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외기초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424
  • 国内刊号: 51-150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7
  • 曾用名: 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严律南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胆道镜气囊导管治疗胆管裂伤大出血3例体会

    作者:吴兴武;侯昌映;李富宇

    四川省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在2000年10月至2003年4月期间收治因胆道镜取石致肝内胆管裂伤大出血、后经气囊导管压迫、阻塞裂伤肝管而治愈的患者3例,女2例,男1例,年龄分别为35岁、38岁和50岁.其中2例于术后42 d和90 d行胆道镜取石,1例行胆总管探查取石.取石后则从胆管涌出约200~600 ml血液和血凝块,患者伴头晕、眼花、心慌,心率120次/min,收缩压低于90 mm Hg(1 mm Hg=0.133 kPa).

  • 预防小儿腹部Ⅲ类切口感染247例体会

    作者:李龙;王忠荣;王亮

    小儿腹部Ⅲ类切口感染的预防有很多方法,但感染率仍居高不下,可达30%以上.我院自2002年11月以来,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良,经过外科临床实践证明,在预防小儿腹部Ⅲ类切口感染方面取得满意效果.本组患者247例,男151例,女96例;患儿年龄3~12岁.其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包括坏疽性和穿孔性阑尾炎)219例,肠套叠伴肠穿孔21例,腹部闭合性损伤伴消化道穿孔7例.

  • 盲肠浆膜下阑尾炎29例报道

    作者:梁宏

    1989年1月至2006年8月期间我院共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568例,其中盲肠浆膜下阑尾炎共29例,占5.1%,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4~58岁,平均32岁.临床表现:①腹痛29例,时间24 h~8 d,均为转移性腹痛,然后局限于右下腹,呈持续性疼痛;②29例患者均有恶心、呕吐,但无便秘或腹泻;③29例患者均有右下腹触痛和肌紧张,以麦氏点明显.29例患者入院后即行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并于入院后15 h内行手术治疗.

  • 全结肠、阴道、子宫重复畸形合并直肠阴道瘘1例报道

    作者:王晨龙;吴梦涛;范西红;孙英刚;庄大勇

    患者,女,15岁,以"下腹部疼痛2个月余"就诊.查体:体温37℃,脉搏72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00/65mm Hg(1 mm Hg=0.133 kPa),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触软,下腹正中可扪及一约12 cm×10 cm大包块,边界不清,无动度,无明显压痛,腹水征阴性.

  • 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36例治疗体会

    作者:巨勇军;赵胜利

    我院外科近6年来共收治36例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急腹症患者,男28例,女8例,年龄9~78岁,平均48.2岁.详细资料见附表.讨论本组均为腹腔感染,以重症胆管炎常见,其次为绞窄性肠梗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在早期为无菌性坏死,在病理后期可能伴发感染性休克.致细菌大多为G-杆菌,在血流动力学上表现为低排高阻性休克,病死率高,本组为22.2%.

  • 胆总管切开取石Ⅰ期缝合64例报道

    作者:孙利国;刘小敏

    我科自1997年1月至2005年6月期间对64例胆总管结石伴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胆总管纵行切开取石、横行Ⅰ期缝合术,男38例,女26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8.2岁.均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或合并胆囊结石.术前总胆红素高达526μmol/L,平均252μmol/L,谷丙转氨酶高达164 U/L,平均92 U/L,乙肝表面抗原(-),血浆蛋白及血红蛋白基本正常,凝血机能正常.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58例报道

    作者:张子东

    我院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期间共施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58例,男30例,女28例,年龄16~58岁.其中慢性阑尾炎12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0例,化脓性阑尾炎13例,坏疽性阑尾炎13例.本组手术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辅助异丙酚.术前不留置胃管、尿管.取头低10°卧位,手术床左侧倾斜30°.脐上缘取10 mm切口置镜,左下腹10 mm主操作孔,右下腹髂前上棘5 cm处5 mm切口为辅助操作孔.

  • 腹茧症8例报道

    作者:杨建光;谢强;梁建;孙玉华

    我院1985~2004年共收治8例腹茧症患者,男6例,女2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29.7岁,无手术史.2例男性患者表现为持续性右下腹疼痛,继而全腹疼痛,另6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查体:低热,腹部膨隆、全腹压痛,其中2例以右下腹为重、肠鸣音基本正常,另6例以脐周为重、肠鸣音亢进,均有轻度反跳痛及肌紧张.腹部X线平片示3例小肠轻度扩张,未见明显液平,5例见小肠扩张伴有液平,呈阶梯状排列,结肠充气.

