹红菌甲素(2-BA-2-DMHA)后,光动力治疗(PDT)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接种到裸鼠皮下,建立胰腺癌动物模型,而后将光敏剂HpD、 HA及 2-BA-2-DMHA注射入肿瘤,再用激光照射肿瘤局部,观察PDT治疗胰腺癌的效果.另以第Ⅷ因子为标记,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研究肿瘤血管损伤的情况.结果 PDT对胰腺肿瘤有明显杀伤作用,能使胰腺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DT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结构破坏.结论 PDT对胰腺癌有治疗作用,血管损伤是其杀伤肿瘤的重要途径.

  • 阻塞性黄疸大鼠肾脏自分泌内皮素的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作者:张丰深;何振平;段恒春;李昆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时肾脏自分泌内皮素(ET)的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结扎胆总管 (BDL)制备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鼠仅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后5、10及15 d,两组各取10只大鼠检测其肾脏对氨基马尿酸清除率(CPAH)、菊粉清除率(CIN)和钠排泄分数(FENa+),并用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EX)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肾动、静脉血浆及肾组织中ET-1含量.结果 ①实验组术后5 d仅 FENa+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术后10 d起,CPAH、CIN及FENa+呈进行性下降,术后15 d FENa+已较对照组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②实验组术后血浆EX水平呈进行性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③实验组术后肾动脉血浆ET-1水平呈持续性降低,而肾静脉血浆及肾组织中ET-1含量呈持续性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④血浆EX水平与肾组织ET-1含量呈正相关(r=0.762 4,P<0.01),肾组织ET-1含量与CPAH和 CIN呈负相关 (r=-0.883 2,P<0.01; r=-0.945 2,P<0.01)、与FENa+呈正相关(r=0.873 4,P<0.01).结论 内毒素血症及其诱导的肾内ET分泌增加在阻塞性黄疸所致大鼠肾损害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泻剂结肠"大鼠的结肠肌电生理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黄显凯;胥基太;童卫东

    目的 探讨慢传输型便秘(STC)的发生机理. 方法 建立大鼠"泻剂结肠"模型,并测定其结肠的肌电生理活动变化.结果 "泻剂结肠"大鼠的结肠慢波频率减慢,振幅降低;餐后峰电位发放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且持续时间短,表明胃结肠反射明显减弱.结论 该研究结果提示,长期服用接触性泻剂对结肠肠神经系统有损害作用,这在STC的发生机理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 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的分离、纯化与扩增

    作者:唐朝晖;邹声泉;邱文洪;杨想平;裘法祖

    目的 探讨从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纯化与扩增树突状细胞(DC)的有效方法.方法 分别从健康人(10例,对照组)和胰腺癌患者(12例,实验组)外周血中分离出单核细胞,而后将实验组的单核细胞与GM-CSF及IL-4共同培养,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前、后的DC数量及DC表面HLA-DR及B7-2的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 DC表面HLA-DR及 B7-2表达水平较低(P<0.01);经GM-CSF及IL-4联合培养7天后,其单核细胞中的DC数较培养前明显增多(P<0.01),且DC表面HLA-DR及 B7-2表达水平较培养前明显增高(P< 0.01),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GM-CSF与IL-4的联合应用能有效地从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制备出大量具有功能活性的DC.

  • 腹部影像学与腹部外科学的关系

    作者:宋彬;周翔平

    1 腹部影像学的现状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B超等断面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以前,腹部疾病的诊断常常遇到一些难题,而上述各种断面成像技术应用于腹部之后,使腹部疾病的诊断发生了质的变化。对大部分腹部疾病,术前均能做出比较明确的定位与定性诊

    关键词: 腹部影像 腹部外科
  • 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分布特征的CT、MR表现探讨

