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외기초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424
  • 国内刊号: 51-150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7
  • 曾用名: 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严律南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右腹股沟斜疝植入人工材料后并发浆液肿1例报告

    作者:王俭;王刚

    患者,男,79岁,反复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20年,以"右侧腹股沟斜疝"收入院.查体: 右侧腹股沟区扪及一8 cm×6 cm大肿块,可进入阴囊,其内环口3 cm大,平卧时肿块可消失,患者体质较好,身体健康,无特殊疾病.行右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游离并游离精索,植入花瓣式人工补片行疝修补术.

  • 腹膜腔间质细胞瘤2例报告

    作者:杨希中;张富华;张建国

    病例1 男,47岁.因体检行B超检查发现腹部肿块5 d入院.无腹痛、腹胀、黑便、发热等症状.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腹部CT扫描示腹腔中部腹膜后可见实性占位性病变,约3 cm×4 cm大,边界清晰,密度均等.

  • 原发性乳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报告

    作者:施勇

    患者,女,36岁.因右侧乳腺肿块切除术后4年,发现右乳房肿块伴胀痛10个月入院.患者4年前因右乳纤维腺瘤曾行肿块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

  • 外伤性结肠破裂一期手术治疗28例报告

    作者:汪意青;向贵

    我院1997年4月至2004年4月期间收治结肠损伤病例32例,其中28例行一期手术治疗,除1 例并发肠瘘和1 例并发肠梗阻外,均痊愈出院.本组男26例,女6例,年龄15~64岁,平均40.5岁; 受伤至手术时间2.5~30 h; 单纯结肠破裂22例,合并腹内其他脏器损伤10例.

  • 腹膜后Castleman病1例报告

    作者:罗友军

    患者,男,12岁,因反复皮肤黏膜糜烂2月余,CT检查发现腹膜后肿物1月余入院.查体: 消瘦,胸背、四肢皮肤广泛散在0.5 cm×0.5 cm大小红色斑丘疹,唇周及双手、双足皮肤溃烂、结痂; 睑结膜可见红色糜烂,口腔、口咽及直肠黏膜广泛溃烂,表面有白色膜状物; 下颌可扪及2.0 cm×1.0 cm肿大淋巴结; 双肺可闻及痰鸣音; 脾肿大,肋缘下5 cm,质硬.

  • 转移种植癌致女性腹股沟斜疝1例报告

    作者:谢喜;陈涛;陈晓理

    患者,女,27岁,因"左上腹肿瘤"第一次入院.术中发现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约12 cm×10 cm×9 cm大小,剖面为囊实混合性包块,并发现肝脏有多处结节性病灶,遂行胰腺体尾部肿瘤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胰腺囊腺癌,再行经肝动脉肝转移癌介入治疗.

  • 顺逆结合胆囊切除术预防胆管损伤的体会

    作者:宋文玖;王荣升

    1995年1月至2004年1月期间,我院采用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386例,男94例,女292例,平均年龄42.5岁.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02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218例,胆囊息肉39例,胆固醇沉着24例,慢性胆囊炎3例.均行开腹手术.

  • 手术诱发痛风急性发作1例报告

    作者:郑亚民;张明鸣;伍晓汀

    患者,男,76岁,因双侧腹股沟可复性肿块2个月入院.查体: 双侧腹股沟肿块,站立时坠入阴囊,可还纳入腹腔.诊断"双侧腹股沟可复性斜疝".既往痛风病史10年,近2年没有发作,未服药物治疗.术前血清尿酸731 μmol/L.

  • Galectin-3与肿瘤转移

    作者:杨志明;伍晓汀;何涛

    目的研究galectin-3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 Galectin-3是β-半乳糖凝集素的成员之一,在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中广泛表达,与细胞内糖蛋白、细胞表面分子和细胞外基质蛋白相互作用,表现出各种生物学特性,包括细胞的生长、黏附、血管形成以及凋亡,且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结论基于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相关性,galectin-3有可能作为一种可靠的肿瘤转移的诊断标记物及癌症治疗的靶向蛋白之一.

