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외기초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424
  • 国内刊号: 51-150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7
  • 曾用名: 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严律南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人异黏蛋白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欧琴;赵宗彬;王耕;李文仿

    目的 探索人异黏蛋白(metaherin,MTDH) mRNA及其蛋白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保存的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MTDH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为10例),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72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MTDH蛋白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MTDH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MTDH mRNA(8.50±0.84比4.55±0.81,t=10.797,P=0.000)及其蛋白(0.65±0.24比0.25±0.16,t=6.375,P=0.013)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在72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42例MTDH蛋白呈阳性表达(58.3%),30例呈阴性表达(4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乙肝性相关性肝癌患者中,Edmondson分级为Ⅲ级(OR=4.783,95% CI:2.663 ~ 11.918,P=0.020)、有微血管浸润(OR=37.790,95% CI:2.227~99.434,P=0.005)及有淋巴结转移(OR=7.332,95% CI:3.325~30.669,P=0.023)均与MTDH蛋白的阳性表达有关.结论 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存在MTDH mRNA及其蛋白的高表达,且MTDH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较差的预后相关.

  •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治疗策略(附48例报道)

    作者:郑江华;陈开;邓静;任勇军;雍熙;汪海飞;陈志龙;朱彦斌

    目的 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8例患者中,14例低危患者行抗凝治疗,24例中危患者行抗凝和系统溶栓或介入治疗(导管捣碎局部溶栓或置管溶栓),10例高危患者行抗凝治疗和介入治疗.低危组14例患者中,治愈12例(85.7%),显效2例(14.3%),总有效率为100%;中危组24例患者中,治愈16例(66.7%),显效8例(33.3%),总有效率为100%;高危组10例患者中,治愈3例,显效2例,好转4例,死亡1例,总有效比例为9/10.治疗期间所有病例均无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本组48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3 ~ 12个月,中位数为8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无呼吸困难等症状发生,无一例再发肺动脉栓塞,无滤器移位、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诊断明确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首先进行危险分层,再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则效果较好.

  • 血清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结直肠癌病理分期的关系

    作者:李浩;姚梦洁;邹博远;徐建;杜晓辉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值(简称L/H值)与结直肠癌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不同TNM分期、N分期以及M分期患者的L/H值不同或不全相同(P<0.05),其中,TNMⅣ期高于Ⅰ、Ⅱ及Ⅲ期,N2期高于N1和N0期,M1期高于M0期;但不同T分期患者的L/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混杂因素的情况下,L/H值对结直肠癌TNM分期(OR=4.34,95% CI:2.837~6.644,P<0.000 1)、T分期(OR=1.72,95% CI:1.175 ~ 2.512,P=0.005 3)、N分期(OR=2.15,95% CI:1.422~3.254,P=0.000 3)及M分期(OR=3.04,95% CI:1.733 ~5.332,P=0.000 1)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L/H值越高者其TNM分期、T分期、N分期及M分期越高.结论 术前血清L/H值的升高是结直肠癌TNM分期、T分期、N分期及M分期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 结直肠癌肝转移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比较

    作者:李钊;孙成博;陈志达;姚梦洁;杜晓辉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生存时间和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5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7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干预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时间和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7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原发灶均行根治性切除.对肝转移灶,20例未予干预(未干预组);20例行肝转移灶切除,20例行射频消融,11例行肝转移灶切除+射频消融(所有接受干预的患者为干预组).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干预对生存(HR=1.724,P=0.043)和无复发生存(HR=0.701,P=0.048)均有影响,接受干预患者的生存情况和无复发生存情况较好.结论 在对结直肠癌行根治性手术的条件下,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灶给予干预措施可以延长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无复发生存时间.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买尔旦·艾买尔;苏力担卡扎·仇曼;韩玮;陈启龙;林海;何铁英;曹兴华;芮建锐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胃排空延迟(DGE)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PD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PD后DG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67例患者术后发生DGE 22例,发生率为32.8%.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合并糖尿病情况、胃空肠吻合方式及管型吻合器直径均与PD后DGE的发生有关,合并糖尿病、采用传统Child+Braun吻合法行胃空肠吻合及采用25 mm管型吻合器吻合者的DGE发生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胃空肠吻合方式(OR=0.062,95% CI:0.009 ~ 0.407,P=0.004)及管型吻合器直径(OR=0.135,95% CI:0.034 ~ 0.538,P=0.005)为PD后DG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传统Child+Braun吻合法行胃空肠吻合及采用25 mm管型吻合器吻合者的DGE发生率较高.结论 PD后DGE的发生率较高,术中采用Roux-en-Y法和28 mm管型吻合器吻合均有助于减少PD后DGE的发生.

