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외기초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424
  • 国内刊号: 51-150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7
  • 曾用名: 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严律南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林晓东;陈晓意;杜嘉林;赵刚;彭林;刘全芳;姚远;黄毅捷;阴英

    目的 探索cN0期乳头状甲状腺癌(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7月期间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pCND)的94例cN0期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94例患者发生CLNM 43例(45.7%).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45岁、B超示病灶靠近前方、肿瘤直径>2 cm、包膜外侵及pCND清扫淋巴结数>3枚患者的CLNM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年龄<45岁、B超示病灶靠近前方及肿瘤直径>2 cm均是cN0期PTC患者发生CLNM的高危因素,当具备上述某项或某几项危险因素时,可行pCND.

  •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在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肖博;熊光冰;肖体先;肖毅

    目的 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 O-methyltransferase,COMT) mRNA及其蛋白在结直肠腺瘤及其瘤旁组织、结直肠癌(CRC)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直肠腺瘤及其瘤旁组织、CRC及其癌旁组织中COMT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索COMT表达与结直肠腺瘤和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①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结直肠腺瘤组织中COMTmRNA表达水平的中位数为0.109 0,高于瘤旁组织的0.000 5(t=3.02,P=0.01);CRC组织中COMT mRNA表达水平的中位数为0.041 8,高于其癌旁组织的0.013 5(t=2.71,P=0.02).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结直肠腺瘤组织中,COMT的高表达率为72.34%(34/47),高于瘤旁组织的25.53% (12/47),x2=28.72,P<0.01;CRC组织中COMT的高表达率为66.67%(28/42),高于癌旁组织的28.57% (12/42),x2=4.97,P<0.05.③在结直肠腺瘤组织中,COMT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病理学类型均无关(p>0.05);在CRC组织中,COMT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但COMT高表达与TNM分期、T分期及N分期均相关(P<0.05),TNMⅠ+Ⅱ期、T1+T2期及N0期患者的COMT高表达率较高.结论 COMT在结直肠腺瘤及CRC组织中的表达较相应的瘤(癌)旁组织均升高,其可能在CRC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一定作用.

  • 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磊;胡松;徐华;牟春露;赵阳;闻梓君

    目的 探讨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指导作用,为临床合理开展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辽河油田总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95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 2002)结果将患者分为存在营养风险患者及不存在营养风险患者,再分别比较2种患者中行营养支持和未行营养支持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及相关营养指标.结果 NRS 2002评分表明存在营养风险患者53例(≥3分),其中行营养支持29例(营养支持组),未行营养支持24例(未行营养支持组);不存在营养风险患者42例(<3分),其中行营养支持19例(营养支持组),未行营养支持23例(未行营养支持组).对术前存在营养风险者,营养支持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转移率均短于/低于未行营养支持组(P<0.05),但2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组患者术后7d的白蛋白(Alb)水平、前白蛋白(PA)水平及转铁蛋白(Tf)水平均高于未行营养支持组(P<0.05),但2组患者术后1d的Alb水平、PA水平及T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术前不存在营养风险者,与未行营养风险组比较,营养支持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复发/转移率,以及术后1d和7d的Alb水平、PA水平和T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术前营养风险筛查提示存在营养风险的结肠癌患者,术前应积极予以营养支持;但对于无营养风险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并无必要.

  • 辅助化疗对直肠癌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王红鹏;闵光涛;姚南

    目的 系统评价辅助化疗对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中的、关于直肠癌患者于直肠癌根治术后行辅助化疗与单纯行直肠癌根治术预后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8篇文献,共3 654例直肠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①对所有直肠癌患者而言,辅助化疗组的2(OR=1.28,95% CI:1.05 ~ 1.57,P=0.020)、3(OR=1.28,95%CI:1.09~ 1.51,P=0.003)及5年(OR=1.21,95% CI:1.05~1.40,P=0.008)生存率均高于单纯手术组,而5年复发率低于单纯手术组(OR=0.61,95%CI:0.52~0.72,P<0.000 01);②对Ⅱ期直肠癌患者而言,与单纯手术组比较,辅助化疗组的5年生存率较高(OR=1.39,95% CI:1.09 ~ 1.78,P=0.009),5年复发率较低(OR=0.65,95% CI:0.49~0.87,P=0.003);③对于Ⅲ期直肠癌患者而言,辅助化疗组的5年复发率较低(OR=0.40,95% CI:0.26 ~ 0.64,P=0.000 1),但其5年生存率与单纯手术组的差异不明显(OR=1.27,95% CI:1.00 ~ 1.61,P=0.050).结论 与单纯手术相比,直肠癌根治术后行辅助化疗可改善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并减少其肿瘤复发.