    关键词: Galectin-3 肿瘤 转移
  • 应激状态下肠屏障功能的变化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敬平;马洪升

    目的综述应激状态下肠屏障功能的变化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机体在创伤、严重感染、大手术和重症胰腺炎等严重应激状态下,其肠屏障功能将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的变化,甚至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其变化机理是一系列神经、免疫、内分泌机理相互作用的结果.结论认识应激状态下肠屏障功能的变化及其机理对临床上治疗应激引起的肠功能紊乱以及预防由此所诱发的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经乳房途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27例报告

    作者:杨映弘;蔺原;吴艳军;岳晓林;任洪伟

    目的探讨经乳房途径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期间我科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27例.于两侧乳晕及乳头间切口放置3个trocar,分离胸前皮下和颈阔肌深面,注入CO2建立手术操作空间,CO2压力为5~6 mm Hg,超声刀切割、分离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血管.结果 13例行甲状腺肿块切除术,11例行一侧腺叶次全切除术,3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手术时间70~140 min,平均(97±34.2) min;术中出血20~40 ml,平均(34±9.7) ml;术后住院时间3~5 d,平均(3.6±0.8) d.27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手术及并发症发生.结论经乳房途径的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安全、可靠,颈部无疤痕,美容效果好.

  • 肝移植术后再次腹部手术(附7例报告)

    作者:吴国长;文天夫;严律南;李波;曾勇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再次腹部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7例肝移植术后再次腹部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平稳,痊愈出院.2例急诊手术患者中1例术后因并发上消化道应激穿孔、出血和切口感染自动出院.结论肝移植术后再次腹部择期手术的风险较急诊手术者低,与非肝移植行类似手术者相仿.

    关键词: 肝移植 腹部 手术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永胜

    一个多世纪以来,腋淋巴结切除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一直是浸润性乳腺癌腋窝处理的标准治疗模式,对其分期、预后和治疗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十年出现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dissection, SLND)[1]促使人们对ALND的作用进行重新认识[2].

  • 乳腺癌保乳手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保宁

    一个多世纪以来,乳腺癌的局部治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世纪末的Halsted根治术,20世纪50年代的扩大根治术,60年代的改良根治术,80年代的保乳手术; 显而易见,乳腺癌的佳手术一直是肿瘤外科争论和研究的热点.

  • 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骆成玉

    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因其特殊的手术视野,实现了腋窝解剖结构的清晰暴露,大大减少了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且随着手术技术日臻成熟、完善,达到了微创、功能和美观三重效果,受到医患双方欢迎.

  • 乳腺腔镜手术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姜军

    20世纪末期,随着几个有重大影响的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的完成,以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手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为标志的乳腺外科治疗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显改变了乳腺癌外科治疗的理念,使乳腺外科的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近年来,又一个显著的发展是微创外科在乳腺手术中的应用.

  • 腹膜后自体脾移植术在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俊峰;陈积圣;陈规划;张红卫

    目的观察腹膜后自体脾移植联合食管下段横断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例肝功能Child A、B级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自体脾移植组和切脾组.自体脾移植组采用自体带蒂脾组织腹膜后移植联合改良的食管下段横断术,切脾组则采用脾切除联合改良的食管下段横断术.以患者术前的情况为对照,在术后2~6个月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脾扫描、肝功能、血清促吞噬素(tuftsin)及IgM水平.结果术后第6天切脾组死亡1例,术后第10天脾移植组出现再出血1例.自体脾移植组术后血清tuftsin、IgM水平高于切脾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腹膜后自体脾移植能维持脾脏的基本免疫功能,且能长期存活,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是可行的.

  • 结直肠癌组织HPV16 E7 DNA及蛋白表达的研究

    作者:张建成;周总光;郑雪莲;周斌;李红光;辜俊;王蓉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分期的结直肠癌及正常黏膜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16型 E7的表达状况.方法应用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2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新鲜标本及距肿瘤近端10 cm以远的正常黏膜组织中HPV16 E7 D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HPV16 E7 DNA表达阳性率为51.22%(42/82),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的4.88%(4/82),P<0.01;直肠癌组织中HPV16 E7 DNA表达阳性率为64.10%(25/39),明显高于升结肠癌的18.18%(2/11),P<0.05;HPV16 E7 DNA表达阳性率与Dukes分期有关(P<0.01),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免疫组化染色显示,HPV16 E7蛋白主要为细胞核表达,胞浆也可见少量表达,进一步确认了HPV16的感染,且HPV16 E7蛋白与HPV16 E7基因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免疫组化敏感性较PCR方法为低.结论结直肠癌组织HPV16 E7 DNA及蛋白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提示部分结直肠癌存在HPV16感染.癌灶部位距肛门越近,感染率越高;Dukes分期越晚感染率越高.

