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외기초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424
  • 国内刊号: 51-150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7
  • 曾用名: 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严律南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小肠浆肌层吻合与二层吻合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黄从云;张小龙;朱剑华;吴青松;赵家锋;李炳健

    目的 评估浆肌层吻合在小肠吻合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行胆管(或胰腺假性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 浆肌层吻合组(n=20)和二层吻合组(n=20),浆肌层吻合组行Roux-en-Y袢处空肠-空肠浆肌层吻合,二层吻合组行Roux-en-Y袢处空肠-空肠二层吻合.术后观察与肠吻合相关的并发症(小肠吻合口漏、狭窄、梗阻和出血)发生情况、肠道恢复排气时间等.结果 2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与肠吻合相关的并发症;浆肌层吻合组术后肠道恢复排气时间为(3.6±1.2) d,二层吻合组为(3.6±0.9) d,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肠浆肌层吻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吻合方法 .

  • Mirizzi综合征的术前诊断及其不同类型的手术治疗分析(附86例报道)

    作者:李汛;李玉民;周文策;张磊;孟文勃;何明彦;朱克祥;朱有权;李世雄;蒲小金;李琼

    目的 探讨Mirizzi综合征(MS)的术前诊断及对不同类型MS的相应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自1990年 3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经手术证实为MS的患者86例,其中男57例,女29例;年龄32~85岁,平均58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13年;其中81例(94.19%)有黄疸病史及反复发作的胆绞痛病史.对86例MS患者的实验室检查,B超、CT、MRCP以及ERCP检查的术前确诊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依据Csendes分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 .结果 B超对MS的术前确诊率为17.44%(15/86),CT为9.52%(4/42),MRCP为71.88%(23/32),ERCP为85.71%(48/56).按Csendes分型: Ⅰ型20例,Ⅱ型43例,Ⅲ型17例,Ⅳ型6例.手术方式: Ⅰ型患者行胆囊全切或保留颈部的部分切除术;Ⅱ型行修补瘘口,瘘口下置T管引流术;Ⅲ型及Ⅳ型行肝肠吻合术.结论 MS术前诊断较为困难,B超可作为辅助诊断方法 ,ERCP及MRCP能显著提高MS的术前确诊率;手术治疗应依据不同的病理类型选择合理的术式.

  • 白介素-1β诱导胃上皮细胞GES-1表达肠道特异性标志物

    作者:孙仁虎;李疆;童强;舒晓刚;王国斌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体外培养的人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中肠道特异性标志物尾侧型同源转录因子-1(CDX1)和肠道黏蛋白-2(MUC2)表达的诱导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通过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的IL-1β刺激人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DX1 mRNA和MUC2 mRNA的表达水平;并使用NF-κB抑制剂PDTC预处理GES-1细胞,检测PDTC对IL-1β诱导的CDX1 mRNA和MUC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正常情况下人胃黏膜上皮GES-1细胞不表达CDX1 mRNA和MUC2 mRNA,而IL-1β可以诱导GES-1细胞中CDX1 mRNA和MUC2 mRNA的表达,该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IL-1β作用8 h时,CDX1 mRNA和MUC2 mRNA的表达达到峰值(P<0.05),随后表达逐渐降低.经NF-κB抑制剂PDTC预处理后的GES-1细胞,CDX1 mRNA和MUC2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 结论 IL-1β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促进人胃黏膜上皮细胞中CDX1 mRNA和MUC2 mRNA的表达,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发挥作用.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同期开腹手术对比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作者:范莹;吴硕东;于宏;苏洋;孔静;田雨