  • 肠康复治疗和短肠综合征

    作者:张明鸣;伍晓汀

    目的 探讨对短肠综合征患者进行肠康复治疗的策略.方法 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肠康复治疗在短肠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加以综述.结果 肠康复治疗是指重建肠道功能从而摆脱肠外营养的过程,通常包括膳食和内科保守治疗手段,有时还包括外科治疗.近的研究显示,药物治疗、特需营养素、生长因子等的使用促进了肠代偿和吸收功能.结论 肠康复治疗有益于短肠综合征患者的恢复,并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 在结直肠癌领域引入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的现状

    作者:刘展;汪晓东;李立

    目的 了解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在结直肠肿瘤外科治疗领域开展的现状.方法 收集近年国内、外有关多学科协作模式在结直肠外科领域应用的相关文献并作综述.结果 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在结直肠肿瘤外科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结论 该模式在其构成、协作机制、决策与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等问题上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腹腔镜诊治小肠大出血15例分析

    作者:李国新;雷尚通;余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对小肠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5例怀疑小肠大出血的患者进行腹腔镜探查.结果 探查阳性率100%,其中小肠肿瘤7例,小肠憩室5例,小肠憩室并套叠1例,小肠血管畸形2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行小肠部分切除或憩室切除术.结论 腹腔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尤其是治疗方面有较高的价值.

  • 胰管结石慢性胰腺炎的诊治

    作者:熊先泽;敬静;彭其芳

    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收集我院1993年3月至2003年9月经手术治疗的胰管结石慢性胰腺炎患者34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均经B超和CT检查确诊,均经手术治疗.手术方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胰管切开取石、胰空肠Roux-Y吻合术27例,其中同时行胆囊切除术6例,Oddi扩约肌切开、T管引流术4例,胆肠Roux-Y吻合术2例;胃空肠、胆肠吻合加活检术2例.治愈31例,缓解2例,死亡1例.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准确率高.根据合并症和胰管扩张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 经左胸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脾切除术后再发大出血11例报道

    作者:钱呈兴

    目的 探讨血吸虫病性肝硬变行脾切除术后再发大出血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7年4月至199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左胸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脾切除术后再发大出血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诊手术4例,2例死亡,其中1例手术后30 d死于肝功能衰竭,另1例于出院后2个月再发大出血而死亡.余2例及择期手术7例均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随访6~8年,无出血再发.结论 对脾切除术后再发大出血病例行断流术,经左胸入路是一种可取的治疗方法.

  •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和外科治疗(附8例报告)

    作者:刘忠;胡祥;沈忠义;白云清;安伟德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例成人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6例,女2例,年龄19~49岁,平均31岁,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因急性肠梗阻行结肠造瘘术,另6例患者行Duhamel手术一期切除,其中2例行Kocker钳夹法,4例采用吻合器吻合,保留端肠管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均可见神经节细胞.8例患者随访至今无复发,生活质量佳,排便功能良好,男性患者无性功能障碍.结论 Duhamel手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有效方法,吻合器吻合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术后无复发,排便功能及性功能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低位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策略

    作者:张宏;陈春生;乔雷;丛进春;冯勇;刘恩卿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05年5月我院肛肠外科行双吻合器保肛手术的7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应用双吻合器进行直肠闭合并吻合成功,术后切缘病理检查均未见癌细胞浸润,无吻合口漏及手术死亡.随访73例(93.6%),随访时间9~65个月,平均35个月.盆腔复发2例(2.6%),腹腔广泛转移1例(1.3%),肝脏转移7例(9.0%),吻合口局部复发1例(1.3%,术后11个月再次行Miles术).结论 双吻合技术为低位直肠癌患者提供更多的保肛机会,使用得当可有效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

  • 乳腺叶状囊肉瘤和巨纤维腺瘤诊治体会(附17例报告)

