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외기초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424
  • 国内刊号: 51-150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7
  • 曾用名: 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严律南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预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作者:孙宇;石铁锋;于江涛;石臣磊;秦华东

    目的 探讨BRAF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预后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86例PTMC组织样本中BRAFV600E基因的突变情况,并对BRAFV600E基因突变与PTMC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6例PTMC样本中56例出现了BRAFV600E基因突变,其突变发生率为65.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RAFV600E基因突变与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趋势(P=0.05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RAFV600E基因突变与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肿瘤直径>5 mm但≤10 mm时,BRAFV600E基因突变的情况对淋巴结转移无影响(P>0.05);当BRAFV600E基因突变阴性患者的肿瘤直径≤5 mm时,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病例.结论 BRAFV600E基因突变是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对术前检测到BRAFV600E基因突变阳性者,应重视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重要性,并应常规清扫该区域淋巴脂肪组织.但当BRAFV600E基因突变阴性患者的肿瘤直径≤5 mm时,应重新审视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

  • 高流体静力压和缺氧对大隐静脉和脾静脉滋养血管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王涛;徐睿;鞠玲燕;王美红;徐永波;祝筱姬;李坤;褚海波

    目的 观察大隐静脉和脾静脉滋养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探讨高流体静力压和缺氧对滋养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收集曲张大隐静脉和高压性脾静脉管壁标本34例,另设对照组为正常大隐静脉和脾静脉34例.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隐静脉和脾静脉外膜层滋养血管,半薄切片定位.再采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滋养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大隐静脉曲张组和病脾静脉组滋养血管内皮细胞细胞核结构完整,染色质分布正常;部分线粒体基质深染,嵴模糊、嵴断裂.结论 高流体静力压和缺氧下大隐静脉和脾静脉管壁滋养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会出现重塑现象,二者改变相同.

  • 索拉菲尼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作者:弋鹏圣;张鸣;徐明清

    目的 系统评价索拉菲尼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在Pubmed、Embase、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及Cochrane 4个数据库中自由检索所有有关索拉菲尼治疗晚期肝癌的Ⅱ、Ⅲ期临床试验;依据拟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研究,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Meta分析采用REVMAN 5.2,证据质量分级推荐采用GRADE 3.6版,该系统将证据质量分为极低级别证据、低级别证据、中级证据、高级别证据.结果 共纳入5篇研究,4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索拉菲尼治疗组相比于对照组能够延长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及肿瘤进展时间,提高疾病控制率(P<0.05);索拉菲尼治疗组的手足皮肤反应、脱发/皮疹、高血压、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索拉菲尼能够延长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及肿瘤进展时间,提高疾病控制率;但尚不能证实索拉菲尼能改善此类患者的肿瘤反应率.

  • miR-339-3p和miR-339-5p在体外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胡洁琼;金安琴;黄晓俊;杨丽虹;蒋涛

    目的 观察人胃癌细胞株及正常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中miR-339-3p和miR-339-5p的表达水平,通过功能获得型(gain of function)实验验证miR-339-3p和miR-339-5p与胃癌的相关性,并阐明二者在肿瘤发生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SYBR Green Ⅰ嵌合荧光法实时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胃癌MKN-45、SGC-7901及BGC-823细胞株中miR-339-3p和miR-339-5p的表达水平;将外源性miR-339-3p mimics和miR-339-5pmimics转染胃癌MKN-45细胞株,采用RT-PCR法检测其转染率,并应用流式细胞术和CCK-8法分别检测转染72 h后MKN-45细胞的凋亡及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 miR-339-3p和miR-339-5p在胃癌MKN-45、SGC-7901及BGC-823细胞株中的表达均下调;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339-3pmimics及miR-339-5p mimics后,MKN-45细胞株的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而增殖能力明显减弱(P<0.01).结论 miR-339-3p和miR-339-5p在3种胃癌细胞株中均呈低表达.miR-339-3p和miR-339-5p可能参与了胃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机理.

