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외기초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424
  • 国内刊号: 51-150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7
  • 曾用名: 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严律南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肝巨大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例报告

    作者:金炎;雷振春;金志巍;盛世东;王斌

    病例1 男,33岁,上腹胀痛半年,B超检查发现左肝占位病变入院.患病以来无发冷、发热,既往无长期口服药物史.

  • 自发性大肠穿孔4例报告

    作者:赵雄齐

    我院1998年12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4例自发性大肠穿孔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0~78岁,平均57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0~72 h,平均29 h.均有慢性便秘史,均突发脐周和左中下腹痛,并逐渐蔓延至全腹,伴腹胀,有腹膜刺激征和中毒性休克.腹部X片示: 膈下游离气体.术前诊断为空腔脏器穿孔,行剖腹探查,术中见乙状结肠破裂3例,腹膜返折上直肠破裂1例.4例穿孔处组织病检均为炎性改变.4例均行剖腹探查,明确为大肠自发性穿孔后,彻底清除腹腔内肠内容物和脓液,用生理盐水、甲硝唑反复冲洗干净.2例行穿孔修补和Hartmann's术,2例行穿孔结肠切除和Hartmann's术.就诊时间晚,呈重度休克,未切除穿孔结肠的1例死亡; 另3例恢复良好.

  • 注射式隆乳术后哺乳期内发生乳腺炎2例报告

    作者:陈莉;姜军;范林军;钟玲

    病例1 29岁,5年前在外院行双侧注射式隆乳术,术后恢复良好.8个月前足月顺产一女婴,母乳喂养,产后20 d,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乳头疼痛,伴有溢乳,左乳内侧有压痛,局部红肿,腺体组织块状增厚,无畏寒、发热.

  • 脾切除治疗球形细胞增多症2例报告

    作者:王庆彦;高春丽;孙强

    病例1 患者,男,17岁.巩膜黄染时轻时重4年余,因骑马摔伤"脾破裂,失血性休克"入院.入院后发现巩膜黄染.常规检查时血中发现有大量小球形红细胞.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脾及一个2.5 cm×1.5 cm×2.0 cm大的副脾切除.

  • MELD评分系统在肝移植中的应用和意义

    作者:谢建国;严律南

    目的讨论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的产生与发展,评价对肝移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MELD在肝移植应用中的有关文献. 结果 MELD广泛应用于预测和评定终末期肝病的严重程度及患者等待肝移植期间死亡危险度,以决定器官分配的优先顺序.结论 MELD为新的评分系统,可减少患者等待肝移植的时间,客观地、精确地预测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短期生存率和死亡危险度,是较为理想的器官分配评分系统.

  • RNAi 在大肠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策略和展望

    作者:吕伟;张超

    目的探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技术在大肠癌基因治疗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复习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 结果 RNAi能够高效特异地沉默同源基因表达,可在大肠癌发生、发展多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结论 RNAi技术为大肠癌基因治疗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 淋巴管生成因子与消化道肿瘤

    作者:达明绪;伍晓汀;罗婷

    目的介绍VEGF-C和VEGF-D在淋巴管生成及消化道肿瘤淋巴转移中的作用的有关研究进展.方法对近年来VEGF-C和VEGF-D的结构功能特点、及其在淋巴管生成和消化道肿瘤淋巴转移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 结果 VEGF-C和VEGF-D可促进血管、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胃癌中VEGF-C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淋巴侵犯、静脉侵犯、淋巴结转移及低的5年生存率相关; VEGF-C在食管癌和结直肠癌中的作用以及VEGF-D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结论 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控制肿瘤生长转移的理想靶点,抗新生淋巴管治疗有望成为肿瘤生物治疗新模式.