    目的 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同期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1年8月至2008年6月期间我科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2例(腹腔镜组),其中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7例,横结肠癌根治术2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10例,直肠癌Dixon手术23例、Miles手术9例、Hartmann手术1例;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8例(开腹组),其中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7例,横结肠癌根治术4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11例,直肠癌Dixon手术27例、Miles手术18例、Hartmann手术1例,对照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 2组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有4例中转开腹手术.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30.6±23.5) min和(145.5±17.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135.5±22.5) ml 比(300.6±34.5) ml,P<0.01].清除的淋巴结数量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1.5)枚比(13.3±1.7)枚,P>0.05].直肠前切除远端切缘长度腹腔镜组明显长于开腹组[(3.1±0.4) cm 比(2.6±0.3) cm,P<0.01].腹腔镜组术后胃肠功能和排尿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开腹组[进流质饮食时间: (2.3±0.7) d比(3.6±0.9) d,P<0.05;进固体饮食时间: (3.5±1.1) d比(4.7±1.2) d,P<0.05;留置导尿管时间: (2.3±0.4) d比(4.4±1.2) d,P<0.01].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8.5±0.7) d比(12.8±0.9) d,P<0.01],但住院费用仍明显高于开腹组[(3.14±0.25)×104元比(2.02±0.75)×104元,P<0.05].2组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5%比89.1%,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 细菌性肝脓肿治疗的单中心20年回顾分析

    作者:刘强;王亚军;刘家峰;李非;孙家邦;王悦华

    目的 分析近20年来单中心细菌性肝脓肿治疗方法 和疗效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89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9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时间分为1989~1995年组、1996~2002年组及2003~2008年组,比较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脓肿部位、脓肿个数、脓肿大小、治疗方法 、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3组患者分别有54、69及75例;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有无糖尿病、脓肿部位、脓肿个数及脓肿大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989~1995年组行开腹手术35例(64.8%)、腹腔镜手术8例(14.8%)、经皮穿刺抽吸/置管引流11例(20.4%);1996~2002年组行单纯抗生素治疗2例(2.9%)、开腹手术15例(21.8%)、腹腔镜手术21例(30.4%)、经皮穿刺抽吸/置管引流31例(44.9%);2003~2008年组行单纯抗生素治疗3例(4.0%)、开腹手术5例(6.7%)、腹腔镜手术13例(17.3%)、经皮穿刺抽吸/置管引流54例(72.0%).3组患者的治疗方法 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18.5±12.2) d、(16.4±12.8) d 及(20.1±14.6) 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5/54)、4.3%(3/69)及4.0%(3/75),死亡率分别为3.7%(2/54)、1.4%(1/69)及1.3%(1/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经皮置管引流或细针抽吸已成为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治疗方法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是必要的补充.

  • MCP-1、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

    作者:杨雷;孙学军;王炜;郑见宝;孙丰雷;禄韶英

    目的 探讨胃癌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胃癌手术标本和相应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CP-1和VEGF的表达水平,改良Giemsa染色法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 胃癌组织中MCP-1和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 MCP-1及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性别及年龄无关(P>0.05);MCP-1及VEGF在肿瘤直径>5 cm、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TNM分期较高(Ⅲ+Ⅳ期)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 cm、高或中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和TNM分期较低(Ⅰ+Ⅱ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在胃癌组织还是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P感染阳性者其MCP-1和VEGF的表达与HP感染阴性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P-1及VEGF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胃癌血管生成及浸润、转移有关;HP感染和胃癌的浸润、远处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可能无关.

  •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瘦素表达的研究

    作者:陈春生;丛进春;沈名扬;王俊江;张宏;乔雷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水平与结直肠癌各种临床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30例无营养不良的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和24例健康成年人(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分析结直肠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下血清瘦素水平的差异;检测肿瘤组患者的血清CEA及CA19-9水平,用RT-PCR方法 测定肿瘤组肿瘤标本中K-ras、p53、腺瘤性结肠息肉病(APC)基因及结直肠癌缺失基因(DCC)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肿瘤组血清瘦素水平[(3.53±1.72) 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2.27±1.01) μg/L],P<0.05,且这种差异与性别无关.肿瘤组中不同肿瘤部位、不同TNM分期间的血清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血清瘦素水平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低分化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低于高分化者和中分化者(P<0.05).肿瘤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显示,血清瘦素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CEA和CA19-9水平,肿瘤组织的癌基因K-ras以及抑癌基因p53、APC和DCC的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瘦素水平高于正常人;肿瘤的分化程度影响了血清瘦素的表达,但结直肠癌的TNM分期、部位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与血清瘦素水平无关,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基因的表达与血清瘦素水平也无关.

