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외기초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424
  • 国内刊号: 51-150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7
  • 曾用名: 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严律南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袖状胃切除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LOX-1表达水平的影响

    作者:周勇;王勇;刘源;耿东华;赵文嫣;刘金钢

    目的 探讨袖状胃切除术对于高脂饮食所诱导的营养性肥胖大鼠主动脉脂肪浸润及LOX-1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喂养组(CO组)、高脂饮食组(HD组)及高脂饮食加袖状胃切除术组(SG组),其中术前CO组、HD及SG组均接受正常饮食.术后CO组接受正常饮食,HD组及SG组接受高脂饮食,分别于术后10、20及30 d检测大鼠体重变化.30 d时处死实验动物并应用ELISA法测定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查LOX-1水平.Real-time RT-PCR法检查LOX-1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经尼罗红染色检测主动脉内皮脂肪细胞浸润.结果 HD组大鼠术后体重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CO组、HD组及SG组血浆HDL水平分别为(32.9±2.2)mg/dl、(43.4±1.4)mg/dl及(40.5±1.3)mg/dl,HD组明显高于CO组(P<0.05),HD与S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组、HD组及SG组血浆LDL水平分别为(31.8±1.6)mg/dl、(53.3±1.8)mg/dl及(37.5±1.5)mg/dl,HD组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1).HD组的LOX-1蛋白和LOX-1 mRNA表达情况也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1).HD组主动脉脂肪染色情况也提示HD组强于另外两组.结论 高脂饮食可导致主动脉LOX-1蛋白和mRNA表达上升,袖状胃切除术后可使血浆LDL水平下降,从而使LOX-1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

  • 消化性溃疡穿孔非手术治疗指征的探讨

    作者:方育;李非;曹锋;李昂;张钰鹏;刘东斌;孙家邦;王亚军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穿孔非手术治疗的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岁以下、初发溃疡穿孔、穿孔时间<12 h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对B超检查无盆腹腔游离液、泛影葡胺造影检查无外溢者行非手术治疗,否则直接手术(若患者处于溃疡病药物治疗期间亦直接手术).若非手术治疗12 h患者症状、体征加重则中转手术.计算所有患者入院时的APACHE Ⅱ评分.结果 非手术组74例,手术组71例,2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穿孔时间、穿孔部位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手术组和手术组中APACHE Ⅱ评分>8分者分别占25.7%及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非手术组中有11例(14.9%)中转手术.非手术组和手术组间死亡率(4.1%比9.8%,P=0.203)、并发症发生率(16.2%比25.3%,P=0.175)、住院时间((11.4±2.5)d比(11.3±1.3)d,P=0.447]及住院费用[(11 657.3±2 826.4)元比(10 013.0±1 877.4)元,P=0.21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45例患者中存活患者和死亡患者的平均APACHE Ⅱ评分分别为9.3分及20.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0).APACHEⅡ评分与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呈正相关(r=0.98,P=0.000;r=0.52,P=0.000).结论 APACHEⅡ评分≤8分、B超未发现盆腹腔游离液及口服泛影葡胺造影检查无造影剂外溢的消化性溃疡穿孔者,非手术治疗较为安全、有效.APACHE Ⅱ评分影响患者的预后.

  • 回结肠浆肌层吻合与二层吻合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晓峰;凌亚非

    目的 评估浆肌层吻合在小肠与大肠吻合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需行回肠与横结肠吻合的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浆肌层吻合组(n=25)和二层吻合组(n=25),浆肌层吻合组行回肠末端-横结肠端端浆肌层吻合,二层吻合组行回肠末端-横结肠端端二层吻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中吻合时出血量、吻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肠道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浆肌层吻合组与二层吻合组吻合时出血量、术后肠吻合口漏发生率、肠道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1.00±3.24)ml比(10.28±2.99)ml、4.0%比8.0%、(3.72±1.59)d比(5.08±3.36)d、(4.72±1.59)d比(6.08±3.36)d和(8.47±2.32)d比(10.26±2.61)d,2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浆肌层吻合组吻合时间为(11.74±2.02)min,较二层吻合组的(16.44±2.06)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浆肌层吻合在小肠与大肠吻合术中是安全有效的.