  • 178例甲状腺癌诊治体会

    作者:张立阳;廖泉;赵玉沛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3年期间收治的178例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前B超检查均发现甲状腺内实性或囊实性结节,其中结节内伴微钙化灶者50例(28.1%),B超检查对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阳性预告值为78.1%.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162例,诊断甲状腺癌144例,阳性率为88.9%.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者为34.3%(61/178),甲状腺癌局部或患侧叶切除术后行二次以上手术者30例,残癌率为43.3%(13/30).结论声音嘶哑及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结节内微钙化灶对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亦可作为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的指征之一.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是确诊甲状腺癌的佳方法.患叶+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

    关键词: 甲状腺癌 手术治疗
  • 暴发性急性胰腺炎的诊治体会(附17例报告)

    作者:罗静;姚欣敏

    目的探讨暴发性急性胰腺炎(FAP)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04年5月我院收治的7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9例SAP患者中, FAP患者17例,其中3 d内手术的4例均治愈 ,延期手术4例与非手术治疗的9例均死亡. 结论主要根据SAP患者的临床表现、动态B超检查或APACHE Ⅱ评分短期大幅增高即可诊断FAP. 一旦确诊,应当机立断,力争手术治疗. 血液滤过或使用大剂量激素可能为呼吸、循环不稳定的患者创造手术时机 .手术方式宜尽量简单有效,开腹手术和经腹腔镜辅助下的腹腔灌洗术引流效果较好,局麻下下腹切口减压引流效果差.手术前后应加强器官功能的监护和支持.

  • 37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分析

    作者:盖宝东;胡玉荣;郑泽霖;张德恒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1962年1月至2000年1月期间收治的37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中129例误诊为其他甲状腺疾病,6例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183例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235例颈前区疼痛,348例发现颈前区包块,45例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行彩色多普勒检查、甲状腺核素扫描检查、甲状腺吸131Ⅰ率测定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其阳性率分别为95.62%、89.66%、69.70%及89.41%,T3、T4及TSH指标也有不同程度改变.107例患者行激素加甲状腺素治疗,133例行口服肠溶阿斯匹林连续2个月以上治疗,部分患者加服优甲乐100 μg/d.135例行手术治疗. 结论无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和无颈前区疼痛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病例易误诊为其他甲状腺疾病.彩色多普勒、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率高,特异性强,是首选的检查手段; 甲状腺核素扫描可以准确地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 检测血清中T3、T4及TSH水平可以协助诊断本病,判断疾病所处阶段.口服肠溶阿斯匹林加用优甲乐治疗本病效果良好.

  •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肝功能储备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杨建国;李奇志

    目的探讨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肝脏备功能的评估方法.方法用Logistic多元回归法分析了78例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术患者术后出现肝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从中筛选与肝功不全关系密切的危险因子.结果术后发生肝功不全影响大的因素依次为: 肝性脑病(EN)、血浆吲哚氰绿潴留试验(ICGR15 min)及门静脉充血指数(PCI)等,而术前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凝血酶原时间(PT)、门静脉内径(dp)、门静脉流速(Vp)及门静脉流量(Qp)等因素,在多元回归中所占比例不大.结论综合分析术前患者临床指标和肝功能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评价肝硬变患者肝储备功能,预测手术风险及术后转归.

  • 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胆道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罗丁;陈训如

    近年来,腹腔镜胆道外科的适用谱,已从单纯的胆囊良性疾病,扩展到肝内、外胆管结石、胆肠吻合,甚至胆管下端恶性梗阻的根治与姑息性治疗.然而,腹腔镜外科一些内在的缺陷,如触觉丧失效应、二维术野带来的视觉信息的部分丧失等,仍然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重要的是,这些内在缺陷并不因术者经验的积累而能得到根本的克服.可行的办法是采用某种安全、简便、费-效比较佳的辅助性手段来克服这些内在缺陷.

    关键词: 腹腔镜 超声 胆道 手术
  • 我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现状和展望

    作者:卿三华;巴明臣

    微创外科学的发展改变着传统外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格局,随着医学对人体生理及病理、病理生理认识的深化,给予患者心理和生理上大限度的康复已成为外科治疗的终极目标.微创外科因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而广为接受,因直肠特殊的解剖位置,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成为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开展为成功的微创外科手术[1,2].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 治疗
  • 大动脉外科疾病的腔内治疗

    作者:景在平;冯翔;冯睿

    发生于大动脉的外科疾病主要是真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等动脉扩张病.早在1684年,Moore将一段金属丝导入腹主动脉瘤腔内,希望促发瘤内血栓形成.这是人类的首次大动脉腔内治疗尝试,而其真正的发展仅仅是近20年的事.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了动脉瘤腔内隔绝系统的实验研究,到1990年,Parodi成功地施行了世界上第一例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在国内,笔者于1997年率先开展了该手术[1],并在此后迅速推广应用于胸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等疾病的治疗.

