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logy 중화심혈관병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2.8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3-3758
  • 国内刊号: 11-214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cjcv.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大一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表型与MYH7-H1717Q、MYLK2-K324E和KCNQ1-R190W基因突变的关系初探

    作者:邵虹;张艳敏;刘丽文;马志玲;左蕾;耶闯;魏晓梅;孙超;陶凌

    目的:初探肥厚型心肌病一家系心电图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观察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早期的心电图改变。方法入选基因型明确的肥厚型心肌病一家系,3代共8名家庭成员,男性4例,女性4例。收集入选成员的临床资料,2次不同时间点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资料。分析家系成员的临床特点、心电图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结果发现该家系成员共携带4种错义基因突变,分别为MYH7-H1717Q、MYLK2-K324E、KCNQ1-R190W和TMEM70-I147T。先证者携带全部4种基因突变,另有5名成员各携带2种突变。 KCNQ1-H1717Q 基因突变携带者校正QT间期(QTc)均显著延长,符合长QT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 MYLK2-K324E和KCNQ1-R190W基因突变携带者心电图表现为前侧壁或下壁导联可见q波和(或) 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家系中携带致病基因,但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心肌肥厚的成员,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仅带有TMEM70-I147T 1个突变的携带者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心脏离子通道和肥厚型心肌病相关致病基因的联合突变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表型有关系。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心电图改变可早于超声心动图改变和临床症状。心电图异常或可作为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携带者进展成肥厚型心肌病的早期预警筛查指标之一。

  • 奥默毕赤酵母菌感染致人工生物瓣膜心内膜炎一例

    作者:曹海明;黄伯湘;毛思颖;林冬群;林宇

    患者女性,69岁,因“活动后气促加重,双下肢轻度浮肿”于2014年12月16日入院。既往反复活动后气促多年,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于2012年7月20日在我院心胸外科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术后恢复良好,一直使用华法林抗凝,出院后坚持门诊随诊治疗。因支气管哮喘长期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商品名:舒利迭)治疗,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病史。此次患者入院精神疲倦,乏力,气促,时有头晕,心悸,双下肢轻度浮肿,无唇甲紫绀,纳眠差,二便调。入院查体:体温36.2℃,脉搏78次/min,呼吸频率20次/min,血压137/75 mmHg (1 mmHg=0.133 kPa)。一般情况尚可,神志清楚,全身散在出血点,无疼痛,无瘙痒感,四肢、躯干及头面未见皮下结节及红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心界略扩大,心率87次/min,律不齐,第1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杂音。入院后血常规提示轻度贫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在正常范围内,血小板计数31×109/L,凝血功能指标为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7.86、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135.5 s、凝血酶原时间(PT)92.7 s,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和离子指标均未见异常。暂停使用华法林,并且给予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皮下注射(商品名:巨和粒)以升血小板。治疗2 d 后复查凝血功能, INR 1.37, APTT 33 s, PT 13.6 s,基本恢复正常,血小板计数42×109/L,出血点未见扩大或增多。其余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入院第3天,患者出现中度发热,体温38.3℃,无呼吸道及泌尿系统感染症状。查血常规白细胞4.36×109/L,C 反应蛋白(CRP)64.2 mg/L,血沉( ESR)22 mm/h。彩色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生物瓣低回声团附着,瓣口梗阻伴少量反流,三尖瓣和主动脉瓣少量反流(图1)。结合患者病史和超声心动图结果,高度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予抽血进行血培养。入院第5天,患者未再发热,血培养结果提示奥默毕赤酵母菌感染,药敏提示对伏立康唑敏感。因患者症状较稳定,遂立即予伏立康唑片口服,每12 h 1次,进行抗真菌治疗。入院第8天,血培养结果同前,并外送样本经DNA测序证实为奥默毕赤酵母菌,根据改良Duke标准确立真菌性心内膜炎诊断。患者未发热,未觉特殊不适,继续原方案治疗,动态复查。