    作者:施勇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和巨纤维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85~2002年期间外科收治的9例乳腺叶状囊肉瘤和8例乳腺巨纤维腺瘤的临床资料.结论 9例乳腺叶状囊肉瘤中行单纯乳房切除术4例,保留乳头皮下乳房切除术1例,保留乳头和部分压缩腺体+肿块切除术1例,改良根治术3例;术后恢复良好,仅1例复发.8例乳腺巨纤维腺瘤中行单纯乳房切除术2例,保留乳头皮下乳房切除术1例,保留乳头和部分压缩腺体+肿块切除术2例,单纯乳腺肿块切除术3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2例复发.结论 乳腺叶状囊肉瘤和巨纤维腺瘤临床上均表现为无痛性包块,除乳腺叶状囊肉瘤发病年龄较大、肿块范围大及易恶变外,二者主要依据病理检查结果相鉴别;均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据患者年龄、肿块大小以及病理检查结果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 18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治分析

    作者:解乃昌;林进令;陆云飞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5年间18例手术治疗的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初诊病例术前核素99Tcm-sestamibi扫描和B超检查阳性定位诊断率分别为100%(9/9)和88%(15/17).18例均经手术治疗,其中1例为再手术病例.术后病理诊断甲状旁腺腺瘤13例,其中1例为双腺瘤;甲状旁腺增生4例;甲状旁腺腺癌1例.首次手术治愈率为88%(15/17).2例甲状旁腺增生病例未治愈.再手术1例因损伤了单侧喉返神经致术后声音嘶哑.结论 术前核素"Tc-sestamibi扫描和B超检查对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大多数PHPT病例适合行单侧颈部探查术.甲状旁腺增生病例的手术治愈率低.

  • 痔切除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在脱垂性痔中的应用

    作者:李东冰;谭竟范;李华山;李权;蔡亭;周海祥;张丽

    目的 对痔切除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传统手术在治疗混合痔环状脱垂或内痔环状脱垂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4年9月西苑医院收治的832例经内镜确诊为内痔及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 PPH组:混合痔247例,治愈228例(92.3%),显效19例(7.7%);内痔168例均治愈(100%);术后发生大出血2例(0.5%),住院时间3.1~6.3 d,无一例创面感染.传统手术组:混合痔229例中治愈215例(93.9%),显效14例(6.1%);内痔188例中治愈175例(93.1%),显效13例(6.9%);术后发生出血3例,肛管狭窄1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住院时间26.2~27.1 d.结论 对环形脱垂的痔,采用PPH手术并与外痔切除或外剥内扎方法相结合,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优于传统的外剥内扎术.

  • 原发性肝癌的射频毁损治疗进展

    作者:任正刚

    虽然影像学诊断水平较过去有了较大的提高,不少小肝癌在体检或临床就诊时被发现,然而,由于大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变,有相当多的小肝癌因而不能耐受手术切除;虽然肝脏移植是治疗不能切除的小肝癌的选择,但有限的供肝不能满足这些患者的需要.因此,损伤小、疗效确切的局部毁损治疗受到重视.这些局部毁损治疗包括射频毁损治疗、微波固化治疗、冷冻治疗等.但射频毁损治疗是目前应用为广泛的局部毁损治疗,其疗效甚至能和手术切除相当,已经得到广泛的肯定,并且其应用更加成熟.不过在射频毁损治疗广泛应用的同时,也面临了一些局限性以及一些争议.现就射频治疗肝癌的一些进展并结合我所应用的实践做一概述.

  • 肝癌分子分型和转移复发的早期预测

    作者:叶青海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简称肝癌)位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第5位、死因第3位,在我国则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的第2位杀手,肝癌的总5年生存率不足5%,每年新发病564 000例,死亡549 000例[1].其预后如此之差的主要原因是肝癌容易侵犯门静脉而导致肝内播散,从而出现高肝内转移率及肝癌术后的高复发率,即使在肝癌早期[2,3].研究[2]表明,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转移复发率为61.5%,即使小肝癌也达43.5%.然而,也有部分病理诊断相同和临床治疗相同的肝癌患者却能获得长期(无瘤)生存,说明肝癌中存在不同的细胞分子亚型.如何进一步探明肝癌的分子特征,以便对其进行更精确的诊断、分类、分型并及早预测其转移潜能,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个体化的防治措施是我们临床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能否进一步提高肝癌治疗效果的关键.