  • 带蒂胆囊瓣修复肝门胆管狭窄(附53例报告)

    作者:米曰堂;李蕊;李学华;杨凤辉;邵峰;张彦波;李洪光

    目的提高良性肝门胆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带血管蒂胆囊瓣肝门胆管成形术(plastics of hilar bile duct stricture,PHBDS)治疗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肝门胆管炎性狭窄,并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间行PHBDS及胆管空肠 Roux-en-Y吻合术(RYCJ)治疗的肝门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6~87个月,平均47个月.PHBDS组与RYCJ组术后胆管炎发生率分别为5.66%和2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胆管结石复发率分别为3.77% 和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1).结论 PHBDS术后远期效果优于RYCJ组.

  • 不同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夏焱;姜波健;张彪;郑元超;王大铮

    目的研究腹股沟疝传统疝修补、平片无张力式疝修补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的手术效果.方法对642例腹股沟疝行传统疝修补术534例(583侧,传统组),平片无张力式疝修补术57例(60侧,平片无张力组),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51例(54侧,疝环充填组).比较3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等指标.结果传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4.26±4.56) min,明显少于平片无张力组的(40.35±6.24) min (P<0.05)和疝环充填组的(49.12±8.69) min(P<0.01);而平片无张力组又明显少于疝环充填组(P<0.01).传统组、平片无张力组及疝环充填组并发症分别为6例(1.12%)、1例(1.75%)及0(P>0.05) .传统组术后疝复发率为5.99%(32/534),明显高于平片无张力组(0)和疝环充填组(0),P<0.05.传统组、平片无张力组及疝环充填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11±3.06) d、(5.38±2.53) d及(6.19±3.61) d,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传统组为(16.98±4.35) d,明显迟于平片无张力组的(7.26±2.46) d和疝环充填组的(8.02±3.35) d (P<0.01).结论疝环充填式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较传统疝修补能明显降低术后疝复发率,值得推广使用.

  • 肝癌组织中Fas和FasL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李海民;窦科峰;李韧;周景师;帝振宇;张福琴

    目的探讨肝癌、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Fas和FasL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肝癌(40例)、癌旁(40例)及正常肝(25例)组织中Fas及FasL 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结果正常肝组织、癌旁及肝癌组织中Fas和FasL 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分别为0.792±0.039和0.245±0.043、0.857±0.031和0.429±0.035以及0.473±0.047和0.185±0.041.肝癌组织中Fas 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肝癌组织中FasL 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亦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P<0.05)和癌旁组织(P<0.01),但癌旁组织中FasL mRNA表达的相对含量高于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P<0.05).结论肝癌组织不仅通过低表达Fas来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而且还通过癌旁组织FasL的高表达,使与之接触的淋巴细胞(表达Fas)凋亡,终使肝癌细胞逃脱机体的免疫杀伤作用,得以增殖和转移.

  • 转移性肝癌的外科治疗(附208例报告)

    作者:黄韬;李波;林浩铭;董科

    目的探讨转移性肝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7年来收治的208例转移性肝癌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切除性手术组(116例)与非切除性手术组(92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全组手术无死亡,术后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3%、23.1%和13.0%.切除性手术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1%、39.7%和23.3%,非切除性手术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3.7%、2.2%和0,前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后者(P<0.05).结论切除性手术是转移性肝癌有效的治疗方法,能耐受切除者应力争切除治疗.