  • 细胞外基质中纤维连接蛋白改变与胃癌微血管形成相关性研究

    作者:焦作义;刘博;李晋;王振侠;徐明清;杨家印;王文涛;严律南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外基质中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的改变及其与胃癌组织微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TM 法,对80例胃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胃腺体组织中FN的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进行检测.结果 FN免疫复合物呈棕黄色分布于胃腺体基底膜及周围的结缔组织间质中.正常组织基底膜中FN染色呈完整线性结构,结缔组织间质中FN染色呈规则的条纹状.胃癌组织基底膜FN的完整线性染色结构被不同程度破坏,结缔组织间质中FN染色加深,形状不规则.胃癌组织中VEGF表达和MVD较正常组织均升高(P<0.01, P<0.05).胃癌结缔组织间质中FN表达与VEGF表达和MVD均存在正相关性(P<0.01, P<0.05); 而胃癌组织基底膜FN线性染色缺损程度与VEGF表达和MVD均无相关性(P>0.05, P>0.05).结论胃癌结缔组织间质中FN表达的增高可能与其微血管形成和发展过程关系密切,FN与VEGF在胃癌微血管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相互协同和促进关系.

  • 99锝m-tetrofosmin乳腺扫描鉴别乳腺包块性质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蕾蕾;宋文忠;陈明曦;刘锦平;黄劲;谢红军;王晓东;罗静

    目的探讨99锝m-tetrofosmin乳腺扫描在鉴别可扪及的乳腺包块良恶性质方面的价值.方法 2000年6月至2002年1月在我院临床发现乳腺包块的104例患者接受了99锝m-tetrofosmin乳腺扫描.检查时先经病变对侧肘静脉注射740 MBq显像剂,注射后5、10及20 min 分别采集前位和侧位图像.距阵256×256,每帧记数1~1.5 M,将99锝m-tetrofosmin在乳房局部浓聚视为亲肿瘤显像阳性.全部病例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以四格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99锝m-tetrofosmin在对可扪及的乳腺包块性质进行鉴别诊断时,特异性为84%,敏感性为87%,准确性为86%,阳性预测值为85%,阴性预测值为86%.结论 99锝m-tetrofosmin在对可扪及的乳腺包块进行良恶性质的鉴别时,不失为一种较为准确的方法.

  • 低强度微波辐射对兔髂外动脉损伤后再狭窄的影响

    作者:王志刚;雷泽华;时德;乔正荣

    目的探讨低强度微波(LIM)辐射对血管再狭窄病理过程的影响,以评价LIM辐射防治再狭窄的可能性.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2组.应用Fogarty导管损伤兔髂外动脉(EIA)内膜,建立再狭窄动物模型.辐射组采用2 450 MHz微波,功率分别为2、5和10 mW/cm2,局部辐射EIA(1 h/d).分别于术后3、7、14及28 d 取材.采用HE和EF染色,观察EIA形态学改变及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管腔狭窄率; TUNEL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 TEM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及超微结构.结果 LIM微波辐射后,再狭窄早期炎症反应受到抑制,附壁血栓减少,各时间点VSMC的增殖、迁移被抑制,内膜面积和管腔狭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细胞凋亡率在术后3 d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辐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5 mW/cm2者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TEM观察到对照组大量合成型VSMC术后14 d达(93.50+3.45)%,辐射组VSMC以收缩型为主,大量成纤维细胞和VSMC呈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论 LIM辐射能显著抑制再狭窄病理过程中的早期炎症反应和VSMC的增殖、迁移,促进细胞凋亡,有效抑制再狭窄的发生、发展.LIM辐射存在量效关系和功率窗效应,功率强度为5 mW/cm2时对再狭窄的效应强.

