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중화풍습병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7480
  • 国内刊号: 14-121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153
  • 曾用名: 风湿病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栗占国
  • 类 别: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期刊荣誉:
  • 骨桥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龚颖;钟清;谯林

    目的 研究血清骨桥蛋白(OPN)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临床表现、实验指标、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探讨血清OPN在SLE中的意义及SLE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68例SLE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组血清中OPN的水平,并监测SLE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分析其与OPN的相关性.结果 68例SLE患者中79%血清OPN阳性,20名正常对照组0PN均阴性,SLE组患者血清OPN阳性率及OP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OPN阳性组的SLE患者与OPN阴性组的SLE患者相比,在年龄、性别及病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 .血清OPN阳性组SLE患者发热、脱发、白细胞降低、肝脏损害、补体C4降低、免疫球蛋白IgA增高、蛋白尿及抗dsDNA抗体阳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OPN阴性组(P<0.05). SLE患者血清OPN阳性率明显高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的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SLE患者血清OPN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呈明显的正相关(r=0.292;P<0.05);SLE活动期患者血清OPN阳性率及水平明显高于SLE缓解期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SLE患者血清中OPN水平升高,与SLE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可作为SLE的病情活动指标.

  • 阻断4-1BB/4-1BBL通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作者:张榕;王晓非;赵丽娟;肖卫国;姜奕

    目的 研究共刺激分子4-1BB/4-1BBL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T淋巴细胞增殖与Th1/Th2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探讨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体外培养的30例SLE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应用抗4-1BB单抗阻断前后T淋巴细胞增殖及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IL)-4分泌水平,以2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结果 ①SLE患者T淋巴细胞经抗CD3单抗刺激后增殖明显大于活化前(P<0.01),而应用抗4-1BB单抗阻断后T淋巴细胞的增殖明显受抑N(p<0.01 .②SLE患者T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O.01),而且经抗CD3单抗刺激活化后,SLE患者T淋巴细胞分泌的IFN-γ和IL-4水平显著高于活化前(P<0.01),但是应用抗4-1BB单抗阻断后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水平明显下降(P<0.05,),以IL-4水平的减少为显著.结论 抗4-1BB单抗可显著抑制SLE T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及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分泌,减轻SLE的免疫损伤.

  • 雌二醇调控新西兰黑鼠×白鼠子一代雌鼠的骨髓树突状细胞作用研究

    作者:姜波;孙凌云;王红

    目的 通过比较雌二醇(E2)对发病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模型鼠--新西兰黑鼠×新西兰白鼠子一代(NZB/w F1)雌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的作用,探索雌激素参与SLE的作用机制.方法 骨髓单个核细胞在重组小鼠粒细胞-巨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重组白细胞介素-4(rmlL-4)、E2和雌激素受体(ER)调节剂--他莫昔芬(TAM)的作用下培养7 d诱导分化为未成熟DC,脂多糖(LPS)刺激24 h诱导为成熟DC,流式细胞仪检测BM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及胞内IL-6、IL-10、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产生,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BMDC对脾脏T淋巴细胞的刺激功能.结果 E2升高未成熟DC,但降低成熟DC CD40的表达;E2增强未成熟DC,但降低成熟DC的淋巴细胞刺激功能;E2降低幼龄鼠,但升高高龄鼠BMDC细胞因子的产生.TAM拮抗E2的作用.结论 E2通过ER调控狼疮鼠的BMDC,此调控作用随狼疮的进展及细胞的成熟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

  • 人白细胞介素-10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兔滑膜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王吉波;吕振华;刘国平;刘相萍;王燕鸣;杨堃;于广杰;梁宏达