  • 人外周血内皮细胞与大鼠胰岛共移植改善胰岛的存活和功能

    作者:罗伟;李炜晔;秦红军;胡仁健;胡红强;李昂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内皮细胞与大鼠胰岛共移植到糖尿病裸鼠肾包膜下改善移植胰岛存活及其功能发挥情况.方法 将人外周血内皮细胞(5×105个)与新鲜分离的大鼠胰岛细胞共移植到糖尿病裸鼠模型肾包膜下,检测移植受体裸鼠空腹血糖水平、体质量和外周血C肽水平,并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以了解移植胰岛的存活及其功能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受体的血糖明显下降(P<0.01),外周血C肽水平升高(P<0.01),其体质量增加(P<0.01),IPGTT结果显示其糖耐量得到改善.结论 人外周血内皮细胞与胰岛共移植可明显改善裸鼠移植胰岛的生存.

  • 胃肠道大手术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效果对比研究

    作者:康欣;胡毅;杨涌;徐玲

    目的 以营养风险筛查工具2002 (NRS 2002)调查双流县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住院行胃肠道大手术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营养支持使用状况及其与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取定点抽样,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双流县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住院行胃肠道大手术患者,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记录营养支持使用情况及相关临床结局指标,分析临床营养支持与患者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择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作为临床结局指标.结果 共有130例患者符合研究纳入标准,其中112例完成了营养风险筛查.营养风险发生率为75.9% (85/112),营养支持率为50.9% (57/112),营养支持方式均为胃肠外营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4% (52/112);其中有营养风险且给予了营养支持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1.7% (15/36),而在有营养风险但未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高达73.5% (36/49),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无营养风险的患者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7% (1/27).结论 NRS 2002因其具备无创、简便的特点,适用于住院行胃肠道大手术的患者;胃肠道大手术患者因其疾病代谢的特殊性,具有较高的营养风险;对存在营养风险的胃肠道大手术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 机械性肠道准备在择期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荟萃分析结果

    作者:方育;曹锋;李非

    目的 系统评价机械性肠道准备(mechanical bowel preparation,MBP)在择期结直肠手术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1966~2012年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PubMed、Embase、Cancer lit等数据库,2名评价员独立提取信息并评价文献质量后交叉比对,评价指标包括吻合口漏、总体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腹腔外感染及伤口感染发生率、再手术率和死亡率,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14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累积样本含量5 373例.与直接手术组相比,MBP组吻合口漏发生率[OR (95% CI)为1.08 (0.82~1.43),P=-0.56]、总体SSI发生率[OR (95% CI)为1.26 (0.94~1.68),P=0.12]、腹腔外感染发生率[OR (95% CI)为0.98(0.81~1.18),P=-0.81]、伤口感染发生率[OR (95% CI)为1.21 (1.00~1.46),P=0.05]、再手术率[OR (95% CI为1.11(0.86~1.45),P=-0.42)及死亡率[OR (95% CI)为0.97 (0.63~1.48),P=0.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没有证据支持在择期结直肠手术中使用MBP,MBP不应再作为临床常规使用.

  • 不同影像学类型巨块型肝癌TACE疗效分析

    作者:王承恩;孙成建;解玲玲;王彦华

    目的 探讨不同影像学类型巨块型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治疗效果及其机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行TACE治疗的38例巨块型肝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TACE治疗前肿瘤边缘情况将其分为边缘清晰组和边缘模糊组,评价2组患者TACE治疗后碘油沉积情况及6个月后肿瘤缓解情况.结果 术前2组患者的HbsAg及AFP阳性者和Child-Pugh分级情况,以及肿瘤大直径和碘油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后6个月CT复查示,边缘清晰组和边缘模糊组肿瘤大直径分别为(8.2±1.48) cm和(12.2±1.67) cm,前者小于后者(P<0.05).碘油沉积情况,边缘清晰组主要是Ⅰ型和Ⅱ型,无Ⅲ、Ⅳ型;而边缘模糊组Ⅰ型者少,主要是Ⅱ、Ⅲ型,部分Ⅳ型者,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边缘清晰组的总有效率(CR+ PR)为92.9%,边缘模糊组的总有效率(CR+ PR)为62.5%,前者高于后者(P<0.05).术后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T图像中,边缘清晰的巨块型肝癌TACE术后碘油沉积情况及疗效均优与边缘模糊者.