  • 一种改良的单肝细胞分离方法

    作者:刘立新;王炜;严律南

    目的探讨改良、简化肝细胞的灌注、分离方法,以提高细胞产量,降低制作成本.方法分离、结扎肝上下腔静脉,游离肝下下腔静脉,乙二醇双四乙酸(EGTA)门静脉原位灌注,剪开肝下下腔静脉,离体;1640液内剪碎、0.05% Ⅳ型胶原酶37 ℃水浴恒温消化、纯化后37 ℃ 5% CO2培养箱内孵育培养,观察产量和细胞功能.结果改良的分离方法所获得的肝细胞占细胞总数的95%以上,肝细胞的获取量及纯度同传统方法相比,简化了二步灌注的步骤和所需仪器,极大减少了胶原酶的使用量.结论改良的分离、培养方法经济、高效,可完全保证肝细胞的产量和纯度.

  • 多药耐药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肝癌细胞HepG2中表达

    作者:陈永兵;余少鸿;严律南;苟兴华;李德华;赵兰英;张淑彬

    目的构建携带多药耐药mdr1全长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在人肝癌细胞HepG2中的表达.方法双酶切质粒pHaMDR1,获取含mdr1全长cDNA片断,将此片段定向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I-neo多克隆位点,经脂质体法转染HepG2细胞,G418筛选稳定的细胞系HepG2/mdr1,PCR检测mdr1特异片段,RT-PCR 检测HepG2/mdr1细胞mdr1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mdr1细胞P-gp的含量.结果成功构建携带mdr1全长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HepG2细胞中表达,形成稳定的细胞系HepG2/mdr1,其mdr1 mRNA及P-gp的含量较未转染该载体的HepG2细胞显著增加.结论用真核表达载体将mdr1全长基因导入人肝癌细胞HepG2能够建立高效、稳定的多药耐药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多药耐药机理提供理想的细胞模型.

  • TRAIL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抑制肝癌生长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正兵;贾筱琴;陈兵;李厚达

    目的构建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观察其对BALB/c裸鼠肝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的抑瘤作用.方法提取U937细胞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出胞外区(114-281aa),连入溶菌酶信号肽序列,构建分泌型TRAIL重组质粒;建立裸鼠7402肝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纯化后的质粒DNA与脂质体聚乙烯胺混合后经肌肉注射进行基因转染,体内验证重组蛋白的抑瘤活性,采用TUNEL法进行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检测.结果肿瘤体积测定结果显示,TRAIL对肝癌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凋亡检测光镜下可见有棕褐色凋亡细胞,细胞凋亡指数增高.结论重组TRAIL质粒能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7402肝癌细胞的生长.

  • 川芎嗪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理研究

    作者:雒洪志;何延政;周总光

    目的研究川芎嗪注射液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96只SD大鼠被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肝脏缺血+川芎嗪再灌注组(简称治疗组)3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0 min、6 h及24 h检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观察每组大鼠1周存活情况及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并行肝细胞凋亡指数检测.结果治疗组术后1周大鼠存活情况好于I/R组(P<0.05);治疗组及I/R组血浆ALT、AST及LDH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但治疗组低于I/R组(P<0.05).光镜下见,缺血-再灌注后肝血窦和中央静脉明显瘀血,肝细胞坏死I/R组重于治疗组.肝细胞凋亡指数I/R组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川芎嗪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预防性添加胰蛋白酶抑制剂对成年猪胰岛分离的影响

    作者:白日星;宋茂民

    目的开发成年猪胰岛分离方法.方法取成年猪胰体尾部,胰管内注入0.1%冷胶原酶(type Ⅺ)消化液,在38.5 ℃水箱中消化后,放入4 ℃ Hanks液中分离并用600 μm 的滤过网过滤.残留的组织重新悬浮在冷Hanks液中,并放入Ricordi's chamber内振荡5 min后再次过滤.胰岛分离分为对照组(n=14)、Pefabloc(胰蛋白酶抑制剂)组(n=8)及FOY(胰蛋白酶抑制剂)组(n=5).Pefabloc组和FOY组消化液中分别添加1.0 mmol/L Pefabloc或FOY.结果 Pefabloc组及FOY组的胰岛收获量分别为(11 848±3 530) 个/g和(14 496±3 693) 个/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 505±3 349) 个/g,P<0.05.消化后的消化液胰蛋白酶活性对照组为(114.7±50.0)BAEEU,明显高于胰管内注入前的(4.0±1.8) BAEEU及Pefabloc组的(5.5±2.7) BAEEU(P<0.01),但Pefabloc组与胰管内注入前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胰岛收获量≥8 000个/g组的胰蛋白酶活性明显低于收获量<8 000 个/g组的活性[(78.3±26.7) BAEEU vs (137.5±48.4) BAEEU],P<0.05.对照组、Pefabloc组及FOY组纯化后的胰岛对不同浓度葡萄糖显示了良好的胰岛素分泌能力.结论本实验采用的胰岛分离方法能够获得大量的猪胰岛细胞,而且预防性添加胰蛋白酶抑制剂后进一步稳定地提高了胰岛收获量.