  • HOTAIR在CD133阳性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研究

    作者:席小龙;姜波健;俞继卫

    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中的同源基因转录反义基因间RNA(HOTAIR)在人胃癌KATO-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选出人胃癌KATO-Ⅲ细胞中的CD133阳性和CD133阴性细胞后,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检测其中HOTAIR mRNA和CD133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小干扰RNA技术(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干扰CD133阳性细胞中HOTAIR的表达后,再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中HOTAIR mRNA 的表达水平,以筛选出干扰效果好的siRNA用于后续实验;以筛选出的siRNA干扰序列干扰CD133阳性细胞中HOTAIR的表达后,检测细胞中CD133 mRNA、E-钙黏素(E-cadherin) mRNA及N-钙黏素(N-cadherin) mRNA的表达,并开展Transwell实验以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①RT-PCR检测结果表明,CD133阳性组细胞中CD133 mRNA和HOTAIR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CD133阴性组和未分选组(P<0.05).②siHOTAIR干扰细胞中HOTAIR的表达后,siHOTAIR1组、siHOTAIR2组及siHOTAIR3组细胞中HOTAIR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且siHOAIR2组细胞中HOTAIR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siHOTAIR1组及siHOTAIR3组(P<0.05),表明siHOTAIR2的干扰效果好.③siHOTAIR2组细胞中CD133 mRNA和N-cadherin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但E-cadherin mRNA的表达水平却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细胞迁移实验和侵袭实验结果均表明,siHOTAIR2组的穿膜细胞数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HOTAIR mRNA在CD133阳性人胃癌KATO-Ⅲ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高于CD133阴性细胞,干扰HOTAIR mRNA的表达可下调CD133阳性人胃癌KATO-Ⅲ细胞中CD133 mRNA的表达,并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

  • 日间手术和住院手术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应用中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作者:龚艳萍;雷文章;宋应寒;班立杰

    目的 比较日间手术和住院手术两种方式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疗效和医疗费用差异.方法 前瞻性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0年1月到2010年9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单侧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成2组:住院手术组50例和日间手术组50例,比较2组患者疗效和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潴留发生率、阴囊积液水肿发生率、切口异物感发生率、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恢复上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日间手术组的住院时间短于住院手术组(P<0.05).日间手术组的住院总费用低于住院手术组(P<0.05),其中2组患者的术前总费用和术中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日间手术组患者的术后总费用低于住院手术组(P<0.05).在术中费用方面,2组患者的术中监护费、麻醉及材料费和术中药品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费用方面,日间手术组的术后药品费、护理费、床位费及陪护费均低于住院手术组(P<0.05).结论 在对腹股沟疝行无张力修补术时,开展日间手术和住院手术的效果相似,但日间手术的总费用更低,周转率快,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减轻了国家的医疗负担.

  • 肝尾状叶恶性肿瘤行手术治疗51例临床分析

    作者:苏子庭;曾仲;段键;黄汉飞;林杰;徐王刚;黄智

    目的 探讨肝尾状叶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方式及手术安全性,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5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行肝尾状叶切除术的51例肝尾状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手术方式、手术路径、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进行总结.结果 51例肝尾状叶恶性肿瘤患者均顺利切除癌灶,其中30例行单独尾状叶切除,21例联合其他肝叶切除;9例行逆行性肝尾状叶切除术.手术时间180.0 ~ 360.0 min,平均244.0 min;术中出血量400.0 ~1 000.0 mL,平均630.0 mL.全组均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大出血发生.术后发生明显并发症17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或改善.术后51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6~60个月,中位数为38.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9例,复发21例,转移12例;其1、3及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1%、54.7%及31.8%.结论 肝尾状叶切除术治疗尾状叶恶性肿瘤是有效和可行的.

