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외기초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424
  • 国内刊号: 51-150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7
  • 曾用名: 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严律南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手术治疗(附47例报告)

    作者:李雪松;戈小虎;赛力木;刘杰

    1994~2003年我院共收治47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男18例,女29例.年龄36~90岁,平均60.2岁,其中大于60岁者26例.上肢动脉栓塞11例,下肢动脉栓塞36例,其中双下肢动脉栓塞1例,腹主动脉骑跨栓4例.发病前合并房颤18例,糖尿病4例,心肌梗塞2例,心脏附壁血栓2例,心衰3例(行介入治疗后发生1例).47例中45例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中6例行DSA后手术.

  •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34例分析

    作者:徐富河;杨为民

    小肠肿瘤约占全胃肠道肿瘤的1.5%,其中半数为恶性,约占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2%.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更为少见.我院自1986年6月至2002年9月间共收治本病例34例,占同期住院治疗的胃肠道肿瘤的0.8%.

  • 严重肝外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作者:刘清泉;杨俊德;宋延伟;程军;葛永明

    1993年3月至2003年3月,我院收治严重肝外伤患者42例,年龄7~57岁,平均43岁.肝外伤损伤程度参照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1994年制定的肝外伤分级标准: Ⅲ级20例,Ⅳ级13例,Ⅴ级9例.合并有颅脑、胸、脾、肾、胃肠、四肢等毗邻脏器损伤共23例次.

  •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外科治疗(附42例报告)

    作者:施勇;卢淑娇

    我院1980年2月至2002年1月期间收治了42例原发性肠系膜肿瘤患者,男26例,女16例,年龄3个月~85岁,平均年龄40.6岁.主要症状: 腹痛、腹胀25例(59.5%),腹部包块22例(52.4%),伴贫血、纳差、消瘦、乏力、腹水19例(45.2%),低热7例(16.7%),伴膀胱刺激征4例(9.5%).病史12 h~6个月.行X线钡餐或钡剂灌肠检查20例,提示肠管受压7例,DSA诊断血管瘤1例,提示小肠系膜原发性肿瘤2例,另10例无阳性发现.

  • 老年坏疽性胆囊炎的超声特征和治疗

    作者:刘俊;王彦坤

    我科1995~2002年收治了26例老年坏疽性胆囊炎(gangrenous cholecystitis,GC)患者,男19例,女7例,年龄60~70岁,平均66岁.本组患者合并胆囊结石20例,胆总管结石6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10例,合并糖尿病5例.B超为西门子SL-250型,凸型探头,频率为3.5 MHz.按常规进行胆囊检查,对于急性或化脓性胆囊炎根据病情即时检查.

  • 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星奎;徐智;高金松;王曦琳;罗义贺

    我院1993年1月至2003年3月期间行胆总管一期缝合56例,其中因胆总管结石或合并胆囊结石行择期手术53例,因胆囊手术时损伤胆总管3例.男29例,女27例,年龄20~76岁,平均46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9例.术前经B超/CT检查明确诊断.56例中行胆总管切开取石46例;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阴性)7例; 胆囊切除时损伤胆总管3例,均为锐性损伤,损伤长度占胆总管直径的1/3~1/2.手术方法: 常规切除胆囊后,胆总管切开探查,轻柔取净结石,胆总管下端通畅,能通过直径3 mm的探子、8号以上导尿管,术中常规作胆道镜检查或胆道造影,排除胆道残余结石.选用1号丝线或3-0无损伤缝线全层间断粘膜对粘膜缝合,检查无漏胆,若针眼漏胆再用6-0无损伤缝线缝合,不常规缝合胆管浆膜层,常规放置右肝下Winslow孔引流管.

  • 高强度聚焦超声在治疗中晚期肝癌中的应用

    作者:易江;李宁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在治疗中晚期肝癌中的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并对其术后相关影像学、病理学、免疫学等各项研究现状进行评价. 结果高强度聚焦超声在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过程中能产生相应的生理学及物理学特性的改变及其在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免疫学等各方面的相关改变.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中晚期肝癌是安全而有效的.

