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외기초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424
  • 国内刊号: 51-150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7
  • 曾用名: 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严律南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一次性CO2气腹环境下氟尿嘧啶对大鼠肿瘤细胞生长及转移的影响

    作者:孙铁为;李强;王锋

    目的 研究腹腔应用氟尿嘧啶(FU)对肿瘤动物模型CO2气腹操作后肿瘤细胞的生长与转移的作用.方法 选取雄性清洁级H-22 小鼠50只,全部接种S-180细胞悬液,平均分成5组: 单纯种植组、气腹组、气腹+生理盐水组、气腹+低浓度(5.0 g/L)FU组和气腹+高浓度(10.0 g/L)FU组.11 d后全部处死,观察肿瘤腹壁种植情况和瘤重(腹水重量差值),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除气腹+低浓度FU组外,其余3组的瘤重均明显高于气腹+高浓度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气腹+高浓度FU组抑瘤率为64.5%,气腹+低浓度FU组抑瘤率为43.3%.气腹+生理盐水组穿刺孔种植瘤结节直径明显大于气腹+高浓度FU组和气腹+低浓度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小鼠腹水中肿瘤细胞和种植瘤结节中PCNA和VEGF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腹腔内应用高浓度的FU对于S-180细胞气腹动物模型的瘤重、穿刺孔种植瘤结节有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下调PCNA和VEGF的表达有关.

  • 老年急性胆囊炎开腹胆囊切除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选择策略(附149例报道)

    作者:王雨;戴睿武;阎勇;杨锁军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3年间行手术治疗的149例老年(年龄≥60岁)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腹胆囊切除组(OC组,n=76)和腹腔镜胆囊切除组(LC组,n=73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OC组患者与LC组患者的一般情况除WBC计数和胆囊B超情况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OC组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LC组,手术时间也显著长于LC组(P<0.01).OC组住院时间、进食时间及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长于LC组(P<0.01).在并发症发生上,OC组有36例次,LC组有11例次,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OC或LC要视患者的总体情况而定,但均应以保证患者的安全为前提.

  •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相关性腹水对大鼠肝脏的损伤作用研究

    作者:方向;陈玉祥;刘震;程若川;张跃天;李俊

    目的 探讨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相关性腹水(ASPAAF)诱导大鼠肝脏损伤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将32只SD大鼠(雌雄不拘)随机分为2组: ASPAAF组(n=16)和对照组(n=16),分别向腹腔内注射ASPAAF 和生理盐水,每只8 ml.于腹腔注射后6 h 和12 h分批处死大鼠,每时间点8只.检测血清内毒素及TNF-α水平和肝功能(AST、ALT和STB); 检测肝脏组织TNF-α水平; 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损伤情况.结果 于腹腔注射后6 h 和12 h,ASPAAF组血清内毒素、TNF-α、AST、ALT和STB水平以及肝脏组织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高 (P<0.05); 以上指标在ASPAAF组组内随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高(P<0.05); ASPAAF组肝脏组织细胞出现水肿,甚至点状坏死,6 h 和12 h间无明显差别,对照组肝脏组织细胞正常.结论 ASPAAF能引起大鼠肝脏损伤,内毒素和TNF-α在这一损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功能性双腔空肠间置代胃术在全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牛鸣;杨旭凯;张有成;朱军民;张多强

    目的 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合理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张掖市甘州区医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0月期间行全胃切除术后资料完整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功能性双腔空肠间置代胃术(double pouch jejunum interposition,DPJI)即DPJI组(n=30)和"ρ"形Roux-en-Y空肠代胃术(Roux-en-Y ρ pouch,RYρ)即RYρ组(n=33),分析2组间的手术时间、并发症、饮食数量与次数、消化道症状、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差异.结果 DPJI组与RYρ组在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饮食量与饮食次数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DPJI组总的消化道症状发生率低于RYρ组(P<0.05).Vervaeck指数Ⅰ/Ⅱ级者DPJI组多于RYρ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PJI组血浆白蛋白与总蛋白含量均高于RY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JI是一种全胃切除后较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术式.