  • 低位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骨盆和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黄斌;赵纪春;马玉奎;屠重棋;段宏

    目的 探讨应用低位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骨盆或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4月至2010年4月期间我院应用低位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控制24例骨盆和骶骨肿瘤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术中先用球囊导管阻断低位腹主动脉,每次阻断腹主动脉60 min,若超过60 min间隔10~15 min后再阻断.然后再行肿瘤切除.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3 min(40~245 min);阻断低位腹主动脉后,手术中平均出血为310 ml(200~650 ml),手术野干净,解剖清晰,肿瘤周同的血管、神经以及盆腔器官明确,肿瘤边界容易确定,肿瘤被完整切除,肿瘤的术野污染小.手术全过程中,患者血压稳定,术后患者肾功能及盆腔器官均正常.1例患者发牛穿刺侧髂动脉血栓形成,通过Fogarty取栓导管取出血栓后下肢血供恢复,术后无缺血症状,其余患者双下肢均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低位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切除骨盆和骶骨肿瘤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完整切除率,是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临床技术.

  • 胃癌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及临床营养支持现状调查

    作者:杨平;陈博;伍晓汀

    目的 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方法对胃癌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状况、营养不良发生率和营养支持现状进行调查.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期间在我院胃肠外科中心住院的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营养状况[包括体重指数(BMI)、近期体重和进食情况]及年龄3个方面,评定营养风险.NRS≥3分为有营养风险,NRS<3分为无营养风险;BMI<18.5 kg/m2或白蛋白<30 g/L并结合临床情况判定是否营养不良(不足).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86例患者,其中329例成功完成筛查.有营养风险者165例(50.15%),无营养风险者164例(49.85%).329例患者中营养不良者57例(17.33%);按照性别:231例男性胃癌患者中营养不良(不足)38例,所占比例为16.45%,有营养风险者111例,占48.05%;98例女性胃癌患者中营养不良(不足)19例.所占比例为19.39%,有营养风险者54例,占55.10%.329例胃癌患者中有237例实施了临床营养支持(72.04%),其中有营养风险患者165例中,实施临床营养支持者115例(69.70%),无营养风险患者164例中实施临床营养支持122例(74.39%).结论 目前胃癌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及有营养风险者比例均较高,并且临床营养支持存在不合理性,这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基于证据的临床营养支持指南以改善此状况.

  • 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

    作者:张广;张纯海;付言涛;边学海;孙辉

    目的 探讨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及相关因素,以明确淋巴结清扫术的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47例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同时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病灶数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47例患者中有65例伴颈淋巴结转移,总转移率为44.22%.其中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为36.05%(53/147),明显高于侧颈淋巴结的20.41%(30/147),P<0.05.性别、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年龄和病灶数多少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颈中央组淋巴结有较高的转移率,故手术时常规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有一定意义.性别和肿瘤大小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对于男性、肿瘤较大患者,应考虑是否同时行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 一种大鼠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模型的建立

    作者:周倜;陈勇;尤楠;董晓平

    目的 通过门静脉缩窄联合脾静脉结扎的方法,建立大鼠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模型.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20)、门静脉缩窄组(缩窄组,n=20)和门静脉缩窄联合脾静脉结扎组(联合组,n=20),其中假手术组仅予以开、关腹术,缩窄组予以单纯门静脉主干缩窄术,联合组予以门静脉缩窄联合脾静脉结扎术.造模开始前和造模后7周每周采各组动物外周血行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动态观察;于造模开始前和造模后第7周测量各组动物门静脉压力及脾横、长径,于造模后第7周处死动物后计算各组脾指数并观察脾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联合组大鼠外周血血小板及红细胞计数于第3周起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及缩窄组(P<0.05);而3组白细胞计数各时相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周时缩窄组及联合组门静脉压力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并且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第7周时联合组的脾横径及脾长径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并且明显大于假手术组及缩窄组(P<0.05),其脾指数亦高于假手术组及缩窄组(P<0.05).第7周时联合组脾脏有典型的脾功能亢进的病理改变,而另2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通过门静脉缩窄联合脾静脉结扎的方法,成功建立了大鼠继发性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模型,该方法手术操作简便、效果稳定,具有良好的科研应用价值.

