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logy 중화심혈관병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8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758
  • 国内刊号: 11-21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cv.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大一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12例严重心力衰竭的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

    作者:姜东炬;胡高频;付荣;高晓健;贾玉琳;王冬冬;陶爱萍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且预后差、病死率高,其中冠心病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虽然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取得很大进展,但冠心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本研究初步观察了介入治疗在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仍然不能平卧患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冠心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及交互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季祥武;张爱元;管立学;王敬先;黄静

    目的 联合对冠心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G894T多态性进行分析,探讨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和交互作用及遗传学机制在冠心病发病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236例冠心病患者及190例正常人ACE和eNOS两种基因多态性.同时测定血脂、血糖、体重指数(B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压.结果冠心病组ACE基因DD型频率[36%(86/236)]显著高于对照组[19%(36/190),P<0.01],Ⅱ型频率[27%(64/236)]显著低于对照组[49%(93/190),P<0.05].冠心病组DD型甘油三酯(TG)[(2.2±1.7)mmol/L]显著高于Ⅱ型TG[(1.6±0.8)mmol/L和ID型TG[(1.7±0.9)mmol/L,均P<0.05],DD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2±0.4)mmol/L]显著低于Ⅱ型HDL-C[(1.3±0.3)mmol/L,P<0.05],DD型血糖[(6.2±1.7)mmol/L]和BMI[(25.7±2.8)kg/m2]显著高于ID型[血糖:(5.6±1.3)mmol/L,BMI:(24.8±3.1)kg/m2,P<0.05],DD型LVEF(56%±14%)显著低于Ⅱ型LVEF(62%±15%)和ID型LVEF(61%±14%),均P<0.05.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与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在ACE和eNOS基因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eNOS基因GT型频率[28%(67/236)]显著高于对照组[17%(32/190),P<0.01],GG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G、HDL-C、血糖、BMI和LVEF在eNOS基因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携带DD型患冠心病的概率是携带Ⅱ型的1.74倍(P<0.01),携带GT型患冠心病的概率是携带GG型的1.73倍(P<0.05).两种基因对患冠心病的交互作用显示为如同时携带Ⅱ型和GG型,患冠心病的概率是37.9%,而同时携带DD型和GT型患冠心病的概率是77.8%.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和eNOS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某些危险因素显著相关,同时携带DD型和GT型两种易患基因型时,患冠心病的概率明显增加,具有显著的遗传倾向.

  • 冠状动脉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置入后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分析

    作者:何继强;陈方;张晓玲;高阅春;李峥;李宇;张维东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5年1月我院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的1304例冠心病患者中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支架释放情况以及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等相关因素.结果 8例患者平均年龄(51±10)岁、7例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且伴有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仅1例患者伴有左室功能不全,无肾功能不全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6例且病变较复杂,包括闭塞、分叉、开口和弥漫长病变;支架释放压力平均(1175.37±167.19)kPa(11.60±1.65 atm),全部患者未用高压球囊进行后扩张;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平均时间为(157.5±41.7)d,1例在停用氯吡格雷第7天、2例在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期间、5例停用氯吡格雷6个月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平均血栓发生时间为术后(450.3±344.7)d,5例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死亡,5例再次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术后随访无症状,1例药物治疗.结论 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的冠心病患者多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有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多支、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支架低压释放,置入后未行后扩张;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间短.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患者预后差,死亡率较高,再次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是安全、有效的.

