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외기초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424
  • 国内刊号: 51-150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7
  • 曾用名: 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严律南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RNAi沉默DLL4基因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及对多西他赛的增敏作用

    作者:王群;余明华;王耕;王明华

    目的 探讨短发夹RNA (shRNA)靶向沉默DLL4基因对MCF-7细胞凋亡的诱导及对化疗药物多西他赛的增敏作用.方法 针对DLL4基因的序列设计具有特异性的shRNA,经脂质体转染MCF-7细胞,作为实验组,空脂质体转染的MCF-7细胞为脂质体组,未做任何处理的MCF-7细胞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3组细胞DLL4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改变;采用噻唑蓝(methylthiazo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测定3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及对多西他赛的敏感性.结果 实验组平均光密度值及阳性面积率均低于对照组和脂质体组(P<0.01);实验组细胞在24 h、48 h及72 h时间点A值均低于对照组和脂质体组(P<0.01);转染后24 h、48 h、72 h及96 h,实验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和脂质体组(P<0.05);RNA干扰(RNAi)沉默DLL4基因后,实验组G2/M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和脂质体组(P<0.05);实验组的IC50值较对照组和脂质体组低(P<0.05).结论 RNAi技术抑制DLL4基因的表达能够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增强细胞对多西他赛作用的敏感性.DLL4可能会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靶点.

  •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保护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作者:金光鑫;乔鹏飞;胡彦华;仇公才;高峰;吴德全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10只健康Wistar大鼠骨髓,体外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并对门静脉途径移植入肝脏的间充质干细胞行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染色示踪.建立大鼠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维生素C治疗组(VC组)及BM-MSCs组,每组8只,分别于再灌注24 h后取材,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肝脏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并对肝脏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肝脏凋亡指数(AI).结果 体外分离的BM-MSCs生长稳定,增殖旺盛,表达CD29及CD44,不表达CD34及CD45;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稳定,在肝脏组织切片内见间充质干细胞定植,多位于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VC组和BM-MSCs组的AST、ALT、MDA和AI均较I/R组低I/R<0.05),SOD均较I/R组高(P<0.05);BM-MSCs组的AST、ALT、MDA和AI均低于VC组(P<0.05),SOD高于VC组(P<0.05).结论 BM-MSCs可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和抑制肝细胞凋亡,来保护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

  • 改良法建立不完全性小肠梗阻致Cajal间质细胞减少模型

    作者:王超;李昆;朱晓艳;彭梅芳;张国虎;王培红;王永华;汤礼军;张林

    目的 探讨建立Cajal间质细胞数量减少模型的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改良不完全性小肠梗阻法,用SD大鼠回肠套环,以非贯穿肠管的方式建立Cajal间质细胞数量减少模型.肉眼观察大鼠大体形态学改变,采用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jal间质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 该方法造模成功率为56% (28/50);肠梗阻组大鼠术后与术前相比,体重减轻(P<0.01);剖腹后肉眼观察,可见胃潴留明显,梗阻肠段明显充血、肿胀;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见回肠组织有明显炎性改变;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ajal间质细胞明显减少.结论 本模型满足不完全性肠梗阻的基本表现,可致Cajal间质细胞数量减少,可为有关Cajal间质细胞的基础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动物模型.

  • 非返性喉返神经的解剖特点及术中损伤的预防

    作者:申曦;李小毅;刘跃武;陈曙光;袁宏伟;刘洪沨;高维生

    目的 研究非返性喉返神经(non-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NRLN)的解剖学特点和变异,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发现NRLN的方法和总结预防其损伤的经验.方法 对北京协和医院于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腺叶全切手术的2211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国内文献报道的114例NRLN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北京协和医院2 211例甲状腺手术中暴露喉返神经3 479条,11条确认为右侧NRLN (0.32%,11/3 479),其中Ⅰ型3例,ⅡA型7例,ⅡB型1例;1例为同时伴有返支和非返支的喉返神经,余10例均为完全型;手术中均未发生神经损伤.文献报道的1 14例NRLN占报道病例总数的0.14%~4%;其中右侧NRLN 109例,Ⅰ型4例(3.7%,4/109),ⅡA型75例(68.8%,75/109),ⅡB型9例(8.3%,9/109),分型不详21例(19.3%,21/109),同时伴有喉返神经返支3例(2.8%,3/109);左侧NRLN 5例,ⅡA型2例,分型不详3例,其中1例同时伴有喉返神经返支.论著或病例报道的104例患者中,手术导致NRLN麻痹共16例(15.4%,16/104),其中Ⅰ型1例,ⅡA型9例,分型不详6例.结论 NRLN少见,主要发生在右侧,术中易损伤,主要损伤类型为ⅡA型;外科医生应充分认识NRLN及其变异类型,预防其损伤.