  • δ阿片受体激动剂对脓毒症大鼠肝细胞凋亡及肝组织bcl-2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作者:冯文明;朱鸣;鲍鹰;陶玉龙;王耀;张晓岚

    目的 观察δ阿片受体激动剂D-丙2 ,D-亮5脑啡肽(D-Ala2 ,D-Leu5-enkephali,DADLE)对脓毒症大鼠肝细胞凋亡及肝组织bcl-2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DADLE对肝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理.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CLP)法制作大鼠脓毒症模型,SD大鼠54只(雌雄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CLP组(n=18)、DADLE组(n=18)和假手术组(n=18).在不同时间点(2、4及6 h)处死大鼠,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bcl-2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并观察肝脏的病理改变.结果 CLP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损害明显较假手术组严重,DADLE组肝脏的病理变化明显改善; CLP组大鼠肝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明显较假手术组升高(P<0.01),以4 h显著(P<0.01),DADLE 组各时相肝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降低(P<0.01); CLP组大鼠肝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强度比假手术组明显增强(P<0.01),而bcl-2蛋白的表达则明显减弱(P<0.05); DADLE组肝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强度较CLP组明显减弱(P<0.01),而bcl-2蛋白的表达则明显增强(P<0.05).肝组织caspase-3的表达与肝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83,P<0.01),bcl-2的表达与肝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65,P<0.01).结论 DADLE能明显改善脓毒症大鼠肝脏的病理变化,其作用机理可能与DADLE下调caspase-3表达、上调bcl-2表达,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

  • 纤维胆道镜治疗胆管残余结石30例体会

    作者:阿力马斯·阿斯哈尔

    胆管术后残余结石一直是胆道外科中的难点,以往常需二次手术,是临床实践中处理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对该病的处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就我院自2005年12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对30例胆管残余结石用Olympus CHFP-20细型胆道内镜检查、治疗的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应用肿瘤整形外科模式治疗巨大乳腺Paget病1例报道

    作者:吴乐昊;叶子荣;王海平;曹玮;唐泓波;吴毅平

    患者,女,51岁,因"左乳糜烂13年"入院.1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乳头搔痒、糜烂、溢脓,且逐渐向周围扩展.当地医院诊断为"乳头湿疹",予以搽剂及其他对症处理.于8年前行"乳头乳晕局部切除术"(术后未行病理检查),伤口愈合不良,溃烂面积继续扩大,遂来我院就诊.

  • 输卵管结扎术后并发腹壁血肿8例报道

    作者:周顺全

    我站于2004年4月至2007年3月期间共收治经腹输卵管结扎术后并发腹壁血肿患者8例,其中皮下血肿2例,筋膜下(腹直肌前)血肿2例,腹膜外(腹直肌后)血肿4例.年龄23~32岁,平均(27.3±1.95)岁.

  • 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32例体会

    作者:李翰城;廖乘龙;夏悦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holecystectomy, LC)因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及术后恢复快而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之一.以往处于急性炎症期的胆囊疾病曾被视为LC的相对禁忌证,但随着腹腔镜手术经验不断积累,我院外科在择期LC的基础上,自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对3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取得满意疗效.

  • 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屏障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刁永鹏;陈宏;李非

    目的 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肠屏障功能障碍(IBD)的发病机理、检测方法及治疗进展.方法 复习近年来国内、外有关SAP 时IBD方面的文献并进行综述. 结果 SAP时IBD的发病机理涉及多个环节,缺血/再灌注损伤、内毒素、炎症介质、胃肠激素等起关键作用.IBD的检测有多种方法,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和血浆二胺氧化酶是相对理想的指标.积极治疗SAP,维持肠道灌注是治疗IBD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运用促胃肠动力药、营养支持、中药等治疗.结论 IBD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为其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但具体参与其中的细胞、分子的作用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术后液体管理在结直肠外科快速流程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肖凌;汪晓东;李立

    目的 探讨术后液体管理在结直肠外科快速流程(fast track)中的应用进展.方法 查阅有关液体管理与结直肠外科的文献并进行分析. 结果 相对于术后开放补液,限制补液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和改善术后生存率.晶体胶体联合补液优于单纯使用晶体液. 结论 术后补液量和补液类型影响患者的康复情况,这也是快速流程所关注的问题.