  • 人胃癌PGP9.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弦;张小兵;陶凯雄;王国斌

    目的 研究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胃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80例胃癌及8例正常胃组织中PGP9.5的表达.结果 在80例胃癌组织中有56例(70.0%)表达PGP9.5,而正常胃上皮细胞中无PGP9.5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SP法显示PGP9.5的表达和胃癌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及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 PGP9.5在胃癌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检测PGP9.5表达可作为肿瘤组织侵袭胃的一个分子标志物.

  • 肝包虫性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附297例报告)

    作者:冯启宏;周斌;李玉民;何登瀛;寇治民;敏书祺

    目的 总结肝包虫性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对297例肝包虫性急腹症的手术前诊断、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297例中,治愈285例,治愈率为95.96%;死亡12例,死亡率为4.04%,其中6例因囊肿破入腹腔致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及过敏性休克死亡,2例因包虫种植,多次手术后死于营养不良,4例为巨大肝包虫,内囊液为7000~12 000 ml,术后继发囊内感染而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 肝包虫性急腹症应以外科急诊手术治疗为主,同时应积极给予抗休克、抗感染及抗过敏治疗.

  • 大鼠肝卵圆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干细胞标志分析

    作者:金世龙;刘宝华;刘宏鸣;顾红光;杨俊涛;申海军;肖静

    目的 研究简单易行的成体大鼠肝卵圆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干细胞鉴定方法.方法 采用2-乙酰氨基芴/部分肝切除术刺激建立成体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于肝切除术后第12 d切取剩余肝脏,使用胶原酶Ⅳ消化分离和Percoll梯度离心纯化肝卵圆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和RT-PCR分析法检测肝卵圆细胞标志物mRNA表达.结果 分离得到的肝卵圆细胞存活率达到90%,经c-kit免疫荧光显色,PCR分析显示有CK19和白蛋白mRNA表达.生长因子诱导下有向胆管细胞和肝细胞分化的特性.结论 简单易行的肝卵圆细胞分离纯化及鉴定方法和肝卵圆细胞成功培养,为进一步研究肝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和与肝癌的关系提供了物质基础.

  • 体外扩增兔内皮细胞种植异体血管移植的实验研究

    作者:何茂鑫;赵渝

    目的 探讨自体静脉内皮细胞衬里异体血管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将体外扩增培养的兔静脉内皮细胞铺植于经处理的异体血管,体外培养9 d,然后行异体静脉原位移植术.结果 经传代培养收获的内皮细胞总数为(9.47±0.35)×106个.细胞种植3 h后异体血管腔面可见有内皮细胞附着,但未形成完整内膜;9 d时腔面被一层连续的单层内皮细胞覆盖,细胞形态饱满,平行排列,呈梭形.术后8周所有移植段血管保持畅通.结论 预衬自体内皮细胞的异体血管可保持长期的通畅性.

  • 细胞凋亡在大鼠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李涛;罗军;温浩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和相关因子Fas、FasL、bcl-2和bax在大鼠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评价十二指肠黏膜活检在胰腺移植中诊断排斥反应的价值.方法 选SD和Wistar大鼠行全胰十二指肠移植,实验分同基因胰腺移植组和异基因胰腺移植组.于移植术后第3、5及7 d分批处死受体,取移植胰腺和十二指肠标本用HE染色和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移植物.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后胰腺和十二指肠Fas、FasL、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异基因胰腺移植组胰腺和十二指肠病理评分相同者占61.1%(11/18);评分不同者占38.9%(7/18),其中胰腺评分较高者6例,十二指肠黏膜评分较高者仅1例.异基因胰腺移植组胰腺和十二指肠病理学评分和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高于同基因胰腺移植组(P<0.05,P<0.01).胰腺和十二指肠细胞凋亡指数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评分成正相关(r=0.965,P<0.01;r=0.942,P<0.01).随着术后时间延长,排斥反应分级上升,细胞凋亡增加,FasL表达升高,在异基因移植组bcl-2表达下降,而Fas和bax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细胞凋亡与移植胰腺急性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细胞凋亡指数可作为判断移植物损伤程度的指标.FasL和bcl-2与胰腺移植急性排斥及组织损伤密切相关.十二指肠黏膜活检有助于判断有无胰腺急性排斥反应发生.