  • 人结直肠癌化疗药物的裸鼠体内敏感性实验

    作者:甄运寰;颜登国;张东兴;李国胜;龚慧

    目的 探讨活体内人结直肠癌对5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用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建立结直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别应用5-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LOHP)、丝裂霉素(MMC)、阿霉素(ADM)及伊立替康(CPT-11)对移植瘤进行干预治疗,观察该5种药物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的体积明显大于其余5个化疗药物组;6组裸鼠肝肺均无转移.5种化疗药物对9例患者的裸鼠皮下移植瘤的低和高抑瘤率5-FU为23.6%和54.9%;LOHP为23.7%和69.5%; CPT-11为23.6%和82.6%;MMC为24.1%和48.1%; ADM为5.8%和20.7%.LOHP、CPT-11、5-FU和MMC组分别有7例、6例、4例和1例患者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抑瘤率在40.0%以上.9例患者的移植瘤中,3种药物抑瘤率均在40.0%以上者3例,2种药物抑瘤率均在40.0%以上者4例,1例除CPT-11的抑瘤率为82.6%外,其余4种药物的抑瘤率均在30.0%以下,1例5种化疗药物的抑瘤率均在31.0%以下.5个化疗药物组抑瘤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24.061 2,P=0.0001),其中,与ADM组相比,5-FU组、MMC组、LOHP组及CPT-11组的抑瘤率较高(P<0.05),后4组之间抑瘤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一结直肠癌患者的裸鼠皮下移植瘤对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同一种化疗药物对不同结直肠癌患者的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瘤率也存在较大差异.在5种化疗药物中,LOHP和CPT-11对裸鼠皮下结直肠癌移植瘤的抑瘤率高,其次为5-FU和MMC.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孟金;李晓霞;赵萌;唐元新;孙公平;李鑫;闫一飞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MMR)基因hMLH1和hMSH2的蛋白表达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Elivision-两步法)检测48例符合修订后的《Bethesda指南》的HNPCC患者中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定义两者同时表达阳性为MMR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与HNPC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hMLH1蛋白的表达缺失率为20.83 (10/48),高于hMSH2蛋白的表达缺失率(8.33%,4/48),P<0.05;MMR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70.83%(34/48).MMR蛋白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相关(P<0.05).MMR蛋白表达缺失与表达正常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5.71%(12/14)和85.29% (29/34),两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MLH1蛋白的表达缺失率高于hMSH2蛋白,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缺失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相关,与患者的预后无关.

  • 颈前肌群胸骨端离断入路在双侧巨大甲状腺肿物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朱信强;张明;丁闯;陈焰;管小青

    目的 探讨胸骨端离断颈前肌群翻转固定在双侧巨大甲状腺肿物切除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采用胸骨端离断颈前肌群翻转固定法完成甲状腺手术53例(观察组),采用颈白线切口行甲状腺手术44例(对照组),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分别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野显露效果、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引流量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构成以及肿瘤大小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短(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手术野暴露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经胸骨端入路行双侧巨大甲状腺手术是可行的,手术操作简便,手术野显露优于颈白线切口,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成人特发性巨结肠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孙学军;韩刚;刘海涛

    病例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3月至2012年1月期间共收治特发性巨结肠患者5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男4例,女1例;年龄18~58岁,平均36岁;临床表现: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便秘、腹胀、腹痛,尤以便秘、腹胀为主;2例有在慢性肠梗阻的基础上并发急性梗阻,在外院行结肠切开减压手术.病程5~36个月,平均14个月.4例4~6 d排便1次;1例7d以上排便1次.5例均长期服用缓泻剂,1例无明显效果.5例均行纤维肠镜检查,见狭窄肠段位于横结肠近肝曲2例、降结肠2例、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1例,近端结肠明显扩张.术前腹部X线透视,5例均见结肠扩张并积气,1例可见小气液平.5例发病前均无明显诱因.病变部位:升结肠2例,降结肠1例,乙状结肠2例.