    作者:徐隽;宋彬;严志汉;刘再毅;陈卫霞;陈宪;熊燕

    目的 探讨胆囊癌腹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CT、MR影像表现.方法 以37例经手术与病理检查证实,并同时伴有中、上腹部区域内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短径≥1.0 cm)的胆囊癌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1例行螺旋CT增强扫描,6例行MR扫描.由3位医生集体阅片,着重观察中、上腹部区域淋巴结的大小、位置及分布情况.结果 该37例中,①门腔间隙-胰头后组肿大淋巴结出现率为89.1%(33/37),并主要分布于门腔间隙和胰头后方;②腹腔动脉干组肿大淋巴结出现率为78.3%(29/37),并主要分布在肝总动脉、腹腔动脉干周围;③肠系膜血管组肿大淋巴结出现率为29.8%(11/37),并分布于肠系膜上动脉胰后段周围;④腹主动脉组肿大淋巴结出现率为51.3%(19/37),并主要分布于左肾静脉平面的腹主动脉左侧和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结论 胆囊癌转移所致的肿大淋巴结主要分布在门腔间隙-胰头后方、腹腔动脉干周围、肠系膜上动脉周围以及腹主动脉周围.这种分布特点与胆囊-胰后区、胆囊-腹腔动脉干和胆囊-肠系膜这3条胆囊淋巴引流途径有关.CT和MR影像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胆囊癌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 疝和腹壁外科的现状与进展

    作者:马颂章

    疝是普通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外科基本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受到普外各级医师的重视。

    关键词: 腹壁外科
  •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诊治现状

    作者:贾乾斌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是一个近百年来未引起重视的问题.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Marey、Heinricios和Wendt等发现,腹内压升高到27~46 cmH2O时可导致动物呼吸功能不全、心血管功能紊乱和肾功能不全,甚至死亡.

  • 作者:

    1 Th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the recurrent groin herniasEver since the advent of elective surgical intervention for inguinal hernia recurrences have been observed.

    关键词: abdominal wall hernia
  • 雌激素受体阴性乳癌细胞株中Cyclin D1和Ki-67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刘大川;姚榛祥;李非;孙家邦

    本研究应用雌激素受体(ER)阴性乳癌细胞株MDA-MB-435s探讨在ER阴性乳癌细胞中Cyclin D1及Ki-67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 [03] 简述门静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现状并作出评估

    作者:

  • [01] 以胆囊切除为例,简述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预防的措施

    作者:

  • [02] 简述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

    作者: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 支撑捆扎法回肠Pouch-直肠肌鞘内肛管一期吻合术

    作者:韩方海;张肇达;伍晓汀;周总光;胡伟明

    目的 探讨用肛门支撑吻合管支撑捆扎法进行回肠囊袋(Pouch)-直肠肌鞘内肛管一期吻合术,并分析该术式对结、直肠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结、直肠息肉病行全结肠及上段直肠切除,保留齿状线上 4~6 cm直肠.距齿状线处 2 cm剥离直肠粘膜.回肠"J"型、"S"型、"W"型Pouch内置入肛门支撑吻合管 8 cm,结扎、缝扎、固定.距直肠粘膜残端 1 cm处用2号肠线全层内荷包缝合一周,在直肠肌鞘套内回肠Pouch与外科肛管吻合.溃疡性结肠炎直肠肌鞘内与解剖肛管吻合.结果 一期完成手术,吻合口愈合良好.无肌间血肿,无吻合口漏及吻合口狭窄.术后6个月排便功能优良率达88.8%,随访1~5年未发现息肉复发.结论 全结肠及部分直肠切除后用支撑捆扎法行一期手术即可完成回肠Pouch-直肠肌鞘内肛管吻合术.保留肛管直肠移行区的回肠Pouch外科肛管吻合术优于回肠Pouch解剖肛管吻合术.

  • 21世纪消化道修复与重建外科学术论坛会议纪要

    作者:

  • 低张力疝修补术治疗126例腹股沟疝的体会

    作者:王明亮

    目的 探讨提高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990~2001年采用低张力疝修补术治疗126例腹股沟疝的经验. 结果 126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平均45 min, 平均住院8 d,无伤口感染.术后并发尿潴留5例,阴囊积液4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本组病例术后随访2年无一复发,87例随访2~7年,仅1例复发.结论 该术式符合解剖生理特征,掌握其手术适应证,可以避免术后复发.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手术
  • 在局麻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附70例报告)

    作者:郭志义;黄俊伟;李平

    目的 报告在局麻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体会.方法 对该院70例腹股沟疝患者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后的早期自主活动、进食、排尿以及住院日期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在局麻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之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有更宽的手术指征,且术后进食早,下床早,排尿困难明显降低,住院时间缩短,费用也较低.结论 在局麻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对人体生理功能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简单易掌握的理想方法之一.

  •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双侧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作者:陈志新;胡建昆;陈佳平;肖乾虎;周总光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双侧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5月至2002年4月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25例,其中采用充填法18例, 双层补片5例, 一侧充填一侧双层补片2例.结果 全组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 术后5~7 d出院,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佳术式.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