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외기초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424
  • 国内刊号: 51-150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7
  • 曾用名: 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严律南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胰头局灶性胰腺炎致梗阻性黄疸的诊治体会

    作者:王建;纪震宇;吴文荣

    我科1983~2003年收治并手术治疗的胰头局灶性胰腺炎致梗阻性黄疸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6~52岁,平均38.3岁.起病至就诊时间为1~5个月,平均2.7个月.临床表现均有阻塞性黄疸,有右上腹部疼痛者15例,有畏寒、发热者5例,右上腹触及肿大胆囊者6例.血粒细胞增高者12例,血淀粉酶轻度增高者7例,CEA均阴性.

  • 急性假性结肠梗阻3例误诊分析

    作者:张金书;刘宗英

    病例1男,47岁,因左下腹痛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2 d入院.查体:腹软,左下腹稍胀,压痛明显,未触及明显肿块,肠鸣音减弱,移动性浊音征(-).腹部X线平片示左侧结肠扩张明显,似有孤立肠袢影;B超检查见小肠无扩张,左侧结肠扩张明显.给予禁饮食、胃肠减压、肥皂水灌肠及营养支持治疗,1 d后出现腹痛加剧,伴鲜血便,遂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见乙状结肠扩张明显,肠腔内积液,未见器质性病变,诊断为急性假性乙状结肠梗阻,留置肛管到达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关腹.术后行胃肠减压、肛管排气,并应用西沙必利、新斯的明等动力药及营养支持治疗,5 d后拔除肛管,患者自行排气、排便,治愈出院.

  • 小肠禁锢症伴胃贲门癌1例报告

    作者:施勇

    患者,男,50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伴进食后梗阻感1周入院.患者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伴进食米饭时梗阻感,但进食稀饭和流质时则无梗阻感,并感乏力,食欲无明显减退,肛门排便、排气顺畅,无畏寒、发热,在当地医院门诊行胃镜检查诊断为"贲门溃疡(性质待定)",其病理检查诊断为"低分化腺癌".

  • 国产双吻合器吻合法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映弘;蔺原;吴艳军;任洪伟;蔺宗义;胡明

    我院采用国产WGW-32型弯管型吻合器和XF-60型闭合器施行双吻合技术治疗直肠癌57例.男34例,女23例,年龄32~76岁,平均51岁.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为4~12cm,平均(7.1±1.2)cm.肿瘤大直径为3~7 cm,平均(5.3土1.2)cm.Dukes A期7例,B期35例,C期12例,D期3例.高分化腺癌17例,中分化腺癌33例,低分化腺癌7例.

  •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DIC 3例报告

    作者:张英豪;雷鸣;武彪;员健

    病例1 男,54岁,以"肝炎后肝硬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入我院内科.经保守治疗1个月,出血停止,腹水消失,肝功能好转,行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提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为预防再次出血转我科.查体:巩膜无黄染,可见蜘蛛痣,腹部平坦,全腹无压痛,肝未扪及,脾左肋缘下8cm,移动性浊音可疑,肠鸣音正常.

  • 胰腺癌发生的炎症机理及治疗策略

    作者:张虎;刘续宝

    目的探讨胰腺癌发生与炎症之间的关系以及其相应的治疗策略.方法对其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胰腺炎症与胰腺癌有一定的相关性,胰腺癌发生的炎症机理可能涉及细胞因子、核因子-κB、环氧合酶-2、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DNA损伤及基因改变等,针对上述靶标的药物已进行相应研发.结论胰腺炎症反应的累积效应可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进而导致胰腺癌的发生,针对胰腺癌发生的炎症机理的药物治疗有助于防治肿瘤.