  • 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基因及其蛋白在先天性巨结肠肠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黄发新;刘磊;王建尧;徐金永

    目的 探索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在先天性巨结肠痉挛段和扩张段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索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机理.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因先天性巨结肠于深圳市儿童医院行巨结肠根治术的30例患儿的活体肠组织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检测扩张段和狭窄段肠组织中GAP-43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并比较扩张段和狭窄段肠组织中两者表达的差异.结果 RT-PCR结果显示,痉挛组肠组织中GAP-43 mRNA的表达水平的中位数为0.052 8,低于扩张组的0.119 0 (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30例患儿的狭窄段肠组织和扩张段肠组织的肌间神经丛及黏膜下神经丛中GAP-43蛋白均呈阳性表达,但痉挛段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的染色均较扩张段相应部位浅;与扩张组的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比较,痉挛组相应部位的GAP-43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值均较低(P<0.05).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狭窄段肠组织中GAP-43蛋白的表达较扩张段肠组织下调,提示GAP-43蛋白可能是先天性巨结肠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 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急腹症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含拓;任志刚;李明辉;陈京华;吴晓峰;费克平

    目的 探讨在外科急腹症诊疗过程中应用腹腔镜技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腔镜探查及治疗的81例外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1例急腹症患者包括急性阑尾炎38例,胃穿孔15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0例,急性胆囊炎10例,肠系膜动脉栓塞1例,腹内疝2例,回盲部肿瘤2例,乙状结肠自发性破裂2例,肠粘连1例.81例患者均行腹腔镜探查,其中79例于术中明确诊断,明确诊断率达97.5%;成功行一期腹腔镜手术73例,成功率为90.1%,余8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5~191 min,平均76 min;术中出血20 ~ 130 mL,平均43 mL;术后住院时间3~ 13d,平均5.6d.术后76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为2 ~ 24个月,中位数为14个月,随访期间均无远期并发症发生,1例回盲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肺转移.结论 腹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的优点,可作为急腹症首选的诊断和治疗方式.

  • 腹腔镜手术时CO2气腹和体位对老年直肠癌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孙虎;侯军丽;阿不都斯木;阿合提别克·塔布斯;郑建忠;马博;任菲

    目的 探索腹腔镜手术中CO2气腹和头低足高体位对老年直肠癌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老年直肠癌患者在麻醉前(T1),麻醉后(T2),建立气腹后(T3),摆放头低足高位后(T4),手术开始后30(T5)、60(T6)、90 (T7)及120 min (T8)时的(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CO2分压(PaCO2)资料,探索腹腔镜手术中CO2气腹和头低足高体位对老年直肠癌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结果 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HR、SBP、DBP、MAP、CO、CI、pH、PaO2及PaCO2的时间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VP的时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和T2时间点比较,T7和T8时间点的CVP值均较高(P<0.05).结论 对于老年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时,患者的CVP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升高,但积极做好术前评估和基础疾病的治疗控制、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后,腹腔镜手术对于老年直肠癌患者是比较安全的.