  • 机械吻合器在结直肠良恶性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阿力马斯·阿斯哈尔

    病例资料 结直肠良恶性疾病病灶切除手术中使用吻合器进行肠吻合来取代手工吻合,对减少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缩短手术时间有一定的作用.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对352例结直肠良恶性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时采用一次性吻合器行肠吻合,取得较好效果.男251例,女101例;年龄23~89岁,平均年龄56岁.

  •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李世功;裴爱华;李汛;刘茂年;杨含腾;杨晓东;梁育川

    病例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期间成功施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9例,男4例,女5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4岁.胰腺囊腺癌3例,胰腺囊腺瘤4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术前B超、CT或MRI等检查提示肝脾正常,肿瘤与脾血管、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有清楚的界限,肿瘤位于胰腺的体尾部,边界清楚,肿瘤大小为2.1 cm×3.0 cm×3.8 cm~4.2 cm×5.3 cm×6.1 cm,平均4.0 cm×3.2 cm×2.8 cm大.全麻下选择左肋缘下切口或上腹部正中切口,全面探查腹腔,充分显露脾门,以免损伤脾血管.笔者采取顺行法:切开胃结肠韧带至脾脏下极,将胃翻向上方充分显露胰腺及肿瘤;从胰尾至胰体剥离脾动静脉,分别结扎、离断脾动静脉进入胰体尾部的分支,于胰体部或胰颈部离断胰腺,切除胰体尾.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臀部褥疮合并骶骨外露1例报道

    作者:邓建宏;王海燕;曹佳芹;李扬

    病例资料患者,男,45岁,因"臀部褥疮6个月、加重1周"入院.入院前1年因外伤致高位截瘫卧床,6个月前并发臀部褥疮,1周前突发高热、伤口恶臭以及流脓而来院就诊,以"臀部褥疮伴感染"收入院.入院查体:T 39.2℃,P 108次/min,R 23次/min,BP 135/80 mm Hg(1 mm Hg=0.133 kPa);臀部正中骶骨上方可见5 cm×5 cm×3 cm大的皮肤溃烂腔,骶骨外露,创面苍白,流黄稠样分泌物并伴恶臭.入院后即给予常规补液、抗感染等治疗,并对臀部褥疮行无损伤和无出血处理,冲洗液选用等渗盐水+甲硝唑+过氧化氢溶液.对外露骶骨用骨钻行骨皮质钻孔,然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封闭创面.

  • 开放式腹腔内修补加腹壁整形治疗巨大腹部切口疝伴嵌顿1例报道

    作者:陈刚;李学成;王祥峰;陈科;杨日高;吴国庆

    病例资料患者,女,61岁,因"腹部巨大可复性包块13年,不可回纳1个月,加重伴疼痛1d"入院.患者于1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剧烈难忍,呈持续性加剧,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等.自述既往有卵巢肿瘤手术史.查体:腹部明显膨隆,可见右侧经腹直肌切口瘢痕约25 cm长,切口下端见一约19 cm×15 cm×15 cm大隆起包块,质硬,边界欠清楚,触压痛明显,平卧位不能还纳(图1),全腹散在性压痛,以剑突下明显,伴反跳痛及肌紧张;可闻及高调肠鸣音约2~3次/min.腹部立卧位X线平片提示:左中下腹小肠积气,结肠内较多粪便及气体.腹部超声检查:可见肠管样回声杂乱;见密集点状增强及减弱回声,提示腹部嵌顿疝可能性大.腹部CT检查显示:下腹壁巨大囊性包块,其中可见肠管扩张,肠绊扭曲(图2).