  •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对ICU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万勇;王大庆;胡建华;葛颖;苏晓林;李俊英

    目的探讨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ICU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血浆细胞因子、肾功能指标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02年6月至2003年11月符合ARF的ICU患者38例,其中治疗组20例采用CRRT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肾脏非替代治疗(保守治疗).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抽取静脉血标本作血浆细胞因子和肾功能指标的检测,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死亡病例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及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有显著改善(P<0.05),而临床死亡率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CRRT能有效清除ICU的ARF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改善肾功能指标,但其终预后仍然很差.对于ICU的ARF患者,应该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 改进普通B超监测引导方法行PTCD的体会

    作者:朱秀芳;莫一我;孙志为

    目的总结分析普通B超监测引导PTCD方法改进后的优点及经验.方法用普通B型超声诊断仪,腹部扇扫探头和国产配套的专用PTCD套针及引流管,改进监测引导PTCD的方法,总结分析其方法的优越性.结果9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成功率为100%,引流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为零.结论用改进普通B超监测引导的方法进行PTCD,能克服在X线下进行PTCD的盲目性,对碘过敏者无禁忌,避免了长时间X线对人体的伤害.同时具有定位准确、费时少、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价格便宜、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等优点.

  • 治疗原发性肝癌行肝移植的相关问题

    作者:严律南

    肝移植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的重大新技术,已成为终末期肝病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国内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展此技术,因为各种原因至90年代后期方进入成熟阶段,迄今全国肝移植例数已逾4 000例.原发性肝癌作为终末期肝病,一直是肝移植的重要适应证之一,但由于早年肝癌肝移植的结果并不理想,患者多在2年内肿瘤复发死亡,因而国外不少中心已经不把晚期肝癌作为手术适应证,而仅把小肝癌作为肝移植受者.

  • 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

    作者:樊嘉;黄成

    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列全世界肿瘤发病率第5位,每年全世界的发病人数约564 000,而死亡人数大致与其相似,在这些患者中,有一半以上在中国[1].虽然肝癌的早期诊断、外科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的进步以及肝移植等新技术的发展,肝癌的术后生存率明显提高,但从整个肝癌患者人群来说,总的5年生存率仍不足5%,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tumor thrombus,PVTT)的形成,根据尸检和影像学检查,门静脉癌栓的发生率约20%~70%[2].

  • 胆固醇结石中细菌的电镜观察

    作者:杨玉龙;谭文翔;刘小北;李雪驼

    目的通过电镜观察胆固醇结石内细菌的存在.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例胆石症患者,男6例,女6例,平均年龄54.6岁(35~72岁),其中胆囊结石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6例.利用透射电镜对结石进行细菌学观察.结果在胆固醇结晶中和结石核心均发现有细菌样结构,呈卵圆形及长卵圆形,菌壁样结构不清晰,内部结构基本消失,细胞器、细胞核等结构均不可见.结论胆固醇结石中有细菌样物质存在,位于结石的核心和外周,提示细菌在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中可能充当了始动因子的作用.

  • β-catenin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作者:孙建;倪泉兴;傅德良;虞先俊;姚琪远;张延龄

    目的探讨β-catenin(连环素)在胰腺癌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手术切除的46例胰腺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β-catenin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和胰腺癌的分级、分期以及有无转移等指标的关系.结果β-catenin在胰腺癌细胞膜的异常表达率为54.3%,且分化越差则在细胞膜的异常表达率越高,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其在细胞浆的异常表达率为21.7%,与胰腺癌的分化、分期及有无转移无显著相关性,但23例术前介入化疗的患者中,肿块缩小者(14例)在细胞浆的异常表达率为0,显著低于9例肿块无缩小者的33.3%;β-catenin在细胞膜和细胞浆异常表达具有一致性,为63.0%.结论β-catenin在细胞膜的异常表达能促进肿瘤转移,在细胞浆内的异常表达可能会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

  • 正常腹内压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新平;黄卫民;朱上林;姜洪池

    目的探讨正常腹内压的影响因素,建立腹内压回归方程.方法应用膀胱测压法测定106例住院患者的腹内压,并对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指数、既往和近期腹部手术史、住院原因、合并症情况及数量等14项因子与腹内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平均腹内压为5.5 mm Hg(1 mm Hg=0.133 kPa),范围为0.4~12.8 mm Hg.各级体质指数相应的腹内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5.550,P<0.01).男性腹内压比女性高2.0 mm H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122,P<0.01).其他12种因素对腹内压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正常腹内压可能受性别和体质指数影响,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 大鼠手术后疲劳综合征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作者:杨建新;邓时贵;杨明;邱幸凡;张六通