  • 蛋白酶激活受体-2活化对胃癌MKN28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成;高广荣;李达;吕赤;单永琪;张雪峰

    目的 研究蛋白酶激活受体-2活化剂胰蛋白酶对胃癌MKN28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①将MKN28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终浓度分别为0、0.1、1.0、10.0及100.0 nmol/L,干预时间均为6h)和不同时间(空白对照组加入PBS溶液,4个干预组胰蛋白酶的终浓度均为10.0 nmol/L,相应的干预时间分别为3、6、12及24 h)的胰蛋白酶干预后,检测MKN28细胞中VEG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并检测培养液中VEGF蛋白的浓度.②将MKN28细胞分别给予PBS溶液(空白对照组)、胰蛋白酶、胰蛋白酶+PD98059、胰蛋白酶+SB203580、PD98059及SB203580处理,检测MKN28细胞中VEG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中VEGF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培养液中VEGF蛋白浓度的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结果 ①胰蛋白酶浓度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1、1.0、10.0及100.0 nmol/L组细胞中VEG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高(P<0.05);与0.1 nmol/L组比较,1.0、10.0及100.0 nmol/L组细胞中VEG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高(P<0.05);与1.0 nmol/L组比较,10.0及100.0 nmol/L组细胞中VEG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高(P<0.05),但10.0 nmol/L组与100.0 nmol/L组细胞中VEGF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0.1 nmol/L组、1.0 nmol/L组、10.0 nmol/L组及100.0 nmol/L组培养液中VEGF蛋白的浓度逐渐递增(P<0.05).②胰蛋白酶作用时间的影响.空白对照组、3h组、6h组、12h组及24h组细胞中VEGF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递增,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3、6、12及24 h组细胞中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高(P<0.05);与3h组比较,6、12及24h组细胞中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高(P<0.05),但6、12及24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3h组、6h组、12h组及24h组培养液中VEGF蛋白的浓度逐渐递增,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抑制剂(PD98059)及p38抑制剂(SB203580)的作用.空白对照组、胰蛋白酶+PD98059组、胰蛋白酶+SB203580组、PD98059组和SB203580组细胞中VEG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胰蛋白酶组细胞中VEG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其余5组相应指标高(P<0.01).结论 激活MKN28细胞表面的PAR-2可以上调VEG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且这一过程受ERK1/2和p38信号通路调控.

  • 国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症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杨志伟;孙兆丹;朱大勇;宋海彬;陈杨;毛晓光

    目的 探讨国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制定检索策略,对万方、知网、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检索,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38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LSG术前的体质量指数(BMI)高于术后6个月的BMI (MD=7.56,95% C2I:5.77 ~ 9.34,P<0.000 01),LSG术后6个月的BMI高于术后12个月的BMI (MD=3.19,95% CI:2.20 ~ 4.18,P<0.000 01);LSG术后1个月的多余体质量减少百分比(EWL%)低于术后6个月的EWL%(MD=-42.77,95% CI:-45.77~-39.77,P<0.000 01),LSG术后6个月的EWL%低于术后12个月的EWL%(MD=-19.71,95% CI:-25.54~-13.87,P<0.000 01).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BMI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但EWL%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结论 在国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治疗肥胖症患者的近期减重效果较好.

  • 左腹股沟斜疝并乙状结肠粪石嵌顿1例报道

    作者:康士亮

    病例资料 患者,男,81岁,因“左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9年,伴腹胀、排气不畅3d”入院.9年前患者的左侧腹股沟区出现包块,可降入阴囊,平卧后消失.入院前3d患者用力活动后左侧腹股沟出现鸡蛋大的较硬包块,不可还纳,并逐渐出现腹胀和肛门排气不畅;1d前出现包块疼痛,并伴有恶心和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入院查体:T 36.4℃,P 102次/min,R 22次/min,BP 135/104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精神差,急性病容;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肌无明显紧张和压痛;肠鸣音活跃,可闻及气过水声;左侧腹股沟区见4 cm×4 cm×4 cm大的倒梨形向下突出带蒂包块,质硬,压痛,不可还纳,透光试验阴性.