    目的 构建人白细胞介素-10(hIL-10)高效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在家兔滑膜细胞(RSCs)中表达.方法 提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总RNA作为模板,根据基因库(NM 000572)中hIL-10全长开放读框设计特异性引物,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一步法扩增hIL-10 mRNA全长开放读框,扩增产物定向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cDNA4/HisMaxA,并对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的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4/HisMaxA-hIL-10经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兔滑膜细胞RSCs.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转染后12、24、48、72 h和7、14 d RSCs培养上清中hIL-10水平.结果 RT-PCR产物约0.54 kb,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cDNA4/HisMaxA的扩增产物经酶切及DNA测序鉴定与读码框架序列无差别.转染后12 h到第7天细胞培养上清检测出hIL-10,且水平显著性高于对照组(F=21.878,P<0.01).结论 hIL-10真核高效表达载体pcDNA4/HisMaxA-hIL-10构建成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骨桥蛋白水平与疾病活动性及脏器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兴锐;徐建华;周小妹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中骨桥蛋白(OPN)的水平,分析其与SLE活动性及脏器损害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68例SLE患者和36名健康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浆中的OPN水平.记录采血时患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实验室指标等.结果 SLE患者OPN血浆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5±2.0)ng/ml与(1.6±0.7)ng/ml,P<0.01 ].SLE疾病活动组高于非活动组[(5.3±2.0)ng/ml与(3.4±1.3)ng/ml,P<0.01];SLE患者伴有肾脏损害组高于无肾脏损害组[(5.8±2.1)ng/ml与(3.5±1.3)ng/ml,P<0.01],有肺间质病变、胃肠道病变和心包炎的高于无脏器损害[(4.8±1.2)、(6.3±1.4)、(5.4±2.6)ng/ml与(3.5+1.3)ng/ml,P<0.05],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患者OPN水平高于抗心磷脂抗体阴性患者[(5.3±2.4)ng/ml与(4.2±1.7)ng/ml,P<0.05].OPN血浆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r=0.523,P<0.01),与尿蛋白定量(24 h)呈正相关r=0.403,P=0.001),与补体C3呈负相关r=-0.398,P=0.001),与红细胞沉降率(ESR)、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IgG、IgA、IgM、球蛋白及关节炎等无相关性(P>0.05) .结论 OPN可能参与SLE的发病,临床上可作为疾病活动及脏器损伤的观察指标.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和滑膜骨桥蛋白的测定

    作者:刘琼;钱龙;李向培;汪国生;邹尔斌;张宏;王玮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PN)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浓度变化及在滑膜的表达,探讨OPN在RA患者中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91例RA患者以及29名正常对照人群临床资料和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OPN在RA患者外周血中的浓度,分析其变化和RA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收集7例RA患者和1名正常对照的滑膜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OPN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组和非活动组的RA患者外周血中OPN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且与RA患者的部分临床指标有相关性:与压痛关节数(r=0.435,P=0.005)、关节的X线分期(r=-0.415,P=0.007)、关节功能(r=0.394,P=0.012)显著相关.OPN在RA滑膜组织大量表达,而在正常对照仅见OPN的少量表达.结论 OPN在RA患者外周血中浓度显著升高,且在滑膜表达明显,OPN可能与RA滑膜增生、骨侵蚀有关.

  • 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中的初步研究

    作者:艾军;李梦涛;田庄;方全;郑文洁;曾学军;何建国;曾小峰

    目的 研究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在结缔组织病(CTD)相关肺动脉高压(PAH)患者血清中的检出情况,探讨AECA与CTD相关PAH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印迹法检测39例CTD相关PAH患者、22例CTD不伴PAH患者及30名正常人血清中的AECA.结果 CTD相关PAH患者血清AECA检出率为8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0%,P<0.05);与CTD组(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 CTD相关PAH患者血清AECA识别的主要抗原成分中相对分子质量22000的抗原仅出现在CTD相关PAH患者(15%);抗相对分子质量75 000抗原的AECA在CTD相关PAH患者中检出率为51%,显著高于CTD组(23%)及正常对照组.CTD相关PAH有雷诺现象患者中抗相对分子质量75 000的抗原的AECA检出率为63%,高于没有雷诺现象患者(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阳性患者中抗相对分子质量75 000抗原的AECA检出率为71%,显著高于抗RNP抗体阴性患者(28%,P<0.01).结论 CTD患者血清的AECA有较高的检出率,抗相对分子质量22 000和75 000抗原的AECA可能在CTD相关PAH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

  • 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林雪;马丽;艾脉兴;吴东海

    目的 提高临床医生对原发性肥大性骨病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原发性肥大性骨病,对其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以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疾病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为男性,无家族史,发病年龄16岁;有杵状指(趾)、皮肤增厚、关节肿胀和多汗,X线示骨皮质增厚、骨膜增生,符合肥厚性骨关节病的诊断;应用少量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后关节肿胀症状很快缓解.结论 青少年男性出现杵状指(趾)、皮肤增生等表现,应及时进行骨骼x线检查,如有骨皮质增厚,可确定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的诊断.