  • 小切口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术治疗嵌顿环状混合痔30例临床观察

    作者:曹蓉

    目的探讨嵌顿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998年1月至2002年1月采用小切口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嵌顿环状混合痔30例临床经验.结果 3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平均50 min,平均住院时间10 d,术后并发肛门Ⅰ度水肿4例,术后当天排尿困难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本组病例术后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论该术式能迅速减轻患者痛苦,且疗效满意.

  • 胆囊残留病变的诊断与治疗(附35例报告)

    作者:彭建平;何生

    目的探讨胆囊残留病变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35例胆囊残留病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中均证实胆囊管残端>1.5 cm,5例胆囊管变异,3例单纯胆囊管残留过长,32例不同程度合并残留胆囊结石及肝内外胆管结石,34例术后近、远期效果佳,1例Oddi's括约肌狭窄患者反复胆道逆行感染,行3次手术后痊愈.结论胆系的解剖变异、局部的炎症情况及术者的人为因素是胆囊残留病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术后复发多合并结石、炎症及狭窄等疾患,处理残留病变及并发症需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环缩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附40例报告)

    作者:李业华;张思宇

    目的评估应用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环缩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40例患者(共45条下肢)施以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环缩术,环缩材料选用7-0或6-0无损伤缝线.结果经上述治疗后,全组病例术后随访2~24个月,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彩超复查88.6%(31/35)的患肢瓣膜无返流发生.结论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环缩术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比较理想和有效的方法.

  • Luschka胆管损伤的诊断与处理

    作者:杨新平;黄卫民;金荣;朱上林;姜洪池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时Luschka胆管损伤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 039例胆囊切除术中26例Luschka胆管损伤的情况. 结果 26例中15例于术中发现胆漏点,行缝扎止漏成功,5例行缝扎失败者和3例未找到胆漏点者,经引流后痊愈.术后发现3例,其中1例经鼻胆管引流治愈; 1例经再手术引流治愈; 1例再手术后发生心肌梗塞死亡.结论胆囊切除术时Luschka胆管损伤较难避免,术中发现并及时治疗效果好; 术后发现应及时行剖腹探查和充分引流.

  •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体会

    作者:彭其芳;程南生;熊先泽

    目的探索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20世纪90年代后期与80年代以前的差异,探讨对本病治疗的方向.方法收集我院1996~2000年病例,并与我院1950~1981年资料进行比较.结果①发病率显著降低,从46.08%降至15.62%; ②发病年龄延后10~20岁; ③入院时病情相对较轻,有休克者从51.39%降至22.80%; ④病死率明显下降,从25.78%降至3.50%; ⑤再手术患者显著增加,从12.12%增至55.20%.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与患者就诊早,及时的治疗,医务人员的水平提高,药品与医学的发展等有关.结论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虽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仍需足够重视,因术后T管造影和B超检查发现肝内残石或胆管狭窄者,高达85.1%,复发再手术率达55.2%,远不能令人满意.为提高远期效果,应在急诊手术引流后,待患者病情平稳后,再进一步检查和彻底处理肝内病变.

  • 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体会(附16例报告)

    作者:陈焕伟;甄作均;苏树英;许卓明;计勇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肝病患者行17例次肝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全组手术成功12例次,围手术期死亡5例,死亡原因: 脑出血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肝动脉血栓1例,急性排斥反应1例.现存活6例,其中1例存活已超过3年.术后并发腹腔内出血3例,脑血管病变2例,ARDS 2例,血管并发症2例,胆道并发症3例,急、慢性排斥反应各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结论肝移植围手术期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能有效地减少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是提高肝移植术后成功率的关键.

  • 胃癌术后复发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陈佳平

    胃癌仍是我国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进行外科治疗的患者中,早期胃癌约有5%,进展期胃癌约有50%,在5年内因肿瘤复发而死亡.即使作了根治性手术的患者,术后仍有30%~80%不能幸免于局部或远处复发[1].对于胃癌术后复发的再手术治疗,讫今仍是胃癌临床外科中的一大难题,现就有关问题作一简要讨论.