  • 肠外瘘并腹腔感染的临床诊治(附86例报道)

    作者:毕连臣;麦威;秦千子;黄顺荣

    目的 探讨肠外瘘并腹腔感染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肠外瘘并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肠瘘多在术后1~2周发生,经口服或引流管注入60%泛影葡胺60~100 ml造影后明确诊断,均行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加强抗感染.20例患者行腹腔冲洗引流,62例在B型超声定位下穿刺引流,4例急诊行剖腹冲洗引流,其中2例行降结肠造瘘.2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因全身感染严重且反复发作,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分别于术后第15 天和第28 天死亡.其余84例住院治疗时间平均12 d,均顺利出院.结论 对肠外瘘并腹腔感染的患者,早期彻底的腹腔冲洗及有效的腹腔和脓肿引流,是控制感染、治愈肠外瘘的关键.

  • 改良Kugel补片后入路腹膜前修补腹股沟斜疝应用体会(附15例报道)

    作者:方东;周熙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Kugel补片后入路腹膜前修补腹股沟斜疝的优点、手术效果及其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07年6月期间我院采用改良Kugel补片施行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伤口疼痛、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 手术时间35~90 min,平均(50±10) min; 术后1 d能下床活动,术后均未使用止痛剂,术后住院时间3~5 d.全组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1例切口周围有青紫,微波治疗1周后青紫消失.随访半年无不适和复发.结论 改良Kugel补片后入路腹膜前疝修补术具有微创、无张力、免缝合、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 肠房转流通畅前提下并发顽固性腹水的治疗

    作者:李震;汪忠镐;卞策;侯高峰;崔琦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肠房转流术后顽固性腹水的治疗.方法 对2008年收治的1例经多次治疗(包括肠房转流术)后均于短期内复发的布加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为重度腹水致呼吸困难,CT静脉造影检查示肠房人工血管通畅但血流量低,考虑吻合口狭窄所致.术中探查发现吻合口极度狭窄,用带外支撑环的补片重建吻合口,疗效满意.结论 复杂或经多次手术或介入治疗的布加综合征患者,要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强调术前明确诊断及选择正确治疗方案和手术方式.

  • 急诊胆囊切除术中意外发现胃恶性肿瘤6例报道

    作者:唐天勋;端木琰

    目的 探讨急诊条件下胆囊结石合并胃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中意外发现胃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结果 6例患者中5例发现胃癌,1例发现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5例施行胃癌根治术,1例施行全胃切除术,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定期化疗,随访6~43个月,至术后随访截止日(2008年12月)均存活.结论 老年胆囊结石患者应注意合并胃恶性肿瘤的可能,胆囊切除术中仔细探查胃及周围器官极为重要,同时施行根治性切除是佳选择.

  • 带记忆弹簧圈补片下置术无张力修补中、小切口疝(附25例报道)

    作者:岑云云;李为明;徐鹏远;刘剑;孙大力;戚宇星;陈雄志

    目的 探讨带记忆弹簧圈(MK)补片在无张力修补中、小切口疝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期间我院实施MK补片下置术修补腹壁中、小切口疝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初发21例,复发4例.结果 22例一期愈合,3例发生切口皮下积液,经穿刺抽吸处理后治愈.住院7~15 d,均痊愈出院.随访10个月至2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用MK补片下置术修补腹壁中、小切口疝经济、安全、有效、感染风险降低.

  • 肝硬变相关结节的MR评价

    作者:陈光文;陈坜桃;宋彬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肝脏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是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第3大癌症,每年有超过70万新发病例,近60万患者死亡[1].我国是世界上HCC发生率较高的国家之一,高达52.1/10万人口,占全世界新发病例的50%以上[2].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 共识与展望

    作者:王永胜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已迅速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成为大多数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作为一项腋窝准确分期的微创活检技术,SLNB代表着乳腺癌外科治疗的发展水平(state of the art).然而,SLNB的广泛开展可能超越了已有的支持证据,仍有一些问题尚未明确.基于乳腺癌SLNB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有助于指导我们的临床实践.