    目的制作和评价大鼠手术后疲劳综合征模型.方法完全模仿手术的全过程切除大鼠的部分肝脏.结果70%肝切除实验大鼠一般情况表现差,体力耐受力下降,出现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并在营养学指标、小肠黏膜应激反应损伤和肝脏白蛋白基因表达方面发生明显改变.结论切除70%肝脏制作大鼠动物模型,具有临床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基本特征,可作为研究手术后疲劳综合征的实验动物模型.

  • Toll样受体4在大鼠胰腺组织的特异性分布表达

    作者:李园;周总光;张杰;郑雪莲;胡廷泽

    目的探索Toll样受体4(TLR4)在大鼠胰腺组织的特异性分布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Wistar大鼠胰腺组织中TLR4 mRNA及TLR4蛋白的分布表达.结果通过RT-PCR方法(31个循环),从正常大鼠胰腺组织检测到549 bp目的基因片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到大鼠胰腺内有TLR4表达,主要位于胰管上皮、血管、微血管内皮及胰岛组织,胰腺外分泌腺泡细胞未见TLR4表达.结论TLR4在大鼠正常胰腺组织内有分布表达,主要定位于上皮组织(胰管上皮)和内皮组织(动脉、静脉及微血管内皮),提示大鼠胰腺内、外分泌部均具有天然免疫TLR4参与胰腺病理生理的相关受体基础.

  • 早期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家猪TNF-α及IL-1β水平的影响

    作者:杨智勇;王春友;陶京;俞建雄;熊炯炘;陈立波;万赤丹

    目的探讨早期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家猪血浆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水平和组织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胰管逆行灌注人工胆汁的方法复制家猪SAP模型,按拆信封法分为胰腺炎血滤治疗组(HF组)和胰腺炎非血滤治疗组(NHF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动物建模前、后TNF-α和IL-1β的血浆水平.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这两种细胞因子在胰、肝、肺组织中的转录水平.结果建模后1 h、2 h及4 h,NHF组血浆TNF-α及IL-1β水平逐渐升高,至6 h分别为(1 375士334)pg/ml及(965士265)pg/ml,明显高于同期HF组的(618±276)pg/ml及(445±141)pg/ml(P<0.01).建模后6 h,NHF组胰、肝、肺组织中TNF-α mRNA的转录水平分别为85.7士17.4、78.1±10.2和82.4±10.5,均高于HF组的57.8土8.9、48.0±8.1和46.2士9.6,P<0.01;而IL-1β mRNA的转录水平NHF组为82.2士15.7、60.0士10.6和58.1士9.3,均高于HF组的55.9士9.0、40.6±9.2和35.7±9.8,P<0.01.结论早期血滤能降低SAP家猪血浆TNF-α和IL-1β的水平和转录水平.

  • 胆囊癌hTR锤头状核酶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靳斌;姜希宏;王学浩;张峰;王伟;刘贤锡

    目的用反转录PCR法,调取胆囊癌细胞内的端粒酶RNA(hTR)基因,并针对其序列设计锤头状核酶切割基因序列,并将其构建入真核表达载体pTriEx-4内.方法根据hTR cDNA序列,设计引物,经RT-PCR法从体外培养的胆囊癌细胞内调取hTR模板区基因,根据其测序结果,合成锤头状核酶基因,与经相应酶切的真核表达载体连接,酶切鉴定重组体的正确性.结果经RT-PCR从细胞内调出68 bp序列,与hTR cDNA比较,与模板区域碱基序列一致.核酶基因重组子经酶切鉴定序列正确.结论RT-PCR法可调出胆囊癌hTR基因有效片段;成功构建了针对hTR模板区的核酶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胆囊癌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 携反义二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作者:张明满;李德华;苟兴华;严律南;韩蕾;赵兰英;胡海洋

    目的构建携带反义二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方法从新鲜肝癌组织中提取总RNA,用RT-PCR法合成MMP2 cDNA序列中5′端转录起始位点附近长约500 bp的基因片段,将此片段反义克隆到腺病毒载体(AdEasy)系统的多克隆位点,经转染293细胞生成携带反义MMP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MMP2As.结果成功构建并包装携带反义MMP2基因片段的重组腺病毒Ad-MMP2AS,病毒滴度达1×108/ml.结论构建的重组腺病毒Ad-MMP2As可望能有效地将反义MMP2基因片段导入人肝癌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肝癌浸润和转移机理以及探讨抑制肝癌浸润和转移的方法提供实验基础.