  • 经皮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阻塞136例分析

    作者:蒋雄京;张慧敏;杨倩;吴海英;徐波;杨跃进;高润霖;刘国仗;惠汝太;刘力生

    目的 评估下肢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经皮球囊成形术或选择性支架置入术的近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136例下肢严重间歇性跛行或慢性缺血的患者,病因均为动脉粥样硬化,其中髂动脉阻塞81例,股浅动脉阻塞43例,腘动脉阻塞12例,所有病变首先均进行经皮球囊成形术,如果有夹层或残余狭窄>30%,则置入支架.随访1年,在6个月和12个月时评估再狭窄和临床疗效.结果共进行36例经皮球囊成形术和99例选择性支架置入术.术前病变狭窄程度70%~100%(88.6%±7.5%),狭窄长度1.5~18.0 cm[(6.2±2.9)cm],治疗节段2.0~19.0 cm[(7.3±3.2)cm],术后残余狭窄0%~30.0%(8.7%±5.1%).手术相关的并发症2例.6个月随访发现,再狭窄率在髂动脉、股腘动脉和所有病变分别为7.3%、19.4%和12.3%,球囊成形术组和支架置入术组再狭窄率分别为17.8%比10.2%(P>0.05);12个月随访发现,再狭窄率在髂动脉、股腘动脉和所有病变分别为12.5%、29.9%和19.6%,球囊成形术组和支架置入术组再狭窄率分别为28.9%比16.1%(P>0.05).但6 min大步行距离和踝肱收缩压比球囊成形术组均显著小于支架置入术组(P<0.001).12个月随访期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3例和小卒中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皮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阻塞安全有效.中期疗效显示,选择性支架置入术组的再狭窄率与球囊成形术组相当,但6 min大步行距离和踝肱收缩压比优于球囊成形组.

  • 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术联合国产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沈杰;张奇;张瑞岩;张建盛;胡健;杨震坤;郑爱芳;张宪;沈卫峰

    目的 前瞻性评价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连续160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比较两组基础临床情况、介入治疗结果、术后即刻疗效、术后30天和180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发生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两组基础临床情况、介入治疗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复流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0%比87.5%,P>0.05),但即刻心肌组织灌注(TMP)3级(75.0%比56.3%,P<0.05)、校正TIMI帧数[(23.56±5.19)帧比(31.05±6.92)帧,P<0.01)]、ST段抬高总和回落[(6.51±3.56)mm比(4.53±2.47)mm,P<0.0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225.02±105.81)μg/L比(269.20±110.88)μg/L,P<0.05)、肌钙蛋白Ⅰ(TnⅠ)峰值[(45.25±33.00)μg/L比(56.46±29.48)μg/L,P<0.05]及平均住院天数[(11.38±4.63)天比(14.68±6.90)天,P<0.0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术后MACE发生率30天(5.0%比16.3%,P<0.05)和180天(7.5%比18.8%,P<0.05)明显降低,LVEF(术后30天:53%±7%比49%±9%,P<0.01;术后180天:59%±8%比53%±9%,P<0.01)显著提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比值比(OR)=3.42,P<0.01]、替罗非班治疗(OR=0.56,P<0.05)、住院期LVEF<0.5(OR=2.56,P<0.01)是术后180天MACE发生率的主要决定因素.替罗非班组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6.3%和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术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治疗STEMI能显著提高相关梗死区域再灌注水平,明显改善术后即刻、术后30天及180天临床预后和左心室收缩功能.

  • 电解剖标测和磁共振影像融合技术指导导管消融心房颤动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喻荣辉;马长生;董建增;刘兴鹏;龙德勇;康俊萍;方东平;汤日波;胡福莉;何小魁