  • 胰腺囊性肿瘤40例诊疗分析

    作者:胡俊;黄强;林先盛;刘臣海;谢放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科室200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胰腺囊性肿瘤无特殊临床表现,B超和CT检查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57.5% (23/40)和72.5% (29/40),但不能准确区分其组织学类型.4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患者误诊为假性囊肿而行内引流术,另外38例行胰体尾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浆液性囊腺瘤23例,黏液性囊腺瘤9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瘤3例,黏液性囊腺癌5例.5例失访,3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为(74.2±12.8)个月(2个月~8年);3例囊腺癌患者中1例肿瘤切除者至今存活(已随访8年),2例肿瘤未切除者分别于术后4个月和7个月因肿瘤转移死亡;其余32例获访的囊腺瘤患者均存活至今.结论 外科切除是治疗胰腺囊性肿瘤有效的手段,即使是对于无任何症状的患者也应行积极的手术治疗.

  • 动脉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19例报道

    作者:林浩铭;李国林;常瑞明;周锐;闵军

    目的 介绍动脉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方法,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7月期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胰外科施行的19例动脉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经动脉入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无中转开腹病例;17例完成全腹腔镜下消化道重建,2例行开放消化道重建.手术时间5~10.5 h,平均6.3h;术中出血170~430 mL,平均250 mL.所有病例术后病理学检查平均检出淋巴结13.7枚(9~21枚).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2.1% (8/19),其中胰瘘5例,胆汁漏1例,胃排空障碍和胃十二指肠动脉瘤各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7 d(7~19 d).平均随访时间7.5个月(2~28个月),随访期间有6例患者因肿瘤复发或转移死亡.结论 动脉入路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简化了胰十二指肠切除及淋巴结清扫的过程,具有简便可行和淋巴结清扫彻底的特点.

  • 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作者:邵俊伟;蔡逊;马丹丹;胡逸林;张翌

    目的 探讨高脂高糖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和影响因素.方法 60只6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高脂高糖喂养4周后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20只,腹腔注射柠檬酸50 mg/kg,普通饲料喂养;糖尿病模型组,根据腹腔注射STZ剂量的不同分为2组,模型l组,20只,腹腔注射STZ 50 mg/kg,模型2组,20只,腹腔注射STZ 35 mg/kg,该2组大鼠继续高脂高糖喂养.分别在腹腔注射药物后第3、7、10及14天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值,以14 d后血糖>16.7 mmol/L计算糖尿病成模率,并计算死亡率;实验结束时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FSI)、甘油三脂(TG)和胆固醇(TC)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两糖尿病模型组的TG、TC、FBG和FINS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同时胰岛素敏感性(insulin sensetivity index,ISI)显著下降(P<0.05);模型2组的成模率高于模型1组(85%比75%),但死亡率低于模型1组(0比25%),P<0.05.结论 高脂高糖喂养4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35 mg/kgSTZ制备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率高,安全性强,模型稳定.

  • 肝细胞癌术后复发相关机理研究以及潜在治疗药物预测

    作者:孙孝国;李力;王金华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术后复发的分子机理,同时寻找预测抑制术后复发的治疗药物.方法 利用35例复发与41例未复发患者的基因表达谱数据,寻找术后复发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与生物学通路(pathway)富集分析,寻找相关的生物学功能与通路,同时利用Connectivity Map (cmap)数据库区去预测可抑制HCC术后复发的潜在药物分子.结果 发现HCC术后复发相关基因显著富集到了“黏着斑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中;同时发现了2个可能的潜在治疗药物“班布特罗”和“洛伐他汀”.结论 HCC术后复发相关基因涉及到“黏着斑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通路,且“班布特罗”以及“洛伐他汀”可能作为抑制HCC术后复发的潜在药物.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雪钢;蒋岚杉;白斗;武少辉;张效杰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limbs deep venous thrombosis,LDVT)形成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LDVT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2013年期间住院治疗的187例LDVT患者的发病因素.结果 本组187例LDVT患者的年龄19~88岁,平均年龄56.6岁,发病年龄多在41~60岁,占本组病例的65.2% (122/187);男102例,女85例;左下肢112例,右下肢65例,双下肢10例.LDVT发病的主要诱因依次为下肢骨折、手术、肿瘤、卧床、既往血栓病史及内科疾病.结论 LDVT好发于41~60岁,手术、肿瘤和既往血栓史是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 进展期胃癌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江文;孙琳;仝德峰;夏军强;龚建军;邓昌辉;陈雪玲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手术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共53例进展期胃癌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27例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26例,比较2组的临床指标恢复情况.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1天及第7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的比值;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平均用时长于开腹组(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腹腔镜组均优于开腹组(P均<0.05);术中平均每例清扫淋巴结数目及首次进流食时间2组接近(P>0.05).术后第1天及第7天,2组外周血CD3、CD4+及CD8+检测结果较术前均下降(P<0.01,P<0.05);术后第1天2组免疫球蛋白IgG、IgA及IgM水平较术前均下降(P<0.05),术后第7天腹腔镜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已接近术前(P>0.05),而开腹组仍低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1天及第7天2组CRP水平均高于术前(P<0.01,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之间相比,术后第1天上述指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2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恢复,但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P<0.05,IgA除外).结论 腹腔镜胃癌手术近期临床疗效优于开腹手术,而且对围手术期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恢复也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 腹膜后巨大恶性副节瘤1例报道

