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외기초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424
  • 国内刊号: 51-150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7
  • 曾用名: 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严律南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全内脏转位并发急性阑尾炎1例报道

    作者:李庆会

    患者,女,46岁,因"转移性左下腹疼痛30 h"入院.患者以上腹部疼痛发病,呈持续性,伴恶心、呕吐,6 h后转移至左下腹.查体: 左下腹反麦氏点固定性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同时发现心尖搏动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内侧 1 cm; X线胸片示心脏位于右侧胸腔,心电图提示右位心,B超发现肝脏位于左季肋区,脾脏位于右侧.诊断: 先天性全内脏转位并发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遂行急诊阑尾切除术,取左下腹反麦氏切口.术中证实盲肠、阑尾位于左下腹.术后病理报告: 蜂窝组织炎性阑尾炎.术后抗炎、对症治疗.1周后拆线出院.

  • 左肝胆管乳头状腺癌1例报道

    作者:邱红根;杨家英;宋子华;朱耀明

    患者,男,60岁,因"右上腹不适近半月"于我院门诊行MRCP检查,结果示: 肝内外胆管扩张,下段梗阻,考虑新生物或炎性狭窄,遂入院.约10年前于外院行"胆囊切除术",4年前于外院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恢复均顺利.此次发病以来患者小便不黄,未解过陶土色大便,消瘦不明显,查体: 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部稍膨隆,右上腹见一12 cm长纵形切口疤痕,右肋缘下见一20 cm长切口疤痕,无其他阳性体征.入院后查ALT 23 U/L,AST 50 U/L,TBIL 7.28 μmol/L,DBIL 2.57 μmol/L,Alb 42.59 g/L,Glb 30.93 g/L; 血常规、心电图、胸片、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检查结果均正常.

  • 有腹部手术史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作者:赵雄齐;温晓明;李晓延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目前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标准术式.有条件的医院,无选择性LC手术已成为趋势.腹部手术后的LC属于困难LC.我们连续观察了本院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20例有腹部手术史的胆囊结石或息肉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2例; 平均年龄51岁(28~76岁); 胆囊结石17例,胆囊息肉3例.

  • 肠道微生态制剂及其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作者:张婧;程中

    目的 了解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和新研究进展. 方法 复习国内、外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加以综述. 结果 微生态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利用其来重建人体尤其是肠道内的菌群平衡,促进内环境的稳定,控制菌群失调及治疗与菌群易位相关的多种胃肠道疾病. 结论 尽管肠道微生态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有关肠道微生态制剂的治疗作用有待大样本的随机双盲试验证实和循证医学的评价.

  • 78例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治分析

    作者:陈广瑜;肖元新;付振刚

    目的 总结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78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中67例手术治疗,4例行肾动脉栓塞术,7例保守治疗; 除1例死亡外,余均治愈.结论 及时诊断和治疗是救治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关键,腹腔穿刺、B超、CT及X线检查的合理应用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 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诊治体会

    作者:任辉;李志伟;肖朝辉;刘振文;王港;孙涛;李磊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近8年解放军第302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因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再出血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术后消化道再次出血患者中,因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9例,残留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再次破裂大出血5例,围手术期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并呕血1例.围手术期再出血并死亡2例,通过保守或手术治疗治愈13例.结论 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良好术式,术后再出血是断流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完善的手术操作、适时祛聚抗凝减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可减少断流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或减轻其症状.

  • 胃肠道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血糖控制

    作者:张伟;赵高平;杨春;胡阳;王波;李平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过程中控制血糖的安全、有效方法 .方法 37例胃肠道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24 h开始应用糖尿病患者EN专用制剂益力佳SR,并采取应激期持续静脉滴注胰岛素和稳定期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的方法 控制血糖,同时在术后EN前、EN第5 d、第8 d监测各项营养、生化及免疫指标.结果 患者均可耐受术后EEN,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EN后营养评定指标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P<0.01); 体重、血红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无明显改变(P>0.05),免疫指标IgG、IgA及IgM水平亦有明显升高(P<0.01); 81.1%(30/37)的患者血糖稳定控制在(7.8±1.1) mmol/L范围内.结论 对于胃肠道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应用糖尿病患者专用EN制剂是营养支持的有效手段.静脉滴注和皮下注射胰岛素相结合控制血糖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降血糖措施.