  • 化疗对胰腺癌组织及细胞中BAG-3表达的影响

    作者:廖泉;赵玉沛;孔令燕;吴巍巍;陈革;吴元德

    目的初步分析BAG-3在胰腺癌抗凋亡及产生耐药特性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术前化疗与未化疗患者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组织中BAG-3的表达水平; 通过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MIACaPa-2、 PANC-1及SW1990 3株细胞在化疗药物(5-FU 50 μg/ml、 MMC 0.5 μg/ml及E-ADM 1.5 μg/ml)作用18 h后BAG-3蛋白表达的差异. 结果术前化疗患者的胰腺癌组织中BAG-3呈中强度阳性表达者的比率与术前未化疗患者相比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药物处理后18 h,3株胰腺癌细胞中BAG-3的表达水平与未经化疗药物处理的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化疗可使胰腺癌细胞中BAG-3的表达升高,BAG-3的上调可能与胰腺癌对化疗产生耐药相关.

  • 人血栓调节蛋白基因编码片段的克隆及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戴毅;陈开;邹琳;张雪梅;乔正荣;时德

    目的构建人血栓调节蛋白(hTM)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导入两种真核细胞[非洲绿猴肾母细胞(COS-7细胞)和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表达,为临床血栓病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物质基础.方法采用PCR法扩增hTM基因的表达片段,HindⅢ+EcoRⅠ酶切后与pcDNA3.1(+)/neo质粒连接成pcDNA3.1/hTM.经鉴定确认后,由阳离子脂质体包裹转染COS-7细胞及HUVECs,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转染后细胞hTM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均证实hTM基因表达片段被成功克隆,pcDNA3.1/hTM经脂质体介导能有效地转染COS-7细胞和HUVECVs.结论成功构建pcDNA3.1/hTM重组质粒,并且能在两种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的基因治疗和对TM抗凝机理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 雌激素水平对三苯氧胺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体外研究

    作者:韩明强;黄韬;田元

    目的探讨雌激素水平对三苯氧胺(tamoxifen, TAM)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ER阳性)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雌二醇(estradiol, E2)和10 μmol/L浓度的TAM作用于MCF-7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分析其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用1×10-12 mol/L的 E2开始刺激MCF-7细胞生长,到1×10-9 mol/L时细胞生长达到平台期.10 μmol/L的TAM可以明显抑制细胞生长,不同浓度的E2可以影响TAM对MCF-7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当E2浓度达到1×10-8 mol/L 时,TAM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弱.结论 E2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肿瘤细胞周围E2的浓度可以影响TAM的疗效.

  • CTLA4-Ig抗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及诱导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作者:智星;严律南;杨培;向春华

    目的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ROLT)急性排斥反应模型,探讨细胞毒淋巴细胞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抗排斥反应和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采用"二袖套管"法建立Wistar→SD大鼠配对组合的肝移植后排斥反应模型,并于术后第2天腹腔内一次性注射CTLA4-Ig(75 μg/只大鼠),与未给药的相同组合的排斥反应模型鼠对照研究,观察移植术后7 d 2组动物的一般情况、肝功能变化、移植肝病理改变及血清TNF-α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CTLA4-Ig组动物术后4个月时的上述情况,以了解CTLA4-Ig抗排斥及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结果①对照组动物于肝移植术后6~14 d内相继死亡; 移植肝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征象. ②CTLA4-Ig组动物于术后7 d及4个月均未见明显的排斥反应表现,移植肝无明显的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征象,血清TNF-α、ALT、AST、TBIL及D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P及Alb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LA4-Ig有抗排斥反应及诱导免疫耐受功能的作用; 血清TNF-α水平作为观察ROLT后排斥反应的指标,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尼美舒利对结肠腺癌细胞MMP-2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伟;安杰;张超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尼美舒利对体外培养的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尼美舒利组、二甲亚砜(DMSO)对照组及不接种细胞的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尼美舒利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COX-2高表达)及HCT-116(COX-2低表达)增殖的抑制效应; 采用改良明胶酶谱分析法检测MMP-2的表达.结果尼美舒利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和HCT-116生长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且对HT-29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HCT-116细胞;尼美舒利抑制了HT-29细胞的MMP-2表达,而对HCT-116细胞MMP-2的表达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尼美舒利可明显抑制COX-2高表达的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增殖和生长,提示尼美舒利可能通过抑制COX-2活性而降低细胞MMP-2的表达.