  •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陆宏伟;张亚飞;吉鸿;王晋龙;黎一鸣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癌D2根治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21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103例,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与开腹组(114例,行开腹胃癌D2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相关指标.结果 在术中指标方面,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近端切缘距离、远端切缘距离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少于(短于)开腹组(P<0.05).在术后指标方面,腹腔镜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自主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次数及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均短于(少于或低于)开腹组(P<0.05),而手术费用却高于开腹组(P<0.05),但2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胃癌病死率和肿瘤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均较好,但与传统开腹胃癌D2根治术相比,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 腺病毒介导的白细胞介素-24基因对Karpas299细胞增殖与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姜广斌;刘磊;孙万邦;杨吉成;郭锦锦

    目的 探讨体外腺病毒介导的白细胞介素-24基因(Ad-IL-24)对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Karpas29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Karpas299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d-IL-24组及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组(Ad-GFP组).Ad-IL-24组加入200.0 μL Ad-IL-24原液,Ad-GFP组加入200.0μL Ad-GFP原液,空白对照组加入200.0μL PBS溶液.分别于处理12、24及48 h后,采用细胞毒性与增殖检测试剂盒(CCK-8试剂盒)检测3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于处理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的细胞凋亡率.结果 Ad-IL-24对Karpas299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随时间延长,Ad-IL-24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呈上升趋势;同时点与Ad-GFP组相比较,12、24及48 h时Ad-IL-24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较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及Ad-GFP组相比较,Ad-IL-24组的细胞凋亡率较高(P<0.05).结论 Ad-IL-24对Karpas299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能引起Karpas299细胞的凋亡.

  • 肠腔内外双套管负压引流在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中的应用

    作者:张嘉越;黄永鸿;庞飞雄;冷津立;李松明;何辉;羊涛;何红艳;尹琪

    目的 探讨肠腔内外双套管负压引流在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1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一期组(n=41)和对照组(n=40).一期组在肠腔内外双套管负压引流、全结肠灌洗及小肠减压的条件下行急诊一期切除吻合,对照组行传统分期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吻合口漏等手术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一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66±19)min比(173±23)min]、术中出血量[(253±42)mL比(273±50)mL]及术后排气时间[(3.24±0.73)d比(3.50±0.95)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一期组的住院时间[(15.1±2.3)d比(23.1±4.1)d]和住院费用[(3.70±0.68)万元比(5.77±0.95)万元]均短于(少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方面,一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伤口感染[7.3% (3/41)比10.0% (4/40)]、盆腹腔感染[4.9%(2/41)比10.0%(4/10)]、肺部感染[12.2%(5/41)比15.0%(6/40)]及吻合口漏[2.4%(1/41)比5.0%(2/40)]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1~36个月,中位数为22个月.随访期间,2组患者的死亡率[0(0/41)比2.5% (1/40)]、复发率[2.4% (1/41)比5.0%(2/40)]及转移率[7.3% (3/41)比10.0%(4/4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肠腔内外双套管负压引流、全结肠灌洗及小肠减压的条件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和可行的.

  • 胃癌患者术前应用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肠内营养制剂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伍映鑫;夏霖;王勇;黄宇倩;伍晓汀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肠内营养制剂对胃癌患者营养状况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4年1~6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术前以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制剂(瑞能)作为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进食等热卡等氮的均浆膳,术前均连续服用5d,至术前1d.检测患者入院时、术前1d、术后3d及术后5d血清中的炎症因子指标和营养相关指标,检测患者入院时和术前1d的肝肾功能指标以作为安全性评价指标;记录患者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以及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d试验组患者的白介素-6(IL-6)和α-1酸性糖蛋白(AA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5d试验组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时点2组患者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试验组患者发生腹胀1例,腹泻1例,对照组患者未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试验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3.3%);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3例(10.0%),腹腔感染1例(3.3%),尿路感染1例(3.3%),肺部感染2例(6.7%),共计7例(23.3%).2组患者的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6).结论 术前应用含ω-3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制剂降低了胃癌患者术后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 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腹膜转移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云;李忠;何军亭;郭春良