  • 肿瘤起始细胞及上皮-间质转化在肿瘤转移及耐药中的作用

    作者:蔡成;俞继卫;姜波健

    目的 总结肿瘤起始细胞(tumor initiating Cells,TICs)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其在肿瘤转移和耐药中的研究现状.方法 检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TICs和EMT及其与肿瘤转移和耐药关系的文献并做综述.结果 TICs是肿瘤细胞中一小群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及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表达多种表面标志物,如CD133、CD44等,在肿瘤的侵袭、转移和耐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EMT是肿瘤上皮细胞失去极性转变为间质细胞的一种现象,常见于胚胎发育及组织修复,能够促进肿瘤的侵袭、转移以及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EMT可能是TICs所致肿瘤转移和复发的根源.靶向TICs或EMT的治疗可能有效预防肿瘤的复发及改善患者的预后.结论 EMT是TICs致肿瘤转移及耐药的重要机理,对于TICs和EMT的研究可用于探索更有效的针对肿瘤的靶向治疗策略.

  • 甲状旁腺微血管解剖与甲状腺囊内切除技术

    作者:李文杰;徐海倩;翟立斌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微血管解剖在甲状腺囊内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 以“甲状旁腺微血管解剖、囊内技术及保护”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筛选近30年来的相关文献,就甲状旁腺微血管解剖在甲状腺囊内切除术中的意义进行综述.结果 甲状旁腺血管的数量、起源、长度和供应方式有众多情况,囊内切除甲状腺时应采取针对性措施.结论 充分认识甲状旁腺微血管解剖有助于运用囊内技术保护甲状旁腺功能.

  • 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胡斌;邓剑;赵叶平;熊为民;邓守庭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诊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急腹症患者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 127例均明确诊断,1例十二指肠迟发性破裂腹腔镜探查漏诊,患者2d后因腹痛剧烈而行剖腹探查术,发现为十二指肠破裂,确诊率为99.2%.103例(80.5%)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11例(8.6%)中转开腹手术,14例经腹腔镜检查明确诊断后行保守治疗.所有手术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为72 min (32~166 min);平均出血量为125 ml (20~23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5 d(3~12 d).结论 急腹症应用腹腔镜技术是一种十分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诊断治疗一体化、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 不同缝线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华烨;韩继明;王灿;吴强

    目的 观察运用两种不同缝线固定修补材料对疝修补术后的复发、切口感染、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对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期间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250例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时,采用多股丝线或可吸收合成缝线固定修补材料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结果 2组患者术后疝复发、切口感染和切口疼痛(包括慢性疼痛)发生率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的复发、切口感染、慢性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与缝线选择无关.术者的操作技巧、严格的无菌操作原则、彻底止血以及组织损伤小才是防止术后感染、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 腹腔镜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现状

    作者:姚英民;郑鑫

    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炎后肝硬变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导致的脾脏功能亢进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终末期肝病患者的致命并发症.虽然肝移植可以从根本上改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肝脏功能和降低门静脉压力,但由于肝脏供体匮乏,目前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splenectomyand 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SED)和脾切除联合门体静脉分流术(splenectomy and portasys-tem shunt,SPS)是目前门静脉高压症主要的外科治疗手段.对于没有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由于上述手术创伤较大以及患者耐受手术能力较差,目前不提倡进行预防性的SED和门体静脉分流术.由于单纯切除脾脏可减少40%的门静脉血流,并纠正降低了的血液三系细胞,使得肝炎患者可以耐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带来的低血小板血症,同时可以在短期内缓解门静脉高压性胃病[1],因此脾切除术也被广泛地运用于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

  • 自体脾移植及食管横断吻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可供选择的一种新疗法的30年观察

    作者:张磊;陈积圣

    1背景资料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为全球常见病,平均发病率为17.1/10万(WHO),全球每年死于肝硬变者超过75万人,我国慢性乙肝患者终有25%~40%死于肝硬变等相关病变.因此,对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向来是全球的热点问题.经过100多年的沧桑演变,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格局发生了根本改变,虽然肝脏移植与肝干细胞移植为根除病因提供了新的手段,但是同样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肝移植被供肝稀缺、免疫排斥、医疗经济等瓶颈所限,而肝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故而90%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仍需要行药物、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