  • 不同人群腹直肌后鞘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初步研究

    作者:车向明;张如愿;刘浩;樊林;赵伟;王光辉

    目的 初步分析不同人群腹直肌后鞘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胶原总量及Ⅰ/Ⅲ型胶原比例变化.方法 切取104例开腹手术患者腹直肌后鞘组织,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 进行染色,比较胶原含量在不同性别、体力劳动组和非体力劳动组、吸烟组和不吸烟组间的差异,并分析胶原含量与年龄、体重指数及身高的相关性.结果 ①男性和女性间胶原比较: Ⅰ型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比例男性均低于女性(P<0.01); Ⅲ型胶原含量及胶原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体力劳动组与非体力劳动组间胶原含量及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吸烟组和不吸烟组间胶原比较: 胶原总量及Ⅲ型胶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Ⅰ型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比例在吸烟组较低(P<0.01,P<0.05).④胶原含量随年龄增加变化趋势: 胶原总量、Ⅰ型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比例降低(r=0.341、0.392、0.212,P<0.001,P<0.05); Ⅲ型胶原含量无明显变化(r=0.089,P>0.05).⑤胶原含量及比例与体重指数及身高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吸烟、性别和年龄均影响组织胶原含量及比例.

  • 卡巴胆碱预防术后腹腔粘连的实验研究

    作者:田易军;胡森;包呈梅;王磊;吴静;金芳

    目的 观察拟胆碱药卡巴胆碱预防腹腔粘连的作用.方法 44只雄性Wistar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n=12)、手术对照组(n=16)及卡巴胆碱组(n=16,卡巴胆碱50 μg/kg),后2组采用开腹后无菌干纱布摩擦大鼠盲肠蚓突部,钳夹和刮伤腹壁法制作大鼠腹腔粘连动物模型.各组于术后第7 d和第14 d各处死一半动物,参考Phillips 5级分类法并结合本模型特点进行大体粘连程度分级评分; 取粘连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粘连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粘连组织Ⅰ型胶原含量变化,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卡巴胆碱组第7 d与第14 d大体粘连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HE染色显示卡巴胆碱组比之手术对照组炎症反应轻,偶见增生纤维结缔组织; Ⅰ型胶原含量卡巴胆碱组第7 d与第14 d均明显低于手术对照组(P<0.01); 各组内第7 d与第14 d比较,腹腔大体粘连程度评分和Ⅰ型胶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拟胆碱药卡巴胆碱能显著预防大鼠腹腔粘连形成,降低粘连程度.

  • 胆囊的MRI评价

    作者:吴苾;宋彬

    胆囊作为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器官,其内的胆汁易于析出、凝集而形成结石.胆囊常见的疾病多与结石相关,如胆石症、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癌等; 其他影响胆囊的病理状态还包括胆道动力障碍、术后改变等.超声对胆囊结石及胆囊炎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还可通过摄取高脂食物前后对比评价胆囊功能,是胆囊疾病的传统影像检查手段,但对肥胖患者其图像质量及解剖细节显示较差.

  • 我国血管外科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王玉琦;史振宇

    过去十几年,我国血管外科蓬勃发展,一方面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另一方面腔内血管技术正迅速渗透到血管疾病诊疗的各个方面.同时,相关学科的发展促进了血管外科实验研究的深入开展,产生出许多新的研究热点.

  • 结肠癌微转移的预后影响: 多中心前瞻性试验的暂时性结果

    作者:王秋毅;吕东昊

    Ⅱ期结肠癌行完整切除术后25%的复发率表明隐性淋巴结转移的存在,而这种淋巴结转移却不能被HE染色鉴别.但根据Bilchik AJ, Hoon DS, Saha S等正在进行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暂时性数据表明,29.6%前哨淋巴结活检能被免疫组化染色所鉴别,但其HE染色呈阴性.该研究结果表明,微转移的检测与结肠癌预后有临床相关性,可能将有助于筛选需要接受辅助治疗的患者; 而前哨淋巴结经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RT-PCR检测呈阴性者可能只需要手术治疗[Ann Surg, 2007; 246(4):568-575].