  •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周立宇;孙立波;李永超;丁大勇;舒振波;郑泽霖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胃癌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202例,以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及严重程度分为有和无严重并发症组,分别从临床因素和实验室检查两方面分析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临床指标中,术前有并存症、行全胃切除、术中出血量≥800 ml、术中输血量以及联合脏器切除与手术后严重并发症相关(P<0.05).实验室检查指标中,术前血清白蛋白值及术后第1天血糖值与手术后严重并发症相关(P<0.05).结论 术前有并存疾病、低蛋白血症以及扩大根治手术是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 胃袖状切除对GK大鼠血糖、ghrelin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的影响

    作者:朱占永;严玲玲;吴丹;罗晓;吴毅平

    目的 探讨胃袖状切除术的降糖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大鼠(GK大鼠)分为袖状胃切除组(SG组)、假手术组(SO组)、饮食配对组(PF组)和空白对照组(BC组).动态观察术前和术后24周内各组大鼠体重、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耐量(胰岛素耐量试验,ITT)及胰岛素、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的变化.结果 自术后4周起SG组和PF组的体重增量开始明显小于SO组(P<0.01).自术后2周起SG组的空腹血糖水平较其他3组明显降低(P<0.05).自术后2周起SG组对葡萄糖的耐量较术前和其他3组相应时相明显改善(P<0.01).术后第6周SG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较SO组明显改善(P<0.05,P<0.01).术后2~24周SG组与SO组比较,胰岛素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hrelin水平明显下降(P<0.01),GLP-1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胃袖状切除术的降糖效果确切,能够独立于体重的变化而直接有效地降低血糖;术后ghrelin水平下降及GLP-1水平升高可能是胃袖状切除降糖的主要机理.

  • 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肝脏毛细血管渗漏的发生机理

    作者:李洪森;黄鹤光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脏毛细血管渗漏的发生机理.方法 40只SD大鼠采用完全随机法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 operation,SO)组和SAP组,SAP按不同的取材时间又分为3、6、12及24 h 4个亚组,每组8只.以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SAP模型,观察各组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干湿重法检测肝脏组织含水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肝脏组织中occlud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 SO组肝脏组织病理无明显改变;SAP组肝脏组织表现为典型SAP病理改变,包括血管扩张明显、组织疏松水肿、炎性细胞浸润.SAP组各时相TNF-α水平、肝脏组织含水率逐渐升高,在观察时间范围内,24 h时均达高,TNF-α水平、肝脏组织含水率在SAP组不同时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AP组不同时相均明显高于SO组(P<0.05).SAP组3 h时occludin蛋白和mRNA水平均开始降低,6 h时达低值.12 h和24 h时较6 h时明显升高(P<0.05),但仍均低于SO组(P<0.05).结论 SAP大鼠肝脏发生严重的毛细血管渗漏,可能与SAP时TNF-α表达上调,导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其mRNA表达下调有关.