    作者:陈刚;朱渝军;吴国庆;杨日高;谭云火;颜家强;陈焱

    病例资料 患者,男,50岁,因“左中腹隐痛10个月,加重伴恶心1个月”入院.以脐周阵发性隐痛为主要表现.查体:T36.6℃ P 94次/min,R 20次/min,BP 125/80 mmHg(1 mm Hg=0.133 kPa);腹平软,未扪及包块,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腹部B超检查示左肾上缘占位,约12.5 cm×8.3 cm大,与左肾分界不清,周边见少量血流,不排除病灶来源于左肾.腹部CT扫描示:左上腹脾胃间隙见约12 cm×9 cm大实性占位(图1),密度不均匀,与胃体及左肾上极分界不清,左肾上腺显示不清,考虑恶性肿瘤可能.遂以“腹膜后肿瘤,左肾上腺肿瘤”行剖腹探查、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

    关键词:
  • 晚期胆囊癌联合胰十二指肠及右半结肠切除1例报道

    作者:刘海涛;杨占宇;钱峰;孙学军

    病例资料 患者,男,72岁,主诉间断右上腹痛2年,加重半月,在外院因“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见右上腹约10 cm×10 cm×10 cm大肿块,与周围粘连,无法切除,故行回肠末端与横结肠侧侧吻合术,并取横结肠系膜结节活检,病理报告示转移性腺癌.遂以“晚期胆囊癌伴横结肠转移”转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入院后经必要的术前准备后拟行胆囊癌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及右半结肠切除术:在原回肠横结肠吻合口回肠近端与横结肠远端分别切断肠管;切断肝总管、切除远端胃约60%;在Treitiz韧带远端切断空肠;在胰腺头体交界处横断,整体移除肿瘤及切除的周围组织.

    关键词:
  • 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诊治进展

    作者:刘源;刘金钢

    目的 总结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治进展.方法 复习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彻底切除病变胆管并行Roux-en-Y肝管-空肠吻合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结论 早期诊断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诊治进展

    作者:寇桂香;柴琛

    目的 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ianogenic bile duct injury,IBDI)发生的原因、临床诊治及预防策略.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总结分析IBDI的临床诊治措施.结果 IBDI常见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人为因素、局部解剖变异因素和病理因素.依据损伤诊断时间和局部的病理状态,可以选择胆管一期缝合修补术、胆管端端吻合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等方式手术修复,或行肝切除术、肝移植等.若并发胆管远端的单纯狭窄也可在ERCP下行胆道内支架置入或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结论 IBDI重在预防,手术者应注重上腹部手术实施前对IBDI的正确认识;一旦发生,应根据具体的损伤类型及时间来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予以修复,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及其在胃肠道肿瘤演进中的作用

    作者:宋书铮;俞继卫

    目的 了解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及其在胃肠道肿瘤演进中的作用.方法 查阅国内外近年来有关CAFs及其在胃肠道肿瘤演进中作用的文献并做综述.结果 CAFs是肿瘤微环境中多且重要的基质细胞,在胃肠道肿瘤中,CAFs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使细胞微环境稳态失衡,促进肿瘤代谢的重构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重塑,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生成、增殖、侵袭和转移.结论 CAFs在胃肠道肿瘤生成演进中的重要作用使得其自身及其分泌的众多具有相对特异性的分子物质成为预后判断及靶向治疗的新目标,这为胃肠道肿瘤及其他肿瘤的综合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 1例原发于肝脏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诊治分析附文献复习

    作者:吴全;赵景明;郭晏同;徐奇奇;付强;刘宝岳

    目的 结合近期收治的1例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d cell tumor,PEComa)的病例特点,总结该疾病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成功收治的1例肝脏原发PEComa的诊治过程,并结合既往文献报道,总结和复习该疾病的临床特点以及处理方法.结果 肝脏PEComa较为罕见,起病隐匿,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困难,多依赖病理学检查证实,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结论 提高本病影像学特征的认识有助于术前肿瘤性质的判断,本病预后较好,但术后仍需要长期密切观察随访.