    关键词:
  • 脂质储积病致巨大脾脏1例报道

    作者:段科名;张真铭;靳曙光;钟麟

    病例资料 患儿,女,11岁5个月,因“腹部膨隆9年,B超检查发现脾脏增大5年”入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生长发育差;腹部明显膨隆、张力稍高,腹壁可见静脉曲张;肝脏于肋下约3 cm处;脾脏呈Ⅲ度肿大,于肋下约20 cm处,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腹部彩超检查示:肝脏大斜径约14.5 cm长;脾脏肋间厚约7.6 cm,肋下达盆腔,向右达右侧腹,边界较清楚.腹部CT检查示:肝脏肿大;脾脏巨大,向下达盆腔,向右超过腹中线,边界清楚.

    关键词:
  • 肝脓肿术前诊断为肝胆管细胞癌1例报道

    作者:王守立;谭凯;杜锡林;阴继凯;贺加星;鲁建国

    病例资料 患者,男,71岁,因“间断发热10余天,CT检查发现肝占位6d”入院.该患者曾在基层医院接受抗生素治疗,但症状反复,遂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入院查体无异常.肝功能:总胆红素13.3 μmol/L,白蛋白31.0 g/L.腹部MRI检查示(图1):肝左叶内侧段见稍长T1序列、稍高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信号影,边界不清,呈不规则团块状,其内见不规则片状STIR高信号影;静脉期后,肝左叶内侧段病变呈显著不均匀强化,约6.3 cm×5.4 cm×7.9 cm大,考虑肝胆管细胞癌(ICC).余血常规、凝血功能、肝炎指标、肿瘤标志物、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肺功能及心脏彩超检查均未提示明显异常.初步诊断为ICC,拟行肝部分切除术.

    关键词:
  • 肾上腺不典型嗜铬细胞瘤合并十二指肠间质瘤1例报道

    作者:黄伯儒;赵海平;胡文秀

    病例资料 患者,女,56岁,因“黑便伴乏力2个月”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4℃,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5/80 mm Hg(1 mm Hg=0.133 kPa);右上腹有轻度压痛.血常规:血红蛋白79 g/L,红细胞计数2.94×1012/L;贫血四项:促红细胞生成素102.0 U/mL,叶酸2.19 ng/mL.行超声内镜下的十二指肠肿物活检术,结果示:①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交界处有一不规则隆起,隆起处见混杂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②病理学检查示送检标本(十二指肠球部)为成片坏死组织,符合溃疡形成表现.

    关键词:
  •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海剑;沈历宗

    目的 总结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研究进展.方法 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有关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研究进展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重要特征是杯状细胞的出现,其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胆汁酸反流、年龄、超重等因素有关.清除幽门螺杆菌、个体化药物干预及定期的内镜监测是有效的防治手段.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被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但其发生机理及其在胃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并不明确.结论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关系已比较明确,但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机理、个体化防治及内镜监测策略的制定,仍需要多中心、大型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

  • 乳腺黏液癌的研究现状

    作者:王秋丽;郑新宇

    目的 总结近年来乳腺黏液癌(MBC)的新研究进展.方法 搜集MBC的相关文献,就乳腺黏液癌的定义、分类、分子生物学指标、淋巴结转移、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 MBC是浸润性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依据黏液成分在肿物中的比例,将MBC分为单纯型黏液癌(PMBC)和混合型黏液癌(MMBC).相较于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DC-NOS),MBC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阳性率均较高,淋巴结转移少,生存率高,预后好.相较于MMBC,PMBC的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好.结论 MBC与IDC-NOS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差异,是一种预后相对良好的病理学类型.

  • HER-2/neu基因在胃癌临床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吉国锋;马冲

    目的 总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以及靶向HER-2/neu基因药物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HER-2/neu 基因与胃癌相关性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HER-2/neu基因是一种编码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基因,它通过下游信号的转导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浸润、转移等.HER-2/neu基因扩增或HER-2蛋白过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但其能否作为胃癌独立的预后判断因素仍有争议.目前已有多种靶向HER-2/neu基因的药物应用于临床,均取得了不错的近期疗效.结论 HER-2/neu基因是胃癌治疗的一个可靠靶点,基于HER-2/neu基因的肿瘤靶向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单羧酸转运蛋白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世磊;杨照国;李航宇

    目的 总结单羧酸转运蛋白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单羧酸转运蛋白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相关文献,就近年来关于单羧酸转运蛋白在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调控肿瘤细胞能量代谢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单羧酸转运蛋白在大多数肿瘤细胞的细胞膜上呈异常高表达,这种异常高表达赋予了肿瘤细胞高糖酵解速率和酸抵抗表型,并为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研究及其作为肿瘤治疗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结论 研究单羧酸转运蛋白对肿瘤细胞能量代谢和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为破解肿瘤细胞基于能量代谢异常而表现出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机理提供了重要线索,就这一方面而言,它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契机,很可能成为当今肿瘤治疗的一个新热点.