  • 双功能螯合剂BAT与鼠IgG1 Fab'片段的点特异性交联方法的研究

    作者:李君;王学浩;成峰;王晓明;陈兆雷;沈喜平

    目的报道一种用双功能螯合剂BAT与鼠单克隆抗体Fab'片段行点特异性交联的新方法.方法通过位于Fab'铰链区、远离抗原结合位点的活性巯基(-SH)直接与BAT相交联.用简单的两步法制备B43单抗的Fab'片段.首先单抗用胃蛋白酶处理,产生稳定的F(ab')2 片段,然后 F(ab')2经半胱氨酸还原后产生Fab'片段,后Fab'片段直接与BAT交联.结果每个Fab'分子平均含1.8个-SH基团,74%的Fab'片段可与BAT生成交联物,平均每个Fab'分子携带1.28个BAT.经检测,F(ab')2、Fab' 及 Fab'-BAT 均保持着良好的免疫活性.结论该交联法简单、高效,为双功能螯合剂BAT与鼠单抗Fab'片段的交联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 PCR-ST Amp法应用于HLA-DRB1测序分型的研究

    作者:陈耿臻;周总光;郑雪莲;周斌;辜俊

    目的采用单管PCR扩增(ST Amp)方法建立高效的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HLA-DRB1)基因测序分型(SBT)技术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合成7个5′端特异性扩增引物和1个3′端共用引物,将上述引物混合在一起组成单个PCR反应用于HLA-DRB1的DNA测序分型分析.结果所有样本都能成功分型,分型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结论 ST Amp法改进了测序分型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特异性和高效率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 Gd-DTPA 3D FSPGR MR动态增强在胰腺癌诊断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赵琼惠;张小明;曾南林;雷俊阳;蹇素

    目的探讨钆喷酸葡胺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Gd-DTPA 3D FSPGR)MR动态增强成像在胰腺癌诊断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手术前2周行MRI检查.MRI序列包括脂肪抑制梯度回波T1W(GRE T1W)、快速自旋回波呼吸门控脂肪抑制T2W(FSE RG T2W)、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T2W(SSFSE T2W)、单次激发自旋快速回波MRI胰胆管成像(MRCP)和Gd-DTPA 3D FSPGR MRI动态增强.回顾性分析胰腺癌的MRI征象,根据肿瘤病灶特征、局部侵犯、血管受累和转移情况进行可切除性评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32例中MRI正确诊断29例,准确率达90.6%.肿块检出率: 脂肪抑制GRE T1W+FSE RG T2W序列为84.4%(27/32),Gd-DTPA 3D FSPGR动态增强成像为93.8%(30/32).MRI动态增强成像对胰周血管受累、胰周侵犯评价准确性分别为87.0%(20/23)、87.5%(21/24);对淋巴结、肝脏转移和腹膜癌变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0.0%(12/15)、88.9%(8/9)及83.3%(5/6).3D FSPGR动态增强MRI认为手术可切除8例,实际术中切除7例;24例认为不可切除,实际手术不可切除23例;判断胰腺癌可切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7.5%、95.8%及93.8%.结论 Gd-DTPA 3D FSPGR MR动态增强成像提高了胰腺癌的肿瘤病灶及转移灶的检出和定性诊断,评价胰周侵犯和胰周血管受累情况准确性高,判断其手术可切除性准确率亦高.MRI动态增强对胰腺癌的诊断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胆囊癌侵犯胃肠道的螺旋CT诊断(附8例分析)

