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

肠外与肠内营养

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

Parenteral & Enteral Nutrition 장외여장내영양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9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810X
  • 国内刊号: 32-147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2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肠外与肠内营养》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李宁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病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胸腺肽a1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思伟;肖小荣;罗金明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联合胸腺肽a1对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 方法:135例AECOPD病人随机分为试验A组(EN) 45例,试验B组(EN+胸腺肽a1)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予常规临床治疗,试验A组在此基础上予瑞能早期肠内营养鼻饲,试验B组在此基础上予瑞能早期肠内营养鼻饲联合皮下胸腺肽a1针,观察三组机械通气时间,检测炎症指标、营养指标以及T细胞亚群. 结果:治疗一周后,试验A组的炎症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指标以及T细胞亚群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而与试验A组相比,试验B组的炎症指标明显降低(P<0.05)、营养指标以及T细胞亚群明显升高(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不仅能缩短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机械通气时间,而且能改善病人营养状况,降低其炎症指标,增强其免疫功能,进而提高临床疗效,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胸腺肽a1治疗能进一步改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的临床疗效.

  •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脑血管病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作者:金鑫;史颖;王德超;王惠凌;李伟彬;蔡耘;李强;康增军;冯鑫利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重症脑血管病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以及对病人营养状态、肠内营养耐受性、胃液PH值、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我院神内重症收治接受鼻饲饮食及机械通气治疗共72例脑血管病病人.其中,36例在发病24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早期组),36例发病24 h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7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脱机成功率、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治疗后第7天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治疗后28天存活率等临床指标变化,并分析入院时、入院1d、3d、7d、14d胃液PH值变化. 结果:早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脱机成功率、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后,胃液PH值显著升高.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改善病人营养状态,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脱机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改善病人预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导致胃液PH升高,能降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 腹部手术后体液含量与分布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杜妍妍;陈强谱;周磊;孔令群;赵宝磊;张长习;卢艳敏;魏强;孙宝房;冀海斌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后体液含量与分布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3至6月入住我科的61例病人,利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病人术前1天和术后第1、3、5、7天细胞内液(ICW)、细胞外液(ECW)、总体液(TBW)的含量,并依据年龄、性别、手术种类、手术时间、液体净入量分组,分析影响病人体液变化的因素. 结果:与术前1天相比,术后第1天病人ICW、ECW、TBW明显增加(P<0.05),且以ECW增加为主,并于术后第3至7天降至术前水平.不同种类手术病人术后第1天体液净增加量不同,女性较男性体液增加多,并且术后第1天体液净增加量与手术时间、液体净入量呈正相关. 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病人存在体液潴留现象,以ECW潴留为主;手术时间延长、液体净入量增加是术后病人体液潴留的主要影响因素.

  • 二次剖宫产术后口服膳食纤维促进肠功能恢复效果研究

    作者:白润芳;杨春荣;张敏

    目的:观察二次剖官产术后口服膳食纤维(DF)以促进术后排气、排便,降低腹胀发生的效果,对纯母乳喂养的影响以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产科住院行二次剖宫产手术产妇80例,电脑随机抽样分为两组,DF组40例,术后6h,200 ml温开水溶解1袋DF(15 g)溶解,10 min左右逐渐喝完,术后8~12h重复服用1袋;对照组术后6h逐渐饮200ml温开水,术后8~ 12h重复1次.DF组与对照组其它的饮食指导、护理、医疗措施均相同,比较两组术后的肠鸣音恢复、排气、排便情况以及腹胀发生率、纯母乳喂养率,收集服用DF后的不良反应.结果:DF组与对照组的首次肠鸣音时间<12h例数为(38,97.4%∶25,62.5%),排气时间<24h例数为(30,76.9%∶12,30.0%),排便时间<48h例数为(22,56.4%∶7,17.5%),结果均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胃肠道反应情况比较,腹胀例数为(3,7.7%∶12,30.0%),恶心例数为(3,7.7%∶10,25.0%),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呕吐例数为(1,2.6%∶4,1.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母乳喂养率(56.%∶52.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例DF服用者服用后10 min左右出现有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可溶性DF可以明显缩短二次剖宫产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腹胀等发生率低,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肠易激惹人群慎用.