  • 非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6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广章;刘海英;刘启龙;熊斌;孙玉芳

    目的 探讨非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非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临床资料,结合该病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随诊情况,讨论其诊断、治疗与预后.结果 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非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42个月,无复发.结论 非功能性甲状旁腺囊肿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靠病理检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

  • 间断低氧预适应对大鼠肝切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俊;王健;李鹏飞;韩效帆;朱世春;李广;张培建

    目的 探讨间断低氧预适应对大鼠肝大部切除术后残余肝脏合并缺血再灌注引发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78只SD大鼠,用SPSS软件将其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O组,n=6)、肝切除组(PH组,n=24)、肝切除合并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n=24)和间断低氧预适应组(IHP组,n=24).以无创伤血管夹阻断IR组大鼠入肝血流后切除肝脏的左叶和中叶(约占全肝的70%),20 min后开放入肝血流,残余肝脏发生了缺血再灌注损伤.将IHP组大鼠暴露于10%的低氧环境中,每日持续1h,连续进行1周,后1次低氧暴露后行肝切除术(同IR组).SO组大鼠在术后2h取材检测,其余各组分别于术后2、6、12及24 h进行检测.检测血清转氨酶(ALT、AST)水平和肝匀浆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术后2h,PH组、IR组和IHP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均高于SO组(P<0.05).在术后6、12和24 h,IHP组大鼠血清ALT和AST均高于PH组,但低于IR组(均P<0.05).与IR组相比,IHP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残余肝脏中SOD活性明显升高,而MDA含量则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间断低氧预适应对残余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 应用UHS行无张力疝修补的体会

    作者:吕志强;戴玮;沈根海;邱建平;袁建毛

    目的 探讨应用超普疝修补装置(UHS)行无张力疝修补的效果和手术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采用UHS施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伤口疼痛、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 手术时间25~100 min,平均48 min;患者术后1d下床活动;术后有10例患者使用止痛药物;全组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发生,有2例出现阴囊水肿;术后住院时间4~10d,平均6 d;住院费用9249.33~18976.49元,平均11 428.47元.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3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UHS技术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

  • 腹股沟直疝突入阴囊12例报道

    作者:龚江波;吴相柏;徐继宗;张帅;吴利达;魏亚元;王志;陈巧

    目的 探讨腹股沟直疝突入阴囊的可能原因及其手术修补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353例次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3例次腹股沟直疝患者,发生疝囊突入阴囊12例次,发生率为3.4%.与未突入阴囊组比较,突入阴囊组患者的年龄大、病程长、疝环口及疝囊大,且多伴有慢性支气管炎、便秘等导致慢性腹内压增高的疾患.12例次中采用“疝环充填+平片”修补术1例次,其余11例次均采用腹膜前修补术.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37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腹股沟直疝在少数情况下可以突入阴囊,宜选择腹膜前间隙疝无张力修补术.

  • 钼靶X线导丝定位切除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史立晖;李智;张腾;张晓君;顾岳山

    目的 探讨钼靶X线导丝定位切除触诊阴性乳腺病灶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91例299个触诊阴性乳腺病灶在钼靶X线指引下经导丝定位并切除活检,确定病理类型.结果 299个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中乳腺癌病灶42个(14.05%),癌前病变40个(13.38%),良性病变257个(85.95%),其中乳腺癌灶多表现为簇状或弥漫细点状钙化,乳腺癌病灶中原位癌22个(52.38%,22/42),浸润癌Ⅰ期13个(30.95%,13/42),Ⅱ期4个(9.52%,4/42),Ⅲ期3个(7.15%,3/42).40例乳腺癌患者(2例为双侧癌)均长期随访,长随访时间为10年,复发转移2例.应用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92.86% (39/42);特异度为95.33% (245/257),诊断比值比(DOR)为265.42.结论 钼靶X线导丝定位病灶切除技术可提高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早期诊断率,指导手术切除病灶,其组织损伤小,可靠性高,促进了乳腺癌二级预防,适合二级医院广泛应用.