    目的 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腹膜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原发性肝癌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和对照组40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常规腹腔注射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结果 接受相应处理后,观察组的细胞减灭程度分级为:0级31例,1级6例,2级3例;对照组的细胞减灭程度分级为:0级32例,1级6例,2级2例.2组患者的细胞减灭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8 h比6.5 h)、住院时间(17.3 d比18.7 d)及不良反应发生率[70.0% (28/40)比60.0%(24/40)]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10~61个月,平均42.5个月;对照组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6~ 49个月,平均30.2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死亡18例,复发12例,转移5例,余5例存活;对照组死亡26例,复发9例,转移5例.观察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0.1个月,对照组为28.3个月,观察组的预后较好(P<0.01).结论 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腹膜转移较为安全、合理及有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合并肝转移1例报道

    作者:龚帅;张蓬波;任泽强;张秀忠;张冲;姚丹

    病例资料 患者,男,65岁,因“反复腹泻1年余,加重3个月”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腹泻,为糊状或稀水样便,约3~4次/d.近3个月腹泻加重,排稀水样便(3 ~6 L/d、5~7次/d),混有黏液,伴乏力和头晕,偶伴恶心和呕吐,且渐消瘦.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呈脱水貌,皮肤干燥,上腹部轻压痛.实验室检查:K+ 2.1 mmol/L,Ca2+ 1.95 mmol/L,Na+ 141.3 mmol/L,C1 107.2 mmol/L.彩超检查示左上腹探及一低回声团块,约6.9 cm×5.3 cm×6.0 cm大,内示血流信号.

    关键词:
  • 成人胃壁内囊肿1例报道

    作者:李卫平;廖宗源;吴昆

    病例资料 患者,男,65岁,因“上腹部隐痛伴进食哽咽感1个月”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上腹部隐痛,伴进食后有哽咽感,无恶心和呕吐.于外院行胃镜检查示贲门部肿块,未予处理,入江西省肿瘤医院治疗.该患者既往无消化道疾病病史,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超声内镜(EUS)检查:食管下段黏膜隆起(平滑肌瘤?);胸部CT检查:食管下段异常软组织密度影;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术前诊断为贲门肿块(平滑肌瘤?),遂在全麻下行开腹近端胃部分切除术.

    关键词:
  • 甲状腺术后不行引流105例报道

    作者:段家镜;蒋伟国;赵淑艳;高寂元

    病例资料 术后血肿及皮下积液是甲状腺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般认为,术后放置引流管可以预防积血和积液的发生.但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多数甲状腺手术后可不放置引流管.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笔者对其施术的105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均未给予引流处理.105例患者中,男27例,女78例;年龄20 ~ 74岁,平均47岁;复发性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原发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27例,原发单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或单侧甲状腺腺瘤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5例(肿瘤直径≤1.5 cm);甲状腺Ⅰ度肿大57例,Ⅱ度肿大46例,Ⅲ度肿大2例;部分胸骨后甲状腺肿11例;合并糖尿病等影响切口愈合的疾病6例.

    关键词:
  •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1例报道

    作者:刘珍妮;雷建勇;王文涛;严律南;徐明清;杨家印;冯曦

    病例资料 患者,男,27岁,因“体检发现脾脏占位”入院.患者于1年前行体检并未发现脾脏异常,但于3d前行B超检查发现脾脏占位.入院前无任何症状,入院后查体无异常.行CT检查示脾脏上极有一约6 cm×5 cm大的团块占位;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19-9及CA-125均为阴性;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考虑为脾脏占位,遂行脾脏切除术.术中见脾脏大小正常,脾脏上极有一约6 cm×5 cm×5 cm大的质硬包块,表面呈苍白色,腹腔内其余脏器未见明显包块,遂切除脾脏.