  • 肝移植时代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周光文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致命的并发症是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问题,外科手术治疗均试图从不同途径解决该并发症[1].国内外诸多学者创立并改良了多种分流及断流手术,但疗效始终无法令人满意.Starzl于1963年成功开展了全球首例肝移植手术,给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带来了革命性改变.但由于肝移植费用较高和供体的短缺,因此传统手术仍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适用于相当部分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

  • MRI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评价

    作者:张丽芝;曾涵江;黄子星;余建群

    目的 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NAC治疗前后均行MRI常规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由两位有经验的影像医师独立分析对比NAC治疗前后肿瘤大径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肿瘤大径及ADC值变化.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NAC治疗前的肿瘤大径为(4.33±0.83) cm,治疗后为(2.04±0.64) cm,其肿瘤大径明显缩小(P<0.001).b=1 000时,NAC治疗前后肿瘤平均ADC值分别为(1.89±0.15)×10-3mm2/s和(1.14±0.31)×10-3 mm2/s,NAC治疗后病灶ADC值减小(P<0.05).结论 MRI扩散加权成像可无创并准确地评价NAC的治疗效果,有助于疗效评价和手术决策.

  • 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冷希圣

    本文涉及的内容是作为肝硬变合并症的门静脉高压症,这是门静脉高压症常见的原因,也是难治疗的,其后果也严重.综观现代医学发展史,恐怕没有哪种疾患有这么多种内科和外科治疗手段问世,据不完全统计也有多达百种.治疗方法的多样恰恰说明治疗效果不满意.肝移植的出现使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格局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因为肝移植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门静脉高压症产生的根源及威胁生命的大出血问题,也使我们看清楚了,而且切身体会到了肝功能障碍才是隐藏在门静脉高压症背后核心的问题,较之肝功能衰竭,出血其实是危险性相对较小的威胁.

  • 困难甲状旁腺手术的技术要点

    作者:王松;代文杰

    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均一致认为,手术是治疗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效的方法.笔者认为,对于术前定位准确的一般性甲状旁腺手术的技术要点,大多数临床医师都已经掌握;但对于术中甲状旁腺发现困难者的手术治疗,还存在认识和技术上的盲点.除此之外,在复发性甲状旁腺疾病或甲状腺疾病的再次手术治疗中,对于甲状旁腺的保留或切除也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甲状旁腺疾病的检出率的增加,作为临床医生只要掌握了困难甲状旁腺手术的技术要点,就能为更多的甲状旁腺疾病患者解除病痛.

  • 腹外疾病误诊为急腹症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胡庆常;刘斌

    急腹症(acute abdomen)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突出表现的腹部疾病的总称,具有发病急、进展迅速、病因复杂等特点,需要早期确诊和及时治疗.急性腹痛的病因多数由腹腔脏器病变引起,但临床中仍有12%的急性腹痛是腹外疾病的首发突出表现[1],给临床医生的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回顾了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临床体会,对有关腹外疾病致急腹症的病因构成及临床表现特点做一简述,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腹外疾病致急腹症的认识,拓宽其诊断思路.

  • 肝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

    作者:俞军;张武;张珉;王伟林;周琳;沈岩;汤洒潇;程龙宇;谢尚奋;陈智贇;郑树森

    目的 探讨肝脏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与传统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诊治中心收治的303例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1例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肝移植组),202例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常规手术组),术后随访8~44个月,平均26个月.结果 常规手术组患者术前肝功能明显优于肝移植组(P<0.01),2组患者总体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 (14/189)比3.0% (3/101),P=1.00].肝移植组术后再出血率为2.0% (2/101),低于常规手术组的9.5% (18/189),P<0.05.肝移植组术后内镜下曲张静脉消失率为86.1%(87/101),高于常规手术组的54.5%(86/189),P<0.01.结论肝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是安全可靠的.有出血史但术前肝功能尚好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后能维持较好的肝脏功能和生活质量.终末期肝病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移植是唯一的治愈方案.