    作者:帅丹丹;黄娟;宋彬;邓开鸿

    目的探讨胆囊癌侵犯胃肠道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1月至2004年8月期间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伴有胃肠道侵犯的胆囊癌患者的CT表现.8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并于扫描前饮入对比剂使上消化道充盈.结果 8例中有2例胃窦受侵,6例十二指肠受侵,3例结肠肝曲受侵.术前CT诊断较为肯定的有2例胃窦和4例十二指肠受侵,表现为胆囊与受侵器官之间脂肪间隙不清、受侵处胃肠壁增厚、肿块形成、管腔狭窄等征象;对3例结肠肝曲受侵CT均不能肯定诊断.结论 CT对判断胆囊癌是否侵犯胃和十二指肠有一定作用,但是对结肠肝曲受侵较难准确诊断.

  • 乳腺外科新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作者:张嘉庆;王殊

    随着乳腺癌的治疗从唯手术论向综合治疗观念的转变,以及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和向往,人们针对乳房疾病进行治疗的同时,更加注意到形体美和心理平衡方面的需求,乳腺癌的手术方式逐渐趋向保守,生理微创和心理微创同样受到重视,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好的各种外科新技术层出不穷.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概括阐述.

    关键词: 乳腺 新技术 微创
  • 上皮钙黏蛋白和α-连接素的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作者:刘臻;张强;马文锋;杨栋;刘程伟;亓明

    目的检测上皮钙黏蛋白和α-连接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探讨乳腺癌浸润、转移的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乳腺癌及21例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5 cm以上并经病理检查证实)中上皮钙黏蛋白和α-连接素的表达情况.结果 21例癌旁正常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和α-连接素均主要定位于腺泡或导管上皮细胞膜上,显示了细胞-细胞间交界和细胞轮廓,二者均表达正常;54例乳腺癌组织中上皮钙黏蛋白和α-连接素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1.9%和63.0%.上皮钙黏蛋白和α-连接素的异常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高增殖活性密切相关.α-连接素异常表达与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术后远处转移显著相关.上皮钙黏蛋白异常表达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两种蛋白表达均未能成为影响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乳腺癌中广泛存在上皮钙黏蛋白和α-连接素异常表达,二者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增殖、分化失控相关.

  • 血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mRNA水平表达与乳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熊俊;张锦辉;郑启昌

    目的研究血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mRNA水平表达与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 60例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血中uPA mRNA水平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uPA mRNA表达在18例良性肿瘤患者中16例为阴性,2例为低表达.在42例乳腺癌患者中,无淋巴结转移的20例中18例为阳性,其中1例为高表达,5例为中度表达,12例为低表达,另2例为阴性;有淋巴结转移的22例均为阳性,其中16例为高表达,5例为中度表达,1例为低表达.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血中uPA 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中无淋巴结转移者uPA mRNA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血中uPA 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其表达强度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可为临床分期及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 腋下副乳腺癌4例诊治分析

    作者:常宏;田兴松;侯连泽;马宏岩;阮永威;吴泰璜

    目的探讨腋下副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86~2000年期间收治的4例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术后辅以放、化疗.随访资料表明,1例Ⅱ期患者术后3年死于肿瘤广泛转移,1例Ⅲ期患者术后8个月肿瘤局部复发,另2例Ⅲ期患者分别存活4年及10年.结论手术为腋下副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手段,术后应辅以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为改善预后,应提高对此病的重视并及时行手术活检以明确副乳腺包块性质.