  •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一例

    作者:费正东;谢卫锋;曹磊;王磊

    患儿女性,8岁。因“活动后心前区不适1年余”,于2014年10月2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曾在2年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于外院行二尖瓣置换术。查体:血压90/60 mmHg(1 mmHg=0.133 kPa);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未见异常。超声心动图(图1):左心房内径32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39 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26 mm,室间隔厚度7 mm,左心室后壁厚度7 mm,左心室短轴缩短率34%,左心室射血分数64%,右心房和右心室内径正常,左心室各节段收缩活动未见异常,二尖瓣位见人工机械瓣膜回声,舒张期二尖瓣口流速2.3 m/s,跨二尖瓣平均压力阶差3 mmHg,肺动脉增宽;左冠状动脉未起源于左冠窦,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窦,走行迂曲,内径为4 mm,肺动脉瓣上方靠肺动脉主干的左后壁可见左冠状动脉开口,内径为3 mm;彩色多普勒显示肺动脉内异常血流信号,即起源于肺动脉的左冠状动脉血流直接流入肺动脉主干,频谱多普勒显示以舒张期为主的湍流频谱,左心室肌壁间可见丰富的侧支循环血流,以室间隔处明显。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anomalous origin of the lef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LCAPA)。

  • 弹簧圈栓塞左主干三叉处动脉瘤一例

    作者:陈玉林;刘民杰;任开涵;王明伟;张芳

    患者女性,73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年余,加重40余天”,于2013年4月3日入院。患者心前区疼痛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可因活动诱发,也可自行发作,能自行缓解,无呼吸困难。入院前40多天胸痛加重,持续1 h不缓解,在当地医院就诊,心肌肌钙蛋白I 和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明显升高,心电图无ST段抬高。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药物治疗,用药包括低分子肝素、阿托伐他汀、美托洛尔、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雷米普利。经过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以后患者心绞痛反复发作,为了进一步诊治来我院住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多年,血脂异常10余年,否认糖尿病病史和对比剂过敏史。吸烟34年,每日约20支。家族史:父亲30岁患心肌梗死。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微血管的研究进展

    作者:金德奎;金至赓;魏玉杰;刘惠亮

    冠状动脉病变从无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步向薄纤维斑块帽或者不稳定斑块进展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微血管在冠状动脉斑块的生长和变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微血管通过增加供应斑块的血流,使炎性细胞和细胞因子进入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研究证明,红细胞的细胞膜富含磷脂和游离胆固醇,斑块内的微血管通过向斑块内输送红细胞,使红细胞的细胞膜在斑块内积累,进一步扩大了斑块坏死中心的范围,从而刺激不稳定斑块的生长,增加斑块破裂的风险[1]。因此,通过新发展的介入影像学技术识别和探究冠状动脉斑块内微血管,进而探索微血管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的机制,对防治冠心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胆红素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廉银珠;张聘聘;秦秀娇;赵慧颖

    胆红素一直被认为是人体内的毒性代谢产物,在临床中用于评估肝功能和黄疸。近年来的大量研究发现,胆红素是一种天然的内源性抗氧化剂,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抗自由基、抗炎、抗补体、抗免疫和抗血管平滑肌增殖作用,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并能抑制血小板活化等。本文就胆红素的生理功能、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胆红素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生理性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 CT血管成像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风险的评估

    作者:任心爽;吕滨

    瓣膜老化、组织变性或者先天性发育异常(如二瓣化)等病因可以导致主动脉瓣狭窄,并且是中老年人发生非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因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若不行外科换瓣手术,1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但许多老年患者因高龄、合并症多,而无法行外科手术,或者手术风险极大。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alcement ,TAVR)通过导管置入主动脉瓣,无需开胸,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 长、短时血压变异对老年人群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作者:王洋;郑晓明;安莎莎;李志芳;张文艳;李春慧;赵华灵;宋路;陈朔华;郑瑶;阮春雨;吴寿岭