  •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选择性保留上肢淋巴结对预防上肢淋巴水肿的作用

    作者:王志华;赵建娥;张腾华;耿伟民;孙玉梅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过程中保留上肢淋巴结的可行性及其对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作用.方法 2007年8月至2010年1月期间12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手术时间被分为两期进行临床研究.患者均于淋巴结清扫前于患侧前臂皮下注射亚甲蓝5 ml进行上肢淋巴定位.一期(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患者22例行常规ALND,术中分检出上肢淋巴结和水平Ⅱ淋巴结,水平Ⅱ淋巴结进行术中印片细胞学和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术后分别对水平Ⅰ、Ⅱ、Ⅲ和上肢淋巴结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以评估ALND过程中保留上肢淋巴结的可行性.二期(2008年8月至2010年1月)患者102例,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选择性保留上肢淋巴结组(保留组).对照组患者30例,所有操作同一期患者;保留组患者72例,术中印片细胞学检查和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确定无水平Ⅱ淋巴结转移且可见蓝染者施行保留上肢淋巴结的ALND.观察记录二期的2组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结果 124例患者术中可见上肢淋巴结蓝染者119例(96.0%),术中水平Ⅱ淋巴结联合病理学检查与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的符合率为99.2%(123/124).一期患者及二期对照组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无水平Ⅱ淋巴结转者均未发现上肢淋巴结转移.术后6个月时对照组和保留组患者中施行腋窝水平Ⅰ、Ⅱ淋巴结清扫者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分别为18.2%(4/22)和2.0%(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4,P<0.05).结论 亚甲蓝上肢淋巴定位可有效显示腋窝上肢淋巴结.术中可选择无水平Ⅱ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施行保留上肢淋巴结的ALND,可有效预防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 罕见皮下组织去分化脂肪肉瘤1例报道

    作者:杨韵;舒晔;谢宇

    病例资料患者,男,77岁,因"左背部皮下包块6个月,包块切除术后20 d"入院.入院前6个月患者发现左背部皮下一包块,有轻微压痛,无红肿、出血、化脓,患者未予特殊处理.入院前20 d包块有明显增大,压痛明显,于当地医院行"包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肉瘤",以梭形细胞为主,部分区域有多形性(高级别肉瘤或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样区域,伴单核/多核瘤巨细胞;核分裂多包括异常核分裂);有少量脂肪成分及脂肪母细胞样细胞;伴多灶坏死.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desmin(-),SMA(-),CD34(-),ALK-1(-),CK(-),HMB45(-),S-100(+),脂肪样成分.

  • 以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为表现的肛门鳞状细胞癌1例报道

    作者:孙学军;韩刚

    病例资料患者,男,76岁,于1年前因发现"肛门包块"4个月而收入我院.入院后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腹部未见异常,表浅淋巴结无肿大.专科检查:胸膝位1点距肛门2.5 cm处可触及一约2 cm×2 cm×3 cm大肿物,质地较硬,压痛,直肠指诊可触及直肠周围肿物并有波动感.遂以"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在腰麻下行脓肿切开引流挂线术.

  • 胆管癌相关基因甲基化研究进展

    作者:薛立新;李可洲

    目的 总结胆管癌相关基因甲基化谱的研究进展,阐述DNA甲基化研究对胆管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和治疗意义.方法 分析近年来有关胆管癌相关基因异常甲基化与胆管癌关系的文献报道.结果 胆管癌的发病是多基因异常表达的结果,目前已发现许多肿瘤相关基因甲基化异常与胆管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表基因的改变可能是胆管癌发生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机理.结论 胆管癌相关基因甲基化异常与胆管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胆管癌相关基因异常甲基化检测有望为胆管癌的早期无创诊断提供新的途径.改变DNA甲基转移酶活性和胆管癌相关基因甲基化状况可作为胆管癌辅助治疗的一种新思路.

  • 磁共振成像对骶前囊肿的术前诊断价值

    作者:王庭红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骶前囊肿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9月期间南京市中医院收治的12例骶前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肛门指检、腔内B超及MRI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术前MRI检查与肛门指检及腔内B超检查的结果.结果 术前MRI检查结果中10例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2例与病理结果基本相符;而肛门指检及腔内B超检查结果中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者为6例.结论 MRI检查能多方位显示骶前囊肿本身特点及其周围的解剖结构,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重要指导意义.