    关键词: 胃肿瘤 手术 复发
  • 外科手术中消化道重建的自动化缝合

    作者:龚建平

    腹部外科手术中消化道重建采用手工缝合已有100多年历史,其操作繁琐,耗时冗长,并发症多,驱使着外科医生们不断探索着简便、安全的新方法,以期缩短手术和麻醉时间,减少组织翻弄和失血,减少缝合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 循证外科解决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之纷争

    作者:詹文华

    1897年瑞士的Schlatter为胃癌患者施行了首例全胃切除手术,换言之,全胃切除手术的历史已超过100年.全胃切除手术诞生之日,几乎就是消化道重建争论之始.近几十年,有关全胃切除手术后如何重建消化道的论文数不胜枚举,各种重建术式不下50种,把重建术的讨论形容为老生常谈一点也不过分.时至今天,医学科学如此昌盛和发达,还有必要讨论这一话题吗?

  • 经内镜放置自膨式不带膜金属支架治疗胆管中下段恶性狭窄的疗效观察

    作者:夏焱;朱玉华;张彪

    目的观察经内镜放置不带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胆管中下段恶性狭窄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伴阻塞性黄疸且无法切除的16例患者采用内镜置入不带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5例(94%)成功置入不带膜自膨式金属支架,内引流通畅,置入不带膜自膨式金属支架后7 d及14 d复查肝功能和B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转氨酶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 胆总管直径明显变细(P<0.01).其中6例3周内恢复正常.早期并发症(置入不带膜金属支架后7 d内): 1例出现轻度急性胰腺炎,1例出现急性胆管炎,经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好转.平均存活时间为186.93 d(54~426 d),平均支架引流有效期为156 d(51~426 d),有3例(20%)发生支架堵塞.结论经内镜放置不带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是治疗胆管中下段恶性狭窄的较理想方法.

  • 血管硬化性病变与肝癌自发性破裂的关系

    作者:邹兵兵;耿小平;朱立新;熊奇如;范上达

    目的探讨血管壁弹性变化与肝癌自发性破裂的相关关系.方法选用肝癌破裂及未破裂患者的肝癌组织标本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及电子显微镜检测其与血管病变有关的因素: 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因子(vWF因子)、弹性硬蛋白、弹性蛋白酶(中性粒细胞性).结果与未破裂组相比,肝癌破裂患者中血管内皮vWF因子表达量明显下降,小动脉壁中弹性蛋白酶分布异常、弹性硬蛋白增生过度、弹力膜断裂.vWF因子为血管受损指标之一,并参与凝血过程.上述病变的结果,导致患者小动脉壁脆性增加及凝血功能下降,稍遇外力的作用即易发生血管破裂,进而可导致肿瘤组织的破裂.结论肝癌患者体内的血管壁硬变可能与肝癌肿瘤破裂有关.

  • cyclin E和p27kip1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周彦明;李玉民;朱有全;王效勤;赵大同;曾峰

    目的探讨cyclin E 和p27kip1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胆囊癌和15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cyclin E及p27kip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表达与胆囊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yclin E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1.0%(25/41),显著高于慢性胆囊炎的20.0%(3/15),P<0.05; 胆囊癌组织中p27kip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53.7%,低于慢性胆囊炎的100%(P<0.05).cyclin E的表达与胆囊癌TNM分期呈正相关(r=0.314,P<0.05),p27kip1蛋白的表达则随胆囊癌TNM分期进展、组织学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逐渐下降(P<0.05),cyclin E与p27kip1蛋白表达之间呈负相关(r=-0.342,P<0.05).结论 cyclin E蛋白高表达和p27kip1蛋白表达下降导致细胞周期的调控异常,可能参与了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应用体会

    作者:舒晔;姜暑;周总光;李立;于永扬;杜景平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应用体会.方法对22例脑积水患者采用腹腔镜下V-P分流术,其中右肝膈间隙V-P分流术9例,盆腔V-P分流术13例,观察其术后并发症、颅内高压改善情况及患者的一般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颅内高压症均有改善,未发生与腹腔镜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V-P分流术具有创伤小、显露定位好及患者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 Wilson's病患者亲体部分肝移植和全肝移植术后血清铜蓝蛋白及尿铜水平的变化