  • 卵黄管瘘并脐尿管瘘致粘连性肠梗阻1例报道

    作者:林勇;庄淑平;郝军

    患者,男,4岁,因"反复脐部红肿痛,流脓5个月,再发3 d并腹胀,哭闹、呕吐"入院.家属诉肛门排气未排便,查体: T: 37.9 ℃, 体质良好,心肺(-),全腹略膨隆,脐周红肿,脐窝内有淡红色黏膜突出,并有脓性分泌物,伴尿臊味,同时有食物残渣(小米渣)泌出,脐周压痛,肝脾未扪及肿大,腹水征(-).

  • 胰腺平滑肌肉瘤的诊治分析(附1例报道)

    作者:唐锟;慈勤海;刘小方

    患者,女,51岁,因"查体发现胰尾占位性病变1周"入院.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可,神志清,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平坦,无胃肠形、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Murphy征阴性,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治进展

    作者:李开宇;徐福军;徐雷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治进展.方法 分析近年来有关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诊治进展的文献报道. 结果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少见的胰腺低度恶性肿瘤,有其特殊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征.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且预后良好.结论 熟悉并掌握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特征有助于临床准确诊断与治疗,但对其深入认识尚需更多的病例积累与基础研究.

  • 纤维瘤病39例诊治分析

    作者:倪海叶;张海军

    目的 总结纤维瘤病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至2007年6月峰峰集团孙庄矿医院收治的39例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首次手术治疗31例,其中治愈27例,复发4例;保守治疗的8例,与手术后复发的4例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0例治愈,2例复发(均为再手术病例).结论 纤维瘤病若手术切除不彻底,易复发;扩大切除术效果较好.

  • 应用腔镜、内镜联合技术同期与分期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比较

    作者:嵇振岭;周家华;张炜;李平军;李国强;杨德同

    目的 采用腹腔镜、内镜联合技术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对同期及分期治疗的结果 进行比较.方法 患者60例,其中同期处理36例,分期处理24例.术前诊断依据B超、ERCP或MRCP检查,术中诊断依据术中胆道镜检查和胆道造影,全部病例均诊断为慢性胆囊炎合并胆总管结石.同期手术者直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镜和(或)造影检查后行腹腔镜经胆囊管或胆总管胆道镜取石,闭合胆管开口或放置T管.分期手术者先行或者后行ERCP+经内镜乳头切开术/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取石,再行常规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 60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成功,同期手术者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68 min,术后发生1例漏胆;分期手术者2次手术时间共60~120 min,平均80 min.同期手术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分期手术者(P<0.01),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二者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手术者住院费用较少(P<0.01),同时在胆总管一期缝合或胆囊管一期结扎的情况下,住院时间相对较短(P<0.01).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或经胆囊管探查术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结、直肠癌肠穿孔的外科诊治探讨

    作者:格胜利;曲军;谢庆国

    目的 探讨结肠癌和直肠癌并发肠穿孔的外科诊治方法 .方法 分析13例结直肠癌并发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4例行肿瘤所在肠段一期切除吻合术;4例行一期病灶切除吻合术,近端肠段行外置双管造瘘术;2例切除肿瘤所在肠段,近端行端式结肠造瘘术,远端行封闭(Hartmann)术;3例行单纯肠造瘘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15%(6/13),手术死亡率为15.38%(2/13).结论 重视对结直肠癌并发肠穿孔的认识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 非侵入性方法评价肝纤维化

    作者:陈光文;宋彬

    目的 综合评价非侵入性评价方法 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存在的问题.方法 通过总结血清纤维化标志物、超声、CT和MRI在评价肝纤维化中的应用现状及新进展,以评价这些非侵入性方法 的应用价值和存在的问题. 结果 各种非侵入性评价方法 除了能诊断肝纤维化外,还能对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但目前的非侵入性方法 还不能有效监测肝纤维化随时间的演变情况和对治疗的反应.结论 非侵入性评价方法 在肝纤维化的诊断和严重程度分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组织活检.