  • 腹腔镜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5例报道

    作者:刘源;杨福全;刘冰阳;王勇;刘金钢

    目的 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微创外科对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实施腹腔镜改良Heller手术并胃底折叠术.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120~165 min,平均139 min;术中失血50~200 ml,平均88 ml;术后第1天进食,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无手术相关并发症.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8~31个月,平均19个月.无症状复发或出现返流症状.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 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并小肠坏死手术体会(附21例报道)

    作者:席如光;栗宏;张韶光;丁言朕

    目的 评价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并发小肠坏死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于我院2001年5月至2009年5月期间收治的21例腹股沟嵌顿疝并发小肠坏死患者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给予一期修补,先行坏死肠管切除,后置入网塞.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经换药后治愈.平均住院时间6.5 d.全部患者随访6个月至8年,平均51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具有创伤小、安全及患者恢复快的优点,对于腹股沟嵌顿疝并发小肠坏死可以行一期修补,临床效果满意.

  • 曲张大隐静脉管壁病理形态学特征研究

    作者:王涛;王国华;徐永波;鞠玲燕;蒋泽辉;褚海波

    目的 检测曲张大隐静脉管壁各参数,并探讨曲张大隐静脉管壁发生、发展过程中组织形态学特征与临床病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期间收治的49例高位结扎剥脱加旋切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临床CEAP分级分为单纯静脉曲张组(C2~C3级,简称单纯曲张组),24例;静脉曲张并皮肤改变组(C4~C6级,简称皮肤改变组),25例;另选6例因外伤行截肢术但大隐静脉正常无损伤者作为对照组.采用Masson染色测量静脉内膜和中膜厚度,以测量静脉截面的大直径作为管腔内径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静脉管壁的结构变化.结果 管腔内径:与对照组比较,单纯曲张组及皮肤改变组上、中、下三段静脉管腔内径均明显增大(P<0.05);皮肤改变组上、中段静脉管腔内径较下段也明显增大(P<0.05);单纯曲张组三段静脉管腔内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曲张组和皮肤改变组的静脉管壁结构改变大致相似,主要表现为内膜不均匀增厚,管璧厚薄不等,以胶原纤维和细胞外基质增生为主,伴有平滑肌增生,中膜厚度略增加,平滑肌束排列紊乱,部分萎缩、凋亡,部分局灶增生,肌束间纤维胶原间质增生,两者相互穿插,排列混乱,弹力纤维断裂.皮肤改变组还可见内膜继发性改变,包括黏液变性、玻璃样变性、内膜炎、血栓形成等.单纯曲张组和皮肤改变组上、中、下三段静脉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单纯曲张组上、下段静脉内膜厚度明显小于中段(P<0.05);单纯曲张组中段内膜厚度明显大于皮肤改变组中段(P<0.05).中膜厚度单纯曲张组、皮肤改变组和对照组之间以及同一组内上、中、下三段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曲张静脉管腔扩张,内膜增厚,内膜改变以中段出现较早且显著,上、下二段血管壁的重塑与临床病期之间无关.

  • VEGF siRNA抑制人胰腺癌PANC-1细胞体外生长的研究

    作者:李善平;刘海威;程乐;张虎;曹登科;李政

    目的 了解载体携带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2对针对VEGF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PU-VEGF-siRNAl组和PU-VEGF-siRNA2组,简称为重组质粒组),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转染PANC-1细胞,经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转染细胞株,空载体转染组作为实验对照组,未转染组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转染后PANC-1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PANC-1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后VEGF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两重组质粒组PANC-1细胞的增殖减慢,细胞凋亡率增加,VEGF mRNA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结果显示,两重组质粒组S期细胞所占比例较两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siRNA能有效抑制胰腺癌细胞VEGF的表达,并能在体外抑制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细胞的生长.