    目的 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CARTO)系统重建图像和预先取得的磁共振影像融合后指导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的有效性.方法 从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对连续10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治疗,基本策略均为在CARTO系统指导下进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并实现电学隔离.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第1组为术前配准组,在消融开始前即进行影像配准并融合,并在此融合影像指导下进行导管消融,消融结束后进行再次融合;第2组为术后配准组,在单纯CARTO技术指导下消融,消融结束后才进行影像配准并融合.后比较两组的消融结果并评估消融过程中的差异.结果 环肺静脉消融结束后,第1组左心房三维磁共振表面重建影像至电解剖标测图像各点平均距离为(1.6±0.7)mm,消融线上平均标记位点(75±27)个,平均X线透视时间(31±21)min;第2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为(2.1±1.3)mm、(98±38)个、(55±29)min.以上组间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将实际消融线与预定消融线比较,第2组中有组间差异的偏差区域分别是左侧肺静脉前庭顶部(15例)、底部(11例)、前下缘(23例)、前上缘(24例)和右侧肺静脉前庭后上缘(12例)、底部(10例)、前下缘(15例).结论 影像融合技术指导导管消融可提高准确性,并可减少X线透视时间及消融点数.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因子与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康维强;宋达琳;郭新贵;李梅;滕金龙;任国瑞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管因子与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56例ACS患者,年龄(60±11)岁,男37例,女19例,发病时取血,应用液相蛋白芯片结合流式细胞分析方法测定7种血管因子:可溶的P选择素(sPE)、组织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IL)-8、IL-6、可溶的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的黏附分子40配体(sCD40L),以及相应的炎症因子;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并用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56个靶病变处动脉粥样斑块形态学及性质特征.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易损斑块与非易损斑块组发生斑块破裂时的血管因子改变以及斑块形态学指标与血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存在密切相关的血管因子有sVCAM-1和sPE、sVCAM-1和sCD40L、sCD40L和sPE、IL-6和IL-8、IL-8和MCP1、以及MCP1和sVCAM-1;易损斑块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为(18.9±4.9)mg/L,IL-6为[19.5 ng/L(9.2~44.6 ng/L)],明显高于非易损斑块组[hs-CRP:(5.8±3.6)mg/L,IL-6:5.3 ng/L(2.3~13.4 ng/L),均P<0.05];与非斑块破裂组比较,斑块破裂组的sCD40L[(474±126)ng/L比(238±35)ng/L],sPE[(107.2±39.9)ng/L比(49.1±5.6)μg/L]和MCP-1[(132±18)ng/L比(127±13)ng/L]明显升高(均P<0.05);tPA与斑块形态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均P<0.05).sCD40L、MCP-1,sPE和TC水平升高是发生斑块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炎症反应作为中间过程,IL-6和CRP标志易损斑块的生物特点,对AMI可能有一定的诊断意义,而sCD40L、MCP-1和sPE可能是另一个潜在的反映ACS严重发作的标志.

  • 辛伐他汀对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介导的内皮细胞激活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敏;方唯一;袁方;陈晖;陆国平

    目的 研究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对细胞分化抗原40(CD40)/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系统介导的内皮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CD40L干预,使之与其表面的CD40作用而使其激活,即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上调和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功能增强.再用不同浓度辛伐他汀或辛伐他汀(5 μmol/L)+甲羟戊酸干预,流式细胞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干预前后VCAM-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D40L介导的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功能.结果 辛伐他汀可下调CD40L介导的VCAM-1的表达,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甲羟戊酸(400 μmol/L)抑制了辛伐他汀(5 μmol/L)对VCAM-1表达的下调作用.辛伐他汀可显著降低CD40L介导的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功能.结论 他汀类药物的抗炎作用与抑制CD40/CD40L系统有关,可能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而发挥作用的.

  • 马来酸罗格列酮增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1基因转染抗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胡琴;张运;张宪军;张澄;贺红;朱清;蒋桂花;井玛;姜虹;刘春喜;冯进波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活化受体(PPAR)γ活化剂马来酸罗格列酮能否增强腺病毒介导的mPPARγ1基因转染抗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 将20周龄ApoE-/-小鼠高脂饲养20周后随机分成4组(每组n=10),即AdPPARγ1组、AdPPARγ1+RO组(病毒干预前1周予罗格列酮4 mg·kg-1·d-1灌胃)、AdGFP组和PBS组.转染2周后比较各组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均值.Movat 5色套染法和油红O染色分析主动脉根部斑块成分变化.检测斑块内PPARγ、血管平滑肌细胞(SM-actin)、巨噬细胞(MOMA-2)、MMP-9/TIMP-1、CD40/CD40L和组织因子(TF)等抗原的免疫活性.结果 PBS组与AdGFP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AdGFP组比较,AdPPARγ1组和AdPPARγ1+RO组ApoE-/-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和脂质含量减少(P<0.05)[AdGFP组、AdPPARγ1组和AdPPARγ1+RO组病变面积均值分别为(0.98±0.17)、(0.86±0.12)、(0.79±0.15)mm2,油红O染色阳性面积分别为(270±49)×103、(150±35)×103、(80±21)×103μm2].Movat染色法显示PBS组和AdGFP组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成分差异不显著,而AdPPARγ1组和AdPPARγ1+RO组纤维帽较厚、弹性纤维、胶原和蛋白聚糖含量增加.与AdGFP组比较,AdPPARγ1组和AdPPARγ+RO组主动脉根部斑块PPARγ、SM-actin、TIMP-1抗原免疫活性增强,而MOMA-2、MMP-9、CD40/CD40L和TF抗原免疫活性减弱,其中AdPPARγ1+RO组作用显著.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mPPARγ1基因转染遏制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向稳定表型转换,PPARγ活化剂马来酸罗格列酮增强上述作用.