  • 加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规范化治疗

    作者:刘永锋

    手术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已在我国各级医院广泛开展.但由于对疾病认识的不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在不同地区、不同医疗机构和不同医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治疗结果也迥然不同.尽管目前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还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和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但在很多方面已逐渐达成共识,治疗方案也逐渐趋于规范化,现就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加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规范化治疗,旨在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治水平.

  • 对甲状腺癌应慎行甲状腺全切术

    作者:徐少明

    据国内、外文献[1-3]报道,甲状腺癌已不是少见病,其发病率在逐年升高: 美国2002年甲状腺癌发病率达8.7/10万,较30年前高2.49倍,2005年有25 690例新病例;我国上海市2004年甲状腺癌男性的发病率为3.71/10万,女性为10.49/10万,较1987年分别上升3.71倍和3.75倍. 我院2007年共收治初治甲状腺癌206例,较10年前增加5倍,其中尤其是乳头状癌已占甲状腺癌80%以上[2].故对甲状腺癌的处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择期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引起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邓磊

    Kirchhoff P,Dincler S及Buchmann P前瞻性地分析了1993~2006年期间进行择期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患者,发现: 引起术中并发症的因素为年龄≥75岁和恶性肿瘤;引起术后并发症的因素包括: 年龄≥75岁的男性、美国麻醉学分级≥Ⅲ级、恶性肿瘤和外科医生的经验.某些危险因素可引起特定的并发症,如: 术后出血、吻合口漏及手术部位感染[Ann Surg, 2008;248(2): 259-265].

  • 仅有腋窝以外前哨淋巴结的乳腺癌患者或可免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高强

    van der Ploeg IM,Tanis PJ,Valdés Olmos RA等通过术前淋巴显像和术中伽玛射线探测法及蓝染法对1999年3月11日至2008年3月5日期间的1 949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淋巴结定位.1 949例患者中有82例在淋巴显像中仅有腋窝外引流,其中62例发现腋窝前哨淋巴结,而另外20例为腋窝以外的前哨淋巴结.

  • CT、MRI和超声使用率分析: 安大略湖地区的肿瘤评估、分级及监视

    作者:谭培勇

    Coburn N, Przybysz R, Barbera L等人利用安大略省健康保险计划和安大略省癌症登记处提供的数据,分析了1998~2002年期间CT、MRI和腹部超声在身体各部位癌症(乳腺、结直肠、肺、淋巴、前列腺)中的使用比例.

  •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骶神经刺激器是否在夜间关闭?

    作者:孙璇

    Michelsen HB, Krogh K, Buntzen S等人为了研究夜间关闭刺激器是否会对骶神经刺激的临床结果有影响,纳入了经骶神经刺激成功治愈大便失禁的患者20例,并随机分为A、B 2组.A组在前3周一直使用刺激器,后3周在夜间关闭刺激器;B组安排顺序相反.在此期间记录患者每天的大便情况,并按Wexner和St.Mark标准为大便失禁评分.

  • 经腹直肠癌切除中直肠内超声检查在治疗策略选择上的作用

    作者:魏瑷琳

    Doornebosch PG, Bronkhorst PJ, Hop WC等人对经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为绒毛管状腺癌的268例肿瘤进行由直肠内超声检查辅助的局部切除,结果发现231例(86%)肿瘤利用直肠内超声检查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如肠道准备差或设备问题,使镜检时不能达到肿瘤处或无法完全通过肿瘤,则定义为无法估测,其肿瘤距齿状线的中位数距离为11 cm,而其余可估测者为7 cm.有21例肿瘤的直肠内超声检查结果不能令人信服,主要是由于肿瘤复发或近期才接受过内镜检查.