  • 男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作者:赵宝国;代文杰

    目的 总结男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方法 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男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男性乳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目前,男性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方法是以改良根治术为主,并结合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结论 男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参考的是女性乳腺癌,缺乏明确的治疗标准.分子基因水平的深入研究将为男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决策.

  • 腹部淋巴管瘤21例诊治分析

    作者:李腾宇;许元鸿;刘哲;张仲博;郭克建;郭仁宣

    目的 总结腹部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21例腹部淋巴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中,行MRI检查1例,发现肝右叶下方长T1长T2信号团影;行腹部超声检查16例,发现腹部囊状无回声肿物15例;行腹部CT检查21例,均发现腹部囊性低密度肿物.21例患者术前诊断为腹部肿物18例,腹部淋巴管瘤3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肿瘤均为单发囊性,单房13例,多房8例;肿瘤4 cm×3 cm×3 cm~30 cm×20 cm×10 cm大.术后19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4 ~ 48个月,中位数为18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复发.结论 腹部淋巴管瘤的术前诊断较困难,首选CT检查.手术切除是其首选治疗方式,肿瘤的完全切除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关键词: 淋巴管瘤 诊断 治疗
  • 改良Kugel术与免固定TAPP治疗腹股沟疝疗效的回顾性对照研究

    作者:顾卯林;郭吕;朱景元;王恒杰;黄永刚

    目的 比较免固定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改良Kugel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TAPP组60例和改良Kugel组6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TAPP组与改良Kugel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TAPP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服用止痛药物率、术后腹股沟区不适感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短于(或低于)改良Kugel组(P<0.050),而住院费用却高于改良Kugel组(P<0.050).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 22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无补片感染、疝复发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腹股沟疝,免固定TAPP与改良Kugel术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免固定TAPP是一种可行、安全及有效的无张力疝修补技术,而改良Kugel术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和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

  • 开放式与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

    作者:司若湟;屈坤鹏;杨晓军;高鹏

    目的 比较开放式与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6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开放式组(43例)和腹腔镜组(43例),2组患者均行TEP.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频次、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疝复发率.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频次、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阴囊气肿发生率和血清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开放式组患者的总费用低于腹腔镜组(P=0.03).2组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等其他并发症,且随访期间均未出现疝复发.结论 虽然腹腔镜TEP具有微创优势,但开放式TEP的总费用低,只需常规手术器械,且疗效与腹腔镜TEP相当,安全简便,易于推广.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防治探讨

    作者:李磊;阿迪力江·买买提明;地力木拉提·艾斯木吐拉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与皮瓣坏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0例术后发生皮下积液20例,发生率为16.7%;发生皮瓣坏死25例,发生率为20.8%.术中操作粗糙、皮瓣分离厚度薄、皮瓣张力过高以及加压包扎压力不均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中规范精细操作,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损伤,皮瓣薄厚均匀一致,以及加压包扎压力适中,是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发生的有效方法.

  • 利伐沙班预防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作者:陆佳昕;莫伟明;王兵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预防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7年1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黄石市第二医院收治的256例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利伐沙班预防下肢DVT将患者分为利伐沙班组136例和对照组120例,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出血情况、术后1~3d的腹腔引流量、D-二.聚体阳性率、术后3d及术后7d的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以及下肢DVT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8.1%(11/136)比4.2% (5/120)]和D-二聚体阳性率[71.3%(97/136)比75.8% (91/1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和术后7d,2组患者的PT[(12.5±0.8)s比(12.8±0.5)s、(12.2±0.5)s比(12.0±0.7)s]和APTT[(31.9±1.5)s比(32.2±4.6)s、(33.6±2.4)s比(34.6±2.8)s]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下肢DVT 46例,其中利伐沙班组9例(6.6%),对照组37例(30.8%),对照组的下肢DVT发生率较高(P=0.00).结论 利伐沙班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

  • 关于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一点思考(附1例报道)