  • 直肠癌综合模式治疗的前景展望

    作者:李亚伦

    随着手术、放疗和化疗的研究进展,直肠癌的诊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革.这些进展带来了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和生命质量的提高.现在,随着对结直肠癌研究的进展,应用于患者的全套新的化疗和靶向药物,可以明显延长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现正在通过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联合放疗来研究这些治疗药物[Clin Colorectal Cancer, 2007; 6(9):625-633].

  • 直肠癌局部切除术的人群研究

    作者:邓窈窕

    近,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医院对瑞典直肠癌登记处1995~2001年10 181例患者的病历数据进行了回顾.其中643例患者进行了直肠癌局部切除术,5年生存率为95.3%,5年局部复发率为7.2%.结果表明直肠癌局部切除术与对照组早期直肠癌经腹切除术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r J Surg, 2007-11; 94(11):1421-1426].

  • 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应用P-POSSUM和Cr-POSSUM评分的比较

    作者:滑心恬

    Horzic M, Kopljar M, Cupurdija K等对120例在1996~2004年接受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他们对每例患者进行Portsmouth计数死亡率和发病率的生理学和手术严重性评分(Portsmouth-physiological and operative severity score for the enumeration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P-POSSUM)和结直肠(specialized colorectal,Cr)-POSSUM评分,记录术后30 d在医院的死亡率和死亡例数,并统计各评分中预期死亡比例.结果表明: P-POSSUM和Cr-POSSUM对于预测结直肠癌手术后的死亡率均有效,但Cr-POSSUM更精确,且是一种有潜力的检测手术结果的方法[Arch Surg, 2007; 142(11):1043-1048].

  • 人肝移植术后移植肝脏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军;窦科峰;朱靓;张福琴;赵青川

    目的 观察人肝移植术后移植肝脏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探讨其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15例肝移植术后肝脏穿刺活检标本,根据组织病理改变分为: 对照组(无排斥反应)、轻度急性排斥反应组及中/重度急性排斥反应组,对其进行HSP7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结果 肝移植术后3组肝脏组织均有HSP70表达,主要定位于肝细胞胞质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SP70累积光密度(IOD)图像分析提示: 对照组IOD值为30.99±11.14,明显低于轻度急性排斥反应组(68.84±21.37)和中/重度急性排斥反应组(71.82±19.99),P<0.01; 而中/重度急性排斥反应组IOD值又高于轻度急性排斥反应组,P<0.05.结论 HSP70对移植肝脏具有保护作用,其表达持续增高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肝移植术后应用胸腺肽α1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作者:朱新锋;陈刚;张文夺;白建华;刘其雨;赵英鹏;王谦;陈向阳;李晓延;李立

    目的 探讨在肝移植术后应用胸腺肽α1对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影响及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例原发性肝癌行肝移植患者,完全随机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0例.对照组移植术后仅行常规免疫抑制剂方案; 实验组于术后第1 d开始皮下注射胸腺肽α1,1.6 mg/次,2次/周,至少持续1个月,免疫抑制剂方案同对照组.术后行肝穿刺活检,比较2组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于术前1 d及术后1周、2周及1个月检查2组细胞免疫功能.结果 2组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周及1个月实验组CD4+、CD8+T淋巴细胞数及CD4+/CD8+比值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肝移植术后,在常规使用免疫抑制剂条件下,近期应用胸腺肽α1不增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几率.胸腺肽α1可显著提高肝移植术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 腹主动脉瘤的发病机理及治疗进展

    作者:刘仁贵;赵纪春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的发病机理及治疗进展. 方法 复习近几年有关腹主动脉瘤的发病机理及治疗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腹主动脉瘤的形成是遗传、解剖、环境、生物化学等多因素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腹主动脉中层细胞外基质的代谢失衡在腹主动脉瘤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增加和弹性蛋白与胶原蛋白的基因表达失衡可能是主要原因.腹主动脉瘤的治疗包括外科和内科治疗,内科治疗还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结论 腹主动脉瘤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科治疗是外科治疗的重要补充.