  • 淋巴测绘和前哨淋巴结活检能否为结肠癌局部切除术提供肿瘤学辅助?

    作者:高洁

    由于内镜下结肠癌切除术不能确定淋巴结的状态,而只能应用于处理经淋巴管传播风险小的疾病,但它却具有处理管腔内甚至穿透管腔壁的较大病变的能力.从理论上看,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突破这一局限.查询Medline、EMBASE和Cochrane自1999年起有关结肠癌淋巴分布的数据,收集所有有关疾病早期前瞻性活检技术(即内镜切除技术能力范围内的病灶)的报道,对52项研究的3 390例患者进行分析.

  • 关于当接受术前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改善时"继续观察"与"实施手术"选择问题的研究

    作者:方超华

    Glynne-Jones R, Wallace M, Livingstone JI等人为确定当接受了术前放疗或化疗的分期较晚直肠癌(T3,T4,NX)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改善时,能否采取"继续观察"而不是进行手术,对218项1或2期或回顾性的研究及28项3期术前放疗或化疗的试验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 对老年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同种异型干细胞移植,非亲缘关系与同源匹配捐献者终具有等效的生存率:来自德国器官移植合作研究组的报道

    作者:刘洋洋

    Schetelig J, Bornhuser M, Schmid C等人在1995~2005年期间对368例平均年龄为57岁、有一般或高风险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了单变量和多变量的无病存活率(EFS)和总体存活率(OS)的分析.

  • VEGF参与低氧预适应对移植肝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斌;张培建;李勇;田田;金成;刘新颜;冯敏;郎洁

    目的 探讨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对移植肝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实验大鼠被分为3组: 自体原位肝移植组(AT组)、HP后行自体原位肝移植组(HP组)和假手术组.各组于术后6、12、24和48 h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中VEGF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 AT组术后血清TBIL、DBIL及ALP水平持续高于HP组(P<0.05);各时相HP组VEGF的表达均明显高于AT组(P<0.05);光镜下,HP组各时相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损伤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均较AT组明显减轻.结论 HP对移植肝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有保护作用,VEGF可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经直肠超声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术前评估中低位直肠癌与手术决策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汪晓东;尹源;陆玫竹;吕东昊;白莉萍;时莹瑜;李臻辉;李立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联合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术前评估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价值和对手术决策的意义.方法 前瞻性纳入2008年6月至2009年2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住院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30例,随机均分为TRUS联合SAA组和TRUS组.TRUS联合SAA组术前行TRUS和SAA联合评估,TRUS组术前只行TRUS评估.将术前直肠癌分期和预测手术方案分别与术后病理分期和实际手术方案比较.结果 本研究实际纳入病例118例,TRUS联合SAA组与TRUS组各59例,2组基线情况基本一致.TRUS联合SAA组术前T、N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79.7%(47/59)和77.8%(42/54), TRUS组术前T、N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86.4%(51/59)和57.7%(30/52);2组间T分期的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9),N分期的准确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2组手术方案的预测符合率分别为96.6%(57/59)和83.1%(49/59),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5).分析直肠癌手术方案的选择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发现,术前T分期在不同手术方案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 TRUS联合SAA术前评估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策略可以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并因此提高了中低位直肠癌手术方案预测的符合率.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结直肠外科快速流程临床指南(一)

    作者:李立;汪晓东;舒晔;于永扬;王存;王自强;王天才;周总光

    1 背景早在1987年英国爱丁堡皇家医院就开始着手研究快速的治疗流程分类系统给心肌梗塞的患者所带来的时间经济效益,就此对快速流程的研究正式拉开了序幕.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部分医院的急诊科首先从科室角度开始迅速推广快速流程;同时涉及麻醉方面的流程效率改革和创新逐步兴起.

