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

肠外与肠内营养

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

Parenteral & Enteral Nutrition 장외여장내영양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9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810X
  • 国内刊号: 32-147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2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肠外与肠内营养》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李宁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混悬液对重型脑损伤病人营养指标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闫凯旋;曹铖;杨磊;王沪旭;吴伟;高恒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用肠内营养混悬液(TPF-DM)在重型颅脑损伤(STBI)病人的血糖和免疫调节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本中心连续纳入60例STBI病人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分别应用TPF-DM和TPF作为主要能量供应.在第1、7和14天分别监测所有病人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降钙素原(PCT)、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及血糖水平.对组间免疫相关指标、血清蛋白以及血糖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第一周平均血糖及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血糖变异(BGV)差异显著(P<0.05),在第二周上述血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且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病人第一天所监测的IgG、IgA、IgM、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总白蛋白均低于正常范围,而PCT均高于正常水平,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七天,对照组与实验组PCT均较第一天下降,其余上述指标均呈上升趋势,但实验组上述指标上升较对照组显著(P< 0.05).两组病人上述数据在第14天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PF-DM对血糖影响显著优于TPF,可能对早期过度炎症及感染的控制产生积极影响,益于免疫功能的改善,但内在病理生理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 养老院管饲老年人膳食及营养状况调查

    作者:张鑫;庄媛媛

    目的:了解养老院管饲老年人膳食与营养状况. 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管饲者基本资料和膳食进行调查,采用简易营养评价调查表对其进行营养评价. 结果:MNA评分中位数为13,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1.1%,膳食热量摄入较低,且营养不良者、潜在营养风险者膳食热量摄入显著低于营养良好者,各营养状态下蛋白质摄入量及蛋白供能比无显著差别,膳食中维生素A、B2、C、钾、钙、镁、铁、硒、膳食纤维摄入量均不到推荐摄入量的60%,膳食维生素E及钠摄入量为推荐量的200%以上. 结论:养老院管饲者营养不良高发,膳食摄入不合理,迫切需要营养支持小组对相关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养老院管饲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 幽门后营养支持治疗对呼吸重症病人医院获得性肺炎和病死率的影响

    作者:孙辉明;陈晨;王永萍;吴冠楠;徐小勇;赵蓓蕾

    目的:探讨幽门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呼吸病人医院获得性肺炎和病死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调查呼吸重症病房(RICU)4l例幽门后肠内营养支持的病人(幽门后喂养组,n=41),另配对调查同期呼吸重症病房41例行常规鼻胃管喂养病人(鼻胃管喂养组,n=41).主要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不含VAP)发生率和RICU住院病死率.同时观察并比较两组呕吐、显性误吸、胃潴留、腹泻和终止肠内营养次数等重要临床表现. 结果:幽门后喂养组HAP发生率为2.4%,显著低于鼻胃管喂养组22.0%,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后喂养组VAP发生率为16.7%,鼻胃管喂养组为8.7%,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后喂养组RICU住院病死率为36.6%,与鼻胃管喂养组(41.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呕吐、显性误吸、胃潴留、腹泻和终止肠内营养次数等重要临床观察指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经鼻胃管喂养相比,幽门后喂养降低呼吸重症病人HAP的发生率,但对VAP发生率和RICU住院病死率均无显著影响.

  • 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病人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姗;葛思堂;周英;霍蕊;左芦根;姜从桥;刘牧林;梁贤芳;焦文芹;李娟;李秀川

    目的:观察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EEN)在胃癌病人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与单一剂型肠内营养(EN)进行比较,以期为胃癌术后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序贯性依次使用氨基酸型、短肽型及整蛋白型EN)及对照组(整蛋白型EN).密切医护配合模式下执行EEN方案,评估两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效、系统性炎症反应水平;采用六分钟步行试验比较两组术后7天总体康复治疗效果;记录并对比两组EN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终纳入分析71例病人,其中观察组36例,对照组35例.两组病人首次排气时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t=0.535;P=0.595);观察组病人恢复经口饮食时间(t=3.400;P=0.001)及术后住院日(t=4.070;P< 0.01)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术后7天外周血CRP (t=2.547;P=0.013)及IL-6(t=3.172;P=0.00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7天,观察组病人六分钟步行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416.1±36.7)m vs (358.9±32.7) m;t=6.927,P< 0.01].观察组病人EN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3%,3/36) vs (28.6%,10/35);x2=4.860,P=0.028]. 结论:序贯性使用不同剂型EN可加速胃癌病人术后康复.