  • 重组人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5-18片段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谭兵;兰阳军;张德纯;汪正清

    目的 探讨重组人可溶性补体受体1型SCR15-18片段(sCR1-SCR15-18)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sCR1-SCR15-18(sCR1)保护组.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扎冠状动脉前立即注射磷酸盐缓冲液(0.1 ml/100 g)或sCR1-SCR15-18蛋白(15 mg/kg).测定心肌梗塞面积,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3c.结果 (1)心肌梗死面积:I/R组为(22.9±3.0)%,sCR1保护组为(16.1±3.3)%(P<0.05).(2)血清心肌酶CK(U/L):I/R组为3400.9±534.9,sCR1保护组为2532.5±597.1(P<0.05).LDH(U/L):I/R组为6572.0±476.3,sCR1保护组为5436.2±611.3(P<0.05).(3)心肌组织MPO活性(U/g):I/R组为1.12±0.13,sCR1保护组为0.81±0.14(P<0.05).(4)心肌病理改变:I/R组心肌有断裂、坏死,间质肿胀,出血及中性粒细胞浸润,sCR1保护组心肌的以上病理变化明显较I/R组减轻.(5)与I/R组比sCR1保护组梗死区心肌组织C3c的沉积减少.结论 sCR1-SCR15-18蛋白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逸;陈曼华;刘锦华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ATV)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效应,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线粒体膜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在其中的作用以及这两个环节的相互关系.方法 将兔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模型对照组(对照组)、ATV组、ATV复合iNOS阻断剂S-甲基异琉脲硫酸盐组(ATV+SMT组)、S-甲基异琉脲硫酸盐组(SMT组)、ATV复合线粒体膜KATP通道阻断剂5-羟癸酸组(ATV+5-HD组)、5-羟癸酸组(5-HD)组.进行40 min局部缺血和240 min再灌注,观察各组心肌梗死范围、血液生物化学、一氧化氮合酶、线粒体ATP合成能力.结果 3天阿托伐他汀预处理(10 mg·kg-1·d-1)使心肌梗死范围、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分别下降26.3%、31.4%、19.1%,使iNOS、线粒体ATP合成能力分别提高102.6%和46.8%.ATV+SMT组心肌梗死范围、CK-MB、LDH-1、iNOS、线粒体ATP合成能力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ATV+5-HD组心肌梗死范围、CK-MB、LDH-1、线粒体ATP合成能力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ATV+5-HD组iNOS和ATV组相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预处理通过上调iNOS和激活线粒体膜KATP产生心肌保护作用,且iNOS是线粒体膜KATP的上游途径.

  • 异丙酚麻醉合并低血钾诱发心室颤动表现为Brugada心电图与QT间期延长一例

    作者:俞建华;洪葵;程开诚;陈琦;葛霞光;苏海;吴清华;程晓曙;Pedro Brugada;Ramon Brugada

    患者男,16岁,体重50 kg.因拟行"耳胆脂瘤"刮除术,于2007年3月入院.术前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77次/min),ST-T正常.入院第三天,行常规全麻手术.麻醉诱导30分钟后,予以异丙酚30 mg/h维持麻醉.