    目的:探讨长、短时血压变异对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 glomeruar filtration rate ,GFR)的影响。方法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第1次对开滦集团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此后分别于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和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进行了第2、3、4次健康体检,并于第3次体检时随机分层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2814名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终入选符合标准的老年人2464名。长时收缩压变异(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SBPV):以5次年度收缩压值为基础计算年度间收缩压的标准差,即年度间SBPV。短时SBPV:以日间收缩压标准差为日间SBPV,夜间收缩压标准差为夜间SBPV。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度间、日间和夜间SBPV对GFR估计值( eGFR)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结果在2464名入选者中,年度间血压及eGFR资料完整者2279例为长时血压变异组,24 h动态血压及eGFR资料完整者1636名为短时血压变异组,年度间血压、24 h动态血压、eGFR资料完整者1632名为长、短时血压变异组。分别按不同长、短时血压变异的中位数进一步分组(小于中位数为第1组,大于等于中位数为第2组),长时血压变异组中,年度间SBPV 组的第1、2组eGFR分别为83.19、81.49 ml · min-1·1.73 m-2;短时血压变异组中,日间SBPV 组的第1、2组eGFR 分别为83.53、80.81 ml · min-1·1.73 m-2,夜间SBPV组的第1、2组eGFR分别为83.20、81.14 ml· min-1·1.73 m-2;长、短时血压变异组中,年度间SBPV组的第1、2组eGFR分别为83.21、81.08 ml· min-1·1.73 m-2,日间SBPV组的第1、2组eGFR分别为83.53、80.75 ml· min-1·1.73 m-2,夜间SBPV组的第1、2组eGFR分别为83.18、81.11 ml· min-1·1.73 m-2,各自组内第1组eGFR与第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影响eGFR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后,长、短时血压变异组日间SBPV每增加1 mmHg(1 mmHg=0.133 kPa),eGFR降低0.21 ml· min-1·1.73 m-2。结论老年人群日间SBPV增加可引起GFR下降。临床试验注册号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为ChiCTR-TNC-11001489。

  • 3.0T 高分辨率磁共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特征

    作者:宋昌鹏;王德昭;胡宏宇;付强;陈威;王茜;郭彩霞;田俊萍;马力;徐晓薇;隋滨滨;金鹤;陈步星

    目的:采用3.0T高分辨率磁共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并行颈动脉3.0 T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查的患者104例,剔除磁共振图像质量差的患者后,终纳入患者97例。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成3组:动脉粥样硬化组(冠状动脉存在粥样硬化病变,且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50%),共16例;单支病变组(1支冠状动脉的管腔狭窄程度≥50%),共48例;多支病变组(2或3支冠状动脉的管腔狭窄程度≥50%或左主干病变),共33例。比较3组患者3.0T高分辨率磁共振影像中的颈动脉斑块特征,包括钙化、富含脂质坏死核心、斑块内出血、斑块溃疡和破裂。结果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查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组、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之间的颈动脉斑块[分别为81.3%(13/16)、72.9%(35/48)和93.9%(31/33)]和钙化斑块[分别为50.0%(8/16)、35.4%(17/48)和42.4%(14/33)]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内富含脂质坏死核心的检出率低于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分别为18.8%(3/16)、64.6%(31/48)和69.7%(23/33),P均<0.01],而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之间的脂质坏死核心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多支病变组中2例患者(6.1%)检出颈动脉斑块内出血,其余2组均未见斑块内出血;3组患者的颈动脉均未见斑块溃疡和破裂。结论颈动脉斑块特征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关。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肾病的影响