  • 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徐延昭;张缜;郭强;张月峰;温士旺;李振华;王明博;田子强

    目的:通过对全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后病人早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EIN),观察肠内免疫营养对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5月~ 2016年10月在我院确诊为食管癌并行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病人90例,将入选病人按随机表分为肠内免疫营养组(EIN组)、普通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各30例.比较3组病人在术前1天和术后第1、3、7天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C反应蛋白(CRP)及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感染并发症例数、住院时间等. 结果:3组病人在年龄、性别、肿瘤位置、临床分期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术前营养指标、免疫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第1天3组病人各指标较术前均明显减低(P<0.05);术后第3天3组病人各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均P< 0.05),其中EIN组、EN组上升幅度比PN组快(P<0.05);术后第7天EIN组上升幅度快(P<0.05).3组病人术前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3组病人指标较术前明显上升(均P<0.05);术后第3天3组病人指标均呈下降趋势(P<o.05),其中EIN组、EN组下降幅度比PN组快(P<0.05);术后第7天EIN组下降幅度快(P<0.05).3组病人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肺炎并发症例数及住院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在术后发生吻合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71,P=0.585). 结论:全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应答能力、促进病人快速康复.

  • 富含中链脂肪酸和蛋白的肠内营养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手术病人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方亮;江勇;姚捷;朱剑飞;张旭东;丁东;胡玉霆;刘意;朱春富

    目的:观察富含中链脂肪酸和蛋白的肠内营养(Nutrison MCT)和普通肠内营养混悬液(NutrisonMF)两种肠内营养混悬液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手术病人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82例需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随机分为MCT组(40例)和MF组(42例).病人入院后予口服营养制剂.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后自空肠营养管逐步使用肠内营养直至全量肠内营养治疗5d,5d后根据个体情况逐步停止肠内营养.测定入院后第2天、术前1天、全量用药5d后两组病人血浆内毒素水平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以及尿液乳果糖与甘露醇(L/M)比值. 结果:两组病人入院后2天和手术前1天相比,血浆内毒素水平、DAO活性和尿L/M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术后全量用药5天后内毒素水平、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尿L/M比值均较术前降低,且MCT组较MF组降低更明显. 结论:Nutrison MCT相比Nutrison MF可以更早的改善恶性梗阻性黄疸手术病人肠粘膜屏障功能.

  • 胃肠道肿瘤术后辅助化疗病人营养不良现状调查与分析

    作者:叶向红;衷倩雯;董露;陈军;李杨;范朝刚

    目的:通过对胃肠道肿瘤术后辅助化疗病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调查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并进行原因分析,为该类病人临床营养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自2016年7月至12月对入住普通外科胃肠肿瘤术后并行辅助化疗的181例病人,运用PG-SGA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同时检测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白细胞,记录病人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根据性别、年龄、不同肿瘤部位、化疗疗程、症状等进行不同分值的亚组分析. 结果:所有181例病人均完成营养风险筛查,其中PG-SGA得分在0~3分的69例(占38.1%),4~8分即中度营养不良的71例(占39.2%);大于8分即存在严重营养不良的41例(占22.7%),4分以上即存在营养不良的共112例占61.9%.对112例营养不良病人进一步分析:胃癌病人PG-SGA得分明显高于直肠癌病人(P<0.05)和结肠癌病人(P<0.01);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P<0.05);年龄大于65岁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65岁以下病人(P<0.01).PG-SGA得分越高化疗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越重,血红蛋白、白细胞水平也越低(P< 0.01).营养不良与病人化疗疗程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辅助化疗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肿瘤部位、性别、年龄和化疗不良反应等是高危因素.

  • 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研究

    作者:吴珍;富智;缪红军

    目的:通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术后早期阶段院内营养支持对病儿体重增加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调查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45例行姑息性手术的新生儿分别在手术时,从心脏外科监护室(CICU)转入普通病房时以及出院时的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评分)以及各个时间点的热卡摄入量(cal/kg/d)和总液体摄入量(ml/kg/d),我们同时调查了病儿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及CICU住院时间(天数). 结果:从接受姑息性分流手术时到出院时为止,总WAZ评分的中位数下降了-1.3[四分位数间距(IQR)-1.7到0.7].CICU住院时间>5d,开始肠内营养时间超过术后5天的病儿和病儿术后严重程度较高的病儿的WAZ评分变化差异明显(P<0.001;P< 0.001;P=0.003). 结论:现有的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策略并不能满足病儿的能量需求;WAZ评分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为CICU住院时间,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和病儿疾病的严重程度.