  • HSV-tk/CD融合基因杀伤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体内实验

    作者:李梅生;梁力建;黄洁夫;胡文洁;甄作均

    目的研究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胞嘧啶脱氨酶(CD)融合基因在动物体内对人胆管癌的杀瘤作用.方法构建人胆管癌的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按排序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每只裸鼠腋部瘤体内注入不含自杀基因的腺病毒液0.1 ml,CD基因组、tk基因组和HSV-tk/CD融合基因组,在每只裸鼠腋部瘤体内分别注入CD基因、tk基因及HSV-tk/CD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液0.1 ml.注射后24 h每只裸鼠腹腔内注射5-氟胞嘧啶(5-flurocytosine, 5-FC)和丙氧鸟苷(ganciclovir, GCV),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 CD基因组、tk基因组及HSV-tk/CD融合基因组肿瘤的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与对照组比较,抑制率分别为41.2%、55.7%和70.7%,P均<0.05; 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对照组肿瘤生长良好,细胞分裂相多见; 其余各组出现不同程度的肿瘤坏死,这种现象以HSV-tk/CD融合基因组为明显.结论 HSV-tk/CD融合自杀基因在胆管癌细胞体内也具有较强的杀瘤活性,但作用不够彻底,可能与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 BSE)的效应强度有关.

  • 普通外科微创技术应用现状及展望

    作者:陈训如

    虽然目前尚未对微创外科应包括的范围作出明确的界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它应包括: 内镜技术、腔镜技术、导管介入技术、物理微创技术和化学微创技术,并且各种不同类型技术可进一步细分,如腹腔镜技术包括: 充气腹腔镜技术、免气腹腹腔镜技术、手辅助腹腔镜手术、腹腔镜辅助腹腔手术等; 治疗性十二指肠镜技术包括: 鼻胆管引流术(ENBD)、气囊扩张术、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术(EST)、内支架放置术等.

    关键词: 微创技术 普通外科
  • 我国胆道外科的现状及未来

    作者:巴明臣;黄祥成

    微创外科学的发展改变着传统外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格局,长期以来,较小的手术切口、较少的痛苦及较快的术后恢复一直是外科医师的向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巨大成就使这种梦想正在成为现实,伴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我国胆道外科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关键词: 胆石症 微创外科
  • 内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附51例报告)

    作者:陈佐会;罗平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十二指肠镜取出胆总管结石后,再用腹腔镜切除胆囊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例的方法.结果 51例患者的治疗均获得成功.结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病例,通过十二指肠镜取出胆总管结石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避免开腹或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等操作较复杂、创伤较大的手术方式.

  • 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良性狭窄的临床探讨

    作者:杨玉龙;谭文翔;付维利;刘小北;冯秋实;张宝善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对肝胆管狭窄的诊治价值.方法对45例肝胆管狭窄患者进行纤维胆道镜诊治,总结分析其方法的优越性.根据不同狭窄类型,治疗采取活检钳撕破狭窄膜或镜身扩张法、球囊扩张加支架支撑法.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治愈,无一例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管狭窄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及方便等优点,是治疗肝胆管狭窄的有效手段.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非创伤性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张吉祥;陈训如;罗丁;毛静熙;周正东;余少明;李胜宏;刘成;韩江;李临海;王宏光;晋云;卿德科;陈刚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非创伤性并发症的预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9月至2004年8月13 000例LC的临床资料.结果 13 000例LC共发生非手术创伤性的并发症56例,其中遗漏腹腔内恶性肿瘤9例,胆总管残留结石47例.9例遗漏病变中,包括肝癌、胃癌各1例,胰腺癌、胆囊癌各2例,右半结肠癌3例.除3例右半结肠癌行根治性切除外,另6例已不能行根治性手术.47例胆管残留结石均治愈,其中31例经ERCP取石,16例行开腹胆道探查.结论术前注意鉴别患者的症状,术中注意观察胆囊的病理改变及腹腔内有无异常情况,必要时借助腹腔镜超声(LUS)等检查是避免LC后遗漏腹腔内恶性肿瘤及残留胆管结石等非手术创伤性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