    作者:鄢高亮;孔文杰;王栋;乔勇;沙翔;程天宇;张海荣;侯建同;汤成春;马根山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Hcy)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 CIN)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次接受PCI的684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血浆Hcy水平,将患者分为高Hcy组( Hcy≥10μmol/L,共404例)和对照组( Hcy<10μmol/L,共280例)。 CIN定义为应用对比剂48~72 h内血清肌酐较基础值升高≥44.2μmol/L,或较基础值升高≥25%。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CIN发生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ACS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危险因素。结果 ACS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比例为19.4%(133/684)。高Hcy组发生CIN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22.0%(89/404)比15.7%(44/280),P=0.0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和陈旧性心肌梗死)、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胱抑素C和血尿酸水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置入多枚支架和围手术期用药(包括螺内酯和地高辛)后,与对照组比较,高Hcy 组发生CIN 的风险显著增加(OR=1.70,95%CI 1.60~2.64,P=0.021)。结论术前高水平Hcy可能增加ACS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风险。

  • 冠状动脉支架内异质性新生内膜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武德崴;俞梦越;杨跃进;乔树宾;钱杰;张丽;宋菲;吴永健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OCT)检测的冠状动脉支架内异质性新生内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4月在阜外医院进行冠状动脉支架OCT复查的143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OCT图像中支架内新生内膜的背散射形态,将患者分为异质性内膜组(26例)和同质性内膜组(11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OCT图像特征,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支架内异质性新生内膜的相关因素。结果异质性内膜组患者总胆固醇[(5.31±1.11) mmol/L比(4.70±0.94) mmol/L, P =0.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7±0.87) mmol/L 比(2.29±0.46)mmol/L,P=0.021]、甘油三酯[2.12(1.82~2.87)mmol/L比1.90(1.73~2.11)mmol/L, P=0.015]水平均高于同质性内膜组,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患者比例多于同质性内膜组[23.1%(6/26)比6.8%(8/117), P=0.022]。异质性内膜组患者OCT图像中新生薄壁纤维帽斑块的比例高于同质性内膜组[5.8%(28/481)比3.9%(89/2276), P =0.043]。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OR=2.74,95%CI 1.04~7.24, P=0.042)、甘油三酯(OR=2.88,95%CI 1.05~7.89, P=0.040)、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PCI (OR=12.74,95%CI 2.69~60.49, P=0.001)和脑血管疾病(OR=13.09,95%CI 2.16~79.53, P=0.005)与支架内异质性新生内膜呈正相关,而支架置入时间( OR=0.63,95%CI 0.42~0.96, P=0.033)与支架内异质性新生内膜呈负相关。结论冠状动脉支架内异质性新生内膜与血脂水平、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接受PCI和脑血管疾病史相关,可能会影响支架内膜的稳定性。

  • 中国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率控制与β受体阻滞剂使用状况分析

    作者:孙艺红;余金明;胡大一

    目的分析稳定性冠心病国际性、前瞻性、观察性、纵向注册研究( CLARIFY)中国亚组患者数据,揭示中国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率控制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CLARIFY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国际性、观察性、长期注册研究,2009年11月至2010年7月入选稳定性冠心病的门诊患者,并收集人口统计学信息、临床指标、冠心病用药和血运重建治疗情况。根据基线时的心率将患者分为3组,即心率≤60次/min组(397例)、61~69次/min组(782例)及≥70次/min组(1443例);根据患者是否使用β受体阻滞剂,将患者分为2组,即用药(1997例)和未用药组(625例)。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心率控制不良(≥70次/min)和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中国56家中心入选了2622例稳定性冠心病的患者,平均年龄为(63.6±10.3)岁,75.6%(1983例)为男性,55.0%(1443例)患者心率≥70次/min。心电图检测心率为(69.4±10.2)次/min。50.9%(1334例)患者有心肌梗死史,21.9%(575例)的患者有心绞痛症状,88.8%(2327例)的患者曾行冠状动脉造影。减慢心率药物治疗情况:76.2%(1997例)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其他包括地高辛占2.7%(70例)、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占3.9%(103例)、胺碘酮或决奈达隆占1.8%(47例)、伊伐布雷定占0.1%(2例)。不同心率控制组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使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控制不佳(≥70次/min)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OR=1.31)、正在吸烟(OR=1.57)、慢性心力衰竭NYHAⅢ级(OR=2.13)和舒张压每升高10 mmHg(1 mmHg=0.133 kPa)(OR=1.30)(P均<0.05),而平时体力活动量大(OR=0.61,95%CI 0.42~0.89,P=0.049)、戒烟(OR=0.76,95%CI 0.64~0.91,P<0.001)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史(OR=0.80,95%CI 0.66~0.96,P=0.018)与心率控制不良呈负相关。冠心病患者未给予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相关因素包括:高龄( OR =1.11,95%CI 1.01~1.47, P =0.005)、舒张压较低( OR =1.47,95%CI 1.32~1.68,P=0.012)、无心肌梗死(OR=1.86,95%CI 1.43~2.44,P<0.001)或 PCI史(OR=1.94,95%CI 1.55~3.73,P <0.001)、伴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 =1.32,95%CI 1.15~1.99, P<0.001)。结论尽管多数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在服用β受体阻滞剂,但心率控制不理想,半数患者静息心率≥70次/min,是否与减慢心率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有关还不清楚。其中合并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和未行PCI的患者心率控制较差。临床试验注册国际标准随机对照试验注册库,注册号为ISRCTN43070564。