  • 大便隐血检查结合结肠镜预防结直肠癌

    作者:刘颖

    一项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选择150例50岁以上具备相关家族史且无症状的患者,进行大便隐血检查和结肠镜检查,主要目的是发现结直肠癌癌前症状或处于疾病早期的结直肠癌并使其能得到治愈,其次是证明结肠镜检查是必要的,同时证明对于50岁以上无症状患者,大便隐血检查应在一级或二级保健中作为常规诊断程序.该项调查230例受试对象中,80例未完成测试,其中62例(77.5%)未接受大便隐血检查,另18例不同意行结肠镜检.在剩下的150例患者中2例发现直肠、乙状结肠肿瘤,另发现2/3以上的患者患有直肠、乙状结肠息肉.

  • 结直肠癌的化学预防: 实践中的可行性

    作者:陈琪

    Herszényi L, Farinati F, Miheller P 等人通过研究可能预防结直肠癌的化学药物,发现经常使用阿斯匹林和非甾体抗炎药可以引起不良反应,如消化道出血,环氧合酶-2抑制剂可以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而5-氨基水杨酸和熊去氧胆酸只在某些特殊的患者才可能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另外,激素替代疗法、他汀类、硒、叶酸、钙、维生素D等的预防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抗氧化剂则不能预防结直肠癌.认为目前化学预防结直肠癌仍不能作为标准的医疗实践,也无法替代对结直肠癌的监测[Eur J Canc Prev, 2008; 17(6): 502-514].

  • 多模式治疗无法切除的结直肠癌

    作者:张淼

    Mayo Clinic在对146例原发的局部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的治疗研究中发现,单纯使用一种方法治疗的效果通常很差(治疗消极比例68%). Kaplan-Meier分析表明,其仅能使年龄<58岁、接受辅助化疗或者存活可能性渺茫的患者达到中位存活时间.本研究指出,采用综合治疗方式包括外部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外科切除以及联合术中放疗可提高原发局部不可切除结直肠癌患者的存活率并延长患者存活时间[Ann Surg, 2008; 248(4): 592-598].

  • 环氧合酶-2在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IP/TP的影响

    作者:刘丽平;李玉民;石斌;李汛;周文策;李斌;张辉;刘涛;何雯婷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I2受体(IP)、血栓素A2受体(TP)与环氧合酶-2(COX-2)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相互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16)、原位肝移植组(n=32)和尼美舒利(nimesulide)干预组(n=32),分别于手术后3、6、12 和24 h取血液和肝组织标本备检.RT-PCR检测肝组织中IP、TP及COX-2 mRNA表达; 免疫组化法检测COX-2在肝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 HE染色确定组织损伤程度; 检测血清ALT和AST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原位肝移植组COX-2蛋白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主要分布于汇管区肝窦内皮细胞、肝细胞及巨噬细胞内,尼美舒利干预组COX-2蛋白表达较原位肝移植组明显减弱. 原位肝移植组中IP mRNA、TP mRN及COX-2 mRNA表达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IP/TP比值也明显升高(P<0.05). 尼美舒利干预组IP mRNA和TP mRNA表达水平(术后6及12 h)比原位肝移植组明显降低(P<0.05),IP/TP比值手术后3、6及24 h较原位肝移植组降低(P<0.05); COX-2 mRNA表达水平在术后6、12及24 h低于原位肝移植组(P<0.05).HE染色见原位肝移植组肝损伤明显,尼美舒利干预组肝损害较原位肝移植组明显减轻; 血清中各时点AST和3、6及12 h的ALT在原位肝移植组明显增高于其他2组(P<0.05),且均在再灌注后6 h达峰值.结论 IP/TP的平衡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抑制COX-2的表达可通过改善IP/TP的失衡从而减轻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

  • 再次肝移植6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刘其雨;陈刚;温小明;赵英鹏;朱新锋;李晓延;李立