    作者:罗妍;周平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收治的1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本例患者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8年出现复发并转移,接受“化疗-放疗-化疗”综合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复查胸部CT检查示术区未见异常软组织影及肿瘤复发.结论 有多种因素影响乳腺癌局部复发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通过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局部控制局部复发乳腺癌,并减少肿瘤的远处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胆道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柴玉林;牛松乐

    目的 总结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前胆道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期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施行LC的213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超检查和MRCP检查.结果 在胆总管结石方面,B超检查的灵敏度为67.7%(21/31),特异度为100% (182/182),准确率为95.3%(203/213),MRCP检查分别为96.8%(30/31)、100% (182/182)及99.5% (212/213).MRCP检查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较高.在诊断肝外胆管变异方面,B超检查的灵敏度为63.2%(12/19),特异度为98.5% (191/194),准确率为95.3%(203/213),MRCP检查分别为100% (19/19)、100%(194/194)及100%(213/213).MRCP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较高.结论 胆囊结石患者术前应常规行MRCP检查,其可明确是否存在肝外胆管变异及胆总管结石,该检查可大限度地避免胆管损伤和避免遗漏胆总管结石.

  • 一期根治术与单纯切开引流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晔;邴卫平

    目的 比较一期根治术与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自2007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25例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将高位脓肿和低位脓肿患者分为一期根治组和切开引流组,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的脓肿均愈合.在低位脓肿患者中,一期根治组的脓肿复发率和肛瘘发生率均较切开引流组低(P<0.05);2组患者均无肛门自控能力下降、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发生.在高位脓肿患者中,一期根治组的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长于(高于)切开引流组(P<0.05),但脓肿复发率和肛瘘发生率均低于切开引流组(P<0.05).结论 对于低位脓肿,首选一期根治术;对于高位脓肿,则应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 不同胰-空肠吻合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

    作者:马立斌;柴琛;曹农

    目的 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不同胰-空肠吻合方式对术后胰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胰-空肠吻合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套入吻合组45例,行胰-空肠套入式吻合;黏膜吻合组54例,行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浆肌层吻合组16例,行胰管-空肠浆肌层吻合,比较3组患者术后的胰瘘发生率.结果 115例患者术后发生胰瘘20例,胰瘘发生率为17.4%(20/115),其中套入吻合组10例,占22.2% (10/45);黏膜吻合组4例,占7.4%(4/54);浆肌层吻合组6例,占37.5% (6/16).3组患者的胰瘘发生率比较不同或不全相同(P=0.011),其中套入吻合组和浆肌层吻合组的胰瘘发生率均高于黏膜吻合组(P<0.017),而前2组间胰瘘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良好的吻合技术是预防胰瘘发生的重要保障,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的操作简便,胰瘘发生率低,建议采用.

  • 布加综合征的MRI影像学表现

    作者:蔡莉;蒋元明;黄建强;李宗芳;朱云;张振光

    目的 总结MRI检查对布加综合征(BC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14例BCS患者的MRI图像资料.结果 14例BCS患者的MRI直接征象为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并据此分为Ⅰa型2例,Ⅰb型1例,Ⅱb型4例,Ⅲa型1例,Ⅳa型1例,Ⅳb型5例.8例急性BCS患者中,3例肝内静脉形成陈旧性血栓,1例下腔静脉内有血栓形成;8例肝脏呈弥漫性肿大,6例伴有腹水和脾肿大,1例伴有胆囊水肿;5例行MRI平扫示肝实质信号不均匀,增强后肝实质呈中心强化,周边强化减弱;2例出现肝外侧支循环,1例出现肝内侧支循环.6例慢性BCS患者中,3例肝脏体积缩小,1例尾状叶代偿性肥大,2例肝内出现多发再生结节;4例伴有腹水和脾肿大,1例伴有胆囊水肿;6例行MRI平扫示肝实质信号不均匀,增强后4例呈“地图样”强化,2例肝脏中央部分出现斑片状强化,而周边部分强化程度相对较低,延迟扫描时肝脏呈较均匀强化;6例出现肝外侧支循环,其中1例伴有肝内侧支循环.结论 MRI图像能够显示BCS的直接或间接征像,是诊断急、慢性BCS的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 肝脏手术围手术期应用等渗性和高渗性白蛋白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丁俊;杨美平;张家耀