  • 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吴昕;马志强;于健春;康维明;叶欣;闫超

    目的 总结坏死性筋膜炎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20例坏死性筋膜炎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男15例,女5例,男女比例3∶1;发病年龄(52.3±11.0)岁(39~76岁);病变部位双下肢11例,肛周7例,腹部切口1例,颈部1例.15例存在合并症,其中合并糖尿病7例.共18例患者接受手术,行1次手术者6例,2次及以上手术者12例,其中手术次数多者达21次;另有1例患者因病重无手术机会而死亡,1例患者放弃抢救.共10例患者接受输血治疗.20例患者中好转13例(65%),转院2例(10%),死亡或放弃抢救治疗5例(25%).结论 坏死性筋膜炎进展迅速,早期诊断较难,死亡率较高.彻底清创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多数患者需要多次手术来控制疾病的进展.

  • ERCP诊治单纯胆囊切除术后腹痛的体会(附43例报道)

    作者:朱兴;孙铎;杨俊青

    目的 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7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3例胆囊切除术后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胆囊切除术后腹痛患者均行ERCP诊治,其中胆总管下端狭窄14例,胆总管下端结石19例,胆总管下端狭窄合并结石10例.分别行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 12例,单纯气囊扩张治疗2例,气囊扩张取石19例,EST+气囊扩张取石10例;其中1例因狭窄段超过2 cm而行气囊扩张+塑料内支架置入治疗.症状完全缓解37例,部分缓解4例,2例无效(单纯气囊扩张者).4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0.7± 10.4)个月(11~72个月);有3例EST术后因瘢痕形成再狭窄而再次行EST术,症状缓解.结论 ERCP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管下端狭窄或结石引起的腹痛是一种安全、微创和疗效确切的方法.

  • 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要点与争议

    作者:耿小平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primary hepatolithiasis,PHL)常发生于东南亚地区,是一种具有明显地域性的特殊疾病,而在我国更以南方山区和丘陵地区高发.近年虽然日本流行病学研究[1]提示其发病率呈逐年下降,但从我国的临床资料来看并无明显下降趋势,相反,经多次手术后复发的难治性PHL仍有增高趋势.遗憾的是多年来针对这一极具我国地域色彩的常见病,无论是从结石成因、流行病学、临床治疗,还是术后预防复发方面的研究均进步缓慢.但随着肝胆成像和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PHL外科手术治疗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陈平;皮儒先

    肝内胆管结石主要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支胆管内的结石,一般可单独存在,但临床多以肝内合并肝外胆管结石为主.本病以发病率高、结石复发率高以及再手术概率高的特点,成为肝胆外科常见的复杂疾病.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因为结石阻塞胆管引发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严重者威胁生命.随着对肝内胆管结石认识的不断深入,临床上在该病的外科治疗上从过往单纯对症治疗逐渐发展为彻底性治疗.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现就本病的治疗技术发展情况简述如下.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近5年胰腺肿瘤分子影像学研究热点分析

    作者:吴明蓬;钱蓉;陈婕;张笑;黄子星;宋彬

    目的 了解近5年来胰腺肿瘤分子影像学领域的研究状况,为广大专业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下载PubMed数据库中近5年发表的胰腺肿瘤分子影像学研究文献题录,使用Bicomb 2.0软件统计分析文献的发表年代、来源期刊及期刊所属国家、第一作者以及高频主要主题词分布情况,对文献第一作者所属研究机构进行人工逐条统计分析.将出现频次不小于2次的主要主题词作为高频主要主题词,建立词篇矩阵,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结果 筛选出相关文献28篇,获得该领域研究热度趋势、来源期刊分布、各国研究热度等数据资料.高频主要主题词共计20个,通过对高频主要主题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5个主要研究热点方向.结论 近5年来胰腺肿瘤分子影像学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治疗与基因、诊断与代谢、核医学成像、药理学及病理学5个方向.