    目的 总结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6例患者施行再次肝移植,再次肝移植的原因分别为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2例)、排斥反应(2例)、胆管吻合口狭窄(1例)以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1例).供肝植入采用背驮式及经典原位肝移植术; 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采用他克莫司(tacrolimus)、吗替麦考酚酯(MMF)和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结果 5例治愈,已分别存活16个月、11个月、8个月、5个月及2个月,1例于术后第4 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并发症有深部真菌感染及切口感染.结论 再次肝移植是移植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适应证及手术时机的正确把握、围手术期的严密监测和正确处理是提高再次肝移植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 多层螺旋CT联合纤维蛋白原或血清淀粉样蛋白A对直肠癌外科决策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汪晓东;高强;周小雁;吕东昊;纳飞飞;彭夏莹;吴俊华;李立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 (MDT)下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或纤维蛋白原(FIB)和64排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评估对于直肠癌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和意义.方法 前瞻性纳入2009年2~6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住院的直肠癌患者240例,随机均分为MSCT+SAA组(术前行MSCT和SAA联合评估)和MSCT+FIB组(术前行MSCT和FIB联合评估),将术前分期和预测手术方案分别与术后病理分期和实际手术方案比较,并分析手术方案选择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实际纳入病例234例, MSCT+SAA组118例,MSCT+FIB组116例,2组基线情况一致(P>0.05).MSCT+SAA组的术前T、N、M和TN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72.9%、83.1%、100%和80.1%; MSCT+FIB组的术前T、N、M和TN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68.1%、75.0%、100%和74.1%.2组术前各分期准确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方案的预测符合率分别为99.6%及9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直肠癌手术方案的选择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发现,pT分期(P<0.001)、pN分期(P<0.001)、pTNM分期(P<0.001)、术前血清SAA水平(P<0.001)、术前血清FIB水平(P<0.001)和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P<0.05)与直肠癌手术方案的选择相关.结论 MSCT联合FIB可以提高直肠癌术前分期和手术方案预测的准确度,但其临床价值可能并不优于MSCT联合SAA.

  •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抑制乳腺癌生长的实验研究

    作者:陆平;杨镛;李晓刚;王广胜;李波;罗开元

    目的 研究125 I 粒子组织间植入对乳腺癌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雌性BLAB/c-nu/nu裸小鼠建立人类乳腺癌MCF-7细胞株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鼠分为2组,对照组(n=40): 植入空载粒子,无125 I 放射性元素(0 Bq); 实验组(n=40): 瘤体长径达8~10 mm时植入125 I 粒子(1.48×107 Bq).植入后每隔3 d观测肿瘤大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 以对照组瘤体平均长径达15~20 mm时为处死动物的时间,2组各处死30只,取完整肿瘤组织称重,并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 剩余裸鼠观察90 d内的自然生存状态.结果 在90 d内,对照组荷瘤鼠的平均存活时间为56.2 d,实验组的平均存活时间为74.8 d,2组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2组的肿瘤生长曲线看,对照组的肿瘤生长曲线高抬,而实验组的肿瘤生长曲线一直低平. 植入125 I 粒子后,实验组的肿瘤生长明显减慢,抑瘤率为55.21%; 对照组平均瘤重为(3.26±0.39) g,实验组平均瘤重为(1.46±0.17) 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96 2,P<0.05).光镜下见,实验组较对照组癌细胞数量减少,核碎片增多,癌巢结构不明显.结论 125 I 粒子组织间植入可有效抑制乳腺肿瘤组织生长,可能与125 I 粒子直接辐射杀伤肿瘤细胞或诱导其凋亡及抑制肿瘤血管的新生有关.

  • 乳腺内乳淋巴结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易江;吕青;朱精强

    目的探讨乳腺内乳淋巴结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分析国内、外关于内乳淋巴结的相关研究,总结乳腺癌中乳腺内乳淋巴结的分布、转移、检测及临床治疗的效果. 结果乳腺内乳淋巴结主要分布在胸骨附近,沿胸内乳动、静脉走行,在乳腺癌中能够发生早期转移且转移率随腋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而增加,对内乳淋巴结的活检和治疗能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结论内乳淋巴结的活检和治疗有助于乳腺癌的精确分期、治疗和预后判断, 同时也是防止乳腺癌复发的有效手段.