    关键词:
  • 经皮导管射频消融肾脏去交感神经支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进展

    作者:陈作观;刁永鹏;李拥军

    目的 总结经皮导管射频消融肾脏去交感神经支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与不足,重新评估此项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对经皮导管射频消融肾脏去交感神经支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进展作一综述.结果 经皮导管射频消融肾脏去交感神经支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取得了一定的近期疗效,但此项技术的远期效果和安全性仍有待于进一步评估.结论 经皮导管射频消融肾脏去交感神经支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有效性仍存在争议,且射频消融设备和技术本身仍有待改进.

  •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占宇;刘岩

    目的 总结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临床优势、会阴缺损的处理、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通过检索国内外关于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文献,对其临床价值作一综述.结果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在降低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环周切缘阳性率和术中直肠穿孔率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手术造成的巨大缺损经适当处理也可达到良好的愈合效果.施行该术时应尽量避免术后泌尿生殖系统功能障碍及会阴部疼痛的发生.结论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是针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有效且安全的一种手术方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循环小分子RNA:消化道肿瘤的分子传感器

    作者:姜超;王琼;许哲

    目的 总结循环小分子RNA(miRNAs)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以及其在消化道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收集国内外关于miRNAs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的文献并作综述.结果 miRNAs可通过基因调控作用,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血循环中常伴有一些异常表达的miRNAs,其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不仅有助于肿瘤的诊断,而且还有助于确定肿瘤原发灶部位,甚至有助于临床和病理分期,由此预测肿瘤的进展、复发和转移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等.结论 循环miRNAs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分子传感器,用于临床消化道肿瘤的无创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 CSN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丽莎;陈光磊;刘绪红;魏亮;周艺真;陈波

    目的 总结近年来组成型光形态发生因子9信号复合体(CSN)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研究进展.方法 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关于CSN与恶性肿瘤关系的文献,就CSN及其主要亚单位(CSN5及CSN6)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在许多恶性肿瘤中均发现有CSN的高表达.CSN主要是通过调控泛素化蛋白降解途径来降解p53等抑癌基因,从而发挥肿瘤促进作用.CSN5为CSN的脱nedd化活性中心,而CSN活性的发挥是以整个复合体的完整为前提的,即必须有CSN6(CSN结构的核心支架)的存在.CSN6通过多种信号传导途径促进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而CSN5通过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及DNA损伤修复来促进肿瘤生长.结论 研究CSN在恶性肿瘤进程中的作用,能为肿瘤的靶向治疗奠定基础,但其各亚单位的具体功能尚不明确,其上游调控因子亦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 胰腺癌的治疗靶点

    作者:余文;薛雾松;门斯烨;徐秀琴;刘宝清;陈子彦;安佳琳;杨成城

    目的 总结胰腺癌(PC)的治疗靶点.方法 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关于PC治疗靶点的文献加以综述.结果 PC是目前世界上具挑战性的肿瘤之一,其进展性很强,预后很差,死亡率很高.PC的一个治疗难点就是它对放化疗不敏感,目前的化疗方案还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期.近,一些新的治疗方案可以改善PC患者的预后,涉及到信号传导通路、免疫反应、基质反应和表观遗传变异.结论 在PC的治疗中涉及多种治疗靶点.鉴于当前的治疗方案不能显著阻止PC的进展和改善其生存期,未来对于新治疗方案和临床研究的需求必将越来越强烈.