    作者:张峰;成峰;王学浩;李相成;孙连宝;李君;李国强;钱晓峰;汤琪云;夏永祥

    目的总结Wilson's病患者亲体肝移植和全肝移植术后血清铜蓝蛋白及尿铜水平的恢复情况.方法自2000年9月至2003年11月我院为26例Wilson's病患者施行了肝移植术,均并发终末期肝硬变,其中3例发生急性肝功能衰竭.术前血清铜蓝蛋白和尿铜水平分别为(124.8±22.8) mg/L和(1 524.8±328.6) μg/24h,其中行活体部分肝移植22例,全肝移植4例,亲体肝移植供体术前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为(230.4 ±29.6) mg/L,尿铜水平均<50 μg/24h.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全肝移植患者术后1、3、6及12个月血清铜蓝蛋白和尿铜水平分别为(320.2±36.8) mg/L、(380.4±45.6) mg/L、(360.5±37.6) mg/L、(356.2±27.6) mg/L和(240.4±22.8) μg/24h、(86.5±10.6) μg/24h、(54.2±6.8) μg/24h及(46.8±3.4) μg/24h; 亲体肝移植患者术后1、3、6及12个月血清铜蓝蛋白和尿铜水平分别为(216.8 ±20.4) mg/L、(248.5±32.6) mg/L、(285.4±44.3) mg/L、(260.2±36.6) mg/L和(380.8±37.6) μg/24h、(150.6±24.5) μg/24h、(75.5±9.6) μg/24h及(60.3±5.8) μg/24h.结论全肝移植和亲体肝移植是治疗Wilson's病的有效方法,不仅解决肝功能不全的问题,而且术后血清铜蓝蛋白及尿铜水平均可恢复正常.

  • 胆囊结石患者胆汁对人胆囊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吴高松;邹声泉

    目的观察胆囊结石患者胆汁(CB)对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生长的影响,探讨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四唑蓝(MTT)比色法检测20例CB和20例正常胆汁(NB)对GBC-SD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 CB与NB比较,前者可明显促进GBC-SD细胞增殖,用CB处理48 h后GBC-SD细胞增殖指数显著上升(P<0.05).CB组S期细胞比例为(49.26±8.07)%,明显高于NB组的(25.54±6.57)%,P<0.05; CB组G0/G1期细胞比例为(40.59±9.12)%,明显低于NB组的(60.64±13.42)%,P<0.05.CB组和NB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50±1.16)%和(3.91±1.76)%,P>0.05.结论 CB具有潜在的促增殖活性,且胆囊结石与胆囊癌的发生与发展关系密切.

  • 几种胆囊粘膜化学灭活剂的灭活效果评价

    作者:徐智;彭宣芙;王立新;张能维;邓绍庆;周孝思

    目的研究几种胆囊粘膜化学灭活剂在动物活体的灭活效果.方法取家兔28只,按编号法随机分为: 生理盐水组(对照组),95%酒精组、5%四环素组和复方苯酚组(灭活组).行胆囊管结扎,胆囊造瘘置管并分别注入上述药物留置15 min.2周后处死动物,对胆囊、胆管及胆囊邻近肝脏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存活且活动良好.肉眼观察,对照组和5%四环素组7只鼠胆囊腔均无明显变化; 95%酒精组中2只鼠胆囊腔闭塞,2只缩小,3只无变化; 复方苯酚组中,4只鼠胆囊腔闭塞,3只胆囊腔缩小.组织学观察,95%酒精组及复方苯酚组中7只鼠的胆囊粘膜全部破坏(7/7),与对照组(1/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而5%四环素组有一定效果(5/7),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95%酒精可以作为安全、有效的胆囊粘膜化学灭活剂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化学灭活剂 胆囊
  • 胆管癌组织中VEGF和c-myc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刘智敏;严律南;赵永恒;阳斌;蒋莉莉

    目的探讨VEGF 和c-myc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38例胆管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VEGF 和c-myc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VEGF 和c-myc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2%(32/38)和65.8%(25/38),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50.0%(10/20)和20.0%(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VEGF与c-myc的表达呈正相关(r=0.99, P<0.01),二者的协同表达与胆管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肿瘤的分级无关.结论 VEGF可能在胆管癌形成、发展和转移中与c-myc基因有协同作用,且与胆管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 ASODN逆转耐药肝癌细胞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体内实验研究