  • 反义survivin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及逆转耐药的研究

    作者:陈曦海;张岂凡;马荣

    目的 探讨生存素(survivin)反义核酸(anti-pcDNA3-svv)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凋亡诱导,对泰索帝的化疗增敏作用及降低多药耐药基因-1(MDR-1)表达的作用.方法 采用脂质体法转染SGC7901细胞,并筛选阳性克隆,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MDR-1 mRNA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转染后对SGC7901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MTT法检测转染细胞对泰索帝的敏感性.结论 survivin蛋白的表达在重组质粒组比空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重组质粒组MDR-1 mRNA表达也较其他2组明显降低(P<0.01);透射电镜下可见重组质粒组细胞呈凋亡晚期变化,其MDR指数为0.196±0.013,明显低于空质粒组的2.958±0.024和空白对照组的3.126±0.019(P<0.01);重组质粒组对泰索帝的IC50值为(16.7±1.98)ng/ml,也明显低于空质粒组的(49.9±1.21)ng/ml和空白对照组的(55.7±1.89)ng/ml(P<0.01).结论 survivin反义核酸可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增强泰索帝化疗敏感性,可能逆转耐药.

  • RNA干扰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华;景在平;包俊敏;曲乐丰;冯翔;程小星;扬忠

    目的 研究RNA干扰(RNAi)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bcl-2基因表达的干扰效应.方法 用脂质体法将构建的装载靶向bcl-2基因小于扰性RNA(siRNA)的表达载体(pshRNA-bcl-2质粒)转染VSMCs(基因组),以转染空载体的细胞和加DMEM的空白细胞作为对照,采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基因的表达,用MTT法检测VSMCs生长情况.结果 转染siRNA的表达载体可以抑制内源性bcl-2基因在转录和转译水平上的表达,基因组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基因组的VSMCs生长也较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受到抑制(P<0.01).结论 载体介导的RNAi技术可明显抑制内源性bcl-2基因的表达和VSMCs生长.

  • 性别差异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肺脏组织核因子-κB活化的影响

    作者:杜晓辉;李荣;徐迎新;姚咏明;申传安;尹会男

    目的 探讨性别差异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肺脏组织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取4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分为对照组(雌、雄各10只)和内毒素血症组(雌、雄各10只),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5 mg/kg制作动物模型,无菌留取肺脏组织标本,用凝胶阻滞迁移分析方法(EMSA)检测NF-κB的活化情况,同时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雌二醇(E2)含量.结果 对照组雌、雄性大鼠肺脏组织有NF-κB微弱活化,分别为1.33±0.24和1.47±0.40,同时血清中TNF-α含量较少,分别为(0.75±0.16)ng/ml和(0.82±0.12)ng/ml,各项指标在雌、雄性大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内毒素后雌、雄性大鼠的NF-κB值分别为12.10±2.89和19.53± 2.12,TNF-α值分别为(4.10±0.72)ng/ml和(6.37±1.29)ng/m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但是雌性大鼠各项指标的变化明显低于雄性大鼠(P<0.01).对照组雌、雄性大鼠血清E2水平分别为(5.94±1.03)ng/L和(0.93±0.30)ng/L,注射内毒素后相应值为(6.13±1.31)ng/L和(1.06±0.26)ng/L,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雌、雄性内毒素血症大鼠肺脏组织NF-κB的活化与血清中TNF-α含量呈正相关(r=0.921 1,P=0.013;r=0.907 2,P=0.017),与E2含量呈负相关(r=一0.887 5,P=0.017;r=一0.872 3,P=0.022).结论 内毒素血症大鼠肺脏组织NF-κB的活化及血清中TNF-α的含量存在性别差异,内源性雌激素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介导了对雌性内毒素血症大鼠肺脏的保护作用.

  • 腹腔巨大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误诊为胰腺囊腺癌1例报道

    作者:李迎春;宋彬

    患者,男,35岁,因上腹部胀痛伴乏力、纳差6 d入院,无发热、盗汗.外院CT提示胰头、体占位.查体:腹部轻度肌紧张,左上腹轻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尚可,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实验室检查:Hb 90 g/L,PLT 57×109 /L,WBC 6.69×109 /L,RBC 3.34×1012 /L,CEA 1.68 μg/L,CA19-9 3.79 μg/L,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CT表现特征(附4例分析)