  • 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朱信强;丁闯;张明;苏小虎;陈焰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2月期间收治的53例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3例患儿均顺利度过手术,无中转手术病例.手术时间11~14 min、(11.35±2.11) min;术中出血5~ 10mL、(7.00±3.15) mL;住院时间2~3d,中位数为2.6 d.术中发现对侧隐匿疝8例,以同法处理,均获成功.术后2例 患儿发生阴囊肿胀,其余无积血、积液、腹痛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3例患儿均获访,随访时间3~6个月,中位数为4.5个月.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1例单侧腹股沟斜疝患儿对侧发生新发疝.结论 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是可行的,其手术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闭孔疝9例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王祥峰;刘宝华;叶景旺;王李;赵松

    目的 总结闭孔疝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和解放军第三二四医院收治的9例闭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均为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术前均行腹盆腔CT检查,诊断为闭孔疝4例,嵌顿性腹股沟疝3例,嵌顿性股疝1例,原因不明的小肠机械性梗阻1例.急诊行剖腹探查术4例,行择期手术5例.所有患者均于术中确诊,闭孔疝位于左侧4例,右侧5例,嵌顿疝内容物均为回肠.均行闭孔疝修补术,其中8例行闭孔管口直接缝合,1例经腹行腹膜外间隙补片无张力修补.手术时间75~150 min,平均116 min.术后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7~26d,平均13.8 d.术后均获访,随访时间为0.5 ~ 2.0年,中位数为1.6年.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闭孔疝复发.结论 消瘦老年女性出现病因不明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时应考虑闭孔疝可能,腹盆腔CT检查有助于闭孔疝的术前诊断.早期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措施,术中应注意探查有无合并疝或对侧隐匿性闭孔疝,同时应避免损伤闭孔血管神经.

  •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中3D补片免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高峰;李荣江;张晶锐;邱振雄;黄振华

    目的 探讨3D补片免固定技术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施行的96例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3D补片免固定技术.结果 96例患者均成功在全麻下应用3D补片免固定技术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手术时间31~58 min、(37.6±4.3) min;术中出血5~25 mL、(10.9±2.7) mL;住院时间3~8 d、(4.0±0.3)d.术后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阴囊血清肿、腹股沟区疼痛不适及异物感等并发症.术后96例患者全部获访,随访时间均为1年.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复发,均未发生补片感染、慢性疼痛、局部异物感等并发症.结论 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采用3D补片免固定技术安全可靠,近期疗效满意,具有操作简便、避免了腹股沟区血管神经副损伤等优点.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沈宏;张宁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行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检测的160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收集同期160名自愿接受上述基因检测的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2种位点基因型的分布情况.结果 胃癌组患者MTHFR基因C677T位点的基因型为:CC 72例,CT 64例,TT 24例;对照组为:CC 78例,CT 69例,TT 13例.胃癌组患者MTHFR基因A1298C位点的基因型为:AA 58例,AC 84例,CC 18例;对照组为:AA 62例,AC 77例,CC 21例.2组C677T位点及A1298C位点的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位点和A1298C位点多态性与胃癌的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 肝内胆管囊腺癌7例诊治分析

    作者:姚俊超;郭大伟;姜堃;郭金帅;孙文郁;林琳;梁健;姜晓峰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囊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4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7例肝内胆管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初步诊断为肝脏占位,但确诊依据的是术后病理学检查.5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其中4例行半肝切除术(非浸润型),随访期间均存活,1例行囊壁完整切除术(浸润型)者于术后18个月死亡;1例行囊壁大部分切除术(浸润型),于术后12个月死亡;1例行彩超引导下的肝脏穿刺囊内积液引流、细针穿刺活检术(浸润型),于术后7个月死亡.结论 肝内胆管囊腺癌的影像学表现多为肝脏囊性病变,但确诊仍需病理学检查.肝内胆管囊腺癌局限于囊内者,通过行完整切除即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而癌细胞向囊壁外肝组织浸润生长者的预后差,生存时间短.

  • CT检查在腹部创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彬;黄子星

    近30多年来,随着各种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影像学检查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和中心的作用.对急性创伤患者而言,在众多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中,CT检查由于其突出的空间分辨率、快捷的扫描速度、对形态学细节的精细显示以及对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准确反映,已成为主要的评价手段.特别是在腹部创伤领域,不论是显示腹部脏器(实质和空腔脏器)的损伤,还是显示腹膜腔、腹膜后和腹壁的异常,不论是发现创伤改变,还是评估其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CT检查都可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评价腹部创伤(尤其是腹部钝性损伤)的首选影像学方法[1].现笔者简要介绍腹部CT检查技术及腹部创伤常见的CT表现.