  • 肝癌切除后的序贯综合治疗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雷建勇;严律南;王文涛;徐明清;杨家印

    目的 探讨肝癌手术切除后的序贯综合治疗,以达到有效防治肿瘤复发的目的.方法 从我科收治的肝癌患者中挑选3例手术治疗后进行序贯综合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从中获取有关肝癌术后治疗的经验.结果 3例肝癌患者在我科手术后接受了积极的预防复发措施,虽终均出现复发,但对待复发的肿瘤均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获得了长期生存.结论 对于肝癌手术切除后的患者进行积极的序贯性综合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意义,鼓励对术后复发病例进行积极序贯综合治疗.

  • 联合血管切除及重建在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切除中的应用

    作者:王剑明;蒋月强;邹声泉

    对肝胆外科医生而言,肝门部胆管癌仍然是目前困难的挑战:肝十二指肠韧带处解剖复杂,胆管分叉与入肝血管过于接近,往往难以获得阴性的外科切缘.我们在临床中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切除时发现,有近80%的患者存在血管侵犯,以门静脉侵犯多见,且有些同时伴有肝动脉侵犯.

  • 肝门部胆管癌的计划性肝切除

    作者:易滨;姜小清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是原发于左右肝管及肝总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又称高位胆管癌、上段胆管癌或Klatskin肿瘤,2009年AJCC第7版的TNM分期[1]将其归为肝门周围胆管癌或近侧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仍然是胆管癌的常见类型,占胆管癌的50%~70%.由于肝门部胆管癌容易向胆管周围侵犯,甚至累及肝门部血管和肝实质,这给我们的外科根治性切除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 放射治疗在晚期不可手术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孟岩;周海华

    肝门部胆管癌或称高位胆管癌,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又称为Klastin瘤,占肝外胆管癌(EHBDC)的58%~75%[1].根治性手术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惟一预后因素,术前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评估目前尚难达到十分准确的水平.

  •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几个问题

    作者:梁廷波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发生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肝总管和左右肝管的黏膜上皮癌,亦称为高位胆管癌或Klatskin肿瘤.根治性切除是目前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有效手段.然而,手术复杂、切除率低是长期以来困扰外科界的一大难题.随着近年来肝脏切除尤其是精准肝脏切除技术的出现和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心对60%以上的肝门部肿瘤可以达到RO的切除[1-3].为此,现就其外科治疗中的几个值得关心的热点问题谈一些个人看法.

  • 肝脏脂肪含量MRI定量诊断与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赵黎明;宋彬;陈光文;袁放

    目的 探讨频率饱和反转恢复序列(spectral saturation inversion recovery,SPIR)、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及磁共振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在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含量中的价值.方法 对31例健康自愿者及22例可获得肝脏标本的病例行常规T1加权和T2加权(不压脂+压脂)、梯度回波T1加权同相位/反相位(in-phase/opposed-phase,IP/OP)成像及肝脏1H-MRS检查.测得T1WI和T2WI压脂前、后及IP/OP的信号强度值(SInonfat1、SIfat1、SInonfat2、SIfat2、SIin及SIout),计算相对信号强度(relative signal intensity,RSI1及RSI2)和脂变指数(fat index,FI);测得1H-MRS的峰值及峰下面积,计算肝细胞相对脂肪含量(relative lipid content,RLC).病例组22例患者于MRI扫描后接受肝脏外科手术切除,切下的肝脏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肝细胞中脂变细胞百分比(proportion of fatty degenerative cells,PFDC).结果 ①脂肪肝组RSI1、FI及RLC的平均值均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但RSI2的平均值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脂肪肝不同病理分级间RLC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随脂肪肝病理级别的增加而增高(P<0.05);随着病理级别的增加,RSI1及FI逐渐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I2在脂肪肝不同病理分级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FI及RLC与PFDC之间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r=0.468,P=0.027;r=0.771,P<0.000 1);RSI1及RSI2与PFDC之间无相关性(r=0.411,P=0.057;r=0.191,P=0.392).结论 SPIR、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及1H-MRS三种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区分有无脂肪肝;1H-MRS有助于脂肪肝的分级;在肝脏脂肪含量定量分析方面,1H-MRS较梯度回波化学位移MRI更具优越性,有助与肝脏脂肪的量化分析;而SPIR价值有限.