  •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对比研究

    作者:宋康颉;章琪;何承龙;郑小超;汪大田;昝建宝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的影响. 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普外科68例胃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开腹手术组35例,腹腔镜手术组33例,两组术后均实施EEN,观察指标:(1)两组手术及其并发症的情况,(2) EEN的耐受性,(3)术后营养状态,(4)术后化疗开始时间. 结果:(1)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无差异(P> 0.05);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P<0.01).(2) EEN的耐受情况:腹腔镜组腹胀、腹泻等不适反应少于开腹组(P<0.01),达到TEN的时间少于开腹组(P<0.01).(3)术后营养状态:术后第7天,腹腔镜组较早出现了营养状态改善,两组间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术后第14天,腹腔镜组营养状态改善明显,两组间体质量、右上臂肌周径、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4)腹腔镜组进展期胃癌病人在术后45 d内接受化疗例数明显多于开腹组. 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减小了手术创伤,能更好地耐受EEN,更早地达到TEN,从而有利于改善术后营养状态,为辅助化疗提供良好条件.

  • 炎症性肠病营养风险和营养治疗方案选择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田雨;王化虹;李俊霞;滕贵根;刘新光

    目的:了解IBD病人的营养风险发生情况、相关因素以及营养治疗的选择. 方法:以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治疗并随访的IBD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历记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进行营养风险评估.根据病人的体重指数(BMI)分为正常组(BMI在18.5 ~ 23.9之间)、降低组(BMI<18.5)和增高组(BMI≥24).了解IBD整体和UC、CD病人的营养风险发生情况,分析营养风险的相关因素,比较营养治疗方案的选用. 结果:388例IBD病人纳入研究,UC 306例,CD 82例,营养风险总发生率为49.5%.尽管UC和CD入院时的BMI分布无差异,但CD的营养风险为64.6%,UC为45.4%,(P=0.002),CD较UC更易发生营养风险.BMI降低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高达95.7%.营养风险的发生在年龄、性别、IBD家族史上无差异.UC复发频繁、重度活动、广泛受累者营养风险比例较高.CD穿透型、既往有手术史和重症活动者营养风险比例较高.选择充足热卡营养治疗的病人CD为77.4%,明显高于UC的46.8%,(P<0.001).本组IBD病人肠内营养治疗遵循,重症UC病人不能一味强调肠内营养途径,CD病人应先处理好禁忌征再开展肠内营养的原则. 结论:IBD病人的营养风险高,CD较UC更明显,尤其应重视低BMI值的IBD病人.UC和CD病人的营养风险发生各有其相关因素.把握好适应征和禁忌征的前提下给予IBD病人肠内营养治疗是安全的.

  • 住院肝病病儿的营养风险筛查

    作者:宋添添;马文燕;宫雪;牟瑛

    目的:营养不良是导致儿童肝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我们调查了肝病住院儿童营养不良和高营养风险的患病率以及住院营养支持率. 方法:选择在我院小儿肝病科住院治疗的共2 874例1 ~17岁肝病病儿为研究对象,用Z评分法(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年龄别体重Z评分)评价病儿的营养状况.采用STRONGkids营养筛查工具进行营养风险评分,分析不同营养风险评分对血液中的营养指标、营养支持率、住院时间的影响. 结果:总体营养不良发生率38.6%,近20.0%的病儿存在高度营养风险.高营养风险组与中营养风险组相比,营养不良的患病率明显增高(67.9% vs 31.3%)、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在两组之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01).只有8.9%的高度营养风险病儿和3.5%的中度营养风险病儿在住院期间获得了营养支持.高营养风险病儿住院时间更长、住院费用更高(P< 0.001). 结论:肝病病儿营养不良率高,病儿在入院时即存在高营养风险.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是区分不同营养风险的敏感指标.高度营养风险可致住院时间的延长和治疗费用的增加.肝病病儿的营养支持率仍偏低,临床营养治疗有待规范.

  • 术前口服含碳水化合物饮料的方法及作用机制

    作者:赵凡

    术前口服含碳水化合物饮料的益处已被证实,并得到众多指南的认可和推荐,应用为广泛的便是ERAS(加强康复外科)这一理论.此方法的顺利实施需要外科医生、麻醉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的良好配合.本文针对术前口服含碳水化合物饮料方法的起源、发展、现状、作用和机制、有关争议与未来研究进行了综述.

  •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造口周围转移的初步探讨

    作者:王颖;陈英;陈杜可

    头颈部及食管恶性肿瘤病人常常因为肿瘤压迫、堵塞及抗肿瘤治疗出现吞咽困难、食欲下降、味觉消失等症状,导致其营养不良及体重下降,从而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可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造术后出现造口肿瘤转移的现象因发病率较低而容易被忽略,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造口术前行放化疗、造口时外套管和聚维酮碘的使用以及术后良好的造口护理等均可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切除、组织间近距离照射以及射频消融治疗等可能对其有效.本文将对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造口转移的发病机制、防治及预后等做一综述.

  • 人体成分分析在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聂秋平

    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是极为严重而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人体成分分析能为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多种疾病诊疗提供更有价值的数据.本文就心力衰竭与人体成分分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必要的参考价值.