  •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在糖尿病大鼠自体移植静脉中的表达及氨基胍的干预作用

    作者:王欣;张强;张宏伟;霍鑫;杜惠莲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在糖尿病大鼠自体移植静脉中的表达及氨基胍对其内膜增生的干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氨基胍组、蒸馏水组及对照组,前2组行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并分别用氨基胍或蒸馏水灌胃,对照组为未作处理的正常大鼠.3组均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后,于术后第7 d及14 d测定血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含量,同时取自体静脉移植标本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检测RAGE及NF-κB p65的蛋白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RAGE 及NF-κB p65 mRNA的表达.结果 术后第7 d及14 d,相对于对照组大鼠,蒸馏水组糖尿病大鼠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加重,血清AGE含量增加,RAGE和NF-κB p65 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氨基胍组血清AGE含量、NF-κB p65蛋白和mRNA表达及内膜增生均较蒸馏水组减少或减轻(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大鼠自体移植静脉RAGE表达增强,激活NF-κB,与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关系密切; 氨基胍抑制AGE的产生,可阻断AGE-RAGE结合,减轻内膜增生.

  • 靶向PIK3cb双位点shRNA干扰抑制血管移植术后再狭窄

    作者:刘苏健;申庆民;刘宏;邓勇志;马捷

    目的 研究RNA干扰(RNAi)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110β亚单位(PIK3cb)基因表达的干扰效应.方法 雄性SD大鼠150只,均行自体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手术,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6组: 空白对照组(25%空白Pluronic F-127)、shRNA-1组、shRNA-2组、1/2(shRNA-1+shRNA-2)组、阴性对照组(无序质粒)和阳性对照组(渥曼青霉素),每组25只.3个转染组[shRNA-1组、shRNA-2组及1/2(shRNA-1+shRNA-2)组]通过Pluronic F-127缓释系统将shRNA均匀喷涂于移植静脉周围.分别于术后1、3、7、14及28 d各取5只大鼠取材,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测量管腔内膜厚度及新生内膜面积,Western blot(术后3 d)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术后3、7、14及28 d时,3个转染组血管内膜厚度均较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 而新生内膜面积3个转染组(除shRNA-2组第3、7 d)于术后1 d起即开始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示术后各时间点3个转染组PCNA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示术后3 d 3个转染组PCNA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血管内膜增生情况及PCNA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入移植静脉后能有效抑制管壁平滑肌细胞增殖,是一种防治移植静脉狭窄的基因疗法.

  • 一种适合动态研究的大鼠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

    作者:赛力克·马高维亚;王护国;罗军;哈尔曼;艾则孜;江涛

    目的 建立一种适合动态研究的大鼠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方法 将60只体重为(230±20) g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动物模型组36只,对照组18只,假手术组6只.动物模型组采用改良下腔静脉结扎法制备动物模型,造模后观察血管内膜及血栓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并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做观察比较.结果 采用改良法制作模型后, 大鼠下腔静脉内不仅均形成稳定的血栓,而且形成血栓的血管段的近心端保持通畅,符合人体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的病理演变.结论 成功制作适合动态研究的大鼠深静脉血栓动物模型.

  • 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的防治现状

    作者:武国;丁小洁;时德

    目的 了解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的各种防治手段.方法 对有关国内、外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防治方法 的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 血管再狭窄的防治手段包括基因治疗、药物治疗、血管外支架和物理治疗等.基因治疗的方法 包括转染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基因和利用反义核酸技术或RNA干扰技术使能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基因失活.结论 各种防治方法 各有优、缺点,有些还存在争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将会成为防治血管再狭窄的有效手段.

  •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截肢残体的血管解剖及临床意义

    作者:胡骥琼;王道明;司春强;薛清泉;梁双超

    目的 为晚期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SO)治疗寻找远端流出道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收集10条因晚期下肢ASO而行膝上截肢的残体,进行血管灌注.观察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其侧支的病理改变,以及各侧支的数量、分布规律等情况.结果 本组腘动脉、胫前动脉及胫后动脉均呈动脉粥样硬化闭塞.这些动脉发出的侧支有3种类型: ①部分侧支因主干动脉粥样斑块波及填塞而闭塞.②部分侧支仅起始段闭塞,远端仍通畅.③部分侧支通过主干动脉内"滴水状间隙"相互交通.后2种类型主要分布于腘动脉的下段及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的上段,并可在小腿肌群内形成广泛、固定的血管吻合.结论 晚期的下肢ASO,腘动脉、胫前动脉及胫后动脉虽闭塞,但在某些固定部位仍存在未闭塞的多个侧支,一旦此段主干动脉行内膜剥脱后即可构建远端"侧支流出道".