  • 术前体成分及营养状况对消化道肿瘤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王兴强;刘兴强;李春微

    营养不良是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前常见并发症,对其临床结局可产生不良影响.为保证病人围术期安全性,术前需对病人进行综合评估.针对肿瘤病人营养状况评估指标较多,然而目前针对消化道肿瘤病人营养状况有效评估方法尚不明确且缺乏肿瘤相关营养不良的评估路径.因此,本文通过综述形式探讨不同营养相关指标对消化道肿瘤病人临床结局的预测作用,以期为临床医生对消化道肿瘤病人行术前营养状况评估提供参考.

  • 外科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执行流程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月琴;张爱琴

    早期肠内营养符合生理,有利于细胞、器官功能的恢复,降低感染等发生率,改善预后.然而,外科重症病人由于腹腔高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肠功能障碍等原因,常导致早期肠内营养难以顺利实施,本文就外科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执行流程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克罗恩病人肠黏膜炎性区域真菌菌群组成变化研究

    作者:何琴;戴伟;唐春;赵晓璠;王晨阳;李秋荣;黎介寿

    目的:比较克罗恩病人肠黏膜炎性与非炎性区域真菌菌群组成的差异,探讨黏膜真菌菌群变化与克罗恩病的潜在联系. 方法:手术收集7例活动性克罗恩病人肠黏膜炎性与非炎性区域组织,提取DNA,采用巢式PCR扩增18S rRNA基因片段,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确定肠黏膜真菌菌群多样性和组成. 结果:与非炎性黏膜相比,炎性区域真菌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升高(P< 0.05).肠黏膜炎性区域真菌菌群组成发生显著改变,主要表现为条件致病白色念珠菌,热带假丝酵母菌,串珠状赤霉菌,甘蓝链格孢菌和新型隐球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而共生菌酿酒酵母菌,芽殖酵母菌,产黄青霉菌和双色蜡蘑菌显著降低(P<0.05). 结论:克罗恩病人肠黏膜炎性区域真菌菌群严重失衡,条件致病真菌定植增加可能参与了肠黏膜炎性损伤的形成.

  • 2例PEG/J辅助下营养支持疗法治愈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病例报告

    作者:王鹏;章黎;高学金;汪志明;王新颖

    1病人资料1.1 病例一 病人,女,17岁,2014年12月16日因“反复腹胀、呕吐1年余”入院.病人2013年8月自觉肥胖,开始健身,以腹部运动为主.一个月后病人体重下降10 kg,出现腹胀症状,以上腹部为主,进食后明显.2013年10月病人出现进食后呕吐,呕吐物为墨绿色胃内容物(含胆汁),非喷射性,呕吐和改善餐后体位后症状可稍缓解.曾到外院行CT与CTA检查提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夹角约12.9度(图1),且伴有胃下垂.2013年12月,病人于外院行“十二指肠悬韧带松解术”,术后病人腹痛腹胀并为缓解且呕吐加剧.

  • 论临床营养科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王佳;赵艳茹

    临床营养已经被公认为21世纪十大医学进展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学科的疾病治疗过程中.通过为病人提供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干预,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然而,研究表明,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却很薄弱,在临床营养支持的应用、医务人员的营养意识、营养医师的工作现状和医院营养科的发展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与国外先进的工作模式有较大差距.

  • 线粒体质量失衡在危重症多器官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作者:李涛

    随着医疗救护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但许多临床重症如严重创伤、感染、脓毒症、重症胰腺炎等所导致的多脏器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却有增无减,其人群发病率高达0.3%.在ICU病人中约50%病人发展成多器官功能损害,根据受损器官的数量及程度不同,死亡率可高达30 ~ 70%.由于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救治措施,从1980年以来,多器官功能损害的高死亡率并无明显改善.

  • 肠道菌群与线粒体的crosstalk

    作者:吴秀文

    线粒体是大多数细胞都有的微小细胞器,以ATP的形式生产几乎所有的能量.线粒体参与了宿主细胞的方方面面,从供能、繁殖,到细胞自杀、衰老和死亡,其重要性逐渐引起了重视.线粒体的祖先是细菌,肠道菌群与线粒体之间极有可能存在交互效应.Bajpai等[1]分别检索报道肠道菌群异常和报道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重叠,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影响健康和疾病.Thiele等[2]通过反应组学证明了菌群和线粒体相关影响,筛选来自7 439种反应的2 626种代谢产物,其中437种来自线粒体,这437种线粒体产物有325种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重合.本文将从线粒体的起源、肠道菌群分解的短链脂肪酸(SCFA)对线粒体生物能学和菌群构成、以及营养治疗的影响等方面阐述肠道菌群与线粒体的crosstalk.

肠外与肠内营养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