  • 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现状及展望

    作者:程南生;李富宇;程瑶

    肝胆管结石病(hepatolithiasis)又称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是指原发于肝内胆管系统的结石病,常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肝胆管结石病虽是东亚国家的常见病,但迄今为止仍被视为系一种难治性疾病.在我国的华南、西南、长江流域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尤为多见,但其少见于欧美国家[1].肝胆管结石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病理变化复杂,且相关并发症多.虽然肝胆管结石病属于良性疾病,但其病情复杂、残石率和复发率较高,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胆汁性肝硬变、胆管癌、感染性休克等,是我国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2-3].由于肝胆管结石病因未清,术后复发率高,远期疗效至今还远不令人满意,其治疗仍是目前胆道外科的难点.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我国肝胆管结石病的外科治疗历经几十年的不断努力后已经取得明显的进步,现将目前的外科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内支架引流及T管引流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作者:曾天才;陈先祥;徐阳;程彩涛;冯勇;张林菲;涂华华;蔡庆和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LCBDE)+内支架引流或T管引流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由同一术者实施LCBDE的68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68例中行LCBDE+内支架引流(支架引流组)22例,LCBDE+T管引流术(T管引流组)46例.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支架引流组在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均短于或少于T管引流组(P<0.05),而手术时间、术后胆红素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行LCBDE+内支架引流和T管引流术各有其适应证.对适宜患者,LCBDE+内支架引流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优于LCBDE+T管引流术.

  • 经肝断面胆道探查取石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智;彭沙沙;段键;黄汉飞;林杰;苏子庭;曾仲

    目的 评估经肝断面胆道探查替代胆总管切开胆道探查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科室收治的122例左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的64例患者行左肝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对照组),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58例患者行左肝切除联合术中经肝断面残端胆管行胆道探查取石术(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2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22例患者中105例获随访,随访率为86.1%,随访期为2年,2组患者均无结石残留及复发.结论 术中通过肝断面途径胆道探查是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一种有效的方法,简化了操作程序,缩短了住院时间,有效避免胆总管切开和T管引流所带来的并发症.

  • 口服消炎利胆片对肝内胆管结石术后患者胆汁成分的影响

    作者:刘洋;程南生;叶辉;李富宇;陈利平;游蓁;周荣幸

    目的 观察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后,口服消炎利胆片对其胆汁成分(总胆汁酸、胆固醇、磷脂等)的影响,探讨消炎利胆片对胆管结石术后患者结石复发的可能预防作用.方法 将连续40例因肝内胆管结石行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患者于术后第4天开始口服消炎利胆片,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均在术后第1、2、3、7、14及21天经T管采集胆汁,测定2组患者胆汁中总胆汁酸(TBA)、胆固醇(CHO)及磷脂(PLIP)含量,计算TBA/CHO比值及PLIP/CHO比值,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指数、术前合并疾病、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淀粉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第1、2及3天胆汁中TBA、CHO及PLIP含量和TBA/CHO及PLIP/CHO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及21天胆汁中的TBA、CHO及PLIP含量比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其相对应的术后第7、14及21天的TBA/CHO比值分别为2.17±0.29、2.29±0.44和2.59±0.58,PLIP/CHO比值分别为2.03±0.68、2.84±0.64和2.86±0.77,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消炎利胆片可促进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肝脏TBA、CHO及PLIP的分泌,使胆汁中TBA及PLIP含量增加,胆汁酸池体积增加,进而使胆汁中TBA/CHO及PLIP/CHO比值上升,改变胆汁中CHO、TBA及PLIP三者的相对构成比,使胆汁中的有形成分不易析出形成结石,从而降低胆色素结石患者术后复发的可能.

  • 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势

    作者:李蓓;李宁;叶辉;李富宇;游蓁;陈利平

    目的 探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mbulator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AL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患者满意度,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分别行ALC及住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n-patien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IP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IPLC组1 534例,ALC组678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并发症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再入院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率和再入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LC组中转开腹率(0.44%)和住院时间[(1.2±0.5)d]显著低于或短于IPLC组[3.19%,(4.8±1.3)d],P<0.05;ALC组直接费用为(6 555.6±738.7)元、间接费用为(230.0±48.0)元、总费用为(6 752.0±424.3)元,显著低于IPLC组的(7 863.7±1 014.6)元、(973.0±136.5)元和(8 856.0±636.0)元(P<0.05).结论 ALC是安全可行的,能缩短住院时间及降低医疗费用,加快床位周转,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