    作者:罗华友;严律南;杨家印;刘自明;林琦远

    目的在体外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反义硫代磷酸酯寡核苷酸(ASODN)在裸鼠体内逆转耐药肝癌细胞SMMC-7721/ADM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的耐药肝癌细胞(1×107个/0.2 ml)注射于裸小鼠腋部皮下,建立耐药肝癌模型,而后将成模裸鼠分成4组,每组各5只.ASODN组在裸鼠肿瘤局部注射浓度为3 μmol/L的ASODN 50 μl和脂质体Lipofectamine 50 μl,并在腹腔内注射阿霉素(ADM,每天10 mg/m2); 正义链组(SODN组)与ASODN组的方法、剂量相同; 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在裸鼠局部注射Lipofectamine 50 μl和生理盐水200 μl,同时腹腔注射ADM(每天 10 mg/m2).寡核苷酸于观察的两周内每周前3 d注射; ADM于每周的第2~4天使用.Lipofectamine和生理盐水使用时间与寡核苷酸相同.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4组裸鼠的肿瘤体积逐渐增大,且于第5天开始变化明显,此后各时相之肿瘤体积与前一时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ASODN组的肿瘤体积在第5天后明显小于其他3组(P<0.05); 而对照1组、对照2组及SODN组各时相的肿瘤体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该实验结果提示,SODN及脂质体对裸鼠肿瘤的生长无明显影响,而ASODN对裸鼠肿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ASODN在体内同样可逆转SMMC-7721/ADM细胞的耐药性,使肿瘤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生长相对缓慢状态.

  • CO2气腹对肿瘤细胞种植与生长的影响

    作者:王广义;孟宪瑛;顾建华;吕国悦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中常用的气腹介质CO2对径路口及腹腔内肿瘤细胞种植及转移的影响.方法手术前1 h于30只Wistar大鼠腹腔内注入R15 肝癌细胞株,并按随机抽样法将大鼠均分为免气腹组、He气腹组和CO2气腹组3组,实验维持2 h、28 d后宰杀动物,比较各组径路口及腹腔内肿瘤的种植及转移情况. 结果在径路口、肠浆膜层、肠系膜、大网膜和膈肌部位种植的肿瘤重量: CO2气腹组分别为(326.7±230.3) mg、(626.2±215.9) mg、(476.2±204.8) mg、(2 536.5±906.7) mg及(384.5±149.9) mg; He气腹组分别为(235.6±107.3) mg、(414.2±148.4) mg、(261.8±92.6) mg、(1 633.4±247.3) mg及(220.0±57.9) mg; 免气腹组分别为(145.0±42.4) mg、(221.5±108.2) mg、(212.5±109.6) mg、(797.5±335.9) mg和113.0 mg.在各部位种植的肿瘤重量,CO2气腹组均明显高于He气腹组和免气腹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He气腹组均高于免气腹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O2气腹与He气腹及免气腹相比,可促进腹腔内肿瘤细胞的种植与生长.

  • 小肠系膜肿瘤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作者:印隆林;宋彬

    目的总结原发及转移性小肠系膜肿瘤的CT征象及重要鉴别诊断.方法在复习小肠系膜的解剖、肿瘤转移到小肠系膜途径的基础上,讨论了原发及转移性小肠系膜肿瘤的常见及少见类型、CT表现及主要鉴别诊断. 结果 CT特别是多排螺旋CT检查可以很好地显示小肠系膜肿瘤,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相关资料,可与炎性及血管性病变相鉴别.结论 CT是评价小肠系膜肿瘤的首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 CT灌注成像的原理、技术及在腹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宋彬

    目的综合评述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的原理、技术要求及其在腹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总结CT灌注成像的原理和技术要求,评价其在腹部疾病(主要是肝脏、胰腺)应用中所提供的组织器官微循环状况、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它参数. 结果 CT灌注成像评价肝脏、胰腺病变,尤其是肿瘤性病变,除了能显示解剖形态学改变,还能了解血供情况、血流动力学状态等反映功能、代谢变化的信息,对腹部肿瘤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结论 CT灌注成像将在腹部疾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肿瘤生物学行为和严重度评价、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有较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18F-FDG PET显像在大肠癌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温广华;邓候富