  • 菲立磁增强MRI对局灶性肝病的定性诊断价值

    作者:杨汉丰;宋彬;周翔平;余建群;陈卫霞;陈宪;孙家瑜;陈茀茀;朱红梅

    目的对比分析菲立磁增强扫描与螺旋CT增强扫描对局灶性肝病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本院完成螺旋CT增强扫描及菲立磁增强MRI扫描且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局灶性肝病者26例57个病灶,采用分组盲法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对比评价菲立磁增强MRI与螺旋CT增强扫描对局灶性肝病的定性诊断价值.结果平扫+菲立磁增强MRI组ROC曲线下面积(Az值)大,为0.926 0,准确性为86.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螺旋CT增强扫描、MRI平扫及单独分析菲立磁增强MRI 3种方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菲立磁增强MRI对肝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高于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分析平扫+菲立磁增强MRI较单独分析菲立磁增强能明显改善病灶的定性诊断能力.

  •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CT表现

    作者:罗小华;宋彬;陈卫霞;徐隽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乙肝)的异常CT征象.方法收集慢乙肝患者120例,均经标准化的螺旋CT增强双期扫描,观察肝脏、胆囊、脾脏、淋巴结及胸、腹腔改变.结果慢乙肝的异常CT表现包括:①肝脏质地不均、密度降低;②肝脏外形、轮廓不光滑;③肝内血管周围"晕环征";④胆囊壁增厚和胆囊窝水肿;⑤脾脏增大;⑥腹腔淋巴结肿大、增多;⑦腹腔积液;⑧侧支循环建立等肝硬变表现;⑨继发胸部改变(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结论慢乙肝可出现一些涉及肝、胆囊、淋巴结、脾脏等结构的异常CT征象.

  • 目前肝癌综合治疗模式的选择

    作者:杨秉辉

    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是我国高发癌症之一.不仅东南沿海地区发病率甚高,西北地区发病率亦不低.究其原因大致与乙型肝炎在我国广泛流行有关.现乙肝疫苗接种己在我国逐步推广.据初步报道,在曾接受乙肝疫苗接种的青少年中,肝癌的发病率己见明显下降[1,2].

  • 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防治

    作者:熊先泽;程南生

    肝切除手术是一种常用手术,现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肝脏外科疾病,如肝脏良、恶性肿瘤、肝内胆管结石、肝外伤、肝脓肿、肝包囊虫病、肝门部胆管癌等.正常肝脏的代偿能力与贮备能力是很强的,因而由于外科手术侵袭造成的肝功能损害一般较轻,多为一过性.但对合并有梗阻性黄疸、广泛肝纤维化、脂肪肝等弥漫性肝脏病变的患者行肝切除术时,术后易发生肝功能不全甚至肝衰.由于术后肝衰死亡率目前仍较高,因此对肝切除手术后肝功能不全的防治仍是保证肝切除手术成功的关键.

  • 胆管周围血管丛的临床重要性

    作者:李文岗;黄志强

    肝动脉大部分终末分支形成胆管周围血管丛(PBP),支配胆管血供.PBP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的肝内,其构筑形式因部位不同而有差异.研究显示,小叶间动脉大部分分支支配到PBP;大的胆管周围血管丛由两层血管组成,内层为黏膜下毛细血管网,外层是较粗的静脉网,动脉支到内层毛细血管网,然后汇流到外层静脉网,小的胆管只有单层血管网.PBP也存在着独特的输出支:小叶支与肝窦相连;小叶旁支也称门静脉内根(internal root),与门静脉分支相连.