    目的 探讨肝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等渗性和高渗性白蛋白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收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肝胆外科2008年5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113例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等渗组(47例)和高渗组(66例),等渗组自手术之日起给予5%人血白蛋白100 mL/d,高渗组给予20%人血白蛋白100 mL/d,连续3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指标.结果 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胆汁漏发生率及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术后第3天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红蛋白(Hb)水平及白细胞(WBC)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d等渗组的尿量和腹腔引流量均高于高渗组(P<0.05),术后第3天的白蛋白水平却低于高渗组(P<0.05).结论 在肝脏手术围手术期输入等渗性人血白蛋白有利于扩充血容量,输入高渗性人血白蛋白有利于减少腹水形成和纠正低蛋白血症.

  • 乳头溢液的个体化诊断流程

    作者:边学海;孙辉

    乳头溢液(nipple discharge)的发生率占随机受访女性的2% ~ 5%,是乳腺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1].有5% ~ 12%的乳腺癌患者表现为乳头溢液,因此该症状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和检查者焦虑不安[2].在我国,乳头溢液的诊断检查和流程较混乱,这也成为临床医生面对该症状时普遍感觉棘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乳腺疾病的诊疗理念更加人性化和个体化,乳头溢液的评估也需要优化诊断流程和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个体化的诊断方式,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优化方案.笔者就优化乳头溢液个体化诊断流程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
  • 乳腺包块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杨光伦;陈茂山

    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已位居城市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年龄标化率(ASR)为34.3/10万],是农村妇女第四大常见癌症(ASR为17.0/10万),发病呈年轻化趋势[1].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女性朋友更加关注自身的乳房健康.乳腺包块是女性乳腺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和就诊原因,而患者关心的是其是否患了癌症.临床中对乳腺包块进行良恶性鉴别的主要方式有临床体检、影像学检查及作为金标准的病理学活检.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检查能为乳腺包块的良恶性鉴别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
  • 2012版WHO乳腺肿瘤分类的新变化

    作者:涂刚

    由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类系列专著《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第4版)》[1]已经于2012年发布(后文称2012版WHO乳腺肿瘤分类).相对于2003年发布的第3版[2],2012版WHO乳腺肿瘤分类基于近10年来乳腺癌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对乳腺肿瘤的分类提供了与时俱进的更新.2012版WHO乳腺肿瘤分类不仅包括了浸润性乳腺癌,还包括前驱病变、低度恶性潜能病变、良性上皮增生、纤维上皮性肿瘤、肌上皮肿瘤、间叶肿瘤等,同时还提出了临床模式肿瘤,即炎性乳腺癌和双侧乳腺癌.

    关键词:
  • 麦默通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治价值

    作者:李宏江

    随着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技术的普遍使用,无体征的、直径小于1 cm的乳腺小包块被越来越多地检出,而对这些乳腺小包块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困扰乳腺外科医生的难题.1994年,Burbank 等[1]在核芯针活检技术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出真空辅助微创穿刺旋切活检系统即麦默通(mammotone,MMT),并迅速在全球得到应用.现在,作为乳腺外科的一种微创技术,MMT在各种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 磁共振T1ρ成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应用的初步探索

    作者:郑兴菊;郑捷;孙家瑜;伍兵;郜发宝;宋彬

    目的 探讨磁共振T1ρ成像(T1ρWI)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治的、经超声或CT检查确定肝脏占位并经病理学穿刺活检证实为原发性肝癌的9例患者进行磁共振扫描,包括常规T1WI平扫、T2WI平扫、T1WI增强扫描、T1ρWI平扫及T1ρWI增强扫描,比较T1ρWI平扫及T1ρWI增强扫描与其他序列的信号对比度,以探讨T1ρWI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与T1ρWI平扫比较,T1WI平扫和T1WI增强扫描的信号对比度较低(t=3.532,P=0.008;t=3.666,P=0.006),而T2WI平扫信号对比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48,P=0.186);与T1ρWI增强扫描比较,T1WI增强扫描的信号对比度较低(t=3.468,P=0.008).结论 T1ρWI能较好地显示原发性肝癌病灶,有望成为新的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有利的磁共振扫描方式,且其是一种新的不使用造影剂的动脉成像方法.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