  • 门静脉高压症的微创治疗

    作者:王明俊;杨正国;吴仲;彭兵

    肝硬变是我国常见病,失代偿期的患者5年生存率仅24%~30%[1].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变失代偿期的重要临床特点,常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门静脉高压症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内科治疗与外科治疗.内科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血管加压素、生长抑素、β受体阻滞剂等)、三腔双囊管的使用、内镜治疗、介入治疗等;常见的外科治疗包括门体分流术与断流术,然而对肝功能较差的患者来说,手术耐受性差,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而对于终末期肝硬变并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患者来说,肝移植是较为理想的方法,但肝源紧张、患者需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手术风险大以及费用昂贵,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 保脾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东;栗光明;朱继业;胡志平;冷希圣

    目的 探讨保留脾脏的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2008~2011年期间共实施保脾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7例,观察其保脾断流手术前后血象、肝功能、并发症、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等指标,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再出血率和生存情况.结果 保脾断流术后FPP下降了12.4%(P<0.05);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33.3% (9/27),其中包括2例(7.4%)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3.7%)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1例(3.7%)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3.7%)急性肺损伤,1例(3.7%)肝性脑病于术后第8天死亡,3例(11.1%)新发门静脉血栓.24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为8~57个月,平均27个月,存活率为92.6% (25/27).结论 保留脾脏的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有效术式.

  • 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断流术的治疗体会

    作者:许永庆;戴朝六;卜献民;彭松林;徐锋;贾昌俊;赵阳;赵闯;赵亮

    目的 探讨并总结急诊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效果与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1年7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行断流术治疗的42例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急诊行脾切除十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8例急诊行脾动脉结扎+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5例急诊行单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3h内手术止血率为100%,1例于术后第8天因肝功能衰竭死亡,3例术后2d内出现腹腔渗血,经保守治疗后渗血停止.其余患者术后经2~4周治疗后均顺利出院.术后1年常规随访,5例失访,36例获访患者中1例于术后8个月再次出血,经胃镜套扎成功止血;1例于术后7个月体检发现原发性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术;其余患者可以进行一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结论 对于门静脉高压症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者,把握恰当的手术时机,果断实施急诊断流术,可以迅速而有效止血,挽救患者的生命.

  • 肝硬变肝功Child A级患者行肝移植或脾切除门奇断流术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明;文天夫;严律南;李川;张宇

    目的 探讨肝功能为ChildA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肝移植治疗后的预后,并与断流术相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2011年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移植中心因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术或肝移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断流组(152例)及肝移植组(43例).收集患者的术前参数如年龄、Child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总胆红素、肌酐、国际标准化比值、白蛋白和门静脉高压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手术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进行分析.术后并发症按照Clavien-Dindo分类标准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的生存曲线.结果 与断流组比较,肝移植组的术中失血量(P<0.05)及输血量(P<0.05)更多,手术时间(P<0.05)、重症监护室观察时间(P<0.05)及住院时间(P<0.05)更长;Clavien-DindoⅢ级以上严重术后并发症,肝移植组的发生率为18.60% (8/43),高于断流组的1.97% (3/152),P<0.05.肝移植组的总胆红素和肌酐在术后1周内均高于断流组(P<0.05);国际标准比值在术后第1天肝移植组高于断流组(P<0.01),但在术后第7天2组的水平接近(P>0.05).断流组及肝移植组的术后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00%和100%以及90.3%、86.5%和86.5%,断流组患者的短期及长期生存率均高于肝移植组(P<0.05).结论 肝硬变肝功ChildA级患者行肝移植治疗并不比行脾切除门奇断流术更受益,因此可推迟此类患者的肝移植手术时间,因为采用有效的断流术仍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 TIPS在脾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后反复出血病例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崇宝;刘亚民

    目的 总结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未合并肝癌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术后反复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未合并肝癌或胆管癌的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脾切除术后复发出血患者行TIPS术治疗,并随访1~5年(平均3.2年)的资料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36例脾切除术后再出血者行TIPS术,手术均获成功,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78% (1/36),死亡原因是肝性脑病.随访期间患者术后再次复发出血率为5.71% (2/35).结论 TIPS对脾切除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后反复出血病例的效果良好.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