  • 血管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初步观察

    作者:禄韶英;祁光裕;孙学军;黄新天

    我院从2003年6~11月,应用DIOMED 810 nm激光结合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21例,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5、2006年各期重点内容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基础
  • 肝细胞癌中iNOS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作者:张剑;何生;李茂德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p53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59例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iNOS和p53蛋白的表达,CD34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iNOS和p5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4%(48/59)和64.4%(38/59),表达强度(IOD值)分别为5 635士1 287和3 352±873.②MVD为32.5±2.73,以肿瘤边缘和癌旁组织微血管较密集.③iNOS的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5,P<0.05);iNOS的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75,P<0.05);p53蛋白的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r=0.72,P<0.05).结论肝细胞癌组织中存在iNOS和p53蛋白的高表达;iNOS和p53可促进肝癌血管形成.

  • 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李春满;李立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疾病患者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防治..方法复习有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与HBV有关的急、慢性肝病是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但未作预防者移植后HBV再感染率可达80%~100%,对移植肝的存活和患者的生存有重大的影响.如何防治肝移植后乙型肝炎的复发,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过一系列的摸索,目前已有许多用于防治HBV再感染的药物,包括抗乙肝免疫球蛋白、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等,其各自有不同的应用特点,在单独及联合用药方面也有了新的研究进展.结论肝移植是治疗乙肝相关疾病的有效方法,围手术期的积极药物治疗,对提高乙肝相关疾病患者肝移植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 pTNM分期预测肝癌肝移植疗效的临床研究

    作者:陆敏强;陈规划;杨扬;蔡常洁;何晓顺;朱晓峰

    目的评价pTNM分期对肝癌肝移植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993年4月至2003年1月我科59例采用肝移植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pTNM分期原则进行临床分期,比较各期间肝癌肝移植的疗效.结果pTNM分期中Ⅰ、Ⅱ、Ⅲa和Ⅳa期的肝癌肝移植术后1年生存率分别为66.67%、66.67%、40.91%和31.75%,2年生存率分别为66.67%、66.67%、21.29%和31.75%,各期间术后累计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TNM分期并不适用于肝癌肝移植的术前分期.

    关键词: 肝移植 肝癌 pTNM分期
  • 肝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

    作者:彭勇;龚建平;严律南

    目的探讨临床肝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一般特征、临床表现以及诊断和防治方法.方法检索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并综述.结果临床肝移植后发生CMV感染率较高,常并发其它类型的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CMV感染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尚缺乏有效措施.结论CMV是临床肝移植后重要的机会致病病毒,重视术前、术后CMV感染的监测,积极预防和早期治疗是关键.

  • 边缘供肝应用于肝脏移植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克霏;李波

    目的探讨边缘供肝的种类及其在肝移植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复习国外有关边缘供肝应用于临床肝移植的新进展.结果高龄供体、缺血时限较长供体、脑死亡供体和脂肪肝供体是几种临床意义较大的边缘供肝.结论虽然边缘供肝的使用给肝脏移植带来负面效应,然而其能扩大供肝来源且疗效确切.

  • 严重肝脏损伤的治疗(附43例报告)

    作者:刘国辉;李有柱;杜晓宏;吕文天

    目的探讨严重肝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2年期间43例严重肝损伤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结果术后治愈32例(74.4%),死亡11例(25.6%),其中10例死于失血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术后急性大出血、心跳骤停,术后9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外伤性肝损伤应及时手术止血,同时对严重的合并伤进行处置,手术方式应根据伤者具体情况作出正确选择.