  • CO2气腹对动脉粥样硬化兔颈动脉血流量的影响

    作者:查勇;陈训如;罗丁

    目的探讨CO2气腹对动脉粥样硬化兔颈动脉血流量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将50只日本大耳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13)和动脉粥样硬化组(n=37), 后者根据气腹压的不同[0、10及15 mm Hg(1 mm Hg=0.133 kPa)]分为3个亚组,n分别为12、12及13.通过高脂饮食制作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采用电磁流量计检测实验兔颈动脉血流量变化,生化分析仪行血气分析.结果建立气腹后(10及15 mm Hg)各时点兔颈动脉血流量均明显高于0 mm Hg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气腹持续时间延长而增加,均明显高于气腹前(P<0.05),解除气腹后30 min虽有下降,但仍高于气腹前(P<0.05); 其中15 mm Hg组颈动脉血流量明显高于10 mm Hg组(P<0.05); 0 mm Hg组与正常对照组颈动脉血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气腹后(10及15 mm Hg)各时点,动脉血PaCO2逐渐升高,pH值逐渐下降,均明显高于或低于气腹前、0 mm Hg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 各时点0 mm Hg组及正常对照组 pH值及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各组间及各时点间血HCO3-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状态下,CO2气腹可引起颈动脉血流量增加,其机理可能与腹内压增高、CO2通过腹膜吸收导致PaCO2升高、pH降低、造成高碳酸血症等原因有关.

  • 腹腔镜脾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璐;李靖;梁平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当前国内、外有关腹腔镜脾切除的研究报道及新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 结果随着技术的进步,LS的适应证逐渐扩大; 脾脏大小是影响LS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结论 LS具有微创外科的一切优点.对于巨大脾脏,选择手助的LS是安全可行的,且比开腹手术具有优越性.随着手术者经验的积累及手术方法、操作器械的不断改进,LS将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

  • CO2气腹对肝硬变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闫宏宪;罗丁;陈训如;查勇

    目的探讨CO2气腹对肝硬变大鼠肠道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建立肝硬变大鼠模型.5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5),肝硬变组(n=5)及肝硬变气腹组(n=40), 肝硬变气腹组根据不同气腹压又分为8 mm Hg和13 mm Hg 2个亚组,每组20只.各组大鼠(肝硬变气腹组分别在气腹结束后0.5、2、6及 12 h)取门静脉血检测血清内毒素及D-乳酸含量.结果肝硬变组血清内毒素及D-乳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而肝硬变气腹组不同气腹压及持续不同时间后的血清D-乳酸及内毒素含量则均明显高于肝硬变组(P<0.05),其中血清内毒素含量随气腹压增高而增高(13 mm Hg vs 8 mm Hg, F=5.466, P<0.05),但血清D-乳酸含量不同气腹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15, P>0.05).结论肝硬变大鼠肠黏膜通透性增加,在此基础上建立CO2气腹若增加到一定压力并持续一定时间后,可增加肠黏膜的通透性,且此变化随气腹压力增高而加大,但解除气腹后可逐渐恢复.

  • 13 840例腹腔镜手术临床分析

    作者:黎前德;杨培;王东;罗华;王宁;赵平武;孙新一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10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13 840例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 结果腹腔镜手术13 840例,完成13 653例(98.6%),其中腹腔镜和内镜联合治疗162例.中转开腹187例(1.4%).术后近期共发生各类并发症115例(0.8%),其中胆管损伤3例.术后共11 352例获得随访,手术远期效果优良率达90.0%以上.结论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痛苦少、恢复快等优关键是严格把握治疗原则,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和内镜联合治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腹腔镜辅助下小肠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附10例报告)

    作者:胡海军;潘凯;谢友龙;夏利刚;陈小春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小肠切除术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7月至2004年9月期间实施腹腔镜辅助下小肠切除术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中转开腹外,余 9例均实施腹腔镜辅助下小肠切除.平均手术时间(70.2±18.3) min (60~12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0.3±12.6) ml (15~50 ml),平均住院时间(6.5±1.6) d (5~8 d).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4 h开始下床活动,48 h内恢复胃肠功能.术后无一例使用止痛剂.全组手术无病灶遗漏,无并发症和手术死亡发生.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小肠切除术安全、经济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乳管镜在乳头溢液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吕青;曾翠芳;韩蔷

    目的报道乳管镜在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的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对169例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镜检查和随访.结果发现乳管炎7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6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或导管内癌9例,未见异常19例.随访发现,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瘤恶变或导管内癌的乳管镜诊断率分别为89.8%(44/49)、55.6%(5/9).仅1例检查后第2天出现患侧乳房疼痛及轻度潮红,口服抗生素3 d后痊愈.结论乳管镜检查是惟一可直视下诊断乳头溢液的检查方法,它直接、安全、有效、准确性较高,是乳头溢液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新方法.