    关键词: 副乳腺 肿瘤 诊断 治疗
  • 触诊阴性乳腺病灶活检在乳腺癌早诊早治中的价值

    作者:王仲照;张保宁

    目的探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定位切除活检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41例女性患者,共158个由钼靶X线发现的触诊阴性乳腺病灶,采用金属线定位技术进行切除活检.结果全组158个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中,乳腺癌42个(42例患者),占26.6%,根据美国癌症联合会第6版乳腺癌分期标准,0期12例(28.6%),Ⅰ期24例(57.1%),Ⅱ期2例(4.8%),Ⅲ期4例(9.5%).所有乳腺癌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只有1例Ⅲ期患者于术后16个月出现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余41例患者全部无癌生存.结论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大多数为早期癌,预后良好,对于此类病灶,应当积极进行定位切除活检,以利于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 HE、IHC和RT-PCR方法检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对照研究

    作者:陈波;陆云飞;曾健;何生

    目的探讨检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较敏感的方法.方法应用常规HE染色法、细胞角蛋白19(CK19)作为单抗的免疫组化(IHC)SP染色及CK19 mRNA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3种方法检测20例乳腺癌患者共239个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结果 239个腋窝淋巴结中,HE染色发现3例患者7个(2.9%,7/239)有癌转移,均位于level Ⅰ;IHC检测到7例患者13个(5.4%,13/239)有癌转移,其中11个位于level Ⅰ,2个位于level Ⅱ;RT-PCR检测到14例患者52个(21.8%,52/239)有癌转移,其中30个位于level Ⅰ,22个位于level Ⅱ.IHC和RT-PCR检测证实,HE染色阳性的7个淋巴结均有癌转移;IHC染色阳性的淋巴结均出现了PCR阳性扩增产物.HE、IHC及RT-PCR 3种检测方法对腋窝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分别是0(0/232)、2.6%(6/232)及19.4%(45/232),P<0.05.结论 IHC及RT-PCR是较HE检测淋巴结微转移更敏感的方法,而RT-PCR较IHC更为敏感,能更准确地反映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状况.

  • 选择性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大鼠乳腺癌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作者:郭贵龙;张筱骅;姚榛祥

    目的研究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nimesulide,NIM)对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导的Wistar大鼠乳腺癌产生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机理.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致癌组、NIM组、饮食对照组及药物对照组,观察乳腺肿瘤发生的潜伏期、诱发率以及肿瘤的数目和体积.用TUNEL法和PCNA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细胞凋亡和增殖指数.结果 NIM组大鼠乳腺肿瘤潜伏期比致癌组明显延长[(115±14.8) d vs (84±15.6) d,P<0.01],肿瘤诱发率明显低于致癌组(46.4% vs 69.2%,P<0.05),肿瘤数目及体积明显少于致癌组[(0.82±0.31)个 vs (1.52±0.43)个,(3.24±1.21) cm3 vs (6.03±1.84) cm3,P<0.05];NIM组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下降,凋亡指数明显增高,与致癌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0.25±4.97)% vs (36.36±5.02)%,(42.54±13.24)% vs (18.14±6.66)%,P<0.05].结论 NIM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凋亡,降低了DMBA诱发的大鼠乳腺癌的发生率.

  • 乳腺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中肌上皮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韩晓蓉;姜军

    目的观察肌上皮细胞在乳腺不典型增生及乳腺癌中的变化.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正常乳腺组织、Ⅰ级一般性增生和Ⅱ级、Ⅲ级不典型增生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肌动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电镜观察肌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正常乳腺组织和Ⅰ级一般性增生乳腺组织中肌动蛋白只在肌上皮细胞中表达,在上皮细胞中未见表达;而Ⅲ级不典型增生及乳腺癌组织上皮细胞中肌动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7/10)和90%(9/10),明显高于Ⅱ级不典型增生的10%(1/10),P<0.01.乳腺不典型增生时肌上皮细胞数目增多,排列紊乱,电镜下可见: ①细胞表面的棒状突起消失;②Ⅱ、Ⅲ级不典型增生时胞浆内的肌微丝和吞饮小泡减少;③细胞核增大,不规则,异染色质增多.结论乳腺不典型增生时肌动蛋白表达的变化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肌上皮细胞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

  • P-gp、nm23和p53联合检测判断乳腺癌预后的价值

    作者:孙治君;周鑫;姚榛祥;管小琴;李圆圆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P-gp、nm23和p53的变化规律及与乳腺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例乳腺纤维腺瘤(纤维腺瘤组)和47例乳腺癌病变组织中P-gp、nm23和p53 的表达,47例乳腺癌中18例随访3~5年无复发(无复发组),29例3年内复发(复发组),并比较其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的差异.结果乳腺癌复发组nm23表达阳性率较纤维腺瘤组低(P<0.05),其阳性表达强度较无复发组低.复发组和无复发组p53表达阳性率均较纤维腺瘤组高(P<0.05),复发组p53阳性表达强度高于无复发组(P<0.05).复发组和无复发组P-gp表达阳性率与纤维腺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其阳性表达强度较纤维腺瘤组低(P<0.01,P<0.025).结论 p53过表达和nm23低表达对预测乳腺癌复发具有一定价值.