    目的介绍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18F-FDG PET)在大肠癌诊治中使用的新进展.方法对近几年来国外关于18F-FDG PET显像对大肠癌诊治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 18F-FDG PET显像对早期诊断大肠癌复发、转移及大肠癌的分期均优于CT及MRI检查.结论 18F-FDG PET显像可以作为诊断大肠癌的一种重要检查手段,并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 胃癌外科基础研究与扩大切除术的进展

    作者:陈峻青

    为了胃癌的合理外科治疗,国内外学者对胃周淋巴结转移规律、清除方法以及临床病理分期等基础问题进行了持续地、分阶段地研究总结,并基于这些研究成果,改善了现有的外科治疗或开展了新的手术方法.但每一次进步均需众多学者长期的实践验证、不断修正,取得共识,才能成为有效的、广泛应用的外科治疗方法.本文仅就胃癌外科治疗某些基础研究进展与当今仍评价不一的扩大切除手术予以简介评述.

  • 老年外科手术患者的营养问题

    作者:伍晓汀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老年患者在外科住院患者中比例逐渐增多,其中65岁以上者约占手术总数的40%,他们有较高的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尤其是急诊患者,其原因是老年人生理功能和应激能力都降低,对治疗的反应较青壮年弱,而这些均与已存在的营养不良有关.据国内外调查,外科约40%~60%老年住院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蛋白质-热量缺乏性营养不良而需治疗.麻醉、手术创伤、术后禁食等诱发不同程度应激,导致机体分解代谢增强,使已经存在的营养不良"雪上加霜".因此,每位外科医师都应十分重视老年患者的营养问题,以促进其尽快康复,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老年人 手术 营养
  • [06] 胃癌的癌前病变及癌前疾病有哪些? 有何临床意义?

    作者:陈志新

    答: 胃癌的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与癌前疾病(precancerous diseases),这两个术语的意义是不同的.胃癌的癌前病变是一个病理学的概念,系指胃粘膜上皮易于转变为癌的病理学改变,但其本身尚不具备恶性改变.现阶段得到公认的是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或称不典型增生),其病理组织学改变主要是细胞的过度增生和丧失了正常的分化,在结构和功能上部分地丧失了与原组织的相识性.通常将胃粘膜上皮的异型增生分为以下几种组织学发生类型:

  • 胃癌生物治疗现状与展望

    作者:朱金明;余佩武

    目的探讨胃癌生物治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对胃癌生物治疗现状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结果胃癌生物治疗的研究内容及主要方法包括: 免疫调节剂治疗,单克隆抗体及其交联物导向治疗,细胞因子治疗,过继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结论生物治疗作为手术和放/化疗的有益补充,在胃癌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 胃癌 生物治疗
  • 创伤性十二指肠三、四段破裂的外科治疗(附12例报告)

    作者:李江;郑南

    目的探讨创伤性十二指肠三、四段破裂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1992~2002年收治的12例创伤性十二指肠三、四段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性损伤3例,合并伤9例.行十二指肠单纯修补1例; 行修补或吻合加下移鼻胃管至十二指肠及空肠造口逆行置管引流减压、空肠造瘘(简称三管减压)8例; 行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2例,11例均治愈; 1例合并糖尿病者,因术后并发肠瘘、电解质紊乱及酮症酸中毒死亡.结论小肠系膜根部及横结肠系膜根部血肿的探查是发现十二指肠三、四段破裂的关键.十二指肠修补或吻合加三管减压和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 吻合是治疗十二指肠三、四段破裂有效的手术方法.根据伤情选择合理、安全的术式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阳春;周总光

    目的了解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技术在结直肠癌领域的应用现状.方法复习国外近5年的文献并加以综述. 结果 SLN状态可以准确预测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群的肿瘤转移情况,对SLN行集中、细致的分析有助于发现传统病理学检查遗漏的微转移灶,从而使部分患者肿瘤分期上调.结论结直肠癌SLN活检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有望为临床判断区域淋巴结群受累状况提供一种新的手段,从而有助于更准确的肿瘤分期.