  • 腔镜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孙铁为;孙士波;吴德权

    目的探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我院2002年5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32例甲状腺良性疾病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80~180 min,平均130 min,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甲状腺腺瘤12例,甲状腺结节20例.本组发生脂肪液化2例,一过性声音嘶哑1例,无甲状旁腺损伤.术后2~3 d 拔除引流管,住院时间2~5 d,平均3.5 d.结论采用腔镜甲状腺手术是安全可行,且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

  • 腹腔镜疝修补手术222例经验

    作者:王存川;张松柏;陈鋆;胡友主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手术的方法和优缺点.方法 1995年6月至2005年6月,对我院收治的222例腹部各类型疝进行了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手术方法包括腹腔镜疝环高位结扎术21例,经腹腔腹膜前补片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166例,完全腹膜外补片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25例,腹腔镜腹壁切口疝修补术2例、腹腔镜膈疝修补术1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胃底折叠术6例、腹腔镜小肠系膜裂孔疝修补术1例.其中45例患者同时进行了其他疾病的腹腔镜手术.结果手术均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2.5 min[(10~180) min],术后平均4.6 d出院.仅1例直疝TAPP术后半年复发.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疝修补方法,具有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适于绝大部分腹部疝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 腹腔镜 疝修补术
  • 心功能Ⅱ级患者行低气腹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8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国良;张英豪;薄涛

    目的探讨心功能Ⅱ级患者在低气腹压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能性.方法总结我院2003年7月至2004年7月间收治的18例心功能Ⅱ级患者行低气腹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心功能Ⅱ级患者中17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1例中转开腹.结论心功能Ⅱ级患者行低气腹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可行的.

  • 腹腔镜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田文;夏绍友;肖西平;刘洪一;曲强;杜晓辉;李荣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分析2000年5月至2004年2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33例小肠疾病患者行腹腔镜探查和手术治疗的效果. 结果 3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6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0 ml.术后疼痛轻微,排便、排气时间平均32 h,平均住院时间7 d.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小肠间质瘤24例(其中6例为低度恶性间质瘤),美克尔憩室5例,小肠恶性淋巴瘤4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0~3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治中具有良好效果,腹腔镜小肠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肠疾病 腹腔镜术
  • 羧甲基纤维素、几丁糖预防腹膜粘连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立格;于金海;葛岩

    开腹手术后,由于腹膜自然修复作用,几乎都要发生局部粘连,轻者引起腹部不适,重者会导致粘连性肠梗阻.本实验研究比较了羧甲基纤维素和几丁糖预防腹部术后腹膜粘连的效果.

  • 腹膜转移瘤的CT征象

    作者:姚晋;闵鹏秋;黄娟

    目的以卵巢恶性肿瘤为例,探讨腹膜转移瘤的CT表现特征及卵巢恶性肿瘤腹膜转移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手术后复查有腹膜转移的CT表现特征,着重观察和分析病变的部位、数量、密度和大小. 结果 33例中发现腹膜转移病灶186个,复发病灶10个.常见的转移部位是右肝上间隙、右肝下间隙、小肠系膜、胃结肠韧带、大网膜等.转移病灶密度以实性为主,病灶直径在0.5~13 cm之间.结论腹膜种植转移是卵巢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方式,常见于右上腹部,尤其是右膈下间隙,腹腔局限性积液也是常见的征象.卵巢恶性肿瘤的术后CT检查应包括由膈顶到盆底的全部区域.

  • 肝脏31P-MR波谱成像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苾;宋彬;杨洋

    目的总结磁共振31磷波谱成像(31phosphorus MR spectroscopy, 31P-MRS)的原理及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分析国内、外应用31P-MRS诊断肝脏疾病的文献. 结果在肝炎、肝硬变、肝脏肿瘤、肝移植术后及梗阻性黄疸等各种肝脏疾病患者中,31P-MR波谱出现异常,评价31P-MR波谱对疾病的诊治有重要临床意义. 结论 31P-MRS作为一种研究活体肝脏细胞水平的能量代谢和生化指标变化的非侵入检查方法,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