  • 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的防治(附19例报道)

    作者:宋文哲;郭萌

    目的 探讨临床上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颈乳糜漏的方法 .方法 我科1988~2008年期间共收治593例行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对术后出现乳糜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共出现颈乳糜漏19例,占3.2%,其中17例采用持续负压吸引加局部加压包扎的保守治疗方法 治愈,2例采用淋巴管缝扎方法 治愈.结论 持续负压吸引加局部加压包扎是治疗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的主要治疗方法 ,对于引流量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病例应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 .

  • 抑癌基因TIP3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作者:王雅辉;叶晖;王南鹏;周彦;高荣君;高庆军;段海松;赵代伟

    目的 观察抑癌基因Tat作用蛋白30(TIP30)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30例病理蜡块标本,均来自我院2003~2006年期间临床确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其中男7例,女23例;年龄15~70岁,平均44.7岁;6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局部区域癌变(乳头状),2例有甲状腺包膜浸润;病理证实均未发生远处淋巴结转移及病灶周围甲状腺组织的转移.每例标本均分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距肿瘤1~2 cm以远并经病理证实的非癌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TIP30蛋白的表达.用染色指数和平均吸光度值2个指标表示TIP30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TIP30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膜与细胞质中,呈棕黄色颗粒.①染色指数: TIP30蛋白在癌旁组织中有21例(70.0%)呈阳性(积分>2分),9例(30.0%)呈阴性(积分≤2分);在癌组织中其表达减少或缺失,11例(36.7%)呈阳性(积分>2分),19例(63.3%)呈阴性(积分≤2分);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癌组织中TIP30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②TIP30蛋白在癌组织中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 初步表明TIP30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减少或缺失,为以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 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显露及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

    作者:程若川;艾杨卿;刁畅;张建明;苏艳军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术中直视下甲状旁腺的显露与定位、术中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的方法 .方法 对我院甲状腺手术患者行术中直视下显露并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并观察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情况.结果 259例甲状腺手术中有12例未找到明确的甲状旁腺.术中见上甲状旁腺共242枚,其中221枚(91.32%)位置恒定于甲状腺背面甲状软骨下缘水平;确切显露61枚上甲状旁腺的血管,其中42枚(68.85%)由甲状腺下动脉上行支供血.下甲状旁腺共426枚,位置变异较大,212枚(49.77%)位于甲状腺背面下1/3部分,106枚(24.88%)位于甲状腺侧叶下端近甲状腺下动脉入腺体处;确切显露128枚下甲状旁腺的血管,其中103枚(80.47%)的血供来自甲状腺下动脉或下动脉的分支.术后发生低钙血症者27例,其中一侧叶全切除者1例(二次手术患者),一侧叶全切加对侧叶次全切除者3例,甲状腺全切除者4例,甲状腺全切加中央组颈淋巴结清扫者7例,甲状腺全切加一侧颈淋巴结清扫者11例,甲状腺全切加双侧颈淋巴结清扫者1例.无一例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结论 甲状旁腺血供来源与其位置有密切关系.甲状腺术中完全可以直视下显露和保护甲状旁腺.预防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关键是术中精细解剖,尽量原位保护甲状旁腺及其血供或行必要的甲状旁腺自体移植.

  • 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马峻峰;唐波;李铁汉;张捷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疗法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0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行全或近全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分别行TSH抑制治疗(TSH抑制治疗组)或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组),通过Wilcoxon(Gehan比分)检验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无复发和(或)无转移率. 结果 TSH抑制治疗组3年、5年及10年的无复发和(或)无转移率分别为98.31%、92.41%及75.45%,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组分别为93.57%、84.18%及52.06%,前组明显高于后组(P=0.046 5).结论 TSH抑制疗法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全或近全甲状腺切除术后的有效治疗手段.

  • 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

    作者:魏涛;朱精强

    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是颈部外科手术后比较少见的并发症,国内、外文献[1-7]报道其发生率约为1%~3%,其原因很明确,即术中损伤胸导管或其分支.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对生命有潜在威胁,且显著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尽管手术方法及手术器械不断改进,其发生率并没有明显降低,对于部分难治性乳糜漏目前还没有简单有效的办法.现就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的预防及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