  • 内皮祖细胞功能状态及其调节

    作者:喻杨;黄岚

    自1997年Asahara等首次在成体外周血中发现血管内皮祖细胞(EPC)以来,有关EPC的研究日益增多,彻底改变了传统血管新生的概念.同时,大量动物实验和初步临床研究均显示EPC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缺血性疾病及血管损伤后再狭窄等方面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EPC是一种细胞的功能状态,而非特指某一群细胞实体[1].本文围绕这一观点及EPC功能状态的调节作一综述.

  • 肺动脉高压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炜;荆志成

    肺动脉高压是一大类以肺动脉阻力进行性升高为特点的心血管疾病,可导致右室肥厚、右心功能不全.其定义为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25 mm Hg(1 mm Hg=0.133 kPa),运动时>30 mm Hg[1],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5 mm Hg.1954年Dresdale等[2]首次报道了家族性原发性肺动脉高压(FPPH).

  • 规范肺动脉高压的筛查诊断与治疗

    作者:胡大一;荆志成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制定的我国第一个肺动脉高压筛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简称"共识")已在本期发表(第979页).本"共识"是在参考国外肺动脉高压诊治指南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专家的实际临床经验经反复讨论制定而成.希望"共识"能为指导、规范我国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改善我国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发挥推动作用.

  • 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处理策略

    作者:黄永麟

    临床上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通常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及室性早搏(室早),其他室性心律失常(室性融合波、室性逸搏、室性自身节律和心室停顿等)多数是心电图上的诊断或是继发于某些心律失常.本文重点讨论室速及室早的临床诊断和处理策略,而心室颤动(室颤)则是另一个诊断和治疗的大问题,本文只略加阐述.

  • 欧洲心脏病年会学术会议热点报道

    作者:胡大一

    欧洲心脏病年会于2007年9月1日至5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参会代表28 000余人,1000多位评委对10 000多篇论文摘要进行了评审,从中选出3501篇在会议上交流.

  • 199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长期随访研究

    作者:李敏;王齐兵;程宽;朱文青;巫慧均;颜彦;陈瑞珍;舒先红;杨英珍;葛均波;陈灏珠

    目的 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长期预后及其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06年3月期间收入院的234例HCM患者的病史资料,并对其中获得随访的199例患者的随访结果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34例患者中,199例(85%)获得随访,35例(15%)患者失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1.7±22.6)个月,由确诊到随访结束时间中位数为35个月.随访中21例患者死亡,其中19例患者被确认为HCM相关性死亡,包括心脏骤停11例(57.9%)、心力衰竭死亡7例(36.8%)、脑卒中死亡1例,另有2例患者分别因意外事故和急性胰腺炎死亡.患者确诊后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6.7%、94.7%、94.7%、93.6%、89.0%.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心功能Ⅲ及以上、心房颤动、持续或短阵室速、左心房增大、左心室流出道梗阻、HCM家族史7个变量与HCM预后相关.而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持续或短阵室速(RR=2.234,P<0.001)、心功能Ⅲ及以上(RR=1.964,P=0.003)是HCM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心脑事件死亡患者中,超声心动图表现以Maron Ⅲ型为多见(73.7%),仅1例患者表现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5.2%).对心脏骤停者和心力衰竭死亡者进行分析显示,7例(63.6%)心脏骤停者发生在60岁以下的患者中(P=0.12,但仅1例患者小于35岁),5例(71.4%)心力衰竭死亡者发生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中(P=0.22).仅2例心脏骤停者和1例心力衰竭死亡者存在静息状态下左心室流出道压差.7例(63.6%)心脏骤停者和2例(28.6%)心力衰竭死亡者合并阵发性室速.心脏骤停者与心力衰竭死亡者的室壁厚度分别为(20.4±4.7)mm和(22.7±6.3)mm.结论 HCM患者的中长期预后相对较好,以心肌肥厚仅累及心尖部者预后佳.持续或短阵室速、心功能Ⅲ级以上是发生HCM相关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骤停可发生在各年龄段,对其的预防在年轻和中老年患者中同样重要.