  • 两歧双歧杆菌ATCC 29521在小鼠肠道的定植分析

    作者:翁一洁;谭文凯;梁坚;喻才元;陈宗浩;江丹贤

    目的:为了解两歧双歧杆菌ATCC 29521在小鼠肠道中的定植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的菌体量. 方法:对C57BL/6雌性小鼠分组灌胃,单次灌胃组予1×109CFU灌胃一次,灌胃后0、2、4、6、8、10、12、16、20、24 h收取粪便;连续灌胃组同等剂量连续灌胃3周,灌胃的0、7、14、21、24、28d取粪便,提取DNA后检测菌体情况. 结果:整体菌量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单次灌胃组在0h、灌胃2h后未检测到,4h后开始逐渐升高,10h菌量达到高峰为6.0×107 CFU/g粪便,之后菌量逐渐下降,灌胃12至16h区间下降幅度大;连续连续灌胃组灌胃1周后菌体量达2.0×107 CFU/g,2周后上升至1.0×108CFU/g,3周后菌量增加不明显,说明灌胃2周后达到平台期,两组分别于24 h和停止灌胃1周后菌量明显下降. 结论:两歧双歧杆菌ATCC 29521的给药周期至少需要2周,如果要维持此菌的治疗作用,需要持续给药,使体内的有效菌量维持在平台期.

  • 一例医源性胆道损伤营养治疗案例分析

    作者:丰瑜;王惠群;杨大刚;张永红

    医源性胆管损伤(IBDI)是指外科手术时意外的造成胆管损伤,通常是肝外胆管的损伤.常见于胆道手术,尤其是胆囊切除术,此外胃大部切除术、肝破裂修补术、肝切除术时也由于病理及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亦可发生.IBDI引起的早期胆管损伤和晚期胆管狭窄主要以反复发作的胆道感染、阻塞性黄疸及胆汁性肝硬化作为主要临床表现.IBDI由于长时间的胆汁淤积、胆汁排入小肠障碍及引流不畅易导致病人摄食及营养素吸收障碍,往往导致病人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及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助于病人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本例IBDI病人治疗过程中由临床营养医师与临床专科医师一起制定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 营养支持与手术部位感染

    作者:陈军;李杨;范朝刚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亦常被称为营养缺乏(nutrient deficiency),包括蛋白质、能量、微量元素等吸收或摄入不足.但在WHO的定义中,营养不良不仅指营养素的缺乏,而且包括营养素的过量,如肥胖及其基础上形成的糖尿病等[1].此时,营养不良使用营养失衡(nutrition disorder)可能更为恰当,而国内的外科病人,尤其是需要手术的肿瘤病人,大多是营养素的缺乏,因此,关注营养素缺乏引起的营养不良,在临床上可能更具有实际意义.

  • 腹内压监测辅助IAH/ACS高危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作者:茅艇华;邵小平

    目的:评价腹内压监测在辅助IAH/ACS高危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2月上海长征医院综合ICU需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且存在IAH/ACS高危风险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零感(R)尿动力监控仪监测腹内压,n=60)和对照组(传统水柱法监测腹内压,n=60),比较两组病人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胃残余量、腹内压及营养液喂养情况等. 结果:实验组的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7.92% vs 28.33%,P<0.01;平均胃残余量、腹内压均低于对照组[(50.12±10.66) ml vs(101.54±25.81)ml、(8.28±2.35) cm H2O vs (12.36±2.51) cmH2O,P<0.05],实验组病人肠内营养液目标喂养完成率及达标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改善[88.3% vs.71.7%、(2.94±0.78)d vs.(3.78±1.02)d,P<0.05]. 结论:腹内压监测可辅助IAH/ACS高危病人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降低病人胃肠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营养耐受程度,改善肠内营养目标喂养情况,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短肠综合征的治疗历史和现状

    作者:王剑;黎介寿

    自Wilmore和Dudrick 1968年[1]首次报道在一位肠道闭锁的新生儿将中心静脉置管用于静脉营养支持获得正常的生长发育,人类使用成熟的肠外营养支持技术已经近50年,这50年同样是短肠综合征这一肠衰竭核心疾病治疗发展的50年,这一过程中,随着肠外营养的普及,短肠综合征的治疗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不治之症发展到今天的多种治疗手段并用,其治疗模式演变伴随着整个营养支持这一学科的发展,本文就短肠综合征的治疗历史和当前进展做一回顾.

  • 北美外科感染学会第37届年会介绍

    作者:李原

    北美外科感染学会(Surgical Infection Society,SIS),旨在面向医疗从业人员,外科感染病人及普通大众,致力于外科感染的教育及研究,并推动外科感染的预防与管理.目前,SIS旗下共有两本学术期刊:《Surgical Infections》与《Surgical Infections Case Reports》.其中,《Surgical Infections》创刊于2000年,收录于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2017年影响因子(IF)为1.139.同时,《Surgical Infections》还是中国欧洲外科感染学会,南美洲外科感染学会与中华医学会外科感染与重症医学学组的官方期刊.《Surgical Infections Case Reports》则侧重于刊登外科感染相关的个案报道.

肠外与肠内营养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