  • 2007至2012年北京市居民冠心病住院率和住院病死率变化趋势

    作者:张倩;赵冬;解武祥;谢学勤;郭默宁;王淼;王薇;刘婉如;刘静

    目的:分析2007至2012年北京市居民冠心病住院率和住院病死率的变化趋势。方法从“北京市心血管病监测系统”中获取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主要出院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例,纳入25岁及以上北京市户籍冠心病住院患者421929例。经过户籍地址整理、重报病例排查、数据完整性与准确性审核后,分析冠心病住院率和住院病死率的分布特征,并采用泊松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住院率和住院病死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07至2012年25岁及以上北京市户籍冠心病患者的年龄标化住院率为515.3/10万。调整年龄和性别后,冠心病住院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 P<0.001),6年间年龄标化住院率升高43.0%。男性和女性的冠心病住院率均为45~54岁年龄段上升幅度大。同期冠心病住院病死率呈下降趋势(P<0.001),年龄标化住院病死率从2007年的3.3%下降至2012年的2.2%,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的年龄标化住院病死率从2007年的11.3%下降至2012年的8.5%。结论2007至2012年25岁及以上北京市居民的冠心病住院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冠心病的防治;住院病死率呈下降趋势,提示冠心病医疗救治水平整体提高。

  • 国产三维电生理标测哥伦布系统进入临床应用

    作者:居维竹;陈明龙

    经导管消融快速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病治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之一[1]。该技术在应用之初仅限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消融;其后,少数研究者探索了在诸如房性和室性心动过速的消融治疗,但是单纯于X线指导下行标测及消融的难度较大,成功率较低[2]。这种限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二维影像指导下操作移动标测电极,进行三维心腔的标测和消融,具有现实难度;而对于需要进行激动标测明确激动顺序的“四维”心律失常,如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单纯依靠X线影像指导操作的挑战更是不言而喻。

  •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建立全球统一战线迫在眉睫

    作者:王绿娅;胡大一

    2015年9月18日,美国、英国和中国等国际著名专家团队在《动脉粥样硬化杂志》( Atherosclerosis)上联合刊发了题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全球战争号令”(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aemia: a global call to arms)的文章[1],旨在呼吁全球协作共同加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aemia , FH)管理。本文就目前FH的国际形式及国际合作共识作一简要叙述。

  • 从我国心脏康复实践看专业心脏康复的发展方向

    作者:张抒扬

    控制冠心病的死亡率,一直是心血管病学的难题。近年来,我国居民高盐高脂低纤维饮食、少运动的生活方式,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人数持续增长,使冠心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发病呈年轻化。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冠心病是一个渐进发展过程,是与年龄相关的一种心身疾病。因此,冠心病的治疗不仅仅是发病后的积极血管重建术,而应注重全程化管理,重视心脏康复治疗理念的建立和持续开展。