  • 汉族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人群MYH7基因Val606Met突变分析

    作者:陶琴;杨俊华;郑冬冬;董宁征;杨向军;宋建平;蒋廷波;李红霞;韩莲花;周炳元;赵彩明;蒋文平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对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 对8个肥厚型心肌病家系的先证者进行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扫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其功能区的外显子片段,双脱氧末段终止法测序.对阳性结果患者进行家系调查,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型特点.结果 在1个家系中发现Val606Met杂合突变,而正常对照组同一位置未见异常.结论 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可能是我国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常见致病基因之一.Val606Met错义突变位于肌球蛋白重链的肌动蛋白结合位点,该部位系肌球蛋白的重要功能区,其临床表型的异质性,提示多因素参与了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生和发展.

  • 心肌病心肌肌钙蛋白Ⅰ磷酸化及降解的初步研究

    作者:朱春霞;吴恒芳;陈相健;赵胜;卞智萍;徐晋妉;杨笛;袁彪;张寄南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心室扩张、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中的磷酸化与降解及其信号通路调节.方法 4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例其他病因继发心室扩张,心脏移植术受体心脏,1例行双瓣膜置换及左心室改良术,部分左心室切除心肌组织.6例正常心脏.分别行光镜、电镜病理学检测,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cTnⅠ磷酸化、去磷酸化,cTnⅠ降解片段及蛋白激酶C(PKC)表达,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作为内参半定量.结果 扩张左心室心肌内均检测到cTnⅠ表达及降解片段,正常左心室心肌内均可见cTnⅠ表达,未见降解条带.扩张左心室心肌均有明显磷酸化cTnⅠ表达,半定量结果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心肌病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扩张左心室心肌内均可见程度不同的去磷酸化cTnⅠ表达,正常组未出现明显去磷酸化cTnⅠ表达.扩张左心室及正常对照组左心室心肌组织内均未检测到明显的PKCβ1、PKCβ2表达.结论 扩张心室心肌组织内cTnⅠ降解片段的存在可能与心肌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在长期慢性心功能的损害中起重要作用.衰竭心肌组织内cTnⅠ磷酸化程度显著增强,PKCβ1、PKCβ2与其磷酸化程度增高可能不相关.

  • 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肌钙蛋白Ⅰ R145W突变对大鼠心肌细胞钙调控的影响

    作者:吴恒芳;陈相健;杨笛;卞智萍;徐晋妸;张寄南

    目的 探讨国人新的致肥厚型心肌病(HCM)心肌肌钙蛋白Ⅰ基因突变(cTnⅠ R145W)引起HCM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定点突变技术在大鼠cTnⅠ cDNA引入R146W(相当于人R145W)突变,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做报告基因,构建含野生型和突变型大鼠cTnⅠ cDNA的重组腺病毒载体.Langendoff逆流灌注系统分离成年大鼠心肌细胞,无血清法培养后重组腺病毒转染.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全膜片钳技术记录心肌细胞膜L型钙电流,Fura-2/AM孵育后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和咖啡因诱导的肌浆网钙释放.结果 DNA测序证实R146W突变成功引入大鼠cTnⅠ cDNA.新鲜分离的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存活率达70%~80%,无血清培养7天后绝大部分能保持长杆状形态.重组腺病毒转染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绿色荧光,cTnⅠ和绿色荧光蛋白单抗均能检测到重组蛋白.与野生型cTnⅠ和正常对照组比较,突变型cTnⅠ组心肌细胞膜L型钙电流峰值明显降低.Fura-2/AM法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和咖啡因诱导的肌浆网钙释放,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含R146W突变的cTnⅠ蛋白可能引起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学重构,进一步研究可探讨肌丝对钙的敏感性及钙调节蛋白表达的改变.

  • 肺动脉高压筛查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前言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特征是肺动脉阻力进行性升高,终导致患者因右心衰竭死亡.右心衰竭是所有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致残、致死的共同途径,而肺动脉高压是右心衰竭的主要原因,其病因复杂、诊断治疗棘手,致使该领域长期发展缓慢.然而,右心衰竭的防治也是心血管科医师无法回避,且越来越重要的卫生保健问题.

  •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创刊120周年在京专家座谈会召开

    作者:

  • 著名的心血管病学家林传骧教授逝世

    作者: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中华心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