    关键词:
  • 腹部创伤后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陈国庭

    严重腹部创伤的特点是伤情严重、并发症多及病死率高,常见为严重多发伤.腹部创伤后并发症则多发生于严重的单个或多脏器损伤,以及血管和软组织的广泛损伤后.腹部创伤后并发症可分为早期和远期并发症.早期并发症包括创伤失血性休克、腹腔间隙综合征、腹部创伤后感染、肠梗阻等;远期并发症包括各种消化道瘘、腹壁缺损、腹壁疝、短肠综合征等.由于腹部创伤后并发症涉及的内容很多,笔者选择性介绍创伤后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和肠道空气瘘(enteroatmospheric fistulae,EAF)防治的几点新进展,并简要阐述腹部创伤后的早期营养支持策略.

    关键词:
  • 双源CT双能量扫描碘图对急性胰腺炎早期坏死灶的诊断价值

    作者:钱蓉;袁元;黄子星;宋彬

    目的 评估120 kV门静脉期图像结合碘图对急性胰腺炎早期坏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4年5月至2014年8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治疗的、发病72 h以内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共17例,经双源CT双能量扫描技术获得120 kV门静脉期图像和碘图图像,比较单纯120 kV门静脉期图像和120 kV门静脉期图像+碘图对急性胰腺炎早期坏死灶的诊断价值.结果 17例患者中,6例患者存在胰腺坏死,其中4例早期未发现确切坏死灶者进展为坏死,而2例早期发现坏死灶患者经随访已好转;余1 1例无胰腺坏死灶.120 kV门静脉期图像诊断急性胰腺炎早期坏死灶的灵敏度为50.0% (3/6),特异度为100% (11/11),准确性为82.4% (14/17),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AUC=0.856,P=0.018); 120 kV门静脉期图像+碘图诊断急性胰腺炎早期坏死灶的的灵敏度为100% (6/6),特异度为90.9%(10/11),准确性为94.1% (16/17),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0.977,P=0.002),且高于120 kV门静脉期图像的AUC值(P=0.002).结论 120 kV门静脉期图像结合碘图能提高对急性胰腺炎早期坏死灶的主观判断能力,还能敏感地显示胰腺实质缺血区域,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遵循规范,提高腹腔高压症/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诊治水平

    作者:张连阳;张岫竹

    2015年,中国迈入了“质量新时代”,其主旋律是依法治国.作为临床医师也应做到“质量强医、依法行医”,但我国尚未建立起规范的分级医疗制度,如何依法行医仍然是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迅速普及,人工气腹状态下的腹腔高压症(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对高危患者的威胁增加,IAH和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逐渐被临床医生所认识.