  •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争议与进展

    作者:耿小平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因其生物学和解剖学特点,致使外科手术切除困难,术后长期生存率低,临床疗效不佳.首例经胆管引流后再联合肝叶切除治疗HC报道于1963年.近50年来肝胆外科手术技术和设备都有了长足进步,HC的外科治疗效果也不断改善,人们对HC的生物学特性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 ABO血型不合肝移植4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永恒;李立;冉江华;李来邦;李铸;刘静;蒋益舟;吴淑媛;梁宇;刘滇生

    目的 探讨ABO血型不合肝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5月期间我院非紧急状态下开展的4例ABO血型不合的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供体为AB型,受体为O型,均诊断乙肝肝硬变、肝功能失代偿,其中1例合并重症肝炎;1例供体为AB型,受体为A型,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合并乙肝后肝硬变、肝功能失代偿.结果 4例均存活至今(11~19个月),术后无感染、急性排斥反应发生.2例术后凝血功能障碍、渗血,其中1例二次探查;1例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少尿,给予床旁持续血浆滤过治疗后恢复正常.所有病例移植肝开放血流前2 h及术后第4天均给予巴利昔单抗20 mg处理,3例同时行脾切除术,4例术后给予1周以上的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血型抗体滴度术前1∶32的受体2例,术后第2天即下降并稳定于1∶8;术前1∶4的1例,术后1周内降至1∶2;术前1∶16的1例,术后第2~10周升高后自行降至1∶8.预防应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方案与血型相符肝移植基本相同,停用激素时间延迟3个月.结论 在供肝紧缺情况下,通过完善围手术期处理,包括IL-2受体单抗、人丙种球蛋白的使用及合理的术后免疫抑制剂方案,结合脾切除术等措施,进行ABO血型不合的肝移植是可行的.

  •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生存预测模型的分析

    作者:王越;侴伟平;葛春林

    目的 通过分析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建立生存预测模型,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6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的19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病历资料,选择17个可能对预后产生影响的临床病理因素,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建立预后指数(PI)方程.然后根据PI值的上下四分位数值将全部患者分为低危险组、中危险组及高危险组,比较各组的生存率.以PI值的中位数作为基准,计算个体相对于基准的预期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比例风险(PH)假定的检验采用对数累积风险函数图法.结果 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得出和预后有关的独立因素为手术方式、手术切缘和术前总胆红素水平(P<0.05).PI=0.815×术前总胆红素水平+0.580×手术切缘-0.713×手术方式.根据PI分为低危险组(PI≤-0.642)、中危险组(-0.642<PI<1.364)、高危险组(PI≥1.364).生存率3组间及每一组内均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存预测模型能够反映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预后,可预测不同患者的生存率,为临床进行分层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 内镜下同期放置双侧金属胆道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疗效观察

    作者:高道键;胡冰;潘亚敏;王田田;王书智;陆蕊;王淑萍;黄慧;时之梅

    目的 探讨经内镜同期置入双侧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收集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因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而接受内镜下同期双侧金属支架置入患者,记录技术成功率、引流有效率、随访ERCP相关性并发症、支架通畅期与生存期.结果 共有24例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接受内镜下同期双侧金属支架置入,完成随访21例,平均随访时间39个月.技术成功率为100%,平均耗时(36.2±13.9)min,引流有效率为95.45%(21/22).ERCP后发生胆管炎2例,无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穿孔及ERCP相关性死亡病例.7例患者随访期内支架失效,其中4例患者再次置人塑料支架,1例行PTCD后症状缓解,其余2例行保守治疗.支架中位通畅期为253 d(95%CI:199.79~306.21),Bismuth Ⅱ、Ⅲ、Ⅳ型间通畅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6);中位生存期为229 d(95%CI:154.53~303.47),Bismuth Ⅱ、Ⅲ、Ⅳ型间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8).结论 经内镜同期置入双侧金属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