  • pEGFP-C1/Akt体外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后肢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

    作者:霍鑫;冯金炜;刘方峰;孔宏亮;严永吉;张强

    目的 探讨经肌肉注射转染pEGFP-C1/Akt的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后肢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30只,制成双后肢缺血模型,双盲法随机分为基因治疗组(肌注经pEGFP-C1/Akt转染的MSCs)、非基因治疗组(肌注MSCs)及对照组(肌注PBS液).造模前、造膜后即刻及MSCs移植后1~7 d内,每天用红外线皮温仪测定大鼠后肢皮温变化.28 d时经动脉造影观察后肢血管生成情况;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后肢毛细血管密度;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后肢肌肉组织中Akt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移植3 d后基因治疗组大鼠后肢皮温升高明显.28 d时经动脉造影观察基因治疗组后肢侧支血管生成明显; 荧光显微镜观察有绿色荧光细胞在基因治疗组的内收肌和半膜肌分布.毛细血管密度: 基因治疗组为(7.1±0.3)个/高倍镜,非基因治疗组为(4.2±0.4)个/高倍镜,对照组为(1.3±0.2)个/高倍镜,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kt及VEGF的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 基因治疗组Akt mRNA(2.44±0.14)和蛋白(1.12±0.13)及VEGF mRNA(1.11±0.11)和蛋白(0.97±0.13)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基因治疗组Akt mRNA(1.58±0.13)和蛋白(0.78±0.12)及VEGF mRNA(0.78±0.14)和蛋白(0.67±0.11)以及对照组Akt mRNA(0.64±0.11)和蛋白(0.36±0.12)及VEGF mRNA(0.56±0.11)和蛋白(0.33±0.13)的表达水平(P<0.01),后2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EGFP-C1/Akt体外转染骨髓MSCs促进后肢缺血大鼠血管生成的效果优于单纯MSCs治疗,为基因转染MSCs治疗缺血性疾病提供可能.

  • 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结扎+溃疡周围环缝术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23例

    作者:李昭辉;景在平;陈泉;卢伟锋;赵一麟

    目的 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结扎(SEPS)+溃疡周围环缝术联合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3月至2006年9月对23例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实施SEPS+溃疡周围环缝术(联合治疗组).另有SEPS组(19例)和溃疡周围环缝组(30例)作对照.所有病例均行常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结果 联合治疗组溃疡于术后12~60 d愈合,平均25.7 d; SEPS组于术后18~90 d愈合,平均35.1 d; 溃疡周围环缝组于术后21~90 d愈合,平均47.3 d,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PS+溃疡周围环缝术能够有效地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溃疡,2个术式联合应用其溃疡愈合时间较单独应用缩短.

  • 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下新辅助化疗干预结直肠癌手术方案的临床研究

    作者:汪晓东;曾天芳;曹霖;邱萌;李立

    目的 探讨在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诊治模式下,新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手术方案的干预效应.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7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肛肠外科专业组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资料,分析比较MDT组与非MDT组的手术预计方案与实际手术方案.结果 共纳入了251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直肠癌183例,结肠癌68例.MDT组和非MDT组之间基线一致,2组间术前预估手术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预估施行标准根治性保肛手术的患者,发现其中术后实际手术方案无变动者所占比例及实际手术方案为扩大的根治性保肛手术者所占比例,在MDT组与非MDT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由预估的标准根治性保肛手术改为局部根治手术者所占比例,MDT组高于非M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预估施行不保肛手术的患者中,2组间比较,实际手术方案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肿瘤病灶变化,MDT组中肿瘤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M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但2组间T分期变化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的临床价值不仅在于术前试图降低肿瘤分期,更重要的是通过联合治疗的方式为需要经由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创造更高质量的临床效果; 而新辅助化疗是否可以实现微创化手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三)

    作者:于永扬;王存;周总光

    (承2008年第5期)3.2 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3.2.1 手术要点 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的要求往往高过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所以,除一套腹腔镜器械外,还应增备一套开腹手术器械,一旦腹腔镜手术中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以及必须开腹处理的特殊情况,应毫不犹豫中转开腹手术.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腔镜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基础 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