    关键词:
  • 细胞骨架改构在LPS作用后VE-Cad胞吞途径转化中的作用

    作者:张晔;张连阳;谭浩;孙士锦;李阳

    目的 探索细胞骨架解聚剂细胞松弛素D (Cyt D)和稳定剂Jasplakinolide (Jasp)通过改构细胞骨架结构对LPS作用后网格蛋白/微囊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胞吞、膜VE-Cad表达和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CRL-2922细胞进行实验,各组均于组别对应的时点检测(空白对照组任意时点皆可).①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LPS-1 h组及LPS-4h组,观察细胞骨架.②将细胞分为LPS-1 h组、Cyt D+LPS-1 h组、LPS-4h组及Jasp+LPS-4 h组,检测网格蛋白/Cav1与VE-Cad共沉淀和膜VE-Cad的表达水平.③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LPS-1 h组、Cyt D+LPS-1 h组、LPS-4 h组及Jasp+LPS-4 h组,检测单层细胞的累积荧光透过率.结果 ①空白对照组中肌动蛋白呈均匀散在分布,细胞骨架无明显的聚合;LPS-1 h组中细胞骨架发生明显的聚合,张力丝形成;LPS-4 h组中细胞骨架解聚,张力丝消失.②与LPS-1 h组比较,Cyt D+LPS-1 h组中网格蛋白与VE-Cad的共沉淀水平较低(p<0.05),Cav1与VE-Cad的共沉淀水平较高(P<0.05),且膜VE-Cad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LPS-4h组比较,Jasp+LPS-4 h组中网格蛋白与VE-Cad的共沉淀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v1与VE-Cad的共沉淀水平较低(P<0.05),且膜VE-Cad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1 h组和LPS-4 h组的累积荧光透过率均较高(P<0.05);与LPS-1 h组比较,Cyt D+LPS-1 h组的累积荧光透过率较高(P<0.05);与LPS-4 h组比较,Jasp+LPS-4 h组的累积荧光透过率较低(P<0.05).结论 LPS作用后细胞骨架先发生聚合然后解聚,这种改构促使VE-Cad胞吞途径从由网格蛋白介导转化到由微囊介导.

  • 腹部创伤应用腹腔镜探查的临床意义(附65例报道)

    作者:周志刚;亓振财;李恒平;陈国庭

    目的 探讨腹腔镜探查在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泰山医学院附属莱钢医院对65例腹部创伤患者行腹腔镜探查术,并根据腹腔镜探查结果行腹腔镜下修复手术或中转开腹手术.回顾性分析该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患者中,有60例于腹腔镜探查后即刻作出诊断,其中23例未见明显损伤而未进行治疗性处理,27例行腹腔镜下手术(其中3例行手助腹腔镜下手术),10例中转开腹手术;余5例行腹腔镜探查而未作出诊断者中转剖腹探查.术后发生伤口感染1例,膈下脓肿1例,余无并发症发生.术后65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2~48个月,中位数为10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无再次手术病例.结论 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腹部创伤患者,腹腔镜探查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可靠、诊断率高及有效降低阴性剖腹探查率的优点,适用于大部分轻中度腹部创伤病例;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腹腔内广泛出血患者应尽早行开腹探查以实施确定性手术.

  •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对重症胸腹损伤后急性肝功能损害的干预效果

    作者:董浩;李志伟;徐旭;覃建平;郭雅琼;代文光;赵立强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对重症胸腹损伤后急性肝功能损害的干预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解放军第二五三医院收治的、创伤指数(trauma index,TI)≥ 17分的169例胸腹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治疗分为干预组112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抗休克、止血、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抢救治疗,干预组患者除接受常规抢救治疗外,另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和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干预组患者分别于就诊时和入院时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多糖(LPS)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对照组患者仅于入院时检测上述指标水平.比较2组患者上述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ALT、AST、TNF-a、LPS及IL-6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干预前各临床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各临床指标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对重症胸腹损伤后急性肝功能损害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 严重创伤后腹腔间隙综合征行腹腔扩容术1例报道

    作者:孙士锦;张连阳

    目的 总结腹腔扩容术(IAVI)治疗创伤后腹腔间隙综合征(ACS)的效果及其关键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例严重创伤后AC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该例患者先行IAVI,手术时间为80 min,术中出血50 mL,手术顺利.术后监测膀胱压(1次/4 h),于IAVI后14 d行腹壁创面植皮以形成计划性腹疝.该例患者术后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恢复顺利,于术后20 d出院.于出院后9个月再行改良双侧腹直肌推徙术治疗巨大计划性腹疝.行改良双侧腹直肌推徙术后该患者获访24个月,随访期间腹壁疝无复发,未见其他不适.结论 IAVI能够有效防治ACS,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存率.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