  • 心理应激导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作者:

    大量证据表明,1/3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可在心理应激的状态下发生心肌缺血,该类型缺血称之为心理应激性心肌缺血( mental stress-induced myocardial ischemia ,MSIMI )。 MSIMI除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外,还会导致临床预后恶化,死亡风险增加。

  • 稳定性冠心病心脏康复药物处方管理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

    根据2013年欧洲稳定性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定义,稳定性冠心病包括慢性稳定劳力型心绞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后稳定期、无症状型心肌缺血、无症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微血管病性心绞痛[1]。冠心病具有慢性迁延性和高复发性特点,急性期通过血运重建和药物治疗,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但出院后稳定期6个月内死亡、卒中和再住院率高达25%,4年累积病死率22.6%,死亡病因中50%为再发心肌梗死[2]。冠心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其治疗策略应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善并重,以期有效预防再发心血管事件和猝死,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反复住院和不必要的血运重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使患者恢复佳体力、精神状态及社会功能。近50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心脏康复是冠心病稳定期治疗的佳管理模式。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新通”有奖征文启事

    作者: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由上药集团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瓜蒌皮注射液(商品名:新通)是国家20年专利保护的独家产品,由易明药业进行全国推广,是唯一用于痰浊壅塞型冠心病的中药注射液,适用于高脂、高凝及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缺血性血管改变,被专家誉为“血管清道夫”。为进一步总结其临床用药经验,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与易明药业联合举办“新通”有奖征文活动。

  • 家庭远程监测系统在心脏植入型电子器械中的应用

    作者:邱樑;项美香;王建安

    目的:观察家庭远程监测系统在心脏植入型电子器械( CIED )中的应用,评价数据传输成功率,并监测异常事件和起搏参数的变化。方法前瞻性入选2009年11月至2014年7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植入具有家庭远程监测系统的CIED患者37例,其中双腔起搏器31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2例,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CD)4例。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诊室随访。应用家庭远程监测系统每日自动传输CIED信息,特殊报警事件随时传送,分析数据传输的成功率、异常事件和起搏参数的监测情况及临床意义的判断。结果纳入研究者共37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70.0±9.6)岁,平均随访时间(902±404)d。37例患者的信息成功传输32574次(占97.6%);传输不成功801次(占2.4%)。28例(75.7%)患者监测到异常事件共99次,其中疾病相关事件80次(80.8%),系统相关事件19次(19.2%)。远程监测系统监测到心房颤动发生距上一次常规随访的平均时间为62(19~120)d。应用激素起搏电极后,长期远程监测显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的心室阈值和心房、心室感知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IED的家庭远程监测系统能有效传输信息,能及早发现异常事件,并证实激素起搏电极导线参数的稳定性,未发现急性期参数的变化。

  •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关于指南共识类文章撰写与发表的推荐规范

    作者:

    制定和推广临床指南是当前规范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举措,为保证临床指南制定的科学、公正和权威,以及使临床指南适应于我国国情,从而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指南共识类文章的撰写与发表推荐规范如下。
      一、指南共识类文章的撰写
      指南共识类文章指具有学术权威性的指导类文章,包括指南、标准、共识、专家建议、草案等。
      拟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的指南共识类文章,需具备以下条件:(1)有明确的应用范围和目的;(2)制定方为该学科学术代表群体,权益相关各方均有合理参与;(3)有科学的前期研究铺垫,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制定过程严谨规范,文字表述明确,选题有代表性;(4)内容经过充分的专家论证与临床检验,应用性强;(5)制定者与出版者具有独立性,必要时明确告知读者利益冲突情况;(6)制定者提供内容和文字经过审核的终稿。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对形态学图片的质量和制作要求

    作者:

    作者提供的形态学图片既应用于论文的出版,也应用于论文的评审和编辑,除图片要足够的大小外,图像要能真实反映形态的原貌和特征。图片要清晰,对比度好,色彩正常。基本要求如下。
      1.图片必须是原始图像或由原始图像加工成的照片,图像要能显示出形态特征,必要时需加提示或特指符号(如箭头等)。