    作者:徐隽;宋彬;吴苾;杨洋;李迎春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CT表现特征.方法 收集4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的AIP患者的CT资料.CT检查包括平扫、双期(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在CT图像上观察胰腺的形态、大小、质地、强化程度、胰管、胰腺边缘、胰周及腹膜后各间隙等情况并分析AIP的CT表现特征.结论 3例AIP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1例为胰头的局限性肿大;病变区域胰腺实质在动脉期强化减弱但出现明显的延时强化;2例在胰腺病变区周围环绕包膜样结构;2例伴胆总管胰头段狭窄,1例ERCP显示胰管不规则狭窄;经类固醇激素治疗后,CT复查显示胰腺情况明显好转.结论 AI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 肝癌手术切除治疗的"利"与"弊"

    作者:马曾辰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和凶险的癌症之一,过去因诊断难、治疗方法少,患者几乎无一幸免,称其为"癌中之王"和"不治之症"不仅名副其实,而且反映了人们对它的无奈和恐惧.随着甲胎蛋白的发现、影像技术的进展和外科治疗的进步,肝癌已从难诊断变成较易诊断、从不治之症变成部分可治、人们与肝癌的斗争正从黑暗走向光明.

    关键词: 肝癌 手术切除 进展
  • 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

    作者:田超;李立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发生在结直肠黏膜的一种弥漫性的炎性病变,病因尚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遗传、饮食、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本病以欧美多见,国内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有上升趋势.UC属于内科治疗范畴,但有20%~30%的患者内科治疗无效或出现并发症,需手术治疗[1],故外科医生应熟知UC的病理特点,正确诊断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现就UC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的问题综述如下.

  • 男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作者:周立;芮静安;王少斌;陈曙光;曲强;迟天毅;魏学;韩凯;张宁;赵海涛

    目的 探讨男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术后生存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间我科行肝切除术之155例男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单、多因素分析确定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与同期24例女性患者比较,男性肝细胞癌患者年长5.7岁,并有较高的HBsAg阳性率(80.6%vs 54.2%)和肝硬变比率(87.1%vs 37.5%),P<0.05,其他临床病理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Edmondson-Steiner分级和门静脉癌栓为男性患者术后总体生存和无瘤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卫星灶和肿瘤大小仅影响总体生存.结论 男性肝细胞癌患者主要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生存情况与女性患者相似.肿瘤分化程度和生物学行为是影响男性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主要因素.

  • 原发性肝癌复发转移的分子机理

    作者:穆四清;张峰

    目的 介绍原发性肝癌复发转移的分子机理的研究状况.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的方式对原发性肝癌复发转移的分子机理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原发性肝癌的复发和转移是一个多基因参与的多步骤的过程,涉及到细胞基因、生长因子及其受体、黏附分子及细胞外基质、缺氧、肿瘤血管、机体免疫等多个环节.结论 尽早对复发转移相关基因的干预,有可能从根本上防治肝癌的复发和转移.

  • 大鼠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动态演变规律

    作者:龚加庆;方驰华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动态演变规律.方法 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实验组(40只).用化学致癌剂3,3'-二氨基联苯胺(3,3'-diaminobenzidine,DAB)诱发SD大鼠肝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连续监测各时相肝组织中PCN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本实验的诱癌过程可分为炎性变期、增生纤维化期和癌变期3个阶段;PCNA的表达早出现于炎性变早期汇管区的卵圆细胞中,并在汇管区呈区域性过表达分布;炎性变中期,PCNA表达阳性率达高峰,随后下降,在癌变期又升高,在整个病理演变过程中其表达具波动性.结论 在致癌因素的存在下,PCNA首先表达于卵圆细胞;PCNA表达的动态演变对肝癌的发生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 基因芯片技术在肝细胞癌候选诊断指标筛选中的应用

    作者:邢戌健;贾户亮;张磊;叶青海

    目的 在全基因组范围内筛选肝细胞癌候选诊断指标.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40例肝细胞癌肿瘤标本及其邻近无瘤肝组织之间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寻找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基因芯片由美国国立卫生院癌症研究所制定,每张芯片有9 984个点,含9 180个基因.基因芯片实验采用双色荧光直接标记法,每例患者的肝细胞癌组织总RNA 200 μg用绿色荧光素Cy5-dUTP标记,其相应的无瘤肝组织总RNA 100 μg用红色荧光素Cy3-dUTP标记.混合后与芯片上的基因进行杂交.对基因芯片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寻找肝细胞癌组织与无瘤肝组织之间表达有差异的基因.结果 用非先导分层聚类分析法进行筛选,发现有10个基因在80%以上的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2倍或2倍以上)其相应的无瘤肝组织,包括ESTs、Homo sapiens cDNA FLJ、原钙粘连素-α9(protocaderinalpha 9)、KPNA2、RPS20、SNRPE、CDKN2A、UBD、MDK和ANXA2基因.这些基因与多种肿瘤相关,他们可能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 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可能筛选出新的肝细胞癌诊断指标.