  • 神经颗粒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李守新;江薇;熊阳春;王晓慧;李烨;沈寿引;雷小妹;何培根

    目的 探讨神经颗粒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表达状态.方法 对比分析SLE PBMCs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AGE)文库的高表达标签,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与正常人群有明显差异表达的神经颗粒素在SLE患者PBMCs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对比分析SLE PBMCs和正常人各类淋巴细胞SAGE文库显示:神经颗粒素标签仅异位高表达于SLE患者,而几乎不表达于正常人各类淋巴细胞.RT-PCR检测证实:活动组SLE患者神经颗粒素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加(P<O.001),而缓解组SLE患者其表达水平仅稍有增加(P>O.05).结论 神经颗粒素作为一种前凋亡因子,高表达于SLE PBMCs,可能介导或参与SLE异常的免疫调节反应.

  • 羟氯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前瞻性临床研究初探

    作者:史群;赵岩;李玲;王兆文;董怡

    目的 评价羟氯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尤其是长期应用后眼的安全性.方法 对4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前瞻性研究;每天服用羟氯喹400 mg;每3个月以VAS方法记录患者口干、眼干、关节痛等主观症状,同时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唾液流率、滤纸试验,并监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变化和眼底情况,数据应用SAS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 治疗3个月后,患者主观症状(口干、眼干关节痛)和治疗前比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或P<0.05);ESR、血清IgG、IgM明显下降(P<0.01),其他客观指标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1例患者眼底检查诊断为双眼特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与羟氯喹的视网膜病变不完全符合.结论 羟氯喹可部分改善患者口眼干、关节痛的主观症状;可降低ESR、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羟氯喹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长期服用仍有发生眼底病变可能,建议服药期间每间隔6个月进行眼科检查.

  • 反转录肝炎病毒与自身免疫病

    作者:刘东霞;李鸣;张源潮

    自1970年首次有报道[1]某些结节性多动脉炎患者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相关后,肝炎病毒与自身免疫病的关系开始得到关注,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正式列为结节性多动脉炎的诊断标准之一.

  • 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可塑性及应用研究

    作者:李晓玲;刘晓华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骨髓的基质细胞,不仅具有支持造血的功能,还具有分化为中胚层、内胚层和外胚层来源的组织的潜能,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可以分化为骨、软骨、脂肪、肌肉以及内皮细胞[1].

  •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曾志勇;陈君敏;叶德富

    近几十年诊治水平的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5年生存率由20世纪50年代的50%升高到近年来的90%以上[1].但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约1/6的SLE患者在确诊10年后仍然面临着死亡的危险[2].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风湿性疾病

    作者:张国华;李小峰;张莉芸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不仅可以导致肝脏病变还可引起与慢性病毒感染有关的风湿性疾病,如血管炎、类风湿关节炎(BA)、干燥综合征(SS)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

  •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致狼疮样综合征一例

    作者:王春燕;王轶;王丽萍

    随着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使用的不断增加,诸多不良反应相继被发现,但致狼疮样综合征的报道较少,本文报告1例,以期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 对特发性炎性肌病诊断标准的新认识

    作者:王国春

    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IIM)主要包括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和包涵体肌炎(inclusion body myositis,IBM)3种类型.

  • 骨桥蛋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鲍春德;扶琼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带负电荷的分泌型的磷酸化糖蛋白,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白细胞和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泌,广泛分布于细胞外液、炎症部位和矿化组织的细胞外基质中.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3例死亡原因分析

    作者:邓丹琪;谢红;杨海琼;张佩莲;李学平;郭芸;李晓岚;周晓鸿;付萍;王小云;蔡梅;姜福琼

    对4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死亡原因、疾病活动度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中华风湿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