  • 乳腺癌根治术手术方式改良的体会(附398例报告)

    作者:李良;齐兆生;魏元明;冯延昌;丁宇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式改良的方法及其在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中的意义.方法 398例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22例,Patey氏手术83例,Anchincloss手术247例,改良Anchincloss手术46例.比较不同术式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乳腺癌根治术术后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术式(P<0.01);Patey氏手术与Anchincloss手术相比,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患侧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前者高于后者(P<0.01);改良Anchincloss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前3种术式(P<0.01),且其手术时间比其它术式平均缩短20 min.结论改良Anchincloss手术能明显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并缩短手术时间.

  • 乳腺囊性肿块的诊治体会(附220例报告)

    作者:张爱玲;刘碧华;张月欢;王永霞;曹茵;黄珂铭;钟慕仪

    目的探讨乳腺囊性肿块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1988年4月至2003年5月期间收治的220例乳腺囊性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均手术切除及病理学检查,本组病例中乳腺囊性上皮增生症162例,积乳性乳腺囊肿26例,单纯性乳腺囊肿23例,乳腺叶状囊肉瘤5例,大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结论乳腺囊性肿块具有一定的共性和个性特点,术前B超检查和诊断性穿刺对乳腺囊性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但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手术可以明确诊断和治愈疾病.

  • 乳腺肿块微创切除和(或)活检的新技术--Mammotome手术

    作者:李宏江;彭玉兰;汪静;陈琳;吕青;苟菊香;许瑞华

    目的介绍超声引导下使用Mammotome 系统对乳腺肿块进行微创切除活检的实用性.方法在超声图像监控下,利用Mammotome系统对30例52个乳腺肿块进行切除活检,并记录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30例52个乳腺肿块被准确地完全切除,切除组织量大,足够用于病理诊断;46个肿块为纤维腺瘤,6个肿块为纤维腺病.术后4例并发血肿.切口小而隐蔽,乳房无变形.短期随访20例,肿块无残留和复发.结论 Mammotome技术是一项切除准确、有效、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乳腺微创技术,可用于乳腺肿块活检,同时可对2 cm以下的良性乳腺肿块进行切除.

    关键词: 超声 乳腺 活检 Mammotome
  • 外源性透明质酸酶对人乳腺癌细胞侵袭力及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

    作者:王良;任国胜;涂刚;石远

    目的探讨外源性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yase)对人乳腺癌细胞ZR-75-30侵袭潜力及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体外侵袭模型和应用双室联合培养技术,观察外源性Hyase对ZR-75-30细胞穿透Matrigel(人工基底膜)的能力以及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血管能力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的穿膜细胞数为(70.625±11.64)个,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125±6.09)个(P<0.01);实验组的血管管腔数目为(34.5±2.4)条,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5)条(P<0.01).结论外源性Hyase有促进人乳腺癌细胞侵袭及诱导血管形成的作用.

  • 超声导向下Mammotome乳腺肿块切除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作者:马步云;汪静;彭玉兰;李宏江;曾翠芳;韩蔷

    目的探讨超声导向下Mammotome活检及旋切系统切除乳腺肿块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在超声导向下,利用Mammotome系统对乳腺肿块进行活检和切除,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及时的处理.结果 46例患者的75个乳腺肿块被切除,病理证实68个为纤维腺瘤,7个为纤维腺病.术中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和胸大肌损伤,经及时处理后恢复,术后并发症为瘢痕形成.结论 Mammotome乳腺肿块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不影响乳房外观的微创手术,超声监控能够减少和发现并发症并进行正确的处理.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