  • 血清HBeAg状态对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

    作者:孙惠川;张伟;钦伦秀;叶青海;王鲁;任宁;庄鹏远;朱小东;陆录;钱永兵;郭家恺;项世骏;张玮德;樊嘉;汤钊猷

    目的 研究肝癌患者血清HBeAg状态对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及生存的影响.方法 收集1999~2005年在我科行根治性切除的223例肿瘤直径≤3 cm的肝癌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术前血清HBeAg状态,分为HBeAg阳性组(n=73)和HBeAg阴性组(n=150),比较2组患者无瘤生存率(DFS)和总体生存率(OS),并分析影响DFS和OS的危险因素.结论 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的1、3、5年的OS分别为91.5%、76.8%、60.1%和95.2%、85.3%、73.2%(P=0.053);1、3、5年DFS分别为73.3%、53.7%、40.3%和86.6%、65.5%、54.5%(P=0.002).与HBeAg阴性组比较,HBeAg阳性组患者年龄较轻(P=0.004),肝硬变较重(P=0.008),而在肿瘤因素及手术相关因素方面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DFS和OS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HBeAg阳性和大结节肝硬变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BeAg阳性和多发肿瘤是影响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小肝癌患者术后HBeAg阳性患者较HBeAg阴性者更易早期复发,而且总体生存较差.

  • 肝癌解剖性肝切除的初步经验

    作者:王鲁;孙惠川;钦伦秀;叶青海;任宁;马曾辰;吴志全;樊嘉;汤钊猷

    目的 总结行解剖性肝切除的经验及结果.结论 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期间,我们对93例肝细胞癌患者进行解剖性肝切除,对相应外科技术进行改进以减少术中出血、输血及术后并发症.切肝采用血管钳钳夹肝组织,暴露肝内管道后再结扎,选择性阻断出、入肝血流;对13例巨大肿瘤行半肝切除时采用肝脏悬吊法,切肝时采用间断Pringle法阻断肝门.结论 93例肝癌患者中82例(88%)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变,平均出血量300 ml(100~6 000 ml),71%(66/93)病例不需输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4%(32/93),膈下积液多发,共8例.术后30 d内无手术死亡.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可能提高手术疗效.

    关键词: 肝癌 解剖性肝切除
  •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组织中PDGF和survivin表达的意义

    作者:李哲夫;陈孝平;张万广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细胞癌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6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组织中PDGF mRNA的表达,并与无门静脉癌栓者进行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组织中PDGF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癌细胞的增殖情况及其分别与PDGF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关系.结论 16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组织中PDGF mRNA的表达量为0.130 9±0.014 6,显著高于无门静脉癌栓者的0.068 4士0.005 2(P<0.01);PDGF和surviv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750,P<0.01);PDGF和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组者的肝细胞癌细胞增殖显著高于表达阴性者(P<0.01).结论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组织中存在PDGF和survivin基因的过度表达,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随着两基因表达的增强,肝细胞癌细胞增殖显著增高.

  • 射频消融联合亚砷酸局部治疗对兔肝VX2肿瘤MVD和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盟辉;孔宪炳;王巧玲;阴红卫;轩诗进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亚砷酸(AA)局部治疗对兔肝VX2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新西兰兔肝VX2肿瘤模型2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给予AA(AA组)、RFA(RFA组)、RFA+AA(RFA+A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于治疗后第14 d处死所有实验动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MVD及VEGF的表达,并分析MVD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AA组、RFA组及RFA+AA组肿瘤组织MVD依次降低,分别为(38.50士0.44)、(23.07±0.47)、(18.65±0.39)和(11.36±0.36)个/HP,4组间两两比较均P<0.05;肿瘤组织VEGF表达阳性例数比也依次降低,分别为7/7、5/7、4/7和2/7,4组间两两比较均P<0.05.VEGF表达强度与MVD成正相关关系(r=0.47,P<0.01).结论 RFA+AA联合治疗能减少肿瘤组织的MVD,抑制VEGF的表达.