  •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关于论文撤稿的推荐规范

    作者:

    一、什么情况下应该刊登关注声明
      1.论文可能存在学术不端,但是证据不足。
      2.有证据提示研究结果不可信,但是作者所在机构不愿意进行调查,或者拒绝公布调查结果。
      3.编辑认为未能或无法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公正、确定性调查。
      4.调查正在进行,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得出结论。
      二、什么情况下应该刊登更正
      1.论文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存在误导读者的情况(尤其是因为非主观故意的错误)。
      2.作者或贡献者存在错误,需要进行变更(例如,漏写作者或未达到作者标准者被列为作者)。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官方网站、微博和微信开通

    作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官方网站已开通,网址:http://cjcv.org.cn。网站开设了本刊快报(包括当期内容和下期预告)、指南与共识(包括新和经典指南与共识)、专题评论、继续教育园地(包括讲座、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等)、数字化期刊(包括往期内容、e-Pub)、会议资讯及编委风采等模块。

  • 欢迎使用万方数据库检索本刊电子版文献

    作者:

    中华医学会与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方数据)达成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数据库”独家战略合作已成功运行多年,中华医学会旗下医学期刊仍可通过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或http://med.wanfangdata.com.cn)进行检索。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问题处理的声明

    作者:

    为维护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现将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对一稿两投问题的处理声明如下:(1)本声明中所涉及的文稿均指原始研究的报告或尽管2篇文稿在文字的表达和讨论的叙述上可能存在某些不同之处,但这些文稿的主要数据和图表是相同的。所指文稿不包括重要会议的纪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防治指南、有关组织达成的共识性文件、新闻报道类文稿以及在一种刊物发表过摘要或初步报道而将全文投向另一种期刊的文稿。上述各类文稿如作者要重复投稿,应向有关期刊编辑部作出说明。(2)如1篇文稿已以全文方式在某刊物发表,除非文种不同,否则不可再将该文投寄给他刊。(3)请作者所在单位在来稿介绍信中注明该文稿有无一稿两投问题。(4)凡来稿在接到编辑部回执后满3个月未接到退稿,则表明稿件仍在处理中,作者欲投他刊,应事先与该刊编辑部联系并申述理由。(5)编辑部认为文稿有一稿两投嫌疑时,应认真收集有关资料并仔细核对后再通知作者,在做出处理决定前请作者就此问题做出解释。期刊编辑部与作者双方意见发生分歧时,应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有关权威机构进行后仲裁。(6)一稿两投一经证实,将择期在杂志中刊出其作者单位和姓名以及撤销该论文的通告;对该作者作为第一作者所撰写的一切文稿,2年内将拒绝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就此事件向作者所在单位和该领域内的其他科技期刊进行通报。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作者网上投稿说明

    作者:

    一、如何注册并申请成为本刊作者
      1.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www.cma.org.cn,点击“业务中心”。
      2.网站注册(用户名和密码为您在中华医学会统一的登录信息,请牢记!忘记密码时可通过填写的邮箱索取密码)。
      3.注册成功后输入“用户名”、“密码”,点击“登录”,成功登录。
      4.点击“申请成为新杂志的作者”,选择“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点击“添加”,申请成为本刊作者成功。同一个账号也可申请成为本系统中其他杂志作者。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稿约

    作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心血管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以从事心血管病预防、医疗、科研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心内科、与心内科相关的外科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心血管病临床、有指导作用的基础研究。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心血管病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病学科的学术交流。

  • 实施路线图实现“25×25”目标

    作者:胡大一

    距离2025年实现非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所致的过早死亡(即70岁以前的死亡)减少25%的阶段性目标,只剩下10年时间。中国既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又是面临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严峻挑战的国家。中国能否实现“25×25”目标,对全球目标的实现举足轻重。

中华心血管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