  •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孙建伟;华映坤;贾玲;林人龙;杨昆宪;陈居敏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2例大肠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及20例大肠癌患者新鲜癌组织标本中CK20 mRNA的表达,另以20例健康成年自愿者作对照.结果 42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呈阳性表达者术前为19例(45.24%),术后为14例(33.33%); 20例大肠癌患者新鲜癌组织中CK20 mRNA表达均为阳性.而正常对照组20例外周血CK20 mRNA表达均为阴性.且大肠癌外周血CK20 mRNA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但与有无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5).结论检测外周血中CK20 mRNA表达将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的判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 CD44v6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夏建国;杨力;陈国玉

    目的探讨CD44v6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100例进展期胃癌标本进行标记,分析CD44v6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原发灶CD44v6表达阳性率为64%(64/100); CD44v6的表达随胃癌浸润深度、周围淋巴结转移而升高.结论 CD44v6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可用于早期预测胃癌的转移潜能和预后.

    关键词: 胃癌 CD44V6 转移 预后
  • 胃癌组织中核因子-κBp65 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

    作者:史朝晖;常新忠;姜希宏;李兆亭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核因子-κBp65(NF-κBp65)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6例胃癌组织检测NF-κBp65和VEGF的表达,并与良性组织作对照研究.结果胃癌组织中NF-κBp65和VE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5%和76.8%,显著高于胃粘膜不典型增生表达阳性率的33.3%和44.4%(P<0.05)及正常胃粘膜表达阳性率的0和8.3%(P<0.01).NF-κBp65的表达与胃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NF-κBp65表达与VEGF呈正相关(r=0.36, P<0.01).结论 NF-κBp65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熊俊;郑启昌;宋自芳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48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uPA mRNA的表达,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48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uPA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3%和25.0%.胃癌伴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者中,uPA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3.8%和62.5%,且uPA mRNA表达与胃癌浸润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uPA mRNA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 胃癌区域动脉置泵化疗及外周静脉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

    作者:杨波;蒲永东;蒋成来;林刚;何建苗;董立国;朱志东

    目的观察胃癌根治术后肿瘤区域动脉置泵化疗及外周静脉化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3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2周开始化疗,按化疗方法不同分为: 外周静脉化疗组(静化组,n=42)、泵内化疗组(泵化组,n=41),两组均在化疗前及化疗结束后1~4 d内抽外周静脉血检查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含量,另设对照组(n=32)作相同检查.结果静化组化疗后的CD3和CD4、CD4/CD8比值及IgG、IgA、IgM含量均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P<0.01),并明显低于泵化组化疗后(但CD4、IgM除外),P<0.05; 而泵化组化疗前、后CD3、CD4和CD8、CD4/CD8比值及IgG、IgA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肿瘤区域动脉置泵化疗较外周静脉化疗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 胃切除术后近期上消化道大出血再手术治疗临床分析(附14例报告)

    作者:吕昕亮;朱景德;邵初晓;方基兴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近期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及再手术治疗. 方法对我院1986~2002年间收治的14例胃切除术后近期(24~72 h内)上消化道大出血行再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例,术后吻合口出血4例,残胃粘膜损伤出血2例,残胃肠套叠出血2例,十二指肠残端出血1例,遗漏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及贲门粘膜撕裂出血各1例,原因不明出血3例,均经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 结论胃切除术后近期上消化道大出血原因多为操作不当及病灶遗漏所致,出血灶直视下缝扎为有效止血方法.

  • 原发性阑尾粘液腺癌17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文莉;李代生

    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粘液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国内1980年以来报道的原发性阑尾粘液腺癌15例的文献资料及我院收治的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17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下腹疼痛,右下腹近腹股沟处包块及腹痛、腹泻伴便血; 术前诊断为盲肠癌3例,急、慢性阑尾炎各4例,菌痢2例,阑尾脓肿、疝囊嵌顿、腹壁脓肿及肠梗阻各1例.结论原发性阑尾粘液腺癌是一种罕见疾病,诊断强调术中仔细鉴别,B超、胃肠X线钡餐和CT检查有助于诊断,病理组织学检查可确诊,治疗以手术为主,化疗为辅.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