  • 乳腺癌正规治疗后对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邓淼;魏晋青;陈登庭

    目的 探讨女性初发乳腺癌治疗后再发对侧乳腺癌(contralateral breast cancer, CBC)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间收治的340例女性初发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病理结果、手术方式、化疗、放疗、激素治疗具体方案和执行情况等.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CBC的发生率,Cox部分相关回归评估CBC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4例诊断为CBC,总发病率为4.1%.10年CBC发生率(2.7%)高于5年CBC发生率(1.4%),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发生率逐年升高.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年龄≤45岁、乳腺癌家族史、病理学分型为髓样癌及未采取内分泌治疗为5年和10年CBC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化疗和放疗与否为CBC发生的非危险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其中年龄≤45岁及乳腺内放疗为5年和10年CB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于≤45岁、髓样癌、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初发乳腺癌患者应警惕CBC的发生; 初发乳腺癌患者应采取内分泌治疗,避免乳腺内放疗以降低CBC的发生率.

  • 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C水平与癌组织C-erbB-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黄桂林;侯吉学;吴毅平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EGF-C)水平及癌组织中C-erbB-2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和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各62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血清VEGF-C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C-erbB-2蛋白表达,分析VEGF-C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C-erbB-2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C水平为(279.65±17.34) pg/ml,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为(167.26±12.15) 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VEGF-C水平为(209.45±15.23) pg/ml,与其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C水平与原发肿瘤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绝经情况及ER和PR的表达无关(P>0.05).C-erbB-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54.84%(34/62),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的11.29%(7/62),P<0.01.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的C-erbB-2蛋白表达阳性率(69.44%)明显高于腋窝淋巴结无转移患者(34.62%,P<0.05).血清VEGF-C水平随癌组织中C-erbB-2阳性表达强度增强而增高,两者呈正相关(r=0.813,P<0.05).结论 乳腺疾病患者血清中VEGF-C水平可能成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辅助指标之一; C-erbB-2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在乳腺癌的淋巴转移途径中VEGF-C可能与C-erbB-2存在着协同作用.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部分腋窝淋巴结清扫的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陈先有;陈玉泉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部分腋窝淋巴结清扫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及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98例Ⅰ、Ⅱ期乳腺癌,随机分为部分淋巴结清扫(PALD)组(n=48)和全腋窝淋巴结清扫(TALD)组(n=50).PALD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加部分腋窝Ⅰ、Ⅱ站淋巴结清扫术,TALD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加全腋窝Ⅰ、Ⅱ、Ⅲ站淋巴结清扫术.比较术后远期复发及上肢功能状况.结果 随访5~10年,平均4.5年.PALD组胸部局部复发2例(4.2%),腋窝淋巴结复发转移1例(2.1%),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2.1%); TALD组胸部局部复发2例(4.0%),无腋窝淋巴结复发转移,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2.0%); 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LD组发生患肢水肿及功能障碍2例(4.2%),TALD组8例(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LD组和TALD组患者5年生存率(89.6%比88.0%)及10年生存率(79.2%比7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Ⅰ、Ⅱ期乳腺癌实施PALD可减少术后患侧上肢的功能障碍,且不增加预后风险.

  • 乳腺癌C-erbB-2、ER及PR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钱金锋;蔡德巍;谢慧君

    目的 研究C-erbB-2、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学类型及肿瘤分期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3例乳腺癌中C-erbB-2、ER和PR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83例乳腺癌中C-erbB-2、ER和PR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3%、56.6%和55.4%.C-erbB-2、ER和PR的表达在患者不同的年龄、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类型及肿瘤分期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ER和PR的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erbB-2的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它们之间呈正相关(r=0.387,P<0.05).结论 C-erbB-2是判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联合检测ER和PR更有助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肛肠外科·结直肠外科快速流程临床指南(三)

    作者:李立;汪晓东;舒晔;于永扬;王存;王自强;王天才;周总光

    (承2009年第6期)4. 3 术后①液体限制·非评估血容量不足的择期术后患者,术后补液量在2 000 ml,并随着进食恢复逐步减少,维持在500 ml左右;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作者在线投稿操作流程说明

    作者: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