    关键词: 严重损伤 肝脏 治疗
  • 希罗达对人肝癌组织AFP 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立;吴春波;孙锋;冉江华;李晓延

    目的探讨希罗达(Xeloda)对人肝癌组织AFP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抽提所收集的希罗达治疗组及对照组肝癌组织标本总RNA(共41例),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ed PCR)技术检测希罗达治疗组及对照组AFP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以RT-nested PCR扩增的AFP基因片段为101 bp,与原设计一致.在希罗达治疗组中,21例肝癌组织标本中有12例AFP mRNA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57.14%;在对照组中,20例肝癌组织标本中有18例AFP mRNA呈阳性表达,阳性率为90.00%,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4周,希罗达治疗组血清AFP浓度为(23.2土12.8)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6士24.3)μg/L(P<0.05),而两者术前血清AFP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希罗达能有效抑制人肝癌组织AFP mRNA的表达,并降低其表达产物血清AFP浓度.其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 提高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成功率的手术技巧

    作者:谈燚;黄陈;李宗狂;高涌;刘会春;刘金新

    目的探讨二袖套法大鼠原位肝移植的手术技巧.方法在Kamada"二袖套法"基础上进行改良.获取供肝前阻断肝门血供10 min,再灌注10 min;分别经腹主动脉和门静脉对肝脏进行双重灌注;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用袖套法吻合,肝上下腔静脉用缝合法吻合,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端吻合法.结果共施行大鼠原位肝移植120次,手术成功率为90.8%.平均无肝期为(21.0士3.5)min,受体总手术时间为(46.0士4.5)min,1周生存率为87.2%.结论良好的手术野暴露,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精细的手术操作和配合有助于缩短受体无肝期及总手术时间和提高受体生存率.

  • 小鼠肝内源性损伤下TLRs在Kupffer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黄文广;王峰;李杰;吴河水;王琳;张进祥;田源;张景辉

    目的观察在小鼠内源性损伤模型下肝脏Kupffer细胞(Kupffer cell,KC)和肝窦内皮细胞(sinusoidal endotheIial cells,SEC)表面Toll样受体2(TLR2)蛋白及mRNA表达.方法在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下,采用原位灌注消化法分离并纯化KC和SEC,用大鼠抗小鼠TLR2 IgG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的二抗进行染色,流式细胞仪(FCM)测定阳性细胞数,并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RT-PCR)检测两种细胞中TLR2 mRNA含量.结果损伤组KC TLR2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蛋白质表达为(9.19±1.07)%vs(1.52±0.21)%,P<0.01;mRNA表达为0.54±0.77 vs 2.62±2.19,P<0.05.SEC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小鼠肝KC TLR2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的表达明显增高.

  • 肝卵圆细胞在进行性肝损伤过程中分布及迁移的实验研究

    作者:龚加庆;方驰华;李雅

    目的探讨卵圆细胞在进行性肝损伤过程中的分布及迁移规律.方法清洁型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实验组(40只),两组均于肝癌造模后的不同时相切取肝组织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常规病理和原癌基因编码蛋白(C-kit)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对照组大鼠肝脏表面光滑,组织学形态正常,偶见C-kit阳性细胞.实验组于肝癌造模后的第2周,首先于汇管区发现卵圆细胞沿胆管上皮依次排列增生,这些卵圆细胞呈C-kit阳性表达.随着肝损伤进行性加重,卵圆细胞以汇管区为中心向肝小叶穿插、迁移.肝癌形成期,以混合型癌多见,癌结节内外均见有卵圆细胞,此期C-kit阳性细胞仍集中于汇管区.结论卵圆细胞为肝组织内对损伤反应敏感的一种细胞;肝卵圆细胞的无序迁移参与假小叶形成;卵圆细胞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 左外区活体肝移植动脉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作者:蒲淼水;钟世镇

    目的观察肝左区肝动脉解剖结构,模拟肝左外区活体肝移植动脉切取方法.方法解剖非肝病死亡之成人甲醛固定尸体肝脏标本30例,观察新鲜成人尸体肝脏铸型标本30例,测量肝左及左外区动脉长度、管径及属支分布情况.结果左半肝动脉的血供来自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肝中动脉,肝外迷走动脉支有左膈下动脉、胃左动脉和胃右动脉,并于不同部位发出后分别进人左外区上、下段.结论左半肝动脉主要有5种类型,因此解剖变异较多,左外区活体取肝前应仔细研究其结构特点,设计合理的切取模式;移植前肝动脉需进行必要的整形,以便与受体动脉吻合.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