  • 肝癌特异性血管抑制疗法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

    作者:徐宏勇;徐立;高建宏;李开宗;窦科峰

    目的 构建受甲胎蛋白(AFP)增强子和白蛋白(Alb)启动子调控的含有血管抑制素(angiostatin)K5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基因转染,将angiostatin K5基因导入肝癌细胞,观察angiostatm K5的表达.方法 用RT-PCR法从正常人真核细胞扩增出angiostatin K5基因,将AFP增强子和A1b启动子调控序列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并将angiostatin K5 cDNA置于上述调控序列之下,从而构建得到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FAB-angiostatin K5-His.利用细胞培养、脂质体介导的细胞转染,将angiostatin K5基因导入肝癌细胞.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细胞中angiostatin K5的表达.结果 通过酶切鉴定及DNA测序证实目的 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FAB-angiostatin K5-His与预期的结果相同.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证明,angiostatin K5在肝癌细胞中得以表达.结论 构建的肝癌特异性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可增加对AFP阳性肝癌细胞的治疗的特异性,并用于实现对肝癌的特异性血管抑制作用.

  • 超声造影检测和诊断小肝癌的价值

    作者:丁红;王文平;黄备建;李超伦;张晖;魏瑞雪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检测和诊断体积较小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 分析353例共378个经临床和病理检查证实的直径≤3 cm的原发性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包括造影的增强时相和增强方式,并与病理类型相比较.结果 所有原发性肝癌中96.6%(365/378)的病灶动脉相显示增强,其中317(83.9%)个病灶增强早于肝实质,48(12.7%)个病灶增强与肝实质同步;增强方式中329(87.0%)个病灶呈整体增强,35(9.3%)个呈斑片状增强,14(3.7%)个病灶呈环状增强.在门脉相和晚期相,342(90.5%)个病灶相对于肝实质呈低回声.若将造影时病灶动脉相增强早于或同步于肝实质以及门脉期消退作为超声造影诊断肝癌的标准,则敏感性为87.3%(330/378);若将整体增强和斑片状增强作为原发性肝癌的特异增强方式,结合增强方式和时相,则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为92.9%(351/378).结论 超声造影可实时动态观察肝肿瘤相对于肝实质的灌注和廓清过程,揭示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在鉴别诊断小肝癌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 结直肠癌外科应用技术的规范与创新(七)

    作者:李立

    (承2006年第6期)2 微创化功能性全大肠切除术2.1 历史背景20年前,全胃切除术和全大肠切除术还是衡量胃肠外科医师手术能力的某种标志,也是毁损性大肠手术的典型代表.而今,在不考虑切口、腹腔创伤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的情况下,高选择性结肠段切除术、选择性结肠段切断旷置术、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扩大左半或右半结肠切除术、次全结肠切除术、全结肠切除术(范围包括切除乙状结肠,保留了中上段直肠)、次全大肠切除术(通常保留腹膜返折以下部分直肠)和全大肠切除术(切除了回盲部甚至部分回肠、全部结肠和直肠,仅保留解剖学或外科学肛管)不仅应用于多发性结直肠息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多原发性同时性大肠癌等,也广泛用于难治性和出现急慢性并发症的炎性肠病(IBD)、慢传输型顽固性便秘等,类似于结直肠癌的综合治疗体系,多学科协作诊治对降低IBD死亡率和提高慢传输型顽固性便秘及IBD患者生活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外科医师更应熟知内科治疗的难点,重新审视手术治疗在内科性疾病中的作用,微创化功能性全大肠切除术即是外科参与内科治疗的一种新选择.

  • 进展期胃癌手术热点、难点问题圆桌会议纪要

    作者:姜淮芜;徐亮;韩方海

    胃癌是我国高发疾病之一,手术是进展期胃癌外科治疗的关键.随着近年来进展期胃癌外科治疗研究的深入,有关进展期胃癌外科治疗的热点、难点问题正在逐步被解决或有了新的研究思路.为此,在2006年10月20日~22日召开的"四川省肿瘤外科学术会议"期间,大会学术委员会特地安排了"进展期胃癌手术热点、难点问题圆桌会议".现将会